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通史版历史二轮复习通史限时集训:3Word版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限时集训3
通史限时集训(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皖南八校”联考)唐玄宗时规定,“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中央)官”;宋代有一条规定:“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由此可知,当时的高官选拔( )A.强调对中央政令的服从B.注重出身和门第C.以官员的德和才为标准D.注重基层实践经验D [题干没有提及高官对中央政令的态度问题,故A项错误;对于高官的出身和门第问题,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题干论述的是高官的选拔标准,但不是以德和才为标准,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唐玄宗时期的高官必须有州县官的经历,在宋代,高官必须从“州县之职"中产生,说明在唐朝和宋朝,中央高层的官吏必须有基层经历,故D项正确。
]2.(2019·惠州调研)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
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 )A.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B.保障监察权力的高效运作C.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D.与专制权力的强化相一致D [材料“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表明了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主要体现在由复合性体系到单一性体系的演变,由监察政府、皇帝到只监察政府,与专制权力的强化相一致,故选D项。
]3.(2019·德阳一模)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 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宋初()A.科举改革成效显著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C.经济重心南移加快D.地方机构日渐臃肿B [题干中979年与960年相比,州、县数量增多,表明地方被分化,中央权力增大,故选B项;题干中州县数量变化与科举制关系不大,故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州县的分化,未涉及经济问题,故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州县的分化,反映不出地方机构情况,故排除D项。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模块通史贯通世界现代史习题.docx
模块通史贯通限时:60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山东济宁期末)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所有沙皇制度的象征物都被销毁,镶有罗曼诺夫王朝的两头鹰的旗帜被撤下。
冬宫上,象征着国际革命标志的红旗在飘扬着。
上述事件( )A.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标志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已经消失C.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答案 D 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故选D 项。
《和平法令》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A项。
俄国沙皇退位,二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日益上升,排除B项。
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二月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排除C项。
2.(2019广东广州二模)1921年,苏俄政府通过法令规定,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
这一法令( )A.扩大了农民的产品支配权B.承认了农民土地私有制C.促进了工农联盟的巩固D.导致了苏俄实现工业化答案 C “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是对农民利益的维护,这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选C项。
“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其产品支配权没有变化,排除A项。
“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不是农民私有制,排除B项。
“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对工业化的阻力会很大,排除D项。
3.(2019甘肃兰州二模)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布哈林认为苏联长期内将是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主张苏联应该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他的观点( )A.有助于苏联在短期内快速实现工业化B.为赫鲁晓夫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C.坚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走集体化道路D.反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存在分歧答案 D 由题干中“布哈林认为苏联长期内将是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主张苏联应该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推知当时还有与斯大林模式不同的建设道路,故选D项。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古代篇 第1讲 通史限时集训1 Word版含解析
通史限时集训(一)(对应学生用书第143页)(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主张“轻关市之征”;战国时期,秦国商鞅主张“市利之租必重”。
两者主张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宗族利益不同B.治国思想不同C.两国传统不同D.直接目的不同B[宗族利益与商业政策没有直接的关联,故A项错误;齐国管仲的治国思想很明显是工商皆本,而作为法家思想践行者的商鞅推行的则是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正确;齐国与秦国的传统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故C项错误;无论是管仲的重商还是商鞅的抑商,两者的直接目的都是富国强兵以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故D项错误。
]2.据记载: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
“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A.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A[材料中“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说明当时崇尚血缘宗法制,故A项正确;材料中“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说明当时是传位于懿王之子,不是依据贤能,故B项错误;材料中懿王太子燮在孝王后继承王位,说明仍是嫡长子优先继承,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诸侯争霸的信息,故D项错误。
]3.西周时期,在“工商食官”制度下,擅长经商的家庭或家族在被国家认可之后,又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
这反映出该制度()A.推动了私营工商业发展B.可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C.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雏形D.固化了当时的职业划分D[在西周“工商食官”制度之下的是官商而非私营工商业,故A项错误;官商的经营目的是为国家和王室服务,其确保的是奴隶制国家物质生活而非财政收入,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商业的抑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可知,“工商食官”政策固化了当时的职业划分,故D项正确。
【通史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专题讲座(三) 通史模块集训3(含解析)
通史模块集训(三)(对应学生用书第173页)(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
它客观上反映了()A.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B.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C.“斯大林模式”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D.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A[根据“1929~1930年”“1931年”等年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再根据“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可知,美国为了寻求商品销售市场,打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同苏联发展贸易关系,故A项正确;美国在经济上对苏联采取封锁包围政策,两国贸易关系并不稳定,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美国企业接受苏联订单并向苏联出口机器设备,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受到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故D项错误。
]2.西方有分析家认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富有进取精神并能对资源做出最适度运用。
这一经济形态经过现代化改造,在国家的调控下仍能发挥生命力。
下列选项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斯大林模式下的国营农场B.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社C.赫鲁晓夫时期的集体农庄D.列宁新经济政策对农业的改革D[斯大林模式下的国营农场不能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中国50年代的合作社强调公有化程度高,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时期的集体农庄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故C项错误;列宁时期,实行余粮收集制,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
]3.1960年法国试爆原子弹成功,1964年,法国与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
法国总统戴高乐对外执行独立的民族主义政策,力图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
2020高考历史通史模块集训3份
通史模块集训(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成都二模)中国是古代世界唯一一个能够借助非常有限的基础性条件就得以将广土众民抟成一体并绵延悠久的国家。
西周已具备的“条件”是()A.通用的表意文字系统B.统一规范的货币制度C.普及的儒家意识形态D.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A[西周在商代甲骨文的基础上推行金文,文字上的统一促进了对周文化的认同,从而将民众聚集在一起,故选A项;秦朝以来推行统一的货币,故排除B 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意识形态逐步普及,故排除C项;秦朝推行五尺道、直道等,建立了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故排除D项。
] 2.(2019·惠州调研)周文王之子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法律,按照周的绳索长度计量土地。
周成王的同母弟叔虞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
这说明西周初年统治者()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对被征服地区采取安抚政策C.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意图保护地方文化的独立性B[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由“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法律”“叔虞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可知,西周统治者在对被征服地区的管理上,采用了当地原来的法律、制度,以此安抚被征服地区和维护西周统治,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西周实行分封制,C项中“直接控制”说法错误;题干材料与保护地方文化独立性关系不大,D项错误。
]3.(2019·怀化一模)战国后期,儒家、道家、法家都希望以自己的思想统一天下学术,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另辟蹊径,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整合。
这反映了()A.吕不韦企图统一各学派B.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D.“百家争鸣”局面结束B[《吕氏春秋》综合各家学说之长,指导秦国统治阶级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并实现长治久安,体现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故选B项;《吕氏春秋》只是体现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进行整合,主要是吸收其中比较合理、进步和有利于实现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并实现长治久安的内容,而不是统一各学派,故排除A项;“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而不是《吕氏春秋》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整合,故排除C项;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独尊法家,百家争鸣基本上就结束了,故排除D项。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二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17通史模块集训(二)Word版含答案
2020年⾼考历史⼆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中外近代⽂明的演进17通史模块集训(⼆)Word版含答案通史模块集训(⼆)(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在肯定⼈的现世欲望的合理性以及⼈⾃⾝⼒量与价值的同时,⼜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了⼈间的帝王。
”这段话可能是在评述()A ?古希腊的哲学著作B ?⽂艺复兴时期的⽂学作品C.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构想 D ? 19世纪浪漫主义的诗作解析:选B。
材料“肯定⼈的现世欲望……⼒量与价值”强调了⼈⽂主义,“赋予了⼈间的帝王”说明其希望得到封建君主的⽀持,与世俗权⼒结合紧密,结合所学可知评述的是⽂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故B 项正确。
2 . (2017⽯家庄⾼三冲刺模考)有学者说:“(西欧)以前的社会中,知识分⼦与⼤众之间在教育⽔平上的隔阂,现在则仅为程度⾼低的细⼩差别。
从表⾯上看,这种变化与机器⾰命没有任何联系,但事实上正是机器⾰命才使世界上渐渐消除了⽂盲阶层。
”其意在说明()A .⼤众教育开始在西欧兴起B .⼯业⾰命促进了教育下⾏C.社会精英成为变⾰的主体D ?机器⽣产有利于社会平等解析:选B。
材料“(西欧)以前的社会中,知识分⼦与⼤众之间在教育⽔平上的隔阂,现在则仅为程度⾼低的细⼩差别”,体现出⼤众教育的普及,不能据此推断是开始兴起,故A项错误;材料“正是机器⾰命才使世界上渐渐消除了⽂盲阶层”,说明⼯业⾰命促进了⼤众教育的普及,教育下⾏,故B项正确;这场变⾰受到⼯业⾰命的推动,材料没有体现出变⾰与社会精英的关系,故C项错误;⼤众教育的普及并不意味着社会地位的平等,故D项错误。
3 ? (2017哈三中⾼三模拟)科学家胡克在听了某著作的提纲后说:“亲爱的先⽣,我真为您⾼兴,不过我也暗暗地为您捏⼀把汗啊。
如果您不是⽣在维多利亚⼥王的英国,⽽是⽣在16世纪的西班⽛,那您可能就会被当作异教徒⽽被处以⽕刑了!”据此推断“这位先⽣和他的著作”是()A .马克思和《共产党宣⾔》B .达尔⽂和《⽣物进化论》C.莎⼠⽐亚和《哈姆雷特》D ?⽜顿和《⾃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解析:选B。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通史限时集训:5 Word版含解析
通史限时集训(五)(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长郡中学模拟)从1896年开始,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从而成为在中国拥有租界最多的国家。
这主要反映出()A.中日《马关条约》的规定得到了落实B.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C.片面最惠国待遇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D.群众反帝斗争为日本侵华带来便利C[租借的特权在《马关条约》之前已经存在,日本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租界的特权,从而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故选C项;中日《马关条约》中无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的内容,故排除A项;1896年中国依然处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侵略中国的局面,故排除B项;群众反帝斗争只会不利于日本侵略,故排除D项。
] 2.(2018·盐城三模)以下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
与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不谓近日衅起,团教不和,变生仓猝,竟致震惊九庙。
……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
频年所全力经营者,毁于一旦。
是知祸患之伏于隐微,为朕所不及察者多矣。
惩前毖后,能不寒心。
A.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B.“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D[材料中“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指的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C项错误;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故D项正确。
]3.(2019·武汉三模)某学者认为某个历史事件的失败原因是:宗派、保守、安乐三种思想,总根源在该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也就决定了它的必然崩溃。
这一事件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A[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主导的农民起义,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运动产生了宗派、保守和安乐的思想,故选A项;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不具备安乐的思想,故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是源于盲目排外,故排除C项;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源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故排除D项。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通史模块集训(一) Word版含答案
通史模块集训(一)(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湖北八校高三联考)《训约十四条》记载:“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据此,中国古代族规起到的直接作用是() A.维护家族团结和睦B.灌输儒家伦理道德C.稳定封建统治秩序D.强化家国一体观念解析:选A。
根据“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可知族规对于维护家庭和宗族的和谐有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的族规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隐含着儒家教化,与题干要求“直接”不符,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族规通过稳定家族,进而起到稳定统治的作用,与题干要求“直接”不符,故C项错误;家国一体观念是通过族规间接体现的,与题干要求“直接作用”不符,故D项错误。
2.(2017·日照模拟)中国古代农民的实际负担,并不等同于政府的赋税征课额,历史上赋役历来就有“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的弊病。
这一弊病根源于() A.专制王权之下法治精神的匮乏B.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C.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D.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追求解析:选A。
“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说明古代封建政府并没有一种稳定的赋税标准,而是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缩放性,这就从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专制王权之下法治精神的匮乏,故A项正确。
3.(2017·晋中高考适应性调研)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说:“官僚政治是一种特权政治,在特权政治下的政治权力,不是被运用来表达人们的意志,图谋人民的利益,反而是在‘国家的’或‘国民的’名义下被运用于管制人民、奴役人民,以达成权势者自私自利的目的。
”他认为官僚政治的本质是()A.皇帝享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特权政治B.中央高度集权的特权政治C.打着“国民幸福”旗号的特权政治D.努力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解析:选C。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2讲 通史限时集训12 Word版含解析
通史限时集训(十二)(对应学生用书第169页)(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
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A.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C.不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A[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得出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A项正确。
]2.1950年11月,陈云在第二次全国财经会议上提出:“经济建设的投资,要规定这一条原则:对直接与战争有关的军工投资,对财政收入直接有帮助的投资,对稳定市场有密切关系的投资,这三者应该予以满足,除此之外,应加以削减。
”当时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是()A.抗美援朝战争的形势B.人民迫切要求改变重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C.50年代初复杂的国内外环境D.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C[抗美援朝只是推动战争相关的投资,故A项错误;人民迫切改变重工业的落后面貌推动稳定市场投资,故B项错误;50年代对外面临朝鲜战争和资本主义阵营的敌对封锁,对内面临落后的生产力要求提出经济建设的“原则”,故C项正确;国民经济的恢复并非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
] 3.1952年,马林科夫在苏共“十九大”上将缅甸、印度、埃及等国列入“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范围。
同年,周恩来强调要根据各国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来分清敌、我、友,中国外交要争取亚非国家在战时保持中立,在和平时同帝国主义保持距离。
中苏的这种分歧表明此时()A.中国开始质疑“一边倒”外交战略的正确性B.中国对外政策的思路出现了局部调整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D.中国已不再需要同苏联协调对外政策B[材料反映中苏对亚非国家的不同认识与不同外交态度,没有体现中国质疑“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中国主张按各国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来分清敌、我、友,并要求积极争取亚非国家,说明中国外交政策的思想是以国家利益为主要出发点,而非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故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由中国提出,之后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1952年时中苏属于盟友关系,且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因而中苏之间需要协调对外政策,故D项错误。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通史融会限时集训(二)中国近现代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通史融会限时集训(二) 中国近现代史(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吕梁一模)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材料反映了( ) A.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尚未形成B.英国的利诱政策非常有效C.英方记载有违基本的事实D.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严重不满A[由材料鸦片战争期间民众的表现可知,当时中国民众的观念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许多人还看不到民族国家利益的存在,没有意识到英国军队的侵略性,故选A项。
] 2.(2020·某某一模)许倬云在评价某一运动时说,是社会底层与边陲反抗上层……它采撷了中国民间的朴素社会主义和西方的救世主观念。
这场运动( )A.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沉重打击清王朝和帝国主义力量C.直接导致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制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运动为太平天国运动,其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与材料中“它采撷了中国民间的朴素社会主义和西方的救世主观念”相符,故选A项。
]3.20世纪初,清政府对原洋务企业进行了改制,如1903年规定江南制造总局在生产枪炮的同时,可以“制造矿务、农务及一切应用机器”。
由此可知,当时改制( ) A.旨在解决企业资金困难B.有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C.意在抵制西方经济侵略D.加重了企业的生产负担B[由材料中江南制造总局的改变可知,江南制造总局作为军事企业,可以生产一些民间使用的机器,近代中国的矿务、农务就有了国产的机器使用,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工业化,故选B项。
]4.(2020·某某质检)“某种经济形式投资的特点,一是全部投资中,工矿企业投资所占比重很小,商业掠夺性资本占主要地位;二是工业投资以轻工业为主;三是投资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及主要帝国主义势力X围内。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5讲 通史限时集训5 Word版含解析
通史限时集训(五)(对应学生用书第153页)(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
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B.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C.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D.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B[材料侧重文艺复兴时期对传统的继承和利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重视继承和利用……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可知文艺复兴重视传统的世俗文化,就是利用西方早期人文主义来反封建神学,故B项正确;材料论述“文艺复兴”,不是古希腊罗马文化,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从文学艺术领域反对封建神学,并未彻底摧毁神学的世界观,故D项错误。
]2.“1600~1763年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
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它使西北欧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
”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西班牙与葡萄牙自身的衰落B.英法两国国力超过西班牙、葡萄牙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殖民扩张的影响C[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一方面是由于西、葡自身的衰落,但更重要的是处于大西洋航线上的荷兰、法国和英国自身的发展,故A项错误;西北欧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并不是因为英法两国国力超过西班牙、葡萄牙,而是因为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因此大西洋沿岸的西北欧成为1600~1763年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故C项正确;西、葡两国最早进行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不能解释这种变化,故D项错误。
]3.马丁·路德认为人在世间的一切工作,包括社会劳作和家庭生活、教会服侍和国家公务以及士兵作战等,都是神圣的天职,渎职即渎神。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通史限时集训:5Word版含解析.docx
通史限时集训 (五)(: 45 分分:85分)一、 (本大共 12 小,每小 4 分,共 48 分)1. (2019 · 郡高三模 )从 1896 年开始,日本在杭州、州、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重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管租界的特,从而成在中国有租界最多的国家。
主要反映出()A.中日《关条》的定得到了落B.日本凭借在特地独霸中国C.片面最惠国待遇大了日本在特D.群众反帝斗争日本侵来便利C[租借的特在《关条》之前已存在,日本通片面最惠国待遇得租界的特,从而大了日本在特,故 C ;中日《关条》中无日本在杭州、州、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重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管租界的特的内容,故排除 A ; 1896 年中国依然于几个帝国主国家共同侵略中国的局面,故排除 B ;群众反帝斗争只会不利于日本侵略,故排除D。
] 2.(2018 · 城三模 )以下晚清政府的一道上。
与上中的“外侮”相关的是()不近日衅起,教不和,生猝,竟致震惊九。
⋯⋯此次内外侮,猝交乘。
年所全力者,于一旦。
是知患之伏于微,朕所不及察者多矣。
前毖后,能不寒心。
A.外国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B.“自求富”改革由此开启C.列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被迫《辛丑条》D[材料中“此次内外侮,猝交乘”指的是和运和八国侵争,外国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是在第二次片争后,故 A ;“自求富”改革由此开启是在第二次片争后,故 B ;列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中日争后,故 C ;清廷被迫《辛丑条》是在八国侵争之后,故 D 正确。
]3.(2019 ·武三模 )某学者某个史事件的失原因是:宗派、保守、安三种思想,根源在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些特性,也就决定了它的必然崩。
一事件是指()A.太平天国运B.戊戌法C.和运D.辛亥革命A[太平天国运是民主的民起,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运生了宗派、保守和安的思想,故 A ;新派戊戌法,不具安的思想,故排除 B ;和运的失是源于盲目排外,故排除 C ;辛亥革命的失主要源于的弱性和妥性,故排除 D 。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限时集训13
通史限时集训(十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肇庆一模)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或减少干预的根本出发点( )A.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B.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C.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D.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B [国家干预是以保护国家整体的、根本的利益为出发点,故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不是根本出发点,故A项错误;国家加强或减少干预都是为了国家经济更好更有序的发展,故B项正确;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是干预经济的具体手段,不能体现出其根本出发点,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国家干预或减少干预主要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故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根本出发点,故D项错误。
]2.(2019·齐齐哈尔)1933年6月,资源自给力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互相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法美也捐弃前嫌,于1936年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
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A.推动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建立B.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C.使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D.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B [材料反映的是德意建立法西斯国家,英法美联合,可知经济危机导致民主程度不同的国家形成不同的集团,国际关系格局改变,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干预经济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中德意形成法西斯集团,不能说明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不同的经济团体,没有体现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引发二战,排除D项。
]3.(2019·新乡二模)20世纪30年代,据对美国匹兹堡白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打乒乓球、拼板子、下跳棋、客厅游戏、打桥牌,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史限时集训(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 •“皖南八校”联考)唐玄宗时规定,“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中央)官”;宋代有一条规定:“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
”由此可知,当时的高官选拔()A. 强调对中央政令的服从B.注重出身和门第C.以官员的德和才为标准D.注重基层实践经验D [题干没有提及高官对中央政令的态度问题,故A项错误;对于高官的出身和门第问题,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题干论述的是高官的选拔标准,但不是以德和才为标准,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唐玄宗时期的高官必须有州县官的经历,在宋代,高官必须从“州县之职”中产生,说明在唐朝和宋朝,中央高层的官吏必须有基层经历,故D 项正确。
]2 . (2019 •惠州调研)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
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
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A. 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B. 保障监察权力的高效运作C. 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D. 与专制权力的强化相一致D [材料“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表明了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主要体现在由复合性体系到单一性体系的演变,由监察政府、皇帝到只监察政府,与专制权力的强化相一致,故选D项。
]3. (2019 •德阳一模)(据《宋史•地理志》整理)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宋初()A. 科举改革成效显著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C.经济重心南移加快D.地方机构日渐臃肿B [题干中979年与960年相比,州、县数量增多,表明地方被分化,中央权力增大,故选B项;题干中州县数量变化与科举制关系不大,故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州县的分化,未涉及经济问题,故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州县的分化,反映不出地方机构情况,故排除D项。
]4. (2019 •德州一模)北宋初年对外戚、宗室皆授以各类官爵领取俸禄,规定外戚只能担任武官,宗室不准出任差遣担任实际职务。
其目的是()A. 强化皇族特权地位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C.防止权贵专权乱政D.完善政务决策机制C [根据材料“北宋初年对外戚、宗室皆授以各类官爵领取俸禄,规定外戚只能担任武官,宗室不准出任差遣担任实际职务”可知武官地位比较低,外戚只能担任武官就不会舌L 政,宗室不担任实际职务就不能专权,其目的是防止权贵专权乱政,故选C项;“强化皇族特权地位”与材料中“宗室不准出任差遣担任实际职务”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北宋初年削弱外戚、宗室权力,未涉及分工明确、简化手续、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故排除B 项;材料主旨强调北宋初年削弱外戚、宗室权力,未涉及完善中枢权力机构为主的政务决策机制,故排除D项。
]5. (2019 •永州一模)据统计,镇守云南的将官在《元史》有传者共有100人,其中蒙古31人,色目(元朝时中国西部民族的统称)32人,汉人及其他民族37人。
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共有79传、100人之多,占《元史》列传的七分之一。
这表明元朝时()A. 科举制度稳定发展B. 民族交融程度加深C. 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D. 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变革C [元朝设置了大量镇守云南与仕宦云南的官吏,说明元朝重视对云南边疆的管理,故选C项;元朝初年曾废除科举制,因而元朝科举制度并未稳定发展,且材料中未对出任镇守云南与仕宦云南的官吏的选拔方式进行说明,故排除A项;材料中第一层出任镇守云南的将官中有蒙古人、色目人,也有汉人及其他民族,这会加深民族融合,但材料第二层仅体现仕宦云南的官吏较多,没有体现民族交融,因而B项仅适合第一层材料,故排除;材料仅体现元朝设置了大量镇守云南与仕宦云南的官吏,没有涉及地方行政体制的内容,故排除D 项。
]6. (2019A. 开始进入铁器牛耕时代B. 游牧民族转向农业生产C. 南北土地制度差异较大D. 农耕技术取得重大进步D [由材料中唐朝壁画图可知,唐朝时盛行二牛一人犁耕法,说明农耕技术由之前二牛三人犁耕法发展为二牛一人犁耕法,说明农耕技术取得重大进步,故选D项。
]7. (2019 •齐齐哈尔一模)唐玄宗曾下诏:“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处分,不令宰杀”,并派出御史专门“纠察”。
这反映了唐代()A. 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强化B. 对地方事务管理相当严格C. 刑罚严苛且涉及领域广泛D. 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D [材料反映的是唐代不允许民间随意宰杀马牛驴,主要原因是利用马牛驴辅助农业生产,体现了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对牲畜的管理,没有体现重视农业轻视商业,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牲畜的管理,没有涉及地方事务管理严格,故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对民间宰杀牲畜的纠察,不能反映刑罚严苛且涉及领域广泛,故排除C项。
]8. (2019 •惠州调研)据检索,“绵”字在汉代以来的典籍中是常见字,意为丝绵。
南宋始见“棉”字,与“绵”混用,明清时期“棉”取代“绵”成为广泛认同的流通用词。
据此可知()A. 汉字简化是必然的趋势B. 丝织业地位在不断下降C. 民众衣被原料发生改变D. 经济发展推动文化认同C [材料的主旨是古代纺织业发展变迁,故A项错误;棉纺织业的进步,不能表明丝织业的地位下降,故B项错误;“’绵’字在汉代以来的典籍中是常见字……南宋始见'棉’字……明清时期’棉’取代’绵’成为广泛认同的流通用词”表明棉纺织业进步,被大众所接受,可知民众衣料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所述为个例,不能说明是普遍结论,故D项错误。
]由此可知,北宋()A. 社会崇尚奢靡之风B. 商业管理制度较为混乱C. 专业化市场已出现D. 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D [北宋都城夜市有固定型店铺、半固定型摊贩、流动型摊贩等类型,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故选D项。
]10. (2019 •苏州一模)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这些做法()A.推动中外文明融合B.增加理学思辨色彩C.扩大儒道思想影响D.冲击传统道德观念B [宋明理学家借鉴“哲学本体论”,完成了儒学哲学化的过程,故选B项;道教是本土文明,故排除A项;没有扩大道家的思想影响,故排除C项;理学提倡“三纲五常”,强化了传统道德观念,故排除D项。
]11. (2019 •唐山二模)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
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这反映出()A. 小说《三国演义》影响百姓历史认知B. 理学有助于正确历史认知的形成C. 儒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D. 封建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日益强化C [根据材料“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知宋代人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儒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史学世俗化、平民化,故选C项。
]12. (2019 •苏州一模)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
宋明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当时()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理学已渗入日常生活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天理观念已深入人心B [根据材料“宋明家具设计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强调秩序规范,家具的设计理念说明理学渗入日常生活,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故排除A项;商品经济追求奢华与材料“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理学渗入日常生活,而不是强调天理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 (2019 •南通一模)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层级的变迁集中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此消彼长的演变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兴,把秦郡划小,将一郡分成数郡。
汉武帝时,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十三个监察区,监察地方高级官员。
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授予监察区长官州牧兵权、财权和政权,州变成了郡以上的一级政区,州牧渐成割据独立之势。
坚持二级制政区是统治者的愿望,所以隋统一后,撤销郡级政区,重新简化为州县两级。
唐承隋设两级政区,但安史之乱以后,作为监察区的道和藩镇结合,又形成州以上的一级政区。
材料二为避免重蹈前代覆辙,宋初将地方政府恢复到州县两级,但同样陷入管理幅度太大的困境。
为此,宋代统治者设置了高层政区一一路,但不设路一级的单一长官,把路虚化。
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宋代行政区划变成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而不是地方官员的行政区域。
元明清三代都是国土广袤的大帝国,只能采用多级制的地方政府,如元代就形成了最多达五级的行政区划,但结果仍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
自宋以后,古代中国历史上不再出现因割据而产生的分裂局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沿革行政区划的举措,概括东汉至唐末行政区划层级演变中的突出问题。
(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行政区划的创新。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的原因。
(9分)(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基本规律。
(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举措,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朝增加了郡的数量,在郡之上设立监察区。
第二小问问题,根据材料一指出二级制到三级制之间反复循环;根据材料一中“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授予监察区长官州牧兵权、财权和政权,州变成了郡以上的一级政区”得出监察区演变为高一级行政区。
第(2)问,第一小问创新,根据材料二中“宋代统治者设置了高层政区一一路,但不设路一级的单一长官,把路虚化”得出虚化高层政区;根据材料二中“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宋代行政区划变成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而不是地方官员的行政区域”得出行政区划变成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
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行省拥有经济、军事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中央政府牢牢控制行省权力。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基本规律,一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二是在沿袭前朝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答案:(1)举措:仿秦实行郡县制;增加郡政区数量;分封诸侯王,郡国并行;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监察区。
问题:二级制到三级制反复循环;监察区演变为高一级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