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谱ANA意义

合集下载

抗核抗体谱15项解读

抗核抗体谱15项解读

抗核抗体谱15项解读抗核抗体谱15项解读抗核抗体谱是检测自身免疫反应中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抗体种类及滴度的一种常规检测方法,常用于风湿免疫科、肾内科、消化内科等临床科室。

抗核抗体谱检查的结果能够反映身体免疫系统的情况及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深受临床医生的重视和病患的关注。

那么,在接收抗核抗体谱检查结果时,该如何解读呢?以下是抗核抗体谱15项解读的详细内容。

一、ANA(抗核抗体)ANA又叫抗核抗体,是一种血清免疫球蛋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常表现出高水平。

阳性结果可能说明存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二、抗ds-DNA抗体抗ds-DNA抗体是一种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辅助诊断。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三、抗Sm抗体抗Sm抗体是一种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辅助诊断,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四、抗SS-A抗体抗SS-A抗体是一种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Sjogren综合征的辅助诊断。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患者存在Sjogren综合征等疾病。

五、抗SS-B抗体抗SS-B抗体是一种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Sjogren综合征的辅助诊断。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患者存在Sjogren综合征等疾病。

六、抗RNP抗体抗RNP抗体是一种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恶性结节病的辅助诊断。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结节性多肌病等疾病。

七、抗SSC70抗体抗SSC70抗体是一种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系统性硬化症的辅助诊断。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系统性硬化症等疾病。

八、抗Ro-52抗体抗Ro-52抗体是一种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干燥综合征的辅助诊断。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干燥综合征等疾病。

九、抗PM-Scl抗体抗PM-Scl抗体是一种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多发性硬化的辅助诊断。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多发性硬化等疾病。

十、抗Jo-1抗体抗Jo-1抗体是一种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肌无力症的辅助诊断。

ANA意义

ANA意义

检测ANA谱诊断风湿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抗核抗体(ANA)是对细胞核抗原具有不同特异性的自身抗体的总称,一般分为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不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和胞浆抗体。

ANA和ENA抗体的检测,对胶原病,尤其是SLE, 与SLE密切相关的MCTD,及其它风湿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1 、抗ds-DNA抗体--- SLE的特征是出现大量抗细胞核成分,胞浆抗原,及细胞膜的自身抗体。

抗ds-DNA抗体具有极大的诊断及病理学意义,已被列入1982年修订SLE ACR 标准。

在免疫治疗过程中,dsDNA抗体的滴度水平可大大降低,相反,病情恶化则伴随着dsDNA 抗体的增加。

因此检测dsDNA抗体浓度对于预测和治疗SLE有辅助作用。

2、Nucleosomes抗核小体抗体--近年来在SLE的诊断中越来越重要。

其抗原为核小体复合物,即染色体的结构性成分。

核小体本身由中心粒组成,含组蛋白二聚体H2A-H2B 和H3-H4,其外面为146个碱基对组成的双链DNA。

因此,核小体抗体也包含dsDNA抗体和组蛋白抗体(除组蛋白-1抗体),与核小体特异抗体一样,它们只能与核小体复合物的一个四价多肽结合。

核小体抗体是SLE的诊断标记,其诊断灵敏度为70-90%。

在SLE的活性期,此抗体的检出率几乎为100%,在非活动期的SLE中为62%(相应的dsDNA抗体检出率仅为3.3%)。

因此,核小体抗体对SLE的诊断灵敏度高于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甚至可在dsDNA 抗体阴性的病人中检测到。

尽管如此,抗核小体抗体阴性的病人中也可能dsDNA抗体阳性。

核小体抗体也可在药物诱导的狼疮病人中检测到。

它们是SLE恶化的早期标记,因为它们比dsDNA抗体更早出现。

3、smD1-抗Sm抗体---被认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高度特异性标志,此抗原结构复杂,由U-RNA和不同的蛋白组成(即B’,B,N,D1,D2,D3,E,F和G)。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抗核抗体谱检测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对自身细胞核成分的免疫反应。

该检测可检测多种抗核抗体,包括ANA(抗核抗体)、dsDNA(双链DNA抗体)、Sm(Sm抗体)、SSA/Ro(Sjögren综合征A/Ro抗体)和SSB/La(Sjögren综合征B/La抗体)等,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的疾病,如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病、干燥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且病情发展较缓慢,常常导致延误诊断。

抗核抗体谱检测可以早期发现上述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抗体异常,从而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2. 疾病评估和监测:抗核抗体谱检测可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例如,在红斑狼疮患者中,高滴度的ANA和dsDNA抗体与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相关。

通过定期检测抗核抗体水平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疾病进展。

3.辅助诊断其他疾病:除了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谱检测还可用于辅助诊断和鉴别其他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肝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

抗核抗体谱检测可以发现这些疾病患者中存在的抗核抗体异常,有助于快速确定疾病类型和定制相应的治疗方案。

4. 产前筛查:抗核抗体谱检测可用于孕妇产前筛查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和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风险。

抗SSA/Ro和抗SSB/La抗体阳性的孕妇生下的胎儿可能会出现心脏传导阻滞,而抗dsDNA抗体阳性的孕妇可能会生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婴儿。

早期发现并跟踪这些孕妇的抗核抗体谱异常,有助于预防并管理这些婴儿的疾病。

总之,抗核抗体谱检测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提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疾病评估和监测,辅助诊断其他疾病,以及进行产前筛查等。

对于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和预后评估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未来抗核抗体谱检测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抗核抗体谱ANA意义

抗核抗体谱ANA意义

抗核抗体谱ANA意义抗核抗体(ANA,Anti-nuclear antibodies)是一类自身抗体,可以针对人体细胞核内的多种蛋白质和核酸进行特异性结合。

ANA可以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方法检测出来,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物之一、抗核抗体谱ANA是指对抗核抗体组分进行分析,检测不同种类的抗核抗体,从而了解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抗核抗体谱ANA的检测结果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核型抗体(特异性抗体),另一类是非核型抗体(非特异性抗体)。

核型抗体主要是针对特定的核抗原结构如双链DNA(dsDNA)、单链DNA(ssDNA)、核心蛋白(Histones)等,其特异性非常高。

而非核型抗体则是指那些针对核抗原之外的细胞内抗原产生的抗体,如抗核糖核蛋白(nRNP)、抗Sm抗体等。

抗核抗体谱ANA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正常组织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导致的一类疾病。

抗核抗体的阳性结果提醒医生在疾病诊断中要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

抗核抗体谱ANA的阳性结果是一种非特异性标志,意味着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异常激活或炎症反应。

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来综合判断。

抗核抗体与一些特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dsDNA抗体的关联性较高,系统性硬化症(SSc)与抗Scl-70抗体的关联性较高等。

但也必须考虑到抗核抗体阳性结果也可以出现在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一些感染性疾病中。

抗核抗体谱ANA的检测结果还可以提供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辅助治疗方案制定的参考。

一般来说,抗核抗体阳性的滴度越高,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越高。

抗核抗体谱ANA检测还可以帮助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活动性的监测。

例如,SLE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时,抗核抗体滴度会明显下降,疾病活动性较低时,抗核抗体滴度也较低。

抗核抗体谱检测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检测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检测临床意义抗核抗体(ANA),是包含多种不同临床意义的一系列自身抗体,靶向的抗原包括:DNA、可提取核抗原(ENA)、RNA、核糖核蛋白(RNP)。

主要分为以下:抗DNA抗体(如抗ss-DNA抗体、抗ds-DNA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AHA):抗H1、抗H2A、抗H2B、H3、抗H4抗体等(药物性狼疮的阳性率达95%以上,常见的药物有肼苯达嗪、异烟肼及氯丙嗪)。

抗非组蛋白抗体:ENA抗体谱(抗Sm抗体、抗RNP 抗体、抗SSA/Ro抗体、抗SSB/La抗体、抗Mi-2抗体、抗Ku抗体、抗Scl-70抗体、抗Jo-1抗体)。

抗核仁抗体:抗PM-Scl抗体、抗Th/To抗体、抗U3-RNP、抗4-6-S-RNA抗体等。

抗其它细胞成分抗体(PCNA)。

何时检测ANA:高验前概率的患者:存在SLE(如光敏性、胸膜炎)、SSc(雷诺现象、皮肤改变)或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disease, SjD,难以解释的眼干口干)的临床证据时,根据ANA结果很容易诊断。

如果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结果提示有较大或很大概率为以下一种或多种诊断,适合检测ANA:ü关节出现持续性炎症,伴有骨骼及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

早晨起床时关节感觉僵硬,在活动后减轻,称为“晨僵”。

ü肌肉疼痛、红肿、无力,甚至萎缩,做精细动作困难。

ü皮肤出现明显红斑、皮疹,光照后情况加重。

皮肤出现硬化,触觉异常,对温度的感觉出现异常,黏膜处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溃疡。

ü全身多器官损伤,出现乏力、发热、虚弱、贫血、血细胞减少、蛋白尿等症状。

如果不加选择地检测ANA,大多数阳性结果可能反映假阳性,还可能干扰医生的正确诊断。

假阳性情况:肺疾病:如特发性肺纤维化、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感染:如寄生虫、结核杆菌感染等;肝病:如活动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骨髓瘤等;其他系统疾病:如器官移植后、终末期肾病、I型糖尿病等。

抗核抗体谱3项

抗核抗体谱3项

抗核抗体谱3项
抗核抗体谱三项是用于检测体内是否存在抗核抗体的一种检查方法。

抗核抗体是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抗体,它们可能是自身免疫疾病的标志物。

在抗核抗体谱三项检查中,通常包括以下三项:
1. 核抗体(ANA)筛查:ANA 是抗核抗体中最常见的一类,它们能够识别和结合到细胞核中的抗原。

ANA 筛查通常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结果以荧光强度来表示阳性程度。

2. 双链DNA 抗体:双链DNA 抗体是一种特殊的抗核抗体,它们与 DNA 分子中的双链结构发生特异性结合。

检测双链DNA 抗体可以帮助确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

3. 核组分抗体:核组分抗体是抗核抗体的其他种类,如 Sm 抗体、RNP 抗体、SSA/Ro 抗体和 SSB/La 抗体等。

它们的检测可以辅助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相关疾病。

通过抗核抗体谱三项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自身免疫疾病的筛查和诊断,但结果仅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抗核抗体谱20项意义

抗核抗体谱20项意义

抗核抗体谱(ANA)20项是一种广泛用于检测自身免疫疾病的血液测试,它能够检查一系列不同的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是一类针对细胞核内或核周围成分的自身抗体。

ANA谱通常包括以下一些主要项目:
1. 抗双链DNA抗体(dsDNA)
2. 抗单链DNA抗体(ssDNA)
3. 抗核糖核酸酶P抗体
4. 抗Sm抗体
5. 抗RNP抗体
6. 抗Ro/SS-A抗体
7. 抗La/SS-B抗体
8. 抗组蛋白抗体
9. 抗硬皮病相关70kDa抗体(Scl-70)
10. 抗Jo-1抗体
11. 抗角蛋白抗体
12. 抗着丝点抗体
13. 抗中心粒抗体
14. 抗磷脂抗体(如狼疮抗凝血因子、心磷脂抗体等)
15. 抗线粒体抗体
16. 抗肌动蛋白抗体
17. 抗胃壁细胞抗体
18. 抗平滑肌抗体
19.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20. 其他可能存在的特异性抗体
这些不同类型的抗核抗体在特定的自身免疫疾病中常常会呈阳性反应,因此ANA谱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各种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硬皮病以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ANA谱中某些抗体呈阳性,也不能单独作为确诊某种自身免疫疾病的依据,因为有些健康人也可能有低水平的ANA。

临床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资料等进行综合判断。

抗核抗体谱ANA意义(终审稿)

抗核抗体谱ANA意义(终审稿)

抗核抗体谱A N A意义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基底膜沉积,或抗dsDNA抗体直接作用于肾小球抗原造成SLE患者的肾损害。

抗dsDNA抗体阳性的患者较阴性患者发生肾炎的危险性高12倍。

2. 抗单链DNA(single strand DNA,ss-DNA)抗体:又称为变性DNA抗体, 其靶抗原为核搪或脱氧核糖.在SLE患者有较高的检出率(50%-60%),但结果缺乏疾病特异性,在其他如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药物诱导的狼疮,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等也有10%-70%的检出率.有些正常老年人也存在。

(二).抗组蛋白抗体:具有H1、H2A、H2B、H3和H4四个亚单位,常以四聚体形式存在,与DNA构成的复合物称为染色质,染色质最基本的单位是核小体(nucleosome).所有组蛋白各成分均可能成为自身抗体的靶抗原.1.SLE的阳性率约30%-80%,并常伴有抗dsDNA抗体阳性,主要以抗H2A、H2A-H2B复合物和抗H1的IgG型抗体为主.2.药物性狼疮的阳性率达95%以上,但不伴有抗dsDNA抗体阳性,主要以抗H2A-H2B为主.常见的药物有肼苯达嗪、异烟肼及氯丙嗪.(三).抗非组蛋白抗体:1.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ENA):此类抗蛋白可以溶于盐水而被提取,故称为可提取性核抗原.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尤为重要,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其活动度无明显关系。

(1).抗Sm抗体:以患者Smith名字命名,Sm抗原是U族小分子细胞核核糖核蛋白(UsnRNP),具有抗原性的蛋白的分子量是29KD、28KD、13.5KD。

Sm抗体和SnRNP是同一分子复合物中的不同抗原位点,故抗Sm抗体很少单独出现,它常于U1RNP抗体相伴,约60%抗U1RNP抗体与抗Sm抗体中的28/29KD有交叉反应。

临床抗核抗体谱诊断临床意义及指标解读

临床抗核抗体谱诊断临床意义及指标解读

临床抗核抗体谱诊断临床意义及指标解读抗核抗体抗核抗体(ANA)作为自身免疫病(AID)重要的生物学标志,是临床应用中广泛的、基础的一组自身抗体。

ANA又称抗核酸抗原抗体,是一组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产生的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非单一抗体,而是一组具有不同临床意义的自身抗体组合,也可称其为抗核抗体谱,如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等。

ANA对疾病有诊断意义ANA作为AID重要的生物学标志,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等系统性(非器官特异性)AID患者(表1)。

抗核抗体解读抗核抗体阳性临床意义(1)ANA可见于多种疾病,特别是结缔组织疾病,常作为结缔组织病的诊断、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指标。

(2)在非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或肿瘤中,也可出现ANA阳性;(3)正常人中(特别是老年人)也可出现阳性,健康体检人群中阳性率高达11.27%,但抗体滴度低,并且其常表现为IgM型;(4)ANA也可见于某些AID患者的临床前期。

ANA阳性的意义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ANA阳性并不能确立某种临床诊断,反之,ANA阴性也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存在。

ANA滴度(量值)常见的抗核抗体滴度包括1:100、1:300、1:1000、1:3200,一般认为抗核抗体1:320以上才有临床意义,但若抗核抗体滴度为1:100却同时伴有特异性抗体阳性时,也可认为有临床意义。

由于机体自身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产生生理性的自身抗体。

因此,ANA滴度(量值)与疾病相关性无明确定论,但ANA滴度(量值)越高与AID的相关性越大。

ANA滴度(量值)与病情没有必然联系,不推荐使用ANA滴度(量值)的变化来反应AID的活动性和疗效反应性。

但对于某些ANA针对靶抗原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如抗ds-DNA抗体滴度可作为SLE疾病活动性的检测指标之一,应定期进行监测。

ANA谱化验单解读

ANA谱化验单解读
RNP、Sm)
变性IgG,丝集蛋白 细胞核(SSA、SSB) 细胞核(RNP)
甲状腺球蛋白、微粒体 甲状腺细胞表面TSH受体 肾上腺皮质细胞 胰岛细胞 胃壁细胞 结肠上皮细胞 胆小管细胞、线粒体
乙酰胆碱受体 红细胞
血小板
第3页
抗核抗体在常见本身免疫性疾病中阳性率
本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活动期 非活动期 药品诱导红斑狼疮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 多肌炎及皮肌炎 干燥综合征 慢性活动性肝炎 溃疡性结肠炎 其它风湿病
见于25-75%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 多肌炎(25-35%) 常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相关
核小体抗体
SLE的早期诊断 SLE标志性抗体(85%) 狼疮性肾炎相关
ANA谱化验单解读
AMA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85% - 95%
第22页
பைடு நூலகம்
欧蒙ANA检测系统
抗体滴度及强度
临床意义
1:100 (+) 可疑阳性。
ANA阳性率
95-100% 40-80% 100%
100% 20-40% 85-95% 30-50% 70-80% 30-40% 26% 20-50%
ANA谱化验单解读
第4页
ANA命名
❖化学结构(如ds-DNA) ❖相关疾病(如干燥综合征SS-A.SS-B) ❖首次发觉人(如Ro、La、Sm ) ❖细胞学定位(如:核仁、着丝点) ❖发觉抗原时其所在颗粒(如U1-nRNP)-核糖体蛋白
硬皮病诊疗标准
• 不足硬皮病依据经典皮肤改变即可诊疗。 • 系统硬化症: 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98年标准: • A主要标准: 掌指关节近端硬皮改变,可累及整个肢体、面

抗核抗体 ANA

抗核抗体 ANA

常见结缔组织病的抗核抗体的阳性率
• ANA dsDNA Histone Sm n RNP SSA SSB ScL-70 Jo-1 着丝点 核仁 SLE 90 (62) 50 (25)40 39 10 0 0 0 6 SS 50 15 30 0 14 (75)(59) 0 0 0 9 SD 75 5 27 0 12 19 5 ( 30) 0 (20)(39) PM/DM50 13 0 5 0 0 0 (20) 0 10 RA 23 10 23 0 0 20 5 0 0 0 15+
抗核抗体
Autoantibody to Nuclear Antigen,ANA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 唐福林
抗核抗体
• 自身抗体:指抗自身组织、器官、细胞 及其成分的抗体 • ANA:指抗细胞核成分(DNA,RNA,蛋白 质和酶)的抗体。ANA存在一个谱 • ANA新概念:抗核酸(Nucleic acid)和 核蛋白(Nucleoprotein)抗体的总称 • 某些核抗原成分在核仁和胞浆内比核质 内更丰富
几种核抗原分子特性
Native Histone Sm DNA(dsDNA) H1,H2A,H2B,H3,H4 u1 u2 u4 u5 u6 Sn RNA 复合物三种主要核 蛋白带:B’(29), B(28); 三 种 主 要 核 蛋 白 带:B’(29), B(28); D(16);E(13)Kd;与信使 RNA 前体拼接有关. u1SnRNA 复合物 二种主要 核蛋白带 : 70kd 22kd(c)及 33kd(A). Y1-Y5RNA 复合物, 60kd 和 52kd 核蛋白。 多聚酶 转录 中的 磷酸 蛋白质( 主要 为 48kd) .
综合征,某些慢性肝病中亦可阳性
小结

抗核抗体ANA检测与临床应用

抗核抗体ANA检测与临床应用
正常人
95-100 80-100
100 100 20-40 20-50 85-95 30-50 70-80 30-40
26 5-10
美国风湿学会(ACR)立场声明
• HEp-2 细胞包含大约100 至150 种自身抗原 • 其它初筛方法仅具有少量自身抗原
…大约 35% SLE患者和IFT-ANA阳性患 者在其它初筛实验中为阴性结果…
群组
n
抗核糖体 P 蛋白阳性数
SLE
360
34 (9.4%)
其他结缔组织病*
79
0%
健康献血员
206
0%
*系统性硬化症, 干燥综合症, 皮肌炎/多肌炎
对 SLE 100% 特异
EUROIMMUN
核糖体 P 蛋白 ELISA: 敏感性和特异性(2)
群组
SLE MCTD
SS SSc RA HD 特异性
建议: • IIFT-ANA仍然为ANA检测的金标准 • 医院或商业诊断所应用其它ANA检测方法时,必须要求为临床大夫提供足够 的数据证明其它ANA检测方法与IFT比较具有同样或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 实验室在ANA报告当中必须注明ANA检测方法
ANA筛查: 间接免疫荧光法(IFT)
抗原谱完整 (细胞核、细胞浆) 检测ANA的金标准,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基质组合: HEp-2细胞+灵长类肝
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 (CICTD)
夏普综合症 (MCTD)
RNP
系统性硬化症 (SSc) Scl -70 and CenpB
多肌炎/皮肌炎 (PM/DM) Myositis Profile
ANCRAAhret相hurmi关taist性o(iRd血eA管) 炎

抗核抗体谱20项意义

抗核抗体谱20项意义

抗核抗体谱20项意义抗核抗体谱20项是一种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人体中特定的抗核抗体。

这些抗体是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并与细胞核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

这些抗体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相关疾病。

以下是抗核抗体谱20项中各项的意义:1. 抗核抗体 (ANA): 如果结果呈阳性,可能提示存在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结缔组织病。

2. 抗双链DNA抗体 (anti-dsDNA): 阳性结果通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

3. 抗核糖核蛋白抗体 (anti-Sm): 阳性结果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4. 抗核渔蛋白抗体 (anti-RNP): 阳性结果常见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5. 抗核糖核蛋白P抗体 (anti-RNP/Sm): 阳性结果通常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有关。

6. 抗胞质抗体(ACA): 阳性结果通常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相关。

7. 抗磷脂抗体 (aPL):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8. 抗核小体抗体 (anti-nucleosome): 阳性结果常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9. 抗组蛋白抗体 (anti-histone): 阳性结果提示可能存在药物诱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10. 抗线粒体抗体 (AMA): 阳性结果提示可能存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11. 抗胃泌素细胞抗体 (anti-gastrin cell): 阳性结果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胃炎有关。

12. 抗肝细胞抗体 (anti-liver/kidney microsome): 阳性结果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

13. 细胞质抗体 (anti-cytoplasmic):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存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的系统性血管炎。

14. 抗线粒体抗体 (anti-mitochondrial): 阳性结果通常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关。

15. 抗滑膜细胞抗体 (anti-synoviocyte): 阳性结果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

抗核抗体谱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临床意义抗核抗体(ANA)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核成分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其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迄今已有二十余种抗核内不同成分的抗核抗体被相继发现。

ANA-17S免疫印迹法,一份标本一次实验可筛查17种抗体,可以对多种疾病进行提示。

疾病项目名称临床意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双链DNA抗体IgG抗体抗dsDNA抗体对诊断SLE有较高的特异性,为SLE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与SLE的活动性相关,约有40%-75%的SLE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

抗核小体抗体抗核小体抗体为SLE的高度特异性的标志性抗体。

对SLE的敏感性为58-71%,特异性为97-99%,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多见于活动性狼疮特别是狼疮肾炎中。

抗组蛋白抗体抗组蛋白抗体主要见于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95%)。

另外,还见于30-70%的非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以及15-5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抗Sm抗体抗Sm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高度特异性98%,与dsDNA一样为SLE的诊断标准,但敏感性较低,仅5-30%。

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是SLE的特异性抗体,可作为SLE的标记性抗体,但其阳性率仅为1-5%。

抗核糖体P蛋白(P0)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为SLE的高特异性指标,阳性率在10-40%。

SLE患者伴有狼疮性脑病时,此抗体阳性率可达56-90%。

SLE患者出现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肝脏或肾脏受累有关。

在抗核抗体阴性的SLE患者,抗核糖体抗体阳性有重要诊断价值。

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抗SS-A/Ro60抗体是干燥综合征的标志性抗体,也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新生儿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

前者主要偏向于SLE,后者主要见于干燥综合征抗SS-A/Ro52抗体抗SS-B/La抗体抗SS-B抗体几乎出现于女性患者(29:1)中,见于干燥综合征(40-95%)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10-20%)。

系统性硬化抗着丝点B抗体(CENP-B)抗着丝点抗体对局限性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阳性率为80-95%。

抗核抗体谱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ANA)谱是一种检测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活动的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存在的抗核抗体种类和滴度,可以辅助诊断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上,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对早期发现和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抗核抗体谱在临床上的一些重要意义:
1. 自身免疫疾病诊断:抗核抗体的阳性结果可提示存在自身免疫异常。

不同的抗核抗体种类可以与不同的自身免疫疾病相关联,例如,在SLE患者中,抗核抗体谱中的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和抗核糖蛋白抗体(anti-Smith antibody)阳性率较高。

2. 疾病活动性评估:在已确诊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中,抗核抗体滴度的变化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活动程度和预后。

较高的抗核抗体滴度通常与疾病的活动性、病情加重相关。

3. 早期发现和筛查: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早期诊断自身免疫疾病,尤其是SLE。

因为SLE的症状和体征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而且常常缺乏特异性,检测抗核抗体可以为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4. 分类和亚型鉴定: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可以帮助细分不同的自身免
疫疾病,进一步确定疾病的亚型和临床特征。

这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抗核抗体谱的阳性结果并不一定表示存在自身免疫疾病,也可能与其他因素(如感染、药物应用等)相关。

因此,在临床上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十分重要的,以作出准确的诊断。

抗核抗体谱的检测结果应综合临床情况进行解读和判断。

最终的诊断仍应基于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的综合分析。

欧蒙抗核抗体谱(ana谱3)临床意义[解析]

欧蒙抗核抗体谱(ana谱3)临床意义[解析]

【项目名称】抗核抗体谱(ANA)『项目包含』nRNP/Sm、Sm、SS-A、Ro-52、SS-B、Scl-70、PM-Scl、Jo-1、CENP B、PCNA、dsDNA、核小体、组蛋白、核糖体P蛋白、AMA M2,共15项。

『检测方法』欧蒙印迹法『检测样本』人血清或(经EDTA、肝素或柠檬酸盐抗凝的)血浆。

『临床意义』抗nRNP抗体:高滴度的抗U1-nRNP抗体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夏普综合征)的标志,阳性率为95-100%,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在30-4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也可检出抗U1-nRNP抗体,但几乎总伴有Sm抗体。

抗Sm抗体: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与抗dsDNA抗体一起,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指标,但阳性率仅为5-10%。

抗SS-A抗体:与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30-40%)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中,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此处,在100%的新生儿红斑狼疮中抗SS-A抗体阳性。

该抗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引起炎症反应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抗Ro-52抗体:与其它抗体(如:SS-A)同时出现时则高度提示(SS-A)的相关疾病。

抗SS-B抗体:几乎仅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和系统性红斑狼疮(10-20%)的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9。

在干燥综合征中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常同时出现。

抗Scl-70抗体:见于25-75%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患者中,因实验方法和疾病活动性而异(Scl=硬化症),在局限型硬化症患者中未检出该抗体。

抗Jo-1抗体:见于多肌炎、阳性率为25-30%。

常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相关。

抗着丝点抗体(CENP B):与局限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CREST综合征:钙质沉着、Raynaud病、食管功能障碍、指硬皮病、远端血管扩张)有关,阳性率为70-90%。

ana谱检查报告怎么看

ana谱检查报告怎么看

ana谱检查报告怎么看ANA(抗核抗体)是一种特殊的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

ANA检查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

在此,我们就来了解一下ANA谱检查报告怎么看。

一、报告中的指标说明在ANA谱检查报告中,一般会包括以下指标:ANA、dsDNA、SSA、SSB、Scl-70、Jo-1、Sm等等,每个指标都代表了一个特定的抗体,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二、报告中指标所代表的含义1. ANA(抗核抗体)ANA阴性表示没有抗体检测到,ANA阳性则表示检测到抗体。

但是ANA抗体阳性结果本身不能用于诊断特定疾病,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症状和病史来确定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2. dsDNA(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诊断SLE的重要指标之一。

3. SSA/SSBSSA和SSB抗体阳性常见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4. Scl-70Scl-70抗体阳性常见于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5. Jo-1Jo-1抗体阳性常见于多发性肌炎(MI)或周围血管疾病(PV)。

6. SmSm抗体阳性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三、ANA谱检查报告的诊断意义ANA谱检查报告的诊断意义在于帮助医生对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鉴别和诊断。

同时,对于病情评估和诊疗方案制定也有重要意义。

然而,就算ANA检测结果阳性,也不能轻易地诊断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实际上,大约5%健康人口中存在ANA阳性的情况,且随着年龄增加、感染或药物因素,全体健康人口ANA阳性率会逐渐升高。

因此,对于ANA阳性患者,需要针对其他症状和指标等进行全面的诊断分析,以明确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四、ANA检测注意事项1. ANA检测一般在空腹时进行。

2. 检测前应告知医师是否服用过免疫抑制剂、激素、抗生素、铬盐、黄原胶、抗组织胺等药物。

抗核抗体(ANA)测定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ANA)测定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ANA)测定的临床意义来源:hb省人民检验科抗核抗体(ANA)检查是风湿免疫科经常做的一个检查项目,大部分被怀疑风湿病的患者,医生都会给他们开这个检查项目,甚至在一部分健康体检中都会有这个检查项目。

目的就是为风湿病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然而,很多人拿到检查报告,看到ANA阳性的结果(1:100、1:320等),都会不由的开始紧张起来,以为自己一定就是风湿病了。

然而,这并不绝对,还有很多情况可以出现ANA阳性。

什么是抗核抗体ANA?我们都知道,人体的细胞里面有很多成分,包括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等。

人体有防御外来敌人(如细菌、病毒)的免疫系统,当敌人来临,人体会产生抗体,去对付敌人,这些抗体是对人有益处的,我们称为保护性抗体。

然而,当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一些针对人体自身组织细胞的抗体,我们称之为自身抗体。

如产生针对细胞核的抗体,我们就称之为抗核抗体(ANA)。

这些抗体往往是自身免疫病(如风湿病)的罪魁祸首。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人体不单会产生针对细胞核的抗体,也会产生针对细胞质或细胞器成分的抗体。

所以,现在我们已经把ANA的概念由原来的细胞核,扩展到了整个细胞,一共分为五大类:抗DNA、抗组蛋白、抗非组蛋白、抗核抗体及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

抗核抗体(ANA)强弱以滴度表示,从低到高依次为1:100(有的更小)、1:320...1:1000、1:3200等。

滴度越高,风湿病的可能性越大。

抗核抗体对于风湿病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诊断疾病。

然而,抗核抗体阳性,就一定是风湿病了吗?未必,ANA阳性可以有以下几种可能:健康人健康人可以出现ANA阳性,阳性率约3%-19%,抗核抗体在健康人群中会受年龄和性别因素影响,老年人、青春期女性以及更年期女性比例更高。

健康人ANA阳性大多以低滴度为主,如1:100或1:320。

高滴度的较少。

风湿免疫疾病ANA阳性我们确实应该首先考虑风湿免疫疾病。

ANA抗体谱1及临床意义

ANA抗体谱1及临床意义

ANA抗体谱1及临床意义抗核抗体(AN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筛查项目,高滴度ANA诊断结缔组织病(CTD)可靠性极高。

ANA普遍出现于各种自身免疫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95-100%;非活动期80-100%);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100%);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00%);类风湿性关节炎(20-40%);其他风湿病(20-50%);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85-95%);多发性肌炎/皮肌炎(30-50%);干燥综合征(70-80%);自身免疫性肝炎(30-40%);慢性炎症性肠病(26%);健康人群(4-6%,低滴度)。

高滴度的抗U1-nRNP抗体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标志(95-100%),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低滴度可见于SLE(15-40%),但几乎总伴有抗Sm抗体。

抗Sm抗体是SLE标志性抗体,与疾病活动性无关,一般伴有U1-RNP抗体阳性。

抗SS-A抗体与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40-95%)、SLE (20-60%)。

在100%的新生儿红斑狼疮中可出现抗SS-A抗体。

该抗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引起炎症反应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抗天然SS-A(60KDa)抗体对SS和SLE的特异性高。

而Ro-52 抗体不具有疾病特异性,并且还可以与抗Jo-1抗体和RNP抗体发生交叉反应。

抗SS-B抗体几乎仅见于干燥综合征(40-95%)和系统性红斑狼疮(10-20%)的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9。

在干燥综合征中抗SS-B抗体常与抗SS-A抗体同时出现。

抗Scl-70抗体见于弥散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25-70%),与皮肤硬化、肺部受累及肿瘤有关。

在局限型硬化症中不出现。

抗Jo-1抗体见于多肌炎,阳性率为25-35%。

当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时,其阳性率可高达70%。

抗着丝点抗体见于局限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30%)、CREST综合征(50-80)、原发性雷诺现象(25%)、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0-20%)。

(整理)抗核抗体谱ANA意义

(整理)抗核抗体谱ANA意义

如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药物诱导的狼疮,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有10%-70%的检出率.有些正常老年人也存在。

(二).抗组蛋白抗体:具有H1、H2A、H2B、H3和H4四个亚单位,常以四聚体形式存在,与DNA构成的复合物称为染色质,染色质最基本的单位是核小体(nucleosome).所有组蛋白各成分均可能成为自身抗体的靶抗原.1.SLE的阳性率约30%-80%,并常伴有抗dsDNA抗体阳性,主要以抗H2A、 H2A-H2B复合物和抗H1的IgG型抗体为主.2.药物性狼疮的阳性率达95%以上,但不伴有抗dsDNA抗体阳性,主要以抗H2A-H2B为主.常见的药物有肼苯达嗪、异烟肼及氯丙嗪.(三).抗非组蛋白抗体:1.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ENA):此类抗蛋白可以溶于盐水而被提取,故称为可提取性核抗原.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尤为重要,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其活动度无明显关系。

(1).抗Sm抗体:以患者Smith名字命名,Sm抗原是U族小分子细胞核核糖核蛋白(UsnRNP),具有抗原性的蛋白的分子量是29KD、28KD、13.5KD。

Sm抗体和SnRNP是同一分子复合物中的不同抗原位点,故抗Sm抗体很少单独出现,它常于U1RNP抗体相伴,约60%抗U1RNP抗体与抗Sm抗体中的28/29KD有交叉反应。

抗Sm抗体阳性均伴有抗U1RNP抗体,而抗U1RNP抗体可以单独存在。

①.在SLE中阳性率为30.2%。

虽然敏感性较低,但特异性较高。

在全部抗Sm阳性的病例中,92.2%为SLE。

因此,抗Sm抗体为SLE的标记抗体。

②.另外,有人还发现SLE病人由活动期转为缓解期后,狼疮细胞可转阴,ANA、抗DNA 抗体效价可降低,但Sm抗体依然存在。

因此,对早期、不典型的SLE或经治疗缓解后的回顾性诊断有一定意义(2).抗nRNP抗体(nuclear RNP):临床上应用较多为U1RNP抗体,U1snRNP由U1RNP 和9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抗组蛋白抗体:具有H1、H2A、H2B、H3和H4四个亚单位,常以四聚体形式存在,
与DNA构成的复合物称为染色质,染色质最基本的单位是核小体(nucleosome).所有组蛋白
各成分均可能成为自身抗体的靶抗原.
1.SLE的阳性率约30%-80%,并常伴有抗dsDNA抗体阳性,主要以抗H2A、H2A-H2B复合物和抗H1的IgG型抗体为主.
2.药物性狼疮的阳性率达95%以上,但不伴有抗dsDNA抗体阳性,主要以抗H2A-H2B为主.常见的药物有肼苯达嗪、异烟肼及氯丙嗪.
(三).抗非组蛋白抗体:
1.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xtractableNuclearAntigen,ENA):此类抗蛋白可以溶于盐水而被提取,故称为可提取性核抗原.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尤为重要,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其活动度无明显关系。

(1).抗Sm抗体:以患者Smith名字命名,Sm抗原是U族小分子细胞核核糖核蛋白(UsnRNP),具有抗原性的蛋白的分子量是29KD、28KD、13.5KD。

Sm抗体和SnRNP
是同一分子复合物中的不同抗原位点,故抗Sm抗体很少单独出现,它常于U1RNP抗体相伴,约60%抗U1RNP抗体与抗Sm抗体中的28/29KD有交叉反应。

抗Sm抗体阳性均伴
有抗U1RNP抗体,而抗U1RNP抗体可以单独存在。

①.在SLE中阳性率为30.2%。

虽然敏感性较低,但特异性较高。

在全部抗Sm阳性的病例中,92.2%为SLE。

因此,抗Sm抗体为SLE的标记抗体。

②.另外,有人还发现SLE病人由活动期转为缓解期后,狼疮细胞可转阴,ANA、抗DNA 抗体效价可降低,但Sm抗体依然存在。

因此,对早期、不典型的SLE或经治疗缓解后的回顾性诊断有一定意义
(2).抗nRNP抗体(nuclearRNP):临床上应用较多为U1RNP抗体,U1snRNP由U1RNP
和9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

具有抗原性的分子量有70KD、32KD和22KD。

因为以抗核内的核糖核蛋白得名,所作用的抗原是U1小分子细胞核核糖核蛋白(U1snRNP),所以又称抗U1RNP抗体。

①.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几乎均为阳性,且滴度很高,对确立MCTD的诊断很有帮助。

高滴度的抗RNP,尤其在没有其他自身抗体存在的情况下,一般认为是混合性结缔组
织病(MCTD)的诊断标志。

MCTD的抗RNP阳性率>95%。

此种抗体阳性的患者,常有
双手肿胀、雷诺现象、肌炎和指(趾)端硬化。

②.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RNP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为40%左右,仅产生抗RNP
抗体的SLE病人,常常抗DNA抗体阴性,肾脏受累较少,一般来说皮质激素类药物有很
好的治疗效果,预后理想,定期监测抗RNP对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实际意义。

抗RNP
抗体如和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同时存在,则发生狼疮肾炎的可能性较大。

③.其他结缔组织病:抗RNP抗体在其他结缔组织病阳性率较低且滴度低。

(3)抗SSA抗体:又称为抗Ro抗体或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SSA/Ro是小分子细胞
浆核糖核蛋白(scRNPs),由一个RNA分子(Y1-,Y2-,Y3-,Y4-,Y5-RNA)和两种不同的蛋白
形成的复合物。

抗原是含有Y-YRNA的蛋白质,它更多的存在于胞浆中,其分子量有
52KD及60KD.
①.抗SSA抗体主要见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高达60%~75%。

此外,抗SSA抗体
常与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阴性狼疮、新生儿狼疮等相关(SSA抗体可通过胎
盘进入胎儿引起新生儿儿狼疮综合症)。

SSA抗体与广泛光过敏性皮炎症状相关。

②.52KD的多肽条带(Ro-52)与干燥综合征(SS)相关,而60KD的多肽条带则更多存在于SLE患者(30%)中。

(4)抗SSB抗体:又称为抗La抗体或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抗体,是抗小分子细胞核核糖
核蛋白(snRNP)。

抗原是RNA多聚酶转录中的小RNA磷酸蛋白质。

其分子量为48KD、47KD、45KD,其中48KD更具特异性。

①.抗SSB阳性几乎总伴有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较抗SSA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更
特异,是干燥综合征血清特异性抗体。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达40%左右。

其他自身免
疫性疾病中如有抗SSB抗体,常伴有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唾液腺、唇腺活检可见大量淋巴
细胞浸润。

②.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抗SSA和抗SSB的阳性率分别是60%和40%,但在其它结缔
组织病中,该两种抗体也可出现,且常提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存在。

抗SSB和抗SSA抗体相伴出现,有单独的SSA出现,但单独的SSB出现的少。

抗SSA和抗SSB抗体阳性,
可造成新生儿狼疮及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且常与血管炎、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光
过敏、皮损、紫癜等临床症状相关。

(5)抗Scl-70抗体:是分子量为100KD的DNA拓朴异构酶I的降解产物,首先在皮肤弥漫
型多发性系统性硬化症(PSS)患者血清中发现抗Scl-70抗体。

因其主要见于硬皮病,且
其相应抗原分子量为70KD,故取名为抗Scl-70抗体。

①PSS病人阳性率达30%~40%。

虽然阳性率不高,但对PSS(SSC)有较高特异性(特异性达100%)。

有抗Scl-70抗体阳性表示病性进展较迅速,皮肤病变往往弥散广泛,易发
生肺间质纤维化和指骨末端吸收。

②????重症弥漫性PSS(SSc)中抗Scl-70抗体阳性率高达75%。

有雷诺现象的患者存在
抗Scl-70抗体,提示可能发展为PSS。

抗Scl-70抗体与恶性肿瘤有明显相关。

(6)抗JO-1抗体: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抗JO-1抗体)又称为抗PL-1抗体或抗合成酶
抗体,抗原是组氨酰tRNA合成酶在胞浆中以小分子核糖核蛋白(scRNPs)形式出现,分子
量为55KD,它是氨酰tRNA合成酶之一。

①Jo-1抗体对多发性肌炎的诊断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是目前公认的多发性肌炎(PM)的血
清标记抗体。

在多发性肌炎(PM)中阳性率达25%左右。

在皮肌炎(DM)中阳性率为
7.1%。

合并肺间质病变的PM/DM患者,阳性率高达60%。

67%抗Jo-1抗体阳性的患者
有HLA-DR3抗原。

②其他结缔组织病为阴性。

③在抗JO-1和抗SSA二项阳性,约80%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肝炎患者合并有干燥综合征。

④而抗JO-1与抗RNP两项阳性者临床上都发现有雷诺氏现象。

⑤抗Jo-1抗体综合征:抗Jo-1抗体阳性、急性发热、对称性关节炎、“技工手”、雷诺现象、肌炎、肺间质病变。

(7)抗rRNP(ribosome)抗体:全称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rRNP抗体的靶抗原是核糖体大亚基上磷酸蛋白。

为胞浆抗原(抗原是主要存在于胞浆中的一种磷酸蛋白)。

免疫印迹法测得抗rRNP主要有38KD、16KD、15KD三条蛋白多肽。

①抗rRNP抗体主要见于SLE,常在SLE活动期中存在,阳性率在10%~20%左右,是诊断SLE的特异性抗体。

如仅有抗rRNP抗体阳性的SLE患者,ANA常为阴性。

抗rRNP抗体阳性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高。

②抗rRNP抗体与抗dsDNA抗体的消长相平行,但与抗dsDNA抗体不同的是不会随病情好转立即消失,可持续1~2年后才转阴。

(8)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antibody,PCNA):靶抗原是增殖细胞核抗原,是DNA多聚酶的一种辅助蛋白,分子量为36KD.
PCNA对SLE有很高的特异性,但灵敏度仅为3%-6%,该抗体很少见于其他疾病.目前尚未知是否与某种SLE亚型或SLE特定的某种症状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