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合集下载

2024年气象站建设施工方案(设备选型与安装位置)

2024年气象站建设施工方案(设备选型与安装位置)

《气象站建设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气象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对气象数据需求的日益增长,建设一个先进、准确的气象站对于地区的气象监测、灾害预警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气象站建设旨在为区域提供高质量的气象数据,为农业、交通、环保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气象服务支持。

二、施工步骤1. 场地勘察与准备- 对选定的建设场地进行详细勘察,确保场地符合气象站建设要求,无遮挡物、远离电磁干扰源等。

- 清理场地,平整地面,为后续施工做好准备。

2. 设备选型与采购- 根据气象站的功能需求和技术指标,选择合适的气象观测设备,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仪、气压计等。

- 确保所选设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精度。

- 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设备的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时间等。

3. 基础施工- 根据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基础施工,包括浇筑混凝土基础、安装地脚螺栓等。

- 确保基础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保证设备安装的稳定性。

4. 设备安装- 按照设备的安装说明书,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 确保设备的安装位置准确,连接牢固,电气线路连接正确。

- 对安装好的设备进行初步调试,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数据采集功能。

5. 系统集成与调试- 将各个设备连接到数据采集系统和通信系统中,进行系统集成。

- 对整个气象站系统进行全面调试,检查系统的稳定性、数据准确性和通信功能。

- 对调试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6. 验收与交付- 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气象站进行验收,检查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 提交验收报告和相关技术资料,完成项目的交付。

三、材料清单1. 气象观测设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仪、气压计、雨量计等。

2. 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器、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等。

3. 安装材料:地脚螺栓、膨胀螺栓、螺母、垫片、电缆、线管等。

4. 辅助材料:混凝土、水泥、沙石、砖块等。

四、时间安排1. 场地勘察与准备:[具体时间区间 1]2. 设备选型与采购:[具体时间区间 2]3. 基础施工:[具体时间区间 3]4. 设备安装:[具体时间区间 4]5. 系统集成与调试:[具体时间区间 5]6. 验收与交付:[具体时间区间 6]五、质量控制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项目的建设质量。

2024年整理气象站建设施工方案(设备选型与安装位置)

2024年整理气象站建设施工方案(设备选型与安装位置)

《气象站建设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气象信息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准确的气象预报对于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行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气象监测的精度和覆盖面,满足当地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决定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气象站。

本气象站将采用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雨量等气象要素,并将数据传输至气象部门的服务器进行分析和处理。

同时,气象站的建设还将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二、施工步骤1. 场地选址与准备(1)根据气象观测的要求,选择地势开阔、平坦、无遮挡的场地作为气象站的建设地点。

场地应远离高大建筑物、树木、高压线等障碍物,以确保气象观测的准确性。

(2)对场地进行平整和清理,清除杂物和障碍物,确保场地符合施工要求。

(3)根据设计要求,在场地内划定气象站的建设范围,并进行标记。

2. 基础施工(1)根据气象站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基础施工。

基础的类型和尺寸应根据设备的重量、尺寸和安装方式确定。

(2)基础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基础的强度、稳定性和水平度。

基础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设备安装。

3. 设备安装(1)根据设备的安装说明书,进行设备的安装。

设备的安装应严格按照安装顺序进行,确保设备的安装质量。

(2)在安装设备时,应注意设备的水平度和垂直度,确保设备的安装精度。

同时,还应注意设备的接线和接地,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3)设备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性能符合要求。

4. 数据传输系统安装(1)根据气象站的数据传输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如有线传输、无线传输等。

(2)进行数据传输系统的安装,包括数据线的铺设、接口的连接等。

数据传输系统的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防雷接地系统安装(1)根据气象站的防雷要求,进行防雷接地系统的安装。

气象站新建可行性研究报告

气象站新建可行性研究报告

气象站新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气象站是用来收集、分析和发布气象信息的场所,对于预测天气、防灾减灾、农业生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们对气象信息需求的增加,建设新的气象站已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本报告拟对新建气象站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研究目的1.评估新建气象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分析气象站建设的投资构成和收益预期;3.探讨新建气象站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4.提出针对新建气象站的建议和建设方案。

三、研究方法1.资料收集:收集和整理有关气象站建设的相关资料和数据;2.调研分析: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新建气象站的看法和建议;3.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综合评估新建气象站的可行性。

四、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根据国家气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气象服务需求逐年增长,尤其是农业、交通、水利等行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

建设新的气象站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气象服务水平。

2.投资回报分析气象站的建设投资主要包括场地选址、设备采购和人员培训等方面。

通过对投资和收益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建设新气象站的投资回报率较高,能够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

3.社会影响评估新建气象站将提高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有助于改善气象灾害预警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也将为气象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促进气象行业的发展。

4.风险分析建设气象站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如天气条件、建设周期延长、设备故障等问题都可能影响气象站的正常运营。

因此,需要做好充分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

五、建议与方案1.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气象站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鼓励民间投资和合作,促进气象站的建设和运营。

2.科学选址建设气象站要选址科学,考虑当地气象环境和市场需求,确保气象站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

3.设备更新及时更新气象设备,提升站点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搬迁可行性分析报告

搬迁可行性分析报告

搬迁可行性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许多企业和家庭不得不考虑搬迁的问题。

搬迁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搬迁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一、项目背景和目的我们将探讨搬迁项目背景和目的,以便更好地了解决策的背景和目标。

本项目是由ABC公司发起的,目的是寻找一个更适合公司发展的地点。

目前公司位于城市中心,空间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因此,搬迁是必要的选择。

二、搬迁地点选择在选择搬迁的地点时,我们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交通便利程度。

公司需要便捷的交通网络,方便员工和客户的出行。

其次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程度。

健全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生活质量。

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土地成本和税收政策等经济因素。

三、影响分析在搬迁决策中,我们需要进行影响分析,了解搬迁可能带来的影响。

首先是经济影响。

搬迁可能导致劳动力成本的变化,房地产市场的改变以及相关产业链的调整。

其次是社会影响。

搬迁可能引起员工的离职和招聘的新挑战,同时对当地社区和居民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是环境影响。

新地点的环境状况如何、是否有环保要求等因素都需要进行评估。

四、可行性评估在对影响进行分析后,我们需要对搬迁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经济可行性。

我们需要评估搬迁后的成本和收益,并进行财务预测和风险评估。

其次是技术可行性。

我们需要评估搬迁对现有技术基础设施的影响,并预测未来需求的技术能力。

最后是法律可行性。

我们需要评估搬迁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和纠纷。

五、决策建议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评估,我们向决策者提供如下建议:首先,搬迁是必要的,可以满足公司的发展需求。

其次,选择地点时要综合考虑交通、基础设施和税收等因素,并选择适合公司发展的地点。

最后,在搬迁前进行更详细和全面的可行性研究,以确保决策的可行性和成功实施。

搬迁可行性报告

搬迁可行性报告

搬迁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我们的企业/单位面临着搬迁的决策。

搬迁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改变,更是涉及到众多方面的重大调整。

为了确保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正常运营的影响,特编写此搬迁可行性报告。

二、搬迁背景(一)业务发展需求近年来,企业/单位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现有的场地已经无法满足生产/办公的需求。

空间的限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容纳更多的设备和人员。

(二)市场环境变化所在地区的产业布局发生调整,周边配套设施不能满足企业/单位的发展要求。

为了更好地融入产业集群,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合作机会,搬迁至更具优势的地理位置成为必要选择。

(三)现有场地的问题现有的场地存在设施老化、交通不便、环境不佳等问题,给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影响了企业/单位的形象和竞争力。

三、新址选择(一)选址原则1、交通便利:靠近主要交通干道,便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也方便员工的通勤。

2、产业配套:周边有完善的产业链和相关企业,便于合作和资源共享。

3、基础设施完善:具备良好的水电供应、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

4、政策优惠:当地政府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

(二)新址介绍经过多方考察和比较,我们选定了_____作为新的搬迁地址。

该地址位于_____,交通便捷,距离高速公路入口仅_____公里,距离火车站_____公里。

周边有众多相关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氛围。

该地区基础设施完善,水电供应稳定,通信网络畅通。

当地政府为吸引企业入驻,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土地价格优惠等。

四、搬迁方案(一)搬迁时间安排计划在_____开始搬迁工作,预计整个搬迁过程将持续_____个月。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准备阶段(_____ _____):完成新址的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制定详细的搬迁计划,组织员工培训。

2、搬迁阶段(_____ _____):按照预定计划逐步搬迁设备、物资和人员。

关于“延川县国家一般气象站”搬迁的请示

关于“延川县国家一般气象站”搬迁的请示

关于“延川县国家一般气象站”搬迁的请示市气象局:延川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70年建站,站址位于延川县县城育才坡15号,区站号53850,经度110°1139;E,纬度36°5339;N,观测场拔海高度 803.7米。

延川气象观测站承担着气候资料监测、天气预报预测、地方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及组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延川气象局地处县政府重点项目实施地段,气象局四周高楼不断拔地而起,耸立的高楼严重影响气象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影响着气象服务实效和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影响延川县政府整体规划和旧城改造。

在这一形式下,延川县委县政府经慎重考虑,要求县气象局观测站实行搬迁(留局迁站)。

市局和县政府领导对延川气象站搬迁十分关心和支持,市局领导多次出面协调,县政府领导多次就迁站事宜做出批示。

8月14日,延川县政府张永祥县长对我局《关于迁建延川县国家一般气象站站址遴选情况的报告》作出批示,同意在延川县城西北方的大禹山公园建设新站(共有2块备选地段供选择)。

新站址备选地段均位于县城西北方大禹山公园内,周边视野开阔,无高层建筑物,地势平坦,电、路已通,通信、生活、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建站条件比较理想。

延川县政府于8 月17日向省气象局和市局正式提交了迁站申请,并就迁站相关事项作出了承诺:一是无偿划拨迁站所需土地,二是县财政承担迁站全部建设费用,三是制定新站址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依法长期保护新站探测环境,四是新站建成后纳入政府管理,并将基础设施维护与水、电、暖等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为了切实做好延川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县政府要求我局在按程序报批相关手续的同时,尽快拿出迁站方案、预算等,同步推进,加快工作进度。

鉴于以上原因,我局申请实施延川县国家一般气象站搬迁。

妥否,请批示。

附件:1. 延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延川县国家气象观测站迁址的请示(延政字〔20xx〕79号)2.延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延川县国家气象观测站迁址的函(延政函〔20xx〕83号)3.延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延川县国家气象站迁站承诺的函(延政函〔20xx〕82号)4. 延川县政府领导关于迁建延川县国家一般气象站站址遴选情况报告的批示延川县气象局20xx年8月20日。

空气站搬迁实施方案

空气站搬迁实施方案

空气站搬迁实施方案一、搬迁背景。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原有的空气站已经无法满足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监测城市空气质量,提升环境保护水平,我们决定对空气站进行搬迁,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搬迁目标。

1. 提升监测能力,新的空气站将配备更先进的监测设备,提升监测精度和覆盖范围。

2. 优化监测布局,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新的空气站,使监测网络更加完善和合理。

3. 提高服务水平,新的空气站将提供更快捷、准确的监测数据,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环境信息服务。

三、搬迁方案。

1. 地点选择,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环境监测需求,选择新的空气站位置,确保其覆盖范围和监测能力。

2. 设备更新,对新的空气站进行设备更新,引进更先进、更精准的监测设备,提高监测精度和数据质量。

3. 布局规划,根据城市空气质量分布和监测需求,合理规划新空气站的布局,确保监测网络的完整性和覆盖范围。

4. 环境评估,对新空气站的选址进行环境评估,确保其建设和运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5. 公众参与,在搬迁过程中,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和参与,听取市民意见,提高搬迁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四、实施步骤。

1. 地点选择,成立专门的选址小组,对搬迁地点进行调研和评估,确定最佳位置。

2. 设备更新,制定设备更新计划,引进先进监测设备,确保新空气站的监测能力和精度。

3. 布局规划,根据城市规划和监测需求,制定新空气站的布局规划方案,确保监测网络的完整性。

4. 环境评估,进行新空气站选址的环境评估,确保其建设和运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5. 公众参与,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听取市民意见,提高搬迁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五、搬迁效果评估。

1. 监测能力提升,新的空气站配备先进设备,监测能力得到提升,监测数据更加准确。

2. 布局优化,新的空气站布局更加合理,监测网络覆盖范围更广,监测效果更好。

3. 服务水平提高,新的空气站将提供更快捷、准确的监测数据,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环境信息服务。

搬迁可行性报告

搬迁可行性报告

搬迁可行性报告一、引言搬迁可行性报告旨在评估搬迁项目的可行性,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本报告将对搬迁项目的背景、目的、范围、方法和数据进行介绍,并对搬迁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

二、背景搬迁项目的背景是指搬迁的起因和背景信息。

本项目搬迁的背景是由于原址的租约即将到期,同时原址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因此,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生活质量,公司决定进行搬迁。

三、目的本搬迁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通过搬迁,我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提高竞争力。

四、范围本搬迁项目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范围:搬迁地点位于原址附近的一个新地点,距离原址约10公里。

2. 设施范围:搬迁项目将涉及公司的办公楼、生产车间、仓库等设施。

3. 人员范围:搬迁项目将涉及公司的所有员工,包括行政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等。

五、方法本搬迁可行性报告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评估:1. 数据收集:通过调查问卷、面谈等方式,收集了关于搬迁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以获得客观的评估结果。

3. SWOT分析:对搬迁项目进行SWOT分析,评估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决策者提供全面的信息。

4. 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对搬迁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评估其经济可行性。

六、评估结果根据我们的评估,搬迁项目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新地点交通便利,靠近主要客户群体,有利于提高市场份额。

2. 设施改善:新设施将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3. 运营成本降低:新地点的租金和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

4. 发展空间扩大:新地点的面积较大,有利于公司未来的扩张和发展。

然而,搬迁项目也存在一些劣势和威胁:1. 搬迁成本较高:搬迁项目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新设施的建设和装修,增加了公司的财务负担。

气象观测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气象观测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气象观测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章概述 (6)一、项目概况 (6)二、项目背景: (6)三、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6)四、主要研究范围 (7)五、内容摘要和主要技术指标 (8)第二章基本情况 (10)一、项目区概况 (10)二、项目单位现状 (14)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 (14)一、防御极端气象灾害的需要。

(15)二、建设完备的预报预测工作平台 (16)三、建设有效快捷的气象服务系统 (16)第四章建设条件 (17)一、项目选址 (17)二、工程地质条件 (17)三、土地利用条件及场地三通一平 (21)四、外部建设条件 (22)五、道路交通条件 (23)七、建筑材料和运输条件 (23)第五章建设内容和规模 (23)一、建设内容 (23)二、建设规模 (24)三、功能设臵 (24)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 (24)一、方案编制的依据 (24)二、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25)三、总平面布臵 (26)四、某某州气象局观测站单体建设方案 (27)五、设备配臵 (38)六、辅助及公用设施 (41)第七章环境保护、安全及消防 (43)一、概述 (43)二、环境影响分析 (43)三、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 (45)四、综合治理方案 (46)五、安全 (46)六、消防 (48)第八章节能、节水 (49)二、设计阶段节能措施 (49)三、施工阶段节能措施 (50)四、运营阶段的节能措施 (51)五、节水措施 (51)第九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51)一、组织机构 (51)二、项目管理 (52)三、劳动定员 (53)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3)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53)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4)一、投资估算 (54)二、资金筹措 (56)第十二章工程招投标 (56)一、招标依据 (56)二、招标范围及组织形式 (56)三、招标方式 (57)四、评标委员会人员要求 (57)第十三章项目评价 (58)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60)一、结论 (60)二、建议 (60)第一章概述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某某气象观测站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单位:某某州气象局(三)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四)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某某县结古镇扎西科滩路东侧、扎西科路北侧二、项目背景:某某州气象局位于某某县结古镇扎西科滩路36号,属国家基本站,为一类艰苦台站, 1953年12月由某某县巴塘机场向西北方迁移25公里至某某县城所在地结古镇(某某县一完小内)。

哈尔滨国家基本气象站站址变动分析报告

哈尔滨国家基本气象站站址变动分析报告

附件2:站址变动分析报告样本哈尔滨国家基本气象站站址变动分析报告一、哈尔滨国家基本气象站历次站址变动情况说明哈尔滨国家基本气象站(区站号50953,经度126°46′E,纬度45°45′N,观测场拔海高度142.3米,以下简称“哈尔滨站”)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电碳路71号黑龙江省气象台大院内,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1. 建站情况说明该站始建于1958 年1月1日,由东北军区接管的气象观测站组建而成,建站之初,站址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工兵)路,承担地面气象观测任务(具体信息见表1)。

2. 历次迁站情况说明1969年6月1日因文化大革命运动,该站随同黑龙江省气象台被迫迁移到同属农业部门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地内。

1980年,省农业科学院出于工作需要,通过黑龙江省农办要回该处科学试验地,1981年1月1日,该站又随同气象台从省农业科学院回迁到香坊区原站址(地址已变更为哈尔滨市香坊区电碳路71号),但观测场不在原来的位臵,且拔海高度不同(具体信息见表2)。

3. 拟迁新址情况说明拟迁新址位于哈尔滨市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示范园区内(具体信息见表3)。

4. 历次迁站过程详图图1 历次迁站过程图二、哈尔滨站现址周边站网分布情况及现址和拟迁新址周边气象探测环境分析评估1. 哈尔滨站现址周边气象台站分布情况哈尔滨站周边200公里范围内共有国家级气象观测站31个,其中基准站2个(见表4),基本站10个(见表5),一般站19个(见表6)。

气象探测环境分类保护类别属于一类的有11个,现址工作年限大于等于30年的有20个,气象探测环境分类保护类别属于一类且现址工作年限大于等于30年的有6个。

临近的基准(本)站有尚志、肇州、安达、北林、通河、双城等(见图2)。

哈尔滨站距离周边基准(本)站平均间距为95.7公里,距离最近基准站尚志站124.7公里。

拟迁新址和现址与周边最近的基本站双城站的间距比为1.4(拟迁新址距双城站69.1公里,现址距双城站49.9公里)。

气象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气象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气象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气象是一门研究大气及其现象的科学,对于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气象信息对于农业、交通、旅游、能源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建立气象站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对建立气象站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建立气象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2. 调查市场需求,评估气象服务市场的潜力;3. 研究气象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评估经济效益;4. 探讨气象站对于气象预测和防灾减灾的作用。

三、可行性分析1. 建立气象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气象站是收集气候和气象信息的基础设施,是气象预测和灾害监测的重要平台。

建立气象站可以提高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

同时,气象站还可以促进气象科研的发展,为气象预测和气象研究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2. 市场需求调查及潜力评估通过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也在增加。

各行各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不断增长,如农业、交通、旅游等领域都需要准确的气象信息来指导生产和生活。

因此建立气象站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3. 建设和运营成本评估建立气象站需要投入一定的建设和设备费用,包括气象观测仪器、气象站建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投入。

同时,气象站的运营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保证气象站的正常运行。

通过对投资和运营成本的评估,可以为气象站的经济效益做出合理的预测。

4. 气象站对气象预测和防灾减灾的作用气象站是气象预测和防灾减灾的关键环节,可以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来指导社会各方面的决策。

建立气象站可以提高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建立气象站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建立气象站对于提高气象服务水平、促进气象科研发展、减少灾害损失、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搬迁可行性报告

搬迁可行性报告

搬迁可行性报告一、概述搬迁可行性报告旨在评估搬迁计划的可行性和效益,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本报告将对搬迁的背景、目的、可行性、风险和效益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二、背景我公司目前位于城市中心的办公楼,由于公司业务的迅速发展,现有办公空间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员和设备需求。

因此,考虑搬迁至一个更大、更适合发展的地方。

三、目的1. 提供更大的办公空间,以容纳日益增长的员工和设备。

2. 提高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

3.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四、可行性分析1. 市场可行性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搬迁后,新地点周边的商业环境良好,有大量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

新地点的交通便利,有多条公共交通线路和高速公路,方便员工和客户的出行。

2. 技术可行性搬迁后,我们将引入最先进的办公设备和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新办公楼将配备高速互联网和先进的通信设施,以满足日常工作和业务发展的需求。

3. 经济可行性搬迁将带来一定的成本,包括办公楼租金、装修、设备采购和搬迁费用等。

然而,通过搬迁,我们将获得更大的办公空间和更好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这将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和收入增长,最终实现成本的回收和利润的提升。

4. 法律可行性在搬迁过程中,我们将遵守所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包括办公楼租赁合同、员工劳动合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要求。

我们将确保搬迁过程中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五、风险分析1. 市场风险搬迁后,新地点的市场竞争可能更加激烈,需要我们加大市场推广和销售力度,以保持竞争优势。

2. 技术风险在引入新的办公设备和技术时,可能会遇到技术问题和适应期。

我们需要提前做好技术储备和培训,以确保技术的顺利过渡和应用。

3. 经济风险搬迁带来的成本可能超出预期,需要我们制定详细的预算和成本控制措施,以降低经济风险。

六、效益分析1. 员工效益新办公楼将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包括宽敞明亮的办公空间、舒适的员工休息区和先进的办公设备。

60《气象台站迁建审批事项审查》的工作细则和服务指南

60《气象台站迁建审批事项审查》的工作细则和服务指南

气象台站迁建审批事项审查工作细则(2016年9月)为了规范气象台站迁建审批事项审查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制定本工作细则。

一、项目信息项目名称:气象台站迁建审批子项名称:1.大气本底站、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迁建审批;2.除大气本底站、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以外的气象台站迁建审批。

审批类别:行政许可项目编码:42006二、审查过程(一)审查流程根据气象台站迁建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具体要求和工作程序,明确审查与决定的详细过程、审查方式、审查评判依据、审查与决定结果等各环节的职责和权限、审查内容、审查期限、结果处理、相关文书等,绘制如下流程图。

图1:气象台站迁建行政审批工作流程图(二)审查环节、经办要求与审查方式1.申请迁移大气本底站、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的审查环节与经办要求审查环节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窗口受理和初审,初审包括审查处室经办人初审,业务技术性审查(含现场踏勘和专家论证)、技术性服务,审查处室经办人审查,处领导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领导签署初审意见;初审后,转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审批,审批环节包括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窗口登记、职能司审查处室经办人审查、处领导审核、司领导审定、审批机关分管领导审批等环节。

经办要求与审查方式详见行政审批经办审查表。

2.申请迁移其他气象台站的审查环节与经办要求审查环节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窗口受理,审查处室经办人初审,业务技术性审查(含现场踏勘和专家论证),技术性服务、审查处室经办人审查,处领导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领导审批等环节。

经办要求与审查方式详见行政审批经办审查表。

表3: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业务技术审查(含现场踏勘、专家论证和技术性服务)三、监督检查要求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办公室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负责本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工作的监督检查,保障本机关行政许可实施和监督工作严格依法进行。

搬迁可行性报告

搬迁可行性报告

搬迁可行性报告一、搬迁背景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逐渐扩大,现有的办公场地和生产设施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

空间的局限性导致了工作效率的降低、生产流程的不畅以及员工工作环境的不佳。

此外,周边交通、配套设施等方面的不完善也给公司的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为了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我们有必要对搬迁事宜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二、搬迁目的1、扩大生产和办公空间,以适应业务增长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

2、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优化公司的布局和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选择更具优势的地理位置,便于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运输,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新址选择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实地考察,我们初步选定了以下几个地点作为新址的候选:地点A:位于城市的新兴工业园区,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完善,有较大的土地可供开发利用。

但租金相对较高,可能会增加一定的运营成本。

地点 B:在城市的郊区,土地价格较为低廉,有一定的扩展空间。

然而,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周边配套设施尚在建设中。

地点 C:处于城市的老工业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租金适中。

但区域发展潜力有限,可能不利于公司的长期规划。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我们认为地点 A 虽然租金较高,但从长远来看,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更能满足公司的发展需求。

四、搬迁方案1、搬迁时间安排确定搬迁日期,尽量选择业务淡季,以减少对生产和销售的影响。

制定详细的搬迁时间表,包括设备拆卸、运输、安装调试以及人员搬迁等环节。

2、设备搬迁对现有设备进行评估,确定哪些设备需要搬迁,哪些需要更新或淘汰。

聘请专业的设备搬迁公司,确保设备在搬迁过程中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3、人员安排提前与员工沟通搬迁事宜,了解员工的需求和顾虑。

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4、物资搬迁制定物资清单,分类整理办公用品、原材料、成品等物资。

搬迁可行性报告

搬迁可行性报告

搬迁可行性报告一、引言搬迁可行性报告旨在评估搬迁计划的可行性,包括搬迁的必要性、潜在的风险和利益,以及实施搬迁计划的可行性和可行性研究。

本报告将对搬迁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搬迁计划的成功实施。

二、背景(此处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我公司是一家位于城市A的创造企业,成立于2005年,主要生产电子产品。

由于市区土地资源紧张和环境限制,我们考虑将生产基地迁至城市B,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资源优势。

三、搬迁的必要性1. 市区土地资源紧张:目前我们的生产基地位于城市A市区,土地资源有限,无法满足企业的扩张需求。

2. 环境限制:城市A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们需要更大的生产规模和更先进的生产设备来满足客户需求。

四、潜在的风险和利益1. 风险:a. 搬迁成本:搬迁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新厂房建设、设备采购和员工培训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b. 人员流失:搬迁可能导致部份员工不愿意迁往新的工作地点,可能造成人员流失和生产中断的风险。

c. 市场适应性:新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可能对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2. 利益:a. 资源优势:城市B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更加宽松的环境限制,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b. 人材储备:城市B拥有更多的高素质人材储备,有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材引进。

c. 市场机会:城市B市场潜力巨大,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客户资源。

五、搬迁计划的可行性研究1. 市场调研:通过对城市B市场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该市场对我们的产品需求量大且增长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2. 地理位置优势:城市B位于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

3. 政府支持:城市B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对企业的搬迁提供了支持。

4. 供应链保障:城市B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配套设施,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和物流运输。

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一般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1.1.2建设性质异地新建1.1.3项目建设地点1.1.4建设单位概况xx一般气象站始建于1958年9月,现址占地6亩,地处印江县城中心地段,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21m2,另有住宿房及其它附属建筑面积360 m2,办公设备价值合计约170万万元。

单位法人冉菊华,中央编制7人,在编5人,地方编制5人,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人员1人;其它招聘4人。

自2004年以来,印江土家族自治县政府陆续对气象站东面和北面区域进行旧城改造,县城扩容步伐加快,原来位于县城郊外的气象站已经处于城市扩容的中心,造成xx一般气象站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1.1.5项目建设目标按照“四个一流”台站建设要求,建成具有现代化装备、先进科学技术、高素质人才的一流基层台站,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人员整体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切实得到履行,气象文化氛围逐步形成,社会形象和地位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职工生活质量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能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1.1.5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约40亩,建筑面积为235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020平方米,其中:1、综合业务楼2100平方米;2、观测报站250平方米;3、配套建设气象观测站、道路、文体设施、停车、道路、绿化及给排水、供配电、大门等公用工程和设施。

1.1.6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总投资项目总投资906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79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2万元,预备费40万元。

2、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由印江县财政投入,不足部分由业主单位向上级单位申请投资补助。

1.2主要编制依据和建设原则1.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气象发展规划》(2011-2015年)4、《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5、《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条例》6、《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8、《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基层台站建设的指导意见》(气办发(2004)36号)9、《全国基层气象台站建设指导标准》10、《贵州省气象条例》11、《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12、《贵州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3、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雨量站搬迁工作方案

雨量站搬迁工作方案

雨量站搬迁工作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雨量站的搬迁工作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雨量站的搬迁工作不仅涉及到设备的移动,更需要考虑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数据采集的连续性和准确性的保障。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雨量站搬迁工作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搬迁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雨量站搬迁工作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搬迁目的地的环境和地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确定新的站点是否符合要求,并且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同时,还需要对搬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预判和应对方案的制定。

此外,还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搬迁方案的制定。

在进行雨量站搬迁工作时,需要制定详细的搬迁方案。

这包括确定搬迁的时间节点、搬迁的具体流程、搬迁所需的人员和设备等。

同时,还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搬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确保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制定搬迁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和交通情况,并且确保搬迁工作不会对周边环境和交通造成影响。

三、搬迁过程中的保障措施。

在进行雨量站搬迁工作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以确保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包括对搬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预判和应对方案的制定,确保搬迁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情况。

同时,还需要对搬迁过程中的设备进行保护和维护,以确保设备能够顺利地运输到新的站点,并且能够正常使用。

此外,还需要对搬迁过程中的数据进行保护和备份,以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四、搬迁后的监测和评估。

在完成雨量站搬迁工作之后,还需要对新的站点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包括对新站点的环境和地形进行详细的观测和评估,以确保新站点符合要求,并且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同时,还需要对新站点进行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以确保新站点能够正常使用,并且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得到保障。

在进行监测和评估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新站点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进行处理和调整,以确保新站点能够正常使用。

气象设备搬迁实施方案

气象设备搬迁实施方案

气象设备搬迁实施方案一、前言。

随着气象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单位决定对现有的气象设备进行搬迁。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气象设备搬迁的实施方案,以确保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二、搬迁计划。

1. 确定搬迁时间,根据气象观测数据的使用情况和天气条件,确定最佳的搬迁时间。

避免在气象数据需求量较大的时段进行搬迁,以免影响气象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 选择搬迁地点,根据气象设备的使用需求和周边环境情况,选择合适的搬迁地点。

确保新的气象设备安放位置能够满足气象观测的需要,并且符合相关的安全规定。

3. 制定搬迁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气象设备搬迁方案,包括搬迁的具体步骤、所需人员和物资、搬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

三、搬迁准备。

1. 人员培训,对参与气象设备搬迁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搬迁流程、安全注意事项、应急处理等内容,确保每位参与人员都了解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2. 物资准备,准备搬迁所需的物资,包括搬运工具、保护装备、紧急救援设备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3. 安全检查,对搬迁地点和气象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搬迁过程中不会对设备和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四、搬迁实施。

1. 搬迁流程,按照制定的搬迁方案,组织人员进行气象设备的搬迁工作。

在搬迁过程中,严格按照流程和规定操作,确保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安全保障,在搬迁过程中,加强对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保障,确保搬迁工作的安全进行。

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及时的预防和处理。

3. 沟通协调,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及时报告搬迁过程中的进展和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和解决。

五、搬迁总结。

1. 搬迁效果评估,对搬迁后的气象设备进行效果评估,检查设备的安装情况和运行状态,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2. 整改完善,根据搬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反馈意见,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以提高气象设备搬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经验总结,总结气象设备搬迁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类似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一般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1.1.2建设性质异地新建1.1.3项目建设地点1.1.4建设单位概况xx一般气象站始建于1958年9月,现址占地6亩,地处印江县城中心地段,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21m2,另有住宿房及其它附属建筑面积360 m2,办公设备价值合计约170万万元。

单位法人冉菊华,中央编制7人,在编5人,地方编制5人,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人员1人;其它招聘4人。

自2004年以来,印江土家族自治县政府陆续对气象站东面和北面区域进行旧城改造,县城扩容步伐加快,原来位于县城郊外的气象站已经处于城市扩容的中心,造成xx一般气象站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1.1.5项目建设目标按照“四个一流”台站建设要求,建成具有现代化装备、先进科学技术、高素质人才的一流基层台站,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人员整体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切实得到履行,气象文化氛围逐步形成,社会形象和地位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职工生活质量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能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1.1.5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约40亩,建筑面积为235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020平方米,其中:1、综合业务楼2100平方米;2、观测报站250平方米;3、配套建设气象观测站、道路、文体设施、停车、道路、绿化及给排水、供配电、大门等公用工程和设施。

1.1.6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总投资项目总投资906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79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2万元,预备费40万元。

2、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由印江县财政投入,不足部分由业主单位向上级单位申请投资补助。

1.2主要编制依据和建设原则1.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气象发展规划》(2011-2015年)4、《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5、《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条例》6、《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8、《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基层台站建设的指导意见》(气办发(2004)36号)9、《全国基层气象台站建设指导标准》10、《贵州省气象条例》11、《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12、《贵州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3、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2.2建设原则1、科学规范:严格执行《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充分考虑气象业务需求和国家有关建设标准编制,确保建设标准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2、全面系统:以满足业务服务功能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注重整体规划和功能配套,基本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部内容,确保未来基层台站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统筹兼顾:以统筹基层台站建设管理为目标,坚持统一要求、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现状及地方经济发展现有水平和发展速度,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向艰苦台站适度倾斜。

4、合理可行:作为安排投资的依据,结合实际、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实际投资的可行性,以满足台站业务需求和实现基本功能为前提,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加快实施进度。

5、适度超前:按照2006年国务院3号文件确定的目标和“一流台站”建设要求,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既考虑了当前发展要求,也对“十三五”及以后气象事业发展需求进行展望。

1.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4问题与建议1、本项目是异地新建,场址基础设施薄弱,需做好市政工程的配套衔接工作。

2、气象台站搬迁建设工作应严格以按照县政府有关会议文件执行。

3、建设新气象观测站,在新址气象观测站和旧址气象观测站进行气象业务对比观测一年。

4、省气象局应加强对新址观测站业务运行、业务用房、仪器安装、通讯保障进行指导。

5、待新站运营正常后,进行业务切换,正式启用新址气象站。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2.1建设背景2.1.1印江县概况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地处武陵山脉主峰、佛教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麓,全县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总人口43.2万人。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印江县,以原有建制设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1992年被国务院列为内陆对外开放县,1998年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划定为革命老区,是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省级文明县城,有“中国书法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蔡氏古法造纸艺术之乡”等美誉。

印江东距铜仁-凤凰机场150公里,西距省会贵阳350公里,北距重庆秀山火车站100公里,距渝怀铁路孟溪火车站80公里。

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核心区域,是贵州省重点打造黔中经济区的重要支点和连接成渝经济圈的桥头堡。

303、304省道穿境而过,是铜仁市西五县的交通枢纽中心,国家级重点工程杭瑞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方便快捷的交通格局已逐步形成。

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

以水利、电力、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工业经济取得新突破,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旅游推介和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2.1.2xx一般气象站面临的主要困境1、现有业务办公条件不能满足气象工作开展的需要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中央资金建设的气象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基本上是小资金、多批次、分年度投资建设,存在规划布局整体性不强、房屋分布零散、单体建筑面积偏小、业务平台面积不足、功能设计不完善等现状,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气象事业发展需求,地区的差距也逐步拉大。

这也是印江县国家一般气象站所面临的现实情况。

印江县国家一般气象站因建站时间较早,目前业务办公用房及相关条件已难以为继,相关条件同当地发展水平已极不协调,更谈不上适应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国家气象局提出建立“一流台站”的要求。

2、“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带动”造成对气象探测环境影响根据2012年国发〔2012〕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和黔党发【2010】9号文件《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第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地铜仁地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带动战略”背景下,印江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重新修订了印江县城总体规划,根据《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设计,到2030年县城人口将由2011年的7.4万增加到16万;用地面积相应增加,开发力度加快。

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中,印江县城通往甲山的城市主干道西园路必须从气象站内通过,气象站的面积几乎被新规划的公路全部占完,2007年,西园路就已经修到印江站的门口,但通过印江站的执法和努力,该公路一直未能通车,等待气象站搬迁才能实现通车。

2011年随着国家战略部署的调整,吹响开发贵州的号角,印江县城开发力度随之加大,观测场东部多维国际项目启动,建造了高层楼房,作为印江县城第一个标性高层建筑。

该项目楼房与观测场最近距离428米,与观测场平面的相对高差为65.8米,距高比为6.5,致使气象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印江站现已位于城市中心区域,虽然气象部门依法对这些违法建筑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干涉和执法,但因政府相关部门未能积极配合而收效甚微,致使气象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3、杭瑞高速过境印江对气象探测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国家重点工程杭瑞高速公路过境印江,杭瑞高速公路印江段匝道起点就在离气象站不足30米的东北方向,从东北方向以保持不足30米距离开始至北向西再向南环绕气象站270度上杭瑞高速公路。

根据《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第十四条: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国家一般气象站探测环境的行为:在观测场周边30米范围内修建公路,该公路的修建也严重破坏了印江气象探测环境。

2.1.3项目建设的政策背景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先后三次提出气象部门要实现“四个一流”,即“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台站”。

“四个一流”涵盖了气象现代化的各个重要方面:气象装备是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是气象现代化的象征;气象技术是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气象现代化的核心;气象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气象现代化的关键;气象台站是事业发展的牢固基石,是气象现代化的根基。

“四个一流”,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更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具体要求,还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006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明确提出,按照“四个一流”的要求,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国务院3号文件的出台,更加明确了建设“四个一流”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的要求,贵州省气象部门提出必须抢抓国家对西部地区尤其是贵州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开展基层气象台站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印江县为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面貌的提升,需要对气象观测场周边进行较大规模的城镇化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受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限制,观测场周边的城市建设不能按计划推进,城市发展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印江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为妥善解决城市建设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问题,使气象事业更好地服务于印江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xx一般气象站台进行选址新建。

实施印江县国家一般气象站迁建项目,不仅是改善现有不利气象工作环境的必要手段,也是按照“四个一流”台站建设要求,全面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和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等战略部署,以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为主线,以提高气象综合业务服务能力和增强发展活力为重点,进一步明确业务建设需求和功能定位,科学控制建设标准,统筹使用建设资金,严格规范建设程序,有序推进基层气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为目的。

为了打造“防灾减灾,气象先行”的品牌,加快印江县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气象服务能力,适应台站综合改革和气象业务发展的需要,避免气象探测环境再受影响,确保观测资料的“三性”,印江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条例》,主动提出迁移印江站的请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