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

合集下载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复习题(课程代码392183)一、名词解释1、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这项工作叫采样。

2、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3、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

4、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5、样品的制备:指对样品的粉碎、混匀、缩分等过程。

6、误差: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7、系统误差:由固定原因造成的误差,在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一般具有单向性,即测定值总是偏高或总是偏低。

它一般可以分为:仪器误差、方法误差、试剂误差和操作误差等。

8、偶然误差:由于一些偶然的外因所引起的误差。

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一般是不固定的、未知的、且大小不一,具有不确定性。

可能由于环境的偶然波动或仪器的性能、分析人员的操作不一致所产生的。

9、灵敏度: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

10、绝对偏差:单次测定与平均值的差值。

11、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12、平均偏差:单次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偏差之和,除以测定次数。

1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14、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15、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16、食品感官分析:利用人体五种感官的刺激反应即感觉,如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等,用符号或文字作实验记录的数据,对食品的各项指标,如色、香、味、形等作出评判,后对实验结果经统计分析得到结论的方法。

17、感觉:感觉就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的反应。

18、感觉的敏感性:是指人的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识别和分析能力。

19、感觉阈: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该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20、绝对阈: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

食品分析检测技术

食品分析检测技术

食品分析检测技术1. 引言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分析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以提高食品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并分析其优势和应用范围。

2. 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它基于不同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和散射的特性。

常见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等,每种技术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

•紫外-可见光谱常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糖等。

它通过测量食品在紫外-可见光波段的吸收情况来分析食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分析食品的组分结构,如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淀粉的分子链结构等。

它通过测量食品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和散射来获取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谱,进而分析样品的组分结构。

•核磁共振光谱技术则可以用于食品成分定量和鉴定。

通过测量食品样品对磁场的响应来获取样品的核磁共振光谱图谱,从而确定样品中特定成分的含量和种类。

3. 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食品样品中的质谱信号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的技术。

它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点,可以检测食品中微量的化合物和有机物。

常见的质谱分析技术包括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

•质谱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分析领域的仪器,它可以将样品中的分子分成离子,并通过质量-电荷比对离子进行分析和鉴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常用于挥发性化合物和有机物的分析。

它通过将食品样品蒸发成气体并与气相色谱联用来分离和鉴定样品中的化合物。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则常用于非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

它通过将食品样品溶解在溶剂中,并与液相色谱联用来分离和鉴定样品中的化合物。

4. 快速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是近年来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新趋势,它主要针对食品中潜在的危害物质进行快速检测和筛查。

食品工程中的食品检测与分析技术

食品工程中的食品检测与分析技术

食品工程中的食品检测与分析技术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工程中的食品检测与分析技术也日益发展和完善。

这些技术在确保食品品质和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食品检测技术,以及它们在食品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一、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利用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

紫外-可见光谱主要用来检测食品中的色素和添加剂,例如合成色素和防腐剂等。

红外光谱可以用来鉴别和分析食品中的成分和组分,例如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等。

拉曼光谱则可以用来检测食品中的微量成分,例如重金属、农药和毒素等。

二、电化学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是利用物质与电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技术包括电导法、电位滴定法和极谱法等。

电导法主要用来检测食品中的离子含量,例如钠、钙和镁等。

电位滴定法可以用来分析食品中的酸度和碱度,例如酸碱度的测定和酸值的测定等。

极谱法则可以用来检测食品中的微量元素,例如铜、锌和铁等。

三、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利用物质的质量和电荷比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质谱、液相质谱和质谱成像等。

气相质谱主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挥发性物质,例如食品中的香气成分和风味物质等。

液相质谱则可以用来分析食品中的非挥发性物质,例如食品中的添加剂和农药等。

质谱成像技术则可以用来进行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四、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利用物质的核自旋与外加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的方法。

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工程中主要应用于食品中的成分分析和结构鉴定。

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可以获取到食品中不同成分的信号谱图,并据此推测出食品的组成和结构。

总之,食品检测与分析技术在食品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光谱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不同的食品检测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重点汇总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重点汇总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重点汇总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1. 采取样品的要求:P17 (1)-(9) (1)重要2. 样品预处理的目的、常用方法:P19 吸附色谱的原理P223. 样品保存原则:P244. 误差的分类:P255. 分析方法三项评价指标的含义:P26 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6. 对照试验和空白试验的作用:P287. 试剂的规格:P9 试剂的储存:P108. 基准物及其标定的对象:P139. 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P141. 感官检验的意义:P342. 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原理:P383. 影响味觉评价的主要因素:P404. 食品感官检验常用方法:三类常用检验方法P415. 标度与类别检验法:P466. 描述性检验法:P501. 相对密度检验法:密度、相对密度的概念测定方法P542. 折光法:折射现象和折射率、测定折射率的意义P583. 旋光法:光学活性旋光度和比旋光度P624. 食品物性分析仪:P691. 食品水分检测的意义:P712. 不同食品中水分的含量范围:P703. 水分测定的方法:P72 重点共沸蒸馏法及卡尔-费休测定水分的原理及方法1. 食品中的灰分及测定灰分的意义:P852. 总灰分测定的原理、方法及计算:P863. 食品中矿类元素。

微量元素、有毒元素的区别:P884. 元素提取与分离的方法:P895. 螯合剂有哪些:P896. 碘的用途、作用及测定原理:P951. 总酸度、有效酸度、挥发酸度的概念:P1242. 总酸度、挥发酸的测定方法:P125 P1283. 不同食品酸度代表的有机酸:P123 1. 食品中脂类的种类及存在形式:P1332. 索氏抽提法:仪器组成原理使用范围计算 P1353. 酸水解法原理及适用范围:P1363. 氯仿-甲醇提取法的原理及计算:P1374. 丙二醛法测定油脂的原理:P1451. 糖的分类:P1492. 可溶性糖类提取的方法:水溶性非水溶性P1503. 几种澄清剂的作用特点:脱色能力及适用范围P1514. 还原糖概念、直接测定法的原理、方法及计算:P1525. 总糖的测定:蒽酮比色法原理及计算:P1626. 纤维测定的意义、纤维在食品中的分类、作用:P1747. 不溶性膳食纤维测定方法:P1761. 凯氏定氮法测定原理、方法、步骤、计算:P1822. 染料结合法及双缩脲比色法:P191 P1893. 氨基酸总量的测定:双指示剂甲醛滴定法原理、使用范围P1931. 维生素的意义、种类:水溶性脂溶性P2002. 维生素测定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生物法比较:P201-2223. 维生素A B1的性质:P201、P213 1. 甜味剂:糖精、糖精钠的性质特点P2252. 代表性防腐剂举例及测定原理与方法:P2323. 发色剂亚硝酸盐的作用、测定方法、计算:P2364.漂白剂的作用、危害:P2435. 了解着色剂:P2471. 有毒有害物质分类及来源:P2542. 农药每日允许摄入量、最大残留限量:P2553. 生物毒素含义、分类、举例:P267-2714. 典型的生物毒素危害及常规检验方法:P267-2715. 多环芳烃来源及危害:P2726. 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的区别:P2741. 质谱仪的组成、各部件作用:P2802. PCR含义及特点:P2811. 单选题 10题每题1分2. 多选题 10题每题2分3. 填空题 10空每空1分4. 判断题6题每题2分5. 名词解释 3题每题3分6. 简答题5题每题5分7. 计算题1题每题10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食品分析与检验PPT课件

食品分析与检验PPT课件

维生素的分析与检验
维生素C含量
采用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测定食品 中的维生素C含量,了解食品的营养 成分。
其他维生素含量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手段测定食品中其他维生素的含量, 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
04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与检验
防腐剂的分析与检验
01
02
03
04
防腐剂的种类
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等 。
食品安全性分析与检验
重金属的检测
重金属种类
01
常见的重金属包括铅、汞、镉、02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等方法对食品中的重金属进行检测。
检测标准
03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对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限制,
以确保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的检测
农药种类
农药残留主要指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使用农药后 残留在农产品中的农药成分。
检测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方法对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
检测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对食品中农药残留量 进行限制,以确保食品安全。
微生物的检测
微生物种类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酵母等,这些微生物的存 在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食品 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方法。
仪器分析的应用
通过仪器设备对食品中的 成分进行快速、准确的分 析,如色谱仪、光谱仪、 质谱仪等。
仪器分析的局限性
需要使用昂贵的仪器设备 和专业的操作人员,且某 些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03
食品中主要成分的分析与检验
检测方法

《食品分析与检测》课件

《食品分析与检测》课件
5'-呈味核苷酸二钠:同上。
5'-呈味核苷酸二钠三铵盐:同上。
其他增味剂:同上。
其他食品添加剂的分析与检测
甜味剂的检测与测定
如糖精钠、甜蜜素等。采用高效液相 色谱法或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外标 法定量。
乳化剂的检测与测定
如甘油脂肪酸酯、丙二醇等。采用高 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 。
01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 分析与检测
01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与检测
碳水化合物的分析与检测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根据分子结构和性质,碳水化合物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碳水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滴定法、色谱法、质谱法等。
检测注意事项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的提取、纯化、测定等环节,以保证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脂肪的检测与测定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 进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和 风险评估的水平。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叔丁基对苯二酚:同上。
没食子酸丙酯:同上。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同上。
着色剂的检测与测定
01
柠檬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 外标法定量。
02
苋菜红:同上。
03
胭脂红:同上。
04
日落黄:同上。
增味剂的检测与测定
01 02 03 04
谷氨酸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 ,外标法定量。
01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 与检测
防腐剂的检测与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食品分析与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食品分析与检测关键技术研究食品分析与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确保食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涉及食品的成分分析、添加剂检测、生物毒素检测、重金属检测等多个领域,技术的研究不仅需要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还需要能够快速、便捷地实现对食品成分和质量的监测。

本文将就食品分析与检测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保障公众健康。

一、食品成分分析关键技术研究食品成分分析是食品分析的基础,也是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

食品成分主要包括营养成分、添加剂、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

为了确保食品成分的准确分析,需要使用高效分离和灵敏检测的方法。

1.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方法,能够对食品中的多种成分进行快速分离和定性定量分析。

HPLC能够对食品中的成分进行分离,而质谱则能够对分离的成分进行精确的质量检测和结构分析,因此HPLC-MS联用技术在食品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技术(HPLC-FLD)能够对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和其他有机物进行高灵敏度的检测。

通过荧光染料与有机物结合产生荧光信号的方式,可以实现对食品中微量有机物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

3.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原子吸收光谱技术(AAS)能够对食品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快速、高灵敏度的检测。

AAS 技术可以测定食品中微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汞等,对食品中的重金属残留进行快速、可靠的检测。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口感而添加的化学物质,因此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是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能够对食品中的添加剂进行快速、高灵敏度的分析。

通过质谱技术的定性、定量分析,可以对食品中的添加剂进行精确检测,并能够鉴别不同添加剂之间的混杂情况,实现全面的添加剂检测。

《食品分析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分析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项目二 理化检验
1、 教学内容
相对密度法:密度和相对密度,食品溶液浓度与相对密度的关系,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相对密度法的应用实例。
折光法:折射率测定的意义,测定的原理,常用的折光计,应用实例。旋光法:测定原理,比旋光度和旋光度,旋光度测定的意义,应用实例。黏度检验法:黏度测定的意义,绝对黏度检验法,运动黏度检验法,相对黏度,条件黏度,应用实例——淀粉黏度的测定。气体压力测定法:气体压力测定的意义,罐头真空度的测定,瓶装与罐装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压力的测定,测定实例——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液相色谱测定的意义,测定原理,方法,适用范围,应用实例。
(3)根据蛋白质的结构特点掌握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的原理。
(4)重点掌握凯氏定氮分析法;
(5)了解氨基酸的分离与测定方法及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重点: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难点:蛋白质的分离方法,氨基酸的分离与测定。
任务七、维生素的测定
1、教学内容
维生素的种类及测定意义;维生素A的测定;维生素D的测定;维生素E的测定;维生素C的测定。
(3)理解食品中相关检验项目测定的原理,掌握操作要求。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制定检验方案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确定合理的检验方案。
(2)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熟练掌握食品分析检验技术,能合理安排检验工作,正确配制试剂,熟练使用分析仪器,独立完成食品常规检验和感官检验。
(3)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数据的能力:能正确处理检验数据,正确评价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4)培养学生具有对生产中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并做出品质判断的能力。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过程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过程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过程性考核册参考答案课程代码及名称: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专业代码及名称:准考证号:考生姓名:身份证号:助学单位:任课教师:完成日期: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习题册(1)一,填空题1. 根据所使用的感觉器官的不同,感官检验可分为:视觉检验、听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和触觉检验五种。

2. 使用精密天平称量时,其精确度为0.0001g.3. 大多数标准溶液没有相应基准物,需要间接法进行标定。

若配制0.01mol/L草酸钠标准溶液,一般可用高锰酸钾(标液)试剂进行标定。

4. 研究一个分析方法时,通常用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这三项指标评价。

5. 味觉在感官检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影响味觉评价的因素有温度的影响、介质的影响、身体状况的影响。

6. 食品的物理性能包括硬度、脆度、弹性、可延伸性等可在某种程度上反应食品的感官质量,对食品质构分析较为客观、准确的仪器为物性分析仪。

7. 应用干燥法测食品中水分含量,必须满足的条件为水分是唯一的挥发物质; 水分的挥发要完全;食品中其他组分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重量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8. 灰分的测定中酸不溶性灰分反映其泥沙等的污染程度。

9. 食品中的总酸度测定,一般以食品中具有代表性的酸的含量来表示。

牛乳酸度以乳酸表示,肉、水产品以乳酸表示,蔬菜类以草酸,苹果类、柑橘类水果分别以苹果酸、柠檬酸表示。

10. 食品含有大量果胶、淀粉,一般采用70%~80%的乙醇溶液进行提取。

11. 常用的糖类提取剂有水和乙醇。

12. 维生素A的检测需在325nm处完成。

13. 测定微量元素时,消除其他元素干扰的方法是螯合溶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

14. 腌制肉类时,常用的护色剂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15. 固液层析法分离样品,主要是利用固体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力的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

16. 举例说明,在食品加工中食品添加剂有甜味剂、发色剂、防腐剂、着色剂、漂白剂等;非法添加物有苏丹红、吊白块、三聚氰胺等。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第一章绪论一、食品分析检验的目的和任务1.食品分析检验的目的保证食品的营养性、可接受性、安全性2. 食品分析检验的任务依据:国际、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手段: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分析方法对象:食品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副产品目标:保证产品质量合格二、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和范围1.感官检验:色香味、外观、组织状态、口感等。

2.营养成分检验:水分、无机盐、酸、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

3.添加剂检验:甜味剂、防腐剂、发色剂、漂白剂、食用色素等。

4.有害物检验:有害元素(Cu、Hg、Cd、Pb)、农药兽药、细菌霉菌及其毒素、包装材料。

三、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1.食品检验的一般方法①感观鉴定法:简便易行,快速灵敏,不需要特殊器材,用于还不能仪器定量评价的某些食品特性的检验;②化学分析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最基础、最基本、最重要的分析方法;③仪器分析法:物理分析法和物理化学分析法,快速、准确率高,检测限低;④微生物分析法:条件温和,选择性高,用于维生素、抗生素残留量,激素等成分分析;⑤酶分析法: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结果准确,用于有机酸、糖类和维生素的测定。

2.国家标准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四、国内外食品分析检验技术发展动态与进展1.发展趋势:微量、快速、自动化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仪器酶联免疫吸收试剂盒法PCR检测方法2.转基因检测法蛋白质检测方法红外检测五、食品检验常用的技术规范用语(补充内容)1.表述与试剂有关的用语。

①“取盐酸2.5mL”:表述涉及的使用试剂纯度为分析纯,浓度为原装的浓盐酸。

类推。

②“乙醇”:除特别注明外,均指95%的乙醇。

③“水”:除特别注明外,均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2.表述溶液方面的用语。

①除特别注明外,“溶液”均指水溶液。

②“滴”,指蒸馏水自标准滴管自然滴下的一滴的量,20℃时20滴相当于1mL.③“V/V”:容量百分浓度(%),指100mL溶液中含液态溶质的毫升数。

食品分析与检验

食品分析与检验

绪论1、什么是食品分析?食品分析与检验是一门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和卫生状况的学科,是运用感官的、物理的、化学的和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食品的组成成分、感官特性、理化性质和卫生状况进行分析检测,研究检测原理、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的应用性科学。

2、食品分析与检验的任务是什么?(1)根据指定的技术标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检测手段,对食品生产的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包装材料及成品进行分析与检验,从而对食品的品质、营养、安全与卫生进行评定,保证食品质量符合食品标准的要求(2)对食品生产工艺参数、工艺流程进行监控,确定工艺参数、工艺要求,掌握生产情况,以确保食品质量,从而指导与控制生产工艺过程(3)为食品生产企业成本核算、制定生产计划提供基本数据(4)开发新的食品资源,提高食品质量以及寻找食品的污染来源,使广大消费者获得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和经济卫生的食品,为食品生产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依据(5)检验机构根据政府质量监督行政部门的要求,对生产企业的产品或上市的商品进行检验,为政府管理部门对食品品质进行宏观监控提供依据(6)当发生产品质量纠纷时,第三方检验机构根据解决纠纷的有关机构的委托,对有争议产品做出仲裁检验,为有关机构解决产品质量纠纷提供技术依据(7)在进出口贸易中,根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合同规定,对进出口食品进行检测,保证进出口食品的质量,维护国家出口信誉(8)当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检验机构对残留食物做出仲裁检验,为时间的调查及解决提供技术依据3、食品分析与检验包含了哪些内容?食品的感官检验食品的理化检验:食品的一般成分分析食品添加剂检测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功能性食品的检测转基因食品的检测食品包装材料和盛放容器分析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快速鉴定腐败变质食品的检验掺假食品的检测第二章食品分析与检验的一般程序1、食品分析与检验的一般程序:样品的采取及制备→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2、采样的原则是什么?(1)采样必须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采样数量应能反映食品的卫生质量及检验项目对试样量的要求,一式三份供检验、复检与备查用,每一份不少于0.5kg(2)盛放样品的容器不得含有待测物质及干扰物质;一切采样工具必须清洁、干燥、无异味;在检验之前应防止一切有害物质或干扰物质带入样品(3)要认真填写采样记录。

食品分析与检测

食品分析与检测

分子生物学原理
利用DNA或RNA的扩增、杂交等技 术进行检测,如PCR技术、基因芯片 技术等。
03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
农药残留的检测
01
02
03
农药残留种类
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氨 基甲酸酯类等。
检测方法
色谱法、质谱法、酶抑制 法等。
检测标准
各国均有相应的农药残留 限量标准,如欧盟、美国、 日本等。
检测方法标准化
制定和完善食品检测方法的国家 标准和行业标准,确保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实验室管理规范化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规范实 验操作流程,保证检测数据的可 靠性和溯源性。
人员培训与考核
加强对食品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 核,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素质,确 保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感谢观看
THANKS
配位反应
利用配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反应进行检测,如E物检测
利用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检测, 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的测定。
酶活力检测
利用酶的催化作用进行检测,如淀粉 酶活力、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免疫学原理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进行 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重金属的检测
重金属种类
铅、汞、镉、铬等。
检测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 离子体质谱法等。
检测标准
各国对食品中重金属的限量也有明确规定,以保 障人体健康。
微生物污染的检测
微生物种类
细菌、霉菌、酵母菌等。
检测方法
传统培养法、PCR技术、生物传感器等。
检测标准
针对不同食品,各国制定了相应的微生物污染限量标准,如大肠杆 菌、沙门氏菌等。

常见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

常见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

常见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食品分析检测技术是确保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1.色谱分析:色谱技术用于分离和鉴定食品中的化学成分。

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

GC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残留农药、挥发性香料成分等。

LC可用于分离和测定食品中的非挥发性化合物,如添加剂、污染物等。

2.质谱分析:质谱技术用于确定食品中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浓度。

质谱分析可结合色谱技术,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用于鉴定和定量食品中的成分和污染物。

3.核磁共振(NMR):核磁共振技术用于分析食品样品中的核磁共振信号,以获取物质的结构信息。

NMR广泛用于鉴定和定量食品中的成分,如脂肪酸、糖类、蛋白质等。

4.光谱分析:光谱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近红外光谱(NIR)和拉曼光谱等。

光谱分析用于鉴定和定量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如色素、氨基酸、糖类、食用油质量等。

5.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ELISA技术利用酶标记抗体和抗原结合反应来检测食品中的特定物质,如残留农药、重金属、抗生素残留等。

6.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基因测序等。

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用于食品中的基因检测、微生物检测以及鉴定转基因成分等。

这些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结合了不同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对食品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根据具体问题和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技术进行食品分析和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分测定的方法:1)常压烘箱干燥法2)真空干燥法3)卡尔·费休水分测定法2.常压烘箱干燥法原理:食品中的水分受热汽化逸失,直至样品达到恒重为止,根据样品的逸失量即可算出水分含量。

3.常压烘箱干燥法适用范围:该法适用于在95-105摄氏度范围内不含或含有极微量挥发性成分,而且对热稳定的各种食品。

4.水分测定时有哪些要求(或者干燥的注意事项)?1.样品制备:①固态样品;样品磨碎,全部过20-40目筛,混匀,防止样品中水分含量的变化,可在制备前后进行称量检查,达到恒重,[恒重要求:直至前后2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重.]。

②浓稠态样品:浓稠态样品若直接加热干燥,其表面易结硬壳焦化,使内部水分蒸发受阻,故在测定前需加入精制的海砂或无水硫酸钠,混合均匀,以增大水分蒸发面积。

③液态样品:液态样品若直接在高温加热,会因沸腾而造成样品损失,故需经低温浓缩后,再进行高温干燥。

[测定时先准确称取试样于以烘干至恒重的蒸发皿内,置于热水浴上蒸发至近干,再移入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2.称样量:称样量一般控制在其干燥后的残留物质量为1.5-3g;[对水分含量较低的固态,浓稠态食品,将称样量控制为3-5g;对水分含量较高的如果汁,牛乳等液态食品,样品的称样量控制在15-20g为宜]。

3.测定过程中:a.当盛有试样的称量器皿从烘箱中取出后,应迅速放入干燥器中进行冷却。

[干燥器内一般用硅胶作为干燥剂,硅胶吸潮后会使干燥效能降低,当硅胶蓝色减退或变红时,应及时更换,于135摄氏度左右2-3h使其再生后使用]。

b.果糖含量较高的样品,如水果制品,蜂蜜等宜采用减压干燥法测定水份含量。

c.前后2次称量之差不大于2mg。

5.真空干燥法原理:根据当降低大气中空气分压时水的沸点降低的原理,将某些不宜于在高温下干燥的食品置于一个低压的环境中,使食品中的水分在较低的温度下蒸发,根据样品干燥前后的质量差来计算水分含量。

6.真空干燥法适用范围:该法适用于在较高温度下加热易分解,变质或不易除去结合水的食品,如糖浆,果糖,味精,麦乳精,高脂肪食品,果蔬及其制品的水分含量的测定。

7.卡尔·费休水分测定法:卡尔·费休法是一种以容量法测定水分的化学分析法,属于碘量法,是测定水分最专一,最准确的方法。

8.卡尔·费休水分测定法适用范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固体,液体及一些气体样品的水分含量的测定,该法也常被作为水分特别是痕量水分的标准分析法,用来校正其他测定方法,该法已广泛应用于面粉,糖果,人造奶油,巧克力,糖蜜,茶叶,乳粉,炼乳及香料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9.卡尔·费休水分测定法原理:基于I2氧化SO2时水的消耗量来测定样品中的含水量。

滴定的总反应式为(I2+SO2+3C5H5N+CH3OH)+H2O------2C5H5N·HI+C5H5N·HSO4CH310.粗灰分:食品在灼烧时,一些易挥发的元素,如氯,碘,铅等会挥发散失,磷,硫以含氧酸的形式挥发散失,使部分无机成分减少。

而食品中的有机成分,如碳,则可能在一系列的变化中形成了无机物--碳酸盐,又使无机成分增加了。

所以灰分并不能准确地表示食品中原有的无机成分的总量。

所以把灼烧后的残留物叫做粗灰分。

11.总灰分的测定原理:将一定量的样品经炭化后放入高温炉内灼烧,有机物中的碳,氢氮被氧化分解,以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及水等形式逸失,另有少量的有机物经灼烧后生成的无机物,以及食品中原有的无机物均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即为灰分。

对残留物进行称量即可检测出样品中总灰分的含量。

12.总灰分测定的操作要求:1)取样量:取样量以灼烧后得到的灰分质量为10-100mg来确定称样量。

2)灰化温度:灰化温度一般在500-550摄氏度范围内。

3)灰化时间:一般需要灰化2-5h。

要求灼烧至灰分显白色或浅灰色并达到恒重为止(含铁量高的食品,残灰显褐色;含锰,铜量高的食品,残灰显蓝绿色)。

13.加速灰化的方法:1)样品初步灼烧后,取出冷却,加入少量去离子水,使水溶性盐类融解,被熔融磷酸盐所包裹的炭重粒新游离出来。

在水浴上加热蒸去水分,置120-130摄氏度烘箱中充分干燥,再灼烧至恒重。

2)添加硝酸,乙醇,过氧化氢,碳酸铵以加速灰化。

3)添加碳酸钙,氧化镁等惰性不溶物,使炭粒不受覆盖。

14.如何测定水溶性灰分?在测定总灰分所得的残留物中,加水25ml去离子水,盖上表面皿,加热至近沸,以无灰滤纸过滤,以25ml热水分次洗涤坩埚,将滤纸和残渣移回坩埚中,再进行干燥,炭化,灼烧,冷却,称量,直至恒重。

残灰即为水不溶性灰分,总灰分与不溶性灰分之差即为水溶性灰分。

15.食品中酸类物质的测定的意义:1)食品中存在的酸类物质对食品的色,香,味,成熟度,稳定性和质量的好坏都有影响。

2)食品中存在的酸类物质不仅可以判断食品的成熟度,食品的新鲜程度以及是否腐败。

16.酸度:可分为总酸度,有效酸度和挥发酸度1)总酸度: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物质的总量,包括解离的和未解离的酸的总和,常用标准碱溶液进行滴定,又称可滴定酸度。

2)有效酸度:是指样品中呈游离状态的氢离子的浓度,常用pH计测定。

3)挥发酸:是指易挥发的有机酸,如醋酸甲酸及丁酸等低碳链脂肪酸。

17.酸度如何测定?1)总酸度和挥发酸的测定:滴定法2)有效酸度的测定:比色法和电位法(pH计法)3)牛乳酸度测定:滴定法、酒精试验、煮沸试验18.滴定法测总酸度原理:食品中的有机弱酸用标准碱液进行滴定时,被中和生成盐类,以酚酞做指示剂,滴定至溶液显淡红色,0.5min不退色为终点,根据所消耗的标准碱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出样品中酸的含量。

19.滴定法测总酸度:样品处理:1)固体样品:置于组织捣碎机中捣碎并混匀。

取适量样品,用150m l无CO2蒸馏水将其移入250ml容量瓶中,加热后冷却,收集滤液备用。

2)含CO2的饮料,酒类。

将样品水浴加热,以除去CO2,冷却后备用。

3)不含CO2的样品,直接混匀,取样,必要时加适量的水稀释。

4)固体饮料:加入无CO2蒸馏水,研磨成糊状。

20.总酸度测定注意事项:1)食品中含有多种有机酸,总酸度测定的结果一般以样品中含量最多的酸来表示。

2)用强碱(NaOH)滴定时,滴定终点一般在pH 8.2左右,可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3)若滤液有颜色,使终点颜色变化不明显,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可加入约同体积的无CO2蒸馏水稀释,或用活性炭脱色。

21.挥发酸的测定原理:样品经适当处理,加入适量的磷酸使结合态的挥发酸游离出来,用水蒸气蒸馏使挥发酸分离出来,用水蒸气蒸馏使挥发酸分离,经冷凝,收集后,用标准碱溶液滴定,根据所消耗的标准碱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挥发酸的含量。

22.有效酸度(pH)的测定:电位法测定pH的原理:将电极电位随溶液氢离子浓度变化而变化的玻璃电极(指示电极)和电极电位不变的甘汞电极(参比电极)插入被测溶液中组成一个电池,那么电池的电动势即与溶液的pH有关,可用于p H的测定。

23.电位法(pH计法)适用范围:各类饮料,果蔬及其制品,以及肉,蛋类等食品中pH的测定。

优点:它具有准确度较高(可准确到0.01pH单位),操作简便,不收拾样本深颜色的影响。

24.pH计法的注意事项:1)玻璃电极使用前,要在蒸馏水中浸泡一昼夜以上,连续使用的间歇期间也都应浸泡在蒸馏水中。

2)甘汞电极在使用前,应将底部和侧面加液孔上的橡皮塞塞上,以保持HCI溶液在重力作用下慢慢渗出,保证电路通路,不用时即把两橡皮塞塞上,以免KCI溶液流失。

3)每换一次样液,需将电极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擦干再用。

4)使用时不要用手接触玻璃电极插头绝缘部位。

5)定位所用标准缓冲溶液的pH应与被测溶液的pH接近。

6)仪器定位后,不得更换电极,否则要重新定位。

25.乳及乳制品酸度测定:牛乳中有两种酸度:外表酸度和真实酸度外表酸度:是指刚挤出来的新鲜牛乳本身所具有的酸度,主要来源于鲜牛乳中的酪蛋白,白蛋白,柠檬酸盐及磷酸盐等酸性成分。

真实酸度:是指牛乳在放置过程中,有乳酸菌作用于乳糖产生乳酸而升高的那部分酸度。

若牛乳的含酸量超过0.15%-0.20%,即认为有乳酸存在。

习惯上把含酸量在0.20%以下的牛乳列为新鲜牛乳。

26.凯氏定氮法原理:将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并与硫酸结合为硫酸铵,加碱将消化液碱化,通过水蒸气蒸馏,使氨蒸出,用硼酸吸收成形成硼酸铵,再以标准盐酸或硫酸溶液滴定,根据标准酸消耗量可计算出蛋白质含量。

27.凯氏定氮法步骤:1)消化:2NH2(CH2)2COOH+13H2SO4----(NH4)2SO4+6CO2+12SO2+16H2O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有机物脱水并炭化为碳,氢,氮,浓硫酸又有氧化性,是碳化后的碳氧化为二氧化碳,硫酸则被还原成二氧化硫。

2)蒸馏:在消化完全的样品消化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使呈碱性,加热蒸馏释放出氨气。

2NaOH+(NH4)2SO4==2NH3+Na2SO4+2H2O3)吸收与滴定:蒸馏所释放出来的氨,用硼酸溶液进行吸收,硼酸呈微弱酸性,与氨形成强碱弱酸盐,待吸收完全后,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

2NH3+4H3BO3==(NH4)2B4O7+5H2O (NH4)2B4O7+5H2O+2HCL==2NH4CL+4H3BO3 [注:消化过程中:a加入硫酸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溶液的沸点,加快有机物的分解。

b加入CuSO4起催化作用,还可指示消化终点的到达,以及下一步蒸馏时作为碱性反应的指示剂。

]28.凯氏定氮法说明及注意事项:1.所用试剂溶液应用无氨蒸馏水配制。

2.消化时不要用强火,应保持缓沸腾。

3.消化过程中易产生泡沫,可加入少量辛醇或液体石蜡或硅油消泡剂。

4 .当样品消化液不易澄清透明时,可加入过氧化氢继续加热消化。

5.蒸馏前若加碱量不足,消化液呈蓝色,不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此时需再增加氢氧化钠用量。

6.硼酸吸收液的温度不应超过40摄氏度,否则对氨的吸收作用减弱而造成损失。

7.蒸馏完毕后,应先将冷凝管下端提离液面清洗管口,再蒸1min后关掉热源,防倒吸。

8.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灰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29.凯氏定氮法适用范围:可用于所有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的蛋白质含量测定,但因样品中常含有核酸,生物碱,含氮类脂,含氮色素等非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故通常将测定结果称为粗蛋白质含量。

30.氨基酸态氮的测定:双指示剂甲醛滴定法原理:氨基酸具有酸性的—COOH和碱性的—NH2,它们相互作用而使氨基酸成为中性的内盐。

当加入甲醛溶液时,—NH2与甲醛结合,从而使其碱性消失。

这样就可以用强碱标准溶液来滴定—COOH,并用简洁的方法测定氨基酸总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