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

合集下载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原则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原则

勘查工程间距确定的原则勘查工程间距确定的原则5.2.1 根据勘查类型和勘查阶段选取相应的勘查工程间距。

5.2.2 详查阶段的工程间距,是矿床勘查的基本工程间距。

勘探阶段的工程间距,原则上在基本工程间距的基础上加密。

预查和普查阶段,因工程数量稀少,其工程间距不做具体要求,但应充分考虑与后续工程衔接。

5.2.3 第Ⅲ勘查类型勘探阶段的工程间距,是矿床勘查工程的最密间距。

一些规模小、形态和组分变化都很大的矿床,按此工程间距仍难获得理想勘查效果时,应及时转为“边采边探”方式,在采掘过程中再对矿床产出的地质特征作进一步调查。

5.2.4 当矿体在走向上的变化比倾向上大时,工程可布置成短边在矿体走向上的长方形网度。

5.2.5 圈定矿体的地表工程间距,一般为深部工程间距的二分之一。

D.2.2 确定间距的方法通常采用类比法,以相同类型矿床的勘查工程间距稀密验证和已有的探采验证资料类比等办法确定;也可以根据已有的勘查成果,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或动态分维几何学方法(SD法)确定。

D.2.3 推荐的工程间距D.2.3.1 铁矿勘查工程间距见表D.4 。

表 D.4 铁矿勘查工程间距勘查类型勘查工程间距(m)控制的沿走向沿倾向Ⅰ400200~400Ⅱ200100~200Ⅲ10050~100表D.1 铁矿勘查类型实例矿床名称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因素勘查实况套用本规范矿体规模矿体形态矿体构造组分分布类型与网度探采对比勘查类型确定依据类型工程间距 1.南芬铁矿沉积变质型12.8亿吨ω(TFe):31.82%主矿层(第三层矿):长度2900 m厚度6 m~157 m,(平均87.8 m)垂深>1 145 m厚大、稳定、规则的层状矿体(由地表至-200 m,高差大于500 m,厚度变化为:92 m~88 m~94 m间)呈单斜构造,沿走向、倾向均呈舒缓波状起伏。

矿体西北段顶部被断层F1切割,在详勘地段矿体中断层少矿石以磁铁石英岩为主,呈条带状构造,矿化连接,品位分布均匀1953~1976年勘探第Ⅰ勘探类型A2 200 m×200 mB (200 m~230 m)×(200 m~260 m)C1(200 m~350 m)×(200 m~400 m)1976年已采12个露采平台,资料对比;面积重合率89 %平均品位绝对误差[ω(TFe)]为-1.43 %储量平均相对误差-3.16 %矿体规模超大型、矿体形态和构造均简单、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按本标志着5.1条定为:第Ⅰ勘查类型Ⅰ探明:200 m×200 m控制:400 m×(200 m~400 m)大型简单简单均匀2.樊枝花铁矿岩浆晚期分异型10.8亿吨ω(TFe):33.23%露头长15 km,累计厚130 m,以主矿体计:长1000 m~2000 m,厚>15 m,有两个矿区矿体平均厚137 m~164 m,垂深已控制300 m~650 m似层状断层发育,主要有NE向逆断层、SN向和NW向横断层三组:均对矿体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主矿种元素(Fe)分布较均匀、但共伴生元素多而复杂(计12种可综合利用元素)1955-1958年勘探第Ⅰ~Ⅱ勘探类型A2 100 m×(50 m~60 m)B 100 m×(100 m~120 m)C1 200 m×(100 m~120 m)1.稀空200m×100m与A2对比:品位差 0.35 %储量差0.35 %已采地段与A2对比(段高15m),5个台阶储量相对误差为1.07 %、1.92 %、3.31 %、3.75 %、13.08 %矿体规模、形态和主元素特征,可归入第Ⅰ勘探类型;但共生组分和构造均为中等复杂程度,后期断层影响了矿体的实际规模,是勘查工作增加难度的主要原因,按本标准5.1.2条,定为:第Ⅱ勘查类型Ⅱ探明:100 m×(50 m~100 m)控制:200 m×(100 m~200 m)大型简单中等较均匀3.大庙铁矿岩浆分凝—贯入型4 657万吨ω(TFe):25.69%由52个矿体组成,多数长度<1000 m主矿体8个:长100 m~300 m,厚12 m~100 m,斜深200 m~300 m透镜状、扁豆状、囊状、似脉状,分枝复合膨缩尖灭。

勘探类型划分依据及原则

勘探类型划分依据及原则

二、矿床勘探类型概念: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尤其按矿体主要地质特征及其变化的复杂程度对勘探工作难易程度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归并而划分的类型,称为矿床勘探类型。

矿床勘探类型是在大量探采资料对比基础上,对已勘探矿床勘探经验的总结。

意义: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为勘探人员提供了类比、借鉴、参考应用类似矿床勘探经验的基础和可能,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探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步骤。

注意:灵活运用和借鉴同类型矿床勘探的经验,切忌生搬硬套。

在新矿床勘探初期可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按其所归属的勘探类型,初步确定应采用的勘探方法,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新的资料信息的不断积累,重新深化认识和修正其原来所属勘探类型,避免因原来类比推断的不正确而造成勘探不足(原勘探类别过低时)或勘探过头(原勘探类型过高时)的错误,给勘探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一)矿床勘探类型划分的依据原则:在划分勘探类型和确定工程间距时,遵循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

五大依据:依据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确定方法:为了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大小,提出了类型系数的概念。

即对每个因素都赋予一定的值,用每个矿床相对应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就可以确定是何种勘探类型。

在影响勘探类型的五个因素中,主矿体的规模大小比较重要,所赋予的类型系数要大些,约占30%构造对矿体形状有影响,与矿体规模间有联系,所赋予的值要小些,约占10%其他三个因素各占20%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一般依据以下5个方面的地质因素:1矿体规模矿体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其具体划分如表4-3-1所列:表4-3-1矿体规模注:小型矿体长度<150m赋值01,150〜200m赋值02,>200m赋值03;中型矿体300〜500m赋值03〜04,500〜700m赋值05,>700m赋值06。

矿产勘查学

矿产勘查学

矿产勘查:在区调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

找矿地质条件: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受到一定地质因素所控制。

因此,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把这些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称为矿产勘查地质条件。

勘探工程间距:指单个截穿矿体的勘查工程所控制的矿体面积,通常以工程沿矿体走向的距离与倾斜的距离来表示最低工业米百分值:简称米百分率或米百分值,它是对工业利用价值比较高的矿产所提出的一项综合指标,是最低工业品位与最小可采厚度的乘积。

相似类比理论:相似的地质环境和成矿地质条件可以形成相似的矿产。

相似类比的内容;成矿背景、成矿条件、矿化信息、成矿规律和类别。

矿产勘查技术方法;指那些在矿产勘查活动中,能够直接获取工作区有关矿产形成与赋存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及各种参数的技术方法。

矿产资源:由地质作用形成于地壳内或地表的自然富集物,根据其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即具有现实和潜在经济价值的物质。

矿产勘查学:研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和研究工业矿床最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矿产储量:是矿产资源量中查明资源的一部分,经勘查证实存在矿体,其产出形式、数量、质量能成为当前工业生产技术条件所开发利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开发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矿产资源总量:是矿产储量、暂难利用的探明资源量和潜在资源量的总和。

地质编录:是在找矿及勘探工作中,把直接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包括采样分析、鉴定的成果)或经综合研究的结果,正确地、系统地用文字和图表加以表达与说明,以解决和反映找矿勘探工作中的地质问题。

穿脉和沿脉:穿:垂直或斜交矿体走向并穿过矿体的地下水平坑道。

沿:在矿体内或矿体与围岩接触带沿矿体走向掘进的地下水平坑道。

矿体的变化性质指某矿体变化标志在矿体不同空间位置上相互之间的联系特点与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简析矿产资源勘查工程的要点及合理布置

简析矿产资源勘查工程的要点及合理布置
采样和测试: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采样和测试,确保获取的数据准确可靠,为资源评价和开发利 用提供依据。
综合分析: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地质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地球物理分析等,以 揭示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特征。
提高勘查效率
优化勘查方案: 根据矿床特征和 勘查目标,制定 合理的勘查方案, 提高勘查工作的 针对性和效率。
率。
添加标题
改进建议:针对矿 产资源勘查工程中 存在的问题,应加 强技术创新和人才 培养,提高勘查技 术水平,同时加强 与其他行业的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
势互补。
添加标题
经验教训:在矿产 资源勘查工程中, 应注重环境保护和 安全生产,采取有 效措施减少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确保 勘查工作的可持续
发展。
优化工程布置:根据矿体规模、形态和产状等因素,优化工程布置,提高勘查效率和精度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勘查方案,提高针对性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勘查方案,提高 针对性
合理布置工程,降低成本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优化勘查手段,提高效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综合考虑地质、环境等因素,确保 安全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成果可靠性
案提供依据。
优化勘查方案:合理布置工程,降 低无效工作和资源浪费
降低勘查成本
降低人员成本:合理安排人员和分 工,减少人力成本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勘查效率:采用先进技术和设 备,缩短勘查周期
控制其他成本:加强预算管理,合 理使用勘查经费
保障勘查成果质量
合理布置矿产资源勘查工程能够提高勘查精度和准确性,减少误差和遗漏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矿产资源勘查工程需要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共享资源、技术和经验。

关于煤炭勘查类型及勘查工程间距的研究

关于煤炭勘查类型及勘查工程间距的研究

RESOURCES/1.引言建国初期,由于我国大规模的勘查工作刚刚开始,对矿床勘查理论研究和勘查经验都比较缺乏,主要是采用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对有关矿床的勘查分类。

1959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在总结我国勘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陆续制定了铁、有色、铝土矿等矿种的勘查规范。

在规范中分别对相关矿种的矿床勘查类型做了划分。

1962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又制定了我国铜及磷块岩矿床的勘查规范,相应对其勘查类型做出了明确规定。

1978年以来,在原国家储委组织下,在大量探采资料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新规范,相继明确了各矿种的勘查类型划分依据。

2.煤炭勘查类型研究2.1煤炭勘查类型划分的地质因素现行的煤炭勘查规范中没有明确划分煤炭勘查类型。

在现实工作中,依据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划分勘关于煤炭勘查类型及勘查工程间距的研究王婉琼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北京100035摘要:煤炭的矿床勘查类型,是指在煤层地质研究和总结以往勘查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煤层的主要地质特点及其对勘查工作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煤层加以理论综合与概括而划分的类型。

划分勘查类型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查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圈定。

勘查工程间距是影响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靠性的最根本因素。

国内现行勘查规范主要依据矿床勘查类型而确定基本勘查工程间距,该工程间距作为勘查工程部署和资源储量估算与分类的基本原则被广泛使用。

关键词:煤炭;地质勘查;勘查类型;工程间距Thinking on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Indicators of DepositWang Wan-qiongThe Mineral Resources and Reserves Evaluation Center of MLR,Beijing 100035,ChinaAbstract:The types of coal deposit exploration refer to the types of coal seams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theo-retically integrated and generalized according to the mai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eam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exploration work on the basis of the geological research of coal seams and the summary of the previous exploration experience.The division of exploration types is for the purpose of correctly selecting exploration methods and means,reasonably determin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exploration projects,and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and delineating the ore bodies.The interval between exploration projects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factor affecting the reliability of resource reserve estimation results.The current exploration norms in China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types of mineral exploration,and the spacing of basic exploration projects is widely used as the basic principle for the deployment of exploration projects and the estim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resource reserves.Key word:Coal;Geological prospecting;The exploration of type;Engineering spacing 作者简介:王婉琼(1984~),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和相关基础项目研究工作。

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

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13
(三)推荐的工程间距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14
黄岗铁锡矿
黄岗是一个大型层控矽卡岩型铁、锡、钨矿床。
黄岗矿区含矿带长19.5 km,宽0.5 km~2.5 km,在 矿区近170 km2范围内,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多条矿 体。矿区呈北东向展布,依据磁异常形态特征和 矿体集中情况划分为7个区,依次为Ⅰ、Ⅱ、Ⅲ、 Ⅳ、Ⅴ、Ⅵ、Ⅶ。由于矿区东西部所含有用组份 不同,成矿地质条件也有差异,又划分为西部地 段和东部地段。西部地段包括Ⅰ、Ⅱ、Ⅶ,东部 地段包括Ⅲ、Ⅳ、Ⅴ。全矿区已探明地质储量 10829.7万t。位于西部地段的Ⅰ区矿石储量最大, 矿石量占全区矿量44%。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5
4 矿床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均匀:矿化连续,品位分布均匀(品位变化系数 Vc<50%),品位变化曲线为平滑型(相邻品位 绝对差值<5%)。
较均匀:矿化基本连续,品位分布较均匀(品位 变化系数Vc=50%~100%),品位变化曲线以波 型(相邻品位绝对差值5%~7%)为主,兼有尖 峰型(相邻品位绝对差值7%~11%)。
一 矿床勘查类型
概念:按勘查的难易程度对矿床所划分的 类型称为矿床的勘查类型。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1
(一) 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依 据
矿体规模 、 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构造复 杂程度 、矿床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2
1 矿体规模
大型:铁矿、锰矿矿体沿走向长度大于l 000 m,沿倾向延深大于500 m;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15
黄岗Ⅰ矿区
地质勘探 Ⅰ区为第Ⅲ勘探类型,以勘探网度200 m×(70~ 120)m和单工程控制的矿体及其外推部分,求得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46线~62线间以 勘探网度100 m×(50 ~70)m,求得控制的边际 经济基础储量(2M22)。

固体矿产勘查阶段划分及要求 资源储量分类及估算

固体矿产勘查阶段划分及要求 资源储量分类及估算

③对矿床开采可能影响的地区(矿山疏排水水 位下降区、地面变形破坏区、矿山废弃物堆放 场及其可能污染区)开展详细水文地质、工程 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基本查明矿床的开采技 术条件。选择代表性地段对矿床充水的主要含 水层及矿体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试验研究, 初步确定矿床充水的主(次)要含水层及其水 文地质参数、矿体围岩岩体质量及主要不良层 位,估算矿坑涌水量,指出影响矿床开采的主 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对矿 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复杂性作出评价。
•矿产资源勘查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矿产勘查部署的原则
主攻矿种的选择 重点勘查区,异常相对集中的地区,即已经发现一系列 综合化探异常和矿(化)点,组成异常和矿点的 密集区。 2.小型矿床或中-小型矿床的深部及其外围 ,目前有新发现、并且通过综合研究认为仍然有 找矿潜力的地段,亦圈定为预测区。 3.处于有利的特征地球物理场地段,如: 布格重力异常推断的中酸性岩体的外围和构造发 育地段、区域负磁场中的局部正磁异常区以及区 域正磁场中的局部正负异常相间地段。 4.近年来矿产勘查取得的新线索、新成果、 新认识,显示有找矿潜力的地段。 5.矿产勘查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区,或矿产 工作程度相对较高但根据区域成矿规律分析仍有 较大的找矿潜力区域。
数量有限的取样工 程,不要求系统工 程网度 推断的
基本确定的
探求预测的(334)? 探求推断的(333) 探求控制的(332) 资源量 资源量 资源量 类比、可选(冶) 性试验 概略研究 类比、可选(冶) 性试验、实验室流 程试验、扩大试验 预可行性研究,也 可以是概略研究
从固体矿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是一个分
勘 探
各项工作都要达到 详细查明、详细控 制程度,包括成矿 地质条件和内在规 律,建立矿床地质 模型 系统工程基础上加 密工程及相应的工 作 肯定的 探求探明的(331) 资源量 实验室流程试验、 扩大试验,必要时 半工业或工业试验 可行性研究,也可 以是预可行性研究,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原则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原则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原则勘查工程的间距确定是指在实际勘查工程中,为了更好地进行勘查工作,需要确定不同勘查点之间的距离。

正确的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是进行勘查工作的基础,对于精确和高效的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勘查工程间距确定的原则。

1.代表性原则勘查工程的间距应根据勘查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来确定,代表性原则是勘查工程间距确定的基本原则之一、当研究对象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分异、变化时,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不同勘查点的布设位置和间距,以确保所选取的点具有代表性。

例如,当勘查目的是研究土壤类型的分布特征时,可以根据不同土壤类型的分布来确定勘查点的间距。

2.平衡原则在进行勘查工作时,应根据勘查点的分布情况和勘查目的来确定勘查点的间距,保持勘查点的合理平衡。

平衡原则是指在整个勘查区域内,勘查点之间的间距应该既能够准确反映该区域的总体情况,又能够确保勘查工作的高效和较低的成本。

例如,当勘查区域比较大时,可以适当增加勘查点之间的间距,以减少勘查工作的时间和成本;而当勘查区域比较小或者研究对象的分异变化较大时,可以适当缩小勘查点之间的间距,以提高勘查的精确性。

3.均匀布设原则在进行勘查工作时,应考虑到勘查点的均匀性。

均匀布设原则是指勘查点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均匀分布,以确保整个勘查区域内的所有部位都能得到充分的代表。

如果勘查点的布设过于密集或者过于稀疏,都会影响勘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布设勘查点时,应在勘查区域内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分析,使勘查点之间的距离能够尽可能均匀分布,以确保勘查结果的可信度。

4.经济效益原则勘查工程的间距确定还应考虑到经济效益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是指在确定勘查工程间距时,应综合考虑勘查工作的成本和效益,以使勘查工作既能够满足勘查目的,又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例如,在勘查工程中,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设备会增加勘查成本,但是可能会提高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使用低精度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可以降低勘查成本,但是可能会影响勘查结果的精确性。

勘查工程间距确定的基本原则

勘查工程间距确定的基本原则

第六章 勘查工程系统
• (二)勘探网
• 勘查工程布置在两组不同方向勘 探线的交点上,构成网状的工程总 体布置方式,称勘探网。
• 其特点是可以依据工程的资料,编 制二至四组不同方向的勘查剖面, 以便从各个方向了解矿体的特点和 变化情况。
第六章 勘查工程系统
• (二)勘探网
• 勘探网布置工程的方式,一般适用 于矿区地形起伏不大,无明显走向 和倾向的等向延长的矿体,产状呈 水平或缓倾斜的层状、似层状以及 无明显边界的大型网脉状矿体。
• 知识点: • 矿体基本形态类型;勘探工程总体布置形式;合理勘探
网(密)度的确定依据及意义;确定合理勘探网(密) 度的方法(类比法、加密法、稀空法、探采资料对比法、 计算分析法)及注意的问题; • 勘探工程设计与施工。 • 重点:合理勘探网(密)度的确定依据及意义(勘探线、 勘探网、水平勘探、灵活布置形式)。
第六章 勘查工程系统
• 图6-8 水平勘查筒状矿体
第六章 勘查工程系统
• (四)灵活布置工程
• 从概率的角度看,当人们对所要勘查的矿 床的信息 (各种矿体参数)了解的先验概 率很小的时候,采用规则勘查网布置工程 获得信息的概率要大。
• 反之,当我们加强了地质规律的研究,对 矿床的变化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就是 说可以对矿体的变化作一定的预测的时候, 就不一定非用规则的勘查网,这时就可以 采用有目的的、有根据的、有的放矢的布 置工程,这就是灵活的布置工程。
• 难点:勘探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表坑道工程、地下坑道 工程、钻探工程的设计,勘探工程施工管理,勘探工程 施工顺序)。
• 实验五 勘探方法选择与勘探工程布置 • 实验六 钻孔弯曲校正
第六章 勘查工程系统
• 矿床勘查的过程就是对矿体及矿床的 追索和圈定的过程。

稀土矿勘查类型的划分参考工程间距和勘查类型实例

稀土矿勘查类型的划分参考工程间距和勘查类型实例

立志当早,存高远
稀土矿勘查类型的划分参考工程间距和勘查类型实例
1、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依据(1)稀土内生矿床
4-31 稀土内生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依据表
(2)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勘查类型划分
表432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依据表
注:
式中:Fr 边界模数
Ar 与矿体水平投影面等面积之矩形周长(m)
A 矿体水平投影面边界长总长度(m)
L 矿体沿走向的最大长度(m)
S 矿体水平投影面积(m2)
2、稀土内生矿床及风化壳离子吸附型土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实例
(1)稀土内生矿床
表433 稀土内生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勘查类型实例表
(2)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表434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勘查类型实例表
3、稀土矿床各勘查类型工程间距的确定
(1)勘查工程的布置原则
①一般是以一定的几何形态的网格控制矿体,并根据工程密度估算不同类别的矿产资源/储量。

勘查工程间距,系指用勘查工程控制矿体的实际距离,内生矿床地表槽、井探工程间距比深部勘查工程加密一倍。

勘探工程的布置应视矿体在山头、山腰、山脚的分布规律、采用相对均衡的工程间距。

②应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和矿山建设的需要,参考同类矿床勘查的经验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forhard-rockgoldexploration2002-12-17发布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 0205-2002目次前言1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3目的任务3.1目的3.2任务4研究程度4.1地质研究4.2矿石质量研究4.3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条件研究4.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5综合勘查与综合评价5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5.1测量5.2地质填图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5.4物探、化探工作5.5探矿工程5.6化学分析样品的采样、加工和测试5.7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5.8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样品的采集与测试要求5.9原始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5.10计算机勘查信息处理技术应用6控制程度6.1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6.2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6.3工程布置、施工原则、控制程度7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7.2预可行性研究7.3可行性研究8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类型8.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8.2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8.3矿产资源/储量类型9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1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9.2工业指标的主要内容9.3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9.4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5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矿产资源/储量的合理圈定9.7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资料性附录)岩金矿床规模划分标准附录C(资料性附录)矿床勘查类型有关参数附录D(资料性附录)勘查工程间距附录E(资料性附录)岩金矿及其伴生组分工业指标参考附录F(资料性附录)岩金矿矿物附录G(资料性附录)中国金矿床成因类型划分附录H(资料性附录)金矿物的粒度及形状分类附录I(资料性附录)岩金矿床工业类型DZ/T0205-2002前本标准是根据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对原全国储委1984年3月储发(1984)第14号文颁发的《岩金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DZ/T 0074—93《岩金矿普查规范》和DZ/T 0152—95《岩金矿地质详查规范》标准进行修订的,并合并为《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多金属矿床勘查类型条件与工程间距

多金属矿床勘查类型条件与工程间距
300~800
200~500
Ag
150~300
Ni
200~400
小型
0.3
(0.1~0.3)
Cu Mo
<300
<300
Pb Zn
<200
Ag
<150
Ni
<200
注:由于矿体规模对类型及工程间距的影响较大,其类型系数的赋值问题补充如下:
小型矿体(<300m)和中型矿体(300m~1,000m)按长度不同应有不同的取值,
0.4
不均匀
>150
0.2
注:变化系数估算公式V=σ/ ×100%
V——矿体厚度或品位变化系数;
σ——单工程厚度或样品品位统计的均方差;
——单工程厚度或样品品位统计的算术平均值。
附录D-4矿床勘查类型工程间距参考表
矿种
勘查类型
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
沿走向
沿倾向


200~240
100~200

120~160
DZ/T0214-2002附录D
附录D-1
Cu、Pb、Zn、Ag、Ni、Mo矿床勘查类型条件及工程间距参考
规模
系数
种类长度()延深或宽度 Nhomakorabea大型
0.9
Cu Mo
>1,000
>500
Pb Zn
>800
>500
Ag
>300
Ni
>400
中型
0.6
(0.3~0.6)
Cu Mo
300~1,000
300~500
Pb Zn

80~100
60~80

40~50
40~60
注:1.工程间距沿倾向钻孔指实际控制矿体的距离(斜距),坑道为中段高度;

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

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

阐述煤、铁、铜、岩金矿床勘查的勘查类型的划分依据、划分的勘查类型及工程间距概念:按勘查的难易程度对矿床所划分的类型称为矿床的勘查类型。

一、矿床勘查类型1、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依据。

依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将勘查类型划分为三个类型。

其中第Ⅰ勘查类型为简单型,矿体规模为大型,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均简单,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

第Ⅱ类勘查类型为中等型,矿体规模为中等,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中等,矿石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

第Ⅲ类勘查类型为复杂型,矿体规模小型,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复杂。

2、勘查类型的确定勘查类型的确定应遵循追求最佳效益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类型三分允许过渡的原则和在实践中验证并及时修正的原则。

其中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勘查类型的确定中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每个矿床地质变化特征往往不尽相同,甚至同一个矿床的不同矿体或区段,其变化程度亦各有区别。

大多数情况下,影响勘查类型确定的多种地质变量因素的变化并不一定向着同一方向发展,以至期间出现多种形式组合,因此勘探类型的确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以引起增大勘查难度最大的变量作为作为确定的主要依据。

二、勘查工程间距1、勘查工程间距的含义:勘查工程间距通常是指沿矿体走向和倾斜方向相邻工程截矿点之间的实际距离的乘积,也称勘探网度或工程密度。

勘探工程沿矿体走向的间距系指水平距,也即勘探线之间的距离;勘探工程沿矿体倾向的间距,一般是指工程穿过矿体底版的斜距或穿过矿体中心线的斜距。

当矿体为陡倾斜而用坑道勘探时,以相邻标高坑道的垂直距离与中段平面上穿脉间的距离乘积表示。

2、确定工程间距的基本原则(1)以勘查类型为基础,类型简单工程间距相对稀疏,类型复杂则工程间距相对密集。

(2)相邻勘查类型和控制程度之间的勘查工程间距原则上为整数级差关系。

(3)勘查工程间距可有一定变化范围,以适应同一勘查类型不同矿床或同一矿床不同矿体的实际变化差异。

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

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6
(二) 勘查类型的划分与确定
1 勘查类型的划分 依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有用组分分 布均匀程度,将勘查类型划分为三个类型。其中第Ⅰ 布均匀程度,将勘查类型划分为三个类型。其中第Ⅰ勘查类型为简单 型,矿体规模为大型,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均简单,矿石有用组分分 布均匀。矿床实例:南芬铁矿(铁山、黄柏峪矿段)、庞家堡铁矿 (10—36线区段)和遵义锰矿(南翼矿体)等;第Ⅱ勘查类型为中等 10—36线区段)和遵义锰矿(南翼矿体)等;第Ⅱ 型,矿体规模中等,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中等,矿石有用组分分布较 均匀。矿床实例:梅山铁矿、石碌铁矿、白云鄂博铁矿(主矿体、东 矿体)和龙头锰矿、斗南锰矿以及罗布莎铬矿(31号主矿体)等;第 矿体)和龙头锰矿、斗南锰矿以及罗布莎铬矿(31号主矿体)等;第 Ⅲ类勘查类型为复杂型,矿体规模小型,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复杂, 矿石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矿床实例:大冶铁矿、凤凰山铁矿、大庙 铁矿、大粟子铁矿和八一锰矿、湘潭锰矿、瓦房子锰矿以及赫根山铬 矿、东巧铬矿、鲸鱼铬矿等。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17
黄岗Ⅰ 黄岗Ⅰ矿区
生产探矿 生产探矿是矿山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探矿 工作,其目的是使矿山保有规定的三级矿 量,准确控制矿体边界及厚度的变化,进 一步控制矿石质量和储量,为保证矿山正 常持续生产和指导生产采准与回采切割工 程的设计、施工而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生产探矿网度与基建探矿基本相同。生产 勘探网度可加密为30 m× 勘探网度可加密为30 m×30m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8
(三) 铁矿勘查类型实例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9
勘查(勘探) 勘查(勘探)工程间距
勘探工程间距的含义 勘探工程间距通常是指沿矿体走向和倾斜方向 相邻工程截矿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乘积,也称" 相邻工程截矿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乘积,也称"勘探 网度" 网度"或工程密度。 勘探工程沿矿体走向的间距系指水平距,也即 勘探线之间的距离;勘探工程沿矿体倾向的间距, 一般是指工程穿过矿体底板的斜距(薄矿体) 一般是指工程穿过矿体底板的斜距(薄矿体)或穿过 矿体中心线(厚矿体) 矿体中心线(厚矿体)的斜距。当矿体为陡倾斜而用 坑道勘探时,以相邻标高(不同水平) 坑道勘探时,以相邻标高(不同水平)坑道的垂直距 离(又称中段高度)与中段平面上穿脉间的距离乘积 又称中段高度) 表示。

蛭石勘查规范最新

蛭石勘查规范最新

蛭石勘查规范最新蛭石勘查规范最新标准如下:一、工业指标圈定矿体时的边界品位为50kg/m3,最低工业品位100kg/m3。

矿床可采厚度0.5m,夹石剔除厚度1m。

二、蛭石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根据矿床特征、规模大小、分布特点及成因上的关系,蛭石矿床可划分为三种勘探类型:1、风化壳式矿床和呈带状产出的大脉状矿床(脉体长200m以上、的勘探类型为Ⅰ。

2、脉状矿床(脉体小于200m、的勘探类型为Ⅱ)。

3、囊状、透镜状、窝子状、小脉体等矿床的勘探类型为Ⅲ。

对于第1、2两种类型,可采厚度为0.5m,夹石剔除厚度1m;对第3种类型,不论其厚度大小,只要经济上合理,均可开采。

三、不同勘探类型的工程间距蛭石矿体延深一般在20~30m,很少超过50m,所以工程间距不宜过大。

对于Ⅰ勘探类型的矿床,工程间距稍大,一般工程间距20~40m。

四、样品的采集及分析测试样品的采集蛭石的采样可采用全巷法、剥层法和大规格刻槽法,含矿率以xkg/m3计算。

对于第Ⅰ类型矿床,为减少大量矿样的采选工作,可用大规格的刻槽法采样。

XXX矿区进行了50cm×10cm×100cm,30cm×20cm×100cm和20cm×10cm×100cm大规格的刻槽试验。

试验证明,三种规格刻槽所取得含矿率的数字基本相同。

故最后采用20cm×10cm×100cm规格的刻槽,样重50kg左右。

此规格的刻槽与全巷法、剥层法对比,所取得含矿率数字很相近。

因此,对蛭石矿床用大规格的刻槽采样是可行的。

而对于第Ⅱ、Ⅲ类型的蛭石矿床,因矿脉较小,采样工作量不大,多采用全巷法或剥层法采样。

钻孔矿心等采集样品常用矿心二分劈开法取其一半作为样品,样品长度一般1~2m。

样品的采集应结合蛭石的质量进行。

野外鉴定蛭石质量的方法为:①蛭石质量的主要特征是:当加热时,体积能急剧膨胀。

要测定其膨胀大小,可用小刀劈取蛭石结晶体1块,约1~2cm厚的薄片,置于喷灯火焰或炉火上焙烧,若其厚度能膨胀到10倍以上,即证明此种蛭石的质量是较好的。

铁矿矿床勘查类型及合理勘查间距研究

铁矿矿床勘查类型及合理勘查间距研究

地质勘探G eological prospecting铁矿矿床勘查类型及合理勘查间距研究周子辉摘要:现行的铁矿地质勘探技术规范中,没有定量地规定工程间距,而且所提出的勘查阶段沿走向的间距不合理,会影响到基坑开挖的范围,影响到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从而造成了矿产勘查工作的质量隐患。

根据国内矿床的典型类型和实际勘查项目的工程间距,分析了找矿类型、找矿间距的合理性,从经济合理的角度,提出了铁矿床的勘查工程间距,并在以后的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进行验证。

关键词:勘查工程;铁矿矿床勘查;勘查间距勘探工程间距是指在矿产地质勘查中,最接近勘查项目所控制的矿体的实际间距,既要保证矿体的外部特性,又要尽量减少工程投资。

中国现有固体矿产勘查工作按照勘查程度分为三个阶段:普查、详查、勘探,每一阶段的地质勘查工作都有相应的规范和管理文件。

目前,国内外尚无数理统计等量化指标来确定地质矿产勘查项目的间隔;然而,利用现代采矿软件等对勘查项目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使得勘查项目间距的统一化、科学化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趋势。

因此,应采用动态分维几何学、地质勘探与生产勘探的对比,并根据国内的典型矿床勘查类型及实际勘探项目的勘查工程间距进行统计分析,并从经济、合理的角度,提出了铁矿床的勘查工程间距。

1 铁矿矿床类型1.1 变质铁硅建造铁矿(1)矿体总体上是大的,贫乏的,富集的。

(2)矿体(层)反复出现的复式褶皱,使矿体的厚度增大;部分矿床由于受到晚期剥蚀、断裂等因素的作用,形成了一套单斜型或向斜型结构。

(3)矿床中的矿层多为一、二层,厚的可达二三百米。

矿体的长度从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有的甚至达到了十多公里,延深可达到数百到上千米的深度。

(4)向斜控矿方式:①铁矿体在向斜型构造中呈多层状分布。

②在向斜(型)构造的两侧,矿体的层数较小、厚度较小、形状复杂。

③矿体向斜核部的层数增加、厚度增大、品位增加(某些区段可达富矿)呈平缓分布。

(5)磁性反常模式:①存在两个大体平行的磁异常区(因其各向异性,其磁场强度较低)。

铜矿床勘查工程间距探讨

铜矿床勘查工程间距探讨
563792749@ qq.cor n。
地 质 论 评
取 值 0.6;厚度 较稳 定 ,变化 系数 60%~130% ,,类 型 系 数取 值 0.4;厚 度 不 稳 定 ,变 化 系 数 >130% ,类 型 系 数取 值 0 间 距 表
Table 2 C opper deposit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spacing
内容提 要 :为了合理确定铜矿床勘查控制程度 ,为铜矿床勘查 规范修订 提供依据 ,作者 收集 了大量铜矿床 勘查 开发资料 ,开展探 采对 比研 究。通过探采对 比认为 ,现行 《铜 、铅 、锌 、银 、镍 、钼 矿地质勘 查规范 》(DZ/T 0214—2002) 确定 的铜矿床勘查工程 间距偏稀 ,需要适 当调整 ,建议 铜矿床 第 1类型控 制的勘查 工程 间距不变 ,第 Ⅱ类型控 制的 勘查工程间距调整为 80~100 m×60~100 m,第 Ⅲ类型控制 的勘查工程 间距调整 为 40 60 mx40~60 m,小型铜 矿床 勘查类型均确定为第 m类 型。
41 等 地 质 论 评 GEOLOGICAL REVIEW VJuo1 ly.6,4 2 0N O1. 48
铜 矿床 勘 查 工 程 间距 探讨
周旭林1,2),傅群和 , ,王宏宇¨,秦雅静
1)湖南 省 国土资 源规划 院 ,长 沙 ,410007;2)湖南 省矿产 资 源储 量评 审 中心 ,长 沙 ,410007
勘查类型 I类型 (简单) Ⅱ类 型 (中 等 ) Ⅲ类型 (复杂)
类 型系数 和 2.5~3.0 1.7—2.4 1.0~1.6
表 1铜 矿 床 勘 查 类 型 划 分 表
Table 1 Copper deposit exploration classif ic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12

勘查工程间距
(二)确定间距的方法 通常采用类比法,以相同类型矿床的勘查 工程间距稀密验证和已有的探采验证资料 类比等办法确定;也可以根据已有的勘查 成果,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或动态分维几 何学方法(SD法)确定。 何学方法(SD法)确定。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13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17
黄岗Ⅰ 黄岗Ⅰ矿区
生产探矿 生产探矿是矿山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探矿 工作,其目的是使矿山保有规定的三级矿 量,准确控制矿体边界及厚度的变化,进 一步控制矿石质量和储量,为保证矿山正 常持续生产和指导生产采准与回采切割工 程的设计、施工而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生产探矿网度与基建探矿基本相同。生产 勘探网度可加密为30 m× 勘探网度可加密为30 m×30m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10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11

勘查工程间距
(一)确定工程间距的基本原则 (一)确定工程间距的基本原则 1 以勘查类型为基础,类型简单工程间距 相对稀疏,类型复杂则工程间距相对密集。 2 相邻勘查类型和控制程度之间的勘查工 程间距原则上为整数级差关系。 3 勘查工程间距可有一定变化范围,以适 应同一勘查类型不同矿床或同一矿床不同 矿体(或矿段)的实际变化差异。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3
2 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简单:矿体以层状或似层状产出;分枝复合少,夹石很少 见,厚度变化小( 厚度变化系数Vm< 50% )。 厚度变化系数Vm< 50% 中等:矿体多以似层状、脉状或大型透镜状产出,间有夹 石;膨胀收缩和分枝复合常见,厚度变化中等(厚度变化 系数Vm=50%~100%)。 系数Vm=50%~100%)。 复杂:矿体以透镜状、扁豆状、脉状、囊状、筒柱状或羽 毛状以及其他不规则形状断续产出;膨胀收缩和分枝复合 多且复杂,厚度变化大(厚度变化系数Vm>100%)。 多且复杂,厚度变化大(厚度变化系数Vm>100%)。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15
黄岗Ⅰ 黄岗Ⅰ矿区
地质勘探 Ⅰ区为第Ⅲ勘探类型,以勘探网度200 m×(70~ 区为第Ⅲ勘探类型,以勘探网度200 m× 70~ 120)m和单工程控制的矿体及其外推部分,求得 120)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46线~62线间以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46线~62线间以 勘探网度100 m× 勘探网度100 m×(50 ~70)m,求得控制的边际 70) 经济基础储量(2M22)。 经济基础储量(2M22)。 2006年 月在11~46勘探线间进行地质补充勘探, 2006年3月在11~46勘探线间进行地质补充勘探, 勘探工程网度为100 m× 勘探工程网度为100 m×(50 ~70)m 70)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7
(二 ) 勘查类型的划分与确定
2 勘查类型的确定 勘查类型的确定应遵循追求最佳效益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主矿体 为主的原则、类型三分允许过渡的原则和在实践中验证中并及时修正的原则。 其中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勘查类型的确定中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每个矿床的 地质变化特征往往不尽相同,甚至同一个矿床的不同矿体或区段,其变化程 度亦各有区别。大多数情况下,影响勘查类型确定的多种地质变量因素的变 化并不一定向着同一方向发展,以致其间出现多种型式组合,因此勘查类型 的确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以引起增大勘查难度最大的变量作为确定的主 要依据。本附录表D.1 和表D.2樊枝花铁矿和湘潭锰矿勘查实例,尽管其矿体 要依据。本附录表D.1 和表D.2樊枝花铁矿和湘潭锰矿勘查实例,尽管其矿体 规模都达到大型,但是两矿的探— 规模都达到大型,但是两矿的探—采对比资料表明,由于成矿后构造的破坏 引起勘查难度增大,均不能定为第Ⅰ勘查类型,分别确定为第Ⅱ 引起勘查难度增大,均不能定为第Ⅰ勘查类型,分别确定为第Ⅱ勘查类型 (樊枝化铁矿)和第Ⅲ (樊枝化铁矿)和第Ⅲ勘查类型(湘潭锰矿)。又加下雷锰矿,各区段矿体 变化特征和复杂程度不尽相同,其中0 35a勘探线范围内矿体产出比较规整, 变化特征和复杂程度不尽相同,其中0~35a勘探线范围内矿体产出比较规整, 确定为第Ⅰ勘查类型;3a~34a勘探线范围内矿体变化程度中等,确定为第Ⅱ 确定为第Ⅰ勘查类型;3a~34a勘探线范围内矿体变化程度中等,确定为第Ⅱ 勘查类型;Ⅰ 勘查类型;Ⅰ~Ⅱ勘查类型之间区段(主要是15~35a线间)矿体变化复杂, 勘查类型之间区段(主要是15~35a线间)矿体变化复杂, 特别是断层多,矿体被严重分割,属构造复杂型,确定为第Ⅲ 特别是断层多,矿体被严重分割,属构造复杂型,确定为第Ⅲ勘查类型。由 此可见,对于勘查类型的确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确定原则。
5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4 矿床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均匀:矿化连续,品位分布均匀(品位变化系数 Vc<50%),品位变化曲线为平滑型(相邻品位 Vc<50%),品位变化曲线为平滑型(相邻品位 绝对差值<5 绝对差值<5%)。 较均匀:矿化基本连续,品位分布较均匀(品位 变化系数Vc=50%~100%),品位变化曲线以波 变化系数Vc=50%~100%),品位变化曲线以波 型(相邻品位绝对差值5%~7 型(相邻品位绝对差值5%~7%)为主,兼有尖 峰型(相邻品位绝对差值7%~11%)。 峰型(相邻品位绝对差值7%~11%)。 不均匀:矿化不连续或很不连续,晶位分布不均 匀或很不均匀(品位变化系数Vc>100%),品位 匀或很不均匀(品位变化系数Vc>100%),品位 变化曲线为尖峰型或多峰型(相邻品位绝对差值 >11%)。 11%)。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16
黄岗Ⅰ 黄岗Ⅰ矿区
基建探矿 基建探矿是在基建开拓范围内(1300 m~ 基建探矿是在基建开拓范围内(1300 m~1350 m中段)进 m中段)进 行的探矿工作。其目的是提高基建开拓范围内矿床的地质 研究程度和勘探控制程度,详细控制矿体产状、形态、规 模、厚度、空间位置及矿石质量和储量,提高储量级别。 查清主矿体上盘及边部的小型矿体。查明开采地段的水文 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为矿山投产后正常生产提供可靠的 地质资料。 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开采方式,基建探矿手段采用坑 内钻探,勘探网度为50 m× 30~50) 内钻探,勘探网度为50 m×(30~50)m,在矿体形态变化 大的地段,可适当加密工程。在1300 m、 大的地段,可适当加密工程。在1300 m、1350 m中段巷道 m中段巷道 内垂直矿体走向施工向上或水平探矿钻孔,以求得111b类 内垂直矿体走向施工向上或水平探矿钻孔,以求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14
黄岗铁锡矿
黄岗是一个大型层控矽卡岩型铁、锡、钨矿床。 黄岗矿区含矿带长19.5 km,宽0.5 km~ km,在 黄岗矿区含矿带长19.5 km,宽0.5 km~2.5 km,在 矿区近170 km2范围内,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多条矿 矿区近170 km2范围内,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多条矿 体。矿区呈北东向展布,依据磁异常形态特征和 矿体集中情况划分为7个区,依次为Ⅰ 矿体集中情况划分为7个区,依次为Ⅰ、Ⅱ、Ⅲ、 Ⅳ、Ⅴ、Ⅵ、Ⅶ。由于矿区东西部所含有用组份 不同,成矿地质条件也有差异,又划分为西部地 段和东部地段。西部地段包括Ⅰ 段和东部地段。西部地段包括Ⅰ、Ⅱ、Ⅶ,东部 地段包括Ⅲ 地段包括Ⅲ、Ⅳ、Ⅴ。全矿区已探明地质储量 10829.7万 。位于西部地段的Ⅰ 10829.7万t。位于西部地段的Ⅰ区矿石储量最大, 矿石量占全区矿量44%。 矿石量占全区矿量44%。
一 矿床勘查类型
概念:按勘查的难易程度对矿床所划分的 类型称为矿床的勘查类型。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1
(一) 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依 据
矿体规模 、 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构造复 杂程度 、矿床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2
1 矿体规模
大型:铁矿、锰矿矿体沿走向长度大于l 大型:铁矿、锰矿矿体沿走向长度大于l 000 m,沿倾向延深大于500 m; ,沿倾向延深大于500 m; 中型:铁矿、锰矿矿体沿走向长度500 m~ 中型:铁矿、锰矿矿体沿走向长度500 m~1 000 m,沿倾向延深200 m~500 m; m,沿倾向延深200 m~ m; 小型:铁矿、锰矿矿体沿走向长度小于500 小型:铁矿、锰矿矿体沿走向长度小于500 m,沿倾向延深小于200 m; ,沿倾向延深小于200 m;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4
3 构造复杂程度
简单:产状稳定,呈单斜或宽缓褶皱产出;一般 没有较大断层或岩脉切割穿插,局部可能有小断 层或小型岩脉,但对矿体的稳定程度无明显影响。 中等:产状较稳定,常呈波状褶皱产出;有为数 不多,但具一定规模的断层或岩脉切割穿插,对 矿体的稳定程度有一定影响。 复杂:产状不稳定,褶皱发育,断层多且断距大, 或岩脉切割穿插严重,矿体遭受到严重破坏,常 以断块状产出。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6
(二) 勘查类型的划分与确定
1 勘查类型的划分 依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有用组分分 布均匀程度,将勘查类型划分为三个类型。其中第Ⅰ 布均匀程度,将勘查类型划分为三个类型。其中第Ⅰ勘查类型为简单 型,矿体规模为大型,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均简单,矿石有用组分分 布均匀。矿床实例:南芬铁矿(铁山、黄柏峪矿段)、庞家堡铁矿 (10—36线区段)和遵义锰矿(南翼矿体)等;第Ⅱ勘查类型为中等 10—36线区段)和遵义锰矿(南翼矿体)等;第Ⅱ 型,矿体规模中等,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中等,矿石有用组分分布较 均匀。矿床实例:梅山铁矿、石碌铁矿、白云鄂博铁矿(主矿体、东 矿体)和龙头锰矿、斗南锰矿以及罗布莎铬矿(31号主矿体)等;第 矿体)和龙头锰矿、斗南锰矿以及罗布莎铬矿(31号主矿体)等;第 Ⅲ类勘查类型为复杂型,矿体规模小型,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复杂, 矿石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矿床实例:大冶铁矿、凤凰山铁矿、大庙 铁矿、大粟子铁矿和八一锰矿、湘潭锰矿、瓦房子锰矿以及赫根山铬 矿、东巧铬矿、鲸鱼铬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