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交通枢纽概述)

合集下载

交通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枢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交通枢纽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交通枢纽的构成要素,包括道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及其地理位置、发展历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交通枢纽的空间布局和交通流量。

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等方式,对某一交通枢纽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改善交通枢纽运行效率的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交通枢纽在我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中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通过学习交通枢纽相关知识,增强对我国交通事业的关注和热爱。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课程性质为实践性、探究性。

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特点,课程以交通枢纽为主题,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关注身边的事物。

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交通枢纽相关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交通枢纽概念与功能- 介绍交通枢纽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现代交通枢纽的概述”2. 交通枢纽的构成要素- 阐述道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在交通枢纽中的地位和作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交通枢纽的构成与布局”3. 我国主要交通枢纽介绍- 分析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及现状。

- 教材章节:第四章“我国主要交通枢纽介绍”4. 交通枢纽的空间布局与运行效率- 探讨交通枢纽的空间布局对运行效率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布局。

- 教材章节:第五章“交通枢纽的运行与管理”5. 实践活动:交通枢纽调查研究-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资料搜集,分析当地交通枢纽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

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

交通枢纽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配合
在枢纽内各种设备的布置上充分注意保护城市 环境。 危险品货物装卸站点应设于市区之外; 粉末易扬货物不能设在盛行风向的上侧或最 小风频的下侧位置; 交通建筑物特别是陆上线路和大型站场应选 择适宜地形修建,不应妨碍城市排水和郊区 农业灌溉。 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和减轻交通噪声对居民聚 居地段的干扰。
不直接为城市服务、但又是前项设施所必须的辅助设施, 如客站、货站的进站线路,铁路和水运的客运技术作业 场所(客车船舶停放、清洗、整备的场坞)等应尽量不 设在市区内,也不能远离市区,尽量减少对市区的干扰。
与城市生产和生活无关的设施应尽可能布置在城市外围 适当的地方。如铁路编组站、货物中转站与码头、集装 箱转运基地等应尽量远离市区,并应便于运营。
交通枢纽场站布局优化 枢纽系统设计 社会经济评价 建设项目实施序列计划和资金筹措等。
交通港站与枢纽
交通枢纽总体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
3)层次: (1)分析规划区域中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衔接关系,
确定交通枢纽的主要功能、性质和不同方式交通 枢纽的相互关系。 (2)在交通枢纽运转的系统效益最优的前提下,对 各种方式交通枢纽的场站总体布局(数量、位置 和规模)进行优化。并对交通枢纽中不同子系统 的构成、运营管理进行初步规划和设计。 (3)在确定交通枢纽场站布局方案后,对交通枢纽 建设的实施步骤进行规划,以保证交通枢纽的建 设适当超前于交通需求的发展,又避免因交通枢 纽建设过于缓慢或超前带来的经济损失。
交通枢纽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配合
交通运输必须拥有通畅的疏运、集散条件。 要有紧密衔接和通畅的城市道路系统并在车 站、码头前配有与集散量相应的广场; 要求铁路、港口、公路、机场能力上的协调, 以利相互疏集。 车站、港口、机场是城市的大门,其选址及 其配套的各项公共建筑的布置应统一规划布 局,组成完整的建筑群,形成和谐、壮观的 市容。

交通枢纽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

交通枢纽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

交通枢纽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第一章交通枢纽安全管理概述 (3)1.1 交通枢纽安全管理的意义与任务 (3)1.1.1 交通枢纽安全管理的意义 (3)1.1.2 交通枢纽安全管理的任务 (3)1.2 交通枢纽安全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4)1.2.1 交通枢纽安全管理的原则 (4)1.2.2 交通枢纽安全管理的方法 (4)第二章交通枢纽安全管理制度 (4)2.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4)2.1.1 组织架构 (4)2.1.2 职责分工 (5)2.2 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5)2.2.1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5)2.2.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5)2.3 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5)2.3.1 主要负责人职责 (5)2.3.2 部门负责人职责 (6)2.3.3 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6)第三章交通枢纽设施安全管理 (6)3.1 交通枢纽设施安全检查与维护 (6)3.2 设施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 (6)3.3 设施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 (7)第四章交通枢纽客流安全管理 (7)4.1 客流统计分析与预测 (7)4.1.1 客流数据收集与整理 (7)4.1.2 客流统计分析方法 (7)4.1.3 客流预测方法 (7)4.2 客流组织与疏导 (7)4.2.1 客流组织原则 (8)4.2.2 客流疏导策略 (8)4.2.3 客流组织与疏导措施的实施 (8)4.3 客流安全风险防范 (8)4.3.1 客流安全风险识别 (8)4.3.2 客流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8)第五章交通枢纽运输安全管理 (9)5.1 运输安全监管与检查 (9)5.1.1 监管体系构建 (9)5.1.2 监管部门职责 (9)5.1.3 运输企业自律 (9)5.1.4 社会监督与舆论引导 (9)5.2 运输处理与应急预案 (9)5.2.2 调查与处理 (9)5.2.3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9)5.2.4 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 (9)5.3 运输安全风险控制 (10)5.3.1 风险识别与评估 (10)5.3.2 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10)5.3.3 风险监测与预警 (10)5.3.4 风险管理信息化 (10)第六章交通枢纽消防安全管理 (10)6.1 消防设施检查与维护 (10)6.1.1 检查频率与内容 (10)6.1.2 维护保养 (10)6.1.3 检查与维护记录 (11)6.2 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 (11)6.2.1 教育培训对象 (11)6.2.2 教育培训内容 (11)6.2.3 教育培训形式 (11)6.3 火灾应急预案 (11)6.3.1 应急预案编制 (11)6.3.2 应急预案演练 (12)6.3.3 应急预案修订 (12)第七章交通枢纽交通安全管理 (12)7.1 交通信号灯与交通标志管理 (12)7.1.1 管理原则与目标 (12)7.1.2 交通信号灯管理 (12)7.1.3 交通标志管理 (12)7.2 交通处理与应急预案 (13)7.2.1 交通处理 (13)7.2.2 应急预案 (13)7.3 交通违法行为查处 (13)7.3.1 查处原则 (13)7.3.2 查处措施 (13)第八章交通枢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13)8.1 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 (13)8.1.1 编制原则 (13)8.1.2 编制内容 (14)8.1.3 实施要求 (14)8.2 应急物资与设备准备 (14)8.2.1 物资准备 (14)8.2.2 设备准备 (14)8.3 应急演练与培训 (14)8.3.1 演练要求 (15)8.3.2 培训内容 (15)第九章交通枢纽安全文化建设 (15)9.1 安全文化理念与传播 (15)9.1.1 安全文化理念的内涵 (15)9.1.2 安全文化理念的传播 (15)9.2 安全文化活动与培训 (15)9.2.1 安全文化活动的开展 (15)9.2.2 安全培训的实施 (15)9.3 安全文化评价与改进 (16)9.3.1 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的建立 (16)9.3.2 安全文化改进措施的制定 (16)第十章交通枢纽安全监管与评估 (16)10.1 安全监管体系构建 (16)10.2 安全评估方法与指标 (16)10.3 安全评估结果运用与改进 (17)第一章交通枢纽安全管理概述1.1 交通枢纽安全管理的意义与任务1.1.1 交通枢纽安全管理的意义交通枢纽作为连接各种交通方式的节点,承担着人员、物资和信息的高效流通任务。

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

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
主要包括: 1、基本术语 2、起讫点调查目的与意义 3、起讫点调查类别与方法
二、影响区域的界定
1、确定调查区域范围 2、确定交通分区
三、样本的选择
样本的选择是根据抽样方法和抽样率确定的。
1、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 2、计算抽样率:分层比例抽样
分群抽样
1、路边询问调查 2、明信片法 3、工作出行调查 4、车辆牌照调查 5、公交站点调查 6、购月票填卡调查 7、境界线出入调查 8、货物流通调查
第三节 交通枢纽规划流程
确定枢纽目标、功能和布局原则
相关因素分析(人口、社会经济、用地规划、城 市功能分区、城市对外交通、生产力布局等)
前期准备阶段
规划区域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枢纽站场现状分析
需求分析阶段

枢纽站场规划布局

方 案
提出各种布局方案

规划设计阶段

枢纽站场个数
枢纽站场规模
枢纽站场选址
既有方案的评价和优选
货运: ➢ 20世纪50年代,开始走联合运输道路,出现了货物集散点,即各种运输方式的换装点; ➢ 到50年代末,开始出现货物流通中心; ➢ 60年代,出现集拼、分发、中转、存储货物等综合性联运服务设施; ➢ 70年代,一些国家建成了新型的货物流通中心; ➢ 80年代货物流通中心更加完善,可承办各种零担货物的转运,服务更加现代化。
四、调查方法
数据处理步骤如下: 1、资料编辑 2、分组归类 3、编码制表 4、资料分析
五、调查数据的处理
第四章 交通枢纽运输需求预测
第一节 预测思路及原则 第二节 交通枢纽运输需求预测
一、基本思路 二、预测原则 三、预测方法分类
第一节 预测思路及原则

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

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

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第⼆章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交通枢纽概述交通枢纽: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储存、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作为交通运输的⽣产组织基地和交通运输⽹络中客货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交通枢纽是提⾼客货运输速度的关键环节。

单式交通枢纽:服务于⼀种交通⽅式的枢纽,例如单⼀的铁路枢纽、⽔运枢纽、公路主枢纽、航空枢纽等。

(图)综合交通枢纽:服务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交通⽅式的枢纽,是国家或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运输⽅式的交通运输⽹络相邻路径的交汇点,是拥有融铁路、公路、⽔运、航空、管道及城市交通等多种运输⽅式所连接的固定设备和活动设备为⼀体的运输空间结构,对所在区域的综合交通运输⽹络的⾼效运转具有重要作⽤。

同时,综合交通枢纽对其所依托的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的带动作⽤,是城市对外交通的桥梁和纽带,并与城市交通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发展趋势:(举例说明)1.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复合性(多元化)。

2.综合交通枢纽内涵的演进性。

3.⽹络经济的发展将综合交通枢纽纳⼊全球性的物流配送体系中,它加强了综合交通枢纽与整个运输⽹络体系的联系。

4.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呈⽴体化和综合化。

⼆、交通枢纽规划的主要内容交通枢纽规划: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地利⽤规划等上级规划基础上进⾏的专门规划。

交通枢纽规划的主要内容: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和枢纽的规划设计。

1.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属于长期发展规划,对交通枢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起宏观指导作⽤。

1)关键问题:交通枢纽与交通运输⽹络布局的协调性、与城市布局的协调性,枢纽规划布局中各种运输⽅式之间衔接是否合理紧凑、各站点布局分⼯协作是否恰当,旅客转运换乘、货物中转是否便利等。

2)交通枢纽总体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调查与分析、发展预测、交通枢纽场站布局优化、枢纽系统设计、社会经济评价、建设⼯程实施序列计划和资⾦筹措等⼯作。

港站与枢纽复习重点

港站与枢纽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港站和车站是交通运输的基层生产单位,它集中了与运输有关的各项技术设备。

港口和车站对保证运输工作质量起着决定作用。

港口和车站及枢纽的能力是运输网络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铁路从1876年修建第一条铁路。

1910年德国出现了第一个机场。

交通港站枢纽学科研究重点:1、综合交通枢纽与运输网络布局的协调理论和方法研究;2、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规划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研究;3、综合交通枢纽中各种交通方式相互协调的理论和方法研究;4、综合交通枢纽站点合理布局及分工理论和方法研究;5、港站各项设施的合理规模、合理作业流程、合理布局研究。

6、港站各车场、库房等的合理平纵断面,车站咽喉结构,各项设备需要数量、能力计算,协调与加速途径。

第二章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交通枢纽是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储存、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交通枢纽总体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分析与发展预测、交通枢纽场站布局优化,枢纽系统设计,社会经济评价,建设项目实施序列计划和资金筹措等工作。

交通枢纽规划的基本原则:1、充分考虑规划区域(城市)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的地位;2、引导需求;3、适度超前;4、强调多交通方式的综合协调;5、规划建设和管理运用并重;6、满足规划区域(主要为城市)总体规划原则。

交通枢纽规划与交通运输网络规划的配合交通运输网络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国家或地区)内由几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和枢纽等固定技术装备组成的综合体。

交通枢纽是分布在交通运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交通枢纽必须依托于一个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交通运输网络。

交通运输网络规划是交通枢纽规划的重要依据。

交通运输网规划是根据国家工农业生产布局与客、货流规划,同时考虑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等各方面的要求所拟定的交通发展远景规划。

交通枢纽总是以某一城市为依托,其功能就是连接城市内外交通,交通枢纽与所在城市的性质与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交通枢纽布局规划时,必须考虑城市交通系统与交通枢纽的关系。

交通运输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

交通运输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

交通运输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第一章:概述 (3)1.1 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背景 (3)1.2 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目标 (3)1.3 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发展趋势 (4)第二章:交通枢纽智能化基础设施 (4)2.1 交通枢纽智能化感知设施 (4)2.2 交通枢纽智能化传输设施 (4)2.3 交通枢纽智能化处理设施 (5)第三章:交通枢纽智能化信息采集与处理 (5)3.1 交通枢纽信息采集技术 (5)3.1.1 视频监控技术 (5)3.1.2 传感器技术 (5)3.1.3 GPS定位技术 (6)3.1.4 移动通信技术 (6)3.2 交通枢纽信息处理与分析 (6)3.2.1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6)3.2.2 数据挖掘与分析 (6)3.2.3 实时监控与预警 (6)3.3 交通枢纽信息应用与展示 (6)3.3.1 交通诱导与导航 (6)3.3.2 交通信息发布与展示 (6)3.3.3 交通决策支持 (6)3.3.4 智能运维与维护 (7)第四章:交通枢纽智能化调度与指挥 (7)4.1 交通枢纽调度指挥系统 (7)4.2 交通枢纽客流与物流调度 (7)4.3 交通枢纽应急调度与指挥 (7)第五章:交通枢纽智能化安全监控 (8)5.1 交通枢纽安全监控技术 (8)5.2 交通枢纽安全风险识别与预警 (8)5.3 交通枢纽安全应急处理 (8)第六章:交通枢纽智能化运维管理 (9)6.1 交通枢纽智能化运维体系 (9)6.1.1 概述 (9)6.1.2 运维体系架构 (9)6.2 交通枢纽智能化设备管理 (9)6.2.1 设备管理内容 (9)6.2.2 设备管理策略 (10)6.3 交通枢纽智能化运维数据分析 (10)6.3.1 数据分析方法 (10)6.3.2 数据分析应用 (10)第七章:交通枢纽智能化服务与保障 (11)7.1 交通枢纽智能化服务系统 (11)7.1.1 服务系统架构 (11)7.1.2 信息采集与处理 (11)7.1.3 数据传输与共享 (11)7.1.4 服务调度与优化 (11)7.1.5 用户交互 (11)7.1.6 决策支持 (11)7.2 交通枢纽智能化客户服务 (11)7.2.1 自助服务 (11)7.2.2 实时信息推送 (12)7.2.3 个性化推荐 (12)7.2.4 客户反馈与投诉处理 (12)7.3 交通枢纽智能化安全保障 (12)7.3.1 安全监控与预警 (12)7.3.2 应急处置 (12)7.3.3 安全防范 (12)7.3.4 安全培训与宣传 (12)7.3.5 安全评估与改进 (12)第八章:交通枢纽智能化协同与融合 (12)8.1 交通枢纽智能化协同发展 (12)8.1.1 智能化协同发展的内涵 (13)8.1.2 智能化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素 (13)8.1.3 智能化协同发展的实践案例 (13)8.2 交通枢纽智能化融合创新 (13)8.2.1 智能化融合创新的内涵 (13)8.2.2 智能化融合创新的关键领域 (13)8.2.3 智能化融合创新的实践案例 (14)8.3 交通枢纽智能化产业生态 (14)8.3.1 产业生态的构成 (14)8.3.2 产业生态的发展趋势 (14)8.3.3 产业生态的建设路径 (14)第九章:交通枢纽智能化政策与法规 (14)9.1 交通枢纽智能化政策环境 (14)9.1.1 国家层面政策概述 (14)9.1.2 地方层面政策支持 (15)9.1.3 政策环境对交通枢纽智能化发展的影响 (15)9.2 交通枢纽智能化法规体系 (15)9.2.1 法律法规框架 (15)9.2.2 法规内容 (15)9.2.3 法规实施与监督 (15)9.3 交通枢纽智能化监管机制 (15)9.3.1 监管主体与职责 (15)9.3.2 监管内容与手段 (16)9.3.3 监管效果评价与改进 (16)第十章:交通枢纽智能化实施与推广 (16)10.1 交通枢纽智能化实施方案 (16)10.1.1 项目背景与目标 (16)10.1.2 实施内容 (16)10.1.3 实施步骤 (16)10.2 交通枢纽智能化项目评估 (17)10.2.1 评估指标 (17)10.2.2 评估方法 (17)10.3 交通枢纽智能化推广策略 (17)10.3.1 政策引导 (17)10.3.2 技术创新 (17)10.3.3 人才培养 (17)10.3.4 示范推广 (17)10.3.5 宣传培训 (17)第一章:概述1.1 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枢纽作为连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的重要节点,其作用日益凸显。

第二章 交通枢纽的布局规划

第二章 交通枢纽的布局规划
•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 •枢纽的规划设计
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调查分析、发展预测、 交通枢纽场站布局优化、枢纽系统设计、社会 经济评价、建设项目实施序列计划和资金筹措 等工作。
总体布局规划的三个层次
规划前提条件:交通枢纽运转的综合效益为最优
• (1)确定交通枢纽的主要功能、性质。 • (2)对各种方式交通枢纽的场站总体布 局(数量、位置和规模)进行优化。 • (3)对交通枢纽建设的实施步骤进行规 划。
接受否?
详细设计

评价二 费用效益比是否最优 接受否? 枢纽设计方案
原则1:充分考虑规划区域(城市)在 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的地位
• 从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需求出 发,满足全国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的需要。 • 充分体现规划区域的经济特点,适合向规模 化、集约化和高附加值化发展的要求。
原则2:引导需求合理化 • 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战略和土地利 用规划,积极引导城乡一体化、多 中心分散组团式城镇体系的形成和 发展,形成合理的交通结构,使整 个交通系统向综合交通运运输体系 发展。
交通枢纽规划应纳入城市规划,服从城市规 划的总体安排,以便更好地为城市建设、工 业生产、人民生活和旅行服务
城市规划应对交通枢纽的各项设备进行合理 配置 • 务求各种运输方式的设备之间有方便和经 济的联系,保证满足运营要求,以便提高 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 尽可能地减少对城市环境与市政建设的影 响和道路系统的交叉干扰
(3)辐射范围
• 铁路公路的辐射范围=水运的腹地,指的是 港站枢纽的服务区域。 • 辐射范围是港站枢纽生命力的源泉。 (4)旅游业发展状况 (5)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 (6)城市相关规划 • 交通枢纽既属于交通基础设施,又是城市 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标准模板课程编码: 520304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学时: 64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一、前言1、课程性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是运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全面传授运营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运输专业、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学生必须了解与掌握的一项重要业务技能。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材与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教师与业界精英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相结合等原则,着力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和理论知识的拓展提高,加上课堂讨论、课内外练习、小组研究,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与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能够对城规交通的运营管理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和行车效率,为将来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挥和管理设备维护等工作提供知识保障。

2、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思路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和发展本章课时:6课时教学内容一、概述二、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概况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特征五、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了解专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本章课时:6课时教学内容:一、列车运行设备二、客运服务设备三、其他设备教学要求: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各种常用轨道交通设备的特点;掌握轨道交通设备的类型与原理。

2、使学生知道怎样能确保轨道交通设备可靠有效的工作。

第三章客运计划本章课时:8课时教学内容:一、客流计划二、全日行车计划三、车辆运用计划四、列车开行方案教学要求:1、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客流、客流计划、行车计划等相关概念。

2、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全日行车计划编制方法及列车开行方案。

第四章列车运行图本章课时:4理论课时+6个实践课时教学内容:一、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念二、列车运行图的图解表示与分类三、列车运行图的要素四、列车运行图的编制五、列车运行图的检查与指标计算教学要求:1、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交通枢纽布局

第二章 交通枢纽布局

一元枢纽场站布局的微分法
X=1014.831/204.363=4.966 以重心法计算的结果作为初始值, Y=1028.345/204.363=5.032 进行多次迭代直至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成本分析法

前提:已经具有一个枢纽场站位置的选择集。 以枢纽系统的总成本最小为目标,通过计算选择最佳的位 置。 该方法假设有N个交通发生点,分别具有发生量 (W1,W2,W3, …,Wn),而且用一定准则已经得到m个待 选场站位置(P1,P2,P3…,Pm),每个场站的建 设﹑运营成本为(R1,R2,R3…,Rm).假设单位吨公里 运费相同且为F,其余运输条件相同,各交通发生点到场站 的距离用矩阵D{dij}(i=1,2,3,…,m),(j=1,2, 3,…,n)表示.则每个待选站点的总费用为:
货运交通枢纽的布局选址要比客运交通枢纽复杂 ——客运交通流 1)客运交通流的组成要素是单一的人 2)运输环节主要以人的空间位移为主 ——货运交通流 1)有货物种类的区别 2)其流通过程中还有装卸﹑储存﹑包装﹑配送等 环节
一元交通枢纽场站布局

定义:指在规划的枢纽服务范围内只设置一个站点的布 局问题。
作业
1、比较交通枢纽场站布局各类量化计算模型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 2、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布局优化模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3、设某区域有交通发生点2个,分别为P1、P2,吸引点3个,分别为M1、 M2、M3。各点的货物流量和运输费率以及坐标见下表,现需要在该 区域设置一个枢纽 1)用重心法找出需设置枢纽的大致位置 2)用微分法找出需设置枢纽的较佳位置
布局规划优化模型

思路
从寻找一个与其它交通方式联系最为密切﹑可调整余地
较大的基本交通方式入手,通过优化这一基本交通方式 的枢纽布局,来带动整个综合交通枢纽是优化

第二章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

第二章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

同时可参考书P40~44
表3—1和图3—1分别是这五个城市市区 的全日交通方式构成情况:
(2000)
(1991)
(1990)
(1991)
(1990)
图3-1
表3-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由图可知,伦敦、纽约、巴黎三个都市超过50%的全日 出行都是利用小汽车来完成的,这说明这三个都市在大 都市范围内平时仍然是以小汽车出行为主;只有东京利 用小汽车出行的比例不足30%,这与东京土地利用开发 强度过高而导致道路交通状况不允许过多的小汽车出行 有关。 与这四个都市相比,我国大城市目前仍然是传统的自行 车和常规公共交通承担全日居民出行的主体,而快速、 大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刚刚开始发展。
北京“十二五”规划纲要——摘录
枢纽打造立体换乘
优化立体化公交换乘条件。大力改善地面交通间、轨道 交通间、轨道与地面间公交换乘条件。 解读 专家们一致认为,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转效率,节点很重 要。但是,市民不愿意采用公交出行,恰恰是头疼于换乘的 麻烦或不了解线路、不会换乘。
(三)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趋势
(一)城市人口密度

——p7: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 一体化的多模式复合交通体系
城市人口密度为单位面积的人口数,常用单位是万人/平方 公里或人/公顷。 城市规模越大,人口密度相应越高。 决定城市规模的主要因素是人口数量,其次是城市建设用地。 而城市人口数量、空间分布和密度是确定城市客运交通设施 规模和结构的重要依据。 表2-1 城市人口规模与主导交通方式的关系
>100 60 轨道交通 公共汽车 100-50 60-45 公共汽车 自行车 50-20 45-30 自行车 公共汽车 20-5 30 自行车 步行 <5 < 30 步行 自行车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港站第二章铁路车站及枢纽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港站第二章铁路车站及枢纽
区段站多设在中等城市和铁路网上牵引区段 的分界处。两区段站间距离200~400km。
牵引区段:客运机车内燃牵引时宜为500km 左右, 电力牵引时宜为700 km左右;货运机车 内燃牵引时宜为350 km左右,电力牵引时宜为 550 km左右。
2.区段站的分类
按图形分:
(1)横列式区段站 (2)纵列式区段站 (3)客货纵列式区段站
只有当客货交叉严重、区间能力不足时采用 纵列式。
3. 车站改建时,横向发展受限可考虑采用客货 纵列式图型 。
§4 编组站
一、编组站的作用及分类
编组站是铁路网上办理大量列车解编作业,
并设有完善的调车设备的车站,多设在几条主 要干线交叉点或大中城市、工矿企业、港湾码 头等大量车流集散地区。
解编各种类型的货物列车; 组织和取送本地区车流;
三、编组站的设备
调车设备—调车驼峰、调车场、牵出线; 运转设备— 到达场、到发场、出发场; 机务设备—机务段; 车辆设备—列检所、站修所、车辆段; 货运设备—货场、倒装设备、加冰设备等; 其它设备—客运设备、站内外连接设备 。
四、编组站的布置图
单向编组站 双向编组站
横列式编组站 纵列式编组站 混合式编组站
单向横列式编组站 单向纵列式编组站 单向混合式编组站
双向横列式编组站 双向纵列式编组站 双向混合式编组站
1、单向一级三场编组站布置图
所有车场呈横向排列
图2-1 单向一级三场编组站布置图
主要结构特点(图2-1)
① 上、 下行到发场并列在共用调车场的两
3. 线路有效长的计算
车站线路的有效长,应根据规定的列车长度及列车停车 时的附加距离等因素确定。其计算公式为:
L效= L车列 + L机车 + L附加 式中: L效 — 计算的线路有效长,m;

交通枢纽消防安全知识

交通枢纽消防安全知识

交通枢纽消防安全知识交通枢纽消防安全知识第一章概述1.1 背景现代交通畅通发达,交通枢纽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交通枢纽人流量大、设备复杂、消防安全隐患多等原因,交通枢纽的消防安全问题对于维护交通运输秩序和保护人员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2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关于交通枢纽消防安全知识的全面指导,以便相关人员了解交通枢纽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从而提高交通枢纽的消防安全水平。

第二章交通枢纽的消防安全风险分析2.1 交通枢纽的特点交通枢纽是交通运输中的枢纽,包括机场、火车站、地铁站、港口等。

交通枢纽的特点主要包括人流量大、设备复杂、交通流量密集等。

2.2 交通枢纽的消防安全风险(1)火灾风险:交通枢纽内燃油、电力设备和大规模人员聚集是火灾爆发的危险因素。

(2)疏散风险:若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交通枢纽内的人员疏散困难,容易导致人员伤亡。

(3)消防设备故障:交通枢纽内的消防设备使用频繁,易出现故障,对消防安全形成威胁。

(4)恶劣天气因素:交通枢纽如机场、港口等处于户外,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增加消防安全风险。

2.3 消防安全风险评估与管控(1)开展风险评估:对于交通枢纽内各类消防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了解其危害程度和发生概率。

(2)采取预防措施:针对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例如建立安全预警机制、优化消防设施等。

(3)制定应急方案:针对不同的危险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及时响应和处理能力。

第三章交通枢纽消防安全管理3.1 交通枢纽的消防安全责任部门与人员(1)责任部门:交通枢纽的消防安全主要由相关管理部门负责,如交通运输局、消防局等。

(2)责任人员:交通枢纽应指定专人负责消防安全,包括消防负责人、消防安全员等。

3.2 交通枢纽的消防安全组织(1)设立消防安全组织: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委员会或者小组,拥有权威的决策和管理能力。

(2)建立消防安全制度:制定相关消防安全制度和规定,并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城市轨道交通复习要点

城市轨道交通复习要点

《城市轨道交通》复习要点题型:填空(20空);名词解释(每个2—3分,共3个);简答(每个5—7分,共7—8个);计算(每个3—4分,共2个);论述(每个7—8分,共2个)复习要点:第一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第0章绪论了解第一章轨道交通系统概念及基本特征了解有轨、轻轨、自动导向系统、地铁、市郊铁路的各自的特点,重点掌握轻轨的优点轻轨的优点:1、比重轨安全;2、在建设上比重轨更灵活;3、更适合低运量场合;4、大部分线路按隔离设计,在混合交通条件下的平均行车速度可以更高,从而比巴士更具吸引力;5、轻轨铁路技术成熟,并已有丰富经验,无机械风险或大的费用过度问题。

第二章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1、轨道交通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分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

2、正线是指供载客列车运行的线路,包括区间正线、支线、车站正线。

3、辅助线是为空载列车提供折返、停放、检查、转线及出入段作业所需的线路,它包括折返线、临时停车线、渡线、车辆段出入线、联络线。

4、一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成包括以下七部分:车体、转向架、牵引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内部设备、车辆电气系统。

(填空或简答)5、车辆段设计原则:收发车顺畅;停车检修分区合理;用地布置紧凑。

(重点掌握)6、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安全运行时所需的空间尺寸。

限界的种类:根据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和设备运营要求,限界可以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

7、美国的铁路限界分为静态限界和动态限界两种。

限界主要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机车车辆的尺寸,二是两相邻股道中心之间的距离。

8、轨道结构一般由钢轨、扣件、轨枕、道床、道岔及其他附属设备组成。

目前的钢轨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槽型钢轨,第二种是双头钢轨,第三种是目前广泛采用平底钢轨。

9、轨道交通系统车站分类: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地面站、高架站和地下站;根据运营性质,也可分为中间站、换乘站、中间折返站和尽端折返站;按站台形式可分为岛式站台、侧式站台和岛侧混合站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民航
干线航线 — —一般连接省会城市、 大都市机场; 民航线路 机场。 支线航线 — —一般连接中小型城市
2.2 交通枢纽分类
交通枢纽
按运输方式
按服务对象
按服务功能
按布局形状
按服务数目
公 路 交 通 枢 纽
铁 路 交 通 枢 纽
水 运 交 通 枢 纽
航 空 交 通 枢 纽
城 市 公 共 交 通 枢 纽
务体。是国家或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形式目前有两种,主
体式(居多)与综合式。
2.基本属性
时空性(动态变化,时空扩展,时间上的动态发展,空间服务功能的拓 展); 社会性(依托城市,承担城市内部对外客货流服务); 综合性(各种方式的综合一体化,政府、运营企业、个体经营者等综合)
差异性,铁路技术不能在公路中广泛使用); 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有机体的特性)。
4.功能
六大功能:运输组织与管理(运输生产与组织、客货流组织、运力组织、 运行组织)、中转换乘及换装、物流功能、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
5.发展状况 1)国外理论与实践
日本提出的“铁路结节点”理论
乡道(Y)
村道(C)
2.城市道路
快速路 — —中央分割带、四车道 以上、控制出入口、( 立交)、 60 ~ 80km / h (长沙二环线); 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40 ~ 60km / h(芙蓉路); 主干线 — —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 城市道路 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 有服务功能,一般为 次干线 — —承担主干线与各分区 40km / h(赤岭路); 区路)的连接线,以服 务功能为主, 30km / h。 支线 — —次干路与街房路(小
第二章 交通枢纽概述
2.1 交通运输枢纽网络线路划分
国家高速 高速公路 地区高速 一级公路 一般二级 技术等级二级公路 汽车二级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1.公路 公路 等外公路 一般国道 国道 国道主干线 省道 行政等级县道 乡道 村道
交通枢纽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 综合交通网还不完善(给综合交通枢纽的选址、规划和建设造成影响);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特别是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严重影响 联合运输的效益和效率);
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 管理体制落后。
a、功能的复杂性、多元化,不是单一的集散地,是为客货 运输提供全程服务的中心和物流的后勤基地,包括物流、 客流、信息流、资金流等。 6.发展趋势 b、内涵的渐进性,动态变化,与时俱进。 c、加强与整个运输网路的联系,网络经济时代。 d、建设呈现主体化和综合化。
4.铁路 国家铁路 — —由铁道部(国家)管理; 5000 多公里; 地方铁路 — —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河南地方铁路运输总公司),目前全国有 合资铁路 — —一般由地方政府与铁道部合资建设(如粤海铁路等); 线路性质 公里,如(工旷铁路、 森林铁路等); 专用铁路 — —由企业或其他单位建设与管理,我国目前有近30000 铁路专用线 — —由企业或其他单位建设的与国家铁路或其他铁路接轨的岔线,要求长度小于30km,动力 与车辆要与国家铁路一致,我国目前有 1500 多公里。 Ⅰ级铁路 — —全国性的骨干铁路,运量大; 铁路按作用功能Ⅱ级铁路 — —地方性干线铁路,运量较大; Ⅲ级铁路 — —为区域所用。 单线铁路 — —只有一条轨道线(正轨); 双线铁路 — —两条正轨; 电气化铁路 — —电力牵引铁路; 高速铁路 — —200km / h以上的铁路; 客运专线 — —仅供客车通行铁路,一般200km / h以上; 当前社会理解 较短,实行公交化; 城际铁路 —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群或都市圈建设的高速客运专线,一般距离相对 高铁 — —目前基本按高速铁路定义,但我国实际情况应该是新的客运专线, 300km / h以上,公交化; 地铁 — —地下铁路,一般在城市地下,公交化; 轻轨 — —一般来讲与地铁区别不大,主要在于车型轨道宽度上区别,轻轨一般较窄; 磁悬浮 — —利用磁场技术保持轨道交通运行的线路。
高速公路——流量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出入、全 封闭、 90~120km/h(我国); 一级公路——流量10000~25000,根据需要控制出入 口、80~100km/h;
二级公路——流量2000~7000(中型载重汽车),一 般无中央分隔带,60~80km/h;
三级公路——流量200~2000(中型载重汽车)、一般 二车道,40~60km/h; 四级公路——小于200、一般一车道、小于40km/h; 等外公路——1980年以后不再统计,一般不作为公路 里程统计。 国道(G)——一般国道编号为3位数,即G107(首 都放射)、G207(南北向)、G315(东西向);国道 主干线G4(京港澳)、横纵线G60(沪昆)、绕城线和 联络线G0410(长沙绕城); 省道(S)——目前各地一般遵照国道模式定义; 县道(X)
3.内河航道
天然河流航道 — —流经山区或平原,受水季影响大(长江、湘江) 渠化河流航道 — —以航运开发或水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航运、 防洪、发电、灌溉等,实施渠化工程,即在河流 性质分类 上构筑大坝或建筑物,以保证水深与通航(广东连江) 限制性航道 — —河道狭窄,河床平坦稳定,水流平坦,水流变幅较小, (如京杭运河)。 一级航道 — —3000 吨 内河航道 吨 二级航道 — —2000 三级航道 — —1000 吨 四级航道 — —500吨 技术等级 五级航道 — —200吨 六级航道 — —100吨 七级航道 — —50吨 等外航道 — —小于50吨
主张在铁路枢纽点上分散培育城市功能,以形成大城市的功能和结 构体系,并以此作为实现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前提条件。
前苏联提出的“交通枢纽点”理论 在建立具有多种形式的运输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强调交通枢纽点的 作用。
2)我国综合交通枢纽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交通枢和要求还没有在站场建设中体现出来);
3.系统特性
功能与目标的统一性(各运输方式之间的统一,每一种运输方式都
有其功能和目标,要统一,系统最优); 构成与结构的复杂性(也是目前发展的一个趋势,大系统); 与外部环境的密切联系(系统的特性之一); 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关键技术难题,如城市部门很难和交通部
门衔接好); 各子系统的发展不平衡性和技术差异性(各子系统发展迅速,存在
客 运 交 通 枢 纽
货 运 交 通 枢 纽
客 货 综 合 交 通 枢 纽
城 市 对 外 交 通 枢 纽
城 市 交 通 枢 纽
特 定 设 施 交 通 枢 纽
立 体 式 交 通 枢 纽
平 面 交 通 枢 纽
单 式 交 通 枢 纽
综 合 交 通 枢 纽
2.3 综合交通枢纽 1.概念
是多种运输方式(至少两种以上)交通干线的交汇与衔接处,共同为办理 旅客或货物的发送、中转、到达所需的多种运输设施及辅助服务功能的有机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