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硝化和亚硝化

合集下载

【精品课件】硝化与亚硝化反应

【精品课件】硝化与亚硝化反应
1. 硝酸
(2)稀硝酸
反应机制:机制与浓硝酸不同,进攻芳环的亲电离 子已不是硝酰离子,而是硝酸中存在的痕量的亚硝 酸所解离出的亚硝酰离子进攻芳环,生成的亚硝基 化合物随即被硝酸氧化成硝基化合物,同时又产生 亚硝酸。亚硝酸在此起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
H O H O
+H N O 2 N O+ H N O 3
二、常用硝化试剂
2. 硝酸-硫酸 混酸的主要优点:
(2)硝酸的利用率高:混酸中硝酸的用量接近 理论量或过量不多。硝酸以下列方式解离成硝酰 离子。
HO NO2 + H2SO4 H2O NO2
H2O + H2SO4
总式:HNO3 + 2H2SO4
H2O NO2 + HSO4 H2O + NO2 H32
H2O+NO2
总 式 : 2 HNO3+H2O
NO2 + H2O + NO3
形成硝酰离子的平衡反应中,水分使平衡左
移,不利于硝酰离子的生成。水分较多时,则按 下式离解形成硝酸根。
HNO3 H2O
H3O+ NO3
二、常用硝化试剂
1. 硝酸
(1)浓硝酸
硝化反应的第二步是:解离出的硝酰离子作
第一节 概述
第八章
一、硝化反应的概念 二、常用硝化试剂
硝化反应 和亚硝化反应
一、硝化反应的概念
硝化反应(Nitration Reaction)是指有机化 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 -NO2)的反应。
硝基可与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相连,形成 硝基化合物;也可以与氧原子相连,形成硝酸酯 类化合物;还可以与氮原子相连,形成硝胺等。
1. 硝酸 可分为浓硝酸和稀硝酸 (1)浓硝酸

硝化与亚硝化课件答案

硝化与亚硝化课件答案



一定范围内增大相比,可增加被硝化物 在酸相中的溶解,加快反应速度,提高设 备生产能力,有利于反应热和稀释热的分 散和传递。
相比过大,含水量多,反应温和,不易 生成多硝基物,但H2SO4用量大,设备生产 能力下降,废酸量大大增多。

为减少H2SO4用量,可改用含水量尽可 能少的混酸。

生产上常用方法?
b. H2SO4含量对NO2+浓度的影响
在HNO3和H2SO4的无水混合物中, 增加HNO3在混酸中的含量,则HNO3转变 为NO2+的量将减少。
无水HNO3和无水H2SO4配成的混酸, 当HNO3含量<10%,HNO3全部转化 成NO2+ ,增大HNO3比例,转化成 NO2+的百分比逐步减少。
混酸的离解方程式:
循环废酸? 循环废酸比?

⑹ 硝酸比Φ 硝酸比? 硝酸与被硝化物的摩尔比。 由于环境保护,大吨位品种,如硝基苯, 趋向采用过量芳烃绝热硝化或常规硝化技 术代替过量硝酸硝化工艺,以降低多硝基 物生成和充分利用HNO3。 (7)副产物 硝酸分解。氧化生成硝基酚类.多硝化



混酸的配制 ⑴ 配酸计算
⑷ 搅拌 1大多数硝化是非均相反应, 2为提高传热和传质效率, 3避免局部反应过烈和 T 过高, 4 工业搅拌转数一般在100r/min以上。
⑸ 酸油比和循环废酸比 酸油比(相比) ? 混酸与被硝化物的质量比。

当D.V.S.和Φ固定时,酸油比与混酸组 成有关。 相比太小,含水量少,反应初期酸浓度 过高,反应太激烈, T 很难控制。
② 有机溶剂萃取回收废酸中的硝基物。 如用二氯丙烷或二氯乙烷萃取含二硝基 甲苯的废酸,萃取效率可达97.4% 。

第三章硝化反应

第三章硝化反应

3.1
概述
硝化反应是最普遍和最早的有机反应 之一。
1834年,通过硝化将苯→硝基苯。 1842年,硝基苯还原为苯胺,硝化在有 机化学工业上的应用和研究开始发展。
3.1
概述
• • • •
3.1.1 3.1.2 3.1.3 3.1.4
定义 引入硝基的目的 硝化剂类型 硝化方法
3.1
概述
3.1.1 定义 • 硝化 ? 向有机化合物分子的C(或N、O)原子 上引入-NO2的反应。 硝基直接取代H:
3.2 硝化反应历程
• 结论: 用混酸硝化时,普遍认为硝化活性质点 是NO2+,尽管NO2+的含量很低。 随着混酸中含水量的增加,NO2+浓度 逐渐下降;当水摩尔分数50%,混酸中几乎 没有NO2+存在; HNO3中加入H2SO4,NO2+浓度增大。 NO2+浓度大小是硝化能力强弱的重要 标志。硝化速度与NO2+浓度成正比。
3.3 硝化反应动力学
⑴ 甲苯硝化反应步骤 Giles以甲苯的一硝化为例,提出了非 均相硝化的数学模型:8步
• 研究发现: 非均相混酸硝化,有机相中的反应极 少(<0.001%),且反应速度比酸相反应速 度小几个数量级,即反应主要在酸相和两 相界面处进行。
3.3 硝化反应动力学
⑵ 非均相反应体系的三种类型 H2SO4浓度变化对均相硝化反应速度 有明显的影响,非均相硝化反应速度同样 与混酸中H2SO4浓度密切相关。 甲苯在63~78% H2SO4浓度范围内非 均相硝化速度常数 k 变化幅度高达105。
a.分子结构
O
Π3
4
氢键 σ σ
H O
N
σ
O
中心N以SP2杂化轨道与3个O形 成3个σ 键,呈平面三角形分布; N上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与2个非 羟基O原子的P轨道重叠,在O-N-O 间形成大π 键∏34。 HNO3分子内还可形成氢键。

3.硝化

3.硝化

图 苯的绝热硝化流程示意图
1,2,3,4-硝化器 5-酸槽 6-闪蒸器 7-除沫器 8-分离器 9-热交换器 10-泵
绝热硝化工艺: (1)混酸:HNO35~8%,H2SO458~68%, H2O>25%;
(2)苯过量5~10%;
(3)硝化温度:132~136℃; (4)无冷却; (5)利用反应热闪蒸废酸。
• 有机溶剂中硝化 (1)避免使用大量硫酸作溶剂,减少或消除 了废酸量; (2)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得到特定异构体的 产品。 (3)溶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乙酸、乙 酸酐等。

间接硝化法
(1)磺基的取代硝化 芳香族化合物或杂环化合物上的-SO3H, 用硝酸处理,可被-NO2置换生成硝基化合物:
OH H2SO4 OH SO3H HNO 3 SO3H OH NO 2
3.3.1 混酸的硝化能力
• 硫酸脱水值(D.V.S.,简称脱水值)
硝化终了时废酸中硫酸和水的质量比,叫做硫
酸脱水值(Dehydrating Value of Sulfuric
acid)。
D.V.S.=
废酸中硫酸的质量
废酸中水的质量
混酸中硫酸的质量 = 混酸中水的质量+反应生成水的质量
• 废酸计算含量(F.N.A.,废酸计算质量分数) 硝化终了时废酸中硫酸的质量百分数叫做
• 反应温度升高,硝酸分解和氧化副反应速度加快。所以, 硝化反应要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 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选择性下降。
表 氯苯硝化温度对反应选择性的影响
温度,℃ 30 60 o,% 57.2 57.6 m,% 3.5 7.1 p,% 39.3 35.3
反应温度的选择决定于被硝化物的活性及引入硝基的个 数,对于易硝化和易被氧化的活泼芳烃如芳胺、N-酸基 芳胺、酚类、酚醚等可在低温硝化(-10~90℃);而对 于含有硝基或磺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因比较稳定,较难硝化, 所以硝化温度比较高(30~120℃)。

经济学硝化和亚硝化

经济学硝化和亚硝化
会失去控制。
20/42
6.3 影响因素→ 6.3.5 相比和硝酸比
6.3.5 相比和硝酸比 (1)相比(酸油比):混酸与被硝化物的质量
比。 相比↗ 被硝化物在酸相中的溶解量↗故硝化速
度↗,设备生产能力↗。 但相比过大 ,使设备生产能力↘。 工业上增加相比的方法:加入一定量上批硝化
的废酸。
21/42
蒽醌的硝化动力学方程为一级。r = k [ArH ] 少量亚硝酸杂质阻碍硝化;加入尿素(适量)可破坏亚硝
酸的作用。 (2)浓硫酸介质中的硝酸硝化 苯、蒽醌在浓硫酸介质中的硝化为二级反应: r = k [ArH ][HNO3];
k-表观速度常数,与硫酸浓度密切相关,90%浓度时最大。
9/42
6.2 反应机理与动力学→ 6.2.3 非均相硝化动力学
HNO3 +H2O
NO3-+ H3O +
硝酸硝化的同时,高温下发生分解而具有氧化性:
2 HNO3
H2O + N2O5
N2O4 + [O]
浓硝酸高温下氧化性特强。水分增加,硝化、氧化速度均 降低,但硝化降低更多。
7/42
6.2 反应机理与动力学→ 6.2.1 硝化剂的活性质点和反应历程
稀硝酸(< 50%):硝化活性质点为(亚硝基阳离子)NO+, (由硝酸中痕量的亚硝酸离解产生):
14/42
6.3 影响因素→ 6.3.1 被硝化物的性质
(2) 萘环、蒽环:α位活泼。 (3) 吡咯、呋喃、噻酚:在混酸中易被破坏、 不能硝化;在硝酸-乙酐中,硝基进入α位(电子云 密度高)。 (4)其它杂原子化合物:在芳香杂环上硝化时 应注意环上杂原子电性效应的影响和在酸中形成正 离子的影响。
15/42

硝化和亚硝化

硝化和亚硝化
1
硝化反应定义
2
硝化反应的目的
3
硝化工艺方法
硝化反应概述
1.硝化反应定义
向有机分子的碳原子上引入硝基(-NO2)的反应,称作硝化反应。
2.硝化反应的目的
目的之一:赋予产品特定的性能。
硝基苯
TNT
二甲基麝香
硝化反应的目的
目的之二:将硝基转化为其它基团。
Ar-NO2 Ar-NO2
还原 置换卤化Ar-ຫໍສະໝຸດ H2 Ar-X硝化反应的目的
目的之三:提高亲核置换反应活性。
10% NaOH 350~400℃, 20~30MPa
10% NaOH 160℃, 0.6MPa
10% NaOH 100℃,常压
3.硝化工艺方法
硝化方法 非均相混酸硝化
浓硫酸介质中的硝化
有机溶剂-混酸硝化 乙酐或乙酸介质中的
硝化 稀硝酸硝化 置换硝化
稀HNO3
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的被硝化物,如酚、酚醚、
(10~65%)
取代芳胺等
HNO3
取代硝化反应结果不理想
小结
硝基是具有较强吸电子作用的取代基。硝化 反应工艺方法的选择应依据被硝化物的性质。
硝化剂
适用范围
HNO3-H2SO4-H2O
反应温度下,被硝化物和硝化产物为液态,且 不溶于废硫酸
HNO3-H2SO4 HNO3
被硝化物和硝化产物是固态,且不溶或微溶于 中等浓度的硫酸中
HNO3-H2SO4 反应温度下,被硝化物为固态,且容易被磺化
HNO3
被硝化物易发生氧化、磺化、多硝化等副反应, 或因质子化而使硝化反应难以发生等

硝化及亚硝化—认识硝化反应(有机合成课件)

硝化及亚硝化—认识硝化反应(有机合成课件)

硝化及亚硝化反应
硝化方法
稀硝酸硝化 浓硝酸硝化 浓硫酸介质中的均相硝化 非均相混酸硝化 有机溶剂中硝化
精精细细有有机机合合成技成术技术
硝化及亚硝化反应
(1)稀硝酸硝化
• 稀硝酸硝化常用于含有强的第一类定位基的芳香族化合 物,如酚类、酚醚类和某些N-酸化的芳胺的硝化。反应 在不锈钢或搪瓷设备中进行,硝酸约过量10%~65%。
• 对于某些在混酸中易被磺化的化合物,可在硝酸、醋酐、 二氯甲烷或二氯乙烷等介质中用硝酸硝化。这种方法可 避免使用大量的硫酸作溶剂,在工业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精精细细有有机机合合成技成术技术
硝化及亚硝化反应
有机溶剂中硝化—溶剂作用下形成均相反应体系
• 适用于反应条件下呈固态、易被磺化的化合物。 (1)避免使用大量硫酸做溶剂,减少或消除了废酸量; (2)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改变硝基异构体的比例; (3)溶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乙酸、乙酸酐等。
精精细细有有机机合合成技成术技术
硝化及亚硝化反应
精精细细有有机机合合成技成术技术
硝化及亚硝化反应
(4)可制备炸药,如有的多硝基化合物是烈性炸药; 还可用作氧化剂或溶剂等。
在精细化工生产中,芳烃的亲电性硝化更为多见, 且理论和生产工艺的研究也最多。
精精细细有有机机合合成技成术技术
硝化及亚硝化反应
硝化及亚硝化反应
• 硝化是极其重要的单元反应。作为硝化反应的 产物——硝基化合物在燃料、溶剂、炸药、香 料、医药、农药等许多化工领域中可直接或间 接地找到它的应用实例。
精精细细有有机机合合成技成术技术
引入硝基的目的:
硝化及亚硝化反应
(1)作为制备氨基化合物的重要途径。 (2)为促进芳环上的亲核置换反应,引入强吸电性的硝 基可使其他取代基活化。有时硝基本身也可作为离去基团 而被亲核基团所置换。 (3)利用硝基的极性使染料的颜色加深。

硝化与亚硝化课件答案

硝化与亚硝化课件答案

硝化与亚硝化的未来趋势
1 2 3
环保法规对硝化和亚硝化的影响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硝化和亚硝化技术的 发展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新型生物技术的应用
利用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等新型生物技术,对 硝化和亚硝化微生物进行改造和优化,提高其性 能和适应性。
工业应用领域的拓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硝化和亚硝 化技术将在工业废水处理、生物肥料生产等领域 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02
亚硝化反应概述
亚硝化反应的定义
01
02
亚硝化反应是指将氮氧化为氮氧化物的过程,通常在高温、富氧条件 下进行。
亚硝化反应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氮肥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大气中氮 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亚硝化反应的类型
03
热力学亚硝化
动力学亚硝化
光化学亚硝化
在高温、富氧条件下,将氮氧化为氮氧化 物的反应。

02
硝化剂
硝化反应的类型
01
直接硝化
通过硝化剂直接将氢或烷基替换为硝基。
02
间接硝化
通过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成过氧化物,再与硝化剂反应生成硝基化合 物。
硝化反应的机理
01
第一步
硝化剂与有机物发生亲电取代 反应,生成硝基取代物。
02
第二步
生成的硝基取代物与水发生水 解反应,生成醇或酚。
03
第三步
醇或酚被氧化成酮或酸。
01
硝化细菌在农业中主要用于促进 土壤中氮元素的转化,将有机氮 转化为无机氮,如氨态氮和硝态 氮,供植物吸收利用。
02
硝化细菌通过硝化作用将土壤中 的铵盐转化为硝酸盐,提高土壤 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亚硝化细菌的应用

《硝化与亚硝化反应》课件

《硝化与亚硝化反应》课件
在有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可被 氧化成硝酸盐。
硝酸盐的还原
在缺氧条件下,硝酸盐可被反 硝化细菌还原成氮气。
04
硝化与亚硝化反应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01
提高土壤肥力
硝化与亚硝化反应可以将土壤中的有机氮转化为铵态氮或硝态氮,提高
土壤的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
02
调节土壤pH值
硝化细菌能够将铵离子氧化成硝酸,这个过程会释放出氢离子,从而降
特点
硝化反应通常在酸性环境中进行,需 要使用浓硫酸或硝酸作为硝化剂,同 时需要加热和搅拌。
亚硝化反应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亚硝化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和亚硝酸或亚硝酸盐作用生成亚硝基化合物的反应。
特点
亚硝化反应通常在酸性环境中进行,需要使用亚硝酸或亚硝酸盐作为亚硝化剂,同时需要加热和搅拌 。
硝化与亚硝化反应的重要性
拓展应用领域
将硝化与亚硝化反应应用于其他领域,如材料科 学、药物合成等,拓展其应用范围。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低土壤的pH值,有利于某些作物的生长。
03
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污染
通过硝化与亚硝化反应,可以将农业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
等)转化为有价值的肥料和能源。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合成氨工业
在合成氨工业中,硝化与亚硝化 反应是关键步骤之一,用于生产 硝酸和硝酸盐,这些物质是农业 肥料、炸药和其它化工产品的原
《硝化与亚硝化反应》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硝化与亚硝化反应概述 • 硝化反应的原理与过程 • 亚硝化反应的原理与过程 • 硝化与亚硝化反应的应用 • 硝化与亚硝化反应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01
硝化与亚硝化反应概述

硝化与亚硝化反应

硝化与亚硝化反应
的耦合。
04
亚硝化反应的应用
合成氨工业中的亚硝化反应
01
合成氨是化学工业中的 重要反应,亚硝化反应 是合成氨工业中的关键
步骤之一。
02
在合成氨工业中,亚硝 化反应通常是在高温高 压条件下进行,使用催 化剂促进反应的进行。
03
通过亚硝化反应,可以 将氮气和氢气转化为氨 ,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
的氮肥来源。
03
亚硝化反应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亚硝化反应是指将氮氧化为亚硝酸盐的过程,是硝化过程的一部分。
特点
亚硝化反应需要特定的微生物参与,通常在好氧条件下进行,产生亚硝酸盐作为中间产物。
亚硝化反应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
亚硝化反应是硝化过程的重要环 节,对于维持水体和土壤中的氮 循环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维持
生态平衡。
02
通过亚硝化反应,可以将水体和土壤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无机 氮,促进植物生长。
03
同时,亚硝化反应也可以将水体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对 水体生态平衡产生影响。
05
硝化与亚硝化反应的挑战与 前景
硝化与亚硝化反应的挑战
反应条件苛刻
硝化与亚硝化反应通常需要在高温高 压条件下进行,这增加了操作的难度 和成本。
亚硝化反应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01
在生物领域,亚硝化反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 行,可以将含氮有机物转化为氨。
02
微生物亚硝化作用在污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具 有重要意义,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氮污染。
03
此外,亚硝化反应在生物固氮、氮循环等过程 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亚硝化反应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01
在环境科学中,亚硝化反应对于水体和土壤中的氮素循环具 有重要影响。

第03章硝化和亚硝化资料

第03章硝化和亚硝化资料
6.6.1 化学法分离 间二硝基苯中含有邻、对位二硝基苯的分离
利用间二硝基苯对亚硫酸钠呈惰性,而邻、对位二硝基苯能够 与亚硫酸钠发生亲核置换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硝基苯磺酸钠而 除去。
6.6.2 物理法分离
经常采用精馏和结晶相配合的方法。该法是根据硝基物各 异构体之间的沸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异程度而进行分离提 纯的一种方法。
3 置换反应
6.5 混酸硝化
6.5.1 混酸硝化的特征和优点
工业上芳烃的硝化多采用混酸硝化,其优点是: 1)硝化能力强、反应速度快、生产能力高; 2)硝酸用量可接近理论值,硝化后废酸可回收利用; 3)硫酸的热容量大,可使反应平稳进行; 4)通常可以采用普通碳钢、不锈钢或铸铁设备作硝化器。
6.5.2 混酸的硝化能力和脱水值D.V.S.值
6.5.2 混酸硝化
混酸的配制
用几种不同的原料配制成混酸时,可根据各种组分的酸在 配制后酸量不变,建立物料平衡联立方程式,即可求出各 原料酸用量。
配酸工艺 配制混酸时应考虑设备的防腐能力;有效的混合装置;及 时导出混合热和稀释热的方法;严格控制原料酸的加料速 度和加料顺序;配酸温度在40℃以下等安全措施,以减少 硝酸的分解和挥发,以避免以外事故发生。
点,为了克服过渡状态
能垒,必须选择环上适
当位置。
1 混酸内的硫酸含量越多,其硝化能力越强; 2 对极难硝化的物质,采用三氧化硫与硝酸的混合物作硝化剂 以提高硝化速度,并大幅度降低废酸量; 某些芳烃的硝化,用三氧化硫代替硫酸,能改变异构体组成。 混酸的硝化能力越强,硝化的选择性越低。混酸中硫酸的浓度 还影响异构体的比例。
6)置换硝化(-Cl,-R,-SO3H,-COOH,-N=N-)
6.3 硝化机理及特征 6.3.1 硝化活性质点和反应机理

《硝化和亚硝化》课件

《硝化和亚硝化》课件
硝化和亚硝化在氮循环和废 水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硝化和亚硝化的应用前 景
随着对氮污染的关注增加, 硝化和亚硝化的应用前景将 更加广阔
对硝化和亚硝化的总结
硝化和亚硝化是生物科学领 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其化 学反应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硝化作用的种类
包括氨氧化、有机物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
硝化过程
分为两个阶段:氨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
2. 亚硝化
1
定义
亚硝化是将硝Leabharlann 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的生物化学反应2
亚硝化作用的种类
主要有反硝化和亚硝酸盐还原反应
3
亚硝化作用的微生物
包括反硝化细菌和亚硝酸盐还原细菌等
4
亚硝化过程
分为两个阶段:环境中硝酸盐的还原和硝酸盐还原细菌内部的反应
3. 硝化和亚硝化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
硝化是将氨氮及有机氮转化为硝酸盐,而亚硝化是 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联系
硝化和亚硝化都是由特定的微生物参与完成
4. 硝化和亚硝化的应用
1 生物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硝化和亚硝化在废水处理中起到关键作用,能有效去除氨氮和有机氮
2 环保中的应用
通过硝化和亚硝化反应,可以将有害的氮化合物转化为较为稳定的硝酸盐
3 农业中的应用
硝化和亚硝化过程是土壤中氮循环的重要环节,对植物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5. 现有研究和深入探讨
1
硝化和亚硝化的新进展
最新研究发现了新的硝化和亚硝化微生物,以及新型反应机制
2
硝化和亚硝化的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将关注微生物的基因调控、反应过程的优化和新的应用领域探索
6. 结束语
硝化和亚硝化的重要性
《硝化和亚硝化》PPT课 件

硝化和亚硝化

硝化和亚硝化

NO 2
190℃ 氯原子置换硝基
F Cl ( 3-128)
Cl
第2页/共41页
5.1 概述
3. 制炸药及染料等精细化学品,一是因为硝基具 有贮能作用,作为炸药使用,一是硝基是发色基 团,在分子中能够改变或加深颜料的颜色. 例:TNT,硝化纤维,硝化甘油等.
• 正因为如此,全国硝化装置很多,且很大,南京地 区:南京化工厂,南化公司磷肥厂,六合雄州集团, 四力化工有限公司.四川红光化工厂,辽阳庆阳 化工厂,河南东方化工厂,兰州一个厂,泰州新浦 化工厂,盱眙准河集团等.
+ HNO 3
H2SO4
NO 2
第18页/共41页
5.3 混酸硝化
• 硝基苯的生产工艺流程图(p169图5-6)
第19页/共41页
第20页/共41页
5.3 混酸硝化
• 一硝基甲苯的生产
CH3
CH3
CH3
CH3
+ HNO 3
H2SO 4
NO 2
+
+
NO 2
NO 2
• 邻位:间位:对位=57.5:4:38.5
第14页/共41页
5.3 混酸硝化
• 混酸硝化反应器(p167,图5-3,4) • 三功能:传热,搅拌,防腐 • 材质:铸铁(硫酸浓度大于68%后对铸铁腐
蚀性小), 搪瓷(传热慢),不锈钢
第15页/共41页
第16页/共41页
第17页/共41页
5.3 混酸硝化
• 硝基苯的生产,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生产 苯胺等产品.
H3C
NO 2 O2N
+
NO 2
还原
CH3
NH2
光气
NO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概述 6.1.1 硝化定义
向有机物分子碳原子上引入硝基,生成C-NO2键的反应称 为硝化反应。 在精细有机合成或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硝化反应是用硝酸 作消化剂向苯环和杂环中引入硝基的反应。 引入硝基的目的主要有四个方面: 1)硝基可以转化为其它取代基,尤其是制取胺基化合物。 2) 利用硝基的极性,使芳环上的其它取代基活化,易于发 生亲核置换反应。 3) 利用硝基的极性,赋予精细化工产品某种特征。例如, 加深染料的颜色,使药物的生理效应显著变异。 4) 其它用途。硝基苯和间硝基苯磺酸钠在某些生产过程中 作温和的氧化剂。(TNT炸药)
6.4.4 6.4.5
搅拌的影响
大多硝化反应是非均相的,为了保证反应顺利进行,提高 传质、传热效率,使用良好的搅拌装置。 相比和硝酸比 相比是指混酸与被硝化物的质量比,也称酸油比。是非均 相反应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比过大,设备生产能力下降,废酸量增大;相比过小,反 应初期的难度过高,反应太激烈,难于控制温度。工业生产 常常加入适量的废酸来调节相比,有利于反应热的分散和传 递,而且废酸的总量并不增多; 硝酸比 硝酸和被硝化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对于易硝化物, 硝酸过量1-5%;对于难硝化物,硝酸过量10-20% 。
6.3.2
硝化反应特征
1)硝化反应是完全不可逆反应; 2)水会改变硝化活性质点的类型,使反应速度下降; 3)与磺化反应相比,硝化反应的空间阻碍效应要小的多。
6.4
硝化反应影响因素 被硝化物的性质
6.4.1
被硝化物的性质对于硝化方法的选择,硝化反应速度,及硝 化产物的组成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萘环中的α 位比β 位活泼,因此萘的一硝化主要得1-硝 基萘。蒽醌环性质复杂的多它比苯难硝化,一硝化主要 进入α 位,少部分β 位。同时生成部分二硝基蒽醌
1 混酸内的硫酸含量越多,其硝化能力越强; 2 对极难硝化的物质,采用三氧化硫与硝酸的混合物作硝化剂 以提高硝化速度,并大幅度降低废酸量; 某些芳烃的硝化,用三氧化硫代替硫酸,能改变异构体组成。 混酸的硝化能力越强,硝化的选择性越低。混酸中硫酸的浓度 还影响异构体的比例。
3 向混酸中加入磷酸,可增加异构体的比例。磷酸的作用可 能是增加硝化活性质点的体积,活性降低,生成邻位异构体 的位阻变大所致。 4 用硝酸盐代替硝酸,与过量硫酸的硝化,可更好控制硝化 剂的量。
吡咯、呋喃、噻吩在混酸 中易被破坏,而不能硝化。 在硝酸-醋酐中一硝化主要 得1-硝基化合物。 咪唑环较稳定,由于环上 氮原子的诱导和共轭效应 影响,混酸中硝化时进入4, 5位。如该位置已有取代基 则不反应。
吡啶环上氮原子的诱导和共轭效应影响,使反应速度降低, 混酸中硝化时进入β位。
同样,喹啉也不易在吡啶环上引入硝基,只在苯环上引入。 因此,在芳杂环上硝化时,应注意杂环上氮原子的电子效应 和在酸中形成正离子的影响。
5 采用适当的硝化介质能改变异构体组成的比例。硝酸加醋 酐是一种没有氧化作用的硝化剂,与酚醚类或N-酰芳胺类 作用,可提高邻对位的比例,但对甲苯等作用没有明显影响。
6.4.3
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十分重要!在非均相系统硝化时,温度升高对混合 液粘度降低、界面张力降低、扩散系数增高、被硝化物和产物 在酸相中溶解度增加、由HNO3 离解成NO2+增多、硝化反应速度 增大都有影响。因此,硝化反应随温度的变化是没有规则的。
6.4.6
溶剂和催化剂
6.4.7 硝化副反应 1. 芳环上的多硝化反应-通过控制混酸的硝化能力、硝 酸比、循环废酸用量、反应温度等避免多硝化副反应。 2. 氧化副反应-主要在芳环上引入羟基。甲苯硝化总会 生成少量的硝基酚。发生氧化副反应时,硝酸分解成二氧化 氮,它促使多烷基苯发生复杂副反应。用尿素将二氧化氮破 坏掉。工业上,硝化器上要装有排气装置和二氧化氮吸收装 置。硝化副反应受硝酸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6.2.1 硝化方法分类
1)稀硝酸硝化(10~15%的HNO3); 通常用于易硝化的芳族化合物。例如,酚类、酚醚类、茜素和 某些N一酰化的芳胺等。这时所用的硝酸约过量10.65%。 2)浓硝酸硝化; 目前只用于少数硝基化合物的制备。如由蒽醌硝化制备1-硝基 蒽醌等。这种硝化一般要用过量许多倍的硝酸,过量的硝酸必 须设法回收或利用。 3)混酸硝化(HNO3/H2SO4); 当被硝化物和硝化产物在反应温度下都呈液态,且难溶或不溶 于混酸时,常采用非均相的混酸硝化法。(剧烈的搅拌,使有机 充分地分散到酸相中以完成硝化反应) 这种非均相硝化法是工 业上最常用、最重要的硝化方法,是本章讨论的重点。
4)有机溶剂中的硝化; 优点:在于可避免使用大量上的硫酸作溶剂,从而减少或消 除废酸量; 使用不同的溶剂以改变硝化产物异构体的比例。常 用的有机溶剂有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乙酸或乙酐等。随着 有机溶剂价格的降低,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将日益扩大。 5)其他类型硝化(AcONO2,NO2BF4,NO2CF3SO3) 6)置换硝化(-Cl,-R,-SO3H,-COOH,-N=N-)
6.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硝化剂
不同硝化对象,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硝化方法。相同的硝化 对象,采用不同硝化方式,则得到不同的产物组成。因此, 硝化剂的选择是硝化必须考虑的。 混酸的组成不同,对于相同化合物的硝化反应有明显的影响:
例 如
如加入适量的水,使 NO2+变成NO2-OH+,后者 活性低,位置选择性增 强。因为活性较弱的质 点,为了克服过渡状态 能垒,必须选择环上适 当位置。
3 置换反应
6.3 硝化机理及特征 6.3.1 硝化活性质点和反应机理
主要的硝化剂有不同活性硝酸、混酸、硝酸盐和硫酸、硝 酸和醋酸或醋酐的混合物。 已证实:多数硝化剂硝化反应的活性质点是NO2+(硝基阳 离子)。 当硝酸中水分增加,硝化和氧化速度均降低。但前者降低 更多,氧化副反应增加。
在稀硝酸中,硝化活性质点不是NO2+,而是硝酸中所 含微量HNO2离解生成的NO+。 在乙酐或乙酸中硝化是NO2+— CH3COOH或N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