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
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采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个体的外在行为及内在心理过程
的学问。(三要素:科学方法、个体、行为及心理过程)
2、心理学历史渊源主要有近代哲学和生物类科学。
3、心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思想启蒙期(1840-1920)、学科成型期(1921-1949)、学科低潮期(1949-1977)、重塑辉煌期(1978-至今)
4、范式:是理论主张、概念表述、研究方法的统一性。
5、心理学的目标:描述行为、解释行为、预测行为、控制行为。
心理学的用途:有助于提升自己,有助于与人相处,有助于事业成功,有助于社会和谐。
6、从理论与时间的角度心理学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侧重心理现象的理论或方法研究;应用心理学侧重心理学原理的实际应用。
7、当代心理学流派:心理动力学(佛洛依德)、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斯金纳)、进化论学派、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罗杰斯)、认知学派、生物学学派、文化学派。第二章:心理学研究方法
1、理论框架是心理学研究的背景和前提,主要由理论、变量和假设组成。
2、评价理论好坏的标准:准确性、一致性、简洁性、普遍性。
3、因变量的选择:可靠性、有效性、敏感性、数量化
4、假设:指对于一个事件或一种关系的一种暂时性解释,它是一种可验证的关于行为的预测或科学的猜测。科学性、可证伪、预测性、假设简单明了。
5、代表性样本:能够准确反映总体的一族被试。选取方式: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组抽样和分层抽样。
6、实验研究的程序:形成理论假设--变量的操作化—程序标准化—选择和安排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7、相关研究法:个案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测验法
8、简述观察法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能够在接近自然的条件下观察被试,一次观察可以得到大量信息。
缺点:记录很难量化,信息的选择会受到观察者本身的影响,容易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易重复结果
第三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1、大量神经细胞体集中的地方叫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把中枢神经系
统和各个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内脏系统联系起来的一根根神经,组成了外周神经系统。
2、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3、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又包括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间脑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组成。
4、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
5、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行回答。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机构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
6、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肾上腺、甲状腺、胸腺、胰腺、性腺组成。
第四章:感知觉
1、按照感受器分布及作用特征,可以将感觉分为体表感觉、深部感觉和内脏感觉。按照内外感受器及所反映的内外环境刺激程度,可以将感觉分为内感觉、外感觉和本体感觉。
2、知觉是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是对事物属性的分析处理,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3、感知觉的基本特点:客观性、主观性、主动性、适应性。
4:按照感觉的渠道可以将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机体觉。他们的共同特点:适当的刺激物可以引发响应的感知觉、感觉有阙限、感觉有主观性的特点、感觉会有适应现象。
5、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持续作用下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暗适应是指在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感觉后像是当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会暂留一段时间。
感觉积累是指感受器不同部位同时受到不同刺激,感受性因此而发生整体上的变化。
感觉融合是指感受器将同时作用于它的不同刺激联合起来而产生单一感觉印象。
6、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人类所看见的波长是在380—780纳米的电磁波。
7、声波物理性质中的频率、振幅和波形决定声音中的音调、音响和音色。听觉疲劳是指声音长期作用于听觉器官上,引起听觉感受性的显著降低。
声音的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其他声音的干扰,是的个体的听觉阙限上升的现象。
听觉理论:频率理论,共鸣理论,行波理论,神经齐射理论。
8、知觉的组织原则:相似性、连续性、良好图形、相邻行、共同命运、完整图像、对称性
9、知觉的特性:理解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
知觉定势:因为先前的体验或所处的环境所塑造的知觉解释倾向或知觉期望。
10、人眼是如何感觉到三维中的深度的?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单眼线索包括: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
第五章意识
1、季节性情感障碍:对一些人,特别是北方人而言,在严冬时期会产生一种抑郁情绪。
2、睡眠的功能:
睡眠的习惯遗传自我们的祖先,可能有保护功能。
睡眠有可能有助于恢复机体功能。
睡眠中的某个成分可能是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
3、睡眠障碍:失眠症、突发性睡眠症、睡眠窒息以及深度睡眠障碍。
4、梦的特征:我们的梦并不甜蜜、梦的内容和近期经历有关、在梦中我们仍可以感受到外界刺激、梦境本身的不协调性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
5、药物重复使用后效力递减的特性叫做耐受性。
个体发现如此渴望使用药物,或使用药物令人欣快以至出现渴求,成为心理依赖。
当一个人明知用药会对他的健康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在屡次尝试戒断之后,依然持续使用某种药物的情况叫做成瘾。
第六章学习
1、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意味着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一种基于经验的过程、是一种相对持久的改变。
2、心理学界将学习理论分为两个主要的流派:行为主义流派和认知学派
3、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要遵循的三条原则: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4、苛勒的顿悟学习、托尔曼的认知学习
5、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他人的行为而学会社会行为。该理论中包含三元交互决定论,行为产生的是个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行为产生过程中包含的三类因素:环境、个体和行为。社会学习理论将学习分为替代性学习和参与性学习。替代性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们来学习。参与性学习是指从做中学并体验到行动结果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们的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来进行学习。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动机过程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