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电力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时, 能 源 消 耗 量 也 快 速 增 加 。 为 了保证 国家 的 可持 续发 展 , 国 家开 始 讲 节 约 资 源 、 保 护 环 境 作 为 基 本 国策 , 本 文 主要 以我 国 电 力 能 源 为 主 要 的研 究对 象, 分析 当前我 国电力能源效率及 影响电力能源效 率的因素 , 就如何提 高电力能源效率提 出几点 简单 的建议。 关键词 : 中国电力能源 ; 能 源效率 ; 影响 因素 就 目前来说 , “ 电荒”已经成为各大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 c l 或者大于从 s 时, 两侧体制一样 , 因此 , 本质上依然是两体制面板平 素之一。为了尽可能缓解“ 电荒” 问题 , 必须要提高电力能源效率。但经 滑转换模型。转换变量等于 c 或者 7— 0时, 转换 函数为 5 , 此时面 过有关的调查研究显示 ,现阶段我 国电力能源效率较低,按汇率法计 板平滑转换模型退化为线性 固定效应模型。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时 算, 我国单位 G D P 能耗为 0 . 9 4 吨油当量 / 千美元 ,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3 需要检验其是否具有异质性 , 如果不存在异质性 , 只需要建立线性固定 倍。因此 , 当前国家电力行 业研究的需要重点研究问题就是降低 电力损 效应模型 , 反之 , 则建立面板平滑转换模型。 耗、 提高电能效率。 2实证 分析 1效率评价模型 本次实证分析选择我国 2 9 个省市 自治区直辖市 的相关面板数据 , 就 目前来说 , 关于我国电力能源问题 的研究非常多 , 国内国外许多 利用电力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对各地区电力能源效率进行研究分析 , 此 学者就我 国能源 的消费情况、 能源效率改进手段 、 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等 次分析 中, 纳入研究模型的投入要素分别是资本( 亿元 ) 、 劳动力( 万人) 、 话题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但大多数的学者都是基于线性模型理论 电力能源( 亿千瓦时) 、 期望产出( 亿元 ) 、 非期望产出( 万吨 ) 。 它们分别用 对我国电力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 事实上 , 我国的地域面积 主要用 固定资本投 资总额 、 各地 区年底就业人数 、 各省电力消费量 、 各 D P以及 C O D、 二氧化硫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反映。数据 较大 , 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参差不齐 , 能源效率 的影响因素较多, 受经 地区的 G 济形势 、 地域情况等条件的影响, 不 同因素对能源效率影响各不相 同, 来源于 2 0 0 6 ~ 2 0 1 5 年的《 中国统计年鉴》 、 《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 本文主 各因素之间很有可能存在着非线性关系 , 因此 , 仅仅使用新型模型理论 要分析电力价格 、 技术进步 、 产业结构 、 对外开放程度 、 能源消费结构五 它们分别选取电力工业出厂价格指数 、 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 可能会存在的误差。 本文主要利用非 个因素对电力能源效率的影响 , 线性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就电力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每年 R & D经费支出 占地区 G D P比重 、第二产业占 G D P比重 、 D P比重 以及 电力消费量 占能源消费总量 比重作为 程度进行讨论分析 , 希望能够对我国电力能源效率的提高有所帮助。 出 口贸易总额 占 G D E A方法是美 国运筹学家提出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 , 在处理多指 指标。这些影响因素的指标同样选 自上述年鉴。西藏地区许多数据缺 标投人及产 出问题中应用比较广泛。本文基于全要素框架 , 在传统的 失 , 因此本次研究没有考虑西藏地区, 另外 , 重庆市的数据并入到四川 D E A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电力能源效率评价模 省内。 利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对我 国各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深入 n = 一 ( ‘7 十口, 十l 百 的分析讨 } A,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 分别以上述五个因素建立模型,通过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的线性检 验, 五个模型都能够很好的捕捉截面异厨 眭, 说 明它们对电力能源的效 ∑ ~ 谚 ~ 。 , i : l 一 2. . , ” t 率存在着非线性的影响; 分析最优模型估计系数 , 可以发现, 技术进步因子与对外开放程度 ∑A i e 3 s & i 8 因子的极端系数值都超过 0 , 说明它们对电力能源效率有正向影响。能 源消费结构因子的两个极端系数值都小于 O , 说明该 因素对电力能源效 ∑ j ~1 , 2 … , 户1 率的影响是负向的。 产业结构的N/ / -  ̄端系数值先负后正 , 说明该 因素 开始对 电力能源效率有负面影响, 但当达到一个均衡点之后 , 影响变为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
1 9 8 9 年 至2 0 1 1 年, 通过 实证分析 , 得 出最 终模 型并给 出了相应 的 引 言 能源 利用效率 , 指 的是每单位 能源投入 带来 的经济产 出量 , 政策建议 。
衡 量 了能源 作为 一种生 产要 素对于 产 出的支撑程 度 , 综 合反 映 能源消耗过 程 中管理 、技术 、经济等各方 面因素 的影响及其 总 三 、模 型说 明 一) 变量介 绍 效果 。我 国能源 效率总 体仍 然偏 低 , 我 国 国内生产 总值 占全 世 ( ( 1 ) 被解释变量 : 能源利用效率( Y) 界G DP 9 %左 右 , 而能源消费 却翻了一番 。 目前 , 我 国单位GD P
和社会 进 步的重要 基础 。 分析我 国的供 需情况 , 一 方 面, 我 国能源相对 匮乏 , 人 均 能源拥 有量 处于世界较低 水平 , 供 给量较 少。 另一 方 面, 我 国正处 于工 业化 、城 市化快速 发展 阶段 , 对 能源的需求 日益增加 ,量下提 高能源利 用的效率 才能更好 的适 应我 国 日益增加 的能源需 求。 关键 词 : 能源利 用效率 ; 产 业结构 ; 固定资产投 资 ; 能源价格 ; 能源消 费结构
途径 , 有着重要 的理 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一
个 国家( 或地 区) 的能源利用 效率 产生影响。 2 . 产业结 构( B1 ) : 第二产业增加值 占G DP / : k 重。 产业结 构变动 对能源效率 产生影 响的主要 原 因。产 业的不 同性质决定 了不同的能源消耗量 , 进而影响 能源 利用 效率 。 3 . 能源消费结 构( c1 ) : 煤炭消费 比重 中国能源利 用效率 问题 研究》 ( 作者 : 史丹 ( 2 0 0 6 ) ) 以省为
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技术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也较为重要,包 括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等
未来能源效率的提升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制定全面的政策和措施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方法:需要更 全面的数据收集和 分析
研究范围:需要扩 大研究范围,包括 更多行业和地区
研究深度:需要更 深入的研究,探讨 影响因素的深层次 原因
展望:未来需要加 强政策引导,提高 能源效率,实现可 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 因素研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壹能
源 效 率 概 述
贰 现中
状国 能 源 效 率
叁 影中
响国 因能 素源 分效 析率
肆 议效提
率高 的中 对国 策能 建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伍结
论 与 展 望
第一章
能源效率概述
能源效率的定义
能源效率是指在生产、运输、使用等过程中,能源的利用效率。 能源效率的提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能源效率的衡量标准包括能源消耗量、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回收率等。 能源效率的提升可以通过技术进步、管理优化、政策引导等多种途径实现。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传 统能源的依赖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 技术和管理经验
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能源技术研发水平 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能源技术和管理经验 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能源管理
制定更加严格 的能源消耗标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产业转移:将高能耗产业转移到低能耗地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电力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7 6科学决策
2t 1 01 1
中国电力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全体会 议 强调 , 要加 快建 设资 源节 约型 环境 友好 型社会 , 力发 展循 环经济 , 强可 持 大 增
续发 展能 力 。 近年 来 , 电力在 我 国终端 能源 消费 中的 比重 大 大增 加 , 济 对 其依 赖 程度 也 逐 年 经
的影 响程度及影响机制 , 结果显示 : 第二产业 的比重对 电力能源效 率具有 负向影 响 , 随着产 业 ① 但 结构 的不 断优化升级 , 电力能源效率反而逐渐提升 ; 电力消费量 占能源消费总 量的比重对 电力能 ② 源效 率的提高具有反作 用; 技术进 步水 平、 出口贸易总额 占 G P比重均会促进 电力能源效率 的 ③ 进 D 提高 ; 电力价格 对 电力能源效 率的影响不 明显 , ④ 若想通过调整 电价 来大幅提高 我国的 电力能源 效 率, 效果可能并不显著 , 但对于寻找替代能源、 发展清 洁新能源可能会 有一定 的促进作 用。最后 , 有
也就是说 日本能源消耗仅为我国的 19 若按 P P法计算 , /; P 我国单位 G P能耗为 0 2 D .3
吨油 当量/ 千美 元 , 高于世 界 平均 水 平 , 略 与其 他 国 家相 比差 距 仍 然很 大 。 因此 , 如何 降低 电能损耗 、 高 电力能 源效 率成 为 目前亟 待 解决 的一个 关键 问题 。研 究 电力能源 提
预 测。
杨桂元 (9 7一) 安徽萧县人 , 15 , 安徽财 经大学统计 与应用数学 学院教授 , 硕士 生导师 , 究方向 : 研 预测
理论与方法、 融计量分析。 金
宋马林 (9 2一) 安徽蚌埠人 , 17 , 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副教授 , 安徽财经大学 “ 龙湖学者 ” , 安徽财经 大学管理统计研究中心负责人 , 研究方向 : 环境经济学 、 系统建模与分析 。
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 北京 10 2 ) 00 6
摘 要 :如何 以较 少的能源消耗 实现现代化战略 目标 ,是我 国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了有效提 高能源效 率,我们有必要弄清 楚我 国能源效率现状及其影 响因素之 间的关系。本文首先把环境因素加入到考量能源效率的指标体 系当中,对能源效率重新定
Z AN Ln -i H G igj e ( R g f tt t sC ptl nvri f cn mi n uiesB in 0 0 6 C ia Co eeo a si , a i ies yo o o c a dB s s, e ig1 0 2 , hn ) S i c a U t E s n j
义 ,接 着通 过 构 建结 构 方程 模 型 ,分 析 了经 济结 构 、技 术进 步 、制度 ( 源 市场 化) 交通 运输 、工 业 能 源投 资等 方 面对 能源 效 能 、
率的影响程度 ,测算 出能源效率与其影响 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从各 因素对能源效率的贡献 比重来看,市场化 程度和对外开放影响 系数最大;其次是交通运输 ,技 术进步 ;而经济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 响系数呈反向关系,其 中第二产业 比 重在 经济结构 中影响较大。说 明市场化程度 、对 外开放程度 、技 术水平 的提 高和 交通运输 的提 升都会促进我 国能源效率的提 高。技 术进 步因素对我国能源效率的正向作用有待 于进一步加 强。
r l t n h p b t e h m.T e rs l i dc t s t a h xe t o r eiai n a d o e ig u x r t e b g e t if e c n t e eai s i ewe n t e o h e ut n ia e h tt e e tn fmak t t n p n n p e e h i g s n u n e o z o t l h e e g f ce c , h e o d r sta s o ai n a d t c n l gc lp o r s . n t e me n i , h c n mi sr c u e a d t e e e g n r e in y t e s c n ay i r n p r t n e h o o ia r ge s I a whl t e e o o c t t r n h n r y i t o h e u y e ce c sa n e s e ai n h p An h r p rin o e o d r n u t a r a e n u n e i h c n mi t c u e Al i f in y wa n iv r e r lt s i . d t e p o o t fs c n a i d s h sa ge tr if e c n t e e o o c sr t r . l o o y y r l u t e e rv a h t h e r e o r eiai n t e lv l fo e i g t c n lg n h d a c me to a s o a in wi r moe o r h s e e lt a e d g e f t mak t t , e e p nn , e h o o a d t e a v n e n t n p r t l p o t u z o h o y f r t o l c u t n r f c e c ,a d t e p st e e e t o e h ia r g e s o n r f ce c f o r c u t e d o b u h r o nr s e e g ef in y n h o i v f c f tc n c l p o r s n e e g e f in y o u o n r n e s t e f r e y y i i y i y t e hne . n a c d Ke r s E e g f c e c ;En i n n a o sr i t ;S r c u a q ai n Re in le o o y wo d : n r e in y y i v r me t l n t n s o c a t trl u t ; u e o go a c n my
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能源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能源效率的提高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其区域能源效率的提高对于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一、影响因素:(一)能源消费结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是导致区域能源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主要依赖煤炭和石油作为主要能源,而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一些能源消费过高的行业,如重工业和钢铁、水泥等高能耗行业,也是影响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
(二)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影响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国,一些行业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技术相对滞后,使用的是低效能源设备,能源利用率低。
缺乏先进的能源管理与监测技术,也使得能源的利用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政策和法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情况也直接影响着能源效率的提高。
一方面,缺乏明确的能源效率的指导政策和法规,使得相关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缺乏约束力和引导力。
能源价格过低和部分地方政府对能源企业的优惠政策,也是我国能源效率低的重要原因。
(二)推动技术创新与进步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推动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能源设备的效率。
加强对高能耗行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引导企业采用节能环保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加强对新能源、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对能源节约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能源效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推动形成全社会关注能源节约的氛围,形成人人参与,节约能源的良好氛围。
能源效率的提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提高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必须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完善政策和法规、加强宣传和教育等方面入手,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的良好局面。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持续提升。
能源消费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02
能源消费效率概述
能源消费效率的定义
能源消费效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单 位产值或单位产量所消耗的能源量, 反映能源利用的效益和水平。
能源消费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综合指标 。
能源消费效率的影响因素
产业结构
不同产业对能源的消耗和利用效率存 在差异,产业结构的变化对能源消费 效率有显著影响。
能源消费效率影响因素的实 证分析
汇报人: 2024-01-10
目录
• 引言 • 能源消费效率概述 • 实证分析方法 • 影响因素分析 • 实证分析结果 • 提高能源消费效率的对策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能源消费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 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提高能源消费效率是解决能源需求 和环境压力之间矛盾的关键。
政策因素
能源政策
政府的能源政策可以引导企业和 个人更高效地使用能源,例如推 广可再生能源、实施节能减排政 策等。
环保政策
环保政策可以促使企业和个人减 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间接 影响能源消费效率。
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对高耗能产业 征收高额税费,抑制其发展,从 而影响能源消费效率。
05
实证分析结果
能源价格
能源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能源消费行 为,从而影响能源消费效率。
社会因素
01
人口规模和结构
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会影响能 源消费需求,例如人口老龄化可 能减少能源消费。
02
03
城市化进程
科技水平
城市化进程中,居民生活方式的 改变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都会 影响能源消费效率。
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能源的 更高效利用,提高能源消费效率 。
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的基础,而能源利用效率则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
高能源利用效率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
本文将从能源利用效率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能源利用效率的定义能源利用效率是指在特定的能源输入下,所获得的能源产出量与能源输入量的比值。
通常用能源利用效率指数(Energy Efficiency Ratio,EER)来衡量,计算公式为:EER = 能源产出量 / 能源输入量能源产出量可以是能源的利用价值,如电力、热能等;能源输入量则是指能源的消耗量,如燃料的消耗量、电力的消耗量等。
能源利用效率越高,表示单位能源输入所获得的能源产出量越大,能源利用效益越好。
二、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1. 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例如,高效节能的发电机组可以将燃料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比例提高,提高发电效率。
2. 能源结构:能源结构也是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能源具有不同的能量密度和利用方式,对应的能源利用效率也有所不同。
合理选择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方式,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替代传统燃料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3.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利用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往往具有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高。
此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会带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途径1. 推广节能技术: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优化设备结构、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等手段,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损耗,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2. 优化能源结构:合理选择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方式,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_文献综述
第28卷 总第121期科学 经济 社会Vo.l 28,Su m No .1212010年 第4期SCI ENCE ECONOMY SOCI ETYNo .4,2010收稿日期:2010-06-28基金项目:辽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L09CJ L033),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基金(2009B03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文科基地项目(DUT10RW 103),引进人才科研专题资助(852004)。
作者简介:袁鹏(1981 ),男,四川荣县人,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
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袁 鹏,程 施(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摘 要:论文综述了我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国内研究文献。
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研究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关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还存在争论;在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方面,多数研究发现煤炭相对比重的下降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对于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的影响,基本上也是持肯定的观点。
此外,还有少数文献研究了市场经济体制、能源价格、所有制结构等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能源效率;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外开放中图分类号:F 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15(2010)04-0051-04A Do m estic L iterat ure Revie w about I m pacti ngFactors of Energy EfficiencyYUAN P eng ,C HENG Sh i(School of Econo m ics ,D alian U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D ali an 116024,China )Abstrac t :Th is paper rev ie w s the do m esti c research papers about the i m pacti ng facto rs on t he energy e ffi c iency .The papers m a i nly concen trate on the i m pacti ng facto rs o f energy effi c iency i nc l udi ng i ndustr i a l struct ure ,ene rgy consu m pti on struc t ure ,techno l og ica l progress and open i ng up .W ith regard to the i m pacti ng d irec tion and deg ree of i ndustr ial structure on the energy e fficiency ,t here is still a certa i n controversy ;fo r the i m pact o f energy cons umption structure ,the ma jority of stud i es found a decli ne i n the re l ative share of coal i s conduc i ve t o i m prov i ng energy e ffi c iency ;fo r the i m pact o f techno log i ca l pro g ress and openi ng up ,mo st stud i es also ho ld po siti ve v i ew .In add iti on ,a s ma ll nu m ber o f papers have researched the i m pact o fm arket econom y ,energy pr i ces ,o w nersh i p structure and o ther factors on energy effic i ency .K ey word s :Energy E ffi c iency ;Industr ial Structure ;Energy Consu m pti on Structure ;T echno log i ca l P rogress ;O pen i ng up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的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基于最优组合赋权法的我国能源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 : N 9 4 5 . 1 6 ; F 2 0 6 文 章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7 — 3 2 2 1 ( 2 0 1 3 ) 0 6 - 0 1 5 3 — 0 8
Re s e a r c h o n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En e r g y E f i c i e n c y a n d I n f l u e n c e F a c t or s i n Ch i n a Ba s e d o n Op t i ma l Co mb i n a t i o n We i g h t s
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提高能源效率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
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需要定期进行分析和对策制定。
本文将从能源结构、技术水平、政策法规和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一、能源结构能源结构是影响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消耗量居世界首位。
煤炭的高比重使得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导致了能源效率较低。
煤炭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能源效率,我国需要调整能源结构,加大清洁能源的比重,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对策分析:1.加大清洁能源投入,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重。
2.鼓励企业改造节能技术,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推动能源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二、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影响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在节能技术研发、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些行业的生产工艺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
对策分析:1.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节能技术研发,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2.推动技术交流和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我国节能产业的整体水平。
三、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是影响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包括能源管理体制、能效标准和监管体系等。
一些地方对政策的执行不到位,存在违法违规情况,导致了能源浪费现象。
对策分析:1.加强政策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政府和企业对节能政策的认识和执行力度。
2.加强对政策的监管和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现象,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四、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集区的能源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给紧张。
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分析
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分析能源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考虑了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此,提高能源效率已经成为全球各个领域关注的一个重大话题。
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最关键的因素,这些因素是真正影响能源效率的主要因素。
第一是需求方面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需求不断增加。
需求方面的因素在许多场景下仍居于主导地位。
例如,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增多的汽车数量成为导致能源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
城市人口的增长和资本的增加导致了更多的车辆上路,进而导致能源消耗增加。
这需要制定更优秀的城市规划,以减少城市化进程带来的能耗上升。
第二是技术方面的问题。
科技的进步是影响能源效率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许多领域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已能实现高效能源的收集和利用。
许多消费电器的能源效率也得以大大提高。
但是,技术的发展同样带来了一些问题。
与以前相比,人们往往更倾向于使用大量现代电子产品和手机,这导致能源效率的不断降低。
此外,如何正确地管理和控制现代技术也是影响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
第三是环境方面的问题。
生态系统中的天然资源成为能源来源,但这些资源并不总是稳定存在。
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和天气变化的不断变化,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提高能源效率的另一个因素。
例如,当地干旱可能导致能源供应不足,这影响到能源使用者的选择。
开采能源的方式也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在环境治理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第四是企业方面的问题。
企业是能源效率的另一个重要参与方。
企业可以通过引入能源节约的技术、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采取环保措施等来实现减少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效率。
但是,在现实中,由于短期经济实力的诱惑,很多企业并不愿意为能源效率投入足够的资金来实现长期的节能效果。
因此,如何在企业方面取得成功,建立高效企业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些关键的因素之间建立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的关系是提高全球能源效率的必须首要之事。
我国能源效率、CO_2减排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i eemiat b m lyn T bt d1T eet t nrsl hw atefu rvne t e i etn ry t dtr nns ye po i a o imo e. h smai utso t th r o ics ht 曲 s eeg s g i o e s h o p wi h h
C i ni n e tl c n e2 1,01) 13 ~ 4 0 hn E v o m na i c, 0 0 (0: 4 2 14 a r Se 3
Ab t a t Ba e n t e DE a p o c ,t i a e si t s a c mp e e s e e e g f c e c id c t r wh c sr c : sd o h A p r a h h s p p r e tma e o r h n i n r y e in y n iao ih v i ic r oae n o p r t sCO2e s i n f r3 r v n e / i e i au i g t ep e aa fo 2 0 o 2 0 , d t e v si ae mi o o 0 p o i c s t si Ch n sn h a l t m 0 0 t 0 7 a n i e t ts s ci n n d r n h n g
e t t n t a o s n t k n o a c u tCO2 e s i n .T e r d ci n p tn i lo si i td e o e i t c o n ma o h a t miso s h e u t o e t fCO2e s i n i h s r v n e o a miso n t e e p o ic s s o v i d f  ̄n s ic u ig t eb ial c a g d u f rg i g d wn d w f rg i g u , t a i ii g h wsf ek n so d , n l d n a c l u h i t h s yn n e , p at on o , o e n a e on p se d l rsn , t y
中国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经验研究——基于VECM方法
根据国家统计 局公 报数据 ,近两年的能 源强度指标均未完 成, 因此 , 如何 提高能 源效率 已成 为当前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 中
必须解决 的问题 。 那么 , 究竟 哪些因素对
我们采取 K rn(o4的做法 , 型 ae 2 o ) 模
设 定 如下 : L Ia 1L N 1L I1L + 3M E = + 0P + 1P+ 2ML IL R 3 3 3 3 + 4MH 1L D 1L D + 7E + ( ) 3 1L + 5R + 6F I1L P  ̄ 1 3 3 3
AL L
△L I E
△L N P
35 l .2 8
△L △L ML MH
37 0 .9 5 01 .91 69 4 材 .6 5 08 9 .5 5 1 92 . 7 6 45 6 .l 4
5 经济论坛 2 0 ・2 8 062
置。 鉴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 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 我 地位都 处于 比较低的层次 , 因此 , 该鼓励资本 ( 应 技术 ) 密集 型 产业 的发展 , 励企业在 价值链 中地位 的提升甚至是价值链 的 鼓
转变 , 而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 中的地位。 从 ( 作者单位 :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
数据的经验分析 ( ) 一 模型设定 、 变量说 明与数据来
源
反的情况 , 主要表 现为到 20 0 2年之前的 能源消费强度持续下 降。但是 ,从 2 0 03 年开始能源强度不降反升 , 20 于 0 5年达 到 1 3吨标准煤 , . 4 万元 G P D ,提高 9 %。 随后 国家通 过下达 “ 十一五 ”期 间能源 强度下降 2 %的约束性指标等一系列政 0 策, 能源效率下降 的趋势才得 以扭转 。 但
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一
、
引言示 我们提 高能源效率对 于节能减排 , 维护能源 安全具有重要 意义。本 文在整理近年来 国内有关 能源效率 的研究文献 的基础上 , 针 对影响能源效率 的若干 因素进行综述 , 期望 于为后续研究 提 供借鉴 , 也为改进 能源效率指出一些努力方向 。 首先需要说 明的是 , 关文献对能源效率 的度量使用 了 相 单一和综合两类 指标。单一 指标 包括 能源利 用效率 和能源
中 图分 类号 :0 2 1 F6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8 5 2 1 )4— 0 1— 4 10 2 1 ( 00 0 05 0
A m e tc Lie a u e Re i w bo tI p c i g Do s i t r t r v e a u m a tn Fa t r fEn r y Ef c e c c o s o e g f in y i
g e s a d o e ig u rs n p n n p,mo t t de lo h l o i v iw.I d i o s su is as od p s ie ve t n a d t n,as l n mb ro a e sh v e e r h d t e i i mal u e f p r a e r s a c e h m— p
第2 8卷
21 0 0年
总 第 11期 2
第 4期
科 学 ・ 济 ・ 会 经 社
S ENCE ・ECoNoM Y ・S CI oCI ETY
Vo . 1 28,Su m No. 21 1
No 4,2 1 . 00
我 国 能 源 效 率 的 影 响 因 素 : 献 综 述 文
袁 鹏, 程 施
中国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异质性、影响因素及政策含义
中国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异质性、影响因素及政策含义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挑战。
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成本、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深入研究中国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异质性、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含义,对于提升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分析中国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异质性特征,探讨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章首先界定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概念和度量方法,并基于大量统计数据,对中国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随后,文章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深入剖析了企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管理制度等因素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对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作用。
文章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和实施路径,以期为中国企业实现绿色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异质性分析中国企业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企业规模、行业类型、地理位置、技术水平以及管理体系等多个方面。
企业规模是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
大型企业通常拥有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更完善的管理体系,因此能源利用效率往往更高。
相比之下,小型企业可能因资金和技术限制,难以实现高效的能源利用。
行业类型也对能源利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高能耗行业如钢铁、化工等,其能源利用效率往往较低,而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则可能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
这是因为不同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方式存在差异。
地理位置也是影响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
地理位置的差异可能导致企业获取能源的成本和便利性不同,进而影响其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靠近能源产地的企业可能具有更低的能源获取成本,从而更容易实现高效的能源利用。
中国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An An l sso i e e Dit i tDi e e c s i e g f ce c n er De e m i a t a y i n Ch n s s rc f r n e n En r y E i i n y a d Th i t r n n s
S UN ig s u ,W ANG - i g Jn - h i De xn
(c o l f c n mis hj n n sa gU ies y S h o o o c,Z e a gGo gh n nvri ,Ha g h uZ e a g3 0 1 ,C ia oE i t n z o hj n 10 8 hn ) i
Ab t a t T i a e a ic se n d p h df r n e fe eg f ce c n dsr t n c i a b i g me n n f l fr b t sr c : h s p p r h s d s u s d i e t i e e c s o n r y e in y i it c s i h n , en a i gu o oh i i e p o n e p tn il y f rs v n n r n d s i t a d i r vn n r f ce c . e a ay i trs w t e c r n i ain o x l r g t oe t i a ig e e g i it cs n mp o i g e e g e in y T n l ss sa t i t u r tst t f i h at o y r y i h hh e u o e e g f ce c n d sr t n h h r ce s o i ee c fe e g s g f ce c , t e o st h r c p e fc o f ci g t e n r e in y i i i s a d t e c a a t r fdf r n e o n r u a e ef i n y h n g e o t e p n il a t r a e t h y i tc f y i i s n d f r n e fe e g f ce c n wh c h sp p rc n u t o i v e e r h b e t g u n e o o tia d 1 T e r s l o e i e e c so n r e in y o i h t i a e o d c sa p st e r s a c y s t n p a e n mer lmo e . y i i i e h e u t ft h p s ie r s a c n iae h t d rn h e o r m 9 8 t 0 8,t e e e g f ce c e r a e r m a tr i r to hn o o i v e e rh i d c ts t a , u g t e p r d f t i i o 1 9 o2 0 h n r ef in y d ce ssf y i o e se n d si fc i a t tc w s r it c f h n , w t ih re e g f ce c n s u h a t rv n e n t e c a ta d l w re e g f c e c c l n o e e t n ds it ia e r oc i h g e n r e in y i o t e s o i c so o s n o e n r e i n y i r h y e d w d h y i p h y i ni w se n p o i c s T e d g e fd f r n e f n r f ce c s ic e sn n t e lv l fi tr d sr tw i h e e l t e lv l e tr r vn e . h e r e o i e e c so eg e in y i n r a i g o h e e e - i i h l t e d g e O1 h e e e y i o n tc e r ' o n it c s d c e sn ; t c n lgc lp o r s ,l v lo c n mi e e o me t d ma d fr c n u t n o n r a e p st e fo e d s iti e r a i g e h oo ia rg e s e e fe o o c d v l p n , e n o s mp i fe eg h v o i v r o o y i af cs o i e e c s o n r f ce c h l mp o me tsr cu e a d e o o c o e n s a e n g t e af cs Atls , t e p p r f t n d f r n e fe e g e in y w i e ly n tu t r n c n mi p n e s h v e ai e t . a t h a e e y i e v f b n sf r a d a vc n p l isa c r ig y i r g o w r d ie o oi e c o d n l . c Ke r s E e g f ce c y wo d : n r e f in y;T el n e y i h i i d x;T c n l gc l r ge s E ly n tu t r e h oo ia o r s ; mp o me ts cu e p r
中国绿色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30个省市的数据研究
Super-SBM模型引入超效率的新思想,将不良的输出结 合到效率测量中。便于区分其效率值的差异,评价其实际效 率水平,然后进行更准确的排序。运用Super-SBM模型还能 判断投入产出的冗余情况,为效率的完善指明具体方向。本 文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2013—2020年中国各省的绿色 能源效率,模型表达式为:
区域特征来看,在中国的四个主要地区中,绿色能源效率的平均水平为西部>东部>中部>东北。其中,2013-2020年间东北地区
的效率提高速度最快;(4)从影响因素来看,技术进步是绿色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且各区域的技术进步指数差异较大。
本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能源效率;Super-SBM模型;GML指数模型;影响因素
总体来说,国内外对于绿色能源效率的研究已经较为成 熟,并且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绿色能源效率进行了探讨 和分析,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推进绿色能源发展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支持。但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我国对能源效率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等发达地区,且
作者简介:詹逸涵 (1999-),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统计; 金明 (1977-),安徽桐城人,教授,高级统计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统计。
聚集在东北及东部地区,包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
江、安徽、山东,其中河北省效率最低,平均效率只有0.20。相
对于经济规模,它们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同时也面临
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能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必要手段。
然而,我国区域能源的利用效率较低,需加强能源管理和技术创新。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区域能源效率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具体应对策略。
一、影响因素1.1 能源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制定与执行能源政策是决定区域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好的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环境健康和社会稳定。
政策限制与监管措施不足会降低区域能源利用的效率,如能源发展不平衡、设备老化,缺乏安全监管和经济惠民的政策支持等问题将导致能源利用的不合理和浪费。
1.2 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影响能源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效技术的创新将促进能源的利用和减少浪费。
同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会影响投资效益与利用成本,如高效燃气锅炉、节能灯具、绿色建筑等新技术的普及能够有效提升区域能源利用效率。
1.3 能源供应安全能源供应的保障和长期稳定是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能源供应的不稳定会导致能源价格的波动以及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如能源供应紧张、资源外流等问题会降低能源利用效率,影响能源的利用。
1.4 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影响能源利用的重要因素,发展优质服务业和高附加值产业,提高物流效率和发展节约型生产方式等方式可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对策分析区域能源管理应立足于制定协调发展的能源政策,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并满足环境需求。
政策可以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和市场机制,促进开放和竞争,并建立严格的监管和规范措施,在全社会推广能源节约技术,让其得到应用,从而减少能源浪费和污染。
2.2 加强技术创新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继续开展新能源技术研发,推进能源供应体系优化升级,提高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
同时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环保节能等战略新兴产业,通过建立科技制度创造科技环境,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
2.3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用能结构,加强能源节约意识,优化工业基础能源结构,推广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化供电等技术措施,实施高效利用供应和多能源交互式配套,降低全社会能源消耗强度,实现脱碳绿色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 陆宗乐 : 安徽省长丰县统计 局局长 , 会计师 、 统计师 ,94 至今一 直从事统计和经济T作 , 18 年 对统计分 析和宏观 经济管理有
一
定 的 研 究 。罗 冬 梅 : 徽 省 长 丰 县 统 计局 干部 , 计 师 、 计 师 。 安 会 统
陆 宗 乐 等 : 国 能 源 效 率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我
对 () 5 式进 行适 当 的变形 , 以得到 : 可
Y
百
:
… ( 5 )
。
( ) 中 , 为总 产 出水平 , 为资 本投 入 , 1式 Y K L 为 劳动 投入 , E为 能源 使 用 量 , 为生 产 技 术 ; A 参
数 a 为 总产 出 Y 对 资 本 K 的 需求 弹性 系数 , 参
关 键 词 : 源 ; 源 效 率 能 能 ,
1 能 源 效 率 的 影 响 因素
i 1 能源价 格和 生产 技术 . 按 照能 源经 济学 理论 , 能源 是一种 生产 要素 , 能 源价 格 的变动 将 影 响 能 源 的需 求 , 而 影 响 以 进
C( K, I P Y) A~ YP PIL E P P E; 一 , K P 8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我 国能 源 效 率影 响 因素研 究
陆 宗乐 。 罗冬梅
( 徽 省 长 丰 县 统 计 局 ,安 徽 合 肥 安 2 10 ) 3 i 0
摘 要 : 究 能 源效 率 影 响 因素 , 研 然后 运 用 回 归 分析 法 实 证 影 响 能 源效 率 的 因素 。 研 究表 明 , 研 投 入 、 源 科 能 价 格 、 类 能 源 消 费 比重 和 产 业 结 构 对 总 体 能 源 效 率 的 变 动 具 有 显 著 解释 力 。 各
的偏 导求得 , : 即 ‘
能 源使 用 量 来 衡 量 的 能 源 效 率 指 标 。考 虑 如 下
C b - Do ga 生 产 函数 : ob u ls
Y= AK L L E, x > 0,c 0 E 0 k 。E。 (i K 【> ,d > ) 1 () 1
E 3 一 P一 : : P = E F 1 攀
aY
P 堡 : PE P
一
E
E
F
¨
: C
() 3
\
塔 , 表示 总体 产 出价格水 平 , 为理 论模 型没 有考 e
虑 到的部分 。
在 其 它 变 量 不 变 的情 况 下 , 当能 源 价 格 P
上 升 时 , 源 使 用 量 E会 相 应 减 少 。由 于 ( ) 能 2 式 假定 经济 处 于 均 衡 状 态 , 产 出水 平 Y 保 持 稳 即
技术 进步对 能源 效率 最直接 的影 响是 提高 能
源技 术 效率 , 开 采 环节 、 在 中间 环节 、 端 转 换 环 终 节 和 回收利用 环节 , 技术 改 良都 能直 接 提 高 能 源 效 率 , 而提高 生 产效率 。 进 考虑 ( ) 3 式和 () , 5 式 技术水 平 的提 高可 以用 A 的增加来表示 , 假定两 式中除能源使用 量 E以外 的 其它变量保持不变 , A 的增加导致 E的减 少 , 则 在
— ; 边取对 数 可得 : 两
” 。
I壹 一+n )l n )a lA十n ( ( ‘
( 6 )
其中 a 常数 。 ( ) 表 明 , 术 和 能源 价 格 为 6式 技 是影响 能源 效率 的 因素 。考 虑 到理 论证 明 的 前提 假设 和现实情 况并不 相 同 ,6 式 的关 系并 不 会精 () 确成立 , 但基 本的逻辑关系是一致 的 。基 于这 样考 虑 , 文将 用于实证模型初步 修改为如下形 式 : 本
数 a 为 总产 出 Y 对 劳 动 L 的需 求 弹性 系数 , . . 参
数 a 为总 产 出 Y对 能源 E的需 求弹 性 系数 。 按 照 经济学 研 究的一 般假 定 ,1 式满 足 生产 ()
E B KK 1L E ” E P P P, a 1 3
_ _ _
1 2 产 业 结 构 和 能 源 消 费 结 构 .
能源 消费 结构 与产 业 结 构 之 间 有 直 接关 系 。
() 4
( ) 中 , 、。 l 分 别 为 总 成 本 C 对 资本 4式 B p、 ,3 K、 劳动 L和 能源 E的价 格 弹性 系数 , 余 变量 的 其
含义 与上文讨 论 的相 同 。由 S e h r h p ed引理 可知 ,
对于 能源 的需 求 函数可 以由成本 函数对 能 源价 格
l 音) o anA +an ) £ () n 一a+ l ( ) 2 ( + 7 ‘ I I
() 中 , 。 7式 a 为常数 项 ,a 和 a 分 别 为 技术 。
和能 源价 格 的 回归 系 数 , P P 用 P来 代 P 。
者要 素价格 。将( ) 的关系应用 到( ) 可得 : 2式 1式
定, 那么能源效率吉( 经济产 出/ 能源使用量) 就相
应 提高 。
为 了更 好地 推 导 能 源价 格 、 产 技 术对 能 源 生
效 率产 生 的影 响 , 虑 如下 C b —D u ls成 本 考 ob o ga
函数 :
收 稿 日期 :0 10 一1 2 1 -7O
总产出Y 一定的 前提下, 能源效率音就相应提高。
要 素 的边 际生 产 力递 减 规 律 , 在 经 济达 到均 衡 且 时 , 种 生产要 素 的真实 边 际产 出相等 , : 三 即 M PK—M P1一 —
:
M PE—
—
—
r
r
PK
PI
PE
…
() 中 MP , MP 、 别为资本 K、 1式 K MP. E分 、 劳动 L和能源 E的名 义 边 际产 出 , P.P P 、 分别 为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