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辅导材料(重难点)
《统计学》期末重点复习题(1-8章)附答案
《统计学》期末重点复习题(1-8章)附答案第⼀章总论⼀、填空题1、统计是_____统计⼯作_____、______统计资料____和___统计学________的统⼀体。
2、统计学是⼀门研究现象总体_数量____________⽅⾯的⽅法论科学。
3、要了解⼀个企业的产品⽣产情况,总体是__所有产品__________,总体单位是_每⼀件___________。
4、标志是说明_____总体单位______特征的名称,它分为_品质标志_________标志和___数量标志_______标志。
5、统计指标是反映__总体__________的数量特征的,其数值来源于_____标志______。
6、按反映的数量特征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_数量指标_和_质量指标_。
⼆、单项选择题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B)A 现象总体的质量⽅⾯B 现象总体的数量⽅⾯C 现象总体的质量和数量⽅⾯D 现象总体的质量或数量⽅⾯2、要了解某市国有企业⽣产设备的使⽤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 )A 该市所有的国有企业B 该市国有企业的每台⽣产设备C 该市每⼀个国有企业D 该市国有企业的所有⽣产设备3、要了解全国的⼈⼝情况,总体单位是(C)A 每个省的⼈⼝B每⼀户 C 每个⼈ D 全国总⼈⼝4、反映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是( C )P21A 指标B 指标值C 标志D 标志值5、某地四个⼯业企业的总产值分别为20万元、50万元、65万元、100万元。
这⾥的四个“⼯业总产值”数值是(D)A 指标B 指标值C 标志D 标志表现6、已知某企业产品单位成本为25元,这⾥的“单位成本”是(C)A 指标B 指标名称C 标志D 变量三、多项选择题1、统计研究的基本⽅法有(ABC)A ⼤量观察法B 统计分组法C 综合指标法D 回归分析法E 因素分析法2、统计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的,其特点有(ACE)A 数量性B 综合性C 具体性D 重复性E 差异性3、在全国⼈⼝普查中,(BCDE )A 全国⼈⼝数是总体(应该是全国总⼈⼝)B 每个⼈是总体单位C ⼈的年龄是变量D ⼈⼝的性别是品质标志E 全部男性⼈⼝数是统计指标4、要了解某地区所有⼯业企业的产品⽣产情况,那么(ADE)A 总体单位是每个企业B 总体单位是每件产品C “产品总产量”是标志D“总产量1000万件”是指标E “产品等级”是标志5、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ABCD)P27A 资产负债率B股价指数 C ⼈均粮⾷产量D⼈⼝密度E商品库存额6、总体、总体单位、标志、这⼏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BCD)A 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存在B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 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 指标说明总体特征,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E 指标和标志都能⽤数值表现1、什么是统计?统计的职能有哪些?2、举例说明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 总体有哪些特征?总体是根据⼀定的⽬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
统计总体: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由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
样本:是指在全及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的那部分单位所构成的集合体。
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平均数,它的基本计算形式是用总体的单位总数去除总体的标志总量。
调和平均数:是根据变量值的倒数计算的,是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叫倒数平均数。
简单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复合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的多层次分组。
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表明总体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相对指标,也叫比重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指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之比。
类型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分层抽样,它是先将总体按某个主要标志进行分组(或分类),再按随机原则从各组(类)中抽取样本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
机械抽样:它是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然后按固定顺序和相等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本单位的抽样组织方式。
综合指数: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为观察某个因素指标的变动情况,将其他因素指标固定下来计算出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
平均指数:平均指数法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来计算总指数,根据选用的权数不同,平均指数法可以进一步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法,加权调和平均法,固定权数加权平均法。
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在数量变化上受随机因素的影响,非确定性的相互依存关系。
回归分析: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虽然不是严格的函数关系,但现象之间的一般关系值,可以通过函数关系的近似表达式来反映,这种表达式根据相关现象的实际对应资料,运用数学的方法来建立,这类数学方法称为回归分析。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调查资料的活动过程。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各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考试复习资料精华版-根据历年考试重点以及老师画的重点原创整理)第一章总论重点在“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考点一:掌握以下四组概念(含义及举例)——肯定考一个名词解释!①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②标志、标志值及分类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分类:Ⅰ按性质不同a.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一般用文字表现。
(有些品质标志虽然以数量表现,但实质表现产品质量差异。
例如产品质量的具体表现未“一等、二等、三等”。
)b.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只能用数值来表现。
Ⅱ按变异情况可变标志:当一个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表现不尽相同时称为可变标志不变标志:……都相同……不变标志。
标志值:标志的具体表现。
③变量、变量值变量:指数量标志。
变量值:指数量标志值,具有客观存在性。
④指标的含义及分类(统计)指标:是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简称指标。
a.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不同:数量指标(绝对数,绝对指标,总量指标),质量指标(相对数或平均数,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b.按其作用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c.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试点指标和时期指标d.计量单位的特点: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①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②标志既有反映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也有反映总体单位品质特征;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③凡是统计指标都具有综合的性质,而标志一般不具有。
联系:①许多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得;②指标与数量标志可随统计研究目的而改变;课后习题: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是: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统计研究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标志值就是标志表现。
第二章统计调查考点一:统计报表的分类①填报内容和实施范围: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报表②调查范围:全面、非全面③报送周期长短: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④填报单位:基层、综合报表考点二:“普查”的含义普查:是普遍调查的简称。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提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考试题型:一、填空题(10×1分=10分)二、判断题(10×1分=10分)三、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四、简答题(2×6分=12分)五、计算题(4题共48分)·各章复习要点第一章总论P.2 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活动过程和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统计”一词包含三种涵义,并且具有密切的联系。
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工作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y )P.11—P.13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结合课件相关内容)量化尺度特征功能举例1、定类尺度确定类别分类民族的测量2、定序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分类排序考试成绩等级的测量3、定距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无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智商的测量4、定比尺度确定类别有序排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有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乘除体重的测量何谓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两者有何区别?1定类尺度是确定事物类别的计量尺度---高一个层次2定类只能区分不同性质的现象并予以归类---可将所区分的类别按高低,大小,好坏,强弱,优劣等顺序做有序排列。
3定类不能进行数的比较和数学运算--能进行大小比较。
何谓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两者区别定距尺度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某些数值相差的距离的尺度---最高的数据计量尺度缺乏绝对零点---有,0 2. 0只表示一个值,即0值---0是绝对零点,表示没有3.只能加减,不能乘除---加减乘除,高层次的各种统计分析。
P.13—P.14 总体和总体单位一、总体和总体单位(一)总体1、概念总体(也称为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同质个体的集团)。
2、特点·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1、总体单位除了必须具备同质性外,还必须具备1、差异性(或变异性)性,否则就没有必要对总体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即该性质是对总体进行统计研究的前提条件。
社会调查与统计复习资料
社会调查与统计复习资料第一章一、关键术语●社会调查:指的是人们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从调查对象和调查地收集信息资料,并对其作出描述和解释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识过程或活动.●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法是通过考察了解客观情况,直接获取有关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科学环:二、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调查?它有哪些特征?答:是人们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从调查对象和调查地收集信息资料,并对其作出描述和解释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识过程或活动。
特征:①社会性.调查报告作为时代的镜子。
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客观地反映社会情况和问题。
②针对性.调查报告总是针对某一种思想倾向。
③真实性。
任何社会调查的目的都是为了了解客观实际。
④典型性。
调查报告具有典型性。
2. 社会调查具有什么样的功能?答:①描述功能:社会调查是正确了解社会的基本途径;②解释功能:社会调查是正确掌握社会机理的基本方法;③预测功能:社会调查是预测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保证。
3.一个社会调查需要经过那些内容?答:(1)选题阶段:选择调查课题。
(2)准备阶段:确定调查任务,设计调查方案,组织调查队伍。
(3)调查阶段:具体贯彻调查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4)研究阶段:鉴别整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开展理论研究。
(5)总结阶段: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质量.4.联系实际谈谈进行社会调查,需要注意中国社会的哪些性质或特点?答:对中国社会进行调查的首要前提是对中国社会性质及其特点的判断.中国社会的伦理性、未分化性和转型时期的发展不平衡性,决定着指导中国社会调查的理论观点,概念框架、认识论方法应有自己的特殊性.第二章一、关键术语●调查课题:调查课题简单来说就是社会调查所要反应或解决的问题。
按照调查的任务性质,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按照调查的深度层次,可分为描述性课题、解释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按照具体来源,可以分为自选课题和委派课题.●调查课题明确化:调查课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文献回顾: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进行系统查阅,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二、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调查课题?它主要有那些类型?答:调查课题简单来说就是社会调查所要反应或解决的问题.按照调查的任务性质,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按照调查的深度层次,可分为描述性课题、解释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按照具体来源,可以分为自选课题和委派课题。
社会统计学基本公式及社会统计学复习整理及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
12231 3.322log 4×6i i i i i i i i i i i i u l u l u l u ll Rh N h R N AA B =-+-==+=+=====+第三章、组距 h (上限 下限)2、组中值 m 或 m 、斯特奇斯公式 (:组距 :全距 :总体单位)频数频率、频数密度 频率密度组距组距标准组距5、折合系数实际组距标准组距频数实际频数折合系数、基尼系数 G 111111n n i i i ii i PI P I --++===-∑∑ 或 G(i i P 是横轴上的累积百分数;I 是纵轴上的累计百分数)洛仑兹曲线P iI iAB1(2))(1)1221222d d X X X N fXX fN NN NN F L ==++-=+∑∑∑第四章1、算术平均数()()未分组资料 分组资料 注:对于单项数列分组,X即为变量值,若为组距式分组,则X为组中值 f:各组频数2、中位数(M 未分组资料 若N为奇数,则取第位上的变量值为中位数,若为偶数,则取第 位和第位上的两个变量值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分组资料 M 112h h L : 2m m d m m m m m N F U f f f F F N---⨯=-⨯或 M 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 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 小于中位数所在组的各组频数之和(向上累计) h : 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U: 中位数所在组的上限: 包括中位数所在组的各组频数之和(向上累计) 注: 中位数所在组由确定11111111133333334h :h 34h :N F l f F l f NF l f F l -=+⨯-=+⨯3、四分位数(1)第一四分位数 Q :小于第一四分位数所在组的各组累计频数(向上累计) 第一四分位数所在组的下限 :第一四分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第一四分位数所在组的组距(2)第三四分位数 Q :小于第三四分位数所在组的各组累计频数(向上累计) 第三四分位数所在组的3311212h 1h :h 5o o o oo o f L L ∆=+⨯∆+∆∆∆下限 :第三四分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第三四分位数所在组的组距4、众数(M )()未分组资料 先将所有数据顺序排列,观察某些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最多,这些变量值就 是众数(2)分组资料 M 众数所在组的下限:众数所在组频数与前一组频数之差 :众数所在组频数与后一组频数之差 :众数所在组的组距、几何平均数11lg lg anti(lg )(2)1lg lg anti(lg )g g g g g gg g g X Nf X NX ========∑∑(M )()简单几何平均数 M 或 M M M 加权几何平均数M 或 M M M 注:若为组距式分组,则为组中值3112316)(1)111111...(2):312=23h h N h d o g h N Q Q NX X X X XNNf XX f X X -==++++==-≥≥-⋅∑∑、调和平均数(M 简单调和平均数(未分组) M 加权调和平均数(分组)M 注:若为组距式分组,为组中值 各组频数7、各种平均数的关系2M M M M 第五章、全距 R=X X 、四分位差 Q D、平均差=2=::X X Nf X XfX f X f -⋅-⋅∑∑(1)未分组资料 A D ()分组资料 A D 注:若为组距式分组,为组中值 各组频数4、标准差(S)(1)未分组资料(2)分组资料 注:若为组距式分组,为组中值 各组X X S-频数5、标准分 Z=社会统计学复习整理一、变量的测量层次61(2)37=1:83(o o oR R M M M o d o R X X SXN f f NNf X M X M X M S Sαα⋅⋅=-⋅=----==A D 、变异系数()全距系数 V =A D平均差系数 V =()标准差系数 V 、异众比率(非众数的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值) V R 众数的频数、偏态系数())偏态=二、判断变量层次的技巧1.首先所有的变量都是定类变量。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以下是一些社会统计学的期末复习题:
1. 解释什么是样本和总体。
2. 什么是频率分布?如何绘制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
3. 解释中心趋势的测量,包括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4. 什么是离散度?如何测量离散度?给出常用的离散度测量方法。
5. 解释正态分布,并说明其特征和重要性。
6. 什么是假设检验?描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7. 什么是相关分析?解释相关系数和它们的意义。
8. 什么是线性回归分析?如何确定最佳拟合直线?
9. 什么是抽样和抽样误差?列举几种常见的抽样方法。
10. 解释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之间的区别。
1
这些问题涵盖了社会统计学的主要概念和方法,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2。
《社会经济统计》复习资料
《社会经济统计》课程期末复习资料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一)、选择部分★考核知识点: 统计的含义★考核知识点: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特点★考核知识点: 统计总体的含义★考核知识点: 总体单位的含义★考核知识点: 标志的分类★考核知识点: 标志表现★考核知识点: 变量★考核知识点: 统计指标的种类★考核知识点: 统计指标★考核知识点: 统计调查的种类★考核知识点: 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考核知识点: 普查★考核知识点: 典型调查★考核知识点: 抽样调查★考核知识点: 统计分组的概念★考核知识点: 分组标志的选择★考核知识点: 统计分组的种类★考核知识点:分配数列的概念★考核知识点: 单项式分配数列★考核知识点: 组距式分配数列★考核知识点: 总量指标的概念★考核知识点: 总量指标的种类★考核知识点: 结构相对指标★考核知识点: 强度相对指标★考核知识点: 中位数★考核知识点: 众数★考核知识点: 全距★考核知识点: 离散系数★考核知识点: 抽样推断的概念★考核知识点: 抽样推断的特点★考核知识点: 抽样推断的有关概念★考核知识点: 纯随机抽样★考核知识点: 类型抽样★考核知识点: 机械抽样★考核知识点: 整群抽样★考核知识点: 抽样误差★考核知识点: 抽样平均误差★考核知识点: 抽样极限误差★考核知识点: 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考核知识点: 时间数列的概念★考核知识点: 时间数列的种类★考核知识点: 平均发展速度★考核知识点: 长期趋势分析★考核知识点: 季节变动★考核知识点: 统计指数的概念★考核知识点: 统计指数的种类★考核知识点: 相关关系类型★考核知识点: 相关系数★考核知识点: 回归分析的概念★考核知识点:调查对象的概念★考核知识点:动态相对指标的概念★考核知识点:平均指标的计算★考核知识点: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考核知识点:增减量的计算★考核知识点:估计标准误差的概念★考核知识点:统计调查综合运用★考核知识点:一次性调查的概念★考核知识点:重点调查的概念★考核知识点:连续变量的含义★考核知识点:品质标志的综合运用★考核知识点:总量指标和时间指标的概念★考核知识点:极端变量综合运用★考核知识点:抽样调查★考核知识点:参数估计的理解★考核知识点:平均增长速度的概念★考核知识点:质量指标指数的理解★考核知识点:平均指标指数的概念★考核知识点:正相关的概念★考核知识点:判断相关关系★考核知识点:统计的含义★考核知识点: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概念★考核知识点:原始资料的概念★考核知识点:品质标准的理解★考核知识点:时期指标的识别★考核知识点:样本单位数★考核知识点:区间估计的概念★考核知识点:样本指标包括的内容★考核知识点:指数的作用★考核知识点:平均指数指标★考核知识点:正相关的概念★考核知识点:现象相关方向的指标★考核知识点:数量标志的理解★考核知识点:品质标志分析★考核知识点:典型调查的理解★考核知识点:调查单位的综合运用★考核知识点:按标志分组的特点★考核知识点:复合分组的理解★考核知识点:结构相对指标的计算★考核知识点:标准差和平均数的运用★考核知识点:抽样调查的概念★考核知识点:首末折半法的理解★考核知识点:抽样的综合运用★考核知识点:函数的概念(二)判断部分★考核知识点: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考核知识点: 统计总体的特征★考核知识点: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考核知识点: 重点调查★考核知识点: 众数★考核知识点: 算数平均数★考核知识点: 调和平均数★考核知识点: 几何平均数★考核知识点: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考核知识点: 固定构成指数★考核知识点: 结构影响指数★考核知识点: 相关关系的测定★考核知识点:调查期限的概念★考核知识点:抽样调查综合运用★考核知识点:统计分组的特点★考核知识点:标准差的概念★考核知识点: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考核知识点:变量数列的概念二、主观部分:(一)、填空部分★考核知识点: 统计调查的种类附2.1.2(考核知识点解释):一、按搜集资料的组织方式不同1、统计报表制度: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形式自下而上的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报表制度。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分析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分析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一、选择、填空、判断题型:1、统计一词通常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
3、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一般可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4、标志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5、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中的基础环节。
6统计调查工作要力求达到准确性和及时性这两个基本要求。
7、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所包括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8、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9、统计调查按登记事物的连续性不同,分为经常调查和一时调查。
10、统计整理的关键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工作是正确的选择分组标志。
11、统计分组的三方面作用是分别从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角度来说明的。
12、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两种:品质分配数列(简称品质数列);变量分配数列(简称变量数列)。
品质数列由各组名称和次数组成。
变量数列也是由各组名称(由变量值表示)和次数(或频率)组成。
13、组距数列根据组距是否相等,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两种。
14、次数分布有三种主要类型:钟型分布、U型分布,J型分布。
15、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总_____16、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17、根据客观现象的性质不同,5年计划指标数值的规定有水平法和累计法。
18、注意两个对比指标的可比性19、平均指标能反映总体变量值的集中趋势。
20、动态数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个是资料所属的时间;另一个是各时间上的统计指标数值,习惯上称之为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21、如果掌握的权数资料是基本公式的母项数值,则采用算术平均数形式;如果掌握的权数资料是基本公式的子项数值,则采用调和平均数形式。
22、动态数列按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平均数动态数列三种。
23、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就成为编制动态数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学就是运用统计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与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
也就是对社会现象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便对社会学的假设、理论进行求证的一门方法论学科。
4、点估计:所谓点估计,就是根据样本数据算出一个单一的估计值,用它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值。
5、区间估计:所谓区间估计,就是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指出估计的可信程度,进而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确定总体参数的所在范围或区间。
6、置信区间:置信区间就是我们为了增加参数被估计到的信心而在点估计两边设置的估计区间。
7、消减误差比例: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用不知Y与X有关系时预测Y的误差E,减去知道Y与X有关系时预测Y的误差1E,再将其化为比例来度量。
将削减误差比例记为PRE。
8、因果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满足三个条件,才能断定是因果关系。
1)连个变量有共变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会伴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2)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其他因素形成的,即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3)两个变量的产生和变化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即一个在前,另一个在后,前者称为自变量,后者称为因变量。
9、正相关与负相关:正相关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变量的值也增加;负相关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变量的值却减少。
13、大数定理:当我们的观察次数n趋向无限时,随机事件可能转换为不可能事件或必然事件。
即,在大量观察的前提下,观察结果具有稳定性。
多次重复试验,随机变量的平均值接近数学期望(即总体均值)。
7.描述性统计就是讨论范围仅以搜索的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
早期的统计都是描述统计。
8.推论性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
是在树立统计学派之后发展起来的,属于比较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
9.样本或样本总体,是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
2014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复习讲义PPT.
指标
汇总
变量
变量值
2014-10-14
24
总体的基本特征
同质性:总体单位均具有共同的标志属性
(包括品质标志属性和数量标志属性)。
大量性:单位数目足够多。
差异性:单位之间至少具有一个变异标志
(包括品质变异标志和数量变异标志)。
2014-10-14
25
第三节 统计的过程
10
(三)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1. 总体由个体构成的;
2. 个体不能离开总体而独立存在;
3. 随着研究目的不同,两者之间可以转换。
2014-10-14
11
例如:
1、研究目的:调查所有国有企业国有资 产的使用情况
总体:所有国有企业 总体单位:每一个国有企业
2、研究目的:调查某国有企业内部各部门 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
2014-10-14
5
统计工作: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
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 总称。
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
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014-10-14
6
二、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 成果的关系。 第二,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 关系。 第三,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2. 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当以某一个城市为总体时,该市人口数就成为 指标数值了。
2014-10-14
20
四、变异与变量
(一)变异: 同一总体内的每个总体单位之间除了具有同质性 (称为不变标志),还具有差异性(称为变异标 志)。 变异,是指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差
社会统计学 复习资料
社会统计学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1.国势学派:(又称记录学派或历史学派)对国家显著事迹的记录和比较。
“有名无实”代表人物:阿享瓦尔(1719—1772)“统计学之父”、康令(1606—1681)2.政治算术学派:对国家事项首创数字对比、分析。
“有实无名”代表人物:威廉 配第(1623—1687)“政治经济学之父”、格朗特(1620—1674)3.数理统计学派:将法国古典概率论引入统计学,用纯数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代表人物:凯特勒(1796—1874)“现代统计学之父”4.社会统计学派:研究社会现象代表人物:克尼斯(1821—1898)、梅尔(1841—1925)、恩格尔(1821—1896)二.社会统计学的对象和特点社会统计学:用于统计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和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方法与技术。
研究对象概括而言是指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
社会统计学特点:就研究对象而言,社会统计学主要是从研究和反映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方面去认识社会;就研究内容而言,社会统计需要对人们的态度、观念、行为进行度量,测量这些社会现象目前还没有一个精确而统一的尺度,只能以近似估算或词语表达等方式来代替;就调查方法而言,社会统计中,由于其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征,抽样调查更为常用。
三.社会统计学的方法1.大量观察法: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
2.大数定理:是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一般意义为: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可能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3.综合指标法4.统计推断法四.社会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1.总体与单位总体: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
单位:构成整体的每一个个体。
2.标志与变量,标志:总体的每个单位都具有许多属性和特性,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
社会统计学复习重点
社会统计学第一章社会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内容社会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描述和分析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状况数量方面的科学。
从社会统计的学科性质可以看出,社会统计学学科体系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研究客体的独立性。
2,研究方法的特有性。
3,内容结构的系统性与层次性。
4,与专业统计的相互渗透性。
5,学科体系的发展性。
社会统计指标的种类分为;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定距指标与定比指标。
问题:为什么要开展主观指标的搜集工作呢?1,主观指标调查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2,补充客观指标的不足。
在实际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同一现象,可以用不同类型的指标反映。
2,在采用指标体系法对统计客体进行统计描述时,应尽量采用同一层次统计指标,当较低层次的统计指标引人指标体系时,就会降低其测量层次。
3,对于定序指标或定类指标不能不加分析地直接将其转化成高层次统计指标。
第二章人口总量统计人口总量既可以从存量角度理解,也可以从流量角度理解,也可以从平均量的角度理解。
人口存量与人口流量的一般定义:人口存量指一定时点上具有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的人口总体。
人口结构又称人口构成,人口结构统计在于通过相应的计算方法揭示了人口结构的内在联系及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互关系。
根据人口结构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人口的自然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和人口的社会结构。
人口年龄金子塔的横轴表示人口数或者人口构成,其中左侧表示男性人口,右侧表示女性人口,纵轴表示年龄。
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时应该注意的几点:1,不仅要注意人口群体数量的再生产,也要注意人口群体质量的再生产。
2,由于人口再生产有很强的惯性作用,所以在限制人口政策时要有长远观点。
3,应该注意人口群体的年龄结构。
反应人口增长率的指标有两个,一是人口增长率,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是指人口增量与平均人口之比,反映一定时期内总人口的增长程度。
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差为迁移增长率。
2014社会统计学题库要点
1.为了解IT 行业从业者收入水平,某研究机构从全市IT 行业从业者随机抽取8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44%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30%回答他们每月用于娱乐消费在1000元以上。
此处800人是( A .样本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 C. 累积频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D .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B. 68%的数据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A. 39.19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 A .点估计7.某单位对该厂第一加工车间残品率的估计高达10%,而该车间主任认为该比例(π)偏高。
如果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应该为(A .0H :π≥0.1;1H :π<0.1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D .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D .1.2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D. 判定系数 11.某地区政府想了解全市332.1万户家庭年均收入水平,从中抽取3000户家庭进行调查,以推断所有家庭的年均收入水平。
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AA .332.1万户家庭 12.下列变量属于数值型变量的是( A .工资收入13.如果用一个图形描述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或总体的结构性问题时,适合选用哪种图形( A .环形图 14.在频数分布表中,频率是指 ( C. 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15.两个定类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可以使用( A. λ系数16.根据一个样本均值求出的90%的置信区间表明( C .总体均值有90%的概率会落入该区间内17.已知某单位职工平均每月工资为3000元,标准差为500元。
(完整word版)统计学重点整理及复习资料
统计学重点整理及复习资料第一章统计有三个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总体数量特征及数量关系。
(学科性质:方法论)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统计工作的过程:设计、调查、整理、分析。
统计的研究方法:统计分组法、大量观察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统计推断法。
统计总体:客观性、同质性、差异性。
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标志:统计学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者特征;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不可量性). 指标:反应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名称或范畴;可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率、平均)。
变异:指可变的品质标志;变量:指可变化的数量标志,变量的树枝也叫做变量值(标志值)。
第二章统计调查: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向社会实际搜集各项统计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的意义:是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是统计的重要环节、在统计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及时、系统、和完整性。
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组织方式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和专门调查。
2、按调查对象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按登记事物的连续性可以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时点状态)。
4、按搜集资料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问卷调查法。
统计方案的设计:一、确认调查任务和目的,二、确定调查对象和单位,三、确定调查项目和设计调查表,四、确定调查时间地点,五、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专门调查可分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
普查: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特点:1、一次性调查2、主要调查一定时点的情况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较高;原则:1、必须统一规定普查的时点2、正确选择普查的时期3、在普查范围内各调查单位或调查点应尽可能的同时进行4、同类普查的内容在各次普查中应尽可能的保持一致。
重点调查: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用以反应总体的基本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秋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辅导材料(重难点)第一章统计学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一)社会学研究的过程提出问题:首先明确要做什么?进行研究的目的?形成假设:假设是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陈述,是一种尝试性的回答;收集数据:确定收集的变量、方法和总量等等;分析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检验假设:支持或不支持该假设。
(二)变量类型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定比变量离散变量、连续变量因变量、自变量(三)抽样方式普查、抽样调查、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总体、样本、抽样框、抽样单位简单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定额配比抽样判断抽样、偶遇抽样、滚雪球抽样、定额抽样(四)归纳法与演绎法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也就是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演绎法则与归纳法正好相反,是从一般到特殊,也就是研究者从想要检验的一般性理论开始,然后去观察、收集资料,通过这些资料来检验这个理论。
考试题型分析1.先将总体按某标志分为不同的类别或层次,然后在各个类别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式抽取子样本,最后将所有子样本合起来作为总样本,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D)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分层抽样备注:此题考察的概率抽样的具体方法,其中四个选项都作为重点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重点是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区分好两种即整群和分层抽样的具体含义和做法,具体知识点参照教材P132.某地区政府想了解全市332.1万户家庭年均收入水平,从中抽取3000户家庭进行调查,以推断所有家庭的年均收入水平。
这项研究的总体是(A)A.332.1万户家庭B.3000户家庭C.332.1户家庭的年均收入D.3000户家庭的年均收入备注:此类题型出现概率较高,主要考察学生对样本和总体的区别,区分两个概念是关键,具体内容参照教材P113.简答题:判断以下随机变量是定性变量还是定量变量,如果是定量变量,确定是离散变量还是连续变量。
(1)考研辅导班参加者的姓名(定性变量)(2)家庭月消费(定量变量连续变量)(3)温度(定量变量连续变量)(4)上个月外出吃饭的次数(定量变量离散变量)(5)产品等级(定性变量)备注:考察具体的变量的各种分类,主要是按照测量水平分类和离散连续变量,具体参照教材P7-P10第三章数据的组织与展示(一)组距分组将全部变量值按照次序划分为多个区间,每一区间里的值作为一组。
频数、频率、百分比、比率;条形图、饼图、环形图、直方图、折线图、线图考试题型分析1.某班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可以分为以下六组:1) 1小时及以下;2)1-2小时;3)2-3小时;4)3-4小时;5)4-5小时;6)5小时及以上,则5小时及以上这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C)A.5小时B.6小时C.5.5小时D.6.5小时备注:此题考查的内容是分组数据的组中值问题,尤其是针对没有上限值和没有下限值的组的组中值,具体计算参照P442.当我们用图形描述甲乙两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时,适合选用哪种图形(A)A.环形图B.饼图C.直方图D.条形图备注:此题考查的是统计图的运用,尤其是作为集中代表性的统计图,要严格区分每种统计图使用的范围和数据类型,具体内容参照P58-P643.简答题:简述直方图与条形图相同点与区别(1)条形图适用于所有类型数据,而直方图只适用于数值型数据;(2)条形图中条形的宽度是固定的,是用条形的长度(或高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而直方图则是用矩形的面积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矩形的宽度和高度均有意义;(3)条形图中各条形是分开排列的,而直方图中由于分组数据是连续的,因而直方图的矩形通常是紧密排列的。
备注:此题考查的是统计图的运用,尤其是作为集中代表性的统计图,要严格区分每种统计图使用的范围和数据类型,具体内容参照P58-P64第四章中心趋势测量(一)中心趋势反映一组数据中各个数值向中心值集中的程度,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趋势。
众数、中位数、均值(分组数据与未分组数据)计算与比较对称分布:Mo = Me = X左偏态分布:X< Me < Mo(存在极小值)右偏态分布:Mo < Me < X(存在极大值)考试题型分析1.某专业共8名同学,他们的统计课成绩分别为86、77、97、94、82、90、83、92,那么该班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D)A.86B.77C.90D.88备注:此题考察内容为中位数的计算,中位数计算要先排序后找中位数,尤其是要注意偶数序列的中位数,是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和平均作为中位数,具体参照教材P742.对于左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C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备注:考察集中趋势测量指标间的关系,要注意左偏态和右偏态的区别,极大值和极小值都会影响到平均数,具体参照教材P823.计算题(1)对2011年销售额按由低到高进行排序,求出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如果按照规定,销售额在125万元以上的为先进企业,115万-125万之间的为良好企业,105万-115万之间的为一般企业,105万以下的为落后企业,请按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进行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
计算题企业编号销售额企业编号销售额企业编号销售额企业编号销售额1152 11105 21103 311362105 12123 22103 321463117 13116 23137 33127497 14115 24138 341355124 15110 2591 351176119 16115 26118 361137108 17100 27120 371048 88 18 87 28 112 38 125 9 129 19 107 29 95 39 108 10115201193014240126(1)销售额由低到高排序: 87、88、91、95、97、 100、103、103、104、105、105、107、108、108、110、112、113、115、115、115、116、117、117、118、119、119 、120、123、124、 125 、126、127、129、135、136、137、138、142、146、152众数:115;中位数:115.5平均数: =(152+146+……+88+87)÷ 40 = 4647 ÷ 40 = 116.175第五章 离散趋势测量(一)方差各数值与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数值型数据离散趋势最主要的测量值。
方差与标准差的计算(二)离散系数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该组数据均值之比,也称为变异系数。
计算:标准差与均值的比率;xVσ=离散系数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就越大,越不稳定;离散系数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就越小,越稳定。
考试题型分析按销售额分组(万元)企业个数累计频数频率(%) 累积频率(%)先进企业 11 11 27.5 % 27.5 % 良好企业 12 23 30 % 57.5% 一般企业 8 31 20 % 77.5% 落后企业 9 40 22.5 % 100% 合计40-----100 %-----1.一班学生的平均体重均为55千克,二班学生的平均体重为52千克,两个班级学生体重的标准差均为5千克,那么(B)A.一班学生体重的离散程度大B.二班学生体重的离散程度大C.两个班学生体重的离散程度相同D.无法判断备注:此题考查的是离散系数的计算及其含义的理解,公式要记清楚,V=标准差/均值,具体参照教材P1002.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D)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备注:此题考查的是离散系数的计算及其含义的理解,公式要记清楚,V=标准差/均值,具体参照教材P100第六章正态分布(一)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函数;正态分布是对称分布;正态分布的中央点最高;曲线的陡缓程度由σ决定,当均值μ相等时,标准差σ越大,峰值越低,覆盖范围越广即峰越宽;正态曲线下面的面积为1,中心轴平均划分0.5(二)Z值的计算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描述原始数据在总体中相对位置的量数。
Z值说明了一组数据中各数值的相对位置;例如,某个数值的Z值为-1.5,则说明这个数值低于均值1.5倍的标准差。
(三)68-95-99.7规则X的取值几乎全部落在(μ-3σ,μ+3σ)之间;X取值几乎不可能在区间(μ-3σ,μ+3σ)之外取值。
(四)标准正态分布表对于负的变量值,可由下面公式转化:ф(-x)=1-ф(x)一般情况下,设X~(0,1),则有:P(X<a)= ф(a)P(a<X<b)= ф(b)-ф(a)P(X>a)= 1-ф(a)考试题型分析1.已知某单位职工平均每月工资为3000元,标准差为500元。
如果职工的月收入是正态分布,可以判断月收入在2500元—3500元之间的职工人数大约占总体的(B)A.95%B.68%C.89%D.90%备注:此题考查的Z值计算,68-95-99.7规则,具体参照教材P106与P112例题第七章统计推断(一)统计推断根据统计量的分布和概率理论,由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参数的过程,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部分内容。
参数: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平均数、标准差、比例等);统计量: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一个量(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样本比例等)。
(二)抽样分布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它是在重复选取容量为n的样本时,由每个样本计算出来的统计量数值的相对频数分布。
(三)中心极限定理不论总体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²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随机样本,当n充分大时(通常要求n≥30),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²/n 的正态分布。
(四)参数估计点估计:直接用估计量 ˆ作为总体参数Θ的估计值。
区间估计:估计总体参数时给出的不是一个数值,而是一个区间,是根据统计量的抽样分布的特点进行估计,同时给出总体参数落入这一区间的可能性大小;置信区间: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它有估计量加减抽样误差构成;置信水平:将构造置信区间的步骤重复很多次,置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次数所占的比例。
(五)参数估计的计算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P137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P138(六)假设检验首先对总体参数建立一个假设,然后根据样本信息去检验这一假设是否正确。
虚无假设:需要我们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其正确与否的命题称为虚无假;也成为原假设或者零假设H0;替换假设:如果虚无假设不成立,我们就拒绝虚无假设,需要在另个一假设中进行选择,即替换假设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