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被”字句偏误分析

合集下载

明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颜色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明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颜色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明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颜色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近年来,汉语水平考试(HSK)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习者的重视,而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作为HSK考试的重要支撑,对于学习者的写作水平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出现颜色词的偏误,导致写作的表达不够准确和规范。

本文将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基础,对颜色词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颜色词的用法。

一、颜色词的偏误分析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颜色词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混淆用词。

有些学习者容易混淆一些颜色词,如“紫色”和“灰色”、“粉红色”和“桃红色”等,在写作中容易使用错误的颜色词,导致表达不准确。

2. 用词不当。

一些学习者在使用颜色词时,会选择不当的词语,或者使用一些过于普通的颜色词,造成写作的表达单调乏味。

3. 搭配错误。

有些学习者在搭配颜色词时,经常出现搭配错误的情况,如“白色的天空”、“红色的草地”等,这些搭配错误也会影响写作的表达质量。

通过分析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学习者在写作中对于颜色词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偏误现象,而这些偏误不仅会影响到写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还会影响到文章的表达鲜活性和生动性。

有必要对颜色词的偏误问题加以重视,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二、教学建议针对颜色词的偏误问题,可以提出以下的教学建议:1. 强化词汇记忆。

学习者在学习颜色词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词汇的记忆和分类,将颜色词进行归纳和记忆,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颜色词的用法。

2. 强化词语辨析。

对于易混淆的颜色词,学习者需要进行词语的辨析训练,通过大量的语境训练,加深对颜色词的理解和掌握,避免在写作中出现混淆用词的偏误。

3. 提供丰富的范例。

在教学中,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范例,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颜色词的用法和搭配,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 强化写作训练。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习者的写作训练,让他们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逐渐提高对颜色词的使用准确性和规范性。

韩国学生“把”字句偏误研究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全球中介语语料库

韩国学生“把”字句偏误研究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全球中介语语料库

四、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后,我们发现采用同伴评价的班级在作文成绩上有了 显著的提高。这表明同伴评价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具体 来说,同伴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作文,发现自己的优点 和不足之处,
进而进行改进。此外,同伴评价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 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体系中。本次演示将针对这一评价方式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初中语文作文教 学提供新的启示。
二、同伴评价的理论基础
同伴评价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一种评价方式。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 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这 一过程中,学习者不仅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还需要对别人 的学习过程进行评
汉语学习效果,还可能影响他们与中国人的交流。因此,本次演示旨在深入分 析这些偏误的成因和影响,为留学生学习汉语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引言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中,“有”字句是一个重要的语法结构。然而,许 多学习者,尤其是来自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常常在使用“有”字句时出现 偏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偏误,本次演示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研究基础, 对韩国留学生的“有”字句使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六、展望与建议
尽管同伴评价在初中语文作文评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要教师在实 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未来,我们 建议进一步深化对同伴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促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我们也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评价方式和方法, 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七、结语
通过对初中语文作文同伴评价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这一评价方式具有显著的 优势和应用价值。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 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动机。因此,我们建议在初中语 文作文教学中广泛推广和应用同伴评价方式。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分析思路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分析思路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分析思路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作文,希望符合您的需求:说起学语言,那可真是一件让人又爱又恨的事儿。

就拿汉语水平考试(HSK)来说吧,考生们在作文里犯的那些错误,真是五花八门,让人哭笑不得。

我之前接触过一个外国朋友,叫杰克。

他为了准备 HSK 考试,可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有一次,我去他家玩,一进门就看到他的书桌上堆满了各种汉语学习资料,有教材、练习册,还有厚厚的笔记本。

杰克一脸苦恼地跟我说:“哎呀,这汉语太难啦!”原来,他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出现一些偏误。

比如说,他经常搞不清楚量词的用法。

有一次,他写“我买了一个裤子”,这可把我逗乐了。

我告诉他,裤子不能用“个”,得用“条”,应该是“我买了一条裤子”。

他听了之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赶紧在笔记本上记下。

还有一次,杰克想表达“昨天我和朋友一起吃饭很开心”,结果写成了“昨天我和朋友一起吃饭很快乐”。

他不明白为啥这就不对了。

我跟他解释说,“开心”更侧重于心情上的愉悦,“快乐”呢,更强调一种整体的、比较持久的状态。

在这种描述短暂的一起吃饭的情境中,用“开心”更合适。

杰克听得直挠头,嘴里嘟囔着:“这汉语也太复杂了!”杰克在语序上也常常出错。

他写“我去超市买东西,然后回家吃饭了先”。

正确的应该是“我去超市买东西,然后先回家吃饭了”。

我给他指出这个错误的时候,他一脸茫然地看着我,说:“这顺序有那么重要吗?”我耐心地跟他说,在汉语里,语序不对,意思可能就完全不一样啦。

除了这些语法上的错误,杰克的错别字也是让人忍俊不禁。

他会把“已经”写成“以经”,“再见”写成“在见”。

每次看到他这些可爱的错误,我都能感受到他学习汉语的认真和努力,同时也为他因为这些小错误而感到着急。

杰克的经历让我对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偏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些偏误反映出学习者在词汇、语法、语序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这些偏误的分析,我们能发现很多规律和共性。

比如说,很多学习者都会在量词的使用上犯错,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母语中没有类似的语法概念。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标注方法研究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标注方法研究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标注方法研究汉语言文学研究中的偏误标注方法有一百多种,对汉语来说,对应关系是主要标注形式,它对单字的标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一些特殊偏误进行细化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

本论文以“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例进行偏误分析,以增加偏误分析的真实性。

首先介绍偏误标注的原则,然后对偏误标注的方法、原则和过程进行阐述,最后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在选择“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时,因为该语料库包含中英文各类话题和体裁,数量大且覆盖面广,语料信息全面。

作为对汉语的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

本文对一篇“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中文部分进行了偏误标注,并将它们分为8个大类,详细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从标注的效果看,每一类都包含5条偏误,由此可见,对其他的类也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在选词方面,这篇作文包括了对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大部分词语的标注,这对于今后汉语中词汇量的扩充和语言文字规范的实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选词原则(1)词汇要真实可靠。

在标注时,我们所收集到的都是各种规范书籍中出现的、真实存在的词汇,这样既保证了汉语的规范,又减少了对语料的依赖。

(2)词语所反映的意义要准确,这是偏误标注的根本。

(3)词语的搭配关系要合理。

这种合理不仅仅是对某一语句或者整个语段的合理,而是指整个语段内的合理。

(4)在使用新词汇时要考虑到其接受度,如果新词汇在理解上比较困难,那么它在使用上就会受到限制。

2.切词原则( 1)切词要符合汉语习惯。

切词主要是指对词语在各种语境下使用时的差异进行分析。

( 2)在对不同语境下的词语进行切词时,要结合相应的语境,尤其是对成语进行切词时,要考虑到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差异,这样才能保证切词正确。

(3)切词还需要考虑到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

只有把词语和短语的搭配情况弄清楚了,才能保证词语选择得恰当。

(4)在对词语的切词时,要考虑到词语的级别。

如果词语属于常用词汇,那么就要选择常用的词语;如果词语属于比较罕见的词汇,那么就要选择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

题目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题目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题目基于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汉字书写偏误分析作者姓名马静指导教师茹钢二级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专业对外汉语学号1B0941132013年5月20日基于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汉字书写偏误分析摘要汉字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性和书写方式的独特性使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对外汉字教学理论落后和汉字复杂多变的结构特点,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瓶颈.汉语学习者普遍感到汉字学习具有多种困难,在书写及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本篇论文基于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所收录的高频错别字,对错别字现象如因音致错、因形致错等进行了分析,认为汉字偏误现象产生的原因有认知思维方式的不同、脑机制的不同、汉字自身结构和理论等多方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和学习策略,以期对对外汉字教学提出一定的参考依据.关键词:动态作文语料库;汉字书写偏误;对外汉字教学,.。

,a ,a. 。

. 。

:;;;目录1.2留学生书写中别字现象分析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1。

2.1由形致误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1.2.2由音致误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2产生偏误现象的原因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2。

1认知思维方式的不同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2。

2文字处理的脑机制不同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2.3汉字字形结构的特点及其庞大的信息量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2。

4汉字研究理论的落后及教学方法的不当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3应对留学生书写偏误的策略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3.1建立“字感"与强化笔画部件意识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3。

1。

1建立“字感”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3。

1。

2强化笔画部件意识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3。

2坚持“字本位”,建立汉字信息库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3.3 坚持“语文分开、语文并进”和“写认分流、多认少写"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4汉字书写偏误现象的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4.1加强汉语本体理论研究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4。

2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外国留学生成语语义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外国留学生成语语义偏误分析

学法教法研究课程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基于“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外国留学生成语语义偏误分析门莹(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北京100875)【摘要】本文通过对“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80例存在成语语义偏误的句子进行分类与研究,探究其产生的具体原因,并提出教学建议,以期为减少留学生的成语语义偏误提供相关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成语偏误成因建议【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025-01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凝固性,而非字面含义的简单相加,所以很多成语的语义往往无法通过字面推测出来,有的成语语义更是在本义基础上经过了引申或者比喻,这便给文化背景与我们不同的留学生在准确掌握成语语义方面增加了难度,因此在其使用成语的过程中语义偏误屡见不鲜。

1.成语语义偏误分类笔者对“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成语的句子进行筛选,其中由于语义理解错误而造成的偏误共80例,具体统计如下:1.1语义不明语义不明是指由于留学生没有准确掌握成语的语义,而导致其在使用成语时出现了语义和语境失去关联的偏误现象,特别强调错误成语的运用使整个语料出现不知所云的现象。

例如:(1)他妻子得了病以后的情况只有他们夫妻两个最清楚,其他的人谁也不能轻举妄动,乱说这件事情。

例(1)中的成语“轻举妄动”是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放在整个语境中使人难以明白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应改用成语“指手画脚”。

1.2语义偏离语义偏离指留学生只掌握了成语的部分意义或表面意义,很容易把两个语义相近或存在某些共性的成语混淆,导致所用成语在语境中表意出现偏离。

例如:(2)现在的情势变化越来越快,简直是千变万化。

例(2)划线成语形容变化非常多,但是没有表现出变化之快,因此改为“瞬息万变”来表现语境含有的变化快而多的含义。

1.3语义矛盾语义矛盾是指成语的含义和语料中其他成分要表达的意思不符合,甚至形成对立。

明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颜色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明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颜色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明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颜色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语料库资源,它记录了大量学生在写作中使用的词语和句型,可以为教学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结合该语料库,对学生在使用颜色词时的常见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运用颜色词,提升写作水平。

一、颜色词的常见偏误
1. 替代词的错误使用
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在使用颜色词时常常出现替代词的错误使用。

比如说,在描述天空的颜色时,有的学生会使用“湛蓝”来表示蓝色,其实“湛蓝”通常用来描述湖水或者海洋的颜色,用在天空上并不准确。

而“蔚蓝”则是更贴切的表达。

同样的,一些学生在描述草地时会用“苍翠”来代替绿色,然而“苍翠”更倾向于描述树木或者植物的健康状况,不适合用来形容单一的颜色。

正确的应该是“翠绿”才对。

二、教学建议
1. 强调正确的词语搭配
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词语搭配的训练。

可以通过词语搭配的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颜色词的正确用法,使他们能够在写作中更加准确地运用颜色词,避免出现偏误。

2. 多角度进行示范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角度的示范来帮助学生理解颜色词的用法。

比如说,可以通过图片、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场景下的颜色词的正确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颜色词的用法。

3. 练习与复习
我们应当通过练习与复习来巩固学生对颜色词的掌握。

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和语料库的复习,帮助学生更熟练地运用颜色词,避免在写作中出现偏误。

明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颜色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明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颜色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明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颜色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摘要】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学习者在使用颜色词时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在颜色词偏误分析部分,通过对大量语料的研究发现,学习者在表达颜色时存在一定的困惑和误用,特别是在词义辨析和搭配方面。

在教学建议部分,本文针对学习者容易出现的偏误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教学策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颜色词的正确用法。

通过此研究与建议,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对颜色词的准确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而提升汉语写作水平。

本文旨在从实际语料出发,针对颜色词的偏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建议,为汉语学习者在写作中避免常见错误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颜色词偏误、教学建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色彩是语言中常见的描述性词汇,在日常生活和语言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汉语学习的推广和普及,许多学习者在学习中会出现对颜色词的偏误。

这种偏误可能会影响学习者的语言表达准确性,甚至会导致交流误解。

对于汉语学习者常见的颜色词偏误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表达水平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虽然已有一些关于汉语学习者颜色词偏误的研究,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个别案例或小样本进行的。

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全面了解学习者在使用颜色词时存在的偏误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帮助学习者纠正错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研究将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基础,系统性分析学习者在书面表达中的颜色词偏误,旨在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促进学习者的汉语写作能力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颜色词偏误的分析,旨在探讨学习者在汉语写作中常出现的颜色词使用错误,总结其规律和特点,为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颜色词的偏误,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在写作中应该如何正确运用颜色词,提高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成语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成语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如果留学生不了解这种文化背景,就很难正确使用这个成语。这种文化背景 偏误也是留学生在成语习得中常见的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留学生在成语习得中存在 多种偏误。为了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我们Βιβλιοθήκη 出以下建议:1、加强语义理解
留学生应该加强对成语语义的理解。可以通过查阅词典、阅读汉语文章等方 式来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成语含义讲解 的环节,帮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含义。
三、日本留学生成语习得偏误分 析
通过分析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日本留学生作文,我们发现日本留学生在 使用汉语成语时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偏误:
1、字面理解:日本留学生常常从字面上理解成语的含义,而忽略了成语的 引申意义。比如,“马到成功”在日语中是“竿に上る”(升到竿顶),表示水 平达到最高。但日本留学生可能将其误解为“骑马到成功”。
2、语法错误:由于汉语和日语语法结构的差异,日本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成 语时常常出现语法错误。比如,“我身体不好”应该说成“我身体欠佳”,但日 本留学生可能会说成“我身体不好欠佳”。
3、文化差异:由于中日文化差异,日本留学生对一些成语的理解和使用与 中国学生不同。比如,“画蛇添足”在日语中是“襟を正す”(整理衣襟),表 示多此一举。但日本留学生可能会将其误解为“画蛇添足”。
3、实践写作教学:通过写作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成语的使用。教师 可以布置一些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使用指定的成语进行写作。同时,也可以鼓励 学生自主选择成语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4、利用语料库资源:教师可以利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资源,为学生提 供丰富的成语使用示例和学习材料。通过分析真实语料中的成语使用情况,学生 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使用规则。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习得“一直”的偏误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习得“一直”的偏误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习得“一直”的偏误研究一“一直”的偏误研究1.“一直”的书写偏误。

经过对HSK动态语料库检索,我们发现大部分留学生基本都能把握“一直”的书写,但有关“一直”中“直”的书写还存在一定的偏误情况,这些偏误又主要分为笔画偏误和整字偏误两种。

2.“直”的笔画偏误。

经过核实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附录的原始语料,我们发现留学生书写“直”的书写偏误主要是把“直”笔画减省写作、把“真”写成、把“值”写成。

归根到底,这些错误都是将“直”、“真”、“值”中的部件减省笔画写作“目”。

而由到“目” 的偏误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这就便于为相关汉字的书写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在教学时,教师应该着重强调“直”以及以“直”为构字部件或声符的其它相关汉字中,“直”下方的部件是,而不是“目”即可。

3.“直”的整字偏误。

借用孙文访(2006)在对汉字偏误进行分类,我们发现留学生书写“直”时出现的整字偏误共有26例,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即同音误用、近音误用和近形误用。

①同音误用。

语料显示,留学生在使用“一直”时,有“直”、“值”混用的情况,共有6例,如:*“健康”这个词一值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②近音误用。

语料显示,留学生使用“一直”时,有“直”“之”混用、“直”“只”混用、“直”“至”混用、“直”“置”混用以及“直”与“致”混用等五种情况,共计13例。

如:*要是我们一之用化肥和农药的话,我想我们的科学家们,一定会发明无污染农药。

③近形误用。

语料显示,留学生在使用“一直”时,有“直”、“真”混用以及“直”“查”混用两种情况,共7例。

其中,“直”“真”混用有6例,如:*哥哥一真说我“你对父母一定很孝顺吧!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提醒学生在使用“一直”时要避免与这些近形或音近的字发生误用的情况。

二“一直”的语法偏误“一直”的语法偏误有误用、误加、遗漏、错序等几种类型。

1.误用。

通过语料统计显示,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误用“一直”的偏误语料共有40例,主要是与“一向”、“从来”、“继续”、“经常”等相近词义或用法的词混用造成的。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泰国学生汉语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泰国学生汉语偏误分析

1、词汇搭配错误:例如,“吃饭”与“筷子”之间的搭配,他们可能会错 误地写成“饭筷子”。
2、语法搭配不当:例如,“虽然他学习很努力,但是他不聪明”中,“虽 然”和“但是”的搭配使用不当。
3、文化差异引起的搭配错误:例如,“送礼”在日本次演示化中常常与 “结婚”等喜庆场合相关联,而在中国,“送礼”则可以用于各种场合。
二、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简介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是中国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专门为母语非汉语的学 习者建立的一个作文语料库,用于评估他们的汉语水平。这个语料库包含了大量 的学生作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教学资源。
三、泰国学生汉语偏误分析
通过对比和分析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泰国学生作文,我们发现主要的偏 误类型包括语法、词汇和语用偏误。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日本学习者开始学习汉语。然而,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常常遇到搭配偏误的问题。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作为一项大 规模的汉语学习者语料库,为研究日本汉语学习者的搭配偏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本次演示旨在利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日本汉语学习者的搭配偏误进行深入 研究。
3、增加文化教学:教师应当增加文化教学的比重,帮助学生理解中日文化 差异,减少因文化差异引起的搭配错误。
4、利用语料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真实语料, 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际使用中的搭配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修正能力。
六、结论
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日本汉语学习 者的搭配偏误情况。通过对比教学、增加实践机会、增加文化教学以及利用语料 库进行教学等手段,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偏误的发生,提高日本学生的汉语 学习效果。希望本次演示的研究能为广大日语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被”字句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被”字句偏误分析

“我”身上的一部分)。
的施事与受事跟形式上的施事与受事产生对立,表意不
明而产生的偏误。
A.主被动混淆
(13)最近我被咬了一条大狗。
改为:最近我被一条大狗咬了。
此外,外国学习者使用主动句表达被动含义也会造成
主被动混淆。
(14)我的家乡四面环绕着大海,从任何地
方看能看到蓝色的大海。
改为:我的家乡被大海四面环绕……
B.受影响事物判断错误

其他成分的多余或缺失是指被字句典型句式中除
“被”字以外成分的缺失或多余。
(9)他法律上被死刑。
该语料除成分残缺外,“法律上”应改为“在法律
上”补足状语。
改为:他在法律上被判死刑。
4.“被”字句语序不当
“被”字句语序不当指“被”字句中状语位置不当。
“被”字句中状语应放在施动者与“被”字之间。但外
国学习者使用“被”字句时,会将状语位置摆放错误,
一、引言
本文研究对象为外国学习者“被”字句的习得状况。
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被”字句分为三种格式
[1]。再对照《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被”字
句的结构功能可归纳如下:
1.受影响的事物+被+动作者(或发出影响的事物)+
动作+结果[2]
自行车 被 小明
骑 走了。
受影响的事物 动作者 误解是对“被”字句功能掌握不足,在此基
础上,将“被”与其他关联词、介词混淆产生的偏误。
(11)每天妻子被病痛苦,那么索性让妻子
自杀。
改为:每天妻子因病痛苦……
(12)一旦开始吸烟,人们就觉得被中毒似
的。
改为:……人们就觉得像中毒似的。
2.施受不明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习得汉字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习得汉字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习得汉字偏误分析【摘要】日本留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常常出现偏误,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进行研究。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分为汉字习得理论综述、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介绍、日本留学生汉字习得情况分析、汉字偏误分析和偏误纠正方法研究。

研究发现日本留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存在较多偏误,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提高日本留学生的汉字习得水平,为汉语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汉字习得、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日本留学生、偏误分析、偏误纠正、研究成果、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汉字作为中国汉语的基本表征系统,在中国语言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汉语。

日本留学生占据了很大比例。

由于中日两国汉字的差异性,日本留学生在习得汉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误现象。

这些汉字偏误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汉语写作水平,也给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困扰。

为了更好地帮助日本留学生提升汉字学习水平,探讨他们在汉字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现象以及可能的纠正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日本留学生习得汉字的偏误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以期为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展开,或许可以为日本留学生汉字学习提供更有效的帮助,也能够为汉字教学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汉字作为汉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偏误现象。

这些偏误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汉语水平,也可能导致交流不畅,甚至产生误解。

对日本留学生在习得汉字过程中存在的偏误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旨在通过对日本留学生在汉字习得过程中的偏误进行系统性研究,揭示其规律性和特点,为日本留学生的汉字教学和学习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被”字句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被”字句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被”字句偏误分析摘要:根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被”字句的错句检索,结果显示297条偏误语料中有132条偏误出自韩国考生。

本文拟选取韩国考生的偏误语料作为定量分析的样本。

首先对语料进行偏误归类,其次结合具体偏误语料来分析主要偏误产生的规律性原因,最后据此提出针对偏误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HSK;韩国;“被”字句;偏误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63-02一、引言“被”字句是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因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而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是针对母语非汉语者参加的高等汉语水平考试(HSK)的作文答卷语料库,1.0版的语料库收集了1992-2005年部分外国考生的作文答卷,共收入语料10470篇。

对该版语料库的“被”字句进行错句检索后,共得到297条偏误语料,其中有132条出自韩国考生,占全球考生偏误总数的比例高达44%,故而,本文在数据分析上采用不完全归纳法,选定“被”字句偏误高发的韩国考生的语料作为考察对象。

二、“被”字句的偏误类型韩国留学生“被”字句偏误类型分布:由表1可知,韩国留学生在使用“被”字句时的偏误主要有错序偏误、成分偏误、多重偏误以及运用不规范偏误四大类。

由于错序偏误和运用不规范偏误均只占总偏误的1.51%,出现频率较低,所以本文第三部分重点分析成分偏误产生的原因。

对于错序偏误和运用不规范偏误,本文在第四部分提出改进方案时会提及。

下面就结合具体语料条分缕析两大主要偏误产生的原因。

三、“被”字句的偏误原因探析(一)成分偏误。

韩国留学生“被”字句成分偏误类型分布图:由表2可知,韩国留学生“被”字偏误句出现偏误的成分主要是“被”字,其次是句内其他成分。

统计数据显示,“被”字遗漏/误加/误代占总偏误的64.39%,约占成分偏误的80.95%,这个高比例结果值得我们深思,说明韩国留学生在学习被动句时的一大难题就是“被”字的正确运用。

明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颜色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明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颜色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明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颜色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近年来,汉语水平考试(HSK)逐渐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学习汉语的考试标准之一。

而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作文一直是考试中的难点之一。

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颜色词偏误进行分析,可以为汉语教学提供更精准的指导,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本文将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颜色词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我们来看一下“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颜色词的使用情况。

在这个语料库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颜色词偏误,比如“蓝色”和“绿色”在使用中混淆,比如“天空是绿色的”或者“草是蓝色的”等。

这些偏误可能来自于学生对于颜色词的记忆不够清晰,或者是受到母语的影响而产生的错误。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这些颜色词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对于“蓝色”和“绿色”这两个颜色词的混淆,我们可以通过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区分。

“天空是蓝色的”、“草是绿色的”,可以通过这些例子来帮助学生对这两个颜色词有更清晰的理解。

我们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对颜色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避免出现颜色词偏误。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的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对颜色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填空题或者对话练习来让学生对颜色词的使用进行巩固。

也可以设计一些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要用到一定数量的颜色词,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运用颜色词来丰富自己的表达。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语言环境的营造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颜色词。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一些情境对话或者小故事来引导学生运用颜色词,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练习。

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颜色词偏误的分析以及提出的教学建议,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汉语作文中准确地运用颜色词,从而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希望教师们通过这些建议,可以在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对颜色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外国学生成语语义偏误初探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外国学生成语语义偏误初探
对 成 语 形 式 的改变 , 是 对 成语 意 义 的 改变 。 这 也 从

汉 语 成语 语 义偏 误 , 相 关偏 误 分 为成 语语 义 不 明 将
与 望 文 生 义 、 义偏 离 、 义 重 复 、 义 矛 盾 、 语 语 语 感情
色 彩 以及 语 体 色 彩 不 当等 6 。 文 做 了一 些有 意 种 杨 义 的工 作 , 过 文 中偏误 类 型 的分 类 有 待 商 榷 , 不 比
语言与翻译 2 1年 第3 0 1 期
基于 “ K动态 作文语料库"的 HS 外国学生成语语义偏误初探
郭圣林
( 南京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教 育学院 ,南京 209 10 ) 7
摘要 :  ̄HS @ 态作文语料库收集的语料 来看 , k K 外国学生的成语偏误 主要体现在语义方面 , 这些偏误 具体 包括语义成分
的缺 失 、 多余 和 错 序 , 以及 在 语 义搭 配 、 义 色彩 、 义 照 应 、 体 色彩等 方 面的 问题 。 国 学生在 理 解和 使 用成 语 语 语 语 外
时主要采用 了依字释 义、 局部提取 、 以义代形等策略。 根据这些策略 , 汉语成语教 学可 以做 出相应 的调整 。
上不 能协调一致 。
( 人人都在坐主( ) )都在等待别人的 5 ) ( , 奉献。
() 识 的 方式 的 重要 性 是 ( ) 疑 ( ) , 6相 无 的
1 2 1 错 位偏 误 。 4 例 。 生这 种 偏 误 的 . . 共 3 产
要 想找个理 想对 象 , 定要 有个 理想 的结交方式 。 一

分偏 误和语义 组合偏 误 两大类 型 。
1 1 语义成 分偏 误 .
明 ” 囊 括 了“ 义 偏 离 ”“ 则 语 、 语义 重 复 ”“ 义矛 盾 ” 、语

英语国家学生“把”字句偏误类型小析——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英语国家学生“把”字句偏误类型小析——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字句 ;偏误类型 【 中图分类号1 H3 1 9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9 . 6 1 6 7 ( 2 0 1 7 ) 1 1 - 0 1 0 8 — 0 3
; 0 % , 表 示 此门 课 程 基 本 达 到 教 学 标 准 , 试 卷 的 信 度 和 日 引 言
的谓语 动 词 之 间存在 着 动宾 关 系 。 ( 刘 月华 、潘 文 娱 、 故常华 ,2 0 0 4 )谓语动 词可 以对 “ 把 ”字引 出的受事施 加影 响 ,对其造成 某种结果 或变化 。同时 ,谓语 动词一 般不可单独 出现 ,需添加补语 、宾语 等。此外 ,“ 把”字
句 的宾语 一般 指 已知 的人 或事 ,带有 “ 这 、那 ”等 词 。
故度都较 为合理 。再 次 ,通过 对两个班 级分别进行描 述 壳计 及 T检验 ,发现两班 成绩存在 显著差异 。最后 ,通 过对 全体学生 的平时成绩 与期 末成绩 的相关性检验 ,发 } 见期末 成绩 与平 时成 绩相 关性 较 弱 ,平 时 成绩 普遍 较 高,对期末考试成绩影响较低 。 通过对此 次期末考试 的分析 ,可以看出 S P S S 对教学 及教师有很 大的帮 助 ,对试卷及 成绩的数据性分 析能够
【 摘 要1 “ 把”字句是汉语独有的常用句型,因此在对
外汉语教 学过程 中,“ 把 ”字句 的教学历来被视为教学 的 重 点和 难 点。本 文通 过 对 HS K语 料库 中英语 国家 学 生 “ 把” 字句的偏 误进 行分析 ,按照偏误 出现 的频率将其 类 型依次 归为错序 、回避 、泛化 、误用和 遗漏这 5 大 类。 【 关 键词】HS K动 态作 文语 料 库 ;英语 国家 学 生 ;“ 把”
女 度结 果 为O . 3 5 3 , 在0 . 2 ~ 0 . 4 之间, 且显 著 性 水平s 值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习得汉字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习得汉字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习得汉字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汉语。

而来自日本的留学生数量一直颇具规模。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汉字的习得一直是让日本留学生头疼的问题之一。

本文就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日本留学生在汉字习得中的偏误进行分析。

一、日本留学生常见的汉字偏误1、同音字混淆因为母语和汉语的语音系统不同,所以日本留学生会经常将一些发音相似的汉字混淆。

“是”和“时”,“觉”和“决”,“观”和“管”等。

这些词虽然发音相似,但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

这种偏误在日本留学生中相当常见,也是他们在学习中的一个障碍。

2、偏误词义的使用由于日本和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习惯不同,导致日本留学生在汉字的使用上会产生偏误。

“山”在中文中代表的是“高大的自然堆积起来的土地形成的高地”,而在日语中代表的是“山”的意思。

很多日本留学生在使用汉字时会出现偏误,错误地将“山”用在了非山的语境中。

3、语法结构的偏误在汉语中,语法结构与日语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导致了很多日本留学生在汉字的使用上出现偏误。

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有很多日本留学生习得汉字时出现了语法结构的偏误。

“我是人”在中文中是正确的语法结构,但日本留学生可能会使用“我是是人”的结构,因为在日语中需要使用重复动词来表示某种状态。

二、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1、语音系统的差异汉语和日语的语音系统有着显著的差异,这是导致日本留学生在汉字习得中产生偏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日本人习得汉字时往往会按照日语的发音习惯去判断汉字的发音,导致很多同音字被混淆。

要解决这一问题,日本留学生需要通过反复听说练习来矫正他们的发音习惯,同时也可以通过记忆和练习来提高对于同音字的辨析能力。

2、文化差异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汉字的使用背后有着中国文化的内涵,而这些内涵在日本文化中可能并不相同。

在习得汉字的过程中,日本留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字。

明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颜色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明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颜色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明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颜色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HSK考试中,词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出现一些颜色词的偏误现象,即将颜色词的用法或搭配弄混,导致表达不准确或不恰当。

这种偏误不仅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会影响学习者对汉语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针对颜色词偏误现象,研究人员开始利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学习者在写作中的颜色词使用情况,揭示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习者在颜色词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颜色词偏误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汉语学习者,帮助他们准确理解和运用颜色词,提高汉语写作水平,并更好地体验和理解中国文化。

部分结束。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明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颜色词偏误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误现象。

通过对这一特定领域的偏误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高汉语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颜色词偏误的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加准确地掌握汉语中的颜色词汇,避免在使用中出现常见的语言偏误,提升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推动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提升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2. 正文2.1 颜色词偏误分析通过分析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学习者在使用颜色词时的偏误情况,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首先是颜色词的搭配偏误。

一些学习者在描述物体颜色时,常常选择了不恰当的颜色词,导致描述不准确。

其次是颜色词的使用错误。

有些学习者在句子中错误地使用了颜色词,造成了语法结构的混乱。

最后是颜色词的语义偏误。

一些学习者对颜色词的含义理解不准确,造成了语言交流的障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习者纠正颜色词偏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被”字句偏误分析
摘要:根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被”字句的错句检索,结果显示297条偏误语料中有132条偏误出自韩国考生。

本文拟选取韩国考生的偏误语料作为定量分析的样本。

首先对语料进行偏误归类,其次结合具体偏误语料来分析主要偏误产生的规律性原因,最后据此提出针对偏误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HSK;韩国;“被”字句;偏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63-02
一、引言
“被”字句是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因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而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是针对母语非汉语者参加的高等汉语水平考试(HSK)的作
文答卷语料库,1.0版的语料库收集了1992-2005年部分外国考生的作文答卷,共收入语料10470篇。

对该版语料库的“被”字句进行错句检索后,共得到297条偏误语料,其中有132
条出自韩国考生,占全球考生偏误总数的比例高达44%,故而,本文在数据分析上采用不完全归纳法,选定“被”字句偏误高发的韩国考生的语料作为考察对象。

二、“被”字句的偏误类型
韩国留学生“被”字句偏误类型分布:
由表1可知,韩国留学生在使用“被”字句时的偏误主要有错序偏误、成分偏误、多重偏误以及运用不规范偏误四大类。

由于错序偏误和运用不规范偏误均只占总偏误的
1.51%,出现频率较低,所以本文第三部分重点分析成分偏误产生的原因。

对于错序偏误和运用不规范偏误,本文在第四部分提出改进方案时会提及。

下面就结合具体语料条分缕析两大主要偏误产生的原因。

三、“被”字句的偏误原因探析
(一)成分偏误。

韩国留学生“被”字句成分偏误类型分布图:
由表2可知,韩国留学生“被”字偏误句出现偏误的成分主要是“被”字,其次是句内其他成分。

统计数据显示,“被”字遗漏/误加/误代占总偏误的64.39%,约占成分偏误的80.95%,这个高比例结果值得我们深思,说明韩国留学生在学习被动句时的一大难题就是“被”字的正确运用。

下面将按照成分偏误比例由高至低的顺序逐一分析。

1. “被”字成分偏误
1)“被”字遗漏
①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当然我们的环境破坏。

②但所有的安乐死案件并?K非都是被叛为杀人罪的,有些案情就得到了法院的允许,即视为?o罪。

③於是丈夫即使不忍心看妻子的痛苦而?退?自??,这种行??还是?J??故意的。

这三个例子均是在句中动词(“破坏”、“视为”、“认为”)前遗漏了“被”字,而这样的遗漏偏误占总偏误比例的40%,占遗漏偏误比例的93%。

现代汉语中,被动句根据有无“被”字标志可分为标志性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两种,其中意义被动句是以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而标志性被动句(又称“被”字句)中必须有表被动意义的介词或动词,介词如“被、叫、让、给、为”等,动词如“挨、遭、受”等。

韩语主要是在主动句的动词后加上表被动的词缀直接
转变成被动句,没有跟汉语“被”字相对应的被动词。

据此可知,韩国留学生应该是在母语无专职表被动义词语的负迁移下,造出了缺少“被”字的被动偏误句。

2)“被”字误加。

①反对安乐死的人说生命是最重要的而且尊严的,不治之症的人也还生的人谁也不能被死。

②被老鼠着火了。

③比如说:家居方边很不安静、现代人的心里不安、恐怖等等,这一系列的后果都是被它造成的。

这三个例子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被”字搭配的动词“死”、“着火”、“造成”都是一价不及物动词,不具有表被动意义的语法功能,所以不能出现在被动句中。

韩国留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偏误,主要是韩语中的动词没有及物与不及物
之分,所以他们对动词词性区分的意识不强,才会将不能表被动意义的不及物动词用在被动句中。

3)“被”字误代。

①如他们??橥肀沧鹬兀?了解,他们先要做的事情是尊敬?L辈。

②因为人类毕竞靠这个生态环境活着的,如果,生态环境的破坏,它不能生长,丧失生产力。

那么人类也没有办法生存。

③但有的时候我也被某种事情伤心。

④我们被这种现像业已习惯了。

“被”字误代的情况有些特殊,根据语料又可细分为以它字代“被”字,以语料①②为代表;以“被”字代它字,以语料③④为代表。

以它字代“被”字属于被动概念表达不当,语料①②分别以“为”字和“的”字误代“被”字,“为”字必须和“所”组成“为……所”句式方可表被动义,单独使用时不表被动义,而“的”字无法表被动义;以“被”字代它字属于“被”字运用过度泛化,在不该使用“被”字的语言环境中以“被”字误代其他成分,如语料③④以“被”字分别误代“因”字和“对”字,都是以“被”字误代主动句中表关涉意义的词语。

“被”字误代的偏误,在于韩国留学生没有弄清楚“被”字句出现的语言环境。

前面提到,标志性被动句中必须有表被动意义的介词或动词,这是“被”字句的形式标志,也是韩语中所没有的,留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会因为过于强调
“被”字的存在而泛化运用“被”字。

2. 句式内其他成分偏误
1)动词误加。

①我小的时候,我被有人打哭着回来,你只问我们打仗的理由,然后一句话也不说,让我解决。

②我一想到爸爸,????就让我快乐,很安心又不会让我做被人受批评的事。

③(所以绿色食品)出现被大都数人们很受欢迎。

例句①“被”字和动词“打”之间本应为NP2的成分误加了一个“有”字,成为词性不符的VP成分;例句②③均出现了介词“被”和动词“受”两个表被动意义的成分,“受”字本身已表“遭受义”,只能构成主动形态的被动表述,不能与“被”字共现。

2)动词误代。

①许多人喜欢上军官大学校,因为免学费读书,华业以后被保管当军领导。

②经常被他的父母埃骂,甚至埃打。

③可是被教中文之后我的中文水平逐渐好起来。

例句①中的动词“保管”虽然是及物动词,可用于被动态,但在此句动宾组合中搭配不当,可改为“保证”,这种偏误是由于留学生语义不清所造成的。

例句②中的“挨骂”、“挨打”都是无被动态的不及物动词,而“骂”“打”才是及物动词;例句③中的“教”用于被动态时,其后只能跟补语而不能跟宾语,可改为“教习”。

动词误代这一偏误形成的原因大抵有两个:
(a)区分汉语动词的词性对韩国留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如例句②③。

(b)韩国留学生对于哪些动词能作“被”字句的谓语动词这一概念不太明确,如例句①。

四、“被”字句教学的改进方案
“从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来看,偏误主要有两大来源――母语干扰以及已经掌握的不完全的汉语知识对学习新的语法现象的干扰;从教学(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来看,讲解与训练的失误是造成语法偏误的主要原因。

”①本文以为,面对汉语“被”字句运用时复杂的语法规则,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承担着找准语法规律、找对讲解方法的责任,以便让学生顺利的掌握与运用“被”字句,从而减少偏误的发生。

(一)语际对比法讲授“被”字句语法。

“被”字句的典型句式是“受事+被+施事+动词+其它成分”,可分解为5个句法成分。

经过初期的机械式讲解和练习之后,需要借助汉韩被动句的语际对比来深化讲解。

“被”字句的一些语法规则韩语中有而汉语中没有,比如施事宾语后的动词可以省略;还有一些规则汉语中有而韩语中没有,比如“被”字标记。

针对这两种情况,采用语际对比法一方面可以避免韩国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孤立讲解汉语语法时所造成的心理接受度低这一现象。

(二)功能教学法讲授语法项目。

汉语被动句中除了有
标记的“被”字句这一典型句式,还有一种无标记的意合被动句。

功能教学法是按照先易后难、先典型后特殊的方式来教学。

对于留学生来说,显然意合被动句比典型的“被”字句学习难度更大,所以教学时首先要分清先后次序,先讲有标记的“被”字句,再讲无标记的意合被动句,由易入难,引导学生循序渐入。

此外,还要注意其它句式与“被”字句之间的使用区别,避免不同知识点之间互相干扰,比如上文举出的句式杂糅这一偏误,以及运用不规范偏误中的别字和代词指代不明,均属于其它知识点对“被”字句运用的干扰。

必须使留学生清楚地了解不同句式的使用语境和使用限制,避免混用。

五、小结
本文立足于HSK语料库中韩国留学生的“被”字句偏误语料,在进行详尽的语料分析与数据统计之后,发现偏误背后隐藏的原因,进而提出对外汉语中关于“被”字句教学的改进方案,以期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贾晓璐.基于语料库的韩国留学生“被”字句偏误分析[J].语言文学研究:史教资料,2011.
[2]张旺熹.对外汉语本体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P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