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
常见普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要点
常见普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要点普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是外科病人术后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引流管的正确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愈合,保持术后患者的稳定状态。
以下是常见的普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要点。
1.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和记录:术后引流管的观察是护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要观察引流管的数量、颜色、气味和质地,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如出血、脓液或混合液体。
如果引流液量持续增加或质地发生改变,需要及时报告医生。
2.术后引流管的清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应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每天至少进行2次引流管周围的清洁,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切忌用力擦洗引流管处的伤口。
清洁后用无菌药膏涂抹引流管周围的皮肤。
3.引流管的固定:引流管应固定好,避免移位和脱落。
可以使用无菌纱布或透明敷料将引流管固定在伤口周围,确保引流管的稳定和畅通。
切忌使用胶带直接固定引流管。
4.引流液的密闭和温度:引流液的器官引流袋应保持密闭,避免细菌感染。
引流液袋应定期更换,避免过度填充和溢出。
引流液的温度应保持在体温范围,避免过冷或过热的情况发生。
5.引流管的疼痛评估和控制: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引流管周围的疼痛。
护士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适时给予止痛药。
可以通过局部冷敷或热敷缓解引流管周围的疼痛。
6.术后引流管的拔管:引流管的拔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拔管前要提前与医生沟通并了解患者的伤口情况。
拔管前要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避免管腔堵塞。
拔管时要注意不要引起引流液的溅出,拔管后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
7.与患者的沟通和教育:术后患者在引流管护理过程中常常会感到困扰和焦虑,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
护士要向患者详细解释引流管的作用和护理措施,告知患者术后引流管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措施。
总之,普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要点是护理中的重要内容,正确的引流管护理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患者的康复。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脑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需要进行密切的护理。
其中,脑外科引流管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脑外科引流管的作用是排除脑部手术后产生的血肿、脑脓肿、脓肿液、脑脊液等,在保护脑组织免受损害的同时,也有助于术后恢复。
下面将详细介绍脑外科引流管的常见护理措施。
1.护理前准备在患者进行脑外科手术前,护士应根据医嘱准备好引流器械,并对其进行检查,确保引流管畅通,并确认引流胶囊的储液量。
护士还应核对医嘱的内容,如引流液量、引流胶囊更换时间等。
2.引流器械的固定和保护手术用引流管通常由医生放置在手术中,护士需要保证引流管的固定和保护,以防止其意外移动或受到撞击。
可以使用透明敷料覆盖引流器械,以便日常观察引流情况,并防止引流管受到外界污染。
引流松紧带应固定在患者的头部,以便保持引流管的位置稳定。
3.引流胶囊的更换引流胶囊根据引流程度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
一般情况下,当引流胶囊内容物达到胶囊容积的70%以上时需要更换。
更换引流胶囊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患者起床、过午不食前后。
更换引流胶囊的步骤如下:(1)戴上洗手盆和手套;(2)用温生理盐水清洗患者的引流胶囊处;(3)拧松固定在患者头上的引流松紧带;(4)小心地取下引流胶囊,注射生理盐水清洗一次;(5)取出新的引流胶囊,将其连接到引流管上,并用固定带固定;(6)检查引流管畅通并进行标记,记录引流量、引流液的性状和颜色。
4.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是连接引流器械和引流胶囊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定期护理:(1)每日更换引流器械连接管,避免管道堵塞;(2)在换引流器械连接管时,应注意不要使引流管脱出或移位,以免引起感染或引流阻塞;(3)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松脱或过长,若有需要及时更换或修整;(4)避免用力牵拉引流管;(5)记录引流管的引流量、颜色和性状等。
5.引流液的观察和记录护士应每日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及时记录。
正常的引流液一般为鲜红色,易凝固,少许水样液体,不宜过于稀薄和浑浊。
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常规引流管是一种用于排除体内血液、气体、分泌物等的管道装置,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
引流管护理的目的是确保引流的顺利进行,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1.外科引流管护理常规一般外科引流管包括胸管、腹腔引流管等。
护理常规如下:-术后立即观察引流管出血量和颜色,注意及时更换引流袋;-每班交接时记录引流量和颜色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引流管被拉拽或扭曲,避免引起疼痛或引流管被堵塞;-引流管与患者的衣物或其他设备保持固定,防止脱落;-根据医嘱调整引流袋的高度,保证引流管畅通;-定期更换引流袋,避免细菌滋生和感染;-随时观察患者的引流液特征和量,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胃引流管护理常规胃引流管是一种经口或经鼻插入胃腔内的管道,用于排除胃液、气体或其他物质。
护理常规如下:-定期检查胃引流管的位置是否正确,确保管道被正确插入胃腔;-每班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报告异常情况;-根据医嘱进行胃灌洗,保持胃引流管的通畅;-鼻饲患者的胃引流管应保持固定,避免引起不适;-定期清洗和更换引流袋,防止感染的发生;-随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3.尿引流管护理常规尿引流管是一种用于排泄尿液的管道装置,常见于泌尿外科手术。
护理常规如下:-每班检查尿引流管是否固定,避免被拉拽;-定期观察尿引流管和尿袋是否有漏尿现象,及时更换引流袋;-检查尿引流管是否存在扭曲,保持通畅;-注意尿引流管的口径是否适当,避免尿液排出困难;-定期清洗和更换尿袋,防止感染;-每班检查尿液的颜色和量,及时报告异常情况;-观察患者尿量的变化和尿的性状,以及其他泌尿系统症状。
总之,针对不同类型的引流管,护理常规会有所不同。
目的是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在进行引流管护理时,需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留意患者的身体反应和相关症状,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进行处理。
外科常见各种引流管护理
外科常见各种引流管护理引流管是由医生在手术或创伤处理过程中植入患者体内的管道,用于引流体液、气体或血液,以减少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外科常见的引流管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护理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方法。
1.胃管护理胃管是一种通过鼻孔或口腔插入患者胃内,用于排出胃液、食物残渣或药物的管道。
胃管护理要点如下:-定期检查胃液的颜色、气味和量,以及引流管的通畅性。
-每次引流后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进行冲洗,以防止管道堵塞。
-定期更换引流袋,并注意清洁引流袋和引流管,并避免拉扯引流管。
-监测患者的体温和肠鸣音,以及胃液中的潜血。
2.导尿管护理导尿管是一种插入患者尿道,用于排尿的管道。
导尿管护理要点如下:-每天定时清洁外阴部和导尿管管口,以预防感染。
-监测尿液颜色、气味和量,及引流管的通畅性。
-定期更换导尿袋,并注意清洁导尿袋和导尿管,并避免拉扯导尿管。
-监测尿液中的潜血和质地。
引流管是一种直接插入伤口或手术切口,用于排出伤口分泌物或血液的管道。
引流管护理要点如下:-定期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
-每天检查引流管周围的皮肤情况,保持患者伤口周围的干燥和清洁。
-根据医嘱定期更换引流袋,并注意清洁引流袋和引流管,并避免拉扯引流管。
胸腔引流管是一种通过胸壁插入胸腔,用于排出胸腔积液或气体的管道。
胸腔引流管护理要点如下:-定期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
-检查引流管的负压设备,确保负压恰当且稳定。
-定期更换引流瓶,并注意清洁引流瓶和引流管,并避免拉扯引流管。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音。
以上是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方法,每种引流管的护理都需要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操作和监测。
护士应定期评估引流管的通畅性和引流液的性质,及时报告医生发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在进行引流管护理时,护士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操作过程的卫生和安全。
普通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普通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是一种用于排出体内液体或气体的管道,常用于普通外科手术中。
引流管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起到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引流管的护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引流管的护理步骤如下:1.清洁双手:护理人员在接触引流管之前,先要仔细洗手,保持清洁。
2.沟通:在进行引流管护理之前,应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其护理的目的和重要性,并告知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可能的不适感,以免患者产生紧张和焦虑。
3.观察引流液:在更换引流袋或清洗引流管之前,应先仔细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包括颜色、气味、量和性状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更换引流袋:每日或根据医生指示更换引流袋。
在更换引流袋之前,先备好干净的引流袋和其他所需物品,以免过程中引流管被污染。
5.清洗引流管:在更换引流袋后,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生指定的清洗液清洗引流管。
可使用注射器帮助进行冲洗,将清洗液从管道的一端注入,再从另一端排出,直到排出的液体清澈为止。
6.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引流管被污物或凝血堵塞会影响引流的效果,故每次护理完引流管后,应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可用注射器轻轻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是否有反应。
7.固定引流管:引流管应固定在防滑固定带上,避免引流管的过度拉扯或移位。
固定引流管可使用皮贴或透明防水胶布。
8.皮肤护理:应定期清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避免感染。
可使用无菌盐水或生理盐水擦洗,注意保持引流口周围皮肤的干燥。
9.防止污染: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严格遵守洗手、戴手套等感染控制措施,以防止引流管的污染。
同时,尽量避免污染引流管和引流袋,如有污染需及时更换。
引流管护理的注意事项如下:1.定期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量和性状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2.避免抽出引流管,除非在医生指示下。
过度抽出引流管可能导致感染和引流不畅。
3.引流袋应始终保持下垂,避免引流液倒流入体内。
4.若引流管有拉力或拉扯感,应检查是否有固定不当,及时调整。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 (4)颅内感染: 引流量可适当增多,注意电解质补充。
脑室引流管放置高度
15 18
:
侧 即平
卧 外卧
位 耳位
:
道
以 正 中 矢 状 面 为 基 线 , 高 出
水引 平流 )管
调高引流高度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 可分为急性, 亚急性及慢性 三种。
01
02
03
三天内为急性硬 三天到三周为亚 三周以上为慢性
膜下血肿
急性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术前准备
1. 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20度。
2.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血压、心率 、呼吸、肢体活动情况。 3. 体温在38度以上给予物理降温
硬膜外引流管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要对硬膜进行缝合, 若因客观原因不能对硬膜进 行有效缝合时, 硬膜下组织液和血液及血性分泌物会经潺口流向硬 膜外, 在硬膜外形成血肿, 压迫脑组织, 进而产生脑水肿、脑积水 、颅内压增高, 因此为预防开颅术后产生硬膜外血肿, 为预防开颅 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 常规置入内径为2mm的引流管于硬膜外, 与 颅骨内板相贴, 外接引流袋或负压引流器。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术前用药
护理
术中护理
严密观察 神志、瞳 孔及生命 体征的变 化
蛛网膜下隙引流的护理
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保持引流通畅
3.观察引流量、色、 质和速度
4.加强营养
5.预防感染 6.基础护理
7.及时拔管
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共49张PPT)
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 3.通过对胃固肠定减胃管压的吸两出种线物的判断,可观察
病情变化和协助诊断。
胃胃肠肠减减压压管护护理理要要点点
1、胃管插入40—45cm表示已达贲门,50—60cm已
达胃内(相当于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的长度), 60—65cm已达幽门。 2、近期有上消道大出血史及极度衰弱病人慎用。 3、保持引流管通畅,保存负压状态。
• (1)通知医生。 留置胃管,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
情况,观察引流物的颜色及量,如发现血性液体,应考虑肠绞窄可能,做好急诊手术。 膀胱造瘘管应在手术10日以后拔出,拔管前应先行夹管试验,待试行排尿通常2~3日后,才可拔除,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病人,可采取适时夹
5、无水柱波动?宣教? 一般在患侧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6-8肋间
•
空肠造瘘管
目的: 提供肠内营养
、引流。
空肠造瘘管的护理要点
1.每次灌注(水或饮食)前后应先灌入少量温水,灌注量逐渐增加
,以不觉腹胀为准或根据患者的排便情况而定。每次灌注完毕, 用无菌敷料包好。
2. 24~48h开始试灌 。 3. 5%GNS 50ml qh---瑞能200ml---瑞素(能全力)500ml-
8、肛门排气、腹胀消除,肠蠕动 恢复,即可拨管,拨管时应捏 紧导管,瞩病人作深呼吸,迅 速拔出。
胃管标识
(四). 分析? • 如何根据病情分析胃管内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 留置胃管,在手术当天如果出现出血,有鲜红血液自胃管 流出,伴有脉速、血压下降、冷汗等休克症状,应立即报 告医生及时处理;如胃管内流出淡咖啡色液且量少,是原 先陈旧血液,一般不用处理。
常见外科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常见外科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外科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是一个重要的护理环节。
正确的护理能够预防并减少感染、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促进伤口愈合。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外科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重点包括:1.观察引流管的颜色、形状和数量。
正常的引流液应该呈现清亮、无异味,而且颜色逐渐变淡。
如果引流液的颜色突然变深或有异常气味,需要立即报告医生。
2.检查引流管的连接是否紧密。
确保引流管连接处没有松动或渗漏,并及时修复。
定期检查引流管的各个连接部位,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3.维持引流管通畅。
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被血块、凝血物或渗出物堵塞。
如果发现堵塞,及时清除。
清除引流管时要注意卫生,使用无菌盐水进行冲洗,以防感染。
4.记录引流液的输出量和质量。
每天记录引流液的总量,及时了解引流液的排出情况。
同时注意观察引流液是否悬浮有脓血、颗粒或异物。
5.保持引流口周围的皮肤清洁。
多次日常清洁引流口周围的皮肤,并及时更换引流口周围的敷料,以保持其干燥和清洁。
6.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术后恢复情况,提供合理的饮食。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减少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7.防止引流管的脱出。
患者在活动时应注意避免拉扯引流管,保持引流管的位置固定。
如果引流管脱出或掉落,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8.监测患者的体温和疼痛。
外科手术后,患者常常伴有疼痛和发热。
护士应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止痛措施。
9.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护士应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0.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外科手术后,患者常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活动肢体、呼吸康复、步行训练等。
护士应根据医嘱和患者的情况,科学合理地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以上是常见外科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措施。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并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同时,护士还应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
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外科引流管是用于排除伤口或手术切口中的渗出物或体液,并减少伤口感染的一种器械。
在外科患者中,常见的引流管包括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胃引流管、伤口引流管等。
引流管的护理非常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方法。
1.胸腔引流管护理:(1)检查引流管:每天定时检查引流管是否畅通,无梗阻或结块。
(2)引流液量记录:每日定时记录胸腔引流液量和性质,如有异常现象及时通知医生。
(3)引流袋护理:定时清空胸腔引流袋,更换清洁的引流袋。
注意引流袋低于胸部,防止反流。
(4)引流管固定:胸腔引流管不得随意抽拉,避免牵拉。
(5)皮肤护理:注意胸腔引流管出口处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定时更换敷料。
2.腹腔引流管护理:(1)引流液收集:定时记录腹腔引流液量和性质,并及时通知医生有无异常。
(2)引流袋护理:每天定时清空腹腔引流袋,并更换干净的引流袋。
(3)引流管护理:注意腹腔引流管的畅通情况,避免扭曲和牵拉。
(4)皮肤护理:定期清洁和干燥引流管出口周围的皮肤,注意避免感染和破裂。
(5)引流管取出:当引流液量达到医生要求的标准时,医生会决定是否拔除引流管。
3.胃引流管护理:(1)引流液记录:每日定时记录胃引流液量和性质,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2)引流袋护理:每天定时清空胃引流袋,更换干净的引流袋。
(3)引流管护理:注意胃引流管的畅通情况,避免扭曲和堵塞。
(4)口腔护理:每4-6小时进行口腔内清洁,防止口腔卫生问题。
(5)睡姿维持:患者应该保持半卧位,减少胃引流管的牵拉。
4.伤口引流管护理:(1)引流液记录:每日定时记录伤口引流液量和性质,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2)引流袋护理:每天定时清空伤口引流袋,更换干净的引流袋。
(3)引流管护理:定期检查伤口引流管是否畅通,避免堵塞和扭曲。
(4)皮肤护理: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定时更换敷料。
(5)引流管取出:当引流液量和性质满足医生要求时,医生会决定是否拔除伤口引流管。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脑外科手术后,患者可能需要留置引流管以便排除血液、脑脊液和其他体液。
引流管是一种管状装置,通过放置在手术切口或脑室内来排除体液。
下面是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措施。
1.检查引流管的位置和通畅度。
护士应定期检查引流管的位置是否正确,以及引流管是否通畅。
如果引流管位于不正常的位置,应及时调整;如果引流管不通畅,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进行冲洗或更换引流管。
2.保持引流管的固定。
引流管需要固定在患者的身体上,以防止其移位或脱落。
护士应使用适当的固定制剂,如胶布或绷带,来固定引流管。
同时,护士还需定期检查引流管的固定情况,确保其牢固不松动。
3.保持引流管通畅。
为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护士需要定期冲洗引流管。
冲洗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当的液体。
冲洗的频率和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来决定。
在冲洗引流管之前,护士需要先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液体,并采取洁净操作,以避免感染风险。
4.监测引流液的性状和量。
护士应定期检查引流液的性状和量。
引流液的性状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效果。
一般来说,引流液的颜色应为清亮或淡黄色,不应有血块或异味。
引流液的量应保持稳定,如引流液量明显增多或减少,应及时报告给医生。
5.防止感染。
引流管是一项侵入性操作,易受感染。
因此,护士需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护士应定期更换引流管固定制剂,保持切口及引流管周围的清洁,避免皮肤破损,确保洁净环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6.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除了对引流管进行护理外,护士还需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如发现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发热、意识状态改变等异常症状,应及时报告给医生。
7.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
脑外科手术后,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休养和康复。
护士需要给予患者必要的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8.提供心理支持。
脑外科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次较大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可能会对患者产生恐惧、焦虑和其他负面情绪。
普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普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普外科是一门对人体各种外科疾病进行治疗的学科。
在普外科治疗过程中,引流管的使用是非常常见的。
引流管的主要作用是将体内积聚的液体或气体排除体外,以便减少感染的风险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下面将介绍普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方法。
一、胸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主要用于胸腔积液的抽吸和排出。
以下是胸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1.保持引流管通畅:要保持引流管通畅,不应有堵塞或折曲的情况发生。
需要定期检查引流管并观察排液情况,如需更换引流管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固定引流管:引流管应被固定在身体上,以防止意外拔除。
常见的固定方法有使用胶布或绷带固定引流管。
3.观察引流液量:观察胸腔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如有明显减少或变化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保持患者舒适:在固定引流管的同时要保证患者舒适,尽量避免引流管对患者造成不适。
二、腹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主要用于腹腔积液或气体的排出。
以下是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1.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引流管通畅是非常重要的,需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被堵塞或折曲。
需要定期观察引流液的气味和性状,如需更换引流管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2.观察引流液量:观察腹腔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如有异常变化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3.避免引流管脱落:需要将引流管适当固定在身体上,常用的方法有使用胶布或绷带固定引流管,以防止引流管的脱落。
4.防止感染:保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5.迅速处理不良事件:如引流液过多或过少、颜色改变、嗜中性粒细胞增多等情况发生,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及时处理。
三、产褥期常见引流管产褥期常见引流管主要有尿管、鼻胃管等。
以下是产褥期常见引流管的护理要点:1.保持通畅:保持引流管通畅,及时清洗定期更换引流管,注意保持消毒无菌。
2.观察引流液: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性质,如有异常变化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3.保持干燥:保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干燥,避免引流液外溢并导致皮肤湿疹或糜烂。
4.避免滑脱:适当固定引流管,以防止滑脱或拔除。
普外科各种引流管护理
普外科各种引流管护理普外科中使用的引流管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用途,包括胃管、导尿管、伤口引流管等。
正确的引流管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以下是对于普外科各种引流管护理的介绍。
一、胃管引流护理1.每天检查引流管的位置是否正确,是否松脱或扭曲。
2.每天检查引流管出口处是否有渗出液体或呕吐物。
3.每天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和量,记录下来以供医生参考。
4.饮食管理,胃管患者需要的是充足的营养,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喂养,以免引起恶心和呕吐。
5.定期冲洗引流管,保持通畅,避免引流管阻塞。
6.定期更换引流袋和引流管,避免细菌感染。
二、导尿管引流护理1.每天检查导尿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并确保导尿管通畅。
2.每天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和量,记录下来以供医生参考。
3.定期清洁外生殖器,避免感染。
4.定期更换导尿袋和导尿管,避免细菌感染。
5.经常询问患者有无尿急、尿痛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三、伤口引流护理1.每天检查伤口引流管的位置,确保引流畅通。
2.定期更换引流袋和引流管,避免细菌感染。
3.定期清洁伤口周围皮肤,避免感染,并及时更换消毒敷料。
4.观察伤口引流液的颜色、气味和量,记录下来以供医生参考。
5.注意患者翻身时的伤口护理,避免引流管被拉扯或脱落。
6.教育患者及家属正确的伤口护理方法,包括如何更换引流袋和引流管。
7.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良好的体液平衡,促进伤口愈合。
除了上述列举的引流管,普外科中还会使用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
1.胸腔引流管护理:每天检查引流管的位置,及时排除积液,保持引流通畅,避免胸腔积液。
2.腹腔引流管护理:每天检查引流管的位置,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和量,记录下来以供医生参考。
定期更换引流袋和引流管,避免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引流管,护士都应该具备良好的护理常识和技能,定期检查引流管的位置和引流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及时报告医生异常情况,进行合理的引流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是外科手术患者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排除术后伤口内血液、淤血、脓液和积液等,以减少伤口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对于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关键点如下:1.观察引流液:引流液的颜色、气味、量和性质是护理观察的重要依据。
清亮透明的引流液通常表示伤口愈合,而黄色、绿色或棕色的液体可能是感染或血液存在的迹象。
另外,如果引流液量突然增多或减少,也需要及时报告医生。
2.清洁术后伤口:术后伤口周围及引流管的接口需要保持清洁。
使用清洁的盐水或消毒液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避免碰触引流管以防止感染。
3.定期更换引流袋:引流袋需要定期更换,以避免感染和引流液溢出。
在更换引流袋时,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闭合状态,避免引流液污染皮肤或外界环境。
4.引流管的定位固定:引流管需要固定在患者体表上,以防止它的移位和拉扯引起伤害。
常见的固定方法包括使用透明敷料或皮肤胶带将引流管固定在合适的位置。
5.引流管的引流量:引流管的引流量需要定期记录。
记录引流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术后伤口的恢复情况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
另外,如果引流管的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停止,也需要及时报告,可能是管道堵塞或引流管的位置不当造成的。
6.遵守无菌原则:护理引流管时需要遵守无菌原则,以防止感染引流管和伤口。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洗手,并使用无菌手套,以及定期更换引流装置和消毒相关设备。
7.注意疼痛管理:外科手术患者在使用引流管时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不适。
在给予护理时需要关注患者的疼痛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疼痛,如给予镇痛药物或适当的物理疗法。
8.教育患者和家属:对于外科手术患者及其家属,需要教育他们了解引流管的作用、使用方法和护理要点。
同时,告知他们如何观察引流液的情况、定期更换引流袋以及注意保持引流管的稳定定位。
总之,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是外科手术护理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感染风险,促进伤口愈合。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定期观察引流液,保持引流管的稳定,及时报告异常情况,并给予患者和家属相关的宣教指导。
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首先,引流管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外科常见的引流管主要有胸腔引
流管、腹腔引流管、膀胱导尿管等。
不同的引流管适用于不同的病情和手术,护士需要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引流管,并确保引流
管的材质和尺寸符合患者的需要。
其次,保持引流管的管路畅通是引流管护理的关键。
护士要确保引流
管的连接处牢固可靠,不得有漏气或漏液。
同时要定期观察引流液的情况,将引流液适时倒置,促进引流管内液体和气体的流动。
避免引流管被压迫
或扭曲,防止管路堵塞。
第三,引流液的判断和记录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护士要经常观察
引流液的颜色、量和质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正
常的引流液颜色应为淡黄色或带血性,量和质地应与病情相适应。
如发现
引流液量明显减少或停止、颜色异常、质地变稠或有异味等情况应立即报
告医生并进行处理。
最后,定期更换引流管也是引流管护理的重要环节。
引流管的定期更
换可减少滋生细菌和感染的风险,并保持引流管的畅通。
一般来说,引流
管的更换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误操作和感染的发生。
更换引流管时,护士要做好病区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清洁消毒的物品和患者的精
神和肢体的准备,以减少痛苦和感染的风险。
总之,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是外科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护
士要选择适合患者的引流管,保持引流管的管路畅通,及时判断和记录引
流液的情况,定期更换引流管。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培训
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培训引流管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一种辅助工具,用于排除手术部位的血液和渗出液。
引流管护理的目的是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和稳定,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下面对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进行培训。
一、胸腔引流管护理1.引流管的清洁:每天至少进行2次清洁,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和干净的纱布擦拭引流口周围的皮肤,保持引流口周围干燥清洁。
2.引流液的观察:每小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记录并汇报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引流量和引流管的位置。
3.引流量的记录:每小时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时反映引流状况和疾病的变化。
4.引流管的翻身:每4小时左右翻动一次引流管,防止管道水平贴附引流液。
5.引流管的固定:引流管固定在患者胸口,使用无菌胶布包扎,防止引流管的脱出和移位。
6.引流管的潜伏:每次引流液排空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将管腔充满,然后再拔出引流液,以防止管腔的阻塞。
7.注意观察是否发生并发症,如气胸、感染等,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二、胃引流管护理1.引流管的安置:将胃引流管插入患者的胃内,通过引流器连接到容量为500ml至1000ml的收集袋中。
2.引流液的观察:每4小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记录并汇报给医生。
3.引流管的清洁:每天至少进行2次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的漂白水擦拭引流口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4.引流管的潜伏:每次排空胃液后,将引流管冲洗一次,防止引流管的阻塞。
5.定期检查引流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防止引流管脱出或脱位。
6.注意观察是否发生并发症,如胃出血、感染等,及时调整引流量和引流管的位置。
三、胆道引流管护理1.引流管的安置:将胆道引流管插入患者的胆管内,通过引流器连接到收集袋中。
2.引流液的观察:每4小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记录并汇报给医生。
3.引流管的固定:使用无菌胶布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的腹部,防止引流管的脱出和移位。
4.引流管的潜伏:每天至少进行2次引流管的冲洗,保持管道通畅。
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要点
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要点引流管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辅助设备,在手术切口处插入引流管,用于引流伤口液体,减轻术后伤口压力,促进伤口愈合。
正确的引流管护理是确保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从引流管选择、插入、固定及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确保护理操作的准确性。
引流管选择:1.引流管的选择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手术要求。
2.引流管应具备良好的耐受性、柔软性和耐久性。
3.引流管的内腔应有足够的导流能力,以确保有效的引流效果。
引流管插入:1.插入前准备:洗手,戴手套,准备好所需的护理器材。
2.选择适当的引流管尺寸,确认其柔软性和耐久性。
3.清洁引流管插入处的皮肤,消毒引流管插入口,避免感染。
4.逐渐插入引流管,插入时注意刺入面朝向全身,避免损伤组织和器官。
5.观察伤口出血情况,若有出血应及时停止插入并采取相应措施。
引流管固定及连接:1.适当固定引流管,防止其脱出或错位。
可以使用透气性敷料或透明胶带进行固定。
2.确保引流管与患者身体的吻合度,避免过紧或过松。
3.确保引流管与收集容器的连接紧密,防止漏液。
引流管护理:1.定期记录引流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和气味,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每天检查引流管固定情况,避免引流管的脱落或脱出。
3.每天清洁引流口周围皮肤,以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健康。
4.定期更换引流管及连接器,避免堵塞和感染。
5.防止引流管的牵拉和压迫,避免引起组织损伤和血液循环障碍。
6.注意定时排空引流液,以保持引流畅通和有效。
7.引流液排出顺畅时,可进行温盐水冲洗引流管,保持其通畅。
8.定期观察引流液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和结扎力度。
9.在拔除引流管前,应嘱咐患者做好防止压疮和感染的预防措施,避免感染扩散。
10.拔除引流管时,应先解开固定物,再缓慢拔除引流管,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出血。
11.拔管后及时记录患者的相关情况,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总之,正确的引流管护理对于术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外三科季晓燕2014.05.16一、外科引流技术1.概念:将器官、体腔或组织间液排出体外或引离原处的方法2.引流的目的:(1)排除脓肿或其它化脓性病变的脓液或坏死组织;(2)预防血液、渗出液或消化液在体腔内蓄积,预防继发感染、组织损害;(3)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4)解除胆道、消化道的梗阻症状3.外科引流的作用原理:吸附作用;导流作用;虹吸作用;消化道的蠕动作用4.外科引流的基本原则:通畅;彻底;低组织损伤;顺应解剖和生理要求;确定病原菌5.外科常见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导尿管、T型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6.引流管的护理要点(1)作好心理护理关心安慰病人,使其消除顾虑,配合治疗;根据病人情况给予相应指导(2)妥善固定导管指导病人在翻身及下床活动时,勿使其脱出;注意管道密封情况,仔细检查引流管及接头处有无松动漏气(3)保持引流通畅经常检查引流管有无打折、扭曲、受压;经常挤捏引流管,避免阻塞;酌情给予半卧位,可维持良好引流功能。
(4)加强无菌管理及时更换引流管周围敷料;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防止破溃;定时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
(5)注意观察记录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质;准确记录于体温单上。
二、胃肠减压管1.概念:腹部手术或胃肠道手术前放置胃管,术中持续负压吸引,保证胃肠道空虚,防止误吸,使胃肠吻合口愈合良好,减少并发症。
2.护理要点(1)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禁饮,一般应停服药物。
如需胃内注药,则注药后应夹管并暂停减压0.5~1小时。
适当补液,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2)妥善固定: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位或脱出,尤其是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胃管一般置于胃肠吻合的远端,一旦胃管脱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切勿再次下管。
因下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而引起吻合口瘘。
(3)保持胃管通畅:维持有效负压,每隔2~4小时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一次,以保持管腔通畅。
(4)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液总量。
观察胃液颜色,有助于判断胃内有无出血情况,一般胃肠手术后24小时内,胃液多呈暗红色,2~3天后逐渐减少。
若有鲜红色液体吸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并通知医生。
引流装置每日应更换一次。
(5)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
(6)观察胃肠减压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12小时即鼓励病人在床上翻身,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7)胃管通常在术后48~72小时,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
拔胃管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吸气并屏气,迅速拔出,以减少刺激,防止病人误吸。
擦净鼻孔及面部胶布痕迹,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置。
三、注意事项(1)应用前应了解病人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史、严重的食管静脉曲张、食管梗阻、鼻腔出血,以防发生损伤。
(2)插管时应注意胃管插入的长度是否适宜,插入过长胃管在胃内盘曲,过短不能接触胃内液体,均会影响减压效果。
据临床观察,传统法插入深度为45~55 cm,术后胃肠减压效果不佳,部分患者有腹胀不适感。
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为55~68 cm,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要使导管侧孔完全达到胃内,起到良好的减压效果,插管深度必须在55 cm以上。
对以往插管回顾,插入胃管后,只能抽出少量胃液,有时仅抽出少量粘液而无胃液抽出,听诊胃中有气过水声,虽证明胃管在胃内,但术后减压效果不佳,患者出现腹胀,胃蠕动恢复慢,使置管时间延长。
将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增加10~13 cm,达到55~68 cm,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患者腹胀明显减轻,其效果明显。
(3)要随时保持胃管的通畅和持续有效的负压,经常挤压胃管,勿使管腔堵塞,胃管不通畅时,可用少量生理盐水低压冲洗并及时回抽,避免胃扩张增加吻合张力而并发吻合瘘。
胃管脱出后应严密观察病情,不应再盲目插入,以免戳穿吻合口。
(4)妥善固定胃肠减压管,避免受压、扭曲,留有一定的长管,以免翻身或活动时胃管脱出。
负压引流器应低于头部。
(5)观察引流液的色泽、性质和引流量,并正确记录,如引流出胃肠液过多应注意有无体液不足和电解质的平衡,结合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合理安排输液种类和调节输液量。
一般胃肠术后6~12h 内可由胃管引流出少量血液或咖啡样液体,以后引流液颜色将逐渐变浅。
若引流出大量鲜血,病人出现烦躁、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尿量减少等,应警惕有吻合口出血。
对肠梗阻病人,密切观察腹胀等症状有无好转,若引流出血性液体,应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对有消化道出血史的病人,出现有鲜血引出时,应立即停止吸引并积极处理出血。
(6)每日给予雾化吸入和插管鼻腔滴石腊油,以帮助痰液咳出和减少胃管对鼻粘膜的刺激,减轻病人咽喉部疼痛。
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预防肺部并发症。
(7)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炎、腮腺炎。
口腔不洁可能成为术后吻合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因禁食等因素,细菌容易在口腔内滋生繁殖,易引起吻合口感染,所以做好口腔护理至关重要。
(8)当病情好转,无明显腹胀,肠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后应及时停止胃肠减压。
拔管时,应先将吸引装置与减压管分离,钳闭减压管,嘱病人屏气,迅速拔除减压管。
若为肠内减压,使用双腔管者,腹胀消除后,将双腔气囊内空气抽尽,双腔管仍留在肠内1~2d,待肠梗阻解除后再拔出。
三、导尿管1.种类及用途三腔单囊导尿管应用于膀胱造瘘、尿道、前列腺、膀胱手术。
二腔单囊导尿管应用于导尿,尿道手术。
蘑菇头导尿管应用于膀胱造瘘。
2.护理要点(1)固定:各种导管引出体应妥善固定,外接的引流皮应固定于床旁,翻身或搬动病人时,应防止它脱出。
导管与引流接管的接口处也需固定,应在巡视病人中随时注意检查固定情况。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继发感染。
保持引流管的无菌,每日更换引流袋,导管如需冲洗,应严格无菌操作,敷料污染需及时更换,引流口周围的皮肤应加保护,引流袋的水平不要高于导管出口的水平,以免引流液倒流。
(3)随时检查导管引流液是否通畅。
导管及引流管的通路必须保持通畅,避免堵塞,必要时作间隙或持续冲洗,引流管不宜过长,避免扭曲、折叠阻碍引流,对平卧的病人引流管的高度不要高于引流出口的皮肤。
如发现引流不畅或完全无尿液流出,应仔细检查,及时处理。
要注意导尿管有无滑脱,连接管有无滑脱,导管有无阻塞(身体压迫导管、导管扭曲、管腔内组织碎屑,血块等梗阻)。
(4)注意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并及时记录,如有异常,随时与医师联系,及时处理。
具体操作如下:手术后病人回病房后应与手术室护士进行床头交接,观察术后注明标记接上引流袋,妥善固定位置不得高于切口平面。
加强巡视病房,行膀胱冲洗时严密观察速度不可过慢,防止血块阻塞尿管、如有阻塞不畅,挤捏无效应使用50ml注射器抽取无菌生理盐水推注,反复抽吸通畅为止。
观察切口敷料也十分重要,一旦湿润应提示有引流管阻塞的可能应及时处理,每日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为医生提供准确数据,便于决定拔管的时间。
在护理中还加强基础护理,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尿道口应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1~2次,引流袋应每日更换一次。
严密监测T、P、R 的变化。
四、T型引流管1.应用: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术后常规放置T型管引流。
2.目的:(1)引流胆汁(2)引流残余结石(3)支撑胆道。
3.固定方法:术后除用缝线将T型管固定腹壁外,还应用胶布将其固定于腹壁皮肤。
但不可固定于床上,以防因翻身,活动,搬动时受到牵拉而拖出。
对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有专人守护或适当加以约束,避免将T管拔出。
4.保持有效引流:平卧时引流袋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以防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若引流袋的位置低,可使胆汁流出过量,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避免T型管受压,扭曲,折叠,经常给予挤捏,保持引流通畅。
若术后一周内发现阻塞,可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u严格无菌下低压冲洗。
5.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较少,常呈淡红色血性或褐色,深绿色,有时可含有少量细小结石和絮状物;以后引流量逐渐增加。
呈淡黄色,渐加深呈橘黄色,清亮;随胆道末端通畅引流量逐渐减少。
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流出,则可能有受压,扭曲折叠,阻塞或脱出,应立即检查,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若引流量较多,常提示胆道下端引流不畅或阻塞。
6.胆汁的量太多或太少应如何解释?多:肝细胞功能差;炎症感染后有炎性渗出液者;胆肠吻合术后十二指肠液倒流;胆总管下端梗阻。
少:肝细胞坏死,没有制造胆汁功能;中毒性休克全身血容量低,导致肝血流量减少,胆汁分泌相对减少7.胆汁颜色异常应如何解释?草绿色:胆红素受到细菌作用或受到胃酸氧化白色:由于长期梗阻,胆色素和胆盐被吸收,由胆囊黏膜、胆管黏膜所分泌的黏性物质所代替红色:胆道内有出血脓性及泥沙样混浊:胆道内感染严重及泥沙样残余结石8.预防感染;长期置管者,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1-2次。
引流管周围皮肤每日用75%酒精消毒,管周垫无菌纱布,防止胆汁浸润皮肤引起红肿,糜烂。
行T型管造影后,应立即接好引流袋进行引流,以减少造影剂对胆道的刺激和继发弹道感染。
9.拔管指征:(1)无腹痛、发热,黄疸消失,血象正常;(2)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日、清亮无脓液、结石、沉渣、异物等;(3)T管造影显示胆道通畅;(4)夹管试验无不适;10.夹管试验:开始时每日2~3小时,逐步延长时间至全天。
T管造影后应开放引流2日,使造影剂完全排出,避免逆行感染11.健康教育(1)选择低脂,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餐前,便后洗手,水果等彻底清洗后再食用。
(3)带T形管出院的病人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妥善固定引流管,按时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五、腹腔引流管1.应用:普外科手术后,在切口内和腹腔内,常常要放置引流管,以引流出切口内、腹腔内积液,利于观察病情变化及切口的愈合。
2.护理要定(1)妥善固定术后患者安返病房,应妥善固定各引流管所接引流袋或负压吸引器。
临床上我们通常将胃肠减压管的负压吸引器放置于一无色透明塑料袋里,将袋子系于枕头口的绳子上,或者系于上衣纽扣上,这样可以防止半卧位的患者胃管自行脱落。
医嘱可以下床活动的患者起身时松开袋口,取出负压吸引器,防止脱落,翻身时亦应注意;一般的切口负压吸引球,理顺引流管,将引流球放置于切口旁;对于腹腔引流管所接引流袋我们通常用小别针将引流袋别于床单边沿或用绳子系于床边的小孔上,接负压吸引器的直接将其放于引流口旁。
带有多根引流管者,应用胶布注明引流管名称并贴于引流管上以利辨认。
(2)保持通畅各引流管妥善固定后应定期检查有无受压、扭曲或堵塞,以保持引流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