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的偶联机理及研究现状
硅烷偶联剂的偶联机理及研究现状
硅烷偶联剂的偶联机理主要是通过硅烷基与无机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来
实现的。
常用的硅烷偶联剂是有机硅烷化合物,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包含硅
烷基和其它有机官能团。
在偶联反应中,硅烷基与无机表面上的活性基团
发生反应,形成硅氧键,将硅烷偶联剂牢固地连接在被修饰的表面上。
同时,硅烷偶联剂的有机官能团可以与有机材料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增强偶
联效果。
同时,硅烷基的疏水性和有机官能团的亲水性也能提高材料的界
面相容性。
1.新型硅烷偶联剂的合成: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合成具有更好性能和更
高效率的硅烷偶联剂。
通过改变硅烷基、有机官能团和链长等结构参数,
可以调控硅烷偶联剂的表面活性、分散性和偶联效果。
2.偶联机理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通过表面分析技术和计算模拟等手段,深入研究硅烷偶联剂在材料表面的结构和反应过程。
这有助于理解硅
烷偶联剂的偶联机制,指导新型硅烷偶联剂的设计和应用。
3.应用领域的拓展:硅烷偶联剂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和涂料等领域,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例如,在纤维和电子材料中,硅
烷偶联剂可以用于提高材料的表面润湿性和界面相容性,从而改善材料的
性能。
总之,硅烷偶联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深入研究硅烷偶联剂的偶联机理,并努
力合成新型硅烷偶联剂,以满足不同材料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硅烷偶联剂的研究和应用将持续发展。
大分子硅烷偶联剂
大分子硅烷偶联剂
大分子硅烷偶联剂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非水溶性润滑剂,它可以有效的抑制硅油的聚合作用,为金属表面构成永久的保护性膜。
它是一种硅烷分子与聚合物毛结构组成的新型复合材料,它可以提高硅油的抗酸、抗磨损性能,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其耐温性能。
在开发大分子硅烷偶联剂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合适的基体硅烷及其链长。
选择的基体硅烷要求既要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又能够与其他基体硅烷配位。
其次,要考虑硅烷与聚合物之间有效的键合,增强膜的性能。
硅烷与聚合物之间有效的键合,可以增加膜的非极性和抗氧化能力。
此外,大分子硅烷偶联剂制备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减少其分解温度,使其具有更高的耐温性能。
具体来说,添加剂分为两类,一类是偶联剂,它能与基体硅烷结合,促进它们之间的键合;另一类是稳定剂,它能通过形成稳定的复合物,防止硅烷的分解温度升高。
最后,在大分子硅烷偶联剂制备过程中,需要考虑化学修饰的方法,使其有效的结合在金属表面,促进润滑剂的分布,并改善表面的抗磨损性能。
总之,大分子硅烷偶联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提高硅油的抗磨损性能,抗酸能力,耐温性,还可以构筑出具有永久保护性的金属表面,提高润滑剂的性能,进而改善材料的整体性能。
- 1 -。
新型稀土铝钛偶联剂
新型稀土铝钛偶联剂一、产品简介本品无毒、无臭、色白,分散均匀,适应温度广(可在80—280℃,范围内使用),质量稳定,适用范围广,添加量小,使用方便。
经本品处理的各种填料,不仅能改变其表面特性,破粒子的二次结构,而且可大幅度增加填充量,改善加工性能,提高制品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技术成本,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本品不属危险品,是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中价格最低,性能优异的塑料、橡胶、油漆等加工助剂。
二、化学组成钛酸脂、铝酸脂及稀土少量润滑剂。
三、质量标准四、主要作用与用途稀土偶联剂F-1作为有机高分子材料与无机填充之间的桥梁,其优良的产品质量已被全国无机化工行业和改性塑料行业广泛选用。
目前其主要用于:1、各种聚氯乙烯(PVC)制品填充料的表面改性。
2、各种聚烯烃制品的填充剂生产。
(PE、PM、PP母料)3、橡胶及各种塑料制品的填充料的表面改性。
4、橡塑共混材料。
5、各种有机、无机填料、颜料的表面改性。
五、用法与用量1、预处理法:先将填料在高速混合机内预热干燥至110-130℃(最好预热到混炼温度),除去水分后分批或一次投入计量偶联剂,高速搅拌约5分钟(检测活化度)后出料,迅速冷却。
2、直接加入法:若填料水分低于0.5%,可在高速捏合时直接加入偶联剂。
但加入顺序以填料,偶联剂和少量增塑剂先加为好,然后加入其它组分,按原工艺进行混合。
3、其它使用方法: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入溶剂及其它助剂使用。
使用时请尽量先加入偶联剂。
六、产品型号、应用特点、适用范围及参考用量注释:1、以上用量仅供参考,我厂生产的稀土偶联剂可以通用,但各有针对性。
2、偶联剂的用量不仅取决于其型号、制品材料,而且还填料表面特性关系重大。
如表面的极性,比表面积,水分含量等。
3、一般地讲,对于比表面积大,表面极性强,水分含量稍高,制品强度高,或加工困难者宜多加偶联剂。
如炭黑氢氧化铝可加入1.2-2%;注射或挤压成型的软、硬制品用的填料可加入0.8-1.2%。
仲胺基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及应用
含量98.7%,南京曙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工业级,含量
97.5%,南京曙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GCll2A气相色谱仪,上海分析仪器厂。 1.2反应原理 氯丙基硅烷与伯胺反应后生成仲胺硅烷及脂肪胺盐酸盐,经过滤精馏后即得到产品
仲胺硅烷。
・148・
R・NH2+C1CH2CH2CH2SiRxOR3.f。RNHCH2CH2CH2SiRxOR3一x+RNH20HCl
能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也存在很多不足,如聚氨酯不耐高低温、易老化;环 氧树脂表面性能高、脆性大,抗开裂和抗冲击性能差;丙烯酸树脂对温度极为敏感,即
“热黏冷脆”,且不耐有机溶剂等。从而限制了它们在某些特定领域的应用。若用氨基硅
油进行改性,则能有效地改善其不足‘31。
3、结论
采用环己胺与氯丙基烷基烷氧基硅烷在溶剂正庚烷中反应的方法成功地合成了仲 胺类的新型有机硅烷偶联剂。该类新型硅烷偶联剂在涂料、密封剂、胶粘剂、硅油及纺
硅烷偶联剂最早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发,最初作为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剂而用于玻 璃纤维增强塑料中。由于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及性能,使得其应用领域迅速扩大,成了 有机硅工业的重要分支。目前有机硅烷偶联剂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胶粘剂、密封剂、 涂料、玻璃、陶瓷及金属防腐等领域。氨基类硅烷偶联剂是最常用的硅烷偶联剂之一, 但其具有易泛黄的缺点‘1】[21。为此,我们开发了具有优良性能的仲胺类硅烷偶联剂。经 仲胺硅烷制备的微乳液硅油处理后的织物不易黄变且可使整理后的织物在柔软性、洗涤
性、耐侯性,耐化学性以及广阔的机械性能,而且固化无气泡,体系色浅。
2.3用作偶联剂 氨基硅烷能改善玻璃纤维和树脂的粘接性能,大大提高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 度、电气、耐水、耐候等性能:即使在湿态,也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该产品为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适用于酚醛树脂、三聚氢氨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
偶联剂的种类和特点及应用
偶联剂的种类和特点及应用偶联剂是指一类用于印染、造纸、水处理等领域的化工助剂,主要用于改善物质间的附着力,增强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染色、粘合、防水和增强等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偶联剂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1.染料偶联剂染料偶联剂是一种能够帮助染料吸附到纤维上的化学品。
它们可以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偶联剂。
阳离子型偶联剂常用于染色棉、羊毛等柔软纤维,而阴离子型偶联剂常用于染色涤纶、锦纶等合成纤维。
这些偶联剂可以提高染料在纤维上的附着力,增强染色的牢度和亮度。
2.粘合剂偶联剂粘合剂偶联剂是一种常用于纸张和纤维板等制品中的偶联剂。
它们可以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涂层,提高纤维之间的附着力,增强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粘合剂偶联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溶性,能够提高产品的加工性能和终极性能。
3.防水偶联剂防水偶联剂主要用于纺织品、皮革和纸张等材料的防水处理。
它们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微细的涂层,防止水分渗透,并提高材料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
防水偶联剂可以广泛应用于户外服装、帐篷、雨伞、鞋子和包包等产品。
4.加强剂偶联剂加强剂偶联剂是一种常用于增强材料强度和耐久性的化学品。
它们可以在纤维表面形成一种保护性涂层,防止材料受到外部环境的损伤,并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抗拉强度。
加强剂偶联剂常用于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和纤维增强材料等领域。
除了上述常见的种类外,偶联剂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底材和应用领域进行特殊设计和定制。
例如,在水处理领域,偶联剂被用作一种能够将悬浮物和杂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沉淀物并提高水质净化效果的化学品。
总之,偶联剂作为重要的化工助剂,在印染、造纸、水处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同类型的偶联剂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偶联剂的种类和应用还将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羟基的硅烷偶联剂
羟基的硅烷偶联剂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硅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亲油性,可以有效地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质,并实现不同材料之间的粘接和粘附。
应用在各种行业中,如建筑涂料、塑料、橡胶、纺织、印刷和制药等。
硅烷偶联剂中的羟基部分可以通过羟基官能团与金属表面发生反应,从而与金属表面形成的氧化物分子发生交联,增强了材料的附着力和耐水性。
同时,羟基还可以与许多有机分子发生氢键作用,形成较为牢固的化学键,从而提高了硅烷偶联剂在有机体系中的稳定性。
中的有机基团可以通过羟基官能团与胶粘剂或基材表面发生荷电作用,实现粘接作用。
同时,在与高分子材料反应时,有机基团也可以与其中的双键或羧基等部位发生反应,实现材料的交联和改性。
这对于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热性能和耐化学性能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将其加入到涂料中可以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和耐水性,同时减少了涂层的开裂和剥落现象,从而提高了涂层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在塑料和橡胶中的应用也比较常见,可以改善其表面性质,提高其加工性和物理性能,从而使其更加适合各种应用场合。
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在许多其他领域中,如纺织、印刷、制药等。
在纺织品中,硅烷偶联剂可以与纤维表面结合,形成耐水性较强的羟基硅烷覆层,从而使得纤维具有一定的保水性。
在印刷中,硅烷偶联剂可以起到润湿剂的作用,改善墨水的渗透性、平滑性和附着性,从而保证了印刷的质量。
而在制药中,硅烷偶联剂的应用则可以实现粘合剂和药物的改性,从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
总之,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硅材料,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改善不同材料之间的粘接和粘附效果,提高各种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使其更加适合各种应用场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于材料性能的不断要求,这种有机硅材料的应用前景还将进一步拓展和发展。
环氧的硅烷偶联剂
环氧的硅烷偶联剂简介环氧的硅烷偶联剂是一种常用的功能性试剂,广泛应用于化学、材料等领域。
它能够将有机物与硅酮进行偶联反应,产生可溶于有机溶剂和水的有机硅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合成方法、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基本概念环氧的硅烷偶联剂是指具有环氧基团和硅烷基团的化合物,常用的环氧的硅烷偶联剂主要有环氧硅烷、环氧有机硅等。
它们可以通过与有机物中的活性氢原子反应,形成C-Si键,从而实现有机物和硅酮的偶联。
合成方法环氧硅烷的合成方法1.环氧硅烷可以通过硅氢化合物与环氧化合物反应得到。
首先,将环氧化合物加入到硅氢化合物中,并在惰性气氛下进行反应。
反应完成后,通过蒸馏或萃取等方法,分离纯净的环氧硅烷产物。
2.环氧硅烷还可以通过硅烷化合物与环氧化合物反应得到。
在硅烷化合物的作用下,环氧化合物中的环氧基团与硅烷化合物中的硅烷基团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反应完成后,通过蒸馏或萃取等方法,分离纯净的环氧硅烷产物。
环氧有机硅的合成方法1.环氧有机硅的合成方法较为复杂,一般通过顺反两步法合成。
首先,将硅氢化合物与双官能团化合物反应得到顺构体,主要通过氢化硅氧烷和含有双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反应。
然后,通过氯硅烷还原顺构体得到反构体,主要通过氯硅烷和顺构体反应得到反构体。
最后,通过环氧化反应将反构体转化为环氧有机硅。
2.另一种合成方法是利用硅氧烷和环氧化合物的反应。
在碱性条件下,硅氧烷与环氧化合物发生开环反应,生成环氧有机硅。
应用领域环氧的硅烷偶联剂在众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 ### 1. 电子材料领域 -环氧的硅烷偶联剂作为粘结剂:由于硅烷基团具有良好的亲硅性,环氧的硅烷偶联剂可以作为粘结剂,用于粘接电子元件、微芯片等。
- 环氧的硅烷偶联剂作为涂料成分:环氧的硅烷偶联剂可以作为电子材料的涂料成分,增强电子材料的耐热性和附着力。
2. 化学合成领域•环氧的硅烷偶联剂作为催化剂:环氧的硅烷偶联剂中的硅酮基团具有催化活性,可以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环氧级硅烷偶联剂
环氧级硅烷偶联剂1. 简介环氧级硅烷偶联剂是一种能够同时具备环氧官能团和硅烷官能团的化合物。
它在化学结构上与无机和有机材料都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够将它们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因此,环氧级硅烷偶联剂在材料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作用机理环氧级硅烷偶联剂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在同种或不同种材料界面形成了一层自组装的有机硅膜,该膜能够在不同材料之间建立可靠的化学结合。
在环氧树脂材料中,环氧级硅烷偶联剂与环氧官能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硅氧烷键,将无机填料或增韧剂牢固地固定在环氧基体中。
这种偶联作用能够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以及耐化学腐蚀性能。
3. 应用领域环氧级硅烷偶联剂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的增强改性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领域:3.1. 复合材料制备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环氧级硅烷偶联剂被用作界面处理剂。
它能够与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增强材料表面的硅氧烷基团相互作用,形成牢固的结合,提高增强材料与基体材料的耐热性、抗冲击性和力学性能。
3.2. 粘接剂环氧级硅烷偶联剂在粘接剂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在胶粘剂中作为交联剂,通过与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官能团反应,实现与多种材料的粘接,包括金属、石材、陶瓷、玻璃等。
这种粘接具有较高的剪切强度和抗剪切疲劳性。
3.3. 表面涂层环氧级硅烷偶联剂在表面涂层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作为添加剂加入到涂料中,与涂料中的环氧树脂发生化学反应,提高涂层与基底材料的附着力和耐久性。
此外,环氧级硅烷偶联剂还能够在涂层中形成纳米级的硅氧烷结构,增加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
3.4. 高分子材料改性环氧级硅烷偶联剂还可以用于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
它能够在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链上引入环氧官能团或硅烷官能团,改变材料的性能。
例如,在聚合物中加入环氧级硅烷偶联剂可以提高聚合物的耐温性、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4. 环氧级硅烷偶联剂的分类环氧级硅烷偶联剂可根据其化学结构进行分类,常见的几类环氧级硅烷偶联剂包括:4.1. 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其分子式为CH3Si(OCH3)3,通常作为环氧树脂的表面处理剂,能够提高树脂与填料的相容性和附着力。
新型硅烷偶联剂NXT的应用研究
新型硅烷偶联剂NXT 的应用研究刘华侨1,2,顾培霜1,朱家顺1,潘弋人2,汪传生2*[1.特拓(青岛)轮胎技术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61;2.青岛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摘要:以超高性能轮胎胎面胶的性能指标为基准,在大填充量、大比表面积白炭黑胶料中采用新型硅烷偶联剂NXT 等量替代硅烷偶联剂Si69,研究新型硅烷偶联剂NXT 的应用效果。
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NXT 能够有效改善白炭黑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性,相应胶料(增大硫黄用量)的Payne 效应明显减小,综合物理性能提高,抗湿滑性能显著改善,滚动阻力降低,但干抓着性能也有所降低。
关键词:硅烷偶联剂NXT ;硅烷偶联剂Si69;白炭黑;硫黄;超高性能轮胎;胎面胶;物理性能;Payne 效应;动态力学性能中图分类号:TQ330.38+7 文章编号:1000-890X (2020)05-0366-05文献标志码:A DOI :10.12136/j.issn.1000-890X.2020.05.0366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6XJ003)作者简介::刘华侨(1989—),男,山东青岛人,特拓(青岛)轮胎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青岛科技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轮胎配方与材料的研究工作。
*通信联系人(wcsmta@ )2017年1—10月,国家累计出台32项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包括征求意见稿5项),其中《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是2017年度最重要的一项政策,其决定了中国汽车产业新格局。
在油耗积分合规的带动下,各项节能技术普及率不断升高,以降低单车油耗。
在政策要求下,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可实现2020年每100 km 油耗5.0 L 的行业目标[1]。
这些政策法规由轮胎行业专业解读,简单来说就是“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
目前,国内轮胎企业正面临市场的大洗牌,依靠产量已不能产生足够的利润,必须由“量”向“质”变革。
钛酸酯偶联剂在硬PVC填充塑料中独霸技巧
钛酸酯偶联剂在硬PVC填充塑料中独霸技巧1偶联剂是提高高分子复合资料机能的要害助剂,及下降高分子复合材料本钱的幻想辅料。
偶联剂作为无机填料的改性剂,改良了填料与树脂的相容性,填料更易疏散在树脂中,下降了熔融粘度,改良了加工机能,进步了出产效力,削减了机械磨损,对实现高填充起着主要感化,同时削减树脂用量,下降了出产本钱。
今朝,产业上利用的偶联剂依照化学构造可分为硅烷类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铬体系偶联剂,锆铝体系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及铝钛复合偶联剂等。
钛酸酯偶联剂是今朝利用很广的一类偶联剂,尤其在PVC填充塑中适用价值最好。
本文迁就钛酸酯偶联剂在硬PVC填充塑猜中利用技巧作一些切磋。
2偶联剂概述偶联剂是在无机资料和有机资料或者两者分歧的有机资料复合体系中,能经由过程化学感化把二者结合起来,或者能经由过程化学反映,使二者的亲和性获得改良,从而进步复合资料功效的物资。
其分子中的一部份基团可与无机物概况的化学基团反映,形成强固的化学键,另一部门基团则有亲有机物的性质,可与有机分子反映或物理环绕纠缠,从而把两种性质不大雷同的资料坚固联合起来,也就是把无机资料(填充剂)与高分子资料(PVC树脂)的界面衔接起来。
钛酸酯偶联剂是美国Ke nrich公司于1975年开辟的一类新型偶联剂,它具有奇特构造,对热塑性聚合物与干燥填充剂有杰出的偶联效能。
3钛酸酯偶联剂分类依据分子构造与填充剂概况的偶联机理,钛酸酯偶联剂可分为四种基础类型。
2.1 单烷氧基型该类偶联剂特殊合适于不含游离水,只含化学键含水或物理键含水的干燥填料体系,如碳酸钙、水合氧化铝等。
典范品种为三异硬脂酸钛酸异丙酯(TTS ),也是今朝利用最普遍的钛酸酯偶联剂。
2.2单烷氧基焦磷酸酯基型该类偶联剂合适于湿含量较高的填充体系,如陶土、滑石粉等。
在这些体系中,除单烷氧基与填料概况的羟基反映形成偶联外,焦磷酸酯基还可分化形成磷酸酯基,联合一部份水。
这类偶联剂的典范品种是三(二辛基焦磷酰氧基)钛酸异丙酯(TTOPP -38 S、KR -38 S )2.3螯合型该类偶联剂合适于高温填料和含水聚合物体系,如湿法二氧化硅、陶土、滑石粉、硅酸铝、炭黑等。
涂料油墨助剂—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
涂料油墨助剂—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偶联剂是一种可以把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质通过化学或物理作用结合起来的一种改善型助剂,在复合材料中应用较为广泛。
偶联剂的亲无机基团与填料表面结合,亲有机基团与高分子树脂缠结或反应,利用其特有的分子桥性能使表面性质相差很大的无机填料与高分子材料相容,从而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光性能等。
生产中常用的几类偶联剂按其中心原子的不同,主要分为硅烷类、钛酸酯类、铝酸酯类等。
硅烷偶联剂是由硅氯仿(HSiCI3)和带有反应性基团的不饱和烯烃在铂氨酸催化下加成,再经醇解而得。
1、偶联剂应用机理:偶联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区别:在涂料制造过程中,需要将属于亲水的极性物质颜、填料分散到属于疏水的非极性物质有机基料中去。
为了增加无机物与有机高分子之间的亲合性,一般要用偶联剂或其它表面活性剂等处理无机物的表面,使它由亲水变为疏水性,从而促进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界面结合。
偶联剂和表面活性剂在分子结构和应用性能方面有些相似,但也有差别。
二者都是由亲水和疏水两种基团组成。
表面活性剂通过分子中亲水基团定向吸附在无机颜、填料表面形成单分子层,这是一种物理吸附现象,从而提高颜填料在基料中的分散性和润湿性,因此仅是物理吸附,所以表面活性剂有迁移现象影响光泽,外观和附着力。
偶联剂是通过化学反应和无机颜填料表面进行偶联结合并和高分子基料进行交联,把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质结合起来,起桥梁作用,从结合强度,提高颜、填料在基料中的分散程序以及降低界面自由能的幅度,偶联剂都大大胜过表面活性剂。
硅烷偶联剂由于其特殊的的结构组成,被成功用于黏结促进剂、表面处理剂已经几十年了现在硅烷偶联剂已经逐渐成为涂料、油墨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份。
无论是作为添加剂或单独涂层底漆,都会赋予涂料、油墨绝佳的性能。
硅烷偶联剂是拥有双官能基团的分子结构,可用通式表示为Y(CH2)nSiX3,其中Y表示烷基、苯基以及乙烯基、环氧基、氨基、巯基等有机官能团,常与涂料基体树脂中的有机官能团发生化学结合;X表示氯基、甲氧基、乙氧基等,这些基团易水解成硅醇而与无机物质(玻璃、硅石、金属、粘土等)表面的氧化物或羟基反应,生成稳定的硅氧键。
新型硅烷偶联剂研究进展
新型硅烷偶联剂研究进展邬继荣陈利民许文东(杭州师范大学,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2)摘要介绍了硅烷偶联剂的种类、结构及反应机理,叙述了有机硅过氧化物、α-官能团硅烷、长链烷基硅烷、二官能团的硅烷及MMCA 新型高分子型偶联剂等研究现状,认为我国应开发新型硅烷偶联剂,打破国外跨国公司长期统治国内外硅烷偶联剂市场的被动局面。
关键词硅烷偶联剂;结构;机理;进展中图分类号TQ31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829(2009)04-0048-03!!!!!!"!"!!!!!!"!"综述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03053),杭州市科委项目(20070232H06)收稿日期:2009-05-31偶联剂是一种重要的、应用领域日渐广泛的处理剂,其分子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分子中含有化学性质不同的2个基团,1个是亲无机物的基团,易与无机物表面起化学反应;另1个是亲有机物的基团,能与合成树脂或其他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或生成氢键溶于其中。
因此偶联剂被称作“分子桥”,用以改善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界面作用,如物理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和光性能等。
偶联剂用于橡胶工业中,可提高轮胎、胶板、胶管、胶鞋等产品的耐磨性和耐老化性能,并且能减小天然橡胶用量,从而降低成本。
偶联剂的种类繁多,主要有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双金属偶联剂、磷酸酯偶联剂、硼酸酯偶联剂、铬络合物及其他高级脂肪酸、醇、酯的偶联剂等,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是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1]。
硅烷偶联剂最早是由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UCC )为发展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中而开发的,自20世纪中期开发至今,品种相当繁多,仅已知结构的硅烷偶联剂就有百余种之多,成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有机硅产品。
1硅烷试剂的结构和作用机理硅烷试剂的一般结构式为Y —R —SiX 3,其中X是结合在硅原子上的水解性基团,如氯基、甲氧基、乙氧基、乙酰氧基等;Y 为有机官能团,如氨基、环氧基等;R 为非水解、可与高分子聚合物结合的有机官能团。
偶联剂
偶联剂的种类和特点及应用偶联剂是一种重要的、应用领域日渐广泛的处理剂,主要用作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助剂。
偶联剂分子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分子中含有化学性质不同的两个基团,一个是亲无机物的基团,易与无机物表面起化学反应;另一个是亲有机物的基团,能与合成树脂或其它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或生成氢键溶于其中。
因此偶联剂被称作¡分子桥¡,用以改善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界面作用,从而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如物理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光性能等。
偶联剂用于橡胶工业中,可提高轮胎、胶板、胶管、胶鞋等产品的耐磨性和耐老化性能,并且能减小NR用量,从而降低成本。
偶联剂的种类繁多,主要有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双金属偶联剂、磷酸酯偶联剂、硼酸酯偶联剂、铬络合物及其它高级脂肪酸、醇、酯的偶联剂等,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是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
1 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是人们研究最早、应用最早的偶联剂。
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及新产品的不断问世,使其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已成为有机硅工业的重要分支。
它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有机硅产品,其品种繁多,结构新颖,仅已知结构的产品就有百余种。
1945年前后由美国联碳(UC)和道康宁(DowCorning)等公司开发和公布了一系列具有典型结构的硅烷偶联剂;1955年又由UC公司首次提出了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从1959年开始陆续出现了一系列改性氨基硅烷偶联剂;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的含过氧基硅烷偶联剂和60年代末期出现的具有重氮和叠氮结构的硅烷偶联剂,又大大丰富了硅烷偶联剂的品种。
近几十年来,随着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发展,促进了各种偶联剂的研究与开发。
改性氨基硅烷偶联剂、过氧基硅烷偶联剂和叠氮基硅烷偶联剂的合成与应用就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成果。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硅烷偶联剂。
首先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开始研制γ官能团硅烷偶联剂,南京大学也同时开始研制α官能团硅烷偶联剂[1]。
新型线粒体解偶联剂bam15干预急性髓系白血病作用及机制的研究PPT演示课件
未来研究方向预测
深入研究BAM15的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特性
为了更全面地评估BAM15作为治疗药物的潜力,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代动力学 特性,以及长期使用的潜在毒性和副作用。
探索BAM15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考虑到白血病治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未来可以探索将BAM15与其他化疗药物或靶向药物联合使用,以期达到更好 的治疗效果和减少毒副作用。
05
动物实验验证BAM15体内抗急性髓系
白血病活性
动物模型建立及给药方案设计
动物模型选择
选择免疫缺陷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注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建立异种移植瘤模型。
给药方案
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和BAM15不同剂量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药物组给予 已知有效药物,BAM15组给予不同剂量的BAM15。通过灌胃或腹腔注射方式给药,连续给药一定时 间。
时间依赖性干预效果分析
短期处理
在短时间(如24小时)内,BAM15即可对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中期处理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如48-72小时),BAM15对 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细胞凋亡率逐渐 上升, BAM15持续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并大 量诱导细胞凋亡。
动物实验观察指标设定和数据采集
观察指标
记录小鼠体重、生存状态、肿瘤体积等 指标。同时,定期采集小鼠外周血和肿 瘤组织样本,用于后续的生物化学和分 子生物学分析。
VS
数据采集
使用专业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整理 和分析,包括小鼠生存率、肿瘤生长曲线 、体重变化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特异性标志物检测
带负电的硅烷偶联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带负电的硅烷偶联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带负电的硅烷偶联剂及其应用前景。
硅烷偶联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领域的化合物,其具有连接有机和无机物质的功能。
传统的硅烷偶联剂通常是带有有机基团的,但近年来,带负电的硅烷偶联剂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带负电的硅烷偶联剂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
相比于传统的硅烷偶联剂,带负电的硅烷偶联剂具有更强的亲水性和极性。
这是因为带负电的硅烷偶联剂通常具有带负电的官能团,如羧酸基或酚酸基。
这些带负电的官能团能够增强硅烷偶联剂与水或其他极性溶剂的相容性和相互作用能力。
带负电的硅烷偶联剂在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由于其良好的亲水性和极性,带负电的硅烷偶联剂可以用于改善材料的表面润湿性和相容性。
例如,在涂料和涂层领域,带负电的硅烷偶联剂可以被用作表面处理剂,提高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和耐久性。
此外,带负电的硅烷偶联剂还可以被用于功能材料的合成和改性。
通过调节硅烷偶联剂的化学结构和带电官能团的类型,可以实现对材料性能的精确控制。
例如,在医学领域,带负电的硅烷偶联剂可以用于制备具有生物相容性和药物缓释性能的材料。
总之,带负电的硅烷偶联剂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并在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带负电的硅烷偶联剂的特点和应用前景,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能够对带负电的硅烷偶联剂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对硅烷偶联剂的简要介绍,包括其应用领域、作用原理等基本概念。
其次是对带负电的硅烷偶联剂的特点进行说明,包括其相对于传统硅烷偶联剂的优势和特殊性质。
最后是针对本文的目的进行界定,说明本文旨在研究带负电的硅烷偶联剂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偶联剂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偶联剂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引言偶联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在口腔临床中起到重要作用。
它们在口腔修复和种植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可以加强材料的粘接性和耐久性,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口腔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对偶联剂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新型偶联剂的出现为口腔临床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本文将对偶联剂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一、偶联剂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1.1 修复材料中的应用偶联剂可以作为修复材料的粘接剂,用于固定牙齿修复体、种植体以及修复材料与牙体的结合。
它们可以使修复材料与牙体之间形成更牢固的连接,提高修复体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从而延长修复的使用寿命。
在口腔修复领域中,偶联剂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的粘接过程,如复合树脂修复体、陶瓷修复体和金属修复体等。
1.2 种植领域的应用在种植领域,偶联剂可以增强种植体与颌骨之间的结合力,促进骨组织的生长和愈合。
它们可以提高种植体的成功率和稳定性,降低植入手术的风险,减少植入后的并发症。
偶联剂的应用在种植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植入治疗的成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1.3 其他应用除了修复材料和种植领域,偶联剂还可以在口腔医学的其他领域中发挥作用。
在牙髓治疗中,偶联剂可以用于修复牙髓腔,加强树脂充填体与牙体的粘接。
在牙体牙髓治疗中,偶联剂也可以起到辅助固位、增强材料的作用。
二、偶联剂的研究现状2.1 传统偶联剂的研究传统的偶联剂主要是有机化合物,在口腔临床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传统偶联剂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毒性较大、易溶解等问题,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口腔医学领域的需要。
科研人员开始寻求新型的替代品,从而推动了偶联剂研究的不断深入。
2.2 新型偶联剂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偶联剂的研究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
新型偶联剂一般具有低毒性、高效性、与人体组织的亲和性强等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口腔医学领域的临床需求。
目前,有机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学者们纷纷投入到新型偶联剂的研究之中,希望能够找到更加安全、可靠的偶联剂,为口腔临床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进步。
偶联剂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偶联剂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1. 引言1.1 偶联剂的定义偶联剂是一种在口腔临床中广泛应用的化学物质,其作用是将一个分子与另一个分子结合在一起。
在口腔治疗中,偶联剂扮演着连接牙齿和修复材料之间的关键角色,有助于增强修复体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偶联剂通过帮助不同材料之间建立牢固的连接,可以有效减少漏洞和裂缝的发生,提高修复体的整体质量和美观度。
由于口腔环境的复杂性和封闭性,偶联剂的选择和使用对口腔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关于偶联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人们对偶联剂的作用机制和应用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人员通过探索不同类型的偶联剂和其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不断完善偶联剂的配方和使用方法,以期提高修复体的质量和稳定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口腔领域的不断探索,偶联剂在口腔临床中的作用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1.2 偶联剂在口腔临床中的重要性偶联剂在口腔临床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偶联剂可以帮助修复因牙齿缺损或损坏而引起的问题。
通过使用偶联剂,牙医可以将牙科材料牢固地粘接在牙齿表面,从而恢复牙齿的功能和美观。
偶联剂可以加强牙齿和修复材料之间的结合,提高修复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这对于保持修复的长期效果至关重要。
偶联剂还可以减少治疗过程中对健康牙齿的损害,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牙齿组织。
在口腔临床实践中,正确选择和应用偶联剂对于取得成功的治疗结果至关重要。
了解偶联剂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是每位口腔医生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偶联剂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牙齿修复领域,同时在口腔预防、口腔美学和口腔医学科研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现状目前,偶联剂在口腔临床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
研究显示,偶联剂在修复牙齿、人工牙根植入、固定义齿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科研人员正在积极探索新型的偶联剂,以提高其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深入研究偶联剂的作用机制,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口腔医学中的作用和应用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炭黑纳米复合材料
未加偶联剂
加硅烷偶联剂
从图中,可以看 到,偶联剂的加入, 可以明显改善两种物 质间的界面作用,以 及改善分散性。
solplus C800 利用酸根键合到填充剂表面,它对于碱 性和两性材料尤其有效。该偶联剂能够使电缆和普通建筑 材料等阻燃性热塑性复合材料机械性能大幅提高。大量添 加该偶联剂的聚合物材料韧性和模量能得到提高。而且受 冲撞力时的形变减小。
硅烷偶联剂改性白炭黑的研究进展
用含硫硅烷偶联剂改性白炭黑填充BR、NR、环氧化天 然橡胶( ENR) 等,可获得良好的分散性和综合性能。
Ismail H 等研究了硅烷偶联剂Si69 对竹纤维填充NR胶 料硫化特性和硫化胶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硅烷 偶联剂Si69 ,胶料的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均随填料用量的 增大而缩短,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硬度和定伸应 力均提高。
在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白炭黑的同时,一般也会加入醇类 活性剂或胍类促进剂,以缩短硫化时间, 促进硫化反应.
二、偶联剂的分类
偶联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 联剂、锆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双金属偶联剂 ( 铝-锆酸酯、铝钛复合偶联剂)、稀土偶联剂、含磷偶 联剂、含硼偶联剂等。在橡胶工业中最常用的是硅烷、 钛酸酯和铝酸酯偶联剂。
其中,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是人们研究最早、应 用最早的偶联剂。
新型偶联剂
一、 什么是偶联剂?
偶联剂是一种重要的、应用领域日渐广泛的处理剂,主 要用作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助剂。偶联剂分子结构的最大特 点是分子中含有化学性质不同的两个基团,一个是亲无机物 的基团,易与无机物表面起化学反应;另一个是亲有机物的 基团,能与合成树脂或其它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或生成氢键 溶于其中。
铝锆偶联剂适用于聚烯烃、聚苯乙烯、聚酯、环氧 树脂、尼龙、丙烯酸酯类树脂、聚氨酯、天然和合成橡 胶等聚合物。铝锆偶联剂可提高增强剂、填充剂、颜料 的分散性, 改善基材的流动性, 提高制品高温挤出稳定 性, 提高冲击强度等。
用铝- 锆有机金属络合物偶联剂处理白炭黑、粘土 等填料, 可以增加其分散性, 缩短橡胶混炼间, 提高效 率, 增加其与橡胶的结合力, 提高制品的机械性能, 进 而增加耐磨性。另外由于铝- 锆偶联剂的高金属性, 它 与金属有很好的亲和力。能增大金属与橡胶制品接触紧 密性。
由表可见,用硅烷偶联剂A-189 改性白炭黑,可缩短胶料 的正硫化时间,提高硫化胶的邵尔A 型硬度、100 %定伸应力、 撕裂强度及耐磨性。这是由于硅烷偶联剂与白炭黑表面的硅 醇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可降低白炭黑之间的亲和力,减少白炭 黑之间的团聚现象,从而提高白炭黑填充胶的物理性能。
铝- 锆偶联剂
铝- 锆偶联剂是以水合氯氧化锆、氯醇铝、丙二醇、 羧酸等为原料合成的。
由于在锆- 铝有机金属络合 物偶联剂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无 机部分(锆和铝)和1个有机功能 配位体。因此, 与硅烷等偶联剂 相比, 铝- 锆有机金属络合物偶 联剂分子具有更多的与无机填料 的反应点, 增强与无机填料或颜 料表面的作用。
钛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 代,它对许多干燥粉体有良好的偶联效果。
三、新型偶联剂
solplus C800 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和功能型聚合物(尤其是马来酸衍生物高分 子材料)是当前热塑性复合材料中应用最多的偶联剂。
solplus C800 偶联剂可以替代上述两种偶联剂。这种偶 联剂是一种含双官能团的低聚物。它能够跟填充剂的表面通 过离子键结合,并且还可以通过双键接枝到高分子基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