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元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元音

第一节 |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 第七节

元音是一种准周期信号,由于它在音节中长度和强度上占有较大优势,因此一直成为语音学

家和言语工程专家研究的重点。本章将着重介绍元音的产生理论、生理属性和声学特征,希

望能对元音的客观特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描述。此外还将对元音的感知特征——人的听觉系

统对语音客观特征的主观反应——作一介绍。

第一节元音的舌位模型

从生理观点看,气流从一开一闭的声门通过,成为浊音流,经过咽腔、口腔、鼻腔的共鸣(而非阻塞和节制)就产生了元音。在声腔的调音作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是舌头。因此早期

人们对元音的研究,也是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舌头上。

※ Bell- Sweet 模型

1867年,A.M.Bell发表了名署《可见语言》(Visible Speech)。提出了划分元音的一整

套标准,这就是舌头位置的高度维和前后维。在高度维上分为高、中、低,前后继上分为前、央、后。这样就形成了九个“基本”舌位(见图)。此外,Bell还增加了另外两个描写元音

音质的因子:唇开展(也称为圆唇/展唇)和咽宽度。1877年,Sweet 发表了《语音学手册》(Handbook of Phonetics),修改和推广了Be11 的模型,使之能区分72个元音。这就是语言学史上有名的Be11- Sweet理论。这个理论只讲舌头位置而不讲听觉感受,他们认为人们

有能力根据对调音器官肌肉的感受来辨别各个元音,后来人们把这一理论称为“本体感受

论”。很清楚,Be11- Sweet在描写和划分元音的类别方面主要依赖于他们对舌位的感觉,

因之,这一理论完全是建筑在调音器官动觉感受基础上的,与听觉感知无关。Be11- Sweet 模型是一种三维(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唇的圆/展)

在元音的X光照片上测量舌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测量舌头隆起最高点的位置,另一种是测量上腭与舌背所形成的最狭窄点。这两种方法的最大差别是在前高元音的前后位置有所不

同,前者使[i]、[y]偏央;后者使[i]、[y]居前。我们认为后一种测量方法比较接

近元音的产生理论,这将在下一节加以论述。

※收紧点槽型

声道收紧点模型早期是由Stevens和House(1955)提出来的,他门写道:“通过X光研究发现,当发元音时,声道空间主要受控于舌头收紧点的位置和收紧点的程度。”由这点出发,他们用三个参数来描写声道的形状有为其面积变化,这三个参数是:收紧点位置d,指由声门到声道最狭窄处的距离(㎝);收紧的程度r是指该处声道面积的半径(㎝); A / l ,是出口处的面积和长度的比值,这一比值也可用来说明唇形的圆展度。图5.2为Stevens和House三参数收紧点模型的图示,图中的左端为声门,右端为出口处,A、B、C、D、分别相当于四个不同的元音。Stevens和House利用这个模型计算了元音共振峰的变化。Wood (1979)根据这一模型将元音区分为四大类:

(Ⅰ)硬腭元音码[l—ε]和[y—?]

(Ⅱ)软腭元音[u—U]和[i]

(Ⅲ)上咽元音][o—和][

(Ⅳ)下咽元音—?][a—

再根据一些附加条件,如收紧程度、开口度和圆唇度等可将所有元音区分开来。

※声道面积函数逼近

声道面积函数A(x)是指声道由声门至唇轴线上各点的面积A,因此可以认为是声道长度

和形状最完整的描述。此外声道面积函数还可用来计算元音共振峰频率和带宽;○2…○7是沿声道长度轴线上的测量点(x),图(B)是七个测量点上的面积A。假定我们沿轴线逐点测得其面积,最后就得到一幅该声道的面积函数A(x),如图5.3(C)所示,图上纵轴代表面积 A ,单位是平方厘米

(㎝2);横轴是声道长度(x),单位是厘米(㎝)。声道轴线上的测量点数原则上是越多

越能逼近真实的形状,但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计算所需要达到的精度来确定。如要计算头五

个共振峰的数值,至少需要十个点的面积函数。图5.3(D)是该声道的阶跃式面积函数。

由图5.3可知,推导面积函数首先要确定测量点,测出该点的横截距离d,这一步很容易在

普通的元音X光照片上取得。由d到A的计算,一般都果用指数函数的形式, A =axb,其中x就是d。由于声道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面积形状,因而这个指数函数中的系数a和幂b 也是不一样的。

在我们的实验中,采用图5.4中第2号发音人的X光照片。面积变换中的a、b数值见表5.1。根据这些数值计算到的面积函数见表5.2。第一测量点是双唇张开的面积,是按椭圆形公式

A=πab求值的,a为唇高度h的一半,b为两个唇角直线距离的一半。第18个测量点是声门,其间等分声道为17段。

第五章元音

第一节 |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 第七节

第二节普通话单元音的生理分析

※舌位分析

普通话单元音调音器官的生理特性已得到了初步研究(鲍怀翘,1984),图5.4和5.5分别是四个发音人的普通话九个单元音的调音器官X光矢状面图和腭位图。其中1、3是成年男性。2、4是成年女性。

在舌位分析中,舌高点的定义是“口腔中上腭与舌头隆起构成的最狭窄点”。这个定义既不

同于“收紧点”,也不同于“舌头隆起最高点位置”。前者允许在咽腔中山现收紧点,后音

会使前高元音/l/、/y/等舌位移向硬腭中部。

表5.3是普通活的元音的舌高点数据,表中第一横项中的数字1、2……是发音人的序号,

第5号发音人(女)的材料公布在周殿福、吴宗济(1963)的《普通话发音图谱》中。每一

个人有两行数值:原始和规整。原始值是实测值。它是恨据发音人的真实发音器官X光照片测到的。这里的“前后”是指舌高点至门齿的距离;“高低”是指舌高点处上腭与舌背的

距离。

以舌高点“高低”为纵轴、“前后”为横轴就得到普通话单元音的生理舌位图(原型)。见

图5.6。在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各元音音位互相叠接、穿插,如/ I / 和/ y / 混在一起,/u/、/x/和/o/的混淆更为严重。假若我们考虑到这些数据的性别差异和个人声腔差别,并对此进行规整处理,舌位图上音位之间的叠混现象就会改观。

规整方法:首先求出每个发音人每项特征(舌高点的前后和高低)的比例因子(或称修正因

子)R,然后用比例因子去修正原始数据:式中I为发音人个数,5个发音人i=1,2,……5;j代表特征项,j = 1 为舌高点高低,j=2为前后;k为元音,如k=1 为/ i /,k= 2为/u / ,……等等。因此就是第i位发音人某个元音(k)的某项特征(j)的数值, 是的规整值。为某个发音人某项特征九个元音的平均值,Y1是某项特征五位发音人的平均值。根据式(5.1)计算了五个发音人两项舌高点特征的平均值和它们各自比例因子R ij,见表5.4。表5.3规整栏中的数值就是经由比例因子修正后得到的。

X 的元音舌位图(图5.7)显示出,经规整后各元音的位置相对集中了,/i/和/y/在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