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与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与成因分析

摘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8年以来,我国实行宽松的货币刺激政策,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得到空前扩张,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并不健全,外部社会环境仍需改善,相应的信贷风险被进一步放大,影响到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与成因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念与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受各种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信贷资产或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2008年下半年发生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国gdp 增长率从2007的13%下降到2012年的7.8%。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的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刺激政策迅速出台,银行信贷开始出现快速增长,新增信贷规模已从此前年均3万多亿元的常态激增至7万亿元以上。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到2012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仍达到8.5万亿元。随着银行业信贷的大规模扩张,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资产规模迅速增长。2007年末,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17万亿元,到了2011年末,这一数值达到62.99万亿元。2007年末,银行业资产规模达到52万亿元,至2012年末,总资产规模飙升至130万亿。在信贷政策的刺激下,虽然我国经济取得了强劲复苏,但随着各银行信贷资产的急剧扩张,信贷风险问题也进一步放大。

1.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压力增大。受经济增长放缓和国内外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去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持续”双降”的局面开始改变,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有所上升。据统计,2012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4929亿元,季度环比增加14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从数据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质量指标不良贷款率得到改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银行信贷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12年信贷投放规模的大幅上升。银行资产质量只是在账面上有所改善,实际仍然面临较大的资产质量压力。

2.银行贷款结构和投向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信贷一直存在着信贷结构不合理和信贷投向过于集中的问题。在银行信贷结构方面,随着银行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张,中长期贷款的增长速度快于短期贷款的增速,导致目前中长期贷款比重过高,有可能使银行面临期限错配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在贷款投向方面,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政府政策的干预和利益的驱使,大量银行贷款资金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政府扶持行业,特别是制造业、房地产业等行业,信贷集中度非常高。在当前经济下滑和新一届政府去产能化改革的背景下,一大部分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的制造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而这些企业的债务问题将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房地产行业未来去杠杆化是大势所趋,在政府的严厉调控下,不良贷款率也将上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当前受到政策的严格限制,加上其自身的投资低效和政府担保能力不足等问题,将来很容易出现大

量坏账。

3.地方政府隐性负债风险增大。2009年以来我国银行信贷规模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各级政府保增长的刺激政策。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地方政府严重干预银行信贷资金流向,政府担保现象严重,各层次地方融资平台层出不穷。据统计,截止2012年12月末,我国共有超过10000家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平台贷款余额超过8万亿元,其中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2012年还款本息和金额接近2万亿元。在目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开始显性化,造成地方政府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存在巨大隐患。据审计署统计,2012年末,9个省会城市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最高达188.95%;14个省会城市共计债务逾期181.7亿元,其中两个省会城市债务逾期率超过10%,最高逾期率为16.36%。

4.影子银行风险。为了规避监管而进行信贷扩张,很多银行将信贷资产进行表外化处理,通过与信托公司合作发行理财产品,将募集的资金投向高风险高收益项目,比如房地产行业和地方融资平台等。另外,由于民间金融市场的高利率特性,大量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向民间金融市场,参加民间金融活动,银行与民间金融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由于影子银行游离于监管之外,其规模很难准确统计,我们通过一些可靠的估算方法,测算出2012年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约为24万亿元,约占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25%。影子银行积累的大量潜在风险,将对我国银行信贷资产安全造成巨大

的威胁。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可分为银行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第一,银行内部因素:(1)第一,信贷风险管理文化缺失。银行整体上存在重贷轻管的现象,信贷资金发放后银行缺乏对客户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必要的跟踪、检查。另外,银行大部分员工信贷风险意识淡薄,认为这只是信贷管理部门的职责,与自身无关。(2)商业银行同业间的竞争压力。为了争夺客户,银行往往并未严格按照审查程序对贷款客户的资料进行审查,这就给了不合格的企业客户以可乘之机,各种违规贷款现象屡禁不止。(3)贷款审查制度执行不彻底。部分银行贷前、贷中、贷后审查并未严格执行,对企业提供的资料、抵押物、担保物、企业经营情况、贷款风险等并未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贷款审查和监督趋于形式化。(4)银行内部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银行内部协调机制不健全,各部门相互配合程度较低;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对信贷人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信贷规模与利润上,缺乏对信贷风险的考量;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基层管理者信贷审批权力过大,导致乱批贷款、乱担保等行为。(5)缺乏先进的风险分析方法和技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仍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精确度量信贷风险的技术和方法,难以准确掌握风险程度。

第二,银行外部因素:(1)社会环境原因。当前经济增长减速,

企业经济效益下滑造成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社会整体信用观念淡薄,企业造假、逃债现象严重;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尤其是关于信贷方面的法律内容简单且可操作性差,发生信贷纠纷时,银行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2)借款人方面的原因。企业经营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增加了信贷风险;银行内部协调和互通机制不健全,造成借款人使用虚假的证明材料骗取银行贷款或在银行不同部门多头贷款;我国消费品二级市场尚不成熟,贷款抵押物难以变现;借款人寻租行为普遍,不符合条件的贷款难以回收,造成信贷资产的损失。(3)政府干预。我国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过度参与经济活动,大量银行贷款资金流向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扶持行业;虽然有政府财政的显性或隐性担保,但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地方政府财政减收,企业经营效益不佳的情形下,政府担保贷款违约风险进一步放大。

三、总结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快速增长,潜在的信贷风险也已逐渐显性化,商业银行和政府部门应当采取切实的措施提高信贷风险管理能力,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商业银行方面,应当建立严格的信贷岗位责任制,限制信贷人员的违规行为;不断完善贷款信息管理系统,提高风险预警效率;加强社会信用环境的综合治理,建立信用评估体系。政府部门方面,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保护银行资产安全;推进银行市场化进程,限制政府的控制权。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