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消息作品之新闻角度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点评

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点评

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点评
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是评选出的在中国新闻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力的作品。

以下是对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的点评:
1. 价值观引导:一等奖作品往往能够传递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的正确方向。

它们可能深入报道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现象的真相,提供公众所需的信息。

2. 专业报道:一等奖作品在新闻报道方面表现出色,具备高度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它们可能通过深度调查、独立报道等方式,呈现出对事件的全面把握和客观准确的描述。

3. 影响力和创新性:一等奖作品在报道中可能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创新性。

它们可能通过独特的视角、创新的报道方式或者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话题,突破传统报道模式,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4. 价值传递和社会效益:一等奖作品往往能够传递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并对社会产生较大的正面效益。

它们可能通过报道社会问题、倡导社会公正等方式,引起公众的关注,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

总的来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在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准确性、影响力和创新性等方面都具备较高的水平,是中国新闻界的优秀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深入调查、准确报道,影响公众舆论,引导社会发展方向,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近年来,中国新闻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闻作品获得了国内外的认可和奖项。

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都是业内知名的新闻奖项,它们的获奖作品不仅在新闻报道的质量上有很高水准,而且在深度和广度上也有着很大的价值。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这些获奖作品的分析和启示,无疑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重要帮助和指导。

本文将从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之一,对于新闻报道的范围和专业性有着很高的要求。

《南方周末》获得了多个奖项,这些奖项的获得都是对新闻报道的重要认可。

《南方周末》在报道《世界上最难吃的米线》时,深入调查了云南米线的原产地,揭露了当地米线生产的肮脏环境和不卫生的生产过程。

这些报道不仅在新闻价值上有很高的评价,而且在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也有着很大的价值。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这些获奖作品的分析启示了新闻报道要有深度和广度,要注重事实的调查和报道,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报道,要善于深入挖掘事实的内在本质,找出问题的根源,这样才能使新闻作品更具有说服力和公信力。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与启示,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新闻从业者要善于从获奖作品中学习取经,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报道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作品。

愿中国的新闻事业在新的征程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服务。

报纸消息获奖夺冠的启示——中国新闻奖历届报纸消息一等奖作品评析

报纸消息获奖夺冠的启示——中国新闻奖历届报纸消息一等奖作品评析
在微信微博上传统媒体和用户是建立在社交关系的基础上向用户推送和发布将时间和资源浪费在不必要的新闻内容上微信微博上的信息以关注和订阅模式出现这两个功能说明用户希望找到自己更感兴趣更专业的视角和观点最为原始的新闻资源应该经过整合后才可进行推送和发布
河 南 日报 2012年 12月 3日 《“本 地 企业 发 展 快 ,群 众 都 坐 着火 车又 回来 了” 火 车站 见 证 兰考 经 济变 迁 》(第 23届 消息一等奖 ),作 品有 以下三个特点:第一 ,以小见大 的新 闻视 角 。作 品把 视 角放 到 因焦裕 禄精 神 闻名全 国的河南 兰 考 。“从 火 车 站 出发 去 新疆 摘棉 的 约 为 1.8万 人 ,比去 年 少 了8000人。”在2008年达到l8万人次峰值 以后 ,兰考劳务输 出总数 逐年 回落 。未 来5年 ,兰考企 业 将全 部消 化本 地 富余 劳 动力 。作 品 以火 车站 为切人 点 ,突 出变迁 主题 ,举 重若 轻 地 展 现 了农 村 经 济发 展 过 程 中 “产 (业 )城 (镇 )互 动 ” 这 一宏 大 主题 。关 键是 2012年4月 ,时任 国家副 主席 的习近 平 同志 对兰 考工 作 专题 汇报 进行 批示 ,批 示 说 ,“焦裕 禄 同
平 潭开 放 开发 是党 中央 、国务 院 的决 策 ,是 海峡 西岸 经 济 区建 设 的重 要 抓 手 之 一 。 文章 站 在 促 进 祖 国统 一 的 高 度 ,选 取平 潭 拉近 两岸 距离 这一 角度 ,从具 有代 表意 义 的铁 路 、港 口两个 基础 设施 项 目切人 ,既 阐述 了平潭 开发 的重 大 意 义 ,又 描绘 了 当前建设 的火热 场景 ;既体 现 了大 陆同胞 全 力 以赴促 进 两 岸交 流 ,又反 映 了 台湾 民众对 平 潭建 设 的热 烈 呼 应 ,说 明 祖 国统 一 乃 人 心 所 向 、大 势所 趋 。文 章 见 报 后 ,多 个 重 要 门 户 网 站 给 予转 载 ,在 海 峡 两 岸 引 起 较 大 反 响 。报 道 角 度好 ,以实 实在 在 的 项 目体 现 打造 “两岸 同胞 共 同家 园 ”这一 开 发主 题 ,为平 潭 营造 了 良好 的舆 论 氛 围 , 也让 台湾各 界看 到 了大 陆推动 两岸 交流 的决 心 。

好新闻的味道:中国新闻奖消息作品赏析

好新闻的味道:中国新闻奖消息作品赏析

精彩摘录
书中详细评价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包括具有时效性的新闻、反映社会现象的 深度报道、触动人心的特写以及客观公正的评论等。每一篇作品都由专家进行深 入剖析,从独特的角度深入挖掘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精彩摘录
新闻价值是新闻作品的生命力所在。在选择新闻素材时,必须充分考虑其时 效性、重要性和影响力。只有具备这些要素,才能让新闻作品具有更高的价值。
精彩摘录
新闻报道要真实、客观、公正。新闻工作者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偏不倚地 报道事实,同时要注重平衡报道,避免出现偏见和歧视。
精彩摘录
新闻语言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好的新闻作品既要具备丰富的信息量,又 要能够让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至关重要。
精彩摘录
新闻工作者要有社会责任感。作为媒体人,必须时刻社会动态,了解人民群 众的需求和呼声,积极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好新闻的味道:中国新闻奖消 息作品赏析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新闻
其中
中国
进行
报道
获奖
发展
好新闻
味道
作品 资料
传播
新闻
方面
价值
这些
中国
消息
部分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这本书选取了五十一篇近二十多年来荣获中国新闻奖的消息作品,对其进行分析与解读。 所选作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凸显新闻宣传工作的时效性、可读性和权威性。其中既包括国内外 时政、民生、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新闻报道,也涵盖了重大突发事件、热点事件和典型人物等方面 的内容。 这些作品在内容上既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又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在形式上既注重了传统 媒体的报道方式,又注重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本书在解析每篇作品时,都从“获奖作品”、“获奖理由”、“赏析”三个角度进行阐述。其中, “获奖作品”部分简要介绍了作品的标题、发布时间和获奖情况;“获奖理由”部分对作品的价 值和意义进行了概括和提炼;“赏析”部分则结合具体事例,对作品的艺术手法、表现形式、语 言表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中国新闻奖评委眼中的好新闻等10 则

中国新闻奖评委眼中的好新闻等10 则

中国新闻奖评委眼中的好新闻等10 则作者:暂无来源:《声屏世界》 2015年第12期中国新闻奖评委眼中的好新闻一、新闻活在当下,活在前沿,活在对能透视新趋势事实的报道中。

新闻应重视孕育有未来趋势、代表大走向、今天仅仅是苗头性存在的新闻,因为它能充分体现和发挥新闻的前瞻性功能。

有远见的新闻是社会之需,也是媒体的立身之基。

二、新闻要忠实记录年度重大事件,报道全面客观,选材典型精准,表达力求创新。

难点在:除众所周知的大事外,并非预作安排也未能感知的大事在增多,面对每天层出不穷的新闻,如何判断是否大事?如何找准价值?如何增强报道的影响力?三、新闻的价值追求,应寻找和聚焦引领社会的标杆、警醒社会的见解、影响社会的问题。

在观点至上的年代,思想是媒体的最高境界。

四、新闻要关注攸关每个人的生老病死问题,媒体要充满关切地报道这方面的新希望、新问题、新觉醒……以情感为总基调,把握生命价值和生命脆弱之间的关系,做出温暖的闪耀人性光辉的报道。

五、新闻必须有锋芒,扶正的同时必须压邪;敢于作为,韧性战斗,有所担当。

六、新闻要吸引人,还必须创新表达,主要是进一步遵循新闻规律和彰显媒体自身特点。

(据周世康于《新闻战线》2015年第11期上)我国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一是舶来节目形态的本土化创新。

真人秀节目的发展不排斥引进,问题在于如何避免“一窝蜂”地盲目引进,乃至形成创意上的路径依赖。

要善于发现市场缝隙,体现竞争的差异化;充分体现媒体风格与品牌,体现竞争的不可替代性。

二是基于中华文化的价值和审美构建。

从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来看,商业和道德的逻辑始终是影响节目的两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如何将两者和谐地统一起来,使真人秀节目既弘扬核心价值又实现市场价值,是一道发展难题。

节目制作者要将坚守主流价值作为一种职业自觉,积极探寻收视市场与主流价值的结合点。

三是真实与虚拟的适度把握。

真人秀作为一种由真人出演的无固定脚本的叙事形式,打破了纪实(纪录片、新闻)与虚构(电影、电视剧)的界限,将真实记录与虚拟情景合为一体。

巧妙的立意 独特的视角 鲜活的语言——第29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评论获奖作品评析

巧妙的立意 独特的视角 鲜活的语言——第29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评论获奖作品评析

▲THE FORUM论坛巧妙的立意 独特的视角 鲜活的语言——第29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评论获奖作品评析张盼盼(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摘 要:新闻评论主要针对当下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分析,给出具体化的指导意见,以起到激浊扬清、引导社会思潮的作用。

本文结合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文字类评论获奖作品(共13篇),分析总结获奖作品在选题立意、叙事视角、话语表达等方面的共性特征,以期为新闻评论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新闻评论;选题立意;叙事视角中国新闻奖是由中央批准的,经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选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一年评选一次,从1991年开设以来,至今已有29届。

评选范围共4大项29个门类。

题材涉及消息、言论、通讯、系列报道等,丰富多样。

新闻评论是其中一项。

2019年度第29届中国新闻奖文字类评论获奖作品共计13篇。

笔者通过对这13篇获奖作品的总结归纳,对其存在的共性规律进行探究分析。

1 选题立意巧妙1.1 入门须正,立志须高南宋后期著名诗论家严羽在其《沧海诗话》中说道,诗歌写作要“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这句话用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同样适用。

“入门须正”用在新闻评论中指的是要把握时代大势,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指引,坚持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新闻理念。

“立志须高”,“立志”指立意,立意产生于写作之前,对作品的写作意图,行文构思,文辞方法等均有影响,在新闻评论中表现为选题。

选题对于新闻评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评论开始的第一步。

“须高”要求选题应立足当下对于国家、社会、人民生活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宏观选题。

因此,作者应具备大局观、整体观。

获奖作品《向着更加壮阔的航程——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和《创造历史的伟大变革——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立足周年性时间节点,聚焦改革开放,均能体现宏观视野。

特别奖评论作品《创造历史的伟大变革——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作者通过九个部分从纵向历史角度串联起文章的脉络,运用横向世界维度来描写中国改革开放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发生的变化,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与内涵。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1. 引言1.1 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的背景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之一,设立于1979年,是由中国新闻界最高学术机构中国新闻协会主办的。

该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新闻界杰出的新闻报道和专业作品,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而普利策新闻奖则是美国新闻界最负盛名的奖项之一,设立于1917年,是由哥伦比亚大学主办。

这两个奖项在各自国家乃至全球新闻界享有崇高声誉,被视为新闻从业者的荣誉和奋斗目标。

中国新闻奖聚焦中国国内新闻报道,着重关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新闻报道,致力于提升中国新闻行业的水平和质量。

而普利策新闻奖则覆盖全球范围的新闻报道,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新闻作品,旨在推动全球新闻业的发展和创新。

这两个奖项的背景不同,但都具有引领全球新闻发展的重要意义,成为新闻从业者追求卓越的指引和动力。

1.2 获奖作品在新闻界的地位获奖作品在新闻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不仅代表着新闻传媒的最高荣誉,更是对新闻业界的认可和肯定。

获得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的作品往往是经过严格筛选和评选的,具有高度的新闻价值和影响力。

这些作品往往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公众的热议,甚至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获奖作品通常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新闻报道,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反映了新闻传媒的多样性和专业性。

获奖作品也是新闻从业者的典范和楷模,能够激励更多的新闻工作者不断追求卓越,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获奖作品在新闻界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它们是新闻传媒的重要标志,也是新闻事业的风向标。

通过对获奖作品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新闻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新闻业的未来发展指明前进的道路。

2. 正文2.1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中国新闻奖每年评选出一批在新闻报道中表现突出的作品,并对其进行奖励和肯定。

这些获奖作品多样性十分丰富,涵盖了新闻报道、独家调查、新闻特写、图片摄影等各个方面。

通过分析这些获奖作品,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亮点。

中国新闻奖作品赏析

中国新闻奖作品赏析

中国新闻奖作品赏析
中国新闻奖是一个重要的新闻奖项,它旨在表彰在新闻报道、评论、摄影、漫画等各个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新闻工作者。

以下是几篇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赏析:
1.《离开大山的山村孩子》
这篇报道以湖南省宁远县的一个贫困山村为例,讲述了许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继续上学的悲惨遭遇。

文章通过采访当地的教育官员、老师和家长,揭示了教育资源不足、家庭贫困和社会贫富差距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吊儿郎当的“蓝领”生活》
这篇报道以广州一位装修工人的生活为例,揭示了蓝领工人的生存现状。

作者通过对工人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深入调查,发现蓝领工人遭受的劳动弊端和待遇不公,引起了公众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关注。

3.《一场“治污战争”的实践与思考》
这篇报道以河北省邯郸市的治污行动为例,讲述了地方政府在打击污染行动中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文章通过采访相关政府官员和污染企业的代表,分析了治污行动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探讨了环保政策的实施和官员们的责任担当。

这些获奖作品以真实的报道和深入的调查,揭示了社会的问题和现实,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它们也向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榜样和参考,鼓励他们在新闻报道中更加深入、更加负责任地揭示社会问题,
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从熟视无睹中发现新闻精品——第20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获奖作品赏析

从熟视无睹中发现新闻精品——第20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获奖作品赏析
用聪 明 长 者 的眼 光 洞 察 世 界 ,能 够区 分 出有 意 义 的 东 西 和 无意 义 的 东 西 。 ” 这说 明 记 者 对 自 己认 为 已 经 “ 悉 的 人 和 熟 事 ”采 用 “ 童 的 眼光 ” 用纯 真 的 异 乎 寻 常 的 好奇 心 、 闻 , 孩 , 新 欲 , 生 活 中的 一 切 新 闻 信 息 都 保 持 着 一 股 激 情 , “ 视 对 从 熟 无睹 ” 中发 现 出独 特 的 新 闻 素材 : 同时 运 用聪 明 长 者 的 眼 光 , 析 新 闻 素 材 的 优 劣 , 进 感 性 认 识 向理 性 认 识 升 华 , 分 促 从 而 采 写 出 具有 独 到 见 解 的 报道 , 新 闻 具 有 深 刻性 。 0 9 使 20
快。

群 来 自加 拿 大 的 华侨 华 人 正在 公 囡 里 游 览 ,胡 锦 涛 同他 们


握手。( 场、 现 同期 )我 们都 希 望 国 家 富 强 、 民富 裕 , 我 们 “ 人 让

起 继 、精 巧 的 编辑 技 术 以及 大 量 现 场 音 效 及群 众场 面 的 运 用 , 实 地 将 领 导 人 心 系群 众 , 众爱 如 群
从熟视无睹中发现新闻精品
第 2 中国新 闻奖电视 消息获奖作 品赏析 O届
口朱惠 民
在 曰常 的 电视新 闻采 访 活 动 中 ,许 多 电 视 记 者都 有 这
的 节 日气 氛 :
样 的体 会 : 采访 老 的 典 型 单位 或典 型个 人 , 以发 现 有 价 值 难 的 新 闻 , 往是 老 报 道 的 翻版 , 是~ 些平 庸 之 作 。 往 或 为什 么 ?


用“ 孩童 般 的 眼 睛 ” “ 明长 者 的 眼光 ”从 熟 悉 的 和 聪 。

评析“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之新闻角度

评析“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之新闻角度

210媒介观察作者简介:蔡德强(1968—),男,山东海阳人,记者(中级),海阳广播电视台专题部主任。

评析“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之新闻角度蔡德强(海阳广播电视台,山东 海阳 265100)摘 要:新闻角度是记者凭借新闻敏感,为充分展现事实的新闻价值而选择的报道角度,是记者观察、挖掘、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侧重点。

选择报道角度与确立主题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它直接关系到报道的客观效果。

关键词:新闻角度;中国新闻奖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7-0210-01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宣传部批准的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每年评选一次。

2015年,获得第25届中国新闻奖的一系列作品中,报道角度各有千秋,但尚有规律可循,现总结如下。

一、围绕重大题材找角度选择报道角度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讲政治。

现阶段,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去寻找和调准新闻角度,往往能体现重要的时代特色。

新闻敏感度高的记者可从中找出新闻角度,这样的报道立足点高,权威性强。

2015年,获第25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解放军报、新华社通讯《生命线在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中闪耀——习近平主席、中央军委领导和推进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纪实》主题重大、气势恢宏,深刻阐述了习近平同志建军治军的重要思想。

中央电视台《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今晚报《反腐是一种国家使命》、黑龙江广播电台《“藏粮于土”箭在弦上》等作品实时反映了社会在依法治国、反腐倡廉、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看得出主流媒体对中国改革发展进程的更深一层的思考和观察,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报道视角大、立意高,产生了令人瞩目的报道效果。

二、围绕激发社会正能量找角度讲述身边故事,汇聚正能量,弘扬核心价值观,这是今后较长时间内媒体重要的宣传方向。

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新春走基层 家风是什么》是获得特别奖的作品,这个作品中摄制组采访了4000位世界各地的华人,中国祖传的家规家训一直在代代相传,展示了中国人对祖先遗留的家规家训的继承和中国主流社会价值观,激起人们对传统的家教、家规和“本国情怀”的关注和思想共鸣。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1. 引言1.1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的背景介绍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闻奖项,分别代表着中国和国际上新闻行业的最高水准。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由中国新闻界人士和学者组成的评审团队评选,旨在表彰在新闻报道、编辑、摄影、摄像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品和从业人员。

普利策新闻奖则是国际新闻界的权威奖项,设立于191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颁发,涵盖了新闻报道、特写、调查报道、照片、评论等多个类别。

中国新闻奖的设立和普利策新闻奖一样都旨在鼓励和推动新闻行业的发展,提高报道的公信力和质量。

两者在奖项设置和评选标准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重视新闻作品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力。

通过对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在报道主题、手法、角度等方面的差异,进而得出对新闻业和社会的启示。

这些不同之处反映了中美两国在新闻自由、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也为新闻从业者提供了不同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之一,每年评选出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和新闻人才。

通过对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亮点。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这些作品往往报道了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些报道关于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食安和环保等问题,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在报道手法和表现形式上也有所创新和突破。

一些作品采用多媒体融合报道、数据新闻等方式,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使新闻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这种创新性的报道形式也为新闻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和报道深度。

在报道过程中,获奖作品通常经过深入调查和采访,能够真实客观地呈现事实,不偏不倚地传递信息。

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分析剖析

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分析剖析

通讯语言:准确、简洁、生动、形象
通讯的语言既要准确、简洁,又要生动、形象,文中人物 语言应具有实录性,不可妄加虚拟。在中国新闻奖通讯作 品中,几乎无一不传承这样的优秀传统:真实、弘扬正确 的社会价值观。但同时也要看到,在过去的一些作品中, 附加了记者本身很强烈的感情色彩在里面,这体现在作品 的表达方式上。以《百姓心中的丰碑——追记公安局长的 楷模任长霞》为例。这篇作品的真实性是无可置疑的,从 记者对相关人士的层层现场采访中就可以得知这一点,唯 一遗憾的是,情感色彩过于浓烈,单单一句这样抒情的话 ——“嵩岳无言,颍水低徊。雨像泪一样飘洒,泪如雨一 般倾诉。面对每一位受访者的泪眼,记者视线模糊,无法 拍照,无法笔记”——就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三次。这是 文学创作上的一种写作手法,但运用到新闻通讯写作上来 似乎有些不妥。
趋势
通讯作品标题拟写的形式还有明显的一个趋势:虽然前后 对仗的通讯标题拟写形式,至今仍然会被采用,但是数量 上有了明显的下降,而且对仗也并不十分标准了。这种形 式对记者和编辑的国学功底要求较高,也比较能吸引知识 水平较高的人的喜爱,但对于阅读日益快速的人民群众来 说,或许这种标题形式并不十分符合现在的生活节奏。简 单对比:
从一到十五届:
从第一届到第十五届,以对仗形式来拟写标题的有:
《身著故乡衣 情暖故乡人》、《假冒商品为何屡禁不止? 不拆保护伞,难除造假窝 》、《眼瞎耳聪心里明 孜孜不 倦播真理》、《跨国婚恋10余年 潮涨波平,异域情侣17万 连理同舟》、《一花开两处 荣衰何其殊》、《前事不 忘 后事之师》、《战士义勇非凡 人民恩重如山》、《 数九寒天有青菜,谁来为农民说话》、《红果满山 无心 采摘》、《菜价追踪 爱心无价》、《“龙头”在山西, “龙身”为何舞四川》、《遥望茫崖 怎能不垂泪》等, 据不完全统计,保守估计有十五篇这样的作品,但呈现下 降的趋势;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是国内外两个重要的新闻奖项,旨在表彰和推广优秀的新闻作品。

这些获奖作品的分析可以为新闻从业者提供一些启示和经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代新闻报道的挑战。

获奖作品的主题广泛且多样化,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

这说明新闻报道应该关注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局限于政治或某个热点事件。

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和兴趣,不断拓宽自己的新闻视野,关注各个层面的新闻事件。

获奖作品的深度和广度非常重要。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实报道,更多的是对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扎实的调研和分析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有深度的观点。

获奖作品的可读性和可视化呈现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读者对于阅读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新闻从业者应该尽可能地提供简洁明了、内容丰富的新闻报道,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和易读性。

获奖作品的公正和客观也是新闻从业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新闻报道是一种公共信息传播的形式,它对于社会的影响力非常大。

新闻从业者应该始终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进行报道,不偏颇、不带任何个人立场和情感色彩,不为特定利益服务。

获奖作品的时效性非常重要。

新闻报道是及时反映和解释社会事件的一种形式,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快速反应和敏锐洞察的能力,及时抓住重要事件的关键信息,快速准确地向读者传递。

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与启示为新闻从业者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新闻从业者应该始终坚持客观公正、深入分析和多样化的报道方式,提供具有时效性和可读性的新闻作品,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和社会的期待。

【实用模板】34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评析

【实用模板】34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评析

34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评析Hey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聊的可是新闻界的大事儿——第34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评析!这可不仅仅是新闻人的狂欢,更是咱们这些吃瓜群众了解新闻魅力、感受时代脉搏的绝佳窗口。

话不多说,赶紧跟上我的节奏,咱们一起揭秘这届新闻奖的三大亮点,保证让你看得直呼过瘾!一、深度报道显真章,社会热点全透视在这次新闻奖中,深度报道作品无疑是最大赢家之一。

这些作品不仅深入挖掘了社会热点事件的背后真相,还以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让公众看到了事件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比如,有的报道聚焦乡村振兴,通过实地走访、人物访谈等方式,生动展现了农村发展的新面貌和农民群众的新生活;有的则直击环境污染问题,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让公众对环保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些报道不仅传递了信息,更激发了公众的思考和共鸣,真正做到了“以新闻之力,推动社会进步”。

二、新媒体融合创新,传播形式多样化说到这届新闻奖,不得不提的就是新媒体作品的崛起。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获奖的新媒体作品,无论是短视频、H5互动、还是VR全景报道,都以其独特的创意和新颖的表现形式,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这些作品不仅打破了传统新闻报道的界限,还通过跨界合作、互动参与等方式,增强了与受众的互动性和粘性。

它们让新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让公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三、人文关怀暖人心,传递正能量满满在新闻奖的舞台上,人文关怀的作品同样闪耀着光芒。

这些作品以普通人的故事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温暖。

有的报道讲述了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无私奉献,有的则记录了普通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

这些作品不仅让公众看到了社会的正能量,也激发了人们心中的善意和力量。

它们让我们相信,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心中有爱、有希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总的来说,第34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可谓是百花齐放、各领风骚。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对《全球最快列车驰骋南中国》赏析《全球最快列车驰骋南中国》这篇消息记者对12月26日武广高速铁路投入运营这一事件的报道。

首先从这篇消息的题目来看,题目中“全球最快”强调了这列列车在世界上的地位,抓住了新闻要点“最快”,同时隐含有了记者的一种自豪之情在内;而“南中国”三个字则强调了列车所在的地理位置,在中国的南部和武广高铁对中国南方的意义,“驰骋”二字更是补充说明列车对于中国南方交通联系的密切和通畅性。

导语开头“今天9时08分”时间精确到了分,充分表现了消息时效性——“快”这一特点,同时也说明记者采写新闻的迅速。

高铁列车要经过很多的地方,但作者选取了湖南湘潭,“全球最快列车首次驶过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新中国的第一位主席的故乡,从而自然地引出“这位开国领袖诞辰116年的纪念日”使之与开国领袖的诞辰相联系。

同时也为消息中记者化用毛主席的诗句做了铺垫。

导语虽然简短,但包含信息点广泛,大大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

新闻背景的应用是这篇消息的一大亮点。

首先利用背景材料制造新闻点,例如“全球最快列车首次驶过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将“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和“开国领袖诞辰116年的纪念日”两个背景材料与高铁驶过的站湘潭有机结合。

这一写作方法与《中国地铁列车今天穿过天安门广场》相似,将地理背景“天安门”与地铁列车运行相结合,二者分别把“天安门”和“毛泽东故乡”作为一个新闻点呈现,将时代背景与历史结合。

其次是利用不同的背景材料横向的比较来突出新闻点,例如“这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全长1069公里,比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西班牙马德里至巴塞罗那高铁长出400多公里”通过武广高铁与西班牙马德里至巴塞罗那高铁的长度的横向比较,突出武广高铁的长。

记者时将武广高铁放到世界的背景中作比较,从而表现武广高铁在世界的地位,同时也暗含一种自豪之情。

另外,“与去年8月在华北平原通车的京津城际铁路相比,武广高铁在速度、技术、难度上都堪称升级版”,将武广高铁放于国内的背景中与京津城际铁路在速度、技术、难度进行相比,从对比中表现武广高铁的技术水平的高度。

回归新闻本源 创新新闻报道——从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看新闻创新

回归新闻本源  创新新闻报道——从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看新闻创新

在网络时代, 舆之处。尽管 中国青年报曾
获奖作品从 自身媒体 的特性 出发 , 研究 自己受众的 特点 , 找到 了突破点 , 显示 出相当的独特性 。 以新中 国建 国六 十周年 的报道为例 , 解放军报《 今天 , 我们 豪迈受 阅》 中国军 网的《 、 国庆大阅兵》 立 足军队 , ,
视 角 独 特 ;新 华 社 则 是 高 屋 建 瓴 ,集全 社 之 力 , 以 “ 国曙 光 、 国道 路 、 国跨 越 ” 为 主题 词 , 中 中 中 等 打造 了一 组具 有 历 史 纵 横 感 的 系 列 特稿 《 力 中国 》据 魅 。 介 绍 , 准 备 这 组 报 道 , 是 在 图 书 馆 扫 描 旧报 纸 为 光 的 图 片 就 有 4 0多 张 ,准 备 了 2万 多 字 的 文 字 材 0 料 。 民 日报 署 名 任 仲 平 的 文章 《 变历 史 的 “ 人 改 北京
经典 论 述 。 篇 70余 字 、 成 1 个 小 节 的消 息 写 这 0 分 1
- 口

象 括的 作 语 被 有 切 的口 白 取 概 工 式 言 富 亲 感 语、话
代 , 至 时不 时地 冒 出 网络 用 语 , 行 词 汇 。事 实 甚 流
上, 话语方式的转变, 不仅仅是叙事方式的转变、 语 眼前 一亮——重归新闻学教科书关 于消息 写作 的
引 导 的 水 平 和 效 果 ” 0 8 ,他 更 进 一 步 指 出 : 。2 0 年
舌 功 能 , 能 简 单 地 理 解 为工 具 化 宣 传 , 要 遵 循 不 而 新 闻 传播 规 律 ,在 观 点 的 交 流 与碰 撞 中达 成 共 识 , 即 “ 找 最 大 公 约 数 ” 表达 上 要 有 “ 播 意识 ” — 寻 ; 传 —

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

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

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第一篇: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第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电视作品评析2013年10月25日,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

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99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3件,一等奖46件(含8个新闻名专栏),二等奖91件,三等奖159件。

中国新闻奖作为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项,它的评奖标准以及评选结果,集中体现了国家主流价值观、文化观,充分反映了广电新闻战线的精神风貌,也突出代表和反映了我国广电新闻采写编的新观念、新选题、新角度、新技能,不仅对今后新闻作品的创作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时也成为媒体和记者衡量新闻价值的指挥棒。

1、首先,我们来看一则2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由杭州文广集团刊播的《最美司机吴斌》,这是一则连续报道,由三篇报道组成。

可以说这组连续报道是突发性先进典型人物报道的成功实践,体现了媒体主动引领社会舆论的责任与担当。

报道准确、迅速的判断和把握了新闻事件潜在的价值,并进行深入挖掘。

充分发挥电视的特性,用画面、声音,用真实、真诚、真情来吸引人、感动人,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三篇作品。

这一组连续报道中,第一篇作品《76秒8个动作司机吴斌临危保护24名乘客》播出于2012年6月1日18点。

5月29日吴斌驾驶大巴在无锡返回杭州的途中被对向车道飞来的铁块击中腹部。

事发后,他立即被送往无锡解放军101医院救治。

期间,杭州长运集团考虑到吴斌还在抢救,暂时未向媒体通报消息。

直到6月1日凌晨,吴斌去世,杭州长运才将他的事迹以及76秒视频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

第二篇是把镜头对准了普通民众的《全城挥泪送别“平民英雄”吴斌》,全城送别,这是一座城市“向善”的特殊表达。

报道使用极少的解说词,用声音和画面这些鲜活的、极具感染力的形式,展现了全城送别英雄的场景。

它突破了传统英雄片的说教形式。

这篇报道不是报纸的、广播的,它只属于电视这种独特的传播形式。

中国新闻奖稿件案例分析

中国新闻奖稿件案例分析

中国新闻奖稿件案例分析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带来历史性大转折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三年增加蓄洪能力27亿立方米,蓄水面积扩大554平方公里本报讯洞庭湖变大了!经过三年规模空前的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1/5。

这个自明清以来不断萎缩的湖泊,终于出现了历史性大转折。

12月25日,省有关部门的权威统计表明:1998年以来,我省已对220处阻洪堤垸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洞庭湖蓄洪能力增加27亿立方米,扩大蓄水面积554平方公里。

水利专家称,整治后的洞庭湖如果再遇到1998年那样的特大洪水,水位可平均降低0.1米。

岳阳城陵矶的水文标尺上,凶猛的洪水再也爬不到那令人毛骨悚然的高度。

长大了的洞庭湖别是一番景象。

隆冬时节,记者在湖区采访看到,原来人丁兴旺的华容县小集成垸、汉寿县青山湖垸已无人迹。

成千上万的白鹭、野鸭、天鹅在栖息、飞翔,成片的杨树在风中摇曳着,赶走了冬天的苍凉。

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洞庭湖方圆八九百里,号称“八百里洞庭”,洪水期湖面达6000平方公里。

此后数百年泥沙淤积,盲目开垦,致使“堤垸如鳞”。

在实施综合治理前,这个长江水系重要调节湖泊的面积减少到2691平方公里。

湖面锐减,调蓄能力削弱,灾害频频发生,湖区人民深受水患之苦。

仅以1998年为例,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97亿元。

洞庭湖失去了宝地的光彩,成为一块不得安宁的险地。

治理洞庭湖,还历史的本来面貌!1998年特大洪水过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整治洞庭湖极为重视,投资70多亿元支持我省。

改变单纯加高加固大堤“堵”的传统办法,实施以疏导为主的综合治理方略,湖区30个县(市、区)及大型农场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广大群众对治理洞庭湖企盼已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使这项浩大工程进展顺利。

三年中,湖区8.4万农户、30多万群众告别故地,实施大迁移,成为湖湘史上的一大壮举。

澧县的澧南垸、西官垸是治理的重点地区,许多老人虽难舍故土,但更感谢党和政府让他们离开了“水窝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消息作品之新闻角度分析(2012-10-28 10:14:44)转载▼标签:杂谈分类:新闻作品分析历年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消息作品之新闻角度分析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得新闻消息与通讯一等奖的作品《基层科技创新遇“无米之炊”》,较为典型的站在全局高度寻找新闻点,记者报道其所在之省的部分县、区科技创新难以开展是因为政府财政拨款远远不够。

诚然这种现象无独有偶,全国很多的县乡都有,记者把本地新闻与具有全国意义的普遍问题联系在一起且这一问题先前鲜有人关注,其新闻价值也就自然升值了。

著名记者艾丰曾说过:“当记者要想总理想的事。

”记者在报道中强调:按照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创建要求,研发经费应达财政收入的1.1%,但实际上县财政很难足额拨付。

即使该县将农业、林业等其他费用按“研发经费”进行登统,但还是难以达到要求。

更多的情况是,科研人员已经多年未拿到一分钱的研发经费。

紧接着记者就指出研究经费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地方财政研发投入可产生10倍至20倍放大效应,对区域内经济长期发展有明显拉动作用。

在这个较为明显的对比中,读者很自然的就认识到县区财政研发投入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了,不必记者多说。

报道末段,记者指出不久前通过的《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作出规定:设区市及县(市、区)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应高于2%。

这是我省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科技投入指标。

但贯彻落实情况如何,还得让事实说话。

最后一句话语,有一种留白的一位,引起读者的深思和有关部门的反省,将报道力度进一步增强。

很好的贯彻了“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精神。

原文:用“无米之炊”形容我省部分县(市、区)科技创新开展之难毫不为过。

近日公布的2010年河北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统计情况显示,全省有28个县(市、区)本级财政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为零,41个县(市、区)财政研发投入不超过50万元。

“按照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创建要求,研发经费应达财政收入的1.1%,但实际上县财政很难足额拨付。

”某县科技主管部门负责人透露,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该县将农业、林业等其他费用按“研发经费”进行登统。

“但还是难以达到要求。

”该负责人说。

“我们已经多年未拿到一分钱的研发经费。

”面对记者提问,另一个县的科技局某负责同志回答得更为干脆。

“研发经费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高邑县主管科技的副县长徐志峰说,该县一年财政研发投入虽仅200万元,但效益可观。

近期,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造成部分瓷砖生产企业效益不佳,但高邑县恒力陶瓷有限公司瓷砖烧制车间还是开足马力生产。

“县科技局帮我们进行轨道窑尾气余热综合利用技术改造,一条生产线一天就能节煤50吨。

”该公司总经理陈云中告诉记者,新技术让企业成本大幅降低,市场竞争力更强。

建筑陶瓷产业是高邑的优势产业之一,这项新技术很快就将在全县推广。

“200万元不仅仅用于新技术推广。

”徐志峰介绍,去年该县还建立了建筑陶瓷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基地,免费为企业提供服务。

“原来产品检测要到山东等地,不仅费用高还要耽误四五天时间,现在一上午就能在本地完成检测。

”200万元研发经费还让高邑县建成国家级建陶生产力促进中心、石家庄市建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产业实现了升级。

统计显示,地方财政研发投入可产生10倍至20倍放大效应,对区域内经济长期发展有明显拉动作用。

高投入产出比缘何不能激发高投入积极性?“科技投入的作用有其滞后性,一些地方为了眼前利益,往往会把钱投到出政绩更快的地方。

”某县主要领导透露,“急功近利”思想让一些地方的科技经费有名无实,即使有预算,也难以保证科技经费足额拨付。

不久前通过的《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作出规定:设区市及县(市、区)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应高于2%。

这是我省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科技投入指标。

但贯彻落实情况如何,还得让事实说话。

同样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与通讯一等奖的作品《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在选择报道角度时注重接近性。

基层劳动者的工作生活情况一直是近几年较为关注的问题,扬州日报选择报道扬州的用工情况更具有接近性。

这篇报道所要表达的思想是扬州市在全国用工荒的大潮下因善待工人仍然用工正常,但是如果仅是用一些数据或是套话报道的话,其可读性就会大大降低。

记者从虚中觅实的角度,选取局长乔装工人打工这一典型事件,用陈家顺局长“潜伏打工”报告传递出的启示是:加快推进用工转型,充分尊重民工权利。

2011年,大多数的媒体关注的都是用工荒问题。

而此篇报道的记者反其道而其行,逆向思维找新闻角度。

在全国用工荒的大潮下,扬州仍然“不差人”,进而提出加快推进用工转型,充分尊重民工权利的重要性。

原文:扬州网讯(记者胡俭)昨天中午,扬州宝亿制鞋厂,60多名云南曲靖市的务工人员前来报到。

欢迎新员工的典礼上,一位戴眼镜、挎皮包的中年男子,从人群中挤上主席台,向乡亲们挥手致意:“我叫陈家顺,曲靖市就业局副局长,去年曾在宝亿制鞋厂打工一个月……”这一句自我介绍,令宝亿鞋厂的新老员工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去年春天,西南大旱,扬州众多企业向云南曲靖等重旱区发出用工“邀请函”。

很快首批80多名曲靖农民来到宝亿鞋厂,陈家顺就是他们的领队,有人称他“工头”,也有人叫他“大哥”,却没人知道他是曲靖市就业局副局长。

原来,曲靖当地百姓很少走出大山,总担心外出受骗受欺负。

扬州务工环境究竟咋样?光看招工广告不行。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陈家顺自告奋勇当起“工头”,要实地体验扬州的务工环境。

经过一周岗位培训,陈家顺被分配到整理车间,负责打包卸运。

一周工作五天,周六加班计发加班费,周五晚上工厂还开展联谊会。

八人一间宿舍,有空调、有热水。

每月10日,工厂按时发薪水,外来员工全部参加社会保险。

陈家顺按时拿到首月工资后,向宝亿老总递上自己的名片说:把家乡工人交给你们,放心!他在“打工报告”中这样写道:扬州企业合理工资吸引人,人性管理温暖人,事业发展激励人。

随后,一拨又一拨的曲靖农民工被输往宝亿制鞋、川奇光电等企业。

去年12月底,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前往曲靖,将曲靖列为扬州第58个外省劳务基地,今年春节前,200多名曲靖员工被吸纳到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中。

今年春节后,全国各地大闹“用工荒”,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跨省招工,一周招聘签约1.8万人,用工计划甚至排到今年七八月份。

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颜军说,扬州园区企业用工缺口2万多人,但没有出现“用工荒”,就是因为扬州建立了一批外省劳务合作基地,扬州企业注重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在昨天的欢迎仪式上,颜军拉着陈家顺的手说:“你的特殊‘打工’经历,就是对扬州务工环境的最好宣传,感谢你啊!”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与通讯类一等奖的作品《平潭大开发共筑两岸美好家园》,两岸和谐发展,共筑美好家园足以算得上老问题,旧角度了。

但记者以旧见新,以小见大,从平潭开发这个事情找到了崭新的新闻角度。

记者开篇指出:平潭距离台湾新竹68海里。

昨日,在这个祖国大陆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有两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开工。

通过这两个点,大陆与台湾岛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两岸人民共筑美好家园的愿景又近了一步。

记者开门见山,开头就让读者发现平潭在地理位置上对于两岸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随后再从多个角度反映平潭大开发将有利于两岸共筑美好家园。

全篇没有空洞的喊口号式的说两岸和谐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等,而是从交通通畅的角度,说明两岸的共同发展是有切实的物质保障的,就像陈孟邦总经理说的那样,平潭是一片创业热土,等基础设施完善后,这里将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纽带。

原文:一批促进两岸往来的基础设施项目昨日开工建设本报讯(记者兰锋王凤山)平潭距离台湾新竹68海里。

昨日,在这个祖国大陆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有两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开工。

通过这两个点,大陆与台湾岛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两岸人民共筑美好家园的愿景又近了一步。

一个是福州至平潭铁路。

这是规划中的北京至台北铁路在大陆的最末端,未来将从这里通过两岸海底隧道直达台湾。

另一个是海峡高速客滚码头。

码头投入营运后,将争取开辟对台高速客滚航线。

届时从平潭到基隆3.5个小时,到新竹仅1.5个小时。

作为海西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平潭开放开发牵动着方方面面。

福建省把推进平潭开放开发作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抓手,提出要积极探索“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的两岸合作新模式,努力打造两岸人民共同家园。

美好家园需要两岸携手共筑。

一年多来,平潭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开放开发环境不断优化。

今年5月,福建经贸代表团赴台发布了推动平潭开放开发十项政策,岛内外各界积极响应。

台湾一批重要工商企业、行业团体、高等院校纷纷组团前来考察。

台湾远雄集团和世贸集团的“海峡如意城”、台湾协力集团的微电子产业园等项目先后落地开建。

平潭还与台湾新竹市政府、新竹观光旅游协会、物流协会等达成了合作意向。

台湾四大工程顾问公司共同组成平潭开发投资筹备小组,将在打造平潭智慧岛、信息岛、低碳经济岛等方面进行合作。

此外,新加坡金鹰集团等海内外企业也纷至沓来。

昨日,由台湾协力集团等投资57亿元的协力科技产业园同时开工;台湾世新大学、台湾东森集团与福建师范大学等合作的福建海峡学院正式签约。

在开工现场,来自台湾投资方的福建海峡高速客滚航运公司总经理叶华陶表示:“未来平潭—台湾航线的开通,对福建乃至两岸航运来说是一次革命,它将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平潭是一片创业热土,等基础设施完善后,这里将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纽带。

”协力科技产业园光导体项目总经理陈孟邦说,近来不少台湾朋友打电话向他了解平潭发展情况,并表示了考察投资的浓厚意愿。

就在22日落幕的第六次“陈江会”上,又一批两岸合作协议签署,跨越台湾海峡的交流合作更加热络。

平潭这块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热土,将更加引人注目。

人们期待,平潭真正成为两岸人民共同构筑的美好家园获得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消息与通讯类一等奖的作品《短短一个月“拒资”十亿元》,同样运用逆向思维找角度。

众多媒体关注的皆是长江隧道通车,崇明岛将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而记者独到的从反向提出:崇明承担着建设世界级现代化生态岛的特殊使命,自有其特殊的县情,但他们敢于向不符合结构要求的投资说“不”的坚定性,却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当今很多的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政府追求GDP,崇明岛短短一个月拒资十亿元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

接着记者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大见小,以崇明岛这一拒资的做法,提出当今中国经济应该又快又好发展。

崇明岛切不可为了“吸金”,而忽视了生态;中国也切不可为了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和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