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

合集下载

航遥中心将建我国首个国土资源综合情况调查监测数据库

航遥中心将建我国首个国土资源综合情况调查监测数据库

航遥中心将建我国首个国土资源综合情况调查监测数据库“星空地”遥感一体化服务国土资源综合调查中国地调局航空遥感中心将在未来6年时间里,通过最新卫星遥感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来源,开展我国陆域自然资源与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逐步建立起全国国土遥感综合调查信息系统和监测技术体系。

随着这一工作的展开,将形成我国陆域自然资源与生态地质环境本底数据和年度动态变化数据,这一数据库的建立也将为我国自然资源与生态地质环境管护及国防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这也是第一个反映我国国土资源综合情况的调查监测数据库。

据介绍,该数据库基于全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全国边海防地区基础地质遥感调查、全国国土遥感综合调查与信息系统建设三项遥感调查工作而建立。

全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工程将根据国家需求和国土资源部管理工作的需要,利用土地变更调查遥感成果数据与重点矿集区高分遥感数据,在全国与重点矿集区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等遥感调查与监测工作,获取客观基础数据,编制图件与报告,为保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维护矿业秩序及综合整治矿区环境等提供基础数据与决策依据。

全国边海防地区基础地质遥感调查将以现代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我国边境和海洋地区地质矿产、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地覆被、地质灾害、水系、交通和重要目标系列专题遥感调查,为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安全提供基础数据。

国土遥感综合调查与信息系统建设是以建立全国国土遥感综合调查信息系统和监测技术体系为目标,最终形成我国陆域自然资源与生态地质环境本底数据和年度动态变化数据,为我国自然资源管护和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据了解,中国地调局航空遥感中心从2015年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项遥感地质调查工作,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国重点矿集区的高分遥感数据全要素信息提取的全覆盖,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形成覆盖我国边境和海洋地区91.2万平方千米的调查成果,形成1∶25万全国国土综合调查本底数据,按年度开展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大西北等重点地区1∶5万调查监测。

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运用

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运用

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运用摘要: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我国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土地资源使用中不合理现象众多,通过遥感技术能够帮助解决国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通过高分辨率的卫星数据可以对国土资源信息提供可靠的探测,以利于有关部门迅速掌握国土资源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遥感技术;国土资源;调查引言遥感技术的应用弥补了现有技术手段的不足,可以替代人工完成更加烦琐的任务,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同时,可以降低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人力成本,减少人为操作失误。

深入分析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对该技术的掌握程度,促进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有效应用。

1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从字面上理解,也就是遥远的感知,是一种远距离的探测技术。

它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通过无接触的探测来获得地表相关的数据信息,从而对地物空间具体的位置、形态、性质及其和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进行判断的一门技术。

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有国土资源调查、地质灾害监测、矿产资源探查等,既有专题性的探测,也有综合性的研究。

遥感技术获得的相关地物信息具有全面、动态和周期性的特点,由于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联,因此,获取的信息数据及时、精准、工作效率高,不仅在国土资源调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和国民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由于资源管理部门和国民经济部门对遥感信息的需求不断提高,遥感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得到迅速发展。

2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2.1利用遥感系统可即时获取调查探测目标的图像信息遥感系统根据遥感技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需求设计,系统包括图像信息的采集、传输、接收和处理设备和装置。

其中,可以从卫星或人造飞行器的遥感设备中采集信息,必须根据实际检测情况选择各种遥感设备。

信息接收装置接收地面遥感探测器传来的数字图像信息,系统软件根据遥感成像气候条件和卫星对数字图像信息进行过滤和几何修正,然后使用手动或专家系统解释和识别具有应用价值的信息。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法(新)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法(新)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及质量要求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12
CONTENTS
几个关键问题 02
01 数据库任务与意义
数据库建设要求 04
03 县级数据库建设流程
一、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任务与意义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 国发〔2017〕48号
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组织开展实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
件 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
增量数据质量检查软件
工作运行管理
土地调查信息提取管理系统 遥感数据采集信息网络获取
系统 内业核查系统 互联网+举证及在线核查云平
台 在线调度及外业核查系统
国家级质检综合调度系统
成果集成应用
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管理系统
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共 享服务平台
1.三调是普查,数据库是新建,绝对不允许以变更的方式 建设数据库。(看着旧图画新图)
调查底图下 发
调查资料收集
工作底图制 作
外业调查/举 证
地方核实补充 地方收集
外业调查 互联网+举证
整理建库 报表汇总 标准成果导出
内业整理建 库
数据质检
成果完整性 矢量数据检查 汇总表格检查
调查成果 汇总成果
成果汇总
工作底图制作主流程
影像镶嵌
矢量数据处理
调查底图 资料规范化整理
地理编码转换
城镇村范围划定

国务院批 准单独选 址项目
地方重点核 实
低丘缓坡 等未利用 地开发试 点项目建
新区
2 调查资料收集
批准未建设用地图斑
省政府批 准建设用
地项目
2 调查资料收集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项目成果质量控制方法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项目成果质量控制方法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项目成果质量控制方法摘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时效性非常强的工作,作为基础国土资源数据,其调查成果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还将影响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及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因此必须重视项目资料成果的质量控制。

为此,文章通过分析某地区“三调”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解决办法,并阐述了质量检查重点内容及要求。

关键字: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质量控制;质量检查0 引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称“三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调查是中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是适应各行各业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提出的更高、更精、更准的新需求和适应各项管理的新需要。

1 “三调”的主要任务国家统一标准,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统筹利用已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开展三项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农村和城镇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专项用地调查;一项建设:开展国家、省、地、县四级的城乡一体的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一项汇总:数据汇总,成果分析,数据成果编制及图件制作。

2 “三调”的技术特点2.1 调查手段更先进“三调”采用了互联网+、3S 技术、通讯技术、大数据分析的高度集成化应用技术,使用带卫星定位功能和方向传感器的手机或平板电脑,利用国家统一下发的互联网+ 举证软件,拍摄包含图斑的实地GNSS 坐标、拍摄方位角、拍摄时间、实地照片及举证说明等综合信息的加密举证数据包,报送至国家举证平台,国家控制的力度更大。

国土“三调”存在的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国土“三调”存在的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国土“三调”存在的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摘要:国土“三调”的实施与成果,对于落实土地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调”工作开展以来,国务院“三调”办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各类文件中强调“三调”的基本原则为“以现状认定地类”。

国家自然资源部相关领导在进行国土“三调”调研与工作指导时也多次强调“实事求是”是国土“三调”的生命线,需根据生产作业规范对现有国土利用状况进行真实、准确地调查。

因此,在“三调”项目准备、实施中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障“三调”成果的准确性、真实性。

为了保证国土“三调”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针对国土“三调”的全过程与成果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关键词:国土“三调”;质量问题;质量控制措施1“三调”的主要任务国土“三调”的主要任务是综合利用测绘、互联网、遥感等技术以及现有各类专题资料,根据国家针对国土“三调”制定的统一工作标准开展国土资源调查与成果整理。

其中包括了三项调查、一项建设与一项汇总;三项调查是指针对土地利用、土地权属与专项用地的调查;一项建设是指开展城乡一体化的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一项汇总是成果汇总以及图件制作。

2“三调”工作中出现的质量问题2.1原有资料收集利用阶段(1)原有资料利用不足。

在进行国土“三调”开始前,需要对现有各类专题资料进行统筹整理,以便更好地为国土“三调”工作提供多源信息,减少工作量。

在进行原有资料统筹整理时,部分调查人员工作不认真,仅通过影像认定地物,存在误将由于工程填挖形成的推土区误认为空闲地的情况。

而“三调”中规定该种情况需要按照原地类调查。

(2)原有资料利用过度。

对于交通不便的区域,部分调查人员没有实地进行调查举证,仅仅以原有资料进行地类判别,造成地类认定错误。

尤其是针对林地的判别,林业部分与“三调”项目对林地的认定标准存在不一致,如果直接利用林业部门资料将导致地类认定错误。

2.2影像解译及图斑采集阶段(1)漏绘图斑。

国土“三调”在国土“二调”的基础上降低了最小上图面积,因此,在进行“三调”图斑绘制时,由于作业习惯问题将最小上图面积图斑忽略造成图斑漏绘。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探讨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探讨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探讨发布时间:2023-02-17T03:30:15.566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24期作者:徐炯楚[导读]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是自然资源管理“一张底版、一套数据、一个平台”的重要内容,是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数据支撑。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需要满足一体化集成管理、三维立体存储与表达、成果应用与服务。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30摘要:目前,各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调查监测数据资源和系统分散,业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分析评价应用不智能,成果共享不充分。

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工程实践经验,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的需求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析数据库建设关键技术环节,建立了数据库系统,有力提升了自然资源管理的一体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关键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在现有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系统势在必行。

本文在分析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对数据库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探讨。

1需求及需要解决问题分析1.1需求分析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是自然资源管理“一张底版、一套数据、一个平台”的重要内容,是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数据支撑。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需要满足一体化集成管理、三维立体存储与表达、成果应用与服务。

一体化集成管理。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主要数据分类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湿地资源、水资源、地表基质、地下资源、海洋资源、自然资源监测数据。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在现有生产组织模式下,对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进行整合与建库,实现对各类调查监测成果的一体化集成管理。

三维立体存储与表达。

目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已经扩展到具有高程信息的三维立体点、线、面、体要素。

因此,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需要构建需要实现对多层次立体空间位置的各类自然资源进行三维立体存储、管理、表达和应用。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及质量要求浅析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及质量要求浅析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及质量要求浅析摘要:建立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真实准确的掌握土地利用现状,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简要的从县级数据库建设流程、关于建设数据库的关键问题、数据库建设要求、数据库建设用途介绍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数据库建设;图形数据;属性数据1.县级数据库建设流程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最终数据库成果包需通过国家统一下发的国家级质检软件导出,导出成果包前流程包括:(1)可以使用杭州今奥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调数据建库软件,收集勾绘的县级全区域.shp格式图斑矢量数据、村级调查区、行政区、城镇村范围、路面范围、坡度图、耕地等别等基础数据。

(2)进行拓扑检查,检查规则包括图斑不能重叠、图斑不能有缝隙、行政区域界线与图斑完全套合等,若出现问题需要微调整图斑轮廓,直至拓扑检查错误数为零。

其他检查包括数据属性基础检查、控制面积检查、属性检查、拓扑检查、城乡数据衔接检查、坐落逻辑一致性检查、现状要素内逻辑一致性检查、现状要素与其他要素逻辑一致性检查等矢量数据检查。

(3)进行椭球面积计算、控制平差、汇总平差,县级区域面积需与国家下发区域面积数一致。

(4)利用今奥软件一键成果输出,输出内容包括:①“互联网+”举证成果②DOM影像图③基础数据包④其他资料⑤扫描资料⑥文字报告(5)将成果包导入国家级三调检查软件进行质检,若有质检问题,软件会报告问题类型,通过今奥软件进行修改,反复此过程直到国家级三调质检软件错误数为零。

最终导出的成果包即可上报省级检查。

数据成果目录如下:2.关于建设数据库的关键问题(1)已有数据资料质量控制。

已有的年度变更数据库、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耕地等别更新等数据库坐标系统都是西安1980坐标系统,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要求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因此,要将现有的数据资料首先进行坐标转化,确保大地基准一致。

同时要检查已有数据之间是否套合,是否存在属性、范围、界线矛盾冲突。

土地调查数据库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土地调查数据库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土地调查数据库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摘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内容复杂,土地调查数据库的价值在于,能够以县级农村和城镇土地为对象,对其调查管理需求加以满足,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高质量推进。

本文就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介绍,进一步探究土地调查数据库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旨在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成效,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土地调查数据库;国土资源管理;应用通过国土资源调查工作的开展,能够就当前农村土地使用情况加以全面且系统的了解,以调查结果为参考,新编安排土地资源,并就城镇土地情况开展分析,设计并构建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促进国土资源的互联共享,对于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也至关重要。

一、土地调查数据库(一)数据库的建立首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人员、软硬件、管理制度及其他工作。

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制订建库方案,做好数据源准备,并就数据质量进行检查。

其次,做好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

采集前数据源质量检查确认合格后,应就土地权属、土地利用、基础地理等要素进行采集,开展数据接边和拓扑处理,外业合适并补充完善后,对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可采取自检、互检、专检、抽检等方式。

在入库前对数据质量进行检查,若不合格需返回上一步骤,若合格可进入下一流程。

再次,数据入库。

入库前数据质量检查合格后,令矢量数据、DEM数据、元数据、正射影像数据和其他数据入库,检查入库后数据,进行运行测试,若不合格则应返回上一步骤,若合格可进入下一环节。

最后,成果汇交。

主要包括数据、文字、图件、表格等成果。

(二)土地调查数据库的种类其一,遥感影像数据库。

在土地调查数据库中,基础信息的提供可经航天、航空遥感影像来实现。

遥感影像数据库能够以遥感影像技术为支持,对地面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获取,以此为参考建立相应数据库,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其二,土地利用数据库。

结合国家土地利用现实情况出发,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构建,以县、区为基本单位,以标准比例尺1:10000为依据,以基础性数据内容为参考,科学调查土地利用情况,比如类型、位置、相关规定等,就土地相关数据进行记录,比如土地面积、现有耕地等。

自然资源遥感综合调查解译、野外调查记录表、数据入库格式参考表、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自然资源遥感综合调查解译、野外调查记录表、数据入库格式参考表、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A(规范性附录)解译记录表表A.1为自然资源遥感综合调查现状解译记录表;表A.2为自然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变化解译记录表。

表A.2 自然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变化解译记录表附录 B(规范性附录)野外调查记录表表B.1为自然资源因子现状解译野外调查记录表;表B.2为自然资源因子变化解译野外调查记录表。

表B.1 自然资源因子现状解译野外调查记录表表B.2 自然资源因子变化解译野外调查记录表附录 C(资料性附录)数据入库格式参考表表C.1为自然资源因子解译成果数据图层划分参考表;表C.2为面状自然资源因子现状解译图层属性数据结构表;表C.3为线状自然资源因子现状解译图层属性数据结构表;表C.4为面状自然资源因子变化解译图层属性数据结构表;表C.5为线状自然资源因子变化解译图层属性数据结构表。

表C.1 自然资源因子解译成果数据图层划分参考表表C.2 自然资源因子现状解译图层属性数据结构表(面状)表C.3 自然资源因子现状解译图层属性数据结构表(线状)表C.4 自然资源因子变化解译图层属性数据结构表(面状)表C.5 自然资源因子变化解译图层属性数据结构表(线状)附录 D(资料性附录)成果报告编写提纲自然资源遥感综合调查(1﹕10000)成果报告编写提纲:第一章概况一、项目概况(来源、目的任务、实物工作量、预期成果)二、工作内容三、工作完成情况四、经费使用情况五、质量评述六、提交成果。

第二章调查区概况一、调查区位置、范围与自然地理概况二、调查区自然资源概况(自然资源概况、以往研究成果、以往研究成果评述)第三章技术方法一、技术路线二、工作方法(资料收集、遥感影像分析与处理、遥感解译、野外调查验证、图件编制、数据库建设、成果报告编写等)三、执行技术标准及规范第四章自然资源现状调查一、自然资源分布现状(类型、面积、图斑个数)三、分布现状分析(自然资源分析特点、存在问题分析)第五章自然资源监测一、自然资源变化情况(变化类型、面积、图斑个数)二、变化情况分析(变化情况总结、变化规律分析、存在问题分析)第六章综合研究与评价一、综合研究与评价(评价方法、评价步骤、评价结果)二、调查区面临的主要地质生态环境问题三、对策与建议第七章成果数据整理与提交一、数据库建设(图层命名与划分原则、属性结构与字段内容要求)二、提交文件内容及格式第八章结语一、取得成果(解决资源环境和基础地质问题、成果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其他进展与成果等)二、存在问题与建议。

浅谈土地遥感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浅谈土地遥感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浅谈土地遥感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摘要:土地遥感技术应用研究近十多年来取得了高速的进展,为土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现化化和规范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从战略角度审视未来土地管理对土地遥感技术的应用需求,目前土地遥感技术应用的方向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在简要总结土地遥感监测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就土地变化遥感动态监测应用研究的方向和任务,从战略规划框架的角度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遥感; 应用; 问题; 建议遥感技术是六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

它建立在现代物理学,如光学技术、红外技术、微波技术、雷达技术、激光技术等,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学方法和地学规律的基础上。

1 现代遥感技术的理论研究遥感技术是指从不同高度的平台,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地面,并加以处理,从而达到对地物的识别与监测的全过程。

遥感技术收集和利用的信息范围非常广:人眼看到五颜六色的景色,从中分别出牡丹、芍药等,这是光的遥感。

人耳聆听交响乐队演奏,从中辨别出提琴、长笛等奏出的乐句,这是声的遥感。

渔轮用超声波仪器探测到海底的鱼群,这是超声的遥感。

从飞机上、卫星上拍摄地球表面的照片,这是光(或红外线等)的遥感。

用雷达探测敌人的飞机,这是无线电波的遥感……也就是说,遥感技术所收集和利用的可以是声、超声、光、红外辐射、无线电波等各种信号。

甚至包括射线照相、地磁观测、宇宙射线观测等,也都属于遥感的范围。

它的隶属关系可以包括一切与上述信息有关的科学技术领域。

现代遥感技术组成了一个从地面到空间、从资料数据的收集处理到判读应用的体系,包括:(1)研究地物电磁波辐射的特性以及信息的传输;(2)研究遥感信息探测手段,主要是研究传感器;(3)研究遥感信息的处理系统;(4)研究遥感信息的应用。

近年来,遥感技术迅速发展,其重要因素之一是遥感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生活的环境。

人们越来越需要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地球,了解它的资源,了解它的变化,以便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展望

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展望

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展望摘要:为了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两统一”已经成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职责之一,所以为了进一步强化对自然资源的监控作用,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引入遥感监测技术已经成为当下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就目前我国自然资源监测的具体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当前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体系建设尚存在一些问题,但我国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工作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通过全覆盖、全要素的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体系,有效提升了自然资源遥感监测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就当前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工作的进展和成效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有效推动我国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体系;现状引言:在自然资源监测中引入遥感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一定区域内自然资源演化的具体情况,当下遥感技术在我国自然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随着遥感技术的创新以及我国科技的发展,该技术在我国自然资源监测应用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在我国的第3次国土调查、土地利用变更监测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在2018年建立了自然资源部,并确定了自然资源部的职责,所以为了推动自然资源部工作的落实和实施,急需依托现有的测绘成果建立完善的调查监测系统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动态监控。

将遥感技术应用到自然资源监测中,可以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优势,实现对全国范围内自然资源要素的有效监测。

1、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体系的进展与成效为了充分提高自然资源监测的质量和效率,自然资源部分别在资源整合、数据处理以及成果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优化,从而有效提高了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监测中的应用质量和效率。

通过大规模的优化使得卫星遥感技术所监测的数据能够做到在当天进行接收、处理、提取和质检,大大提升了自然资源监测的及时性和价值。

1.1创新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应用模式通过对当前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工作的创新,使得当前的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已经成为实现全覆盖、全气候、全方位的产品体系,并且有效改变了传统的自然资源监测模式,实现了由周期性监测转为季度-月度一直到当下的即时监测升级,有效提高了遥感监测的质量和效率,使自然资源监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对违法开采、用地等问题的处理速度,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管理【1】。

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解译地物样本库建设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解译地物样本库建设研究

2023/ 10 27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解译地物样本库建设研究李莹 化涛(河南丰图测绘服务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摘 要:针对遥感解译样本库存在分类体系混乱、共享共用难等问题,结合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业务需求,探讨自然资源遥感智能解译样本库的建设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样本分类体系构建、采集与清洗、建库,形成分布均匀、种类齐全、涵盖不同地物类型及观测尺度的遥感解译样本库,提升了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信息提取与变化检测自动化、智能化业务能力,服务自然资源监测监管及相关行业应用。

关键词:样本库;自然资源;深度学习;服务应用1 背景近年来,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遥感影像数据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快速增长。

这些时效性强、覆盖范围广、多类型、多分辨率的海量遥感数据在地表信息提取、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等诸多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1-3]。

遥感影像数据量的快速增长和数据类型的不断丰富,对数据快速精准解译方法与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深度学习技术也支持场景理解、地物目标检测与土地覆盖分类等任务。

人们通过构建大量样本数据训练深度学习网络,提高遥感影像特征提取成效[4]。

遥感影像解译包括场景识别、目标检测、地物分类、变化检测等不同层次的任务,每种任务都可基于多种影像资源来实现,面向智能解译的样本库必须充分体现这种多源特性,才能保证解译精度。

当前已有不少遥感解译样本数据集,总体来看,这些样本集存在分类体系不统一、解译样本量小、多样性不足、样本影像来源单一、样本尺寸固定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大范围多源异构遥感影像解译效率与质量[5]。

现有遥感影像智能解译样本集大多针对具体应用场景和解译对象来建设,不同样本集采用了不同的分类体系,开放性与可扩展性不足,难以支持样本集的共享与综合利用。

现有样本采集工具标注内容不全面,样本标签格式不统一,样本标注效率和质量存在缺陷,样本空间分布不均匀、数量少、类型简单,亟须研究顾及地貌景观类别的样本分布策略,并研发专用遥感影像样本采集工具,以提升采集质量与效率[6,7]。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系统的建立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系统的建立
1.根据最新影像平面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 进行 全 面 的 外 业 变 更 调查, 查清土地利用现状并更新图件;
2.扫描更新后的图件, 利用瑞得扫描矢量化系统进行数据采集; 3.利 用 瑞 得 土 地 利 用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建 立 土 地 利 用 数 据 库 ; 4.利 用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进 行 内 业 处 理 、面 积 量 算 和 汇 总 统 计 , 输 出 标准分幅图和台帐; 5.对 照 实 地 、有 关 原 始 资 料 及 遥 感 影 像 图 检 查 确 保 建 库 质 量 。
2.3 外业调查与补测的内容、方法、精度统计 2.3.1 外业调绘与补测的内容 ①行政界, 权属界调绘。 ②地类界调绘及宽度丈量。 ③线状地物调绘及宽度丈量。 ④实地丈量不够上图面积的图斑, 并在野外记载表上记载清楚。 ⑤新增地物的补测。 2.3.2 补测方法 ①对于变更图斑面积较大, 形状不规则的图斑, 采用 GPS、RTK 技 术定位, 再用钢尺丈量宽度。 ②对于变更图斑形状规则, 附近易找到明显地物点的, 采用距离 交会法, 直角坐标法, 截距法等进行补测。补测时, 应尽量运用原地图 上已有的地物点, 以减少补测的点位误差。 ③无论用那种方法进行外业调查, 都将变更的图斑界线用铅笔标 在工作底图上, 填 写 《土 地 变 更 调 查 记 录 表 》并 绘 制 草 图 , 详 细 标 明 补 测地物的相关位置和量测数据。 2.3.3 外业调绘与补测的精度 ①对 于 明 显 地 物 界 线 , 图 上 位 移 小 于 等 于 0.3mm, 困 难 地 区 或 不 明显地物界线位移小于等于 1.0mm。 ②新增地物补测, 补测地物点对四周明显地物点位置中误差, 平 地、丘陵地小于等于图上 0.8mm, 山地小于等于 1.2mm。 ③图幅接边误差, 随机抽取 10 幅图, 其明显地物接边误差小于等 于 0.5mm, 不明显地物接边误差, 小于等于图上 1.5mm。 ④线状地物量宽精确到 0.1m。线状地物宽度为 2~10m 时, 允许限

呼和浩特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市级数据库系统建设及应用

呼和浩特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市级数据库系统建设及应用
It is toprovide fast, accurate and detailed basic data for macro-land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and to meet the urgent needs of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ofthe secondnationallandsurveyinthe counties.To create a long-term data reporting and quick update mechanismisto maintain the current potential ofthedatabaseofthe land survey tosynchronizlyachieve the City-levelandthe county-leveldatabaseof theland survey to meetthe wide range of needstothe databasisof the land and resources.it isof great significanceto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第五章为结论及展望。根据以上分析得出,呼和浩特市二次土地调查市级数据库建设后,系统框架,逻辑结构、存储模式和管理模式,运行正常。数据获取与传输系统、网络系统、数据中心、数据库服务系统、信息化标准、安全保障系统等6个子系统对地图综合、土地登记、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其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符合呼和浩特市国土信息化政务要求,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对预防建设用地违法占用耕地,合理地利用保护耕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数据库建设及质量检查技术要求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数据库建设及质量检查技术要求

C
% 1:水流图斑关联的地类图斑层中的所有地类图斑标识码,水流图斑关联多个地类图斑时,各地类图斑 标识码之间用全角逗号(“,”)分隔。
% 2: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公共管制及特殊保护要求等限制情况,下同。 % 3:权利人信息用扩展属性表描述,扩展属性表的标识码应于本表中对应的标识码保持完全一致, 下同。
SLZY
自然资源 其他
森林资源 山岭资源 草原资源 荒地资源 滩涂资源 矿产资源 其他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注记 湿地 湿地注记 开发园区 开发园区边界 开发园区注记 城市开发范围 城市开发边界 城市开发注记 自然生态保护区 自然生态保护区边界 自然生态保护区注记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Annotation Polygon Annotation Polygon Line Annotation Polygon
✓ 土地利用图层:标识码标注图斑唯一性,并用于挂接扩展属性, 关联标识码标注其他图层关联属性
✓ 自然资源图层:标识码标注图斑唯一性,并在关联图斑标识码 中填写关联图斑标识码。
✓ 其他图层:标识码标注图斑唯一性,并在关联图斑标识码中填 写关联图斑标识码。
层名
层要素
几何特征
属性表名
水流资源
Polygon
Line Annotation Polygon
Line Annotation
SLZY SHLZY CYZY HDZY TTZY KCZY QTZRZY ZJ SD ZJ KFYQ KFYQBJ ZJ CSKFFW CSKFBJ ZJ ZRSTBHQ ZRSTBHQBJ ZJ
% : 约束条件取值:M(必选)、O(可选)、C(条件可选)。

210978737_基于GIS、MRAS及GeoMapBM成果数据库建设——以四川省会理—会东矿集区

210978737_基于GIS、MRAS及GeoMapBM成果数据库建设——以四川省会理—会东矿集区

基于GIS、MRAS及GeoMapBM成果数据库建设——以四川省会理—会东矿集区为例李 新,龚灵明,李仕俊,申红涛摘要:随着地质云平台的上线,地质调查走上云端,数字地质在基础地质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立健全成果数据库已成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四川省会理-会东矿集区找矿预测中的火山沉积变质型(拉拉式)铜矿找矿预测为例,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野外数据采集、Mapgis6.7编图、MRAS证据权重法找矿预测、GeoMapBM建立数据库,为数据库建设应用于找矿预测工作提供实例。

关键词:数据库建设;找矿预测;矿集区为了对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的“全国重要矿集区找矿预测项目”二级项目进行有效服务,四川省会理-会东矿集区找矿预测子项目需要建设项目成果数据库,作为项目重要成果之一。

其空间范围涵盖以会理拉拉铜矿为中心的三个1:5万标准图幅,数据库建设工作主要内容包括:预研究及编图、野外专项调查及编图、矿产资源找矿预测及编图、成果数据库建设。

编图与建库采用的大地坐标系类型及参数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主要应用Mapgis6.7(地理信息系统,中国地质大学)编绘图件与MRAS (矿产资源评价系统Mineral Resource AssessmentSystem,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肖克炎研究员),并采用证据权重法进行找矿预测,结合预测成果应用GeoMapBM(矿集区找矿预测数据模型软件GeoMap By Models,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左群超教授)建设成果数据库。

1 预研究及编图四川省会理-会东矿集区找矿预测子项目空间范围包含平地幅(G47E011024)、姜驿幅(G47E012024)和河口幅(G48E011001)三个1:5万图幅。

1.1 以往地质工作矿集区全区于1966年和1970年分别完成了1:20万永仁幅和会理幅区域地质测量,基本能够确定该矿区地质构造轮廓及各类岩浆岩的岩性和活动时期,调查了有关矿产;1994年完成1:5万河口幅区域地质调查,初步对测区内岩石地层进行了清理;合理划分了15个组级正式单位和8个段级非正式单位;2007年~200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了《四川会理小关河-河口铜多金属资源远景调查》,圈出1:5万地磁异常33个,1:5万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38个,1:5万遥感找矿远景区11个,发现各类找矿信息26处;2007年11月,国土资源部部署和启动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

国土调查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国土调查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知识体系
P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内业信息提取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城镇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外业调查与互联网+举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内外业核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间更新及变更调查
工作步骤
2014年以后,优于0.2米分辨率。原有0.2米分辨率的航空遥感数据不能全 覆盖城镇村庄的区域,可采用优于1米分辨 率的卫星数据补充。地方可自行采购最新0.2米分辨率。
1.遥感数据采购和正射影像图制作
遥感影像资料采购及调查底图制作
P
P16
实地调查核实并开 展图斑举证工作
1.地类样本采集
各地在正式开展调查工作前,需对本区域涉及所有地类,选取典型地块, 进行地类样本采集工作,以规范和统一土地分类标准。地类调绘及补测各县(市、区)以全国三调办下发的调查底图为基础,叠加自然资源管理 数据及相关自然资源专业调查数据,进行各地类预判和内业图斑边界勾绘,制 作外业调查数据。依据影像和实地现状进行图斑综合调绘。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逐图斑实 地核实确认图斑地类及标注信息,依据实地现状调查修正内业提取的图斑边界, 记录土地权属等相关属性信息;对全国三调办内业判读地类与实地现状不一致 的,应按实地现状调查;对影像未能反映的新增地物进行补测。实地举证在开展外业实地调查核实的同时一并开展图斑举证工作。使用带卫星定位和方向传感器的手机,利用全国三调办统一下发的互联网+举证软件,拍摄包含图斑实地卫星定位坐标、拍摄方位角、拍摄时间、实地 照片及举证说明等综合信息的加密举证数据包,上传至统一举证平台。
汇总阶段
调查阶段
准备阶段
2020
2019.07-2019.12

卫星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摘要:伴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调查工具,在国土资源管理和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掌握国家土地资源的实际状况,更好地分配和管理国家土地资源,国土资源调查是对国家土地资源实际利用情况的管理和调查。

而且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对国土资源的动态监测和管理,以充分发挥其经济、实用、准确等优点,满足社会对国土资源的需求。

关键词:卫星遥感技术;国土资源调查;具体应用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遥感技术有了很打进展,遥感技术本身属于一种新型现代化科学技术,遥感技术能够实时掌控国土资源情况,以此为土地调查与管理奠定基础,保障国土资源的时效性与合理性。

文章首先分析了遥感技术,同时阐述了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开展的现状,最后总结了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及应用要点,仅供参考。

1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以人造卫星为平台,卫星接收地球表面各类物质发射或反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根据这些电磁波按波段的波谱数据描绘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等。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在环境、气象、海洋等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它可以进行气象监测,可以对农作物长势、病虫害及冻害进行监测,也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监测。

它依靠卫星获取目标对象的数字化数据,并将数字化数据进行实时或准实传输处理,传输给地面接收站,地面接收站将接收到的数字化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相融合,从而形成目标对象的基础数据库,具有视点高、视域广、数据收取快和可重复覆盖、连续观测的特点。

2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开展的现状国土资源调查工作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包括土地、矿产、水文以及生态等等的调查与测绘。

在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对国土资源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离不开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支持。

国土资源调查在我国传统的调查研究中占用的时间是比较长的、调查的速度有比较慢、调查涉及的步骤多,对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的消耗也是比较多的。

传统的调查模式对工作人员的劳动增加了许多的负担,同时调查的效率又不高。

关于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应用及维护的探讨

关于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应用及维护的探讨

关于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应用及维护的探讨【摘要】文章从数据库的结构、内容及应用功能等方面浅述了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并对其在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及维护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健词】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应用;维护管理1 引言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综合了我国目前土地利用现状管理的各种实际应用需求,涵盖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土地利用变更管理、查询统计、报表管理、历史数据管理、图件管理、系统管理等一系列的业务,系统功能强大、使用简单、稳定可靠,具有兼容性、规范化、可扩展性、可操作性、数据的共享应用、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影像的高度压缩和快速还原显示等显著特点。

建设和维护好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土地资源评价、建设用地审批等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直观地服务。

2 数据库建设2.1 数据库结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由主体数据库和元数据库两部分构成。

其中主体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组成;元数据库则由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元数据和其他元数据组成。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图2.2 数据库内容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主要存储矢量、栅格、统计表格、报告文本、扫描文件等数据,具体内容有:1)测量控制点、行政区、行政区界线、等高线、高程注记点、坡度图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2)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地类界线等土地利用数据;3)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土地权属数据;4)基本农田保护片、基本农田保护块等基本农田数据;5)dom、dem、drg和其他栅格数据;6)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元数据等元数据;7)其他数据。

除此之外,建库单位还可根据具体需要,依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要求进行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对属性数据结构表等内容进行扩充。

2.3 数据库应用功能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应用功能有:信息查询功能、专题图制作、统计汇总、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基本农田分析、日常更新与年度变更、历史数据管理等功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成果数据库研建汪虹1李文华1谢蕴宏2马腾2刘云碧1刘康11云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2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信息中心昆明市环城西路404号650034 昆明市白塔路131号650011Email:******************摘要:省级国土资源遥感调查在多部门、不同平台上对成果数字化,形成多专题空间数据。

本文介绍如何对其进行面向GIS统一投影基准、专题数据分类归并、整合重组,对图件图层的命名管理并建立数据字典,解决地理实体与专题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连接,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语意一致性处理,建成省国土资源数据库及其成果演示系统。

关键词:资源GIS 数据库前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感应用技术已成为获取和分析资源、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并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和资源分析评价研究。

我国开展的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与系列编图则是利用遥感技术对调查区域和编图范围内的国土资源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综合调查,并将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和编图结果按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客观地表达出来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建设工作。

由云南省经济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省林业厅、地矿局、测绘局、地震局、旅游局、水文水资源局和地理研究所等部门参与实施的云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项目是中国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的省级项目,其成果数据库是项目下的子课题,在全省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含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区域地壳稳定性和地质灾害等调查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综合调查成果和基础地理底图、专题图件编制成果实现数字化、构建特征属性数据库,并实现数据整合、数据集成和数据协调管理,形成一套面向GIS的、具权威性、系列化、科学化、规范化、电子化的云南省国土资源综合调查成果空间数据库,为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提供便于政府办公自动化使用的图件数字化、可视化成果前台信息浏览,以及成果组合、编辑的数字信息及其相关技术文档。

一、数据库建设目标与数据集成(一)目标建立云南省省级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成果数据库的目的,旨在服务于遥感综合调查成果的综合集成,形成系列化、规范化、数字化的资源数据成果,以利于成果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为国家和省级的中、长期规划和宏观决策服务。

在各专题研究成果和综合编图工作基础上,进行系列编图成果数字化、建构特征属性数据库、实现数据整合与数据集成。

各专题研究成果和综合编图技术标准均参照相关专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纸介质成果图形图式在统一前提下,尽量美观、适用;纳入数据整合、集成并入库的数据应包括图像数据、图形数据、专题属性数据、成果报告书和相关插图、表等。

利用项目取得的成果建成云南省地理、资源空间信息数据库及成果演示系统,对各类资源专题进行查询管理和分析利用。

(二)工作流程数据库工作流程图(三)数据集成云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系列成果图共有10类,数据集成时,既考虑不同专业的独特性、数据集描述对象的统一性、完整性;又兼顾了数据使用的共享性、有效性和非冗余性。

本课题将数据集成为两个部分——成果数据库和成果演示系统。

1、数据集框架结构数据集框架结构示意图2、数据的命名管理为便于使用,专题数据集、数据子集和数据文件采取统一命名原则,实行规范命名、有序管理办法,并建立了数据字典。

3、数据类形:4、空间数据库(1)数据库内容遥感综合调查成果系列图空间数据库共10个专题,划分为39个主要图层,6个一般图层,19个背景图层,合计矢量数据638.5兆字节,栅格数据2527.3 兆字节。

成果系列图空间数据库内容及数据量表(2)数据管理方式子课题各种格式数据均采用以省域、以专题为横向管理单元;以图层为纵向管理单元的树形管理体系。

所有成果数据按专题设立子集(图类),每图均以省级范围为统一存储单元;专题图类分别按内容、空间实体的性状(点、线、面)设置图层。

其中成果影像图(TIFF/JPG格式)数据以背景图形式存于各专题子集,在ARC VIEW系统平台或YNYGYS.EXE下与专题数据统一管理。

ARC/INFO Coverage格式数据经整合后采用ARC VIEW系统平台为前端,实现矢量栅格数据的集成和可视化表达,并实现图库互访、查询、分类调用、多方式叠合显示;成果演示数据经整合、集成后,通过超文本的YNYGYS.EXE 管理。

数据库树形管理体系的建构,实现了数据逻辑意义清晰,层次分明,调用方便、快捷应用的管理目标。

上述图件的数字化成果中,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成图比例尺为1:50万;其它专题图件成图比例尺均为1:100万。

5、遥感综合调查成果演示系统演示系统共77个文件夹,10046个文件,合计数据量为302 兆字节。

该系统集中了我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的主要内容和精华部份,将项目总报告、全省TM遥感影像地图、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地壳稳定性、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等子课题的图件、文本和基础地理信息以及各典型图层属性表的主要内容集合在一起,实现了图形浏览及利用地、县(市)名称查找相应图形的功能。

系统通过友好的图形界面和图表化的特征属性描述,采用超级链接技术,提供了具有图文交互功能,层次清楚分明、逐渐深入成果展示空间。

其中总报告和TM遥感图像:提供文本浏览和图形的等大显示。

内容完整、图形清晰、查找方便,显示快捷。

土地资源:等大显示全省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图,展示了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全貌。

利用表格和统计图形对地州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直观展示。

矿产资源:采用《云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现状图》展示了云南省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及开发利用现状。

通过直接点击矿产符号可查询矿产地基本信息;通过属性表可查阅各地州县市矿产分布信息。

水资源:通过图形和表格全面展示云南省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状况,内容包括:①地下水资源,展示了地下水特征点如泉点、泉群的分布、地下水类型分区、主要盆地地下水资源状况等;②六大水系地表径流分布态势;③全省降雨量分布及水库水资源状况。

森林资源:通过云南省植被图及各县市植被分布表展示全省植被分布现状。

旅游资源:以旅游景点分布为主体的云南省旅游资源分布图,应用形象的特征符号,直观展示景观分类和特征。

点击符号可以查询景点信息;通过属性表格可集中查询各地方景观分布情况。

地壳稳定性:通过图件展示了云南省构造格架、活动断裂分布和全省地壳稳定性分区特征。

地质灾害:全面反映泥石流、滑坡点等我省多发性地质灾害分布,并通过其属性表查询各地质灾害点的地理位置、基本特征及防治状况。

生态环境评价:通过图形和表格展示各县市生态环境现状和等级评价。

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一)数学投影、坐标基准的统一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前提下,各子课题获得的成果资料和图件资料,其坐标体系或同一坐标体系资料采用的投影参数都不尽一致,为实现数据成果的空间位置匹配,保证数据集成成果的数学精度和可读性,本课题对各子课题成果进行了地图投影协调处理,以云南省可视域中心为中央经线作局部投影变换,实现了数学投影坐标基准的统一。

图形数据平面坐标统一采用兰伯特正轴双标准纬线等角割圆锥投影,图像数据则进行旋转拼接,归化到统一的坐标系统中。

(二)数据格式的GIS规范化整合各子专题提交的成果其内容、表达方式和数据结构各不相同,重复、残缺现象多见,加之资料源时间跨度大、数据源精度和图形数字化支撑平台不一,给数据整合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为实现该项目数据在GIS环境下的规范化和统一调用,本子课题不仅将各专题源数据转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还将图纸坐标和多种投影方式、投影参数形成的源数据通过变换、校准,形成一致的数据体系,并最终统一到本项目对成果电子数据提交内容与要求的数据格式下。

提交数据有如下几类:1、栅格数据—GeoTIFF格式图像数据;2、矢量数据—ARC/INFO 的Coverage格式数据;3、文本数据—.DOC格式数据;4、超文本数据。

(三)数据集成与数据调用对ARC/INFO Coverage格式数据和超文本成果(演示)数据进行了数据整合、集成处理,将专题数据通过与基础地理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和属性关联处理,实现了系统数据在空间位置、属性语意上的协调一致,最终实现专题数据显示、查询和集成应用功能。

1、ARC/INFO Coverage格式数据集成与调用子课题最终形成了系列化矢量数据、栅格数据、文档数据,考虑到大多数用户的实际情况,采用较为经济的ARCVIEW3.2作为桌面应用平台、INFO作为底层数据库,建成一个集数据显示、查询、叠合、分析功能为一体的桌面数据库系统,利用Hlp的方式,将注释文档、数据代码词典与系统有机连接。

2、成果演示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采用计算机光盘存贮和检索技术,在较小的存贮空间内展示较大的信息量,全面、直观地展示了项目取得的成果;同时提供了数据、文本、图形信息的交互查询方法。

系统基于Internet网络浏览器广泛使用的HTML超文本数据格式,操作简单,方便实用。

具有桌面地理信息系统风格的查询、检索、打印等功能。

(四)构建专题属性库,解决了地理实体与专题数据及其属性数据的连接。

遵循专业特征数据源独立维护原则,对地理要素与属性数据之间的关系描述采用地理编码驱动技术,解决了专题数据的空间定位,又实现了地理要素与各种综合信息的多表连接和图层的随意组合叠加。

(五)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语意一致性处理。

通过对专题数据属性分类归并、分割与重组,保证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简洁性和逻辑一致性。

(六)解决空间数据可视符号化与分析应用间的矛盾。

专题数据的符号化具有习惯性和传统性,本次除土地等专题构造符号库予以驱动外,其余的将不同平台制作的专题图影像化后进行地理配准,作为背景图层,GIS图层则解决分析应用问题。

结语云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系列图件和成果数据库全面覆盖我省国土资源范畴,包含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森林资源、旅游资源、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和卫星遥感数据等,是我省第一套系统性强、数据规范、具权威性、整合集成、可共享的国土资源数据库,是“数字云南”的本底数据库之一。

所形成的数字信息详实可靠,各专题分类和分层系统化,图形图像数据数学基准匹配统一,便于管理调度或任意组合叠加、显示输出。

实现了矢量数据库、关系数据库、图像数据库和文档数据的统一管理,空间数据的无缝拼接,矢栅数据一体化应用,具备图库互访、综合查询检索功能,属性库具可扩充性,为“数字云南”的建设提供了丰富、可靠的基础地理和国土资源综合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