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少数民族变迁史。第一讲

合集下载

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历史

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历史

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历史北方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

这些文化和历史不仅反映了少数民族群体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1. 蒙古族文化蒙古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如马头琴、踏歌、长调唱等。

蒙古族的传统服装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特征,如袍、褐等。

2. 满族文化满族是中国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包含了音乐、舞蹈、戏剧、织锦等多个方面。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梨园戏”,是满族的传统戏曲形式。

此外,满族民间乐器如芦笙、三弦和管笛等也是十分受欢迎的。

3. 藏族文化藏族传统文化十分丰富,内容涵盖宗教、历史、文学、美术等多个方面。

其中最能代表藏族文化的是唐卡画和佛教文化。

此外,藏族的服饰也十分具有特色,如贡嘎藏袍、噶丹赞普服等。

二、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1. 辽金元时期的三大民族政权在北方历史上的辽金元时期,辽、金、元三大民族政权相继在华北地区建立,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造就了璀璨的成就。

据史料记载,辽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辽代实行的“排华政策”导致了较大的民族矛盾。

金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北方政权。

元代则废除了世袭制度和科举制度,引进了蒙古的部落制度,也使得元代的政治制度具有了强烈的异族特色。

2. 清代族群融合在清朝建立后,为了稳定边疆不断壮大国势,清朝采取了民族融合的政策,即旨在将汉族和少数民族均纳入清朝官方体系中,促进各民族的融和。

在此期间,清朝逐渐强化中央集权,同时也付出了很多代价,例如战争和内讧等。

三、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保护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不断地消失和丧失。

因此,对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史

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史

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史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北方游牧民族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于滇池之滨、草原之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史,向这些蓝色文明史上的伟大传承者致敬。

第一章:远古时期在人类历史的远古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已经开始出现。

他们居住在广阔的草原上,在狩猎、采集、渔猎中谋生。

同时,他们还是祖先崇拜信仰的代表,尊奉大自然中的神灵,并且在生产生活中与自然和谐共处。

另外,北方游牧民族也是最早使用青铜器的族群之一,他们的青铜器形制简单,但内含极高的文化价值。

第二章:蒙古帝国蒙古帝国是北方游牧民族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成吉思汗自1162年出生,1215年统一蒙古后,开始大举征战,不断向外扩张,最终建立了一个覆盖欧亚各洲的庞大帝国。

蒙古帝国对中国、中亚、西亚和东欧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交流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为北方游牧民族树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第三章:清朝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游牧民族政权,清朝建立者努尔哈赤就是后金部落的族长。

他与其子皇太极一同实现了对华北地区的统治,正式开启了“清朝”时期。

在西部,清朝也进行了战略布局扩张,对外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包括与俄罗斯和喀尔喀部落的战争。

清朝对游牧民族社会的影响,尤为体现在奏乐、服饰、汉语普及等方面。

游牧民族的文化艺术也开始被汉人所接受。

第四章:现代蒙古20世纪初,蒙古成为了中国清朝最后的疆域之一,此后它终于在1921年崛起,构建了一个独立的蒙古国家。

现代蒙古国地处亚洲中部,是一个由游牧民族居住的国家,蒙古人依旧尊奉萨满教,狩猎、游牧是他们的传统文化。

现代的蒙古人正试图保护和维护他们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同时也积极融入全球化,走向世界。

结语: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起伏跌宕,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留下了极其耀眼的文明遗产。

不同于汉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的历史和人文变迁仍在发生,唯一不变的是他们的文化需要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传承。

简述鲜卑族的起源及发展演变史

简述鲜卑族的起源及发展演变史

简述鲜卑族的起源及发展演变史鲜卑族起于密林深处的大兴安岭,是统一中原的第一个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国的民族史上曾经占有显赫的历史地位,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秦、西燕、南凉、南燕、吐谷浑、代国、北魏、东魏、西魏、北周12个地方政权。

“鲜卑”一词的含义表达了古鲜卑族期待“吉祥、美好”的理想,主要介绍了鲜卑族的起源及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

标签:鲜卑族;起源;发展简史鲜卑族兴起于密林深处的大兴安岭,是统一中原的第一个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国的民族史上曾经占有显赫的历史地位!这个民族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秦、西燕、南凉、南燕、吐谷浑、代国、北魏、东魏、西魏、北周12个地方政权。

其中,拓跋鲜卑曾经横扫群雄,终结了十六国纷争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建立的北魏政权开创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统一黄河流域的先例,可以说这个强劲的民族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一个靓丽的身影!那么,“鲜卑”一词的含义是什么?它又是如何起源的呢?它的发展历程又是怎样的呢?关于“鲜卑”一词的含义,在史学界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目前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四种:第一种观点是有的研究者认为“鲜卑”的谐音是“犀毗”或者“师比”,而“犀毗”在相关书籍上记载是指胡人衣服腰间挂着的带钩,这种带钩最早出现在东胡,战国时期传到赵国、楚国等周边国家。

但是持此种观点的研究学者受到了很多的抨击,有研究学者对此不敢苟同,他们认为这个胡人衣服上挂着的带钩的名称,与作为民族实体的鲜卑是绝对不能混为一谈的。

第二种观点是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鲜卑族起源于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在古代就叫鲜卑山,因此是因山得名,故名“鲜卑族”。

第三种观点是有的学者认为“鲜卑”族称是由他们的一个部落酋长的名字转化而来,原为此部落酋长,后以其名为族称。

第四种观点是得到很多人认同,笔者个人也比较倾向的一种主要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研究学者认为“鲜卑”在满语中对应的音节是“仨逼”,而“仨逼”在满语中的含义是吉祥如意;“鲜卑”在蒙古族语言中对应的音节是“斯波勒克”,而“斯波勒克”在蒙语中的含义是美好、吉兆、祥瑞。

中国北方民族匈奴、鲜卑、满族、蒙古族和汉王朝的历史大事记

中国北方民族匈奴、鲜卑、满族、蒙古族和汉王朝的历史大事记

[转载]中国北方民族匈奴、鲜卑、满族、蒙古族和汉王朝的历史大事记▲匈奴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民族,分布在蒙古高原一带,过着游牧生活,以强悍和善骑射著称。

战国后期,匈奴建立了奴隶制政权,而匈奴政权是我国历史上北方民族所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政权,首领称为单于。

匈奴政权的建立,实现了我国北方的统一,这为整个匈奴地区统一于中国创造了条件。

但伴随着匈奴政权的是对外掠夺的贪婪性,在战国秦汉时期,与中原有许多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1、战国末期,由于秦国进行统一战争,与赵国忙于战争,匈奴乘机进驻了河套地区。

2、秦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伐匈奴,把匈奴势力驱逐出河套地区。

秦在那里设置了44个县,大量移民到河套地区。

3、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把原来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了一道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4、自冒顿单于以来,匈奴利用楚汉战争、中原混乱之际,屡屡入侵掠虏,在公元前201至公元前133年之间,匈奴骑兵更是连年侵扰汉朝的边境,使汉朝北方地区广大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5、公元前200年,冒顿单于发兵进攻汉朝,刘邦带兵迎战,刘邦在平城被冒顿单于战败,被围7天7夜才脱险。

此后,汉初各帝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而且每年还要向匈奴进贡大量的酒、米、食物等。

6、汉武帝于公元前140年即位,西汉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强盛。

于是,汉武帝采取了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反击战争。

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在公元前127年、121年、119年,对匈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均获得了巨大胜利,尤其第三次汉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经过上述几次战争,匈奴势力被大大削弱,中原地区自战国以来的边患得以解除,生产的发展得到了保障。

7、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亲自到长安,接受汉朝的册封,归附西汉。

呼韩邪单于归汉,结束了匈奴政权和西汉王朝之间150年以来的对立状态,促成了大漠南北与中原的统一,为汉匈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及共同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和演变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和演变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和演变一:匈奴部分:以匈奴为代表二:东胡部分:以鲜卑、契丹、蒙古为代表三:突厥部分:以突厥为代表四:通古斯部分:以满洲为代表五:羌藏部分:羌族,吐蕃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少数民族都是由这五部分演化而来的匈奴:主体在东汉时期被汉人消灭,剩余部分西逃至欧洲,与马扎尔人融合,构成今天的匈牙利人。

东胡:秦时被匈奴灭亡,之后分成两大部分:乌桓和鲜卑乌桓:被曹魏消灭鲜卑:主体被汉族同化,剩余的演化为柔然柔然:被突厥击败,分化为室韦(蒙古)和契丹契丹:主体被女真族和汉族同化,剩余的西逃到中亚,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中亚人的一部分。

蒙古:为先秦时东胡的一部分,由鲜卑演化而来,一直生存到现在突厥:有可能是匈奴的一个分支,后灭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体被回鹘人和汉族人所灭,剩余的向西逃窜,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回鹘:主体由丁零人构成,融入了铁勒和高车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时期,将突厥主体灭亡。

回鹘生存到现在,即使今天的维吾尔族。

女真:来自肃慎,后为女真,为满洲,一直生存到现在,即今天的满族人。

党项:羌族的一部分。

后被蒙古人灭亡。

羌:一直生存到今天氐:匈奴一部分,后被汉族融化。

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羯:匈奴的一部分,在公元4世纪被汉人冉闵一次性屠杀20万人,导致羯族灭种。

少数民族历史演变的基本特征我国当代的少数民族在分布、人口数量、民族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在民族的起源、形成、历史、演变方面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但由于他们都共同生活在我国广阔的国土上,都受到汉民族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在历史演变的基本特征方面,仍有许多共同之处。

(一)在族源方面。

每一个当代的民族都是由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古老部族演变发展而来的,都可以追溯出自己的民族起源。

不同民族的族源主要有以几种情况。

1.绝大多数民族都是来源于在国内土生土长的古代部族,但也有少部分民族的渊源产生在我国以外的地区,根据他们移入的不同情况,又可分出几种类型。

北方游牧民族与世界历次民族大迁徙

北方游牧民族与世界历次民族大迁徙

北方游牧民族与世界历次民族大迁徙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发生在公元前2世纪。

(犹太民族的在亚非之间的迁徙,应该要早很多,但因为是圣经所记载,虽然可信度很大,这里依然不去算他。

) 公元前三世纪末,统一了漠北的匈奴打败了汉帝国,逐渐强盛起来了,并随即开始了扩张,匈奴头曼单于,冒顿单于,老上单于祖孙三代,持续对居住在甘肃西部的月氏人用兵,最后在前170年左右,由老上单于最终完成了对月氏的征服,匈奴人的征服类似于后世的蒙古人,非常野蛮。

老上单于征服了月氏后,拿月氏王的头盖骨做了饮器,并开始大规模屠杀和驱逐月氏人,迫使他们向西迁徙,由此产生了发端于亚洲高原的有史记载的第一次各民族大迁徙。

而这次月氏人的迁徙造成了中亚和东伊朗面貌的彻底改变。

这些月氏人离开甘肃,穿过北部戈壁向西逃亡。

其中小部分月氏人,中国古籍称之为小月氏,在天山南部地区的羌人或吐蕃人中间定居下来,使用羌或吐蕃人的语言。

其余的月氏部落,中国人称为大月氏,企图在中亚北部的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盆地定居。

但很快被乌孙人赶走。

大月氏人继续西迁,据《汉书》记载,大月氏人在前160年,左右最终到达了锡尔河上游的大宛。

并定居下来。

大月氏人文明程度很高,他们和当地大多数的游牧民族不同,他们很早就采用了定居生活方式,因而他们的到来,为中亚带来了文明的萌芽。

但同时对当地的游牧民族产生了新的冲击。

在匈奴和大月氏的双重压力下,首先离开故土的是乌孙人。

乌孙人属于在北方游牧的伊朗种人,在匈奴和大月氏的驱赶下,他们一路西迁,大概在公元前2世纪中叶,渡过伏尔加河,侵入俄罗斯草原,被西方史家称为阿兰人。

乌孙人(阿兰人)把“东方”(阿尔泰山)的花纹艺术风格传给了当时在俄罗斯草原的哥特人,并在我后面要提到的第三次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中,由哥特人传给了日耳曼人诸部落,所以在日耳曼人的哥特艺术中,可以找到很多的中亚游牧艺术风格。

大月氏人到达大宛后,他们已经来到了巴克特里亚(阿富汗)的希腊王国的边境上。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3张PPT)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3张PPT)

5.内迁人数: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 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十六国时期 民族融合不断加深
◆北方各族内迁给带来了哪些社会变化?
自丧乱以来六十余年,苍生殄灭,百不遗一,河洛丘虚,函夏萧条……
——《晋书》
4世纪后期,前秦逐渐强盛,苻坚时统一了黄河流域。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 意改革。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使得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事。——《晋书·食货志》
太康之治
1.三国归晋——西晋的统一
(1).背景:
①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②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不久,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 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三国归晋
魏 220年 蜀 221年 吴 222年-229年
这些少数民族迁到中原地区后的生活和以前相比的确安定了许多,但当时整 个中原地区剑拔弩张,政权的更替会对他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西晋时期
从三国鼎立到西晋一统
1.建国:时间:266年

君主:司马炎 都城:洛阳
263年 魏灭蜀
280年 西晋灭吴
2.统一:280年统一全国
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
266年司马炎篡权建立晋朝 263年魏灭蜀
280年西晋灭吴
266年西晋建立(洛阳)--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归晋
三国尽归司马氏
2.建立:(重点)
(1)时间:公元266年
(2)建立者: 司马炎(晋武帝)
(3)都城:洛阳
3、西晋统一:280年西晋灭

契丹族的历史发展与变迁

契丹族的历史发展与变迁

契丹族的历史发展与变迁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曾经在中国北方地区崛起并创建了许多著名的政权。

本文将从契丹族的起源、发展、变迁和文化等方面,探究这一民族的历史。

一、契丹族的起源契丹族的起源比较复杂,有多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认为,契丹族来源于古代的东胡部落,由于战乱和迁徙,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民族。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契丹族是满族的前身,是由三个游牧部落合并而成的。

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契丹族都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和历史的民族。

二、契丹族的发展契丹族在唐朝时期已开始在中国北方地区活动。

到了五代(907年-960年)时期,契丹族早期的崛起开始显现。

契丹族首先在辽东地区创立了一个政权,称为契丹国。

契丹国后来又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其他民族,创建了辽朝。

辽朝的建立标志着契丹族进入了辉煌的发展期。

辽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政治上,辽朝实行了一种严格的统治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

在经济上,辽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呈现出非常活跃的局面。

在文化上,辽代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但是,契丹族在辉煌的发展期过后,逐渐经历了衰落和变迁。

三、契丹族的变迁1. 辽朝灭亡辽朝在太祖耶律阿保机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

但是,后来的皇帝耶律大石在位时,由于个人的荒淫和庸政无能,加上南方宋朝的强大威胁,导致辽朝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

最终,在金朝的入侵下,辽朝灭亡。

2. 契丹族与金朝金朝灭辽后,吸收了大量契丹族成员。

在金朝的统治下,契丹族继续在中国北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金朝虽然奉行了中原文化,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因此对契丹族有着比较宽松的政策。

但是,金朝中后期出现了愈来愈严重的民族矛盾。

在金世宗时期,原本统一的国家分裂成了几个部分,其中包括东北地区的契丹族统治者瓦剌部。

这些部落与明朝进行了多次战争,并最终被明朝所灭。

3. 明朝与契丹族明朝在与契丹族的战争中,逐渐占据了中国北方的地位。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而中国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除了汉族,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他们展现出来的独特文化和历史演变,构成了丰富多彩、具有各种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

一、概述在远古时期,中国的少数民族就已经分布于全国各地,并且与汉族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文化多元。

自那时起,少数民族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

然而,在中国的统一和发展中,少数民族所处的地位和命运一直备受关注。

二、少数民族的历史背景中国被称为自古以来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包括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彝族、苗族、瑶族、布依族和侗族等56个民族,同时,还有其他的少数民族地区。

如今,少数民族人口大量分布于中国的西南、西北、东北和华南等地。

三、少数民族的历史演变1.秦汉时期秦朝的初期统一,将大量的少数民族纳入了中国,同时也对少数民族建立了新的地方官府和崇拜体系。

在秦汉时期,汉族不断地向外扩张,一度将大地的中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纳入了中国版图,同时还将周围的少数民族也纳入了当中。

2.魏晋时期魏晋南北分裂时期,南北地区都各自存在着不少的少数民族。

南方的蛮夷地区被汉人受到控制,而北方的鲜卑、匈奴,则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

此时,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差异便变得更加突出了。

3.唐宋时期在唐代,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形式。

为了维持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唐玄宗时期还专门设立了西北南诏等民族部落疆域,维持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和谐。

宋朝是一个较为稳定的政治时期,而少数民族也逐渐和汉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比较统一的民族文化。

4.明清时期在明清时期,中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地区都在东汉政权的控制之下。

明清政府通过向少数民族移民政策的灵活调整,使得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有了较快的增长。

而在清代中后期,少数民族则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比较相对独立的政治体系,而与汉族之间的差异也拉大了发展的距离。

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特征

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特征

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特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56个民族。

其中,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分布广泛,涵盖了很多种族和文化,具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特征。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信仰、风俗等方面入手,探讨北方少数民族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历史背景北方地区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因为其地理位置处于较为荒凉的干旱和半干旱区域,导致汉族人口有限,因此原住民成为北方的主要民族。

最早的少数民族是战国时期的鲜卑族和燕云族等,他们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不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此外,在元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兴起了民族团结的思想,不少民族相互融合,形成了许多新的民族,如达斡尔族、纳西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

文化特征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十分丰富,独特而又多样。

他们热爱音乐和舞蹈,流传着各自的民族乐器和舞蹈形式,如满族的“长调子”、蒙古族的“呼麦”、回族的“马头琴”等。

此外,很多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特色的服饰、建筑和民间艺术等文化形态。

例如,蒙古族的蓝色刺绣、藏族的地毯和唐卡、维吾尔族的瓦屋和祛病木、满族的木雕和竹编等文化都有其独特性。

信仰特征北方少数民族的信仰特征也十分独特。

其中,藏族、蒙古族、满族等的传统信仰是本土信仰,信奉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回族、纳西族、壮族等则多信仰伊斯兰教、佛教和基督教等外来宗教。

如果说大宗教的信仰建筑是众所周知的,那么一些小宗教的信仰建筑和场所则十分神秘,如蒙古族神秘的萨满祖殿、满族的“摩崖碉楼”、回族的“清真寺”和藏族的“寺庙”等,这些信仰建筑也成为了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风俗特征北方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和节日庆典中,都有着自己特色的风俗习惯。

例如,在蒙古族的“那达慕”节,人们会骑马比赛、饮食喝酒并且唱歌跳舞;在满族传统的“祭祀”节日中,人们会聚集一起祭拜祖先,边吃饭边唱歌跳舞;在回族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中,人们则会快乐地煮食、赛马和看表演。

风俗习惯不同于典型的文化特征,但它确实是每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第01讲 民族危机的加深(讲)-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第01讲 民族危机的加深(讲)-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典例精练
(2022·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6)甲午
战后,在制度安排上,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国策,经济社
会发展以“重农重商”为目标导向;在经济结构上,“官办”和“
官督商办”企业逐渐转变为民营工商实业,一大批民营企业从手工
作坊转型为现代工厂。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核心知识点2——边疆危机和甲午战争
4.瓜分中国的狂潮 1.序幕: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2.高潮 (1)为了在3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3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 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 (2)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 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 (3)大量掠夺铁路和矿山利权。
)C
B.社会阶层流动加剧
C.近代化成为了时代潮流
D.朝贡贸易走向解体
典例精练
(2022·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四)(山东卷)·8) 中法战争期间
,作为新闻性画报的《点石斋画报》,翔实生动地描绘战事,接连
不断刊发报道,如《轻人重地》《法犯马江》《基隆再捷》,并且
对台军大捷、法人残暴、甬江之战等战况,都及时绘有相关图景。
制。这一举措体现出清政府( )
A.重视边疆地区开发 B.力图加强对地方政府控制
B
C.关注民族地区发展
D.尝试建设近代多民族国家
典例精练
(2022·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上期末·2)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01讲 民族危机的加深
01
Part One
基本考情
5年14考,侧重考察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历史解释能力

4.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4.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什么? 说明他们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和合法性,
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2、各民族该如何相处?
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
课堂小结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短暂统一
随堂检验
1.《晋书》记载晋武帝泰始四年“立常平仓,族协之,丰则籴,俭
则粜,以利百姓。”政府设常平仓有利于( A )
分裂51年
赤壁之战 局面形成 魏灭蜀 西晋建立
208年 229年 263年 266年
分裂96年
西晋灭吴 统一全国
280年
新课导入
听文物讲故事
“归义侯”金印:方寸之间见证融合时代
新课导入
“孔方兄”的来历
凡今之人,惟钱而已!……(钱)
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东吴·大泉五千铜钱 西晋时多用三国时所铸旧钱,
“竹林七贤”
二、一场盘活南方的迁徙

暂 而 亡
266年(建立) 50年
316年(灭亡) 36年
280年(统一)
思考:西晋的统一局面仅持续36年。为何一度安居乐业的西晋王朝 却是“短命”的?
问政西晋 小组合作,分析史料,指出西晋社会存在的问题。
材料一 西晋时的贵族、富豪还用斗富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 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古 代显贵出行时,于道旁设下遮蔽风寒尘土或禁人窥视的帐幕),石崇就用织锦做出更华 丽的步障50里。
魏国

国 东汉 归 晋
266年
魏 西晋
263年
蜀 吴 280年
统一全国
266年,司马炎称帝,是为 晋武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起源

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起源
回族公元7世纪末阿拉伯和波斯商人经由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经商留居长安广州泉州等地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不断和汉人蒙古人维吾尔人融合大约在明代正式形成
回族 公元 7 世纪末,阿拉伯和波斯商人经由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经商,留居长安、广州、泉州 等地,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不断和汉人、蒙古人、维吾尔人融合,大约在明代正式形成。
蒙古 源于约公元 7 世纪的唐朝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南岸)的一个部落,与中国北方的东湖、鲜卑、契


斡 丹、室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公元 12 世纪,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行大聚会,建大蒙古国,铁木真被推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于是“蒙古”开始成为民族 的族称。“蒙古”意为“永恒之火” 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和)人和南疆绿洲的土著居民,历经漫长的历史发展 融合而成。“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联合” 满族,旧称满洲族,“满洲”在满语中是“吉祥”之意。满族历史悠久,其先民可追溯到商周时的 肃慎,建立金朝的女真族是满族的直系祖先。(满族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王朝(金、清) 的少数民族)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史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史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史一、引言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

北方游牧民族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北方游牧民族的起源、演变和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北方游牧民族的起源北方游牧民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草原文明。

他们主要居住在中国北方的草原地带,依靠放牧和狩猎为生。

最早的北方游牧民族是以猎人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以牧民为主。

他们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区。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演变1. 部落联盟时期公元前2000年左右,北方游牧民族逐渐形成了以部落为基础的联盟体系。

不同的部落之间通过婚姻、贸易和联盟等方式建立了联系。

这一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以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同时也开始发展农业。

2. 部落国家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北方游牧民族逐渐形成了一些较大规模的部落国家。

这些部落国家通过不断扩张和征服其他部落,形成了强大的势力。

同时,他们也开始与中原文明进行交流和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草原文化。

3. 游牧帝国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4世纪,北方游牧民族达到了鼎盛时期。

匈奴、鲜卑、突厥等游牧帝国相继崛起。

这些游牧帝国通过征服和统一其他部落,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

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四、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国的影响1. 文化交流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文明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和融合。

游牧民族的文化对汉族的社会制度、服饰、音乐、戏剧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汉族文化也对游牧民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发展。

2. 军事征服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对中原进行征服和侵略。

他们以其出色的骑射技术和灵活的战术,给中原王朝带来了巨大威胁。

同时,游牧民族的征服也促使中原王朝进行军事改革和国防建设。

3. 经济贸易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区进行了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

游牧民族通过马匹、牛羊等农产品的贸易,与中原地区进行了深入的合作。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各少数民族的发展演变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各少数民族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各少数民族发展线索一.知识归纳1.匈奴族(1)先秦时期:匈奴族是我国北部古代的游牧民族,住在蒙古高原一带,首领称单于。

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

在与中原交往过程中,匈奴人也从事农业生产。

公元前3世纪时,铁器的使用已经深入他们生产、生活和军事各个领域。

战国时期开始威胁中原政权,秦、赵、燕三国筑长城防御匈奴。

(2)秦汉时期: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统一了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地区,形成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西汉初期,匈奴不断南下进攻,西汉由于国力有限,与匈奴和亲(被动和亲)并进行贸易往来。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展开军事反攻,匈奴受到重创,被迫迁徙漠北。

后匈奴内部混战,其中呼韩邪单于一部归附汉朝,其它各部有的仍游牧于漠北,有的西迁。

西汉元帝时期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主动和亲),密切了汉匈关系,双方互市兴旺,文化往来增多,四十多年和睦相处。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

南匈奴向汉称臣,北匈奴退居漠北威胁中原及河西、西域。

东汉前期,窦固、窦宪出兵大败北匈奴,北匈奴政权瓦解,他们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最后解除。

2.西域各族(秦汉时期)汉朝时期,我国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叫西域。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到过大宛、大月氏等国。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西域诸国纷纷派使者回访,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初年无力顾及西域,西域各国重新被匈奴控制。

东汉明帝时期,班超经营西域,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

3.突厥族(1)南北朝时期:突厥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

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很快统一我国西北地区,中亚各国归附。

突厥和中原地区有贸易往来,称为沟通中原和中亚贸易的桥梁。

(2)隋唐时期:隋朝初年,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

隋末中原动乱,动突厥强大起来,不断向南进扰。

唐朝贞观初期,唐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唐设都督府管辖东突厥故地(‚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讲座
一、学习中国历史的意义
1.面向未来,了解中国历史,以史为鉴 2.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 3.借鉴历史,古为今用 4.学习外国经验,洋为中用 5.形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中国历史讲座
二、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1.文化产生于特定的社会背景 2.文化具有很强时代保守性 3.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几经兴衰 4.中华文化创造出举世闻名的中华文明 5.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中国历史讲座
一、学习中国历史的意义 1.面向未来,了解中国历史,以史为鉴 2.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 3.借鉴历史,古为今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