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及眼眶解剖及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学:眼眶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学:眼眶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74092b6b80eb6294dd886cd6.png)
瘤、炎性病变,外伤、横断位、矢状及 冠状位 骨窗、软组织窗及三位重建
4.MRI是眼眶病变的主要鉴别方法,是海绵 窦、视神经是首先检查方法,结合增强, 横断、斜矢状位及冠状位、压脂技术诊断 球后病变
眼与眼眶正常影像表现(掌握)
眼球:两侧对称,近似圆形,位于眶前 部,1/3 -1/2 突出于眶外缘前方
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表现
1.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分界清楚。
2.CT平扫密度均匀,可见静脉石 MRIT1等 信号T2高信号 3.增强后 渐进性强化 最后明显均匀强化。
强化时间出现早,持续时间长
4.视神经、眼外肌、眼环一般无受累增粗; 仅推移或包埋,骨质压迫吸收。
海绵状 血管瘤
边缘清晰
渐进性强化
眼眶影像诊断
主要内容
一 眼眶的影像检查方法 二 眼眶正常CT及MRI解剖结构(眼球、眶壁、
眼肌、视神经、泪囊及泪腺等) 三 眼眶内异常病变的CT及MRI表现:炎症、 肿瘤、甲状腺相关眼病、外伤
眼眶的影像检查方法
1.X线主要泪囊及泪道造影观察其形态 2.B超是观察眼球病变首先检查方法 3.CT是主要检查方法 观察先天病变、肿
海绵状 血管瘤
骨质压迫吸收
钙化 不均匀强化
海绵状血管瘤 MRI渐进性强化
视神经脑膜瘤
等密度 明显强化 轨道征
视神经脑膜 瘤 MRI等信号 明显强化 轨道征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胶质瘤 T1等低信号 T2高信号 明显强化 分界不清 可以沿视神经生长
视神经胶质瘤与视神经脑膜瘤鉴别诊断
1.视神经胶质瘤见于10岁以下儿童 视力下降先于眼球突出
眼外 肌肿胀,形成肿瘤样变。
炎性假瘤CT及MRI表现
表现多样,形态各异;无特异性。
4.MRI是眼眶病变的主要鉴别方法,是海绵 窦、视神经是首先检查方法,结合增强, 横断、斜矢状位及冠状位、压脂技术诊断 球后病变
眼与眼眶正常影像表现(掌握)
眼球:两侧对称,近似圆形,位于眶前 部,1/3 -1/2 突出于眶外缘前方
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表现
1.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分界清楚。
2.CT平扫密度均匀,可见静脉石 MRIT1等 信号T2高信号 3.增强后 渐进性强化 最后明显均匀强化。
强化时间出现早,持续时间长
4.视神经、眼外肌、眼环一般无受累增粗; 仅推移或包埋,骨质压迫吸收。
海绵状 血管瘤
边缘清晰
渐进性强化
眼眶影像诊断
主要内容
一 眼眶的影像检查方法 二 眼眶正常CT及MRI解剖结构(眼球、眶壁、
眼肌、视神经、泪囊及泪腺等) 三 眼眶内异常病变的CT及MRI表现:炎症、 肿瘤、甲状腺相关眼病、外伤
眼眶的影像检查方法
1.X线主要泪囊及泪道造影观察其形态 2.B超是观察眼球病变首先检查方法 3.CT是主要检查方法 观察先天病变、肿
海绵状 血管瘤
骨质压迫吸收
钙化 不均匀强化
海绵状血管瘤 MRI渐进性强化
视神经脑膜瘤
等密度 明显强化 轨道征
视神经脑膜 瘤 MRI等信号 明显强化 轨道征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胶质瘤 T1等低信号 T2高信号 明显强化 分界不清 可以沿视神经生长
视神经胶质瘤与视神经脑膜瘤鉴别诊断
1.视神经胶质瘤见于10岁以下儿童 视力下降先于眼球突出
眼外 肌肿胀,形成肿瘤样变。
炎性假瘤CT及MRI表现
表现多样,形态各异;无特异性。
医学影像-眼眶及眼球病变MR表现
![医学影像-眼眶及眼球病变MR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eabe4e5758f5f61fb73666e0.png)
食管癌患者
有晶状体和玻璃体。
(右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
(左眼眶)多形性腺瘤,局部侵犯包膜。
(眼球后肿物)考虑为毛细胞型星形
细胞胶质细胞瘤(注:与视神经的关
系请结合临床)。 免疫组化:S-100(+),GFAP (+),CD57(±),CD34(-), EMA(-),NF(-)。
•(右眼球)视网膜母细胞瘤,侵及 玻璃体。视神经断端未见肿瘤。
免疫组化:GFAP(-),S-100 (-),NSE(+),LCA(-)。
脉络膜转移瘤
l 眼眶: (1)由额骨、筛骨、蝶骨、腭骨、泪骨、上颌骨
和颧骨等7骨构成; (2)有内、外、下、顶4个壁; (3) 眶内有眼外肌、视神经、眶脂肪、血管及其
构成的眶内间隙; (4)经视神经管、眶上裂及眶下裂与颅中窝、翼
腭窝、颞下窝相通。 l 眼球: 球壁由巩膜、葡萄膜、视网膜构成, 球内
有晶状体和玻璃体。
(右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
(左眼眶)多形性腺瘤,局部侵犯包膜。
(眼球后肿物)考虑为毛细胞型星形
细胞胶质细胞瘤(注:与视神经的关
系请结合临床)。 免疫组化:S-100(+),GFAP (+),CD57(±),CD34(-), EMA(-),NF(-)。
•(右眼球)视网膜母细胞瘤,侵及 玻璃体。视神经断端未见肿瘤。
免疫组化:GFAP(-),S-100 (-),NSE(+),LCA(-)。
脉络膜转移瘤
l 眼眶: (1)由额骨、筛骨、蝶骨、腭骨、泪骨、上颌骨
和颧骨等7骨构成; (2)有内、外、下、顶4个壁; (3) 眶内有眼外肌、视神经、眶脂肪、血管及其
构成的眶内间隙; (4)经视神经管、眶上裂及眶下裂与颅中窝、翼
腭窝、颞下窝相通。 l 眼球: 球壁由巩膜、葡萄膜、视网膜构成, 球内
五官疾病影像诊断学
![五官疾病影像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1842a8d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5.png)
粘液腺囊肿系窦内粘液腺口堵塞,引起腺管内粘液潴留形 成,囊内为含有蛋白成份粘液,多见于上颌窦。
粘液囊肿系炎症使鼻窦开口阻塞,致粘液潴留而成,鼻窦 粘膜为囊壁,囊内含黄绿色或棕黄色粘稠液,发生感染时 可为脓液,多见于额窦和筛窦,少见于上颌窦和蝶窦。
粘膜下囊肿和粘液腺囊肿较小时一般无症状,较大时局部 有胀感,头痛。粘液囊肿早期多无症状,病变进展可致窦 腔膨胀扩大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引起局部隆起,眼球突出移 位,溢泪、头痛等症状,检查局部可触及肿块。
MRI:粘膜下囊肿和粘液囊肿在MRI平扫T1WI上呈低—中 等信号强度,T2WI呈高信号强度,囊肿壁光整。粘液囊肿 MRI的信号强度变化取决囊内蛋白浓度,早期在T1WI、 T2WI均呈高信号强度,随着蛋白粘液的变性、机化、纤维 化,其在T1WI、T2WI信号强度降低,以致均可呈低信号强 度。囊肿膨胀压迫周围组织移位。
眼眶肿瘤CT表现 (血管瘤)
眼眶血管瘤
平扫
增强
炎症性假瘤
为眼眶非特异性炎症,较常见,占突眼病50%,可分为弥漫 炎症型,泪腺炎型、血管炎型、肌炎型、脂肪坏死型、肉 芽肿型、纤维硬化型。眼部不适、疼痛、红肿、突眼、复 视、视力下降、。可触及质硬边界不清肿块。
X:早期可无异常,严重可有眼眶内密度增高及眼球突出。 CT:眼环增厚,眼球后形态不规则中等密度肿块包绕眼球,
良性肿瘤:边缘光滑、 密度/信号多数均匀,眶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为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 性肿瘤,本病35~45%属遗传性,其中10%有阳性家族史。该 肿瘤起源于胚胎发育期视网膜感光层内的幼稚细肥,肿瘤 一般位于晶体后面或玻璃体腔内,呈白色鱼肉状或豆渣状 ,肿瘤可侵犯葡萄膜、视神经、巩膜。瘤体可坏死、出血 、钙化。
粘液囊肿系炎症使鼻窦开口阻塞,致粘液潴留而成,鼻窦 粘膜为囊壁,囊内含黄绿色或棕黄色粘稠液,发生感染时 可为脓液,多见于额窦和筛窦,少见于上颌窦和蝶窦。
粘膜下囊肿和粘液腺囊肿较小时一般无症状,较大时局部 有胀感,头痛。粘液囊肿早期多无症状,病变进展可致窦 腔膨胀扩大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引起局部隆起,眼球突出移 位,溢泪、头痛等症状,检查局部可触及肿块。
MRI:粘膜下囊肿和粘液囊肿在MRI平扫T1WI上呈低—中 等信号强度,T2WI呈高信号强度,囊肿壁光整。粘液囊肿 MRI的信号强度变化取决囊内蛋白浓度,早期在T1WI、 T2WI均呈高信号强度,随着蛋白粘液的变性、机化、纤维 化,其在T1WI、T2WI信号强度降低,以致均可呈低信号强 度。囊肿膨胀压迫周围组织移位。
眼眶肿瘤CT表现 (血管瘤)
眼眶血管瘤
平扫
增强
炎症性假瘤
为眼眶非特异性炎症,较常见,占突眼病50%,可分为弥漫 炎症型,泪腺炎型、血管炎型、肌炎型、脂肪坏死型、肉 芽肿型、纤维硬化型。眼部不适、疼痛、红肿、突眼、复 视、视力下降、。可触及质硬边界不清肿块。
X:早期可无异常,严重可有眼眶内密度增高及眼球突出。 CT:眼环增厚,眼球后形态不规则中等密度肿块包绕眼球,
良性肿瘤:边缘光滑、 密度/信号多数均匀,眶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为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 性肿瘤,本病35~45%属遗传性,其中10%有阳性家族史。该 肿瘤起源于胚胎发育期视网膜感光层内的幼稚细肥,肿瘤 一般位于晶体后面或玻璃体腔内,呈白色鱼肉状或豆渣状 ,肿瘤可侵犯葡萄膜、视神经、巩膜。瘤体可坏死、出血 、钙化。
眼及眼眶疾病影像诊断最新版本
![眼及眼眶疾病影像诊断最新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16133c924a7302768f993986.png)
眼,减少运动, 去除金属物品
实用文档
眼及眼眶
正常影像解剖
一、眼眶壁 二、眼球 三、眼后组织 四、泪器
•肌锥内间隙 •肌锥外间隙 •骨膜外间隙
正常影像解剖
一、眼眶:锥形 顶壁:前颅凹底,前为额骨水平板,
后由蝶骨小翼组成,外上方有泪腺窝。
内壁:前由上颌骨额突和泪骨,后为筛骨纸 板和蝶骨体。
外壁:前由额骨颧突和颧骨额突,后为蝶骨 大翼
片状。
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
早期肿瘤局限于球内,眼球大小正常。
后期引起眼球增大、眼球突出,形态不
规则,肿瘤可沿视神经向后生长进入颅
内
实用文档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MRI诊断
眼球内见不规则形异常信号之肿块 T1WI上呈低、等混合信号;较正常 玻璃体信号高,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 较玻璃体信号低。T1WI/T2WI低信号 提示为钙化区,钙化较小时MR不易显示。 早期肿瘤局限于球内,眼球大小正常。 后期引起眼球增大/突出,形态不规 则,肿瘤沿视神经向后生长,引起视神经 增粗 ⑤ 增强扫描肿瘤不实用文均档 匀强化。
2 多单侧发病,少数双侧同时/先后发病。
3 早期眼部不适、疼痛、红肿、畏光,后 期可出现突眼、复视、视力下降、眼球 运动障碍。检查于眶下缘或内缘触及质 硬、边界不清肿块。
4 激素治疗有效。
实用文档
炎性假瘤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
CT
· 眼环增厚,眼球后形态不规则中等密度肿块包 绕眼球。 · 眼外肌增粗,肌腹及肌附着点均增粗,肌边缘不 光滑。 · 视神经增粗,视神经与眼球连续处呈三角形。 · 眶内弥漫性密度增高。 · 泪腺肿大,形态不规则。 · CT增强见病变呈不均匀轻度强化。
实用文档
眼及眼眶
正常影像解剖
一、眼眶壁 二、眼球 三、眼后组织 四、泪器
•肌锥内间隙 •肌锥外间隙 •骨膜外间隙
正常影像解剖
一、眼眶:锥形 顶壁:前颅凹底,前为额骨水平板,
后由蝶骨小翼组成,外上方有泪腺窝。
内壁:前由上颌骨额突和泪骨,后为筛骨纸 板和蝶骨体。
外壁:前由额骨颧突和颧骨额突,后为蝶骨 大翼
片状。
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
早期肿瘤局限于球内,眼球大小正常。
后期引起眼球增大、眼球突出,形态不
规则,肿瘤可沿视神经向后生长进入颅
内
实用文档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MRI诊断
眼球内见不规则形异常信号之肿块 T1WI上呈低、等混合信号;较正常 玻璃体信号高,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 较玻璃体信号低。T1WI/T2WI低信号 提示为钙化区,钙化较小时MR不易显示。 早期肿瘤局限于球内,眼球大小正常。 后期引起眼球增大/突出,形态不规 则,肿瘤沿视神经向后生长,引起视神经 增粗 ⑤ 增强扫描肿瘤不实用文均档 匀强化。
2 多单侧发病,少数双侧同时/先后发病。
3 早期眼部不适、疼痛、红肿、畏光,后 期可出现突眼、复视、视力下降、眼球 运动障碍。检查于眶下缘或内缘触及质 硬、边界不清肿块。
4 激素治疗有效。
实用文档
炎性假瘤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
CT
· 眼环增厚,眼球后形态不规则中等密度肿块包 绕眼球。 · 眼外肌增粗,肌腹及肌附着点均增粗,肌边缘不 光滑。 · 视神经增粗,视神经与眼球连续处呈三角形。 · 眶内弥漫性密度增高。 · 泪腺肿大,形态不规则。 · CT增强见病变呈不均匀轻度强化。
眼及眼眶解剖及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
![眼及眼眶解剖及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c7891d8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2.png)
视神经孔正常
视神经孔扩大
眼及眼眶影像解剖 正常CT影像表现: 眶 壁: 眶壁结构清晰,高密度骨质光滑整齐,颧突和额突部骨髓腔骨小梁细密。 眼球壁:境界清楚中等密度环 晶状体: CT值为35~80Hu高密度影 玻璃体: CT值为-25~+5Hu低密度影 球后脂肪: CT值为-50Hu低密度影 眼外肌和视神经: CT值为12~30Hu等密度影 泪腺: 眼球外上呈均匀中等密度 泪囊 、鼻泪管:宽3mm左右,管内呈低密度
CT:眼眶外上象限泪腺窝内肿块,良性者呈圆形或半圆形,境界清楚,骨质受压改变;恶性者病变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眶骨破坏,良性者强化较明显,恶性者呈中等不均匀强化。
MRI:眼眶外上象限泪窝内占位,良性者信号均匀,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恶性者信号不均匀,不均匀强化。
影像学表现:
泪腺肿瘤
鉴别诊断:肌炎型炎性假瘤、颈动脉海绵窦瘘
甲状腺眶病
双侧内直肌肌腹增粗
AX T2 T1 R L T2 T1
R
L
T2WI
COR 增强(FAT)
COR
CT AX
CT COR
R
L
L
R
病例二
为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
肿瘤起源于胚胎发育期视网膜感光层内的幼稚细胞,肿瘤一般位于晶体后面或玻璃体腔内,呈白色鱼肉状或豆渣状,肿瘤可侵犯葡萄膜、视神经、巩膜,钙化发生率高。
CT:确定异物有无及其数量、位置,异物与眼球、眼外肌及视神经的关系。透光异物不能检出。
MRI:疑有金属磁性异物时禁用。非磁性金属异物及植物性异物可显示。MRI为无信号影。
眼部异物
左侧眼球内侧壁异物
眼眶骨折在头部外伤中常见,视神经管骨折多见于复杂颅面部骨折或颅底骨折。眼眶爆裂骨折是指暴力作用于眼球,将压力传入眶内,形成眶内壁、下壁向外突出的骨折,而眶缘没有骨折。
视神经孔扩大
眼及眼眶影像解剖 正常CT影像表现: 眶 壁: 眶壁结构清晰,高密度骨质光滑整齐,颧突和额突部骨髓腔骨小梁细密。 眼球壁:境界清楚中等密度环 晶状体: CT值为35~80Hu高密度影 玻璃体: CT值为-25~+5Hu低密度影 球后脂肪: CT值为-50Hu低密度影 眼外肌和视神经: CT值为12~30Hu等密度影 泪腺: 眼球外上呈均匀中等密度 泪囊 、鼻泪管:宽3mm左右,管内呈低密度
CT:眼眶外上象限泪腺窝内肿块,良性者呈圆形或半圆形,境界清楚,骨质受压改变;恶性者病变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眶骨破坏,良性者强化较明显,恶性者呈中等不均匀强化。
MRI:眼眶外上象限泪窝内占位,良性者信号均匀,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恶性者信号不均匀,不均匀强化。
影像学表现:
泪腺肿瘤
鉴别诊断:肌炎型炎性假瘤、颈动脉海绵窦瘘
甲状腺眶病
双侧内直肌肌腹增粗
AX T2 T1 R L T2 T1
R
L
T2WI
COR 增强(FAT)
COR
CT AX
CT COR
R
L
L
R
病例二
为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
肿瘤起源于胚胎发育期视网膜感光层内的幼稚细胞,肿瘤一般位于晶体后面或玻璃体腔内,呈白色鱼肉状或豆渣状,肿瘤可侵犯葡萄膜、视神经、巩膜,钙化发生率高。
CT:确定异物有无及其数量、位置,异物与眼球、眼外肌及视神经的关系。透光异物不能检出。
MRI:疑有金属磁性异物时禁用。非磁性金属异物及植物性异物可显示。MRI为无信号影。
眼部异物
左侧眼球内侧壁异物
眼眶骨折在头部外伤中常见,视神经管骨折多见于复杂颅面部骨折或颅底骨折。眼眶爆裂骨折是指暴力作用于眼球,将压力传入眶内,形成眶内壁、下壁向外突出的骨折,而眶缘没有骨折。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eb799b3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0.png)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眼部疾病是指影响眼睛正常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眼球、眼附属器官以及相关结构的病变。
眼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是通过使用一系列的影像学技术,如超声、X射线、CT扫描、MRI等,来获取和解读眼部疾病的图像信息,进而辅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通过利用超声波对眼部进行扫描,获取眼部结构的图像信息。
它可以用于检查眼部疾病中涉及到的各种组织和结构,包括眼球、眼外肌、晶状体、视网膜等。
超声检查对于诊断眼球内部疾病,如巩膜下出血、玻璃体出血、巩膜下肿瘤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射入X射线到眼部,然后接收经过眼部组织的射线来获取图像。
X射线可以用于检查眼眶骨骼、眼眶肿瘤、眼眶畸形等病变。
其中,眼眶骨骼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眶壁的异常情况,如骨折、骨破坏等。
3.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对眼部进行多层次的断层扫描来获取图像信息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可以对眼部的各个层次进行观察和分析。
CT扫描对于眼部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如眶内肿瘤、眶内脂肪瘤等。
4.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信息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对于眼部疾病的诊断有着独特的优势,如视神经病变、眼眶肿瘤等。
MRI检查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图像,并可以观察到眼部组织的代谢和功能状态,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能够通过获取和解读眼部影像来帮助医生对眼部疾病进行准确诊断。
超声、X射线、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技术在眼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眼科的诊疗水平。
眼眶疾病影像诊断
![眼眶疾病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2be6ce823186bceb19e8bb72.png)
眼部肿瘤:恶性黑色素
malignant melanoma of choroids
• 成人最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 • 85%发生于脉络膜, • MRI信号具特征性,T1WI呈高信号,T2WI呈
低信号,是因为黑色素的顺磁性致T1、T2值 缩短。少数不含黑色素T1及T2像均为中等信 号。增强扫描肿瘤均匀一致强化。 • MR因具有特征性信号,优于CT。 • 部分肿瘤缺少黑色素,需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二、CT诊断
眼球内见不规则形高密度肿块 绝大多数(95%)可见钙化,呈斑点状或大
片状。 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 早期肿瘤局限于球内,眼球大小正常。
后期引起眼球增大、眼球突出,形态不 规则,肿瘤可沿视神经向后生长进入颅内 视神经增粗,视神经管扩大。
正常眼球、视神经、眼外肌
正常眼球、视神经、眼外肌
正常眼球、眼外肌
正常眼球、视神经、眼外肌
正常眼球、视神经、眼外肌
眼及眼眶 正常影像表现
四、MR
1眼眶:骨皮质T1、T2像均呈低信号 2眼球及球内结构:球壁,晶状体,房水及玻璃体。
视网膜与脉络膜紧密相连不易区分,巩膜T1及 T2WI均为低信号,可区分 3视神经:T1及T2WI均为软组织等信号,34mm 4眼外肌:T1及T2WI均为中等信号 5眶内脂肪:多位于球后,T1及T2像均为高信号 6 血管:T1及T2WI均呈管状低信号 7 泪腺:外上象限,T1中等信号,T2略高信号。
2 多单侧发病,少数双侧同时/先后发病。
3 早期眼部不适、疼痛、红肿、畏光,后期 可出现突眼、复视、视力下降、眼球运动 障碍。检查于眶下缘或内缘触及质硬、边 界不清肿块。
4 激素治疗有效。
眼及眼眶病变的影像诊断
![眼及眼眶病变的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f3d150f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4.png)
系,窦腔内血液流动缓慢; 4.均质性,一般没有钙化
眼眶脉管性病变
一、海绵状血管瘤
CT表现: 球后肌锥内 类圆形肿块 境界清楚(有包膜) 平扫稍高密度 增强呈“渐进性强化”
眶尖“空虚”征:不侵及眶尖脂肪 眼肌、视神经、眼球受压推移
眼眶脉管性病变
一、海绵状血管瘤
MR表现 T1WI呈等信号(与肌肉相比) T2WI呈高信号 压脂序列:鲜明对比,边界更清
5、眼眶淋巴瘤常无眶骨骨质破坏。
眶壁骨质常无破坏
T2信号低
DWI
+C
+C
T2 FS
放疗后
沿肌锥外间隙向后延伸生长,肿块后缘呈锐角, 即呈铸型生长。
眼眶肿瘤性病变
五、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两者均属鳞状上皮构成的囊肿,前者含有 皮肤附件和表皮组织,后者仅含表皮。
多良性,由胚胎表皮陷于眶骨的间隙内没 有萎缩退化形成,因此绝大多数皮样囊肿 累及眶骨形成缺损。
眼眶内有眼球、眼外肌及神经、血管、脂 肪等附属结构。
(一)眼眶壁
1、眶顶:大部分由额骨的眶板组成。眶顶 的后部部分由蝶骨小翼构成。
2、眶底:主要由上颌骨的眶板组成,其中 也含有颧骨和腭骨的成份。眶底很薄,分 隔眼与上颌窦。
3、外壁:前部有颧骨构成,后部是蝶骨大 翼。
4、内壁:组成眶内壁的有上颌骨、泪骨、 筛骨和蝶骨体。眶壁中最薄弱。
2、多单侧发病,发生于任何年龄(儿 童少见)。病情进展慢,病程长。
3、临床有突眼、眼睑水肿、视力下降, 眼球活动受限等症状。
4、激素治疗有效但容易复发。
眼眶炎症性病变
1.肌炎型:眼外肌增粗—肌腱、肌腹均增 粗 上、内直肌常见
2.肿块型: 球后软组织肿块 界清或模糊, 位置靠前,常贴附或包绕眼球及直肌附着 点, 常伴眼环增厚。
眼眶脉管性病变
一、海绵状血管瘤
CT表现: 球后肌锥内 类圆形肿块 境界清楚(有包膜) 平扫稍高密度 增强呈“渐进性强化”
眶尖“空虚”征:不侵及眶尖脂肪 眼肌、视神经、眼球受压推移
眼眶脉管性病变
一、海绵状血管瘤
MR表现 T1WI呈等信号(与肌肉相比) T2WI呈高信号 压脂序列:鲜明对比,边界更清
5、眼眶淋巴瘤常无眶骨骨质破坏。
眶壁骨质常无破坏
T2信号低
DWI
+C
+C
T2 FS
放疗后
沿肌锥外间隙向后延伸生长,肿块后缘呈锐角, 即呈铸型生长。
眼眶肿瘤性病变
五、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两者均属鳞状上皮构成的囊肿,前者含有 皮肤附件和表皮组织,后者仅含表皮。
多良性,由胚胎表皮陷于眶骨的间隙内没 有萎缩退化形成,因此绝大多数皮样囊肿 累及眶骨形成缺损。
眼眶内有眼球、眼外肌及神经、血管、脂 肪等附属结构。
(一)眼眶壁
1、眶顶:大部分由额骨的眶板组成。眶顶 的后部部分由蝶骨小翼构成。
2、眶底:主要由上颌骨的眶板组成,其中 也含有颧骨和腭骨的成份。眶底很薄,分 隔眼与上颌窦。
3、外壁:前部有颧骨构成,后部是蝶骨大 翼。
4、内壁:组成眶内壁的有上颌骨、泪骨、 筛骨和蝶骨体。眶壁中最薄弱。
2、多单侧发病,发生于任何年龄(儿 童少见)。病情进展慢,病程长。
3、临床有突眼、眼睑水肿、视力下降, 眼球活动受限等症状。
4、激素治疗有效但容易复发。
眼眶炎症性病变
1.肌炎型:眼外肌增粗—肌腱、肌腹均增 粗 上、内直肌常见
2.肿块型: 球后软组织肿块 界清或模糊, 位置靠前,常贴附或包绕眼球及直肌附着 点, 常伴眼环增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眶蜂窝织炎
• CT表现:不具特征性。分肌锥内、肌锥外和骨膜 下三类,肌锥外最常见。眶内正常结构界限不清 或消失,眼睑肿胀,眼球壁增厚,眼外肌增粗, 球后脂肪密度增高。脓肿则为软组织肿块,增强 不规则或环形强化。 • MRI:T1WI眶内脂肪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 眼外肌肿胀,呈长T1长T2信号。余同CT表现。
视网膜母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
CT: 平扫眼球内实质性肿块,好发于眼球后部,伴 斑块状或点状钙化则较具特征;晚期视神经增粗, 视神经管扩大;肿瘤不均匀强化。 分期:眼球内期、青光眼期、眼外眶内期和眼外眶 外期。 MRI: 平扫T1WI呈不均匀中等信号强度肿块, T2WI呈中等信号,低于玻璃体信号,其内钙化在 T1WI、T2WI均呈低信号。增强肿瘤瘤体明显强 化。
肌炎型:眼外肌的肌腹及肌腱同时增粗,上
直肌及内直肌常见;
炎性假瘤
视神经束膜炎型:视神经增粗,边缘模糊;
弥漫型:范围弥漫,显示视神经和眼外肌
增粗,眼环增厚,泪腺增大,球后脂肪密
度增高;眶内结构边界不清
MRI:炎性细胞浸润期T1WI呈低信号,T2WI呈 高信号;纤维化期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 增强后中度至明显强化。
眼外肌: 四条直肌(上、下、内、外) 两条斜肌(上、下) 提上睑肌 动眼神经支配提上睑肌、 下斜肌、上直肌、 内直肌、下直肌 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 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眶骨
额骨、蝶骨、泪骨、筛骨、上颌骨、颧骨、腭骨 七块骨构成。外观上以视神经为中心,呈四面锥 形。 上壁:由额骨眶部及蝶骨小翼构成,分割眶及颅 前窝, 前外侧份有泪腺窝,1×2cm; 下壁:前部由上颌骨眶面,颧骨眶面及腭骨眶突 构成 内壁:最薄,前部由上颌骨额突和泪骨组成,后 部为筛骨纸板和蝶骨体,前下份有泪囊窝; 外壁:前1/3颧骨、后2/3蝶骨大翼 后壁:大部分由蝶骨组成
泪腺肿瘤(tumor of lacrimal gland)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病理上包膜完整,镜下由高度扩张的窦状血 管组成。成人多见,单眼发病,单侧进行 性突眼,病程长,检查可发现视乳头水肿, 视神经萎缩。 • 特点①眶内球外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的肿块;②
男,17岁,右侧视 神经明显增粗
神经鞘瘤
• 雪旺氏细胞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主要起 源于感觉神经。 • 症状:缓慢进展性眼球突出。伴复视和斜 视。 • CT:球后肿块。上直肌上方的肌锥外间隙 居多。长圆形,界清,密度不均匀,中度 强化,周围结构受压。 • MRI:长T1长T2不均匀信号,强化不均匀。 定位更准确。
R
L
增强:囊壁强化,而囊内 无强化。
L
CT CT
COR COR
软组织窗 骨窗
R
R
L
C T
A X
眶内肿块,不均匀密 度,局部骨质受压凹
• 按位置分眼内、球壁、眶内异物,按种 类分金属和非金属异物,按异物吸收X线 程度分不透光异物、半透光异物、透光 异物。 • CT:确定异物有无及其数量、位置,异 物与眼球、眼外肌及视神经的关系。透 光异物不能检出。 • MRI:疑有金属磁性异物时禁用。非磁性 金属异物及植物性异物可显示。MRI为无 信号影。
(3)视神经孔位: • 病人俯卧,使头矢 状面与床面成53° 角,眶耳线与垂直 线成10°角,显示 视神经孔。 • 左右对称,直径3~ 7 mm左右,两侧相差 1 mm有临床意义。
视神经孔正常
视神经孔扩大
眼及眼眶影像解剖
正常CT影像表现:
眶 壁: 眶壁结构清晰,高密度骨质光滑整齐,
颧突和额突部骨髓腔骨小梁细密。 眼球壁:境界清楚中等密度环
CT值55HU左右;MRI呈长或等T1,明显长T2号;③ 眶尖“空虚征”;④渐进性强化。
肿瘤呈长T1长T2,边界光整,信号均匀。
T2
T1
R
L
AX
渐进性强化
R
L
MRI
AX
增强(FAT)
渐进性强化
R
L
MRI
AX
延时增强(FAT)
颈动脉海绵窦瘘
• 一般指颈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 内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 沟通。多为外伤性颅骨骨折所致。 • 症状:搏动性突眼,眼睑及球结膜高度水肿,眼 球运动障碍及血管杂音。 • CT:眼上静脉增粗,海绵窦增大,眼球突出,眼 外肌增粗,增强显示增粗和眼上静脉及增大的海 绵窦明显强化。 • MRI:平扫即能显示增粗的眼上静脉和扩大的海 绵窦。
眼球下部横断层面CT扫描像
眼球后缘冠状层面CT扫描像
眼球中部横断层面MR扫描像
异常影像学表现
• • • • • • • 大小与形态异常 密度(信号)异常 位置异常 眶壁骨质异常 眼眶通道异常 肿块 邻近解剖结构改变
眼眶蜂窝织炎
• • • • 眶内软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 上面部静脉吻合多,邻近感染累及。 起病急,局部炎症症状+全身感染症状。 严重者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 和败血症。
颈动脉海绵窦瘘
R
L
CT
AX
增强
左眼眼球突出,眼上 静脉增粗。
外伤致颈动脉海绵窦瘘:增 强显示增粗的左眼上静脉和 增大的海绵窦明显强化。
视神经胶质瘤
• 发生于视神经胶质细胞的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 主要见学龄前儿童。 • 症状:视野盲点+视力减退+眼球突出。 • CT:视神经条状或梭形增粗,界清。密度均匀, 轻度强化。常侵及颅内段及视交叉。 • MRI:T1WI呈中等偏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 号。增强后较明显强化。颅内侵犯显示较CT清晰。 • 鉴别诊断:视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炎。
眼及眼眶解剖及常见病 变的影像诊断
眼及眼眶解剖
软组织
眼球:左右对称,呈球型,直径24mm,眼球壁从外 向内由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组成。 视神经:粗约3~4mm,视 神 经 管:位于眶上壁后部 尖端,眼眶外下象限,长约5mm~7mm,直径约 4mm ~5mm ,内有视神经、眼动脉等通过,视神经 管内侧为蝶窦气房和后组筛窦 ,上方蝶骨小翼,外侧 为眶上壁。 眼外肌 球后其它组织:肌锥、球后脂肪、眼动脉和眼上静脉 等
眼睑肿胀明显
眶内正常结构界限不清或 消失,球壁增厚,
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 炎性假瘤为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增殖 性病变。 • 临床常见,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多见。 • 多单侧发病,起病急,急性炎症表现,皮 质激素治疗有效。
CT影像表现:
眶隔前炎型:眼睑组织肿胀增厚 巩膜周围炎型:眼球壁增厚 泪腺炎型:泪腺肿大 肿块型:眶内软组织肿块,边界清,轻中度 强化
是蝶骨大小翼之间狭长、三角形裂隙,
是眼眶与中颅窝的主要通道,
第Ⅲ、Ⅳ、Ⅵ脑神经及第Ⅴ脑神经的眼支、眼上静 脉、脑膜中动脉的眶支和交感神经穿过
眶下裂:眶上壁与眶下壁的分界,
开口于眶下孔,
后部通翼腭窝,前部通颞下窝, 有第V脑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眶下动脉等通过
眼眶X线解剖
眼及眼眶影像解剖
(1)眼眶后前位: 病人俯卧,头矢状面与 床面垂直,中心线向足 侧倾斜15°~20°,显 示双侧眼眶各部骨结构、 额窦、筛窦。 (2)眼眶侧位: 头矢状面与床面平行, 中心线垂直于眼眶。
双侧内直肌肌腹增 粗
T2 T1
R
L
T2
T1
AX
T2WI
COR
R
L
COR
增强(FAT)
病例二 R
CT
AX L
L
R
CT COR
视网膜母细胞瘤
• 为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 • 肿瘤起源于胚胎发育期视网膜感光层内的幼稚 细胞,肿瘤一般位于晶体后面或玻璃体腔内, 呈白色鱼肉状或豆渣状,肿瘤可侵犯葡萄膜、 视神经、巩膜,钙化发生率高。 • 病变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多为单侧, • 症状:白瞳症和斜视 • 检查:晶体后实性白色肿瘤,可从视网膜向玻 璃体内生性生长和向视网膜下外生性生长或混 合性生长。
眼部异物
左侧眼球内侧壁异物
眼眶和视神经管骨折
• 眼眶骨折在头部外伤中常见,视神经管骨 折多见于复杂颅面部骨折或颅底骨折。眼 眶爆裂骨折是指暴力作用于眼球,将压力 传入眶内,形成眶内壁、下壁向外突出的 骨折,而眶缘没有骨折。 • 常规采用HRCT,CT表现为眶壁骨质连续 性中断、明显移位或粉碎行改变。
球内肿物,可见钙化斑
R
L
CT 平扫 AX
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
R
CT 平扫 AX
L
R
L
T2WI
AX
T1WI
R
L
AX 增强(FAT)
泪腺肿瘤(Tumor of the lacrimal gland)
• • • • 原发眶内肌锥外最常见原发肿瘤。 泪腺窝区肿块。 混合瘤(50%)最常见,泪腺癌(30%)。 良性混合瘤多见于中年男性,病程长,病 变大时压迫眼球致痛性突眼并向内下移位。 • 恶性肿瘤多为囊腺癌,多见于成人,一般 病程长,眼球外突、疼痛。
眶内肿物,软组织密度,边界清, 轻至中度强化
R
L
CT
增强
AX
泪 腺 炎 型
甲状腺眶病
• 甲状腺功能异常+眼征→Graves眶病 • 甲状腺功能正常+眼征→眼型Graves病 • 眼格氏病临床床表现为突眼、眼肌麻痹,通常双 眼受累。甲状腺功能多数正常,但某些实验室检 查可有异常。 • 影像学表现 CT、MRI上,均可显示眼外肌肥大和视神经增粗。 与炎性假瘤的鉴别,本病眼外肌肥大多局限于肌 腹部,双侧多肌受累,且多无眼环增厚。 • 鉴别诊断:肌炎型炎性假瘤、颈动脉海绵窦瘘
COR SAG
R
L A
P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