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文本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洞庭奇景悟拳拳心语

——《岳阳楼记》文本解读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解读的文本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这是一篇千古传颂的名文,历经千百年,它那发人深省的思想和美轮美奂的文字在岁月的沉淀下更显熠熠生辉。本文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之思。

对于这篇美文的学习,我以“品读”为线索,以“感悟”为核心,确定的主题是“赏洞庭奇景,悟拳拳心语”。

八百里洞庭湖,烟波浩渺,湖山辉映,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北宋庆历六年,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邓州,而此时作者的至交好友滕子京早已被降职到越州做了太守。文章首段写了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他虽愤郁满怀,情绪低落,却励精图治。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范仲淹面对老友的来信,心情激动,浮想联翩,未见岳阳楼,却能有力地表现洞庭湖的波澜壮阔,并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老友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滕子京。

第二段作者对洞庭湖的描写,情辞激昂,格调振起,寥寥数语就将“巴陵胜景图”从空间和时间上的广阔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臧克家在评论这篇文章时也指出文中写景状物惟妙惟肖,引人入胜,浩大壮阔的湖面、朝暮阴晴的变化,无不体现出作者远大的志向与豁达的胸襟。但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段景物描写并非为写景而写景,是为了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引出全文的主体。

接下来作者采用“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法,将洞庭湖在阴、晴两种天气下的景色大肆渲染,通过作者传神的描述,呈现出一暗一明的图画,前者作者用阴雨、寒风、虎的咆哮、猿的哀鸣,力求勾勒出一幅阴沉、昏暗、恐怖的“淫雨霏

霏图”。后者作者又用和煦的春光、荡漾的碧波、皎洁的月光、跃动的游鱼等事物描绘出一幅开阔、光明、欢快的“春和景明图”。这两幅互相映照的图画,气韵生动,意境美妙。这两段中的景语并非单纯写景,而主要是为了制造气氛,实际上是为了让读者联想到当时瞬息万变的政治气氛。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可知,当时坚持变法的范仲淹遭到保守派的陷害被贬,以至于庆历新政失败。读者在阅读这两段迥然不同的文字时一定也会被作者感染,那就更不用说亲身经历这一切的迁客骚人了。内心的贬谪之伤加上外界的影响,定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但是因个人的兴衰际遇而产生的或悲或喜的不同情感,其实都是“因物而喜,因己而悲”。

而范仲淹正好相反,他借此文向保守派宣战,表明自己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坚守自己的政治主张不动摇。同时,也希望能借此文传播自己的思想与精神,与和自己有相同政治理想的同人共勉。

那么,同样是遭受贬谪的“迁客骚人”,作者是如何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呢?这就要追述作者的生平经历了。

范仲淹的一生四起四落,历经宦海风波,也悟透了一个为政、为官的道理。他年幼丧父,生活贫困,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他少年时在附近的庙里借宿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他对清苦的生活毫不在意,而把全部精力放在书中,以读书为乐趣。经过艰苦的学习,范仲淹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同时养成了严肃认真和刻苦节俭的作风。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范仲淹虽遭受打击,但他忧国忧民的信念却丝毫不变,文末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纵观范仲淹一生为官,无论在朝、在野、打仗、理政,从不人云亦云,就是对上级、对皇帝,他也实事求是,敢于坚持。

范仲淹是一名被贬谪的官员,虽是“迁客骚人”,但与一般的“迁客骚人”不同,他具有古仁人之心,不以一己得失和外部环境的好坏而或喜或悲。他心里装着天下、百姓和君王,忧国忧民。追溯范仲淹这一人生理想,其实是他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中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言论。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

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

这两句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这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和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要责任是激活课程资源,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获取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