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
在知识经济时代,强烈的创新意识,旺盛的创造能力日益成为构成人的素质,形成人的力量的根本要素。在未社会中,一个完全没有创造力的人其生存质量是不理想的。教育是否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也是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立足点,毋容置疑的是,从小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对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我们在近一年多的时间内,在小学数学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了潜心研究。
创造性思维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它不仅能揭示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而且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是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为:①思维形式新颖独特。②勇于大胆想象,善于以现实的需要为其定向。③好奇心强,思维敏锐和善于提出问题。④求同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高度协调。
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分析,他们的思维过程主要有4方面的特征:①多有发散性思维参与。往往能从某一给定的信息中产生各种为数众多
的信息,找到多个可能的答案、结论和假设。②有大量形象思维的参与。心理学家认为“尽管在人的思维发展中形象思维是比较初级的形式,但是它在创造性思维中却占主要地位”。③直觉感受起着重要作用。④多有灵感出现,常在百思有解中闪现思维的火花,出现豁然开朗的顿悟。
可以这么说,创造性思维往往以“奇”、“异”制胜,与其它思维方式相比,更具多端性、独立性、批判性、连动性、灵活性。因此,可以从以上五个方面加以培养。
(一)创设和谐的堂环境,以促使思维的多端性
思维的多端性,即善于从不同角度想问题,在问题面前总是会尽量提出各种解答方案,在一个方向受阻时,立刻转向其它方向,并能在多种方案中用心寻找最优方案。而要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多端性,必须有一个和谐的堂环境作为前提条。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思维的多端性有着必然的联系,这里的教学环境主要指心理环境和堂环境。在堂教学中,若以满堂灌为特征,学生将对学习毫无热情;若以谈话为特征,学生学习也不活跃;只有在民主、合谐的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对堂教学参与性显著提高。可见,和谐的堂环境,能放飞学生的思路,是促
使学生思维具有多端性前提条。那么,如何创设和谐的堂环境呢?我们一般的做法如下:
1、创建师生间、同学间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的气氛,使学生敢于创造。
师生间、同学间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的堂气氛,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思考,乐于发表意见。在堂教学中,教师是堂气氛的调节者,要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表欲。从而促使了思维的多端性。
如我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先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2人、4人、人等人数不同的小组,给每组20个小圆片,要他们把小圆片分给每一个组员,要求是每个人分得的小圆片个数相同。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们学习得很轻松,因此分的方法很多,有1个1个分的,也有2个2个分的……而且组与组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方法。接着我又给每个组发了一张纸,上面画40个小红心。(如左图)让他们分给组里的每一个成员,但每一个学生得到的必须一样多,学生在表示分掉的红心时,有的用画掉的方法,有的用圈起的方法,但我发现其中有一个组即不画掉,也不圈起,而直接写上每人8个。我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意见,他们的代表自豪地说:老师要我们平均分给组里的个人,而些红心正好排成了行,所以
每个人一行,正好8个。这正是学生创新的表现,这个小组在学习中,不仅理解了除法的意义,学会了“平均分”,积累了除法的丰富表象,而且知道平均分不一定要每次一个一个地分,要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知识。
在这种师生间、同学间相互尊重和接纳的气氛中,学生们形成了勇于探索,相互合作的精神,为学生的创新创造了条,使他们敢于创造。
2、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造。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根据教学内容,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思考问题,有机会创造。
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发给学生一张表,(如下图)
实物名称
周长
直径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结论
然后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前准备好的圆形学具,同桌合作测量,并根据数据特征,得出结论。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有的用“绕”的方法,有的用“围”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敢于大胆尝试,最后大部分同学得出了一个结论,即圆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公式,即=∏d,而且也知道了“∏”是一个定值,是圆周长和这个圆直径之间的一种关系。这样学生自己“创造”的新知,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在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下,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创新。
3、发扬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造。
教师在堂教学中应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的创造欲望,即使学生的创造性解答明显不对时,教师也要先肯定他的创造意识,维系他创造性思维的热情。
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在讲完例题“74÷2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有一个学生问,为什么要把除数变成整数呢?我觉得把被除数变成整数也能算出结果,如把“74÷21”变成“74÷210”,结果也是一样的。我听了他的回答后,先表扬了这位同学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并鼓励全体同学要向这位同学学习。接着我把原题改成“74÷021”让全班同学用这两种方法先算一算,然后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发现了把“除数化成整数”的方法更具普遍意义。最后我又表扬了那一位同学:虽然他的方法不是对每一个题目都合适,但他提出的问题非常有价值,不仅使同学们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而且会到了更深的知识。这时,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向这位同学鼓掌。这样表扬激励的话,即保护了学生创造的积极性,以激发了另处同学的创新欲,使学生乐于创造。
(二)构建自主的教学过程,以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与众人、前人有所不同,具有思维独立性的人敢于对“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疑问,力破陈新,锐意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