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教案:《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为第五章《比较》中的第二节《比一比》。

本节课主要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符号“>”、“<”、“=”来表示两个物体或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概念,知道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学生能够用比较符号“>”、“<”、“=”正确表示两个物体或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符号“>”、“<”、“=”来表示两个物体或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卡片学具:学生卡片、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情境,如“比较苹果和橙子的大小”、“比较书本和铅笔的长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示这两个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例题,如“比较3个苹果和4个橙子的大小”,引导学生学会用比较符号“>”、“<”、“=”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同时,解释比较符号的含义和用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卡片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练习内容为比较符号的运用,如“比较5个星星和3个太阳的大小”、“比较8个三角形和6个圆形的大小”等。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表示大小关系。

4.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解决一些有关比较大小的实际问题。

如“比较每组成员的身高”、“比较每组成员的跑步速度”等。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并用比较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

作业题目如“比较下列物体的大小:(1)苹果和橙子;(2)书本和铅笔;(3)3个苹果和4个橙子。

一年级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比一比教案
汇报人: 202X-01-15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和技巧。
学会用数字表示比较 结果。
理解大于、小于和等 于的概念。
能力目标
提高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了解 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 况,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 足。
反思与改进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 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找出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自信心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逐渐 建立起自信心,更好地面 对未来的学习和挑战。
教师评价
全面性评估
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从多个 方面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技能、思维 能力、情感态度等。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 方法和策略,调整教学计划和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指导性建议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具体 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 自己和提高学习效果。
家长反馈
了解孩子学习状况
家长通过反馈,了解孩子在学校 的学习状况和表现,关注孩子的
学习进步和成长。
促进家校合作
家长反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 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促进 家校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知识点解析
01
02
03
知识点1
比较物品的大小、长短、 高矮等属性
知识点2
使用形容词描述物品的属 性
知识点3
理解并运用“>”、 “<”、“=”等符号表 示大小关系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比较物品的大小、长短、高矮等 属性,使用形容词描述物品的属 性。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内容:P34~P35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计,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数字卡片、学生: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同桌用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每次每人抽出一张,谁先说出大数,谁就赢。

2、交流判断大数的经验。

二、新授1、教学比一比(1)出示1084、982说说谁大,谁小?(2)学生说: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1084982(3)教师出示另一些数,学生进行比较。

(4)总结规律:数的比较:(1)数位比较多的一个数比较大(2)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的数大的大(数位相同)(3)如果数位和最高位都相同,我们比较下一位。

2、练一练(1)学生完成P34在O里填上lt;、、=(2)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填3、试一试(1)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说说怎样能比较快地比出大小?(3)教师总结:先将这些数按数位多少分一分,再将相同数位的数进行比较。

99lt;345lt;387lt;809lt;1725lt;43004、想一想(1)指导读题,理解题意(2)最小的四位数1000,最大的四位数99995、数学游戏:(1)告诉同桌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数,......(2)请一个学生上台示范,全班再分组做。

6、练一练完成练习题1、2两道题三、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1、学会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2、四位数与三位数怎样比3、都是同数位的数怎样比4、如果很多数在一起比较大小,该怎样做四、作业1、最小的四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2、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3、在287、7650、80、285、1651、79这几个数中,二位数的有(),三位数的有(),四位数的有()4、427O5271620O620888O98829O11099O9996080O3090。

数学一年级比一比教案范文

数学一年级比一比教案范文

数学一年级比一比教案范文设计教法指要解决如何把已经掌控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的问题。

它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肯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展开教学活动。

另外,也要推敲学生的学法,包括预习、课堂学习活动与课外作业。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数学一年级比一比教案202X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数学一年级比一比教案202X范文1教学目标: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视察和摸索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经历在生活体会的基础上认识钟表的进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公道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经历在生活体会的基础上认识钟表和立体图形的进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公道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教学难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进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第一大家想一想在认识钟表时,知道了哪些知识?钟表上整时、半时时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回答在认识钟表时,我学会了两种时间的写法,如清晨7时30分,也能够写成7:30。

整时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半时时,分针指向6,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半。

师:说得真好,说这些话的时候好像同学们头脑中就有一块表似的,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真棒!再说说,我们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举诞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可能回答我们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还有球。

我的文具盒、课本都是长方体的。

我玩的魔方是正方体的。

我们用的水桶、水杯是圆柱的。

我们上体育课用的篮球、足球、排球等都是球。

师:同学们说得很具体,讲的实例非常恰当。

只要你留意视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新发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想要整理复习的相干知识,从而使学生形成看到钟表、几何图形等立刻能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逐渐构建知识系统。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优秀教案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优秀教案

比一比【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内容。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大小、多少、轻重的含义,了解它们都是比较的结果。

2.在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表达比较结果。

4.培养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长短、大小、多少、轻重。

难点: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表达比较结果。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启发思考:同学们,我们教室里有这么多的座位,为什么有的同学要坐前边,有的同学要坐后边呢?生思考发现同学的身高有差异,教室座位是按高矮顺序安排的。

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教室里,有的同学高些,有的同学矮些,你会比高矮吗?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一比”。

(板书课题:比一比)二、探究新知1.长短的比较。

(1)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2枝铅笔。

师:谁能比出它们的长短?(让一位学生来演示一下,并说一说)教师就此适时引导。

学生评价总结。

师小结:在比较的时候,要一端对齐,不能一前一后。

(2)你能发现你周围的哪些事物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学生观察发言:黑板比课桌长,课桌比黑板短;铅笔有的长,有的短;等等。

2.大小的比较。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2个皮球。

师:谁大谁小?你是怎么比出来的?学生一看就能看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但是可能会表达不清楚。

师点拨:小球没有大球高,也没有大球宽。

谁能比比这篮球和乒乓球的大小,这两个正方体的大小?(图片出示大小不同的篮球、乒乓球和两个正方体)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

3.多少的比较。

出示教材第5页多少的比较图。

师:什么多?什么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说一说。

4.轻重的比较。

(1)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有兴趣吗?①一个学生站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

老师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其手臂上。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最新4篇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最新4篇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最新4篇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篇一一、活动目标(1)能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2)愿意用语言讲述比较的结果,获得探索的乐趣重点: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难点:讲述比较的结果二、活动准备准备一些粗细、宽窄不同的物体,如:铅笔、毛线、积木、宽窄卡纸等三、活动过程(1)导入,孙悟空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小朋友们知道孙悟空吗?孙悟空的金箍棒让它变粗可以变粗,变细可以变细,今天老师也来教你们这种本领幼儿:......(2)观察物体,出示毛线和铅笔,区别粗细老师:看老师手里拿的东西,我们比较一下哪个粗?哪个细?(3)出示彩色卡纸,区别宽窄老师:宝贝们,看下老师手里拿的卡片,我们观察比较一下,哪个宽?哪个窄?A.玩游戏,请小朋友找物体,比一比,说一说,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粗的或细的?B.再请二组小朋友比较宽窄(引导幼儿说通过比较知道的)C.总结:我们小朋友都很棒,都学习到了像孙悟空一样的本领,知道了我们是通过比较知道粗细、宽窄,能掌握辨别粗细、宽窄的本领四。

活动延伸我们小朋友以后在游戏过程中,也可以对物体的粗细宽窄作出对比,回到家里也可以并做好记录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1、课件2、布一块、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活动过程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1、出示图片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健康情况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比一比”进行物体数量的比较,并能够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包括一一对应比较、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

2.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比一比”进行物体数量的比较,并能够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3. 教学难点:理解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备一些小物品,如石子、树叶、扣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教学新课: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学会使用“比一比”进行物体数量的比较。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比较物体数量方法的理解。

4.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2. 板书内容:(1)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2)一一对应比较(3)直接比较(4)间接比较六、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

2. 拓展练习: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反思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比一比-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比一比-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比一比-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比较大小的含义;2、能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3、能够通过比较大小排列顺序;4、能够通过比较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比较大小的含义;2、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1、通过比较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比大小教学方法情境化教学法教学准备1、大小不同、颜色鲜艳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梨等);2、大小适中、颜色鲜艳的球类(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1、找出若干个水果,让学生将它们按大小排列。

2、让学生分组比较大小,找出每组大小的规律(如:苹果比葡萄大,梨比苹果大等)。

3、再把不同大小的球类拿出来比较,让学生总结不同物品比较大小的方法。

4、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记录在黑板上(如:用自己的目测来进行大小比较,或者用工具(如比尺)来进行大小比较)。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比较大小的方法是否正确,并能够正确对一些简单物品进行大小比较。

2. 表述大小教学方法板书教学法教学准备1、印有数字的卡片;2、三张大图,分别用数字1、2、3表示不同大小的图形。

教学过程1、老师给学生看三张大图,并问学生哪个图形最大。

2、询问学生如何描述图形的大小,并将学生的表述写在黑板上。

3、让学生手拿卡片表述不同数字大小的方式。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述,用卡片表示出三幅图形的大小关系。

5、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描述大小关系的表述方式,并将它们列在黑板上。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描述大小关系的表述是否准确、清晰,能否正确表达数字的大小关系。

3. 实际应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教学准备1、已经排好序的三组学生;2、食品包装袋。

教学过程1、让学生按照身高、年龄等因素自愿分成三组。

2、让每组学生对自己的组员进行比较,比较他们的身高、年龄等特征,找出每组相对大小的规律。

3、让学生将他们的食品包装袋按照相对大小排列。

4、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解决实际问题(如:排队、买东西等)。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大小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一年级比一比教案大全5篇

数学一年级比一比教案大全5篇

数学一年级比一比教案大全5篇数学一年级比一比教案【篇1】一、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一年级1班__人、一2班__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

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

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

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

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一比-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一比-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一比-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比较大小”方法进行比较;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和示范,能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其对数字的认知能力;–通过游戏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概念;2.熟练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其对数字的认知能力。

2. 教学难点:1.使用具体的例子讲解并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2.通过游戏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注重互动)1.讲解法:通过讲解举一反三,引导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2.游戏法: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教师与学生打招呼,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放松情绪,进入学习状态;2.让学生把手中的小石子分成不同的组数,比较哪一组石子数量最多,最少。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解“比”的概念。

2. 发展新知1.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如:5根铅笔和7根钢笔,哪个更多呢?需要进行比较。

2.通过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参与互动,体验比较大小的乐趣。

3. 归纳总结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2.检验学生掌握情况,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交流、分享。

五、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搜集身边的比较大小例子并做好总结汇报。

六、板书设计比的概念:比较大小的方法:七、教学反思本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并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师通过导入新知,发展新知以及归纳总结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比较大小的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的比较大小方法,同时也培养了观察、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具体章节为《比一比》。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属性,并能够用相应的词语进行描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准确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属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属性的能力,提高数学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准确比较物体属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尺子、铅笔、橡皮、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实物模型,如铅笔、橡皮、尺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长短等属性。

2. 例题讲解以比较铅笔为例,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尺子比较铅笔、橡皮等物品的大小、长短,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4. 小组讨论6.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比较方法和数学语言表达。

六、板书设计1. 《比一比》2. 主要内容:比较方法:观察、测量、描述数学语言:大、小、长、短、高、矮实物模型:铅笔、橡皮、尺子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自己的铅笔和同桌的铅笔,描述它们的大小、长短。

(2)找出家中两个大小不同的物品,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的大小。

2. 答案:(1)我的铅笔比同桌的铅笔长/短,大/小。

(2)示例: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物品,提高观察能力和数学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物模型,便于学生观察和比较。

第2单元第1课时 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第1课时 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第1课时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比”
•能够在同一类别中进行简单的比较
•能够在不同类别中进行简单的比较
二、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含义
•进行简单的比较
三、教学难点
•进行不同类别的简单比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大小的物品,请学生根据颜色、形状、大小等因素进行比较,并找出最大的一个,引导学生感受比较大小的过程,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新知识
•谈论物品的大小,教师向学生介绍比较的概念,并展示相同或不同大小的物品进行比较。

•向学生解释比较的含义,强调比较时需要考虑物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理解“比”的概念
•以同类别中物品的大小为例,让学生猜测两个物品的大小,并让他们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含义。

4. 进行比较
•教师出示相同或不同类别的物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根据物品的大小、形状、重量等因素进行比较。

•通过漫画、实物等形式巩固学生对比较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形象教学法
•比较法
六、教学资源准备
•各种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物品
•比较的图片或拼图
•比较的绘本故事
七、课堂实施与反馈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教师进行课前评估、课中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后布置练习作业,巩固学生的比较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篇一」板书设计课题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的比一比及第6页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及多少,以及会判断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及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活动探讨初步比较物体高矮、长短、大小及多少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五角星、纸袋、各种文具。

卡片。

复习旧知。

数数新授。

教学高矮。

创设情境。

在黑板上方贴一个五角星,下放也贴一个五角星,师:谁愿意把黑板上的五角星摘下来?为什么小朋友只能摘下下面那个五角星,老师能摘下上面那个?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请两个差不多高的同学站在讲台两端,问:大家能看出谁高谁矮吗?小组讨论,交流比高矮的方法。

小组汇报、交流。

比长短。

引导学生观察:看看你桌子上的纸袋里有什么?交流、汇报:有两枝铅笔,两把尺子。

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请学生说说:怎样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短些?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小组汇报。

比大小。

出示两个球,一大一小,让学生比较他们的大小。

学生讨论交流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比多少。

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认真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摆一摆,说一说。

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说。

一个同学摆,同桌摆时和他一样多。

同桌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说出生活中多些、少些、同样多的例子。

课堂活动。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图意思,然后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比较的方法。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课题看一看,数一数教学内容:课本第2、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认数,数数。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人、对物的爱。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10的数字卡片。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比一比》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比一比》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比一比》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能够熟练使用“比”的语言。

2.能够用图形解决比较大小的问题。

3.能够在生活中自如地使用“比”的思维方式进行模拟和比较。

二、教学重点1.掌握比的概念。

2.培养学生使用比的语言进行模拟和比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解决比较大小的问题。

2.运用比较的思维方式进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比较不同的物品大小,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比的概念1.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的比较,掌握“比”的概念。

2.掌握比的语言,如“大、小”、“高、矮”、“长、短”、“重、轻”、“多、少”等。

3. 比较大小通过实物或图片的比较,让学生探究大小的规律。

如:“当苹果比梨大时,用A 表示,A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呢?当苹果比梨小时,用B表示,B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呢?” 学生通过比较,判断A、B的大小关系。

4. 实际运用展示一组物品的图片并让学生确定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之后让学生进行他们自己生活中的相关实际模拟。

如:“小明有5只球,小红有3只球,请问小明比小红多几只球呢?”5. 小结总结本课的重点和知识点,并进行师生互动,巩固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物比较中的表现,能否准确运用“比”的语言进行表达。

2.通过学生的实际模拟活动,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思维方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实物或图片的比较,使学生掌握“比”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大小的能力,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比较的概念可能还不够理解。

他们在幼儿园可能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比较活动,但对符号表示的大小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感受比较的意义,逐步过渡到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比较的意义,并能够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比较的概念。

3.交流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故事书、图片、卡片等教学材料。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球、小木块等,用于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比较的概念。

例如,讲述两个小兔子比赛跑步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比较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图片中物体的大小。

例如,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两个小球,一张是两个小木块,让学生比较哪一张图片中的物体更大。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感受比较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物品,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并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设计:帮助孩子学会进行简单比较!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设计:帮助孩子学会进行简单比较!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设计:帮助孩子学会进行简单比较!!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较的概念,会进行简单比较。

2.能够用大小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和重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帮助孩子理解比较的概念。

2.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和表示方法。

3.掌握比较大小和重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在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帮助孩子掌握比较的概念。

2.如何让孩子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和表示方法。

3.如何让孩子掌握比较大小和重量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1.道具:比较符号、小球、卡片等。

2.游戏:闯关、小组竞赛等。

3.实践:如称重、比较大小等实践操作。

五、教学内容:1.比较的概念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孩子理解比较的概念,明确比较是用来判断两个事物的大小、长短、质量等关系,也是用于寻找相似和差异的方式。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比较练习,例如将小球分为两份,让孩子比较两份小球的数量谁多谁少,并使用比较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比较大小和重量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如通过不同的物品比较它们大小和重量的差异,如称重,用纸片表示不同的重量等。

六、教学步骤:1.引入课题教师问学生比较大小和重量时,有哪些方法;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讲解比较的概念通过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让孩子知道比较是用于判断大小、长短、质量等关系,并让学生了解易于比较的物品种类。

3.游戏练习将小球分为两份,让学生比较两个小球数量大小关系,并使用比较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对大小的比较有实践经验。

4.实践操作进行称重实践,让学生了解称重器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让他们感受不同物品的重量差异,并掌握用不同重量纸片表示不同重量的方法。

5.总结课程内容让学生总结比较的概念和方法,掌握比较的核心思想,以便更好地将它们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小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比一比》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学会使用“多、少、同样多”等词汇进行描述;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方法,能正确使用“多、少、同样多”等词汇进行描述。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使用“多、少、同样多”等词汇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并掌握比较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图片、实物(如小石子、小棒等)。

学生准备:学习卡片、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是两只小兔,另一幅是三只小熊,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两幅图片,哪一幅图片里的动物多呢?”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1:比较两组小石子的数量。

a. 学生观察并描述两组小石子的数量。

b.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多”、“少”、“同样多”等词汇进行描述。

(2)教师出示例题2:比较两组小棒的数量。

a. 学生独立观察、操作,比较两组小棒的数量。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出示拓展题,学生尝试解决。

六、板书设计1. 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使用“多”、“少”、“同样多”等词汇进行描述。

2. 例题1、例题2的比较过程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两组图片中的物体数量,用“多”、“少”、“同样多”进行描述。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实践情景,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但部分学生在描述数量时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组物体的其他属性(如颜色、形状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数学一年级比一比教案大全

数学一年级比一比教案大全

教案:比一比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物体的长度、高度和重量,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比”的概念。

2.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物体进行比较,并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比较结果。

3.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比”的概念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卡片、纸张、色彩材料、各种比较对象(如树枝、巧克力、石块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比一比的概念(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大小、高低和重量大小,并询问他们对于比较物体大小的方式。

2.通过实物展示和游戏引入比较的概念,如通过拿起两根树枝来比较它们的长度。

3.引导学生运用手势、肢体语言和比较句式来形容不同物体的大小关系。

Step 2:比一比的实际比较(15分钟)1.分发卡片,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上的物体进行比较,并画出比较的结果。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比较结果,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3.选择一些学生上前向全班汇报他们的比较结果,并讨论他们在比较过程中的思考。

Step 3:比一比的数学表达(15分钟)1.引导学生提出使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比较结果的建议。

2.分发纸张和色彩材料,让学生分组完成比较结果的绘制,加深他们对于大小关系的理解。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符号“>”、“<”、“=”来表示不同物体的大小关系。

Step 4:运用比一比解决问题(15分钟)1.借助实物或图像,引导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高度和重量。

2.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描述和给定条件进行思考,并通过绘制图形、制作模型等方式得出答案。

3.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解决思路,并相互交流改进。

Step 5: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总结比一比的概念、运用方式和数学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内容,思考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困惑。

3.根据学生的反馈,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预告。

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游戏和实物比较中,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体验的机会。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一册《比一比》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一册《比一比》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学校数学第一册?比一比?教学设计-教学教案教学内容:学校数学一班级第一册其次单元课外拓展课。

教学背景:同学已把握“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三方面的学问。

接着,我们要拓宽同学的学问面,并教予同学探讨课外学问,拓宽学问面的力量。

由于这是一节把现代教育技术融于学校数学教育的实践课。

因此,要求同学会初步操作电脑。

设计理念:首先,这节课我打算在电脑室上,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一台电脑可操作。

这样不仅便利我们的教学,还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深化到每一个同学。

在电脑上我会显示一个童话的世界,儿童的乐园——“数学王国〞。

而通向“数学王国〞有两条路,一宽一窄。

我会让同学比一比哪条路宽哪条路窄请同学从宽路进入。

进入“数学王国〞后,我会引导同学参与“数学王国〞里面各种各样的活动和玩耍。

而每一个活动和玩耍都等于是一个学问面的拓展。

最终,我还会让同学思考:在“数学王国〞里或日常生活中,你还发觉哪些事物是可以拿来比拟的呢它们比的是什么教学目标:⒈让同学在把握原有学问〔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根底上,进一步对学问面进行拓宽。

除了会比拟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外,还会比拟事物的远近、厚薄、宽窄等等。

⒈培育同学的学习爱好和拓宽同学的学问面,让同学感受到学问是无穷无尽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教科书上学过的学问。

⒈电脑显示:数学王国里的两只小精灵“聪聪〞和“明明〞消灭在电脑屏幕上。

这时聪聪说:“同学们,我叫‘聪聪’。

〞明明接着说“我叫‘明明’。

您们好!我们俩是‘数学王国’的两只小精灵。

你们想到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游玩吗那里有很多好玩的数学活动和玩耍。

可好玩啦!〞聪聪接着说:“可是,去数学王国要具备肯定的数学学问。

而这些学问我们可能在教科书上没学过。

你们有信念做对吗〞老师接着问同学:“你们有信念吗有信念的请举手。

〞〔老师要留意引导同学都举手,建立自信念。

〕⒈出示复习题。

老师指出:同学们聪聪有话要跟我们说。

我们一起安静地听听聪聪要说什么,好吗〔电脑放出聪聪的话〕聪聪说:“同学们你们要去数学王国必需到玩具房里面取两样东西。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比较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区分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的章节为《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区分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比较来区分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难点: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判断和推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卡片等。

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比较情景,如比较水果的大小,比较身高的高矮等,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的概念。

2. 讲解比较的方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卡片,讲解比较的方法,如何来区分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比较大小的方法。

如:比较两个苹果的大小,让学生说出哪个苹果大,哪个苹果小。

4.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掌握情况。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互相比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较大小的方法1. 实物模型和卡片展示2. 例题讲解3. 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比较两个苹果的大小。

2. 比较两支铅笔的长度。

3. 比较两个小猫的高矮。

答案:1. 大的苹果是____,小的苹果是____。

2. 长的铅笔是____,短的铅笔是____。

3. 高的小猫是____,矮的小猫是____。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比较大小的情景,如比较衣服的大小,比较书籍的厚度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比一比
单元目标:
1、初步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了解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及最(长或短、高或矮等)、同样这些基本字词和语句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单元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单元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 3课时
比一比(长短高矮)
教学内容:比较长短、高矮。

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
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


4、练习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5、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6、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质疑。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

1、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2、预习P6比一比。

教学后记:1本节学生对大小的比较容易掌握,对于轻重的比较则
比较难。

2 最大和最小的定义也比较难区分。

3)那些东西放在文具盒里?(各种笔、橡皮、直尺)
2、小结:把同属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我们就叫“分类”。

3、我们终于帮助小玲解决难题了,你们真是爱助人的好孩子。

4、试练:把圆形圈在一起。

一、练习设计:
1、第8页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

2、第9页第2题,把这些东西放在两个袋子里怎样放合适?
3、第9页第3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二、作业:1、复习课本第8——第9页
2、试完成课本第9页第4题,可以怎样分?分成几类?
五、教学后记:1学生能很好区分每一种不同的东西.
2 对于生活中比较少见的事物学生比较难掌握他们的分类.
3 实践操作有些同学缺少条理性,不会将自己的东西分层放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