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章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4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2
山西云冈莫高窟 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麦积山石窟
• 三、儒、玄、道、佛相与激荡 • 1、儒家学说是以伦理、政治为轴心的人文之学, 它那熟通六艺、重在教化和积极用世的优良传统, 以及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价值观念,始终蕴 藏着潜在的生命力,是维护和支撑封建统治秩序 的精神支柱。 • 鼓吹越名教而任自然 的嵇康、阮籍,他们心灵深 处并不反对儒家学说的伦理秩序。 • “魏晋时代,崇尚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 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 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 《魏晋风度 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 魏晋时期名列儒学家之林的士人大都兼通玄(道) 学。反之,玄学之士亦兼综儒学。
• 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 • 宋代的GDP占全球的50%。国家的综合实力无 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 大国。
一、两宋:文化强势时期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 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 富裕的朝代。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 垂线纺织,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航海、造 船、医药、工艺、农技等都达到了古代前所 未有、后难比及的高度。
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于农耕文化的 冲突与融合
二、元杂剧及其文化意义 (一)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汉族士人文化被游牧民族践踏的支离破碎。 科举制度的中断使元代文人仕进堵塞。他们投身 于杂剧的创作,使元代杂剧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元代四位戏剧家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 秋》,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 (二)元杂剧的文化意义: 谴责黑暗。表达时代悲愤。讴歌非正统的美 好追求。
唐代儒学的困境: 唐代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故 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君不君,臣不臣, 出现女后专政、藩镇割据、权臣跋扈等问 题,儒学思想得不到贯彻。
中国文化概论 第四章ppt课件
张搴出使图(上)
————《论语》
1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概说
思维方式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行 为,因而必然影响着文化的创造;文化作为人们自 觉创造的产物,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获得了自身 生命的同时,又必然反过来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存在 与发展,也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再创造。中国传 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能动的、创造的产物, 也是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外在显现,中华民族的思 维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又相 互制约。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精华与糟 粕,都与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有关,主要包括辩证 思维、直觉思维、中和思维三种思维方式。
4
中和思维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所谓中和思维,是指传统文化中认识和解决问题所采取的不偏不倚、
执中适度的思维方法。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和思维集中 表现了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它起源于人们对于“执中”、“尚中”的认 识,从儒家 “中庸之道”思想出发,吸收佛家“中道”观念和道家对立统一的 “中行”辩证,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善,用于艺术创造中,则提倡中和之美。
传统中国文化的辩证思维、直觉思维、中和思维,是中华民族在认识
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如果把辩证思维看作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的主干,那么直觉思维与中和 思维则是平衡翱翔的双翼,三 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在彼此互渗整合中建构了中国 传统文化的思维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
氏族社会晚期,中国存在三大民族集团,即河洛民 族 华夏集团,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是秦晋文化、中原文 化的摇篮 、海岱民族 东夷集团,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 是燕齐文化、邹鲁文化的发祥地 、江汉民族 苗蛮集 团,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是吴越文化、巴楚文化的源 头,
二、奴隶制文化 ──传统文化的雏型期
三、朱熹集宋明理学之大成
闽学派朱熹把理作为其学说的 最高范畴,认为理是存在于自然和社 会之先的精神本体,万事万物 皆由此而派生出来,他主格物致知,穷理灭欲,并以伦理观 为核心,融儒道释为一体,给传统儒学赋予了哲理性和思 辨性,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精制,形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理为本的天人 合一宇宙观,他发展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并以三从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 妇功 相补充,朱熹著作甚丰,且致力于讲学授徒,所注释的 四书五经成为此后历朝的科举教材,实现了对儒学有功 于圣门,有补于后学的第二次改造,
四、近代文化──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 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开 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 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从鸦 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传 统文化既受到严重冲击,又 受到各种影响,使中国文化 带有新旧杂陈,死的要拖住 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的特 征,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
进入奴隶社会的商(ZHOU),宗教唯 心论和朴素唯物主义萌发,殷商奴隶主利用 和改造原始宗教,(ZHOU)代以德 损益天 命,论证君权神授 ,尚书·洪范把金木水火土 五种元素作为构成物质的基础,形成了朴素 唯物主义的宇宙生成论;易经用 - - 爻和 - 爻表示阴阳对立,经过排列组合成64卦,对辩 证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向封建社会 过渡的春秋战国 即先秦 时期,产生了强烈的 人文意识,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 体验,形成各具特色的学说,百家争鸣,蔚为壮 观,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章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老子和孔子事物运动变化的观点在《易传》
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系辞
下》)
《易传》的作者用“生生”、“日新”(见《
系辞上》)来概括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
由于《易传》用刚强为主、柔弱为辅的观点
来论证尊卑、贵贱、上下的地位,更加接近于 当时的社会现实,因而受到历代儒家的推崇。
至于老子的“柔弱胜刚强”,虽含有否认人
为的一面,但对其中合乎客观辩证法的一面, 过去似乎研究不够,其中的奥义真蕴还须作进 一步的发扬。
三、会通之学
“会通”即融会贯通,中国古代哲学是在融会
第四章 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
中国传统哲学从较早的《易传》开始一直到
明清时代,中间经过了诸子、董仲舒、古文经 学、今文经学、玄学、宋明理学等演变发展, 是在不同的学派之中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 程逐渐丰富完善的。
中国古代哲学集中体现在儒学中。 天人之学、变易之学、会通之学
然和社会变化和占卜的书。
在《周易》里记载了许多属于对立方面的范
畴,说明整个世界充满着矛盾,是在矛盾中影 响着、牵制着、变化着。
“小往大来,大往小来”;“无平不陂,无
往不复”……
对世界作这样的看法,具有这样的观点,是
“有对”之学(辩证法)的萌芽。
2、变易之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关于事物运动变化的观点。 中国古代思想家是在观察了若干自然现象和
社会现象以后才得出这一看法的。也就是说, 他们从观察事物运动变化的个性中发现了事物 运动变化的共性,同时把这种共性运用到观察 人生、社会、历史方面。
2024版《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佛教文化对于心理治疗、 生命教育等方面也有重 要的贡献。
佛教的修行方法对于提 高个人修养和心灵成长 具有帮助。
06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
书法艺术与鉴赏
书法艺术概述
阐述书法的起源、发展及主要流 派,如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和草书等。
书法技巧与笔法
分析书法的基本技巧,如用笔、 用墨、结构和章法等,以及不同 流派的笔法特点。
01
02
03
《论语》解读
阐述孔子的教育思想、政 治主张及伦理道德观念。
《大学》解读
探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理念及实践方法。
《中庸》解读
阐述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 及在人生、社会等方面的 应用。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治理
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理念在现代社 会治理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与个人修养
历代绘画流派及代表画家
介绍历代著名的绘画流派及其代表画 家和作品,如文人画、工笔画、山水 画、花鸟画等。
绘画鉴赏与收藏
探讨绘画作品的鉴赏方法、收藏价值 及市场动态。
音乐舞蹈表演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阐述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主要
特点,如五声调式、民族乐器等。
音乐舞蹈与民俗文化 探讨音乐舞蹈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和 作用,以及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音乐舞
02
03
易行。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主要 经典,强调万物圆融无碍的
思想。
04
05
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要 经典,注重止观双修和实相
论。
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01
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 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涉 及哲学、艺术、文学等 领域。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ppt课件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地点:山西阳高许家窑。 化石:人类化石有顶骨11块和枕骨、颌骨
和牙齿等,大约属于十多个不同年龄和性 别的个体。其体质特征是骨壁较厚,顶骨 曲度介于北京人与现代人之间。
许家窑人
(3)晚期智人
山顶洞人(距今约有18000年)
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作装饰品用的小石珠、穿孔砾石、兽类牙齿、
海蚶壳等。还发现有骨针,长82毫米,最大直 径3.3毫米。有些石珠、鱼骨等装饰品用赤铁矿 粉染成红色,说明当时的人类已有爱美观念。 有的尸骨周围还撒布有赤铁矿粉粒,可能这时 已产生了原始宗教观念。
克罗马农人
1868年在法国多尔多涅区的莱塞济附近的克罗马 农(Cro-Magnon)山洞的裂隙中发现了人类化石 。
骨骼至少属于5个个体,其中4具是成年(2具男 性和2具女性)1具是小孩。保存最好的是属于大 约50岁左右1个老年个体。
一起发现的还有大量的石器和海生贝壳,其上有 打穿了的孔洞
克 罗 马 农 人
东夷集团(海岱 民族)
活动区域大致在今 山东、河南东南和 安徽中部一带,即 大汶口文化、龙山 文化及青莲岗文化 江北类型分布区。
盘古
苗蛮集团(江 汉民族)
主要活动于湖北、 湖南、江西一带, 即大溪文化、屈 家岭文化分布区。
第二节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一、殷商神本文化 二、周人的文化维新
中华文化概论第四章PPT课件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1
教学重点: 1、上古时期重点介绍中国文化的产生背
31
32
■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 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 ■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 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 被重用。 ■ 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 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 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33
孔子思想内容
孔子汲取夏商的文化营养,继承周代的 文化传统,创造了以“仁”、“礼”、 “中庸”、“教”与“学”为主要内容, 包括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思 想在内的完整学说。 《论语》一书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学 说,是研究孔子及原始儒家思想的最直接 也最可信的资料。
共宗旨就是要“别贵贱,序尊卑”。体现君 臣、父子、兄弟、夫妻的上下尊卑之别。
22
夏商周文化的成就
天文、历法和医学 日食 和“夏历” 商朝文字记载16种疾病 周朝医学分科
青铜艺术 音乐和舞蹈
舜作的《韶》,孔子 “三月不知肉味”。 商周时期的乐器己有不同种类。 西周时有成套的乐器,《大夏》和《大 武》。
——《老子·韩非列传》
51
“道”是创造一切事物的原动力,而且 一切事物都包含有阴与阳之相反相成的两 个方面。“道”表现为既斗争又统一,既 统一又斗争。是存在于万物之中,为世界 内在的原因和永久的基础。所以说老子的 “道”是万有的本原及可视为道所生的结 果之万有的总体,简单说就是道在一切事 物里面,一切事物在道里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第四章中国古代文学
第四章 诗意的栖居:中 国古代文学
壹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贰
汉赋
叁
唐诗
肆
宋词
伍
元曲
陆
明清小说
1. 了解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掌握中国古代不 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 感受古典文学的文字美、意境美。中国文学既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学图卷,又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 记录,既是真实的社会写照,又是空灵的意识境界;文学根植于时代,根植于生活,根植于历史,文 学的发展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透过文学看历史,透过历史理解文学。
第一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一)《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四言 诗为主,共收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分风(民间歌谣)、雅(正声雅乐,大多指宫 廷宴饮的乐歌)、颂(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歌词) 三部分,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 2 500 年前漫长历 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尤其是西周至春秋中叶五六百 年间的广阔社会生活,表现了干预人生、反映现实 的批判意识。
第
壹 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第一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一、先秦诗歌
秦朝统一各国前的诗歌为先秦诗歌。先秦诗歌是中 国传统诗歌的源头。
《诗经》和《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 代诗歌的两大源头,其中《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 的源头,而《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和《楚辞》2 000 多年来一直被历代诗人 尊为学习的典范。
第二节 汉赋
二、大赋
汉代大赋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代表 作《子虚赋》和《上林赋》,也有人认为二赋本为一 篇,即《天子游猎赋》,赋中对田猎盛况和宫苑的豪 华壮丽作了极为夸张的描写,并归结到歌颂汉帝国的 强盛和汉天子的威严。赋尾则委婉地表示了惩奢劝俭 的用意,但这种讽谏方式只能得到“劝百讽一”的实 际效果。
04——第四章:《中国文化的结构》
• “宗法型”文化主要体现在:
• • • • • • •
人生态度:保持“赞天地之化育”的参与精神; 情感方式:将血缘亲情与实践理性融为一体; 思维模式:部分与全体交融互摄,个体依附家族 致思途径:借助经验凭直觉洞察对象本质; 价值观念:以上古的“黄金时代”为价值取向 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人格理想 以宗法社会的传统作为价值评判的准 则
(四)多元文化融合
• 1、华夏文化形成 • 2、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 3、中国与亚洲邻国的文化交流 • 4、中西文化交流
• 1、华夏文化形成
• 2、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 汉代以前,文化融合更多地是汉族以武力
拓疆进行的。 • 汉代以后,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的几个主要途径: • 经济交往 • 贸易之路 • 民族宽待政策
●农业文化的涵义是怎样的? 是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认识、把握文化的; 是与工商文化、游牧文化等相对而言的; 是与世界上其他同属农业型文化不同的; ●农业文化体现出中国文化怎样的特点? 以农立国,以农为本; 崇尚安居乐业稳定安宁。保守稳重惧怕竞争; 政府总是不断运用行政力量来摧压兼并,调节 经济。
(三)、 “伦理政治”的宗法型文化 • “伦理政治”主要体现在: • 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道德 为核心; • 以德治国,以德教民,反对统治者对民施 暴; • 政府重视官员的道德人格以及家庭伦理协 调。
名称 界线A
界线B 界线C
主导因素
季风 气温和降水 地势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 1、大陆型文化不等于是“封闭性”的文化 • “小米文化”和“稻米文化” • 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辽河文化、珠江文
化 • 六大文化区:中原文化区、吴越文化区、 湘楚文化区、巴蜀文化区、东北文化区、 岭南文化区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目录CATALOGUE•中国文化概述•中国语言文字•中国哲学思想•中国文学艺术•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中国饮食文化01CATALOGUE中国文化概述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
文化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传承性、变异性、共享性和象征性等特点。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同时也保持着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它认为人类和自然是一体的,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仁爱思想中国文化强调仁爱思想,即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热爱和平,这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它主张在处理事物时要保持适度、避免极端,追求平衡和和谐。
礼制精神中国文化注重礼制精神,即尊重传统、注重礼仪、讲究规矩,体现了一种对秩序和规范的尊重和维护。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02CATALOGUE中国语言文字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传说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汉字的结构与特点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发展阶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以及汉字的表意性质03020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语的特点声调语言,音节清晰,词汇丰富,语法灵活汉语的传播与影响对周边国家语言文字的影响,以及汉语国际推广的现状与趋势汉语的魅力表达细腻,音韵和谐,文化底蕴深厚汉语的特点与魅力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中国方言的概况七大方言区及其特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样性、丰富性及其保护传承的重要性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价值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贡献03CATALOGUE中国哲学思想儒家思想概述0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REPORTING
春节与元宵节
春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春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 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
位。
春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 狮、吃年夜饭、压岁钱等。
元宵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发展历程 及其与春节的关联。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吃元宵、猜灯谜、放天灯 等。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赏月、吃月饼、燃灯等。
重阳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与 菊花的关联。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其他传统节日与习俗
01
02
03
04
七夕节
介绍七夕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穿针乞巧、拜织女
等。
中元节
介绍中元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放河灯、祭祖等。
冬至节
介绍冬至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吃饺子、汤圆等。
腊八节
介绍腊八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喝腊八粥等。
PART 05
中国传统文化的科技成就
REPORTING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造纸术
印刷术
发明于东汉时期,改进于唐朝,大大促进 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唐代的雕版印刷和宋代的活字印刷,推动 了书籍的广泛传播和知识普及。
古代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意境和美感,如山水园林、江南园林等 。
PART 06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与发展
REPORTING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现
1 2
道德伦理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 ”、“礼义廉耻”等观念,对现代社会仍具有指 导意义。
中国文化概论 第4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ppt课件
2020/12/27
9
一是自然崇拜:亦称自然神崇拜
所谓自然神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风 云雪雨乃至名山大川等自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 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 赐福。甚至包括动植物等。
2020/12/27
10
二是生殖--祖先崇拜
先民对自身的繁衍非常关注,由此产生炽热的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根源于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包括对女性和男性 的崇拜。
女性被先民认为是繁殖人种的决定因素,因此,人们 把女性作为创世神、始祖神加以顶礼膜拜。后来,随着男 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便转向了男性崇拜。
水族 祖先 崇拜 铜鼓 图案
2020/12/27
6
二、原始物质文化
新石器时代,约开始于公元前7000年。中国人广泛使 用经过磨光或钻孔加工的工具器型有石斧、石刀、石铲、 石凿和石梨等。粗糙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2020/12/27
7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巡览
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
“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出土文物有
东部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也可归入此文化区。 传说中伏羲、女娲都生活在这个区域。 传说伏羲、女娲是一对兄妹,他们相婚而产生了人类。 又传说女娲曾用黄土捏人,炼五色石补天,折鳌足用 以支撑四极,杀死猛兽,治理洪水,使人民得以安居。 又传说伏羲教民结网,从事渔畜牧。八卦也是由伏羲 创制的。
2020/12/27
11
三是图腾崇拜
图腾是印第安语“它的亲族”词的音译。 图腾是指原始人认为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 想象出来的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并以他作为 整个氏族崇拜的对象,与自然崇拜和生殖—祖先崇拜相比, 图腾崇拜是较为高级的宗教形式,这种原始宗教是原始时 代观念文化的主流。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05-教育(4h)PPT课件
2021
5
汉代的私学也很发达
私学有压倒官学之势,学生人数远远超过太 学。汉代凡未从政或罢官还乡或得不到博士 机会的经学大师,都私人讲学,收徒教授, 人数之多曾达数百乃至上千人。如东汉有名 经师马融[公元79-166]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就连 西汉著名经师大儒董仲舒晚年谢官以后,都 在家专门收徒著书讲学。
2021
4
汉代的教育机构:太学
秦以前的学校概称“庠xiáng序”,西汉新创“太学” ,把庠序也包括在內。
中央官学主要是太学(太学是最早的官办大学,汉代太学取代了商 周时的辟雍。西汉的辟雍仅保留祭祀功能)。
西汉时期的太学规模宏大,档次较高。汉武帝元朔 五年开创太学,设在京师长安的西北城郊,规模十 分可观。太学作为中国当时最高学府,与西方的雅 典大学等同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校。
2021
32
二、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点
中国古代产生了无数著名的教育家,他 们的教育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例如:
➢春秋时的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春秋战国之交的墨子(言必信,行必 果);
唐代取士之法,主要有“生徒法”、“贡举法”、 “制举法”。从京师中央官学和地方学校中选拔在校成绩优秀者进入 京师尚书礼部受试叫“生徒法”;考生初试于州县,及格后再送至京 师复试叫“贡举法”;“制举法”是特种考试,让全国考试中 最优秀的状元在京师殿廷应试,以选拔非常之才。武则天时,又兴 “武举”。武则天曾亲自出马,在殿前考试武状 元,这为以后考试状元的制度奠定了基础。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二、中国文化的自强不息“斗争”精神: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1、与自然斗争。中国文化的创造有其物质基础,而在 古代中国,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农耕生产方式。中国神话 传说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 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等 。 2 不畏强暴、坚持真理与正义。孟子、屈原、司马迁 。岳飞、文天祥。历代明君帝王的励精图治进取精神 3推陈出新的改革精神。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变法到我们 现在的改革精神。
第四讲
伏羲、炎黄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开端
一、中国人文的始祖——伏羲炎黄三皇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和黄帝是传说时代的人物 。传说史料讲述的哪个时代称为古史的传说时代,相当于民 族于民族社会后期或相当于新后器时代晚期。按照世系推断 ,伏羲生活的时代距今在6000年前,炎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 5500年前,而黄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5000年前。 伏羲也叫太昊氏,据唐司马贞的《史记索引》记载有四点 贡献:八卦、文字、婚姻制度、捕鱼用的罟和打猎用的网。 炎帝的最大功绩是发展了原始农业,所以叫神农氏、另一个 功绩是发展了医药。黄帝又叫轩辕氏,部落的发明很多,几 乎遍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文字、 衣冠和若干社会制度的发明。这些发明使得中国文化从物质 文明延伸到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巨 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文化概论
如果你还在寻找精美的PPT?如果你还在找寻精彩的多媒 体素材?如果你还在琢磨精心的简历?你可以选择发布 任务,欢迎点此进入发布任务获得精彩资源。
课程说明
第一部分: 第一讲:课程综述 l 第二讲:导论 l 第三讲:中国文化的精神 l 第四讲:伏羲炎黄时代的中国文化的开端 l 第五讲: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国哲学 l 第六讲: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宗教
文化概论第四章
第四章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
什么是制度文化呢?制度文化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有两大特点:一是宗法制完备,二是专制主义严密。
第一节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一、宗法制与君主专制制度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善。
根据现存文献和考古资料,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
宗法制度的完备和确立,是西周建立以后的事情,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
周公确立的宗法制度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嫡长子继承制。
这是一种王位继承方式。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或周朝王位的传递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二是封邦建国制,即分封制,与宗法制密切相关。
秦朝统一全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简述宗法制的特点。
一方面用自然血缘关系来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在宗法制度之下,社会结构以宗族为基本单位,每个社会成员依据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来确定其在宗族中的位置。
另一方面又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连在一起,从而限制着人们社会关系的发展。
对于一般家族成员来说,他们很少有个人的权利,他们的个性几乎全部淹没在宗族中。
2、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制度,是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君王的职能有哪些?明确:君王有两大职能。
A、祭祀职能。
在神秘思想流行的上古社会,王作为人间的统治者,其首要职责是取得与天神的沟通,以传达神的旨意。
B、军事职能。
军事争夺是促成氏族首领向国家君王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秦以前的周代,出现了大一统的君主专制政体雏形,这就是宗法分封制。
试述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A、皇帝总揽天下大权ⅰ、君主是全国的最高权威和绝对权力的拥有者;ⅱ、君主通过有效的行政手段控制国家政权;秦汉以后,皇帝总揽天下大权,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切政务的决策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ⅲ、君主以土地国有的形式与赋税政策控制着国家的财政经济。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03 伦理(4h)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了 克已奉公的精神境界。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克已奉公的 典型。
6、修已慎独
修已就是自我修身,加强修养和自觉性,加强自我修养最关键的是“慎 独”。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已,有高度的自觉性,战胜自已。 慎独不仅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也反映 出一个人的战胜自我的能力。只有能够 战胜自已的人,才能无敌于天下。 1975年湖北睡虎地11号汉墓出土的秦简 中有《为吏之道》一文,此文的开篇首 句就是“欲赦其身,止欲去恶”。意思是作
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要求妇 女讲贞节、修言辞、学温顺、治丝麻]。
各个时代,都有道德规范:
孔子道德思想: 核心在“仁”;表现在“礼”。他用“仁”、 “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具有道德 自觉,共同遵守一定的规范,这在春秋战国那种诸侯分裂
割据、混战年年不断的历史时期,无疑是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强调文学对人的道德修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也是文人作家一贯坚持的原则。 → 文学作品中的褒贬美丑,都能体现多数人的道德价值判断。 → 惩恶扬善,是多数的作品中体现的主题。尤其作品的结局。大都是正义战胜邪 恶,幸福降临人间。实际上这是对读者进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提醒, 借此进行道德教育。
文天祥为孔孟之“仁义”而死,舍生取义,死而无憾。
8、勤俭廉正
勤劳节俭、廉明正直。对于普通平民来说,主要是勤劳
节俭,不要奢侈浪费。对于为官者来说,强调廉洁、正直。
北宋的包拯、明朝的海端[1514-1587],为官 清正廉明,执法严峻,不避权贵,不循 私情。包拯信奉“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的信条。 明朝于谦[1398─1457]也是勤俭谦正之模范, 信奉“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百姓说长 短”的信条。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全套精品课件
01中国文化概述Chapter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中国文化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关系。
中国文化强调“仁爱”、“礼制”、“道德”等核心价值观念。
中国文化倡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精神追求。
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01020302中国传统文化Chapter儒家思想与道德伦理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经典儒家道德伦理儒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经典道家自然哲学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与自然哲学法家思想与政治实践法家思想的核心法家经典法家政治实践法家思想的影响墨家思想与社会正义墨家思想的核心兼爱、非攻、尚贤等社会观念。
墨家经典《墨子》等。
墨家社会正义强调平等、互利、反对战争。
墨家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和科学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佛教思想与宗教信仰佛教思想的核心佛教经典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宗教观念。
《大藏经》等。
佛教宗教信仰佛教思想的影响强调修行、解脱、慈悲为怀。
对中国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03中国文学艺术Chapter《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古代散文四大名著元曲与明清传奇关汉卿、王实甫等戏曲家的作品,以及《牡丹亭》《长生殿》等传奇剧作,展现了中国古代戏曲的魅力。
古代绘画与书法中国画书法古代音乐与舞蹈古代音乐古代舞蹈01020304现代诗歌与散文现代绘画与书法现代小说与戏剧现代音乐与舞蹈现代文学艺术发展04中国传统节日与风俗Chapter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其他节日清明节端午节其他祭祀节日030201清明节、端午节等祭祀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团圆节日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庆祝活动,寓意着团圆和美满。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敬老节等,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等,也有祭祖和祈福的习俗。
其他团圆节日如七夕节、冬至等,这些节日都与家庭团聚、亲情友情有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家庭观念和人情味的重要体现。
少数民族特色节日泼水节01火把节02其他少数民族节日03传统风俗与民间信仰婚嫁习俗01生育习俗02民间信仰0305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Chapter四大发明及其影响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唐代发明,应用于军事,改变了战争方式,也促进了烟花文化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图文)全文
评比性文化又分为优性文化与劣性文化,非评比性文化即中 性文化。所谓优性文化,一般指先进的科技、发达的教育、 优质的服务以及价值观念中的强调独立性反对依附性,重视 现实,赞赏创造性和奋斗精神,反对墨守成规和不求进取性 等。而吸毒、卖淫、同性恋、高犯罪率和颓废思想等文化糟 粕,即属劣性文化。有人亦称其为畸形文化、鸦片文化等。
——中国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具体而言,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 化。展开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 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 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 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 指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行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
——文化的定义——
族民时本就学品狭造的一是的文纯狭 性族代质是、,义的方般人内学粹义
狭
格心性的比艺诸的一式而类容、精的
义
。理相、物术如文切和言一,艺神文
的
精结最质、制化成能,切是术创化 神合核和科度,果力广精一、造是
文
的形心精学、特,以义神种道的人
化
——文化的性质——
从世界文化的角度看,有先进与落后、优秀与低劣之分。但这些因素是可以转化的,由于时代不同,同是 一种文化,它在这个时代是先进的,过了几个世纪,甚至仅仅一个世纪,先进文化就变成落后的文化,这 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一、大陆民族的文化 二、农业社会的文化 三、宗法制度的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文化包括文明,它的范围比文明更广泛。因为文化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而 文明属于文化活动的成果、表象。
——文明与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04
• 制礼作乐 制礼:确立把上下尊卑等级关系 固定下来的行为准则规范、 周制度、行为、观念文化总汇 经济、政治、社会、家庭生活 礼为内容(亲亲血缘原则,尊尊政治原则) 仪为形式 作乐:配合礼制施行的情感艺术系统 目的:纳上下于道德,而后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庶民以成一道德的团体
25
• 周易.宇宙代数学
30
2、百家争鸣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对 天下兴亡的思考,人们不 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 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创立者 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百家。如阴阳、儒、墨、 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家。最 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各学派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 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空前繁 荣局面。
15
甲骨文:“六书”汉字结构规律 象形、会意、指事 形声、假借、转注 文连成句成实际会话 金文:钟鼎文,铭于礼器与乐器 金文比甲骨文 数字大增,反 映社会生活实 践发展。 篇幅增大; 汉字形声化趋 势明显
16
⑶巫史文化 巫史——中华民族第一代文化人 随着生产力发展,阶级明朗化,统治秩序制 度化,社会分工日趋细密,专司人神交通的“巫” 逐渐职业化、世袭化,职责由占卜,扩大为参与 政治管理—“掌官书以赞治”和卜筮、祭祀、书 史、星历、教育、医药活动,垄断神坛,把持政 坛,执掌学坛。对我国灿烂文化起“开源”作用。 形成传统:“学术与政治纠缠”、“神学与科学交 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混杂,“文史哲汇通”
12
5、上古文化的分布
中华文化的多元发生 依据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文化遗 迹满天星斗,新石器时代文化 遗迹全国7000余处。八区创造 原始文化,水平不在黄河流域 之下。 华夏集团(黄帝、炎帝)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分布区 东夷集团(蚩尤、皋陶) 大汶口文化、青莲岗文化 苗蛮集团(伏羲、女娲) 屈家岭文化、大溪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造纸术首先传入与我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随后传到了日本。 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朝鲜和越南就有了纸张。朝鲜半岛各 国先后都学会了造纸的技术。纸浆主要由大麻、藤条、竹子、麦 秆中的纤维提取。大约公元4世纪末,百济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学会 了造纸,不久高丽、新罗也掌握了造纸技术。此后高丽造纸的技 术不断提高,到了唐宋时,高丽的皮纸反向中国出口。西晋时, 越南人也掌握了造纸技术。公元610年,朝鲜和尚昙征渡海到日本, 把造纸术献给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下令将造纸术推广 全国,后来日本人民称他为纸神。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以竹纸为例,《天工开物》中介绍其制作工艺为:在芒种 前后登山砍竹,截断五七尺长,在塘水中浸沤一百天,加工捶洗 以后,脱去粗壳和青皮;再用上好的石灰化汁涂浆,放在楻桶中 蒸煮八昼夜,歇火一日,取出竹料用清水漂洗,更用柴灰(草木 灰水)浆过,再入釜上蒸煮,用灰水淋下,这样十多天,自然臭 烂;取出入臼,舂成泥面状,再制浆造纸。这些记载,和后来的 民间土法造竹纸过程大体相同。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三、 指南针
指南针是一种判别方位的简单仪器,又称指北 针,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 山一带。指南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 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的作用下能保持 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 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指南针常用于 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 国子监,印经史方面的书籍,刻板十多万块。北宋初年,我国出 现了用纸制造的钱券——交子,用红、蓝、黑三种颜色在交子上 盖了六颗带花纹装饰的印记,有的印记还刻着故事性的图画。这 已经有点类似套版印刷终于发明了用红、黑两色来套印书籍的方法。 办法是刻两块大小一样的木板,一块刻上要印的红色的字或画,另一块 刻上要印的黑色的字或画,分两次印刷,印的时候,只要这两块板的板 框完全吻合,就能使颜色套准。1941年,我国发现的一部元朝至元六年 (1269年)刻印的《金刚经》就是两色套印的。这是现在所知道的最早 的木刻套印本,它比欧洲第一本带色印的《梅周兹圣诗篇》早117年。 到17世纪初,在套版的基础上,人们又创造了饾版印刷的方法,把木刻 画的彩印术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饾版是把同一版面分成若干大小 不同的版面,每块版代表版面的一部分,分别刷上不同的颜色,逐个印 到同一张纸上,拼集成一个整体。饾版印刷需要雕刻木版,用的印刷颜 料是中国的水彩画颜料,所以现在通常称为木刻水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第四章 科技——慎思笃行造福今人
第一节 四大发明 第二节 数学
第三节 天文学
第四节 医药学
第五节 农学
第六节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 特点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一、 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 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汉族劳动人民 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 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 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 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 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汉族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为了解决欧洲纸张质量低劣的问题,法国财政大臣 杜尔阁曾希望利用驻北京的耶稣会教士刺探中国的造纸 技术。乾隆年间,供职于清廷的法国画师、耶稣会教士 蒋友仁将中国的造纸技术画成图寄回了巴黎,中国先进 的造纸技术才在欧洲广泛传播开来。1797年,法国人 尼古拉斯·路易斯·罗伯特成功地发明了用机器造纸的方 法,从蔡伦时代起中国人持续领先近2 000年的造纸术 终于被欧洲人超越了。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 特性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到了宋代,汉族劳动人民掌 握了制造人工磁体的技术,又制造了指南鱼。 我国古代航海业相当发达,秦汉时期,就已经同朝鲜、日本有 了海上往来,到隋唐五代,这种交往已经相当频繁,而且同阿 拉伯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已经很密切。到了宋代,这种海上 交通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庞大的商船队经常往返于南太 平洋和印度洋的航线上。而在指南针用于航海之后,不论天气 多么阴暗,都可辨认航向。史籍中最早记载到指南针用于航海 的是在北宋。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一种更先进的印刷方法—— 活字印刷术,把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为了提高效率,他 准备了两块铁板,组织两个人同时工作,一块板印刷,另一块板 排字;等第一块板印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铁板互相 交替着用,印得很快。元朝时候,有人用锡做活字,这是世界上 最早的金属活字,可是锡不沾墨,印出的字不清楚,所以没有通 行。元朝的一个著名的学者王祯发明了用木活字印刷书籍的方法, 还发明了转轮排字架。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公元9世纪的时候,我国用雕版印刷出来的书已经相当普遍了。 唐朝刻印的书籍,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一部咸通九年(868年)刻 印的《金刚经》。这本书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书籍。书 中图画也是雕刻在一块整版上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版画。宋朝时 期,印刷业更加发达,全国各地到处都印书。北宋初年,成都印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二、 造纸术
印刷术的发明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在雕版印刷 术出现以前,社会上已经广泛应用印章和拓碑。印章分 阳文和阴文两种,拓碑一般用阴文,拓出来的是黑底白 字,不够醒目,而且拓碑的过程比较复杂,用来印制书 籍也不方便。我国劳动人民在印章和拓碑这两种方法的 启发下,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第一节 四 大 发 明
欧洲人是通过阿拉伯人了解造纸技术的,最早接触纸和造纸技术 的欧洲国家是一度为阿拉伯人、摩尔人统治的西班牙。1150年,阿拉 伯人在西班牙的萨狄瓦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厂。1276年,意大利的 第一家造纸厂在蒙地法罗建成,生产麻纸。法国于1348年在巴黎东南 的特鲁瓦附近建立了造纸厂,此后又建立几家造纸厂,这样法国不仅 国内纸张供应充分,而且还向德国出口。德国于14世纪才有自己的造 纸厂。英国因为与欧洲大陆有一海之隔,造纸技术传入比较晚,15世 纪才有了自己的造纸厂。瑞典1573年建立了最早的造纸厂,丹麦于 1635年开始造纸,1690年建于奥斯陆的造纸厂是挪威最早的纸厂。到 了17世纪,欧洲各主要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