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之间的矿产资源量称为: • 预可采储量:Provable Extractable Reserve • 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
一、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概念
• 3、矿石类型与矿石品级边界线 • 4、储量级别边界线 • 据不同储量级别条件所圈定的界线 • 5、内边界线 • 由见矿工程联接的矿体边缘线 • 6、外边界线 • 没有工程控制,外推的矿体边界线 • 7、零点边界线 • 矿体厚度趋近零的各点的连线,即矿体尖灭点的
提纲
一、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概念 二、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 三、工业指标 四、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五、矿体圈定 六、资源储量类型和块段划分 七、伴生组分的资源储量估算
一、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概念
• (一) 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 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根据产出形式、数量 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 合理的。其位置、数量、品位/质量、地质特征 是根据特定的地质依据和地质知识计算和估算的。 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可分为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和 未发现的矿产资源。修订标准采用经济轴二分、 可行性轴三分、地质轴四分方案,共定义了7 个 基本类型,在结构上更简单明晰,在定义上更科 学合理,更具有与国际标准的互融互通性。
三、工业指标
• (1)边界品位 ➢ 边界品位是在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的最低质量
要求,是划分矿石与废石的标准。对一般需要选 矿的有色或稀有金属矿产而言,其边界品位一般 是尾矿品位的1.5至2倍以上,以便有利于最大限 度的利用国家资源。 ➢ 用边界品位圈定的矿体达不到最低工业指标时, 即为低品位矿(即老规范中的表外矿)。 ➢ 边界品位也是划分低品位矿石与工业矿石不同矿 石品级的界线。
对矿石质量的要求;是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的基准参数,也是评估矿床工业价值 的依据。 ➢ 矿产普查阶段的工业指标,可根据矿床情况采用规范中一般工业指标;详查—勘探阶 段的工业指标 一般由地勘单位提出工业指标建议书,经设计部门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由矿山企业确定。 ➢ 生产矿山资源储量核实工业指标,可采用矿山设计中确定的指标,矿山生产一定阶段 后,随着市场价格、采矿规模、选、冶工艺指标等生产实际条件的变化,原工业指标 己不符合生产情况,应调整工业指标使其符合实际。 ➢ 国务院[2002]24号文撤销“矿床工业指标审批”管理规定后。关于矿床工业指标 的管 理或使用的规定有: 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规定:“预查、普查时,可用一般工业指标进行 圈定和估算。详查、勘探所用指标通常应结合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依据当时 的市场价格论证、确定的工业指标圈定和估算。” 2、国土资发[2007] 26号文规定:“选取不同于规范推荐的一般工业指标或改变工业指 标应提供由具有设计资质单位编写的工业指标推荐书或论证报告。涉及向国家交纳价 款的资源储量核实,按一般工业指标估算资源量。”

1:5万矿调矿矿产工作技术要求

1:5万矿调矿矿产工作技术要求

2.矿产路线地质调查
对已知矿(化)点、重要含矿层位、蚀变带、矿(化)、矿 (化)体、成矿有利地段、地质构造复杂区、化探、物探 及遥感异常区为重点,进行矿产路线地质调查。 专门性矿产调查路线: ①布置在化探异常浓集中心、岩脉及矿化蚀变发育地段, 并有已知矿(化)点等成矿条件有利的部位,大致垂直 异常长轴、蚀变带走向、控矿构造走向部署。 ②路线中发现矿化露头,及时进行适当追索。 ③点线间距以有效控制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地质信息分布位 置为原则,灵活确定。
2、工作目的
主要提供预查靶区,部分提交3341
区可直接为普查提供靶区 减少商业地质风险,引导社会资金 投入矿产勘查 引入竞争机制(招标),优化项目 承担单位
3、矿产工作(狭义)与其它专业的关系
矿产工作在综合分析利用地质、物探、化探、 遥感成果基础上进行,与其它专业互相配合,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4、矿产工作的地位 矿产是矿调工作的核心,是矿调成果的最终 考核指标。
详细检查应提交如下技术资料:大比例尺 地形地质草图;实际材料图;工程素描图;物 化探成果图;矿(化)体采样平面图;大比例 尺重要地质剖面图;预测资源量估算图;各类 样品分析(鉴定)报告;详细矿产检查地质报 告。
精度要求-(1/1或1/2万)地形地质草图 ① 目的:以地质剖面测量结果为依据开展地质填图工作。

3、矿产检查(概略+详细)
(1)、基本要求
①矿产检查是指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地质、矿产、 物探、化探、遥感等各类异常、矿化信息和地表找 矿线索进行的综合检查和初步评价工作。 ②矿产检查工作强调针对测区具体情况,采取大比 例尺地质测量和物化探工作,以及适度的轻型山地 工程,对各类异常、矿(化)点进行综合检查。 ③矿产检查按工作程度分为概略检查和详细检查两 类。它是评价测区找矿前景、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关 键环节。

333、334资源储量估算要求

333、334资源储量估算要求
18m 1% 25m 4% 1m 0.5%
8 资源量估算— 8.9 共、伴生资源量估算
矿体含多种有用组份,且均已达到各自 的工业指标要求,即为共生矿,要分别估 算资源量。当分布范围不相重合时,要单 独圈算。 若有用组分低于工业指标,但达到伴生 有益组分含量要求,按主要有用组分矿体
范围,估算伴生有益组分资源量。
● 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 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 ● 工程和重要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 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简称GPS)进行测定。 ● 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 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 GPS测量进行校正。
6 勘查工程质量— 6.2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质量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应符 合相应规范要求。
大 致 了 解
初 步 判 断
地 构 岩 变 围 开 层 造 浆 质 岩 采 岩 作 蚀 技 用 变 术 条 件
成 因 类 型
矿 体 数 量 形 态 产 状
主 要 矿 体 形 态 规 模
矿 石 结 构 构 造 成 分
矿 石 类 型 分 布 特 征
矿 石 质 量
围 岩 夹 石
工 业 利 用 价 值
矿 石 工 业 类 型
固体矿产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 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
估算技术要求
(内部试行)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 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
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
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9 其它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未明确规定的其它地质工作 要求和资源量估算要求,按相关技术标准、 规范执行。

资源量(333、3341)估算要求

资源量(333、3341)估算要求

9 其它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未明确规定的其它地质工作
要求和资源量估算要求,按相关技术标准、 规范执行。
本技术要求2002年11月22日中国地质调查 局专题业务会议通过,11月26日发布执行。
平均 C
算术:1.83%
100m
加权:1.91%
25m
8 资源量估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
8.5.3 特高品位处理
单样品位达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者即为特高品位,当 矿体品位变化系数较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较小 时采用下限值。在资源量估算时,对特高品位应进行处 理。首先应对该样品的副样作内检分析,证明原分析结 果可靠后,用原分析结果作为特高品位值。处理的办法 是,以特高品位所在工程或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代替 该样品的品位值,如仍大于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时, 应再次按上述方法处理。如矿体中有特高品位样品构成 的连续富矿体时,应单独圈算。
2.13
1.20
0.55
1.00
0.60
8 资源量估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
8.5.2 块段平均品位或矿体平均品位
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不大时, 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各单工程见矿 平均品位变化较大且工程分布不均匀时, 应采用工程影响面积或长度加权计算。
18m 1%
50m
25m
4%
1m
0.5%
● 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 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
● 工程和重要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 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简称GPS)进行测定。
● 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 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 GPS测量进行校正。
6 勘查工程质量— 6.2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质量

资源量()估算要求

资源量()估算要求
岩作蚀技类 用变术型 条 件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

初初

大致查明
步步

确确

定定
矿主矿矿矿围工矿
体要石石石岩业石
数矿结类质夹利工
量体构型量石用业
形形构分
价类
态态造布
值型
产规成特
状模分征
5 工程控制程度
5.1 333资源量
沿矿体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深 部工程了解,工程之间距离基本相当于目标 矿种地质勘查规范中相应勘探类型、地质可 靠程度为“控制的”时所推荐的工程间距放 稀一倍(或基本相当于旧规范中C级储量工程 间距放稀一倍),则工程所圈闭三维空间的 矿体部分,估算为333资源量。
6 勘查工程质量— 6.6 化学分析质量及检查
● 化学分析结果必须进行内、外检,一般应分 批次进行。
● 内检样品应达到全部分析样品的10%,由送 样单位编密码、将队副样送原分析单位进行检查。
● 外检样品一般应达到全部分析样品的5%,由 原分析单位编密码并附原分析方法说明,将分析正 样送具省级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外检。
8.5.1 单工程平均品位
当样品长度变化不大或品位较均匀时,
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样品长度差别
较大且品位不均匀时,应采用样品长度
加权计算。
平均 C 算术:0.96% 加权:1.15%
样号 H3 H4 H5 H6 H7 H8
样长(m) 分析品位(%)
0.80
0.53
1.40
1.12
0.60
0.85
2.00
9 其它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未明确规定的其它地质工作
要求和资源量估算要求,按相关技术标准、 规范执行。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估算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估算

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估算摘要:矿床勘查达到推断程度且只进行了概略可行性讨论的资源量划定为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其估算条件为大致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内部条件,勘查工作质量满意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要求;初步讨论并掌握了矿体数量、规模、形态、产状、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初步讨论并概略评述了矿石加工性能;大致了解并概略评述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资源量估算一般采纳剖面法或地质块段法,估算范围限定在已有工程掌握及合理推断的矿体三维空间(长、宽或厚、延深)内,原则上不受工程间距限制,达到《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法律规范总则(GB/T13908-2002)》规定的稀疏工程掌握即可。

关键词: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估算条件尽管《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我国标准已发布实施多年,但目前在矿产勘查资源量估算与评审、矿业权评估、矿山地质测量等过程中对确定资源量类型和估算条件等熟悉依旧不尽全都,特殊是对普查报告中有关资源量估算和评审更是如此。

本文主要介绍对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的理解和估算,以期进一步理解资源量分类标准,正确划分资源量类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基本概念资源/储量分类的依据主要是地质牢靠程度、经济意义和可行性讨论程度,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将查明的矿产资源划分为不同资源/储量组合,总体上将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大类。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是经详查或勘探且经过预可行性或可行性讨论,其经济意义是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资源量也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但只进行了概略可行性讨论,或虽经(预)可行性讨论但其经济意义在边际经济以下(包括次边际的和内蕴经济的)探明的或掌握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内蕴经济资源量是矿床勘查地质牢靠程度达到推断一探明程度,但可行性讨论只进行了概略评价,对资源量详细经济意义尚不能给出明确结论,将这类资源量划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

资源储量估算要求

资源储量估算要求

资源储量估算要求资源储量估算要求有关金属矿产勘探报告编写和审批中几个问题处理意见的暂行规定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一九九一年十月 1.特高品位的处理问题在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体中,有时可出现特高品位,它对金属矿产计算储量的影响是明显的,为了降低矿产储量的误差,减少矿山生产时的风险,应对特高品位进行处理。

当然,这种处理应尽可能恰如其份。

处理的办法是:首先应对副样作第二次(内检)分析,当二次分析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确定为特高品位时,用第一次的结果。

处理时其影响范围不宜过大,以用特高品位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或工程(当单工程矿体厚度大时)平均品位代替为宜。

在采样时,对同一种矿石类型应考虑最小可采厚度,不宜划分过细。

对有工程控制的富矿带(条)可以单圈、单算。

特高品位计算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标准,据对1969年以来70份有色和贵金属勘探报告的统计,有近56%的特高品位下限值,相当于矿体平均品位的10~15倍之间,其余的为4~9倍间,近来一些矿区采用在品位频率变化曲线上取拐点值作为特高品位下限值,该值在6~8倍间,而从生产矿山收集到的特高品位下限值,多在4~8倍间,贵金属矿山常取4~6倍,有色金属矿山取值略高一些。

依据生产实践的结果,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的复杂程度,近两年我们在审批报告时处理特高品位,其下限值一般取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

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小时,采用下限值。

2.探求各级储量的比例储量比例直接影响到矿山建设和生产的经济效益。

同样,也关系到地质勘探的经济效益和缩短勘探周期。

在我国现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应兼顾两方面的经济效益。

根据我国矿山生产的实际情况,各级储量比例应符合“保证首期、准备中期、储备后期”的原则,使B+C级储量的比例与矿山建设规模挂勾,以满足投资还本为限。

这样既保证了矿山生产不致于亏损,又避免了有限的地质勘探资金和储量长期积压于地下,也可缩短勘探周期,更好地为矿山建设服务。

333+334资源量技术要求

333+334资源量技术要求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2002年11月26日,中地调函[2002]219号)1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3 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3.1 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 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

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4 地质研究程度4.1 矿床地质研究程度4.1.1 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 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 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 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 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 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 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4.2.1 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 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初步划分矿石类型并大致了解其分布特征。

333、3341估算要求

333、3341估算要求
● 分析误差及超差样品处理办法按有关规范、 规定执行。
6 勘查工程质量— 6.7 矿石体重测定质量
● 矿石体重是估算资源量的重要参数。 致密矿石应测定小体重,样品数量一般为30 个。小体重样品的主要有用组分含量及矿石 类型应具有代表性。
● 松散矿石应适当测定大体重和松散系 数,对体重值进行校正。
● 湿度较大的矿石,应采样测定湿度, 当湿度大于3%时,体重值应进行湿度校正。
6 勘查工程质量— 6.7 矿石体重测定质量
6 勘查工程质量— 6.8 其它
● 其它勘查工作质量,应符合相 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
7 可行性评价
应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概 略研究的原则要求进行可行性评价。由于 勘查工作程度较低,采矿成本可根据同类 矿山生产数据类比,矿石品位、矿体厚度 和矿山建设技术经济条件等参数可采用同 类矿山的经验数据,结合本矿床特点,对 进一步勘查意义做出定性评价。
8 资源量估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
8.5.2 块段平均品位或矿体平均品位
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不大时, 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各单工程见矿 平均品位变化较大且工程分布不均匀时, 应采用工程影响面积或长度加权计算。
18m 1%
50m
25m
4%
1m
0.5%
平均 C
算术:1.83%
100m
加权:1.91%
● 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 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
● 工程和重要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 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简称GPS)进行测定。
● 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 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 GPS测量进行校正。
6 勘查工程质量— 6.2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质量

地调局333+334要求

地调局333+334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内部试行)2002年11月26日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内部试行)1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3 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3.1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

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4 地质研究程度4.1矿床地质研究程度4.1.1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矿体地质研究程度4.2.1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规定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规定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规定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工作,保证地质调查项目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地调局”)组织实施的地质调查项目。

第三条地质调查项目分为计划项目、工作项目,项目负责单位分别称为计划项目实施单位(以下简称“实施单位”)、工作项目承担单位(以下简称“承担单位”)。

第四条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原则(一)地质调查项目实行法人单位负责制;(二)分级管理、下管一级、分类指导、条块结合;(三)项目管理与项目运行分开。

第五条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包括立项与计划编制、任务书的编写与下达、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查、项目任务变更与报告制度、项目质量管理、野外验收、成果报告的编写与审查、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汇交、项目竣工决算等地质调查工作全过程。

第二章项目管理职责第六条地调局主要管理职责(一)确定年度工作部署,组织项目立项工作;(二)编报项目计划建议、预算建议;(三)编制、发布项目年度要点;(四)组织审查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五)编制下达计划项目任务书;(六)组织计划项目和重大工作项目设计和成果报告审查;(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检查,计划项目、工作项目重大调整的审批。

第七条大区地调中心主要管理职责(一)负责对实施单位系地方地质调查单位(地勘体制改革后,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原中央所属地勘单位,以下简称“地方地调单位”)的立项建议初审;(二)负责对实施单位系地方地调单位的项目变更初审;(三)负责辖区内计划项目及所属工作项目经济管理工作;(四)受地调局委托组织计划项目设计与成果报告审查;(五)组织监审专家对辖区内工作项目及计划项目进行质量抽查。

受地调局委托查处重大质量事故;(六)参加实施单位组织的工作项目设计审查和野外验收工作;(七)按规定接收本辖区内工作项目地质调查成果资料。

资源量估算

资源量估算

资源量估算按照DZ/T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与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和200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发的《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本次工作对主要由钻探工程控制的下营子区Ⅲ-1、Ⅲ-2、Ⅲ-8银多金属矿体与Ⅳ-4、Ⅳ-7、Ⅳ-8、Ⅳ-9、Ⅳ-10、Ⅳ-12、Ⅳ-18、Ⅳ-19、Ⅳ-21、Ⅳ-25、Ⅳ-26、Ⅳ-32、Ⅳ-34、Ⅳ-41号钼矿体进行了资源量估算,对由坑道工程控制吕家区Ⅲ-1号金矿体进行了资源量估算,其它矿体未进行资源量估算。

第一节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一、金矿工业指标根据DZ/T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推荐的岩金矿参考工业指标,结合邻区东韩家金矿的生产情况,确定本次资源量估算的金矿工业指标为:边界品位(质量分数):1×10-6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3×10-6矿床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5×10-6最小可采厚度:0.8m夹石剔除厚度:2m根据《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中岩金矿伴生组份评价参考指标,确定本次资源量估算的伴生矿工业指标为:Ag>2×10-6、Cu>0.1×10-2。

二、银矿工业指标根据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附录G.2.5银矿床一般工业指标要求,确定本次资源量估算的银矿工业指标为:边界品位(质量分数):40×10-6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80×10-6矿床平均品位(质量分数):>150×10-6最低可采厚度:0.8m夹石剔除厚度:2m银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指标 (质量分数) Pb0.2×10-2、Zn0.4×10-2、Cu0.1×10-2, Pb、Zn、Cu为伴生元素参与储量计算。

三、钼矿工业指标根据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附录G.2.4钼矿床一般工业指标要求,确定本次资源量估算的钼矿工业指标为:边界品位(质量分数):0.03×10-2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0.06×10-2最小可采厚度:1m夹石剔除厚度:4m工业米百分值:0.06%钼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指标 (质量分数)Cu0.1×10-2,Cu为伴生元素参与储量计算。

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评价技术要求

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评价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 D2004-04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年12月目录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 (1)3.1 目的任务 (1)3.2 部署原则 (1)3.3 工作程序 (1)4. 设计编写要求 (2)4.1 资料收集与综合整理 (2)4.2 野外踏勘 (2)4.3 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2)5. 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2)5.1 矿产地质填图 (2)5.2 地球化学勘查 (6)5.3 地球物理勘查 (8)5.4 自然重砂测量 (10)5.5 遥感 (12)5.6 矿产检查 (14)5.7 综合研究 (17)6.质量要求 (18)7.提交成果 (19)7.1 报告编写格式及要求 (19)7.2 分幅矿产远景调查说明书编写格式及要求 (19)7.3 附表 (19)7.4 附件 (19)7.5 附图及图册 (20)7.6 数据光盘及其相关的数字化资料 (20)附录A 成果指标 (21)附录B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22)附录C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报告编写主要内容 (23)1. 范围1.1 本要求规定了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以下简称矿产远景调查)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目的任务、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提交的成果等。

1.2 本要求是矿产远景调查的总体技术要求,也是该项工作质量监督和成果验收的依据。

2. 引用标准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DZ/T 0001—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D 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 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 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DZ/T 0151—95《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3.1 目的任务矿产远景调查是战略性矿产勘查的前期基础工作,是为矿产预查直接提供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的区域找矿工作,起目的是解决矿产勘查后备选区紧缺问题,为政府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提高矿产可持续供给能力提供基础保障,为提高国家勘查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益、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固体矿产勘查阶段划分及要求资源储量分类及估算

固体矿产勘查阶段划分及要求资源储量分类及估算

③对矿床开采可能影响的地区(矿山疏排水水 位下降区、地面变形破坏区、矿山废弃物堆放 场及其可能污染区)开展详细水文地质、工程 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基本查明矿床的开采技 术条件。选择代表性地段对矿床充水的主要含 水层及矿体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试验研究, 初步确定矿床充水的主(次)要含水层及其水 文地质参数、矿体围岩岩体质量及主要不良层 位,估算矿坑涌水量,指出影响矿床开采的主 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对矿 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复杂性作出评价。
6.1各矿种矿床勘查类型与勘查工程间距
矿种 铁矿
Ⅰ类型 控制的 沿走向m╳沿倾向 m
400 ╳ 200~400
Ⅱ类型
Ⅲ类型
控制的
控制的
沿走向m╳沿倾向 沿走向m╳沿倾向
m
m
200 ╳ 100~200 100 ╳ 50~100
锰矿 铬矿
400 ~ 600 ╳ 200~400
200 ~ 400 ╳ 100~200
4. 勘探
①通过:1∶10000~1∶2000(必要时可用1∶500)
比例尺地质填图,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及相应的工作, 详细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及内在规律,建立矿床的地质 模型。
②详细控制主要矿体的特征、空间分布;详细查 明矿石物质组成、赋存状态、矿石类型、质量及其分 布规律;对破坏矿体或划分井田等有较大影响的断层、 破碎带,应有工程控制其产状及断距;对可供综合利 用的共、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共生矿产的勘 查程度应视该矿种的特征而定。异体共生的应单独圈 定矿体,同体共生的需要分采分选时也应分别圈定矿 体或矿石类型。
④在矿区范围内,针对不同的矿石类型,采集具有代表性 的样品,进行加工选冶性能试验。可类比的易选矿石应进行实 验室流程试验,一般矿石在实验室流程试验基础上,进行实验 室扩大连续试验,难选矿石和新类型矿石应进行实验室扩大连 续试验,必要时进行半工业试验。

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1

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1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DD 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1范围1.1 本规定规定了固体矿产预查的主题内容、适用范围、引用标准、目的任务、工作程度、预测资源量估算、提交的成果等。

1.2 本规定是固体矿产预查阶段(以下简称预查)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预查工作质量监督和成果验收的依据。

2引用标准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3定义本规定采用下列定义:3.1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

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的矿产资源。

预查阶段分为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和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两种类型。

3.2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是指对工作程度较低地区,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进行的野外踏勘、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三级异常查证,圈定可供进一步工作的成矿远景区的预查工作。

条件具备时,估算经济意义未定的预测资源量(3342)。

3.3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是指对工作程度具有一定基础的地区或工作程度较高地区,运用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对成矿远景区所进行的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三-二级异常查证、重点地段的工程揭露,圈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的预查工作。

条件具备时,估算经济意义未定的预测资源量(3341)。

3.4工作程序预查工作应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野外施工、野外验收、报告编写、评审验收、资料汇交等程序。

4 预查工作内容4.1 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4.1.1 全面收集预查区内各类地质资料,编制综合性基础图件。

18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1)4.1.2 全面开展区域地质踏勘工作,测制区域性地质构造剖面,实地了解成矿地质条件。

4.1.3 全面开展区域矿产踏勘工作,实地了解矿化特征,并开展区域类比工作。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认定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根据项目的性质,把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分为:物探化探异常查证、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矿产资源普查评价和地下水资源勘查四种类型,各种类项目应分别按照《矿产资源评价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设计编写要求》、《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矿产资源普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和《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的要求编写设计。

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主要体现在下列五个方面:
(1)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2)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3341);
(3)新发现矿产地;
(4)可供普查的矿产地;
(5)可供详查的矿产地。

设计中涉及的主要目标应与上述指标吻合。

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相当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 /T17766─1999)所划分四个工作阶段中的预查阶段及其前期工作。

由于全国地质工作程度差别很大,这一阶段可进一步划分为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和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两个阶段,两阶段所针对的工作区、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都有较大区别。

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是指对工作程度较低的具有较大找矿潜力地。

DD 2002-01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

DD 2002-01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DD2002-01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1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3 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3.1 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 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

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4 地质研究程度4.1 矿床地质研究程度4.1.1 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 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 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 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 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 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 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4.2.1 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DD2002—01)263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 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文档]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文档]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2、工作区范围及地理条件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坐标范围、自然地理、气候概况等。

附工区交通位置图。

第二章工作区地质概况1、以往工作程度主要是物探、化探面积性工作和异常检查的情况。

2、地质概况主要包括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等。

3、地球物理特征主要是区域构造、地层、岩性特征和岩矿石的物性参数。

4、地球化学特征元素分布及含量。

5、异常特征按工作区总的异常和拟检查的异常分别描述。

第三章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1、工作部署及技术思路根据目的任务、工作区的以往工作程度和地质概况,合理确定工作程序、工作方法、总体部署安排。

2、工作方法及实物工作量根据任务要求分别按踏勘检查(三级查证)、详细检查(二级查证)、工程验证(一级查证)的要求确定工作方法和工作量。

踏勘检查:主要说明剖面性测量的方法、工作量及剖面选择的依据。

详细检查:主要说明大比例尺面积性物探、化探测量;地质、物探、化探典型剖面及地质草图测制;山地工程等。

工程验证(一级查证):主要说明验证工程的方法及补充的物探、化探工作。

3、主要技术(精度)指标第四章预期提交的成果第五章经费预算按《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要求编写。

第六章组织管理与保证措施主要指人员组成、工作程序、进度及时间计划、质量保证、生产安全、组织措施等。

附表:异常查证任务、要求和考核标准表查证级别查证任务查证要求考核标准踏勘检查(三级查证)①复核异常是否存在;②进一步确定异常的确切位置;③了解异常所处的地质环境;④初步查明由浅部地质体引起异常的起因,对异常的找矿远景作出初步评价,提出是否进一步工作的具体意见。

①应大致确定异常的范围,至少有三条物探、化探剖面反映异常;②查证方法以原方法为主,并可适当选择其它方法。

物探异常要做必要的化探工作,物探、化探异常都应进行地质剖面测量工作;③对浅覆盖区内有找矿意义的异常,应进行少量的槽探揭露;④检查结束后,应提交查证工作简报,提出是否详细检查的建议。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需注意的关键问题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需注意的关键问题

厚度m
1.50 2.10 1.79 1.47 2.20 1.95 1.50 1.47 2.20 1.45 1.10
平均品位g/t 厚 度m
平均品位g/t 厚 度m
6.88 7.12 6.18 8.59
5、多组分矿体的圈定,可采用 “混圈法”——单工程中矿体存在多 组分矿化现象时,只要有一种组分达 到边界品位和最低可采厚度要求,并 在整个矿体或矿床中具有一定规模, 即为共生矿;未能达到边界品位要求 的,但能够回收利用的,即为伴生矿。
(二)矿体的圈定连接
1、在剖面图或平面图上的矿体连接,一般用直线连接 (要视地质规律等具体情况及选择储量估算办法而定)。 若用曲线连接时,工程之间的矿体的推绘厚度,不应大于 相邻被工程控制的实际厚度。
2、两工程所见为同一矿 体,但由于矿石类型或品
级不同或储量类别不一致, 应用对角线尖灭连接。
3、如两见矿工程被断层或 岩脉所切割,则矿体应据已
这类方法通常
用于勘查工程分布 比较均匀、勘查手 段较为单一、勘查 工程没有严格按照 勘探线布置的矿区 的资源储量估算。
断面法(亦称剖面法)
一般用于探矿工程严格按一定的总体 方案布置,而工程的方位角偏差一般不太 大;矿体厚度大,能保证断面面积的测定精 度及储量计算精度的矿体——可采用断面法。
断面法估算的原理是以相邻剖面将矿 体分割为若干个计算块段,把工程中查明矿 体的各项参数,严格地综合到工程所在的剖 面上。
掌握的地质规律分别推绘至 断层或岩脉的边界上。

4、对于形态复杂、具有不同产状的分枝或交叉矿体。在 掌握地质规律,有充分依据证明为同一矿体时,应划分出 分枝,还应在图上注明分枝矿体的储量计算分界线。
当只有单工程见矿或单层矿体厚度小于夹石厚度时, 不能列为分枝矿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DD2002-01)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2002年11月26日中地调函[2002]219号)1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3 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3.1 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 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

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4 地质研究程度4.1 矿床地质研究程度4.1.1 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 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 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 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 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 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 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4.2.1 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 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初步划分矿石类型并大致了解其分布特征。

大致查明有用组分、主要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变化等矿石质量特征。

4.2.3 大致查明矿体围岩的地质特征。

大致查明主要夹石的岩性、产状和形态变化。

4.2.4 根据矿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粒度等特征,与邻区同类型矿山进行全面类比,或根据可选性试验结果,初步确定矿石具有工业利用价值。

4.2.5 初步确定矿石主要工业类型。

5 工程控制程度5.1 333资源量:沿矿体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深部工程了解,工程之间距离基本相当于目标矿种地质勘查规范中相应勘探类型、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时所推荐的工程间距放稀一倍(或基本相当于旧规范中C级储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则工程所圈闭三维空间的矿体部分,估算为333资源量。

5.2 3341资源量:沿矿体二维方向有工程稀疏控制(大致相当于上述333资源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

矿体规模较小时可为单工程控制),并结合地质规律、矿床特征合理推测的或依据可靠的物探异常所圈定的范围内,估算为3341资源量。

333资源量的合理外推部分为3341资源量。

6 勘查工作质量6.1 地质填图质量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

工程和重要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进行测定。

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GPS测量进行校正。

6.2 地球物理测量、地球化学测量质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对圈定的异常按规范、规定要求进行了检查,结合地质情况对物、化探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解释。

6.3 探矿工程质量槽、井、坑、钻等各种探矿工程达到相应规范、规程的质量要求。

机械岩心钻探一般全孔岩心采取率不低于65%,矿层及其顶、底板各3-5 m的岩心采取率不低于75%。

目标矿种勘查规范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6.4 采样质量参加资源量估算的基本分析样不允许用拣块法采取,应依据矿种和探矿工程的不同,选择合理的取样方法。

槽探、浅井、坑探工程应采用刻槽取样法,根据主要有用组分均匀程度,样槽横断面规格可选择10×3cm或10×5cm。

钻孔岩心样按1/2均分原则取样,并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样品的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误差不大于15%。

6.5 样品加工质量基本分析样品的加工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样品缩分遵循切乔特公式(Q=kd2),K 值可取经验值,或根据样品特征和加工设备要求经实验确定。

样品加工总损失率不大于3%。

样品分析应由具有国家认证资质的实验单位承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6.6 化学分析质量及检查化学分析结果必须进行内、外检,一般应分批次进行。

内检样品应达到全部分析样品的10%,由送样单位编密码、将队副样送原分析单位进行检查。

外检样品一般应达到全部分析样品的5%,由原分析单位编密码并附原分析方法说明,将分析正样送具省级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外检。

分析误差及超差样品处理办法按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6.7 矿石体重测定质量矿石体重是估算资源量的重要参数。

致密矿石应测定小体重,样品数量一般为30个。

小体重样品的主要有用组分含量及矿石类型应具有代表性。

松散矿石应适当测定大体重和松散系数,对体重值进行校正。

湿度较大的矿石,应采样测定湿度,当湿度大于3%时,体重值应进行湿度校正。

6.8 其它勘查工作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

7 可行性评价应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中概略研究的原则要求进行可行性评价。

由于勘查工作程度较低,采矿成本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数据类比,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和矿山建设技术经济条件等参数可采用同类矿山的经验数据,结合本矿床特点,对进一步勘查意义做出定性评价。

8 资源量估算8.1 资源量估算范围333和3341资源量仅估算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的矿体部分。

8.2 资源量估算方法根据矿床特点、勘查技术方法及工程分布情况,选择适宜的资源量估算方法,一般可采用地质块段法或平行断面法。

8.3 工业指标选择矿床工业指标一般采用《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1987年,地质出版社)中推荐的指标或目标矿种勘查规范中推荐的工业指标,也可采用邻近地区同类矿床矿山生产的实际指标。

在确定边界和最低工业品位指标时,应充分考虑矿床的区位、地理、交通、配套资源等客观条件。

8.4 平均厚度计算矿体平均厚度一般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当工程分布很不均匀且厚度变化很大时,用工程影响长度或面积加权计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8.5.1 单工程平均品位当样品长度变化不大或品位较均匀时,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当样品长度差别较大且品位不均匀时,应采用样品长度加权计算。

8.5.2 块段平均品位或矿体平均品位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不大时,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较大且工程分布不均匀时,应采用工程影响面积或长度加权计算。

8.5.3 特高品位处理单样品位达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者即为特高品位,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较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较小时采用下限值。

在资源量估算时,对特高品位应进行处理。

首先应对该样品的副样作内检分析,证明原分析结果可靠后,用原分析结果作为特高品位值。

处理的办法是,以特高品位所在工程或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代替该样品的品位值,如仍大于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时,应再次按上述方法处理。

如矿体中有特高品位样品构成的连续富矿体时,应单独圈算。

8.6 矿体(块段)面积计算可用求积仪法、几何图形法或座标计算法等方法计算。

用求积仪法测定面积不得少于两次,当差值不大于2%时即为有效,以其平均值作为测定的面积值。

用几何图形法计算面积时,要求图形尽可能简单,采用图件的比例尺视矿体规模而定。

测定的面积值应扣除采空区的面积。

8.7 矿体的圈定与连接8.7.1 单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单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应严格按照工业指标和样品分析结果进行。

矿体内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夹石应予剔除。

在连续高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以外,若存在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时,可允许将“夹石剔除厚度”值以内的样品圈入矿体范围,但以块段平均品位不低于工业品位为限。

对于具一定厚度且在相邻工程中具有连续性的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应单独圈出。

8.7.2 矿体的连接及外推矿体的连接和外推应遵循矿床地质规律。

矿体一般采用直线连接,工程间矿体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工程实际控制的矿体最大厚度。

矿体的外推采用有限外推或无限外推方法。

当边缘见矿工程以外有其它未见矿工程控制,采用有限外推法,外推距离可按照自然尖灭规律或基本工程间距的1/2-1/4确定。

当边缘见矿工程见矿厚度小于可采厚度时,不再外推。

当边缘见矿工程以外无其它工程控制,采用无限外推法,外推距离根据边缘见矿工程见矿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基本工程间距的1/2。

对于金属矿床如经可靠的物探或其它资料证实矿体稳定外延的,外推距离可适当增加。

当矿体仅有地表工程控制时,其推深应根据矿床地质规律确定,但最大推深不得大于矿体平面长度的1/4,并不得大于400米。

8.8 资源量估算边界矿床预查、普查阶段工作程度较低,资源量估算时,矿体外推零点边界即作为资源量估算边界,不再内插最小可采厚度边界。

8.9 共、伴生资源量估算矿体含多种有用组份,且均已达到各自的工业指标要求,即为共生矿,要分别估算资源量。

当分布范围不相重合时,要单独圈算。

若有用组分低于工业指标,但达到伴生有益组分含量要求,按主要有用组分矿体范围,估算伴生有益组分资源量。

9 其它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未明确规定的其它地质工作要求和资源量估算要求,按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