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合集下载

孔子的教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

一、孔子的教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教育学思想: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教育方式。

孔子所处春秋时期,在春秋之前,在当时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去读书,获得教育的权利的,“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政教合一”、“不官则无所授书”,教育、学术皆由“官府”世守,那时候的教育是“有类”的。

到了春秋时代,“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文化下移,下层平民希望获得受教育的权利。

孔子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创办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

无论学生是怎样的身份、地位、民族都愿意去教他们,所以在孔子三千学生之中,来自当时各个国家地区的不同身份的人,绝大多数出身贫贱。

孔子对自己弟子的教育方法不是那种一味的灌输式教育,不管学生是否接受只管老师我说。

孔子对每一位弟子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弟子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去接受教育,在因材施教的同时结合启发式教学方法,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他要求学生达到“愤”和“悱”的心理状态,然后再施以“启发”的方法,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所以他的弟子当中各种各样的人才都有,七十二贤士。

他的这些思想在《侍坐》当中得以体现。

美学思想:孔子的学说中最重要的就是“仁”,所以的孔子的美学思想以“仁”为中心,孔子强调善与美相联系。

他认为美与善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的,甚至是善的同义词,如“里仁为美”(和有仁德的人在一起,这样才算是善的、好的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帮助和赞成别人做好事,不帮助和不赞同别人做坏事)等。

这里所谓的“美”是和善、德一个意思,二者可以混同使用。

在中国孔子是最早提出美育思想的人,孔子的美学思想以“诗”为基础,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

在《侍坐》篇中可以看出他关注的是具体社会中的人。

文质彬彬,是孔子典型的美学思想,它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孔子有哪些教育思想主张

孔子有哪些教育思想主张

孔子有哪些教育思想主张孔子,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那么孔子得到教育思想主张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有哪些教育主张,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有哪些教育主张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并创办私学,大量招收学生,打破了当时教育方面的垄断。

他还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兴趣进行不同的教育,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教师只需对学生施以引导。

孔子是历史上最早提出因材施教这个概念,他认为每个人的个性和能力都会有所差异,在对每个人的教育方面不能“一视同仁”,应该要根据每个人个人的特点以及能力来施行教育,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同时他还提倡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受教育的对象没有富贵贫贱之分。

孔子还强调在教育学生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孔子还重视启蒙教育,认为学习应该从小时候就开始。

他还强调作为学生就应该保持认真努力的学习态度,虚心向学,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还要经常复习早已学过的知识,毕竟温故而知新。

孔子认为学生要学会自我思考,而不是仅靠老师的教导,老师也不能只把注重知识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加以恰到好处的引导。

孔子不仅提出了不少优秀的教育思想,他本身还是个教育家。

他广收学生,据说门下弟子有三千。

他通过跟学生聊天以及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的方式来判断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来施行教育。

孔子在作为老师时,还以身作则,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榜样,供学生学习。

也正因为孔子正确合适的教育方法,使他培养出众多有才又有德的人。

孔子的思想孔子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巨大,他不论在道德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还是在教育方面、美学方面、史学方面、旅游方面以及人生观念上都有着其自身的思想成就。

在道德和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仁说和礼说,主张个人层面上“仁”和“礼”的道德修养和品行,主张以德、礼治国。

他强调人道主义,同时也强调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

而孔子的这些思想适用于任何时代,从中可见孔子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进行贤能教育。

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

他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治学的重要条件。

《论语》中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乐趣,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对怠惰者给予批评。

(二)学习方法----获知之桥梁。

重视学习方法,是每个学生应有的学习态度。

孔子为此曾多次表扬颜回。

他主张“温故而知新。

”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并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学习时应当独立思考,但思考必须以认真读书为基础,他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也。

”几乎人人都知道孔子这句话,这是孔子做学问的态度----治学严谨、求实。

他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之;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意思是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明;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明。

这是杞国、宋国资料和熟悉历史的贤人不够的原故。

如果资料充足,那么我就可以用来作证明了。

这足以说明孔子治学严谨、扎实的态度。

孔子教育思想

孔子教育思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孔子曾经提出过不少至今仍然具有教育意义的人本思想。

例如他认为以仁为本,仁者爱人;人各有所长,用人就要用人之长;德才兼举,大度宽容。

除此以外,他关于教育的论述范围还是十分广的,例如闻韶乐而“三月不食肉味”,主张“君子习六艺”等等,这些都是美育与艺术教育的范畴。

孔子非常注重因材施教。

对每个学生的性格和特长都很了解。

并且要求学生将学和思、学和行结合起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注重启发式教育,不要求学生死读书,而贵在触类旁通,即所谓“告诸往而知来也”。

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其二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其三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关于学习的方法,他则认为要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原文]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释读]:孔子说:只要送一束以上的干肉条来,我从来没有不教诲的。

十条干肉结为一束即为束脩。

只要送一束干肉条作拜师礼物,以显诚意的话,孔子就会收其为徒。

孔子一直认为“有教无类”,凡是有学习要求的人都可以得到教育。

[原文]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释读]孔子说:“任何人我都可以对他进行教育,没有类别之差。

”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不同,也可以归结为对人是什么的认识不同。

孔子研究人的方法是以承认人与人的存在差别为前提的,而且“人是一种未完成的存在物”,在这个前提下他把人分为仁人、君子、小人等。

但是这种差别也是人为的,而且是可以改变的。

这从他提出的教育目标和有教无类的原则可以看出。

和孔子认为人都可以培养,都可以改变,都可以造就相比,西汉的董仲舒的看法就在同,在他看来,具有“圣人之性”的人是不用接受教育的,具有“斗屑之性”的人是近于禽兽的。

[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还有什么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还有什么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还有什么
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有教无类。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2影响
孔子提出了儒家学说,尽管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而《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孔子是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孔子为中国古代的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推动的作用;那么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并创办私学,大量招收学生,打破了当时教育方面的垄断。

他还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兴趣进行不同的教育,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教师只需对学生施以引导。

孔子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他认为人人都可以追求知识,接受教育。

孔子打破了贵族的知识垄断,授徒不问出身,这促使了人才的向上流动,符合当时底层人民的心声。

孔子还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新颖说法,他认为每个人的性格差异在学习上有其不同的影响,应该按照各人的性情天赋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这是说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品德,成为君子之后,就该去做官,为国家政治做贡献,为平民百姓谋福利。

孔子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有杰出才能品德的君子去为官,治理天下,所以教育首重德教,道德思想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

孔子在教育劝学方面留下了很多的名句,如“温故而知新”,教育学子要经常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劝导人们读书学习要并重学习和思考,不能空想也不能死读书。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的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主张老师应该启发学生自己思考知识所得和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将所有知识观点一股脑灌输给学生。

孔子不但培养了诸多杰出的弟子,而且他的教育思想也为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古代私塾教育开创了先河。

春秋孔子资料简介孔子,春秋时期人,以子为姓,氏为孔,名为丘,字仲尼。

他出生在如今的山东曲阜,而原籍则在现今的河南商丘。

孔子之名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被人们广为熟知,他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曾跟随老子学习,学成后带领着一些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

晚年时孔子修订了《诗》《书》等六经。

【名师推荐】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名师推荐】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卓顶精文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是什么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中国人历代尊奉的学术先师,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

在孔子之前只是讲究教化贵族,普通民众是得不到教育了,孔子出现以后他提出了教化万民,有教无类文化下乡活动。

孔子曾经提出过很多的教育思想,下面我给大家一一说明:1,有教无类:教育是不分种类的,
不分贵贱的,不分贫富的
2,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3,学思并重:学习和思考一样的重要,千万不能一味的学而不去想,凡是要做到为什么?并且得到答案
4,学而时习,温故知新:经常的去复习下以前学过的东西,或许你能够重新获取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5,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学习要踏踏实实,不要总是想着投机取巧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以“仁”为本的,可以说“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所在,孔子在教育上提倡的有教无类正是“仁”的最好体现。

孔子《论语》中儒学思想的另一核心是“礼”,孔子一生都在提倡“礼”。

我们国家经常被称之为礼仪之邦,这里的礼就是从孔子的“礼”中来的。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博学多才之人,并且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据说孔子有三千的弟子,其中比较出名的有颜渊,闵子骞,焻伯牛,仲弓,焻有,季路。

言语:宰我,子贡,子游,子夏。

孔子依靠自己丰富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方文明。

就算是到了今天孔子的教育思想依然后闪烁着时代的价值之光,并渗透在我们的教育理论中,指导着我们的教育实践。

1。

孔子的十大教育思想

孔子的十大教育思想

孔子的十大教育思想
1、因材施教的思想。

作为个体的人是有差别的,智力、经验、认识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教育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成不变。

2、有教无类的思想。

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剥夺任何人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学思结合的思想。

只学习不思考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危险。

学习不能机械性死学,要消化、思考,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4、学以致用的思想。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没有使用价值的学习毫无意义。

知识很多不能都学,学习要以应用为导向。

5、重视道德教育的思想。

德育和智育是教育的两翼,只有智育没有德育,对社会的危险性更大。

6、重视自我反省的思想。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之于个人就像老师之于学习,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一个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反省总结,才能矫正自己的不足。

7、强调担当与责任教育的思想。

与知识比起来,责任和担当更重要,教育的首要社会目的就是教人有责任心。

8、强调立志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树立远大的志向,明确学习的目标,才能有恒心、有毅力去努力学习。

9、树立终生学习、以民为师的理念。

学习不分高低贵贱,不懂就要请教,要敢于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

不学习就会掉队,活到老学到老。

10、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及对个体的促进作用。

教育不仅是一个人的事,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的事。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以下几点:
1、强调德行。

孔子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德行,只有德行才能使人成为一个合格的人,使他们更加优秀。

2、培养有礼貌的习惯。

孔子认为,有礼貌的习惯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必备素质,也是培养一个人德行的重要途径。

3、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孔子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该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求索真理。

4、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

孔子认为,师生相互尊重是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的基础,是教育的前提条件。

5、强调“仁”的教育理念。

孔子认为,仁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应该用仁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使他们既学会专业知识,又能达到仁的境界。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思想品质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思想品质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思想品质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思想品质主要有:
1、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2、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3、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4、勤于思考:只有勤学善问,才能得到知识。

5、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

6、不耻下问:提倡人人好学虚心求教。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不为不知: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做学问的基本素质。

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贡献
1、孔子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教育对象范围,促进学术文化下移;
2、孔子极端重视教育,要求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作用和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3、孔子主张培养“君子”,提出了与世袭制完全对立的教育用人原则——“学而优则仕”。

4、孔子重视整理典籍,保存古代文化遗产,进行了教材建设——编
撰“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

5、孔子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立志有恒、克己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等品德修养的原则和方法。

6、孔子创立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由博返约的教学原则,极力主张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7、孔子倡导尊师爱生,提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的理想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育学课后简答论述题答案

教育学课后简答论述题答案

教育学课后简答论述题答案绪论教育与教育学简答题1、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①孔子的教育思想1•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1 、教育对国家稳定和社会的开展有作用。

2 、提出“ 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要素;3 、“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对教育对象的观点:1 、提出“ 有教无类〞的观点;2 、不包括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

②孔子的教育思想2•孔子教育目的的观点:1、培养一批“士〞和“君子〞;2、以完善的人格为教育首要目的。

•孔子的教育内容:四教:文〔文化知识〕、行〔行为标准〕、忠、信;•孔子教学原那么与方法:1、因材施教原那么:夫子教人各因其材2、启发诱导原那么:“不愤不启,不渄不发。

〞3、学思结合的方法:“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4、谦虚笃实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③孔子的教育思想3•孔子的德育思想1、立志有恒:确立人生远大志向;“志于仁〞2、自省自克,道德教育贵在培养道德的自觉性;“躬自厚而责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3、身体力行,“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4、改正迁善、“改而不改,视为过矣!〞。

•孔子教师观: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2、热爱学生;3、以身作那么,讲究教学方法。

2、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观点是什么?一、教育的作用和目的:1、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能促进人的开展;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在身体、智慧、德行和信仰几方面和谐开展的人;二、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那么;是夸美纽斯思想体系的根本原那么;三、第一次提出班级授课制;四、提出统一学制和学年制;五、为各级学校设置广泛的学科课程;六、建立教学原那么体系。

3、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是什么?1、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选与改组;2、关于教育的目的:使学生不断生长下去;3、论课程与教材:活动课程和“做中学〞的教学原那么;4、教学的五步骤5、儿童中心论;6、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活动作业中心。

总结孔子主要的思想有哪些

总结孔子主要的思想有哪些

总结孔子主要的思想有哪些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影响深远。

孔子主要的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仁爱思想:孔子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仁爱是人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品德。

孔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尊敬、关心和帮助他人,以实现社会和谐与和平。

2. 中庸思想:孔子强调“中庸”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他认为人们应该遵循适度的原则,不偏不倚,不过分追求权力、财富或享乐,以达到心灵的平静与人生的和谐。

3. 人本主义:孔子强调人的重要性,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关键。

他主张“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教育和人的成长,以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孔子讲究个人修养,提倡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 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强调教育对于培养人的品德和才能的重要性。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主张个性化的教育,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来施教,培养学生的才能和优秀品质。

5. 礼仪观念:孔子强调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是人类共同利益的体现,他认为通过恰当的礼仪行为和仪式可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他主张人们应该尊重传统的礼仪规范,遵循道德准则,以实现社会的安宁。

6. 责任伦理:孔子强调个人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他认为个人要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和对国家的责任,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和影响周围的人和社会。

他主张每个人要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以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以上是孔子主要的思想,这些思想在中国古代深受人们的推崇和影响,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深入人心,至今仍然被广泛学习和研究,对于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1.有教无类
打破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

满足了平民入学接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2.学、思、行结合
“学而知之”是孔子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求知的唯一手段。

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对学习过的知识要时常复习、练习,才能牢固掌握。

孔子提倡学习知识面要广泛,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深入地进行思考,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
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

不仅要学懂牢记,还要能实际应用在政治上、社交上。

如果不能应用,学得再多也没有意义。

由学而思而行,这是孔子所探究和总结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与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基本符合。

3、启发诱导
4、因材施教德以育人诲人不倦言行一致
学习方法:学思结合学行结合温故知新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实事求是以学为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孔子教育思想简介

孔子教育思想简介

孔子教育思想简介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教育思想是中国几千年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涉及面非常广泛、注重学以致用、实际运用,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孔子学生三千,贤者七十,教育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修身做起,学习治国平天下的本领,最终达到恢复周礼,使国家强盛,百姓安居乐业的目的。

孔子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和智育,本文重点介绍孔子的德育与智育思想。

一、孔子的德育思想: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仁、义、礼、智、信”。

这五个字体现做人的标准与准则。

孔子非常重视德育,一部《论语》大约有三分之一以上内容是讲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1)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罕·第九章)注:孔子说:“我没有看到过爱好道德如同爱好女色那样的人。

”(2)子曰:“知①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第九章)注:①知:智。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第九章)注:孔子说:“三军的统帅可能被人抓去,一个人的志气是不可能被人强迫改变的。

”(4)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第4章)注: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知道爱什么人,恨什么人。

”(5)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里仁·第4章)注:孔子说:“如果立志实行仁德,就不会去做坏事了。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第4章)注: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在一起。

”(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第4章)注: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注:孔子说:“看见道德高尚的人向他学习,看见不道德的人就反省自己是否像他那样。

”(9)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十五章)(10)孔曰:“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孔子的教育思想1

孔子的教育思想1

孔子的教育思想一、以伦理道德为价值核心(一)、孔子强调自律和自我修养,主张从心性上陶冶情操。

(二)、孔子还重视向他人学习,把他人的品行作为镜子来对照自己。

(三)、孔子还主张要提高自己的修养,需要相互切磋讨论、勇于质疑。

二、以“圣人君子”为教育目标三、以如是忘我为精神指导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最大的仁爱之心,能“泛爱众”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

孔子要求弟子必须有强烈的入市精神,讲求个人道德的完善只是参与天地之间。

提倡通过“民而能济众”的途径,最终能够达到“修己以安百姓”的终极目标,体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国救民的情怀和强烈的道德责任感。

孔子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以完善人格为目标、并能和群体相和谐一致的个人发展,这正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伟大之处。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一、有教无类含义:“有教无类”这个“类”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族类”,即指民族的类别,有破除民族界限的意思。

二是指“等类”,即奴隶主贵族森严的等级。

意思是说在教育对象上,不分民族与国别,不论贵贱与尊卑,不管智愚与善恶,只要虚心求教,都一视同仁,给予热心指导,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这里面包含了朴素的教育普及的思想。

孔子不但提出了这一思想,而且也忠实地实践了这一思想。

孔子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五花八门,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和商人子弟大多数是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地的“贱人” 仲弓;出狱的犯人公也长,做过盗贼的颜涿聚。

这表明,孔子是不看学生的出身和等级的,来者不拒。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分智愚的,所教学生的知识、智能、学习态度都各不相同。

1.历史意义(1)“有教无类”思想开创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它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将教育对象从贵族普及到平民,把学校从“官府”移到“民间”,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

(2)“有教无类”思想推动了文化下移运动。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篇章,他提出了强调“教育为本”的理念,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性格、品德、习惯和思想等方面,从而塑造一个社会上进、有道德、有才华的人群。

孔子的教育思想虽然有其遗留的限制和历史背景,但是它所包含的人文关怀和人才培养的理念依然具有现代意义,被广泛的认同和借鉴。

一、学而时习之——梁惠王孔子最具代表性的教育思想之一是“学而时习之”,即“学习知识,经常交流思想。

” 梁惠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人,他通过多次向孔子请教各种学问,终于有所建树。

梁惠王收到了孔子的书,书中提到:“吾友之教我知人,其害友必居其门;为人师,其监之而教之也,必屏之。

”这令梁惠王受益匪浅。

他表示:“孔子论人,真是尽在我心中。

”孔子的教育思想惊叹于梁惠王的百姓记录的历史,信众常把他当成人民救星来崇拜。

二、见贤思齐——颜回孔子的另一个重点是“见贤思齐”,即通过交往,虚心向优秀人物学习,以求进步。

颜回是孔子的得力助手,他平时很懒,不怎么读书,孔子就常常找各种机会为他介绍名士,让他受到他们的影响。

颜回后来穿上衣物得到了他的滋润,不施俭惠得到了他的帮助,使他最终成为了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卓越学识的人。

三、敬天爱人——子路孔子最后一个强调的是“敬天爱人”,即要尊敬上天,同情爱护人类。

他终身以此为信条,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子路,是孔子非常器重的一个学生,可以说是孔子立志以来最杰出的弟子。

子路以其强烈的正义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嘲笑别人的行为,并受到他人的挑战和冷嘲热讽。

但是,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向天空敬礼,向人类母亲何德不如。

四、陶铸之法——孔子自身不仅仅是培养他的弟子,孔子也培养了自己。

他采取了“陶铸之法”,通过学习修养等方法,不断磨炼自己。

孔子是如此真诚,谦虚,有爱心,好认真,忠诚。

他始终不断地提高自己,成为伟大的领袖,被尊敬、被追捧,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尊敬孔子和他的思想。

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更强调人才培养、道德提高和人格陶塑,目标是培养社会上进、有道德、有才华的人群。

孔子关于知识教育的思想

孔子关于知识教育的思想

孔子关于知识教育的思想1,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孔子提倡“学而知之”,主张学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子入太庙,每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容易上当受骗;只思考而不读书,问题仍疑惑不解。

这说明学习不能脱离思考,不思考就不能将学来的知识消化吸收,那样学了也无用处。

如果只思考而不学马,会流于空想,那也有害的。

这是孔子的学思并重的思想。

但孔子也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与思比较,学仍占首位。

离开学习而去思考是空无所得,必须脚踏实地去学习才成,说明思考要以学习为基础。

3,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孔子认为知识问题来不得虚伪和骄傲,他有一一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承认不知道,不强不知以为知,这是求学做学问的起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4,启发式教学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他认定掌握知识、形成道德观念,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他特别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他有一句名言:“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启发”一词即从此而来。

“举一反三”成语亦从此而来。

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徘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

发,谓达其辞”。

这即是说,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积极地进行思考,还没有完全想通的时候给予启发;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思考已有所得,但还不十分明确,还表达不出来的时候给予开导。

5,因材施教,实际出发孔子通过长期私人讲学的实践创造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他把因材施教与启发诱导结合起来,即从学生个别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孔子在教学中,随时注意了解学生。

有时他能从学生优点方面分析。

总之,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对我们仍有启示作用。

孔子教育思想

孔子教育思想

孔子教育思想孔子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子教育思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述而》)播学于平民:不分贵贱、贫富、等级播学于四夷:不分地域、种族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南郭惠子)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括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子贡)(《荀子·法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雍也》)二、论教育作用1、论教育的社会功能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为政》)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路》)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颜渊》)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2、论教育的个体功能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阳货》)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

(《阳货》)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季氏》)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阳货》)三、论教育目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张》)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子路》)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尤病诸。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既重视立志,又强调持之以恒,既提倡克己内省,又主张迁善改过、身体力行。这些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含有某些合理性,符合道德教育的一般规律,不能因为它是封建道德教育和唯心主义思想体系而加以全盘否定和抛弃。我们要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批判地继承这些古代遗产、古为今用。
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精神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在物质享受方面,则不宜要求太高太多,物质享受方面要求多了,相反地会妨碍精神境界的提高。
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末足与议也",他认为一个学生总以吃穿不好为耻,心思都放在追求物质享受方面,那就很难谈得上树立远大的理想了。他赞扬学生颜渊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孔子看来,颜渊是个有志向的学生,他的心思都集中在学道与守道上面,而不去计较个人生活的困难。他还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粗粮饮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一般。他还教导学生“谋道不谋食"、"忧遭不优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他认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不应迷恋和陶醉于眼前的物质享受,更不能为了追求一时享乐而去贪图不义之财,从而葬送了自己终生的前途。
总之,志向的确立和坚守,决定于个人信仰和主观努力,是精神性的、内在的,不是依靠外力强制可以改变的。我们今天不能以孔子的志向为志向,但是他这种强调立志的思想,他主张道德教育要解决确立志向的经验,却值得我们吸取。
2.克已内省
在人与人交往的关系中,有一个如何对待自己和如何对待别人的问题,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孔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主张重在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他把这称之为"克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答:(1)关于教育作用:提出“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

(2)关于教育对象:提出“有教无类”其中“无类”是相对于贵族而言的,不包括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

(3)关于教育目的: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4)关于教育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是指文化知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行、忠、信是道德行为规范要求。

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自然科学知识和劳动知识内容。

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内容占有重要地位,文化知识学习是为道德教育服务的。

(5)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联系第8章教学原则与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谦虚笃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关于道德修养➢立志有恒:“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

”孔子认为人要有远大的人生志向,“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

➢自省自克:“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身体力行:“巧言令色,鲜矣仁”,“敏于事而慎于言”,“纳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

➢改过迁善:“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勿惮改”。

(7)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师无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是什么?答:(1)关于教育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关于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的生长下去。

(3)论课程与教材为完成活动课程,提出“做中学”的教育原则。

活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活动教学。

(4)提出教学的五步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足以产生问题的资料、学生产生问题和假设、设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亲自动手做、验证假设。

(5)提出儿童中心论杜威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活动作业中心。

3、《学记》阐述了哪些教育思想?答:(1)教育的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敏,教学为先”。

即教育的作用是为国家培养所需的人才,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教育制度:提出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学校管理:主张按照地方建制分别设学。

(3)教学原则(联系第8章教学原则)➢教学相长的原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

➢预时孙摩的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包括四条原则:预防性、及时性、循序渐进和集体教育原则。

➢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课外练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

➢长善救失的原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易,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它指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贪多、狭窄、自满、畏难。

教师只要了解学生这些学习状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就能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启发诱导的原则:“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可谓善喻矣。

”引导启发学生,督促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4)论教师➢提出“师严道尊”。

➢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明确了教师的任务,认为教师是培养人“为长”“为君”之人,即为国家培养有治国安邦能力的人。

“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4教育起源论有哪些➢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1831-1902),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主要思想:①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他把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都说成是教育;②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③人类只是在早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上做了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起本质来说与动物没有不同。

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美国,1869-1947)主要思想: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②儿童对成人一种出于本能的模仿是教育过程的基础。

不管成人是否意识到或同意,儿童总是在模仿他们的行为。

模仿是教育的本质。

忽视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和社会性。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者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劳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个社会活动过程,通过教育的传递,让年轻一代掌握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同时延续和发展社会文明。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正是由于劳动,促进了双手的解放,猿脑变成了人脑,并产生了语言和意识。

➢总之,在劳动中既产生了教育的客观需要,同时又创造了教育的可能性条件。

因此说,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5(掌握)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如何实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

➢答:为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6项保障任务:➢(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保障经费投入。

健全以政府投人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增加财政性教育投人,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完善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机制;加强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4)推进依法治教。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加强教育督导、教育执法和监督问责。

➢(5)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职责。

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安全稳定。

➢(6)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提出了政府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6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对教育的作用有哪些?答:(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理解)(1)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投入教育事业发展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经济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结构和布局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4)经济发展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5)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课程门类由少到多,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和深化。

(二)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理解)(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

统治阶级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教育的领导权:国家政权力量、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

(3)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管理体制。

(4)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5)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标准和有关教育内容。

(三)文化对教育的影响(识记)(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影响着学校的育人模式。

(5)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历史传统。

(四)科技对教育的作用(识记)(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的科学化进程,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

(3)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4)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7、(掌握)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这是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对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的深刻阐述,具体体现在:(1)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2)教育在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3)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4)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8、(掌握)如何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答:(1)提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2)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3)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4)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5)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6)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9简析遗传决定论。

答: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

(2)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由此可知,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因此,片面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认为人的发展是由遗传素质决定的,是不正确的,就会陷入“遗传决定论”的错误之中。

、简析教育万能论。

答:(1)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2)但是,把教育视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3)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的实践活动的结果。

(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与促进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生理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与促进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