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法理学小抄资料1
最新电大经济法概论小抄(已排版)1
电大经济法概论1.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有关规范性文件、部、委规章和其他有关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国际条约。
2.法的结构法律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是法的基本单位。
包括假定(即一定的事实与行为)、处理(即要求人们应该、可以作什么、不应该、不可以作什么,是核心部分)、制裁(承担的法律后果,是强制力的体现)。
法律部门:采用同一方法调整同一种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组成法律体系的基本因素。
法律体系: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法律部门,所有法律部门形成一国法律有机的统一体,其反映的是一国法律规范之间的统一、区别、联系与协调。
3.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经济法是调整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具体说来,我国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协调、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市场管理关系和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市场管理关系是指政府职能部门以职权对进入市场关系的各个主体、行为和客体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管理、监督和检查,以维护市场竞争和市场机制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秩序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管理关系。
第一,对市场主体的管理。
企业法人是市场中最重要的主体。
对企业依法进行管理,就是要使企业有其健全的组织和制度,成为一个合格的法人实体,以适应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的需要。
第二,对进入市场的市场主体行为的管理。
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管理,是为了防止和制止不正当竞争和破坏性垄断,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和保证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秩序。
第三,对市场客体的管理。
对市场关系的客体—商品、服务等方面的管理,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和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宏观经济调控关系是指国家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运用经济手段引导、鼓励、和限制市场主体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直接参与国民经济运行的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协调管理关系。
这里所说的经济手段主要是利用计划指导、货币、价格、税收、外汇等各种经济杠杆的调节活动。
电大《法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法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法理学》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l0分)1.个别性调整是针对具体主体、具体情况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 ----调整。
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作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3.社会主义法产生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是-------参加法的创建。
4.法律调整机制有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机动性要素为 -----------。
5.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 )的关系。
A.一般与特殊B.整体与局部C.理论与实际D.论与史2.法的第三层本质是( )。
A.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一和整体的B.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法的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3.英美法系是以( )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教会法 B.罗马法C.日耳曼法 D.英国法4.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 )。
A.单纯说服教育B.必要的强制C.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D.单纯的强制惩罚5.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 )。
A.规范内容相同 B.要求相同C.指导思想相同 D.调整范围相同6.法制和法治是两个( )的概念。
A.相同 B.不同C.意思不一样,用法相同 D.意思一样,用法不同7.在我国,法律案的通过是指( )。
A.有关领导对法律案予以圈阅B.中央书记处对法律案予以批准C.人大委员长会议对法律案表示同意D.立法机关中法定多数人对法律案表示正式同意,从而使法律案成为法律8.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 (A.法的体系 B.立法体系C.法的历史类型 D.法系9·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 )。
最新-电大法学概论复习小抄1 精品
电大法学概论复习小抄篇一:法学概论重点复习法学概论重点复习一.法的要素(即构成法的基本元素)1法律概念2法律规则(法律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3法律原则4法的技术性事项(包括法的本体、法的生效、失效)二.法的渊源法律渊源,简称法源。
是指法律的形式意义上的来源,即法的效力渊源。
它是由不同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或法律地位的各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三.法律体系与法律关系(一)法律体系1概念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所形成的有机统一体理解法律体系注意以下几点:(1)法律体系的直接构成因素是由法律规范按照不同标准形成的法律部门(2)法律体系不是法律部门或法律规范的杂论无章的集合,而是由法律规范按照一定标准形成法律部门后所构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整体(3)法律体系不是自古以来所有国家的法律部门所构成的体系,而是指一国现行正在生效的法律部门所构成的体系(4)法律体系不是一国现行正在生效的某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体系,而是指一国现行全部正在生效的法律部门所构成的体系2法律部门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根据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和调整方法不同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凡采用相同的方法来调整同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就构成一个部门法划分法律部门的的基本标准有两个:一是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二是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3法律汇编和法典编纂法律汇编又称法规汇编,是指在不改变内容的前提下,将现行的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标准加以系统排列,汇编成册(规范性文件系统化)法典编纂又称法律编纂,是指在对某一部门法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进行审查、整理、补充、修改的基础上,制定新的、系统化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它是部门法的法典化活动两者区别主要有两点:(1)内容不同:法律汇编不能改变法律规范的内容;法典编纂必然要变动原有规范性文件的内容(2)性质不同:法律汇编不是创制法的活动,许多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法律汇编;法典编纂则是一种重要的国家立法活动,只能由国家立法机关依法定程序进行(二).法律关系1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1)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2)特征:。
电大法律逻辑学小抄1
法律逻辑学复习一简答题1、运用性质判断对当关系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有的被告是罪犯"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1)有的罪犯是被告(2)并非所有被告不是罪犯(3)有的非被告不是罪犯答:已知判断"有的被告是罪犯"的逻辑形式为SIP,而(1)、(2)、(3)三个判断的逻辑形式分别为PIS、并非SEP、有的SOP。
已知判断换位推理,可推出判断(1);已知判断与判断2是矛盾关系,根据矛盾关系推理已知判断推出判断(2);但无论怎样,由已知判断都不能必然推出判断(3)。
2、"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是无效合同,这个合同不是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所以,这个合同不是无效合同。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答:三段论,推理错误。
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的规则,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3、"如果不充分掌握证据,那么就不能公正准确地执法;某法院司法人员不能公正准确地执法,所以,是他们没有充分掌握证据。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
违反"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的规则,犯"由肯定后件进而肯定前件" 的逻辑错误4、同时断定"甲是盗窃犯并且是抢劫犯"和"或者甲不是盗窃犯,或者甲不是抢劫犯"两个判断为真或为假,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若违反,则违反了什么规律?为什么?答:相容选言推理,推理错误。
违反"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的规则,犯"由肯定到否定" 的逻辑错误。
5、"甲、乙两人对同一个刑事案件进行分析,两人所得结论不同。
甲说,或者你分析判断有误,或者我分析判断有误。
后来,乙发现自己的分析有漏洞,甲说,既然你错了,那么可以肯定是我分析对了。
最新-电大法学概论复习小抄 精品
电大法学概论复习小抄篇一:电大法学概论复习小抄法学概论复习资料大多数。
它直截了当,便于了解和遵行。
制度,是立法、执法、守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等名词解释:20-准用性规范——是指没有直接规定行为规几方面的统一。
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则的内容,而只规定在适用该规范时,准许援37-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无产阶级法律观律的总称。
用它所指定的其他有关规范的规范。
点的总和,它包括人们对法律的基本看法,对制定法:它是指国家的有权机关,通过正式的21-法律汇编——就是按照现行规范性文件所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人们行为合法性的评程序,并且用成文的形式(条文)所表达的规范价,也包括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和修养等。
性文件。
现在大我数国家的法律都以制定法为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并汇成书册,而不改变38-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又称政其主要渊源。
法律规范的内容。
它不是立法工作。
权性质,或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判例法:它是指以特定的法院所作的典型判22-法律编纂——是一种立法活动。
在这一活中的地位。
决,其中包含的原则可以作为判案依据的法动过程中,要按照宪法的精神和法制统一的原39-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所采取的律。
则,将一个法律部门的所有的规范,重新进行用以实现其国家权力的形式,即统治阶级为了成文法: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审查,从内容上加以整理,或增删或修改,然反对敌人、保护自己而组织起来的国家政权机后编纂成为一部结构严密、规范之间协调统关。
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或根本政治制度。
即规范性文件。
成文法因其是国家机关制定一、内容系统完整的法律文件,即法典。
这种4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级名解)——是以民的,所以又称制定法。
活动只能由具有相应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来进主集中制为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不成文法:是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行。
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形式的习惯。
电大法理学资料
电大法理学资料(问答题)(2007-07-05 15:44:00)转载▼分类:法理学试述原始社会的习惯和法的主要区别。
原始社会的习惯和法都属于社会调整,都是社会规范。
历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原始习惯就有一部分转变为法。
因此,二者有着历史的联系。
但是,原始习惯和法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社会规范,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原始社会的习惯和法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
原始社会的习惯反映原始社会的平等、没有阶级的社会关系,因此,原始习惯不带有阶级性;法是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以后产生的社会规范,它恰恰反映了阶级社会的社会关系,法是具有阶级性的。
2、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反映的意志不同。
原始社会的习惯反映着氏族部落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和意志;而法则反映在政治、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志。
3、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形成的方式不同。
原始社会的习惯是由代表氏族或部落全体成员利益的自治组织,整个氏族社会以舆论或其他形式形成的;而法则是由国家这个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组织制定或认可的。
4、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
原始社会的习惯是靠传统、习惯的力量和整个社会的影响来保证实施的;而法的实施则必须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5、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生效的范围不同。
原始社会的习惯限于在有血缘关系的本氏族、本部落内生效,而无论他们在哪个地区;而法则是在国家主权所及的领域内生效。
这一点也反映出法与国家的内在联系,因为国家正是按照地域来划分居民的。
试述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是“法的现象”的对称,指法的根本性质,是法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和规律性的综合,是法这种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深藏于内部的、只有依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东西。
我们可以把法的本质分为三个层次。
1、法的第一层本质,就是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共同的、抽象的,而不是个别人的意志,也不是全体统治阶级成员意志的简单相加。
2、法的第二层本质,就是法律通过确认权利和义务来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电大_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参考资料
单项选择【法字打头】1. 法律调整是一种(B。
规范性调整)。
2. 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C。
经济基础的性质).3. 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A.假定)。
4。
法的创制的结果是(C.产生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5。
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A.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6. 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7. 法制和法治是两个( B.不同)的概念。
8。
法的创制是(A.制定新的法律规范的活动)9. 法律、法规中关于该法何时开始生效的规定,属于(C.原则性规范)10.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11。
法律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参加者的( A.意志行为)12. 法院依法对案件作出判决的行为属于(D.法的实施)13。
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B.国家的形成)14. 法的体系的基本因素是( C.法律规范)15. 法是一种抽象的、一般的规定,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别的人,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法的这一属性属于(B.法的概括性)。
16。
法律编纂(C.是对内容进行变动的一种立法活动).17。
法学上,一般认为划分部门法的主要依据是(B.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18。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不包括(C.我们在分析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时,不但要根据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来判断,还要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
19。
法律程序的设计原则的确立应考虑(A.应限定其数量的多少,不能使法律程序过于泛滥)。
20. 法律移植和法律继承的前提是(A.法律变革).21。
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都有程度不同的联系,其中与(A.经济)的联系是最根本的联系。
22。
法形成的标志是(B。
国家的最终形成)。
23。
法律规定了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债权制度、税收制度、遗产制度等, 国家根据这些制度分配社会财富,体现了法的(B分配性价值)24. 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
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电大《法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电大《法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国家的形成)。
3、不属于法的调整性职能的活动是(偿还债务)。
4、不属于法的保护性职能的活动是(依法纳税)。
5、划分法系的决定性标准是(法的传统)。
6、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7、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8、在侵权行为法方面,自由资本主义的过错责任原则被当代资本主义的(严格责任原则)代替。
9、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的方法。
10、既是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又是违法的行为有(结伙打架)。
11、“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适用于(一般允许型)的法律调整。
12、“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原则适用于(一般禁止型)的法律调整。
13、下列哪些不能作为法律调整的对象:(自然过程)。
14、要求人们承担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的调整方法,被称为(禁止)的调整方式。
15、下列哪种关系在客观上要求法律来调整:(人身关系)。
16、法的创制是法的形成的(结尾)阶段。
17、(保护性规范)是规定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的规范。
18、(授权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有权自己做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19、(禁止性规范)是指禁止人们做出一定行为,即承担一定消极不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
20、(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21、(法规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内容前提下,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涉及问题的性质或按发布时间的先后顺序予以排列,汇编成册。
22、(法典编纂)是一种法的创制活动,它必须由立法机关按照职权范围和法定程序进行。
23、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法院冻结某一公司的银行帐户)。
24、《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办法》属于(行政解释)。
电大2018年期末考试《法理学》必备重点精华打印版
1.法形成的标志是(B)。
A.监狱的出现
B.国家的最终形成
C.阶级的出现
D.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的出现
2.法律规定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债权制度、税收制度、产制度等国家根据这些制度分配社会财富体现法的(B)。
A.确认性价值B.分配性价值
C.衡量性价值D.保护价值
3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分类叫做(C)。
16.按照“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进行的法律调整被称为(一般允许型)的法律调整。
17.法律意识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
18.一般可以把法的制定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确立阶段。
19.-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三个要素即假定、处理和(制裁)。
20.相对确定性规范允许执法相关、执法人员进行个别性调整,这是产生(自由裁量权)的法律依据。
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法的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
23.动用法律手段保护已经建立的法律关系、法律秩序使之不受侵犯或恢复、弥补被侵害的法定权利的职能,叫做(B)。
A.法的调整性职能B.法的保护性职能
C.法的阶级统治职能D.法的社会公共职能
24.社会主义法产生的根本前提是(D)。
A.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B.消灭私有制
A.法的历史类型B.法的体系
C.法系D.法的渊源
4.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是(A)。
A.党的政策B.社会道德
C.社会习惯D.乡规民约
5.属于法律调整范围的是(B)。
A.血统关系B.父子关系
C.爱情关系D.友谊关系
6.-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A)。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法理学重点考题题库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法理学重点考题题库单选题1.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地使用自由裁量权C任何机关、团体、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正确答案:C单选题2.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行为的有A立法B宣告破产C股东会决议D收养孤儿正确答案:D单选题3.权利行使中的“法不禁止即自由”原则和权力行使中的“法无规定即无权力”原则,集中表现了权利和权力在哪个方面的差别?A表现形式的不同B运行方式的不同C法律要求的不同D推定规则的不同正确答案:D单选题4.下列有关执法与守法区别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A执法须遵循程序性要求,守法无须遵循程序性要求B行政机关的执法具有主动性,公民的守法具有被动性C执法是执法主体将法律实施于其他机关、团体或个人的活动,守法是一切机关、团体或个人实施法律的活动D执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守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和自然人正确答案:D单选题5.某地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发现,该省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某部委制定的规章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在此情况下,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下列哪种处理办法是正确的?A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该地方是适用地方性法规还是适用部门规章C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加以决定D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在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正确答案:D单选题6.法律行为总是直接地或间接地与社会发生关系,或者行为作用于他人,或者引起他人的行为,这说明法律行为具有A社会性B法律性C 可控性D价值性正确答案:A单选题7.下列有关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表述,哪个是错误的?A清末修律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B清末修律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同时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C在司法机关改革方面,清末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检察和司法行政事务,实行审检分离D清末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正确答案:C单选题8.根据《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A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事项B执行部门规章的事项C诉讼和仲裁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正确答案:A单选题9.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的哪一行为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A家住偏僻山区的蒋某把入室抢劫的康某捆绑起来,关押了6个小时后,才将康某押送到40里外的乡派出所B蔡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10年后被人查出C医生李某征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D高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正确答案:D单选题10.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表现为?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B数量上的非等值关系C功能上的非互补关系D价值意义上的非主次关系正确答案:A单选题11.陆某在一百货商场购买“幸福”牌电饭煲一台,遗忘在商场门口,被王某拾得。
最新中央电大(国家开放大学)法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选1、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观,关于法的起源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法律与国家是相伴随而产生的2、社会法是新兴的法律部门群。
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社会法特点的是()。
注意运用意思自治和过错责任原则3、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这一规范属于()。
义务性规范4、下列有关判例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5、李某在大街上寻衅滋事,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公安机关予以拘留15日的处分。
李某所受到的制裁属于()。
行政制裁6、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中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某地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
这一解释属于()。
字面解释7、有关科技发展与法律之间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法律既能促进科技进步,也能抑制科技所导致的负面影响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时()。
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9、有关法的实施的如下陈述,错误的是()。
法的实施只能靠有力的国家强制10、关于“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
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治国理念上的重大突破11、最终决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该国的()。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12、我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对该条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
该条文是法律原则,也体现了国家的基本政策13、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查看相应后果是否()。
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14、关于法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大陆法系以民法典最为典型15、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中,有权公布法律的主体是()。
国开(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法理学》
1月试题。
保护性规范:是规定法律责任,以及制裁措施的规范。
必择其一的规范:是指规定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必须使用规范中列举的若干方案中的一种。
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区的详尽情况和实际需要,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发布的适用于本地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不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法本身的价值:从法这一客体在满足主体需要方面所具有的独到性能,即其他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所不具备或很少具备的价值。
法的(形式)渊源:它仅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具有何种外部形式才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
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律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例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例外所作的分类。
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通过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实现对人们行为的评价、指引、预测,实现对合法行为的保护和对非法行为的谴责、制裁、警戒和预防的作用。
法的价值:是指法这个客体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法的价值具有客观性和主体性。
法的可诉性:是指当法律中规定的权利被侵犯或滥用、义务被违反时,法律必须提供合适的救济程序和手段,尤其耍提供专门的法律机制使得诉求人有可能通过专门的司法机构如法院来保障其合法权利或合法利益。
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
法的实施:是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
2019年最新电大法理学问答题小抄(已排版)
原始社会的习惯反映原始社会2、从实施上看,国家法律的实施有国家强制力作保证;而党的法学的指导思想是唯心史观。
//马克的社会关系,没有阶级的划分;政策对党员要靠党纪,对党外群众则要靠政策本身的正确、思想思主义法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
而法恰恰反映了阶级社会的社会政治工作的深入和群众对它的信赖。
3、从内容上看,法律是一种2、阶级基础不同。
//一切剥削阶级关系,这是带有阶级性的社会关系特殊的社会规范,其规范性要求明确、具体、肯定;而党的政策法学都是有意或无意地为剥削阶级、2、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反映的意志往往是方针性的规定和号召,比较原则、抽象。
4、从相对稳定性剥削制度辩护的法学。
//马克思主义不同。
原始社会的习惯反映着氏族法学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权利和部落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和意志;1、法与道德形成的条件和表现形式不法律要求的体现。
而法则反映在政治、经济上占有统3、在法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上不同。
治地位的阶级的意志。
3、原始社会的,这些规范以确定主体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道德则在//一切剥削阶级法学,由于它们根本上是的习惯与法所形成的方式不同。
原始原始社会中就存在了,一般是不成文的,没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的为少数人统治的剥削制度服务的,所以都竭社会的习惯是由代表氏族或部落全体划分,并以义务性规范为主。
2、法与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力掩饰和否认自己的阶级倾向性,主张所谓成员利益的自治组织,整个氏族社会不完全相同。
法律调整的某些社会关系不需要道德评价;道德“客观主义”。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阶级性以舆论或其他形式形成的;而法则是调整的许多社会关系也不接受法律的调整。
3、法律调整的是人们与科学性事辩证统一的。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4、原始社会的意志行为,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道德则注重人们行为的4、在一系列根本的理论观点上有原则不同。
的习惯与法所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
内心动机,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在信念和传统习惯的力量来维持,//首先,关于法的概念和本质不同;其次,原始社会的习惯是靠传统、习惯的力4、法与道德的前途不同。
20XX年电大法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精编
20XX年电大法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精编法理学复习资料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的行为一、单项选择题。
D.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1、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1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 A、历史渊源B.理论渊源C.形A.规范内容相同B.指导思想相式渊源D.效力渊源同C.实施方式相同D.表现形2、法律意识中的最高层次是式相同 A.法律理论B.法律观点C.法14、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 A.互不干涉B.法的权威大于政策C.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D.法必须服从政策24、社会主义法律秩序是指 A.有法可依B.干部守法C.党员守法D.依照社会主义法律的观点建立起来的生产、工作、教学、科研和社会生活秩序律心理D.法律知识 3、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事实 4、属地原则是指 A.确立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B.确立法对地域效力的原则C.确立法的溯及力的原则D.确立法的时间效力的原则 5、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 A.《法经》B.《秦律》C.《九章律》D.《北齐律》 6、行政执法的特点是 A.一般具有单方面性B.具有被动性C.不告不理D.稳定性 7、“法治”一词的概念是指 A.与人治对称B.执法者严明C.法律和制度D.与专制对称 8、中国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B.国家司法机关C.国家检察机关D.国家行政机关 9、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 A.阶级性B.公开性C.普遍性D.规范性 10、法系划分的标准是 A.法的历史传统B.法的历史类型C.法的阶级本质D.法的立法体制 11、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 A.法律万能B.法律可有可无C.法律不能自己行走D.法律有局限性 12、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的行为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A.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B.法律规范的制定方式C.法律规范的经济基础D.法律规范哪些部分构成 15、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A.公法和私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C.普通法和根本法D.普通法和一般法 16、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 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委托性规范D.准用性规范 17、法律编纂是一种 A.对原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B.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内容C.不是立法活动D.是一种立法活动 18、法的关系根源于 A.思想社会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人与物的关系D.物质生活关系 19、我国的司法解释一类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另一类是 A.全国人大的解释B.人大常委会的解释C.人民法院的解释D.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20、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成文法是 A.习惯法B.条约C.法经D.汉谟拉比法典 21、在现代世界各国中,严格责任确定的是 A、民事责任的原则B.刑事责任的原则C.违宪责任的原则D.行政责任的原则 22、法的本质是指 A.法的规范性B.法的表现形式C.法的强制性D.法的阶级性23、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应该是 25、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典主要是A.成文法的汇编B.不成文法的汇编C.判例法的规范化D.成文法的整理 26、战后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特点表现为A.公法转向私法B.现实主义转向理想主义C.减少法官解释法律的权力D.两大法系逐步靠拢27、法的社会性一般是指A.法是一种社会规范B.法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促进社会前进的作用C.法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D.法对社会的一种影响28、法体现的是 A.国家意志B.统治阶级全体成员的意志C.被统治阶级的意志D.执政党的意志29、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的关系是A.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B.相互对立的关系C.法决定道德,道德服从法D.相互渗透、相辅相成30、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A.人们的思想B.友情关系C.同学关系D.物、精神财富和行为 31、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 A.宪法B.刑法C.民法D.经济法32、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要件是A.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B.达到法定的年龄 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D.必须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33、民主的意思是人类共始终C.法将会永恒存在A.法治经济B.人治经济C.自 A.专指国家的形式B.永恒存在D.法是随阶级和国家而产生,并随然经济D.计划经济的现象 C.人民管理一切事务之而消亡56、人身权利属于D.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45、法的规范性是指 A.绝对权B.相对权C.特殊权 34、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A.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导作用B.法D.职权为人们提供了是非标准C.法为人5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A.有法可依B.执法必严C.违们提供了行为模式D.法总结和概法必究D.有法必依括了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 A.立法上平等B.守法上平等35、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是 46、狭义的法律是什么机关制定的C.司法上平等D.法律的实施上A.自发形成的B.强制灌输的平等C.自觉培养而成的D.自然赋予的 36、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为A.立法体系B.法律体系C.法规体系D.法律部门 37、英国的法律属于 A.大陆法系B.民法法系C.法典体系D.普通法法系 38、实现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根本条件是 A.人民群众的觉悟B.社会革命C.先进的理论指导D.物质生活关系变化 39、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指 A.立法技术水平B.立法的规划C.立法的分工D.立法权限的划分 40、按照法律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律规范划分为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一般法与特别法C.根本法与普通法D.国内法和国际法 41、法与道德的关系是 A.道德是法的一种形式B.法与道德一致C.法与道德无关D.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一致 42、拿破仑主持的法典编纂中影响最大的是 A.刑法典B.民法典C.宪法典D.商法典 43、当代中国法律体现了 A.统治阶级的意志B.中国人的意志C.全国人的意志D.全国人民的意志 44、关于法的产生、消亡问题的正确看法是 A.法自古以来存在B.法是与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B.国务院C.地方权力机关D.国务院各部门 47、法律调整的对象有 A.行为关系B.思想关系C.意志关系D.同学关系 48、对法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 A.社会调查的方法B.历史考察的方法C.语义分析的方法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49、中国古代将“律”字解释为“均布”,其含义是 A.准则B.刑罚C.公平D.正义 50、公法与私法的划分A.古希腊B.古罗马C.英国D.美国 51、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单项选择)1、法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原始社会内部(生产力)的发展。
3、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4、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
5、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
6、亚里士多德将正义分为(分配的正义)和(矫正的正义)。
7、当代美国学者罗尔斯提出了“(社会正义)”来区别个人正义。
8、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9、大陆法系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0、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
11、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的法)和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
12、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13、(1954年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正式起点,它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14、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主要包括:(法治)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5、社会主义法的原则依指导法律调整的阶段,可以分为(立法原则)、适用法的原则、(法律解释原则)等。
15、现代科学技术对法的内容、形式、调整范围、调整方法、(法律技术)以及(法律术语)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
17、一定事实关系的多次反复,成为人们行为的习性而形成的社会规范,被称(习惯)。
18、法律调整的是人们的(意志行为),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道德则注重人们行为的(内心动机),主要靠社会舆论等力量来维持。
19、技术规范可以分为:(单纯的技术规范)规范、社会技术规范和(法律技术规范)规范。
20、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行的活动。
21、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22、根据立法的进程,将立法技术分为立法预测技术、(立法规划技术)、法律规范表达技术。
23、(调整性规范)是通过赋予社会关系参加者以权利并让他们承担义务来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
24、(积极义务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必须做出一定行为,即承担一定积极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
25、(绝对确定性规范),是指不允许执法机关、执法人员进行个别调整的规范。
26、(相对确定性规范),是指允许执法机关、执法人员进行个别调整的规范。
27、允许双方当事人有自己的意思表示,就一定问题达成协议。
如果达不成协议,才适用规范所规定的行为方案。
这种规范叫做(任意性规范)。
28、不允许当事人自行协议解决问题,只能执行法律规定的方案,否则其协议无效。
这种规范叫做(强行性规范)。
29、(命令性规范)就是以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形式体现的国家规范性命令,一项命令往往就是一个规范。
30、命令性规范在逻辑上只具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假定),第二个因素是(处理或者制裁),这两个因素按“(如果——则)”这一个公式来安排,以区别于逻辑性规范。
31、命令性规范中除了专门化规范外,可分为(调整性规范)和(保护性规范)两大类,前者的结构是假定和处理,后者的结构是假定和制裁。
而当调整性规范和保护性规范结合起来发挥职能时,就具备了法律规范在逻辑上的三个因素:假定、处理、制裁,并会形成逻辑上完整的结构公式:“(如果——则——否则)”。
32、若干(法律规范)构成法律制度,若干法律制度构成(法的部门、子部门),所有(法的部门)构成一国现行法的整个系统,即法的体系。
33、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调整对象),其次是(法律调整的方法)。
34、法律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需要用不同的法律规范来调整,调整同一类性质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就构成了(一个法的部门)。
35、(社会关系)是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但不是惟一的标准。
确定划分法的部门的标准,还必须考虑(法律调整的方法),即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时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
36、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体系包括主导的法律部门(宪法)和基本法律部门,即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婚姻法、劳动法、刑法、诉讼法。
37、迄今为止,历史上存在过的法的形式渊源主要有:习惯法、(判例法)、君主敕令、规范性法律文件、国际条约和(法律学说)等等。
38、(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指采用一定方式,对已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归纳和加工,使其系统化的活动。
39、法的实现是法律规范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
40、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公正。
41、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个人)的干涉。
42、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不得上诉。
43、如果司法机关执法过程中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司法机关应当依法进行(赔偿)。
44、默示废止法律效力是当新旧法律发生矛盾时,以“(新法优于旧法)”原则,推定旧法自然失效。
45、属人主义原则是指本国法律只适用于(具有本国)国籍的人。
46、正式解释根据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47、立法解释与被解释的法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48、字面解释是指严格依照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所作的解释。
49、法律一般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情和行为,而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这是法律的(不溯及既往)原则。
50、按照解释的尺度不同,法律解释可分为(字面解释)、(扩充解释)和(限制解释)。
51、法律事件可分为(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
行为依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
52、法律监督的基本形式是国家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包括(审判监督)和(检察监督)两大类。
53、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
54、法律规范规定人们的行为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或禁止怎样做,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是指引人们的行为、预测未来行为及其后果的尺度,同时也是制裁违法行为的依据。
55、法律现象包括法律意识、法律文化、法律行为、法律规范、法律关系。
56、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法律现象)的总和,即法律现实。
57、法制是以法为核心,包括与法相适应的法律意识以及相应的法律实践(包括立法、执法、司法、护法、守法等活动)在内的某国或某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整个系统。
58、划分法的部门的标准:主要标准是调整对象,其次是调整方法。
59、(民主与专制相对),原意是人民的权力或多数人的统治,是一种多数人掌握公共权力的国家制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二、单项选择题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国家的形成)。
3、不属于法的调整性职能的活动是(偿还债务)。
4、不属于法的保护性职能的活动是(依法纳税)。
5、划分法系的决定性标准是(法的传统)。
6、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7、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8、在侵权行为法方面,自由资本主义的过错责任原则被当代资本主义的(严格责任原则)代替。
9、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的方法。
10、既是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又是违法的行为有(结伙打架)。
11、“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适用于(一般允许型)的法律调整。
12、“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原则适用于(一般禁止型)的法律调整。
13、下列哪些不能作为法律调整的对象:(自然过程)。
14、要求人们承担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的调整方法,被称为(禁止)的调整方式。
15、下列哪种关系在客观上要求法律来调整:(人身关系)。
16、法的创制是法的形成的(结尾)阶段。
17、(保护性规范)是规定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的规范。
18、(授权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有权自己做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19、(禁止性规范)是指禁止人们做出一定行为,即承担一定消极不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
20、(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21、(法规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内容前提下,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涉及问题的性质或按发布时间的先后顺序予以排列,汇编成册。
22、(法典编纂)是一种法的创制活动,它必须由立法机关按照职权范围和法定程序进行。
23、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法院冻结某一公司的银行帐户)。
24、《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办法》属于(行政解释)。
25、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学理解释)。
26、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施行后,原先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失去效力。
这属于(默示废止)终止生效。
27、不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法律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8、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指(主体、客体和内容)。
29、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学上称为(行为能力)。
30、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是(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31、(做出肯定行为的权利)是一种积极行为的权利,处于权利的中心位置。
32、公民的名誉属于法律关系客体中的(人身利益)。
33、对于甲来说,属于法律事件的法律事实是(甲的父亲的病故)。
34、法律关系产生的具体条件是(法律事实)。
35、违法行为是指(一切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的行为)。
36、(社会危害性)是违法的最本质特征。
37、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是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38、故意或过失是(违法的主观方面)。
39、承担违宪责任的主体是(特定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
40、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国家检察机关)。
41、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有错误,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法院再审。
这种法律监督称为(审判监督)。
42、我国法律监督的重点是(国家机关创制法和适用法的活动)。
三、多项选择题1、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法律行为、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法律文化)等法律现象。
2、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法、法律现象及其规律、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3、属于理论法学的是(法哲学、比较法总论)。
4、法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是(道德、宗教)。
5、习惯靠(传统、惯性、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6、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是(制定、认可)。
7、法是(一种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8、法的保护性价值实现的方式是(惩罚犯罪、恢复被侵害的权利)。
9、法与利益的关系正确的是(利益是法的创制的初始点、利益是法的实现的动力和归宿、法确认、协调、实现利益、法的实现就是法所保护的利益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