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移民扶贫开发的经验和效果_罗强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移民扶贫开发的经验和效果

罗强强1,2

,杨国林3

(1.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081;2.宁夏大学政法学院,

宁夏银川750021;3.宁夏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处,宁夏银川750001)

摘要:移民扶贫开发是中国农村扶贫的一种重要方式。回顾了宁夏移民扶贫开发三个阶段,即吊庄移民(1983-2000)、易地生态移民(2001-2007)和现阶段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2007-2011年)的情况,探讨了宁夏移民扶贫开发的经验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移民;省内近距离移民;在确保资金到位的前提下坚持了因地制宜,效益为重的原则和多元开发模式。最后论述了当前移民工程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移民扶贫开发;吊庄移民;易地生态移民;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政府主导型移民;宁夏中图分类号:F 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275(2009)05-0575-04

Experiences and Results of Aiding the poor by Migration in Ningxia

LUO Qiang-qiang 1,2

,YANG Guo-lin 3

(1.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

2.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Ningxia 750002,China;

3.Regional Communication of Ningxia Development Planning Commission,Yinchuan,Ningxia 750001,China)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way of aiding the poor by migration in rural China's poverty reduction.This paper reviewed the state of three stages of aiding the poor by migration in Ningxia,that is Diaozhuang migration (1983-2000),off-site ecological migration (2001-2007)and ecological migration inside country of dry zone of central Ningxia (2007-2011).It regarde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aiding the poor by migration in Ningxia were government leadership,short distance migration in Ningxia,insist on local conditions,focusing on profit and development paradigm on the base of fully funded project.Finally,the article discussed some challenges of aiding the poor by migration in Ningxia.Key words :aiding the poor by migration;Diaozhuang Migration;off-site ecological migration;ecological migration inside country of dry zone of central Ningxia;migration by government;Ningxia 第30卷第5期2009年9月

Vol.30No.5S ept .2009

农业现代化研究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作者简介:罗强强(1981-),男,宁夏西吉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生,宁夏大学政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民族社会学、环境社会学研究;杨国林(1971-),回族,宁夏同心人,宁夏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收稿日期:2009-06-17;修回日期:2009-07-15

移民开发是中国农村扶贫的一种重要方式。虽然在中国已脱贫的两亿多农民中,自愿搬迁移民所占的比重只不过占0.5%,但它是中国政府实施反贫困计划的开始,又是在农村地区最终消灭绝对贫困的重要途径,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本文从总结宁夏移民扶贫开发各阶段的机制和作法入手,探讨使之扩大实施和发挥更大作用的途径。

1宁夏移民扶贫开发历史回顾

中国政府组织的农村自愿移民在70年代己有成功的案例,但把它作为大规模缓解贫困的手段,始自1982年。宁夏南部山区地处内陆,气候是“十年有九旱,三年两头旱”,再加上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进一步地导致环境恶化,贫困问题严重。据1953年7月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

宁夏南部山区7县1区总人口为70.2万人,人口密度为23人/km 2,基本接近联合国规定的干旱地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指标(20人/km 2)。而到1995年底,宁夏南部山区7县1区总人口增加到227.8万人。比1953年人口增长了3.25倍,人口密度提高到75人/km 2。人口的急剧膨胀,大大超过了土地资源的承受能力,其中特别严重的是固原市所属5县1区,从1949-1999年50年间,人口从47.96万人增长到180多万人,增长了

2.75倍,人口密度由1949年的28.6人/km 2,提高到现在的107.3人/km 2。在粮食短缺的计划经济时期,这种巨增的人口压力,迫使农民和各级领导不得不以主要精力单一抓粮食生产,在土地资源贫瘠,干旱多灾的自然条件下,粮食生产低而不稳,只能开垦大片荒地、荒山,靠广种薄收维持生计,长期以来形成愈垦愈穷,愈穷愈垦的恶性循环,盲目开荒,倒山种植,垦植指数高达40%以上[2]。为从根本上改变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状况,政府的策略是从干旱的西海固山区迁移部分人口,到沿黄两岸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地区开发荒地,以期移出的贫民户获得较好的生存条件、稳定解决温饱问题,而留下的农民生存空间得到改善。这样可以同时实现缓解西海固地区贫困和保护地区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宁夏拉开了移民扶贫开发的序幕。

宁夏的移民扶贫开发经历了三个阶段:1.1吊庄移民(1983-2000年)

1983年,宁夏党委、政府制定了“以川济山、山川共济”的扶贫开发政策,采取移民吊庄的形式。“吊庄”是指一家人出去一两个劳动力,到引黄灌区有灌溉条件的荒地上开荒种植,再建一个简陋临时栖身的家。一户人家在两个庄子之间跑,像钟摆被吊起来两边摆动一样,所以叫“吊庄”。当年,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