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PPT课件
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ppt课件
8.实验室常用标准磨口玻璃仪器上的数字代表什么 含义?
表明规格,若有两个数字,则表示磨口大端 的直径/磨口的高度。
9.使用标准磨口仪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a.保持口塞清洁;b.保证磨砂接口的密合性,避免磨面 的相互磨损;c.装配时不宜用力过猛;d.用后立即拆卸 洗净;e.装拆时不得硬性装拆;f.磨口套管合磨塞尽量 保持配套。
30.在什么情况下要采用冷却?
1、反应要在低温下进行;2、沸点很低的有机物;3、要 加速结晶析出;4、高度真空蒸馏装置。
精选编辑ppt
15
31.常用的冷却剂有哪些?它们分别可以冷到多 少度?
水、冰-水混合物、冰-盐混合物、干冰、液氮。
32.有机物的干燥方法有几种?化学干燥剂的干 燥原理有哪两类?
物理干燥和化学干燥两种。
值。
精选编辑ppt
23
精选编辑ppt
24
精选编辑ppt
25
精选编辑ppt
26
精选编辑ppt
27
答:安装有电动搅拌器的反应装置,除按一般玻璃仪器 的安装
要求外,还要求:
1.搅拌棒必须与桌面垂直。
2.搅拌棒与玻璃管或液封管的配合应松紧适当,密 封严密。
3.搅拌棒距烧瓶底应保持5mm上的距离。
4.安装完成后应用手转动搅拌棒看是否有阻力;搅 拌棒下端是否与烧瓶底、温度计等相碰。如相碰应调整 好以后再接通电源,使搅拌正常转动。
注意保护活塞和盖子,各个漏斗直接液不要相互调 换,用后一定要在活塞和盖子的磨砂口间垫上纸片。
15.常用的冷凝管有多少种?如何使用和保管?
冷凝管分为直形冷凝管、空气冷凝管、球形冷凝管 和蛇形冷凝管。安装使用时应夹稳防止翻倒,洗刷时要 用特制的长毛刷,不用时直立晾干。
有机化学实验水蒸气蒸馏课件
实验记录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压力 等数据,以及实验结果和观察
到的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01
02
03
安全警示
水蒸气蒸馏过程中会产生 高温高压,操作时应特别 小心,避免烫伤和爆炸等 安全事故。
实验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避免误操作导致实验失败 或安全事故。
CHAPTER 05
有机化学实验水蒸气蒸馏的 拓展应用
水蒸气蒸馏与其他分离方法的比较
01
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是蒸馏法的一种,通过加热使混合物中的挥发性成分与水共
同蒸馏出来,与其他分离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设备简单等优点。
02 03ຫໍສະໝຸດ 萃取法萃取法是利用两种不混溶的液体,使其中一种溶质转移到另一液体中, 从而实现分离。与水蒸气蒸馏相比,萃取法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且 操作复杂。
多学科交叉
水蒸气蒸馏涉及到多个学 科领域,如化学、物理学 、生物学等,未来将有更 多的跨学科研究与应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在工业生产中,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 挥发性成分,通过水蒸气蒸馏可以将 这些成分提取出来,实现废弃物的资 源化利用。
水蒸气蒸馏的未来发展前景
绿色环保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水 蒸气蒸馏作为一种绿色环 保的分离方法,未来将在 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 蒸气蒸馏技术将不断得到 改进和创新,提高分离效 率和降低能耗。
环境保护
实验结束后,应将废液倒 入指定的废液收集容器中 ,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CHAPTER 03
有机化学ppt课件完整版
重排反应通常发生在含有不稳 定结构或官能团的化合物中, 需要加热或加入催化剂。在重 排过程中,分子的骨架结构可 能发生变化。
重排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 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合成 具有特定结构或官能团的有机 化合物。同时,重排反应也是 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 重要手段之一。
08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 用
定义
特点
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 于合成各种烯烃、醇、醛、酮等有机化合物。
应用
加成反应通常发生在分子中的不饱和键上,需要一定 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
消除反应
定义
消除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分子中 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
等),形成不饱和键的反应。
种类
包括脱水消除、脱卤化氢消除、 热消除等。
反应。此外,醇还可以与酸反应生成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
酚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酚类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羟基(-OH)官能团,通 式为Ar-OH,其中Ar为苯基或其衍生物。
物理性质 酚类化合物一般为无色或淡黄色的固体或液体,具有特殊 的气味和较强的毒性。酚的熔点和沸点较高,易溶于有机 溶剂。
化学性质
03
可发生加成、氧化、还原等反应,如与氢气加成生成醇,被弱
氧化剂氧化成酸。
酮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羰基(C=O)两侧连接烃基或芳基,无双键性质。
物理性质
沸点较高、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主要发生加成和还原反应,如与氢气加成生成醇,被还原剂还原 成仲醇。
醌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04
醇、酚、醚类化合物
醇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01
结构特点
有机化学实验水蒸气蒸馏课件
1. 准备实验器材
进行水蒸气蒸馏实验前,需准 备好蒸馏设备、混合物、加热 设备等。
3. 加料与加热
将混合物加入蒸馏烧瓶中,连 接加热设备,开始加热。
5. 收集与整理
将馏分收集到接收瓶中,整理 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02
水蒸气蒸馏装置与操作
水蒸气蒸馏装置介绍
蒸馏烧瓶
用于盛装待蒸馏的液体,通常由耐热的玻 璃或石英制成。
01
7. 当接收瓶中收集到足够的液体 时,停止加热并关闭蒸汽。
02
8. 将接收瓶中的液体转移至适当 的容器中,进行后续分析或使用 。
装置安装与操作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05
在安装水蒸气蒸馏装置 时,应确保所有连接处 密封良好,防止蒸汽泄 漏。
在操作过程中,应定期 检查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
热水浴
用于加热蒸馏烧瓶和冷凝器,通常由不锈 钢制成。
冷凝器
用于将蒸汽冷凝回液体,通常由玻璃或金 属制成。
温度计
用于监测蒸馏温度,通常由不锈钢或玻璃 制成。
接收瓶
用于收集从冷凝器流出的液体,通常由玻 璃制成。
水蒸气蒸馏操作步骤
1. 将待蒸馏的液体样品放入蒸 馏烧瓶中。
2. 将冷凝器与蒸馏烧瓶连接, 确保密封良好。
危险品管理
对于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采购 、储存、使用和废弃等环节,应严 格按照国家和实验室的相关规定进 行管理。
废弃物处理与环保
废弃物分类
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类别进行分 类,分为一般废弃物、有害废弃
物和可回收废弃物等。
废弃物处理
对于有害废弃物,应按照国家和 实验室的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防止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
有机化学ppt课件完整版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和卤化氢。此外,卤代烃还可发生消 去反应、取代反应等。
17
醇、酚、醚
2024/1/27
醇
醇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根据羟基所连碳原子的类型不同,醇可分为 伯醇、仲醇和叔醇。醇具有亲水性,能与水形成氢键,因此易溶于水。醇可发生氧化反应、酯化反应等。
酚
酚是芳香烃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酚具有弱酸性,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酚还可发生氧化反应、 取代反应等。
醚
醚是由醇或酚的羟基中的氢被烷基或芳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醚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被氧化。 醚可发生开环反应、取代反应等。
18
醛、酮、醌
醛
醛是羰基碳与两个氢和另一个烃 基相连的化合物。醛具有较强的 还原性,易被氧化为羧酸。醛可 发生银镜反应、斐林反应等特征 反应。
IUPAC命名法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 会制定的有机化合物命名 规则,具有通用性和规范 性。
10
03
烃类化合物
2024/1/27
11
烷烃
烷烃的通式与命名
介绍烷烃的通式、命名原则及常 见烷烃的名称。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
阐述烷烃的结构特点,包括碳原 子的杂化方式、分子构型等,以 及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如熔沸点、密度、溶解性、稳定
炔烃的来源与制备
介绍炔烃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工业制备方法及实验室 合成方法。
14
芳香烃
芳香烃的通式与命名
介绍芳香烃的通式、命名原则及常见芳香烃的名称。
《有机化学实验》PPT课件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有 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பைடு நூலகம்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其独立思考和 创新能力,为未来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安排与实验内容概述
课程安排
介绍课程的整体安排,包括实验次数 、时间、地点等。
实验内容概述
讲解产物鉴定的常用手段, 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 质谱等,以及各手段的原理
和应用。
演示如何使用专业软件对谱图 进行解析和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01
分析实验数据,包括产物的纯度、收率、光谱数据 等,评估实验效果。
02
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 和改进措施。
03
总结实验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实验方案或优化实验 条件的建议。
应用
红外光谱可用于鉴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化学键类型,如 羰基、羟基、胺基等。此外,还可用于研究反应机理、确定 异构体结构等。
核磁共振(NMR)原理及应用
原理
核磁共振利用核自旋磁矩在外加磁场中的能级分裂和跃迁产生的信号进行分析。 当外加射频场的频率与核自旋的进动频率相同时,核自旋将发生共振吸收现象。
谱图解析技术升级
未来谱图解析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解析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基于深度学习 的谱图解析算法等。
有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有机化学将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学科更加紧密地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应用前景的新 型材料和药物。
THANKS
感谢观看
简要介绍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步 骤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 整体流程和重点。
实验室安全规范及应急处理
《有机化学》PPT课件
《有机化学》PPT课件•有机化学概述•烃类化合物•卤代烃和醇酚醚类化合物•醛酮醌类化合物目录•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有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01有机化学概述有机化学定义与发展定义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合成、反应机理及应用的科学发展历程从早期经验总结到现代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当前研究热点绿色合成、不对称合成、超分子化学等分类方法按碳骨架分类(开链化合物、碳环化合物、杂环化合物)、按官能团分类(烃类、醇类、酚类、醛类、酮类等)特点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性质各异重要类别烃类、醇类、酚类、醛类、酮类、羧酸类、胺类等有机化合物特点与分类03发展趋势绿色化学合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有机光电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等01研究意义揭示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关系,指导有机合成和新材料开发02应用领域医药、农药、染料、涂料、塑料、橡胶等化学工业领域,以及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有机化学研究意义及应用领域02烃类化合物碳原子间以单键相连,其余价键被氢原子饱和。
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随碳原子数增加,沸点、熔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
相对稳定,主要发生自由基取代反应,如卤代反应。
030201结构特点含有一个或多个碳碳双键。
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增加,沸点、熔点逐渐升高,但密度比相应烷烃小。
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可发生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
结构特点含有一个或多个碳碳三键。
物理性质与烯烃相似,但更为活泼。
化学性质容易发生加成反应,也可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
含有苯环或其他芳香体系的烃类化合物。
结构特点具有特殊芳香气味,沸点、熔点较高。
物理性质相对稳定,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如硝化、磺化等反应。
化学性质芳香烃结构与性质03卤代烃和醇酚醚类化合物卤代烃命名、结构及物理性质命名卤代烃的命名遵循系统命名法,以烃为母体,卤素作为取代基进行命名。
结构卤代烃分子中,卤素原子与烃基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极性分子。
物理性质卤代烃多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具有特殊气味。
有机化学课件ppt完整版
阐述烷烃的碳原子以单键相连形成的链状 或环状结构,以及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 与氢原子结合的特点。
烷烃的物理性质
烷烃的化学性质
探讨烷烃的沸点、熔点、密度等物理性质 随碳原子数增加的变化规律。
介绍烷烃的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裂化反应 等化学性质及反应机理。
烯烃、炔烃和芳香烃概述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
阐述烯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结构 特点,以及烯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 质及反应类型。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阐述通过醛酮的氧化反应、腈的水解反应等方法合成羧酸 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04
醇、酚、醚类化合物
醇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分析
80%
醇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含有羟基(-OH)官能团,与碳 链相连。
100%
物理性质
随着分子量的增加,醇的沸点逐 渐升高,水溶性逐渐降低。
80%
化学性质
醇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为醛或 酮;与羧酸反应生成酯;与卤化 氢反应生成卤代烃。
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实验方法包括合成、分离提纯、结构测定、性 质测试等;理论方法包括量子化学计算、分子模拟等。同时,现代有机化学还 借鉴了物理学、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手段和技术。
02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合物分类及命名规则
按碳骨架分类
开链化合物、碳环化合物
按官能团分类
烃类、醇类、醛类、酮类、羧酸类、胺类等
羧酸衍生物的合成
通过羧酸的衍生化反应,如酯化、酰卤化、 酰胺化等方法合成相应的衍生物。
绿色合成策略
采用环保、高效的合成方法,如原子经济性 反应、生物催化等,实现绿色合成。
07
含氮有机化合物
胺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ppt
3
(SK)
编辑ppt
4
思考题
1 测定熔点时,遇到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 (1) 熔点管壁太厚;(2) 熔点管不洁净;(3) 试料研的不细或装得
不实;(4)加热太快;(5) 第一次熔点测定后,热浴液不冷却立即做 第二次;(6)温度计歪斜或熔点管与温度计不附贴。
量偏少。
如果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下或液面之上,测定沸点时,
数值将偏高。但若按规定的温度范围集取馏份时,则按此温度计位
置集取的馏份比要求的温度偏低,并且将有一定量的该收集的馏份
误认为后馏份而损失。
编辑ppt
10
8
用磷酸做脱水剂比用浓硫酸做脱水剂有什么优点?
答:(1)磷酸的氧化性小于浓硫酸,不易使反应物碳化;(2)无
是否需要补加沸石?为什么?
答:(1)沸石为多孔性物质,它在溶液中受热时会产生一股稳
定而细小的空气泡流,这一泡流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湍动,能使液体
中的大气泡破裂,成为液体分子的气化中心,从而使液体平没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待液体冷却
后再补加,切忌在加热过程中补加,否则会引起剧烈的暴沸,甚至
此,在加热时温度不可过高,蒸馏速度不易过快,以减少未反应的
环己醇的蒸出。
11 在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实验中,粗产品中除乙酸正丁酯外,还有
哪些副产物?怎样减少副产物的编生辑p成pt ?
12
答:主要副产物有:1-丁烯和正丁醚。 回流时要用小火加热,保持微沸状态,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12
在正溴丁烷制备实验中,硫酸浓度太高或太低会带来什么结果? 答:硫酸浓度太高:(1)会使NaBr氧化成Br2,而Br2不是亲核 试剂。 2 NaBr + 3 H2SO4(浓) →
做第二次测定?
编辑ppt
6
答:不可以。因为有时某些物质会发生部分分解,有些物质则 可能转变为具有不同熔点的其它结晶体。 3
测得A、B两种样品的熔点相同,将它们研细,并以等量混合(1) 测得混合物的熔点有下降现象且熔程增宽;(2)测得混合物的熔点与 纯A、纯B的熔点均相同。试分析以上情况各说明什么?
编辑ppt
9
7
在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不符合要求会带来什么结
果?
答:如果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上,蒸气还未达到温度计
水银球就已从支管流出,测定沸点时,将使数值偏低。若按规定的
温度范围集取馏份,则按此温度计位置集取的馏份比规定的温度偏
高,并且将有一定量的该收集的馏份误作为前馏份而损失,使收集
网上课件制作:
编辑ppt
1
有机化学实验习题及解答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经长期发展,已形成了独立的教学
体系。实验课的任务不仅是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
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实践,敢于
动手,不怕挫折,逐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能力,以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便于学习,我们在制作了有机化学实验的网上预习
课件的同时,又制作了有机化学实验习题及解答课件,以
编辑ppt
2
全面提高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本课件将有机化学实验的习题分为以下五类: 思考题(SK) 实验操作(CZ) 实验装置(ZZ)
判断题(PD) 填空题(TK) 试题难度系数分为三级:N 1为容易题;N 2为较难题;
编辑ppt
11
(4)干燥剂用量过多或干燥时间过短,致使最后蒸馏是前馏份增
多而影响产率。
10 在环己烯制备实验中,为什么要控制分馏柱顶温度不超过73℃? 答:因为反应中环己烯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70.8℃,含水
10 %);环己醇与环己烯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64.9℃,含环己醇 30.5 %);环己醇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97.8℃,含水80 %),因
刺激性气体SO2放出。 9
如果你的实验产率太低,试分析主要在哪些操作步骤中造成损 失?
答:(1)环己醇的粘度较大,尤其室温低时,量筒内的环己醇很
难倒净而影响产率。
(2)磷酸和环己醇混合不均,加热时产生碳化。
(3)反应温度过高、馏出速度过快,使未反应的环己醇因于水形
成共沸混合物或产物环己烯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而影响产率。
答:(1)说明A、B两个样品不是同一种物质,一种物质在此充 当了另一种物质的杂质,故混合物的熔点降低,熔程增宽。
(2)除少数情况(如形成固熔体)外,一般可认为这两个样品为 同一化合物。 4
沸石(即止暴剂或助沸剂)为什编辑么ppt能止暴?如果加热后才发现7 没
加沸石怎么办?由于某种原因中途停止加热,再重新开始蒸馏时,
使部分液体冲出瓶外,有时会引起着火。
(3)中途停止蒸馏,再重新开始蒸馏时,因液体已被吸入沸石的
空隙中,再加热已不能产生细小的空气流而失效,必须重新补加沸
石。
编辑ppt
8
5 冷凝管通水方向是由下而上,反过来行吗?为什么?
答: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因为这样冷凝管不
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
答:(1) 熔点管壁太厚,影响传热,其结果是测得的初熔温度
偏高。
(2) 熔点管不洁净,相当于在试料中掺入杂质,其结果将导致
测得的熔点偏低。
(3) 试料研得不细或装得不实,这样试料颗粒之间空隙较大,
编辑ppt
5
其空隙之间为空气所占据,而空气导热系数较小,结果导致熔距加
大,测得的熔点数值偏高。
(4) 加热太快,则热浴体温度大于热量转移到待测样品中的转
移能力,而导致测得的熔点偏高,熔距加大。
(5) 若连续测几次时,当第一次完成后需将溶液冷却至原熔点
温度的二分之一以下,才可测第二次,不冷却马上做第二次测量,
测得的熔点偏高。
(6) 齐列熔点测定的缺点就是温度分布不均匀,若温度计歪斜
或熔点管与温度计不附贴,这样所测数值会有不同程度的偏差。
2
是否可以使用第一次测定熔点时已经熔化了的试料使其固化后
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
6 蒸馏时加热的快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蒸馏时加热过猛,火焰太大,易造成蒸馏瓶局部过热现象,
使实验数据不准确,而且馏份纯度也不高。加热太慢,蒸气达不到
支口处,不仅蒸馏进行得太慢,而且因温度计水银球不能被蒸气包
围或瞬间蒸气中断,使得温度计的读数不规则,读数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