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人民版必修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3 君主专制整体的演进和强化课件 人民版必修1
皇帝
尚 侍常 书 令 中侍
丞 御太 史 大
相夫尉
中朝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九卿 外朝
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
中朝与外朝
概念:何谓“中朝”与“外朝”? “中朝”设置的原因是什么?它实质上是什么的产物? 发展趋势如何?
萨孟武先生在《中国历代中央政制》载:“天子畏帝权旁落, 惧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于近臣,常用中朝官来抑制外 朝官。历时既久,近臣便夺取大臣的职权,因此外朝 官乃退居于备员的地位,而中朝官却渐次变为外朝官。 中朝官一旦演变为外朝官,天子复欲夺其权,而更信 任其他近臣。这样由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
二府三司制削弱宰二相府权利
机构 皇中帝书门总下 揽大枢权密院
职能
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军政机构
官职及权利 长官行宰相职 分行 政权 分财权
长官枢密使,低 于宰相
参知政事 三司使 副宰相
元朝的“一省二院” (1)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
领六部,行宰相职权
(2)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
(3)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 宣政院
秦朝(汉初):在中央设 立丞相;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参 议要政;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皇帝(皇权至上)
中书省
制令决策
尚书省
执行机构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凡由军中国书大省事决12,策、、必集相体互宰牵然相制后制 ,始,互付相为尚权补书一充省分,颁为避布三免执权行臣大权独门揽下,省审议复奏 利于加强皇权 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
策权、审议权和行政
权
作用
使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趋向巩固。
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相权一分为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课件 (共18张PPT)
3.科举制 内容:考试选官 评价:
科举制作用
积极: 破除世家大族的垄断
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行政效率 促成读书风尚,提高社会学风 严格的考试保证了一定的公平公正
消极:被选之人多为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五)行省的设置
地方行政区划
秦:----------郡.县 汉:----------州.郡.县 唐:----------道.州.县 宋:-----------路.州.县 元:-----------行省制度:行省.路.府.州.县 明:-----------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 清:-----------省.道.府.县
作用:(1)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2)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使中央集权在行 政体制上得到保证
讨论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总体趋势就是帝王的权力逐渐扩张 相权被抑制和分解
(二) 君权和相权
------是一对矛盾
(1)秦朝设丞相,汉承秦制,汉初丞相权力很大 (2)汉武帝时,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频繁更换丞相 提拔身份低微的士人,参与决策形成“内朝”
内朝的设置说明了什么?(1)中Βιβλιοθήκη 制度的出现是皇权强化的结果和表 现
(2)相权的转移过程是由外朝离皇帝较远的 三公九卿转移到靠近皇帝、侍奉皇帝的 宫内人员
(二) 君权和相权是一对矛盾
(1)秦朝设丞相,汉承秦制,汉初丞相权力很大
(2)汉武帝时,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频繁更换丞相提拔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内朝
东汉时设尚书台,后地位逐步提高 (3)唐: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 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客 房 部 实 习 生培训 计划
新 的 实 习 生 已分配 到客房 部,为了 让他们 尽快熟 悉运行 程序,早 日投入 工作,将 对他 们 进 行 岗 前 为期十 二天的 脱产培 训,理论 与实操 相结合 ,培训计 划具体 如下: 第一天
科举制作用
积极: 破除世家大族的垄断
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行政效率 促成读书风尚,提高社会学风 严格的考试保证了一定的公平公正
消极:被选之人多为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五)行省的设置
地方行政区划
秦:----------郡.县 汉:----------州.郡.县 唐:----------道.州.县 宋:-----------路.州.县 元:-----------行省制度:行省.路.府.州.县 明:-----------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 清:-----------省.道.府.县
作用:(1)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2)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使中央集权在行 政体制上得到保证
讨论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总体趋势就是帝王的权力逐渐扩张 相权被抑制和分解
(二) 君权和相权
------是一对矛盾
(1)秦朝设丞相,汉承秦制,汉初丞相权力很大 (2)汉武帝时,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频繁更换丞相 提拔身份低微的士人,参与决策形成“内朝”
内朝的设置说明了什么?(1)中Βιβλιοθήκη 制度的出现是皇权强化的结果和表 现
(2)相权的转移过程是由外朝离皇帝较远的 三公九卿转移到靠近皇帝、侍奉皇帝的 宫内人员
(二) 君权和相权是一对矛盾
(1)秦朝设丞相,汉承秦制,汉初丞相权力很大
(2)汉武帝时,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频繁更换丞相提拔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内朝
东汉时设尚书台,后地位逐步提高 (3)唐: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 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客 房 部 实 习 生培训 计划
新 的 实 习 生 已分配 到客房 部,为了 让他们 尽快熟 悉运行 程序,早 日投入 工作,将 对他 们 进 行 岗 前 为期十 二天的 脱产培 训,理论 与实操 相结合 ,培训计 划具体 如下: 第一天
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人民版必修1
(2)军功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的按军功授爵的制 接
度,替代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
(3)察举制:汉朝时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主要依据是个人在地方上的声望。
(4)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起初家世、才能并
重;后注重门第和家世。
(5)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完善,宋元明清沿用,影响深
④分封制和郡县制没有职能分化,而行省制有职
能分化;分封制和行省制在初期加强中央集权而
在后期削弱中央集权,郡县制自始至终加强中央
栏 目
链
集权。
接
三大制度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历经多次
变革,呈现出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导学三 认识唐朝三省六部制
史料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
机构,同时设宣政院作为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和
栏 目
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中Leabharlann 机关,但元代相权没有削链 接
弱,与其前、后的朝代相比,具有特殊性。
(2)从汉至元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体现了中央集权不
断加强的趋势。
①汉初,实行郡国两制并行,景帝至武帝逐步削弱王
栏
目
国的势力,诸侯王被解除军政大权,只衣食租税。
栏
目
链
接
——《史记·秦始皇本纪》
问题:史料反映秦始皇建立的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反映了皇帝地位的独尊和专制独裁。
导学二 西周至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
问题:图片①图片②图片③分别反映我国的哪三大地方行政制 度?这三大制度有何不同。三大制度反映了什么趋势? 提示:图①西周分封制;图②秦郡县制;图③元行省制。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一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共29张PPT)
,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B
2020/2/13
7、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君权与相权
史料: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 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 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 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 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 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 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 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2020/2/13
真题演练 3、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
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部)门各地方所上奏章提出批答意 见,供皇—帝—裁发决展参考,经批红后 颁示,因而具有相当的决策权力。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2020/2/13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部权尽归内阁”
票
参与
拟
侍
机密
权
从 顾
历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件(人民版必修一)
君 主 专 制 政 体 的 强 化
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 1.创立:
核心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 袭。 3.影响: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但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 理念,深深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 行政和司法,造成了极端腐败的封建专制。
二、丞相制度
阅读书本第二框,联系上一节内容, 请说出我国丞相制度是如何演变的? 1、秦朝? 2、汉朝?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小
结
(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
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 (4)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 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君主专制的演进(巧记方法 )
汉承秦制有变化,武帝起用布衣相; 魏晋南北有三省,隋唐六部完善它; 宋代皇权更加强,制约宰相有办法; 参知政事分行政,三司财政约束它。 元朝也设中书省,唐元中书要分开。
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 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皇权与相权矛盾加剧 ——皇权加强; ——相权削弱; 延伸:中国古代为什 么要削弱相权?
二、丞相制度
1、演变:
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 2、趋势: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3、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府
3)元代的行省制
1.内容
(1)十行省。
(2)两单列。 ①中书省直辖的腹里 ②宣政院: 西藏(川青部分地区)
佛教事物
蒙古:岭北行省
东北: 辽 阳 行 省
云贵: 云南行省
台湾:澎湖巡检司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人民版必修1
历史 必修1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自主学习·新知全 解
合作探究·课堂讲练
[图示记忆]唐朝三省六部制各自的职能
规范集训·学业达标
课时作业
历史 必修1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自主学习·新知全 解
合作探究·课堂讲练 规范集训·学业达标
课时作业
唐代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 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尚书省是执 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同为宰 相,共同负责中枢政务。
历史 必修1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自主学习·新知全 解
合作探究·课堂讲练 规范集训·学业达标
课时作业
2.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 维护皇权、服务于_皇__帝__为基本原则。君臣关系, 实质上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
二、君权和相权
1.背景 “相”是帝王的政治助手,帝王采取限制相权的方式以独揽行政 大权。
2.历程 (1)汉代:汉初相权很大,汉武帝时期频繁更换丞相,还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 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逐渐形成了“_中__朝__”制度。
历史 必修1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自主学习·新知全 解
合作探究·课堂讲练 规范集训·学业达标
课时作业
(2)唐代: ①在中央设置_中__书__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_宰__相__。 ②在门下省设_政__事__堂__,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相权实际 分散。
历史 必修1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自主学习·新知全 解
合作探究·课堂讲练 规范集训·学业达标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共28张PPT)
自己,秦始皇是怎么修炼内功的?
法令出一
▪ 确立皇帝制度,大家看课本,归纳下皇帝制度有 哪些特征。
▪ 1、皇帝独尊(天下独尊) 2、帝位终身 3、皇 位世袭
▪ 现在英国国王也地位至高,王位终身、王位世袭, 和秦始皇的区别在哪儿?
▪ 所以皇帝制的特征还有:4、(总揽行政、司法、 军事指挥权大权)皇权至上。
姓名 窦婴 许昌 田 薛泽 公孙弘 李蔡 严青翟 赵周 石庆 公孙贺 刘屈髦 田千秋
离任原因 免职 免职 去世 免职 去世 畏罪自杀 畏罪自杀 下狱死 去世 下狱死 下狱腰斩 昭帝时死
任职时间 1年2月 3年8月 3年9月 7年6月 2年4月 3年 2年10月 2年7月 8年3月 12年2月 2年2 2年
会
行省的设置
▪ 我国现在的地方行政区划有几级?和古代的一样吗?古 代中国领土越来越辽阔,人口越来越众多,中央如何有 效的对地方进行管辖?结合历史知识和古装影片。
▪ 秦汉:郡、县。汉后在郡之上设置州,为州、郡、县。
▪ 唐:道、州、县
▪ 宋:路、州、县
▪ 元:行中书省(行省)、路、府、州、县
▪ 明: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中国人用印信来表示信用,始于周朝。到了秦朝,
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所用只能称 为印。皇帝对“玺”以及“朕”的垄断,都是皇帝独 尊的表现,反映了皇帝制的本质就是君主专制。 现在 的领导人还这样吗?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 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 身家性命也难保。
▪ 3、本质是把人才引入统治集团并被统治者控制的制度。 (一如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不论以前出身, 从此只为皇家。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 )“辇毂之下,
法令出一
▪ 确立皇帝制度,大家看课本,归纳下皇帝制度有 哪些特征。
▪ 1、皇帝独尊(天下独尊) 2、帝位终身 3、皇 位世袭
▪ 现在英国国王也地位至高,王位终身、王位世袭, 和秦始皇的区别在哪儿?
▪ 所以皇帝制的特征还有:4、(总揽行政、司法、 军事指挥权大权)皇权至上。
姓名 窦婴 许昌 田 薛泽 公孙弘 李蔡 严青翟 赵周 石庆 公孙贺 刘屈髦 田千秋
离任原因 免职 免职 去世 免职 去世 畏罪自杀 畏罪自杀 下狱死 去世 下狱死 下狱腰斩 昭帝时死
任职时间 1年2月 3年8月 3年9月 7年6月 2年4月 3年 2年10月 2年7月 8年3月 12年2月 2年2 2年
会
行省的设置
▪ 我国现在的地方行政区划有几级?和古代的一样吗?古 代中国领土越来越辽阔,人口越来越众多,中央如何有 效的对地方进行管辖?结合历史知识和古装影片。
▪ 秦汉:郡、县。汉后在郡之上设置州,为州、郡、县。
▪ 唐:道、州、县
▪ 宋:路、州、县
▪ 元:行中书省(行省)、路、府、州、县
▪ 明: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中国人用印信来表示信用,始于周朝。到了秦朝,
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所用只能称 为印。皇帝对“玺”以及“朕”的垄断,都是皇帝独 尊的表现,反映了皇帝制的本质就是君主专制。 现在 的领导人还这样吗?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 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 身家性命也难保。
▪ 3、本质是把人才引入统治集团并被统治者控制的制度。 (一如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不论以前出身, 从此只为皇家。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 )“辇毂之下,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人民版必修
①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增 宋 设“参__知__政__事___”,作为副宰相 代 ②设_枢__密__院__掌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
③设_三__司__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元 代
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
(3)调整相权的影响。 ①有利于_防__范__宰__相__擅__权__。 ②有利于_加__强__统__治__,提__高__行__政__效__率__。 ③有利于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1)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 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2)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北宋以后尤为突出。
【素养探究】 史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 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图解识记】
唐朝三省六部制
·【情境思考】
依据图,概括秦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演进的主要趋势。(时空观念) 提示: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二、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沿革:
秦朝
西汉
唐代 宋朝 元朝
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设刺史以监察地方政治。 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_御__史__大__夫__属下的官员承担 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_提__点__刑__狱__司__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御史台负责复按人命重案,可以先斩后奏
4.影响: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实现了中央部门之间决策权与执行 权的分离,发挥了群臣在国家管理上的作用。既减少了决策失误,又有利于中央 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又能避免宰相专权。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人民必修1 (1)
五、行省的设置 1.郡县制的演变 (秦汉)郡、县两级→(唐)道、_州___、县三级→(宋)路、州、县二级。 2.行省的设置 (1)创建时间:元代。 (2)主要内容: ①全国分设十个_行__中__书__省___(行省)。 ②另设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分别由中书省和__宣__政__院__管辖。
(3)与中央关系: ①行省行使权力时受到__中__央__节制。 ②中央以__监__察__机构监督行省官员。 ③中央采取_省__官___互__迁__等形式对行省官员加以控制。 (4)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 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君权和相权 1.帝相矛盾 (1)“相”作为帝王的政治助手,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 (2)帝王往往采取限制__相__权__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 2.权力消长 (1)西汉: 频 繁 更 换 丞 相 , 从 身 份 低 微 的 土 人 中 破 格 选 用 人 才 ; 建 立 “ __中__朝__” 与 “外朝”。 (2)唐代: ①中央设中书省、__门__下__省__和尚书省三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等同于宰相,相权分散。
点拨提示:1.汉代察举制的标准并不是将推荐当作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 而是将推荐与考试相结合。
2.九品中正制相比于察举制而言,不是历史的进步,九品中正制下人才的 选拔标准实质上是按血缘关系的门第族望,选拔不出真正的人才,对此整体上 应予以否定。
(3)评价: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3.科举制 (1)创立:隋朝创立。 (2) 特 点 : 考 试 科 目 和 内 容 大 都 不 出 儒 学 经 义 的 范 围 , 特 别 是 明 清 __八__股__取__士__。 (3)评价: ①破除了_世__家___垄断官场的情形。 ②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③有益于社会__重__学__风气的形成。 ④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⑤实际上是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被最高掌权者控制的制度。 ⑥八股取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_创__造__意__识___的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共15张PPT)
选官制度
魏晋 九品中正:门第
军功授爵:军功 战国
汉朝 察举征辟:孝廉
特点: 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客观
隋:文帝(分科考试) 炀帝(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武则天(武举、殿试) 玄宗(高官主考)
宋:进一步完善 明清:八股取士
皇好帝了的烦歌恼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君权与相权 忠忠奸奸难辩难睡不辨好,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皇好帝了的烦歌恼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君权与相权 忠忠奸奸难辩难睡不辨好,
选官制度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官是吏官吏难选不选好, 贪腐污腐败败治难不了治;
最地怕方地方难造反管了, 监察制度 地方制度 身家性命也难保。
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
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 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 位
省、路、府、州、县
省(承宣布政使司)、府、县
省、道、府、县
蒙古:岭北行省
东北:辽 阳 行 省
云贵: 云南行省 台湾:澎湖巡检司
从秦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皇帝
集 中
中央集权
集 中
地方分权
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 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
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 以实施有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
中参 枢
度盐户 支铁部
书知 门政 下事
密 院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朝:频繁更换趋丞势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
相,设立“中朝”君对权抗日“益外加朝”强;, 唐朝:三省六部至制被相;废权除日。益削弱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课件(共42张PPT)
台湾:澎湖巡检司
元代的行省
巩固: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 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 是正确的?( )
皇 权 皇 权
皇 权
A
年代
B
年代
皇 权
C 年代
D
年代
延伸: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 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 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军机处的由来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 (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 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 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 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据材料回答: 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初衷是什么?军机大臣如何选择? 军机处的地位如何?
从秦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皇 帝
集 中
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
集 中
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 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 浮于事。 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 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地方分权
巩固:“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 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下列关 于嬴政改“王”而称“皇帝”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正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频繁更换丞相;
让平民出身的人参议要政;
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皇
帝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太 尉
中朝 九 卿 决策机构 挑选亲信近臣组 成“中朝”(内 外朝 执行机构 朝) 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
史汉料相三坐:议明事代自朱宋元相璋站起议,事明文明规相定“跪大议朝事议”
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 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二、君权与相权
• 秦朝之后的历代都采取了削弱相权的措施:
朝代 西汉 东汉 唐 宋
主要措施 中朝制度
尚书台 三省六部制
设副宰相,分行政权;设枢密院, 分军权;设三司,分财政权;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
三省六部制的推行有什么作用?
第一,三分相权,有利于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皇权。 第二,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 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3宋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府三司)
百年之间,见(现)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武帝以后宰相
之材不得不取于列侯之外。
―《中国宰相制度》
汉朝前期和中期丞相选任渠道的变化:由汉朝前期在列侯中选任丞相到
汉武帝时在列侯之外选任丞相。
原因:武帝以前以列侯为相,位高权重,常与皇权发生矛 盾;汉初所封列侯后代大多腐败堕落,犯法丢爵。
材料三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 骑、诸吏为是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至昭、宣(帝) 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在内期闻政事。 ――《汉书 刘辅传》
集基2)行本历政原朝权则皇、帝。司制法度权是和否军继事承指了挥这权一于特一点身?。
为什么?
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 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 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 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 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 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 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 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 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二、君权与相权
• 秦朝之后的历代都采取了削弱相权的措施:
朝代 西汉 东汉 唐 宋
主要措施 中朝制度
尚书台 三省六部制
设副宰相,分行政权;设枢密院, 分军权;设三司,分财政权;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
三省六部制的推行有什么作用?
第一,三分相权,有利于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皇权。 第二,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 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3宋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府三司)
百年之间,见(现)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武帝以后宰相
之材不得不取于列侯之外。
―《中国宰相制度》
汉朝前期和中期丞相选任渠道的变化:由汉朝前期在列侯中选任丞相到
汉武帝时在列侯之外选任丞相。
原因:武帝以前以列侯为相,位高权重,常与皇权发生矛 盾;汉初所封列侯后代大多腐败堕落,犯法丢爵。
材料三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 骑、诸吏为是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至昭、宣(帝) 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在内期闻政事。 ――《汉书 刘辅传》
集基2)行本历政原朝权则皇、帝。司制法度权是和否军继事承指了挥这权一于特一点身?。
为什么?
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 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 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 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 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 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 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 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共49张PPT)
b. 征辟 征召才能之士 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德才进行评定,分为九等。
中正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根据。 ⑷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以考试来选官的制度,其基本特点是“一切以呈文为去留”(以考
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自隋产生后,为历代所沿用,直到1905 年清朝宣布废除科举制。
⑴思想控制与文化专制不断加 强; ⑵选官方式趋向于制度化。日 益严密科学; ⑶选官标准趋向公开选拔,广 用贤能(公开公平) 。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与特点 1、中央行政制度: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 断加强,君主专制强化。 2、地方行政制度: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 央权力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发展。 3、监察制度: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健全,但 实际效能有限。 4、选官制度:选官方式趋向制度化与科学 化,选官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这些措施有效吗?监察官对谁负责?所有官员都受监 察吗?古代的监察制度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认识评价:对防止地方官员的专权、腐败、贪脏枉法, 滥用职权及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它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 但古代监察制度为专制君主 服务并为其操纵,实质上不 超出“人治”范畴,因此对官员监察的效果,对制度 执 行 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君主的品质和个人 抱负。专制 制度的本质决定了它的效能必然有限,如未能对皇权作 出制约;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监察制度发挥不了监督百官 的作用,监察制度往往沦为各利益 集团排斥异己、构陷 他人的工具。
⒋确立的 前提:国家统一,秦朝对全国进行统 治。 ⒌基础;理论基础;法家思想;经济基础:封建经济。
⒍实质:处理两个关系: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 和地方的 矛盾。皇帝大权独揽,独断专行。
中正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根据。 ⑷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以考试来选官的制度,其基本特点是“一切以呈文为去留”(以考
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自隋产生后,为历代所沿用,直到1905 年清朝宣布废除科举制。
⑴思想控制与文化专制不断加 强; ⑵选官方式趋向于制度化。日 益严密科学; ⑶选官标准趋向公开选拔,广 用贤能(公开公平) 。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与特点 1、中央行政制度: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 断加强,君主专制强化。 2、地方行政制度: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 央权力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发展。 3、监察制度: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健全,但 实际效能有限。 4、选官制度:选官方式趋向制度化与科学 化,选官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这些措施有效吗?监察官对谁负责?所有官员都受监 察吗?古代的监察制度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认识评价:对防止地方官员的专权、腐败、贪脏枉法, 滥用职权及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它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 但古代监察制度为专制君主 服务并为其操纵,实质上不 超出“人治”范畴,因此对官员监察的效果,对制度 执 行 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君主的品质和个人 抱负。专制 制度的本质决定了它的效能必然有限,如未能对皇权作 出制约;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监察制度发挥不了监督百官 的作用,监察制度往往沦为各利益 集团排斥异己、构陷 他人的工具。
⒋确立的 前提:国家统一,秦朝对全国进行统 治。 ⒌基础;理论基础;法家思想;经济基础:封建经济。
⒍实质:处理两个关系: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 和地方的 矛盾。皇帝大权独揽,独断专行。
【新步步高】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件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学案 3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标要求]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主·学习区
自学要求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基本问题: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1.从汉代到元代中央官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演进 有何特点? 2.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各有何职责?这一制度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3.古代监察制度有何特点?其作用如何?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体现了怎样的演变趋势?有何积极 作用? 5.元代行省是怎样设置的?行省与中央有何关系?行省 的设置有何意义?
(3)总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这一矛盾的发展趋势。
答案 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
互动·探究区
[归纳总结]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汉、唐、宋三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有什么特点? (1)分散宰相权力。(2)增加宰相的人数。(3)在权力上相互 牵制。(4)增设相当于宰相的职位。
互动·探究区
自主·学习区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选官 特点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世官制 官位世袭
察举制 以官举士 西汉汉武帝时 形成,魏晋南北 朝时期发展为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考试选拔 隋唐以后, 科举制成为 主要的选官制度, 明清 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 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
形成
先秦
将官职限 评价 定 在 贵 族 范围内
自主·学习区
一、法令出一 秦始皇确立的“ 皇帝 ”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该制度 具有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特点。历代官僚体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制虽有所变化,但是都以 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 为基本 原则。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标要求]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主·学习区
自学要求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基本问题: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1.从汉代到元代中央官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演进 有何特点? 2.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各有何职责?这一制度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3.古代监察制度有何特点?其作用如何?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体现了怎样的演变趋势?有何积极 作用? 5.元代行省是怎样设置的?行省与中央有何关系?行省 的设置有何意义?
(3)总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这一矛盾的发展趋势。
答案 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
互动·探究区
[归纳总结]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汉、唐、宋三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有什么特点? (1)分散宰相权力。(2)增加宰相的人数。(3)在权力上相互 牵制。(4)增设相当于宰相的职位。
互动·探究区
自主·学习区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选官 特点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世官制 官位世袭
察举制 以官举士 西汉汉武帝时 形成,魏晋南北 朝时期发展为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考试选拔 隋唐以后, 科举制成为 主要的选官制度, 明清 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 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
形成
先秦
将官职限 评价 定 在 贵 族 范围内
自主·学习区
一、法令出一 秦始皇确立的“ 皇帝 ”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该制度 具有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特点。历代官僚体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制虽有所变化,但是都以 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 为基本 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子语类》
本学案栏目开关
本学案栏目开关
思考 (1)三省六部是怎样运作的?有何特点? 答案 ①中书省草拟,上呈皇帝,再交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 “奉行”,尚书省下设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具 体执行。 ②相权被一分为三,三省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有利于加强 皇权。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职权专一,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本学案栏目开关
4.宋代设 中书门下 为行政机构,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增设 “ 参知政事 ”作为副宰相,以分散相权。设 枢密院 管军事, 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史称“二 府三司”。
5.元朝设中书省为行政机构,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
深化探究 探究点 三省六部制 材料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 帝),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 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 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本学案栏目开关
[深度点拨] 科举制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 中央集权;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合理性;保证 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的风尚。 [名师指津]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整体趋势是:选官的基础日益庞大, 扩大了统治基础,选官手段和方式日益科学;官员素质不断 提高。
本学案栏目开关
[易混易错] 三省六部制下的制衡不同于现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三省虽 互相制约,但必须听命于皇帝,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 这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有着本质区别。 [辨析比较] 唐宋最高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在中央官制方面的措施有何异 同? (1)相同点:通过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唐朝三省长官都是 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朝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 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2)不同点:唐朝加强了三省六部制的职能,宋朝三省六部有名 无实;唐朝以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宋朝以中书门下为最高 行政机构。
答案 科举制度。
(2)在汉代与魏晋时期,我国的用人制度又是怎样的?其选官依 据是什么? 答案 制度: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 主要途径;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选用 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依据:察举制:德才;九品中正制:门第。 (3)从古代的用人制度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答案 用人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必须根据社 会的需要,选择德才兼备栏目开关
[归纳总结] 汉、唐、宋三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有什么特点? (1)分散宰相权力。(2)增加宰相的人数。(3)在权力上相互牵制。 (4)增设相当于宰相的职位。 [深度点拨] 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具体趋势表现为君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越来越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小。总趋 势是君主专制程度不断提高,这是由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所决 定的。
本学案栏目开关
[教材资料解读] “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解读:世官制是官职世 袭的制度,这一制度决定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现象,官职被 限定在贵族范围内,这一制度主要在战国时期之前实行。 察举制是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举 荐的标准主要看德行和才能。这一制度自汉代实行,隋唐时期 被科举制所取代。 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 发展于北宋,成熟、衰亡于明清,是一种较之察举制更完备、 更合理的选官制度。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案 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标要求]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与君权逐步强化 1.秦始皇确立的“皇帝”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皇帝”制
度具有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特点。历代官僚体 制虽有所变化,但是都以 维护皇权 、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2.汉武帝主持政务后,有意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他频繁 更换丞相,还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 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于是中外朝制度形成。 3.唐代中央设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三省,尚书省下设六 部。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在 门下省 还设政事堂,作 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选官 世官制
制度
察举制
科举制
特点 官位世袭
以官举士
考试选拔
本学案栏目开关
形成 发展
先秦
西汉汉武帝时形成, 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 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 展为九品中正制 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
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
将官职限
员的来源,提高了官员
百姓不得参与,民意
评价 定 在 贵 族
本学案栏目开关
二、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沿革
(1)秦朝: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的行政机关内,设有专门负责 监察的官员。 (2)汉代: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由 御史大夫 属下的官员承担。 汉武帝设刺史,以监察地方政治。 (3)发展:唐代 御史台 ;宋朝的提点刑狱司;元朝人命重案 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 复按等。 2.评价 (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 贪污腐败。 (2)局限: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 有限的。
的文化素养,但被选拔
无从体现
范围内
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
创造意识的人
本学案栏目开关
深化探究 探究点 科举制 材料一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 材料二 见下图
举子看榜图
本学案栏目开关
思考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何种选官制度?
本学案栏目开关
(2)有人认为唐初的三省六部制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你是 如何认识的?
答案 所谓的“民主”是指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以防止大臣专权,也可以集思广益。并且由于唐太宗借鉴隋亡 的教训,善于纳谏,增添了这一制度的“民主色彩”。但由于 最终决策权属于皇帝,所以从根本上看,这一制度仍然是君主 专制制度,它只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
本学案栏目开关
本学案栏目开关
思考 (1)三省六部是怎样运作的?有何特点? 答案 ①中书省草拟,上呈皇帝,再交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 “奉行”,尚书省下设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具 体执行。 ②相权被一分为三,三省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有利于加强 皇权。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职权专一,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本学案栏目开关
4.宋代设 中书门下 为行政机构,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增设 “ 参知政事 ”作为副宰相,以分散相权。设 枢密院 管军事, 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史称“二 府三司”。
5.元朝设中书省为行政机构,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
深化探究 探究点 三省六部制 材料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 帝),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 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 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本学案栏目开关
[深度点拨] 科举制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 中央集权;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合理性;保证 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的风尚。 [名师指津]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整体趋势是:选官的基础日益庞大, 扩大了统治基础,选官手段和方式日益科学;官员素质不断 提高。
本学案栏目开关
[易混易错] 三省六部制下的制衡不同于现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三省虽 互相制约,但必须听命于皇帝,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 这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有着本质区别。 [辨析比较] 唐宋最高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在中央官制方面的措施有何异 同? (1)相同点:通过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唐朝三省长官都是 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朝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 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2)不同点:唐朝加强了三省六部制的职能,宋朝三省六部有名 无实;唐朝以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宋朝以中书门下为最高 行政机构。
答案 科举制度。
(2)在汉代与魏晋时期,我国的用人制度又是怎样的?其选官依 据是什么? 答案 制度: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 主要途径;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选用 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依据:察举制:德才;九品中正制:门第。 (3)从古代的用人制度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答案 用人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必须根据社 会的需要,选择德才兼备栏目开关
[归纳总结] 汉、唐、宋三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有什么特点? (1)分散宰相权力。(2)增加宰相的人数。(3)在权力上相互牵制。 (4)增设相当于宰相的职位。 [深度点拨] 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具体趋势表现为君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越来越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小。总趋 势是君主专制程度不断提高,这是由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所决 定的。
本学案栏目开关
[教材资料解读] “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解读:世官制是官职世 袭的制度,这一制度决定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现象,官职被 限定在贵族范围内,这一制度主要在战国时期之前实行。 察举制是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举 荐的标准主要看德行和才能。这一制度自汉代实行,隋唐时期 被科举制所取代。 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 发展于北宋,成熟、衰亡于明清,是一种较之察举制更完备、 更合理的选官制度。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案 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标要求]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与君权逐步强化 1.秦始皇确立的“皇帝”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皇帝”制
度具有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特点。历代官僚体 制虽有所变化,但是都以 维护皇权 、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2.汉武帝主持政务后,有意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他频繁 更换丞相,还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 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于是中外朝制度形成。 3.唐代中央设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三省,尚书省下设六 部。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在 门下省 还设政事堂,作 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选官 世官制
制度
察举制
科举制
特点 官位世袭
以官举士
考试选拔
本学案栏目开关
形成 发展
先秦
西汉汉武帝时形成, 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 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 展为九品中正制 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
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
将官职限
员的来源,提高了官员
百姓不得参与,民意
评价 定 在 贵 族
本学案栏目开关
二、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沿革
(1)秦朝: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的行政机关内,设有专门负责 监察的官员。 (2)汉代: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由 御史大夫 属下的官员承担。 汉武帝设刺史,以监察地方政治。 (3)发展:唐代 御史台 ;宋朝的提点刑狱司;元朝人命重案 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 复按等。 2.评价 (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 贪污腐败。 (2)局限: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 有限的。
的文化素养,但被选拔
无从体现
范围内
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
创造意识的人
本学案栏目开关
深化探究 探究点 科举制 材料一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 材料二 见下图
举子看榜图
本学案栏目开关
思考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何种选官制度?
本学案栏目开关
(2)有人认为唐初的三省六部制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你是 如何认识的?
答案 所谓的“民主”是指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以防止大臣专权,也可以集思广益。并且由于唐太宗借鉴隋亡 的教训,善于纳谏,增添了这一制度的“民主色彩”。但由于 最终决策权属于皇帝,所以从根本上看,这一制度仍然是君主 专制制度,它只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