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货币制度之演进与货币形式
介绍货币制度演变史
![介绍货币制度演变史](https://img.taocdn.com/s3/m/ef24985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16.png)
介绍货币制度演变史货币作为价值的尺度、交易的媒介和财富的储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货币制度也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变。
以下是对货币制度演变史的简要介绍,主要分为五个阶段:1.实物货币阶段在人类社会早期,货币是以实物形式存在的,如牲畜、粮食、布帛等。
这些实物货币具有天然的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因此能够起到价值尺度的作用。
但是,由于实物货币的携带不便、易受天气和环境影响等原因,使得人们开始寻求更方便、更稳定的货币形式。
2.金属货币阶段随着人们对金属的认识和开采技术的提高,金属逐渐取代了实物成为了主要货币。
金属货币具有易于分割、易于携带和易于标准化等优点,因此成为了当时最主要的货币形式。
但是,金属货币的开采和冶炼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较高,而且由于其重量和体积较大,携带仍然不便。
3.铸币阶段为了解决金属货币携带不便的问题,人们开始将金属铸成一定重量和形状的货币,这就是铸币的起源。
铸币的出现使得货币更加标准化和便携,大大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然而,铸币仍存在磨损、重量不足等问题,因此逐渐被另一种更为稳定的货币所取代。
4.信用货币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人们开始发行基于信用的货币,即纸币。
纸币的出现彻底解决了金属货币携带不便、重量过大等问题,极大地方便了贸易和交易。
同时,纸币还可以根据经济形势进行灵活的发行和调整,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纸币也存在易损坏、易伪造等问题,因此需要相应的防伪技术和法律制度进行保障。
5.电子货币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货币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纸币成为了主要货币形式。
电子货币通过电子化方式进行交易和储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优点。
同时,电子货币的交易记录和流通情况也能够被实时监控和管理,进一步保障了货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但是,电子货币的匿名性也给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需要加强监管和防范措施。
我国古代货币制度的演进及启示
![我国古代货币制度的演进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790e84a960590c69fc376b1.png)
JRYJ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金融与经济2020.02我国古代货币制度的演进及启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明显。
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我国古代货币制度影响深远。
在金融危机频发、货币制度改革频繁的今天,有必要沿着历史的轨迹,重新探索我国古代货币制度的产生与演进,并从中探索当前货币制度改革的“中国方案”。
我国古代货币制度是一个产生和发展在中央集权制度之下的,以刑法为主要助力的、高度稳定的货币制度,为我国领先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保驾护航两千年,其优越性显而易见。
通过对我国古代货币制度演进的梳理发现,在当代我国货币制度改革进程中应始终坚持维护监管主体的权威性,实现监管手段的多样化,并以维护货币制度和市场经济稳定为主要价值追求。
[关键词]货币制度;演进;多样化;稳定[中图分类号]F8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69X (2020)02-0031-06DOI :10.19622/36-1005/f.2020.02.004基金项目:2018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保护产业发展的检察政策法治化问题研究’(GJ2018C30);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绿色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CYB18130);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度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绿色信贷法律激励机制研究”(2018XZXS-005)。
郭芳芳(1990-),河南开封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法学。
(重庆401120)■郭芳芳J一、引言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货币制度开始积极变革,人民币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验证了主要国家的国内货币制度改革可以“自下而上、从部分到整体地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渐进变革”(张发林,2019)这一现实路径。
与此同时,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饱受非议,屡遭来自西方社会的操控汇率、引发金融危机等指责。
货币的演进与经济发展
![货币的演进与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3f6596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7.png)
货币的演进与经济发展一、货币的起源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商品交换时期。
在没有货币的时代,人们进行贸易往往采用的是物物交换的方式,即以一种商品换取另一种商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复杂化,物物交换逐渐暴露出诸多不便之处,于是人类开始寻找更便利的交换媒介,货币应运而生。
二、货币的功能货币具有三大基本功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可以衡量和表达商品的价值;作为流通手段,货币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换和交易;作为价值储藏手段,货币可以保存财富并在需要时进行使用。
这些功能使得货币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货币的演进1. 货币形态的演进最早的货币形式是实物货币,如粮食、布匹等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被普遍接受作为交换媒介。
后来逐渐演变成金属货币,以金银等贵重金属作为流通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纸币逐渐兴起,取代了金属货币的地位。
近年来,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等新型货币形式的出现也标志着货币形态的不断演进。
2. 货币制度的演进货币制度的演进包括从物物交换到金属货币制度,再到纸币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各国在货币政策、发行机制等方面也不断进行改革与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此外,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也是货币制度演进的重要内容。
四、货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 货币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货币作为经济活动的血液,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它可以提高交易效率,促进资源配置,推动生产和消费,推动经济的发展。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货币的稳定供给和良好流通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条件。
2. 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然而,如果货币供给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通胀、通缩等现象可能会导致经济不稳定,甚至引发经济危机。
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需要平衡各种因素,确保货币供给与经济发展保持良好的关系。
五、未来货币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未来货币的形式将持续多样化。
货币制度演进
![货币制度演进](https://img.taocdn.com/s3/m/73c1a2c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9.png)
货币制度演进.txt货币制度演进1. 引言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用于交换价值的货币和相关机构、规则的总称。
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制度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货币制度的演进过程。
2. 原始货币制度原始货币制度是指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交换价值手段。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交易,没有具体的货币单位。
这种制度存在的时间较长,直到货币的出现才逐渐衰退。
3. 货币的诞生和发展货币的诞生标志着货币制度的起步。
最早的货币是商品货币,即用具有价值的商品来充当交换媒介。
随后,金属货币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货币制度的发展。
金属货币具有固定的价值,便于携带和交换。
4. 纸币的兴起随着经济的发展,纸币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成为主要的交换媒介。
纸币具有更高的便携性和可操作性,方便了人们的交易活动。
同时,纸币的发行也需要货币政策的管理和监督。
5. 电子货币和数字货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货币和数字货币逐渐兴起。
电子货币是指以电子方式进行交换的货币,如电子支付、网络银行等。
数字货币则是以密码学技术为基础的虚拟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币等。
这些新型货币形式在国际支付、投资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 当前挑战和未来展望当前,货币制度面临着全球化、金融创新、安全风险等诸多挑战。
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货币制度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货币制度将会更加便捷、安全、高效。
7. 结论货币制度演进是一个复杂而又不断变化的过程。
从原始货币制度到现代的电子货币和数字货币,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和改进货币交换的方式。
通过适应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货币制度将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机遇。
参考文献:[1] 张三. 货币制度的演进和未来展望[J]. 经济导刊,2020(5):12-15.。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金融学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金融学](https://img.taocdn.com/s3/m/1cbe7700f8c75fbfc67db295.png)
典型的足值货币——贵金属
本质:(1)足值货币本身是具有十足内在价值的商品;
(2)足值货币是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实际价值同商品 世界
的一切商品相交换;
第一节 什么是货币
2.代用货币
即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且承诺可随时 兑现为金属货币的一种纸质符号。
代用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中介性、 过渡性的货币型态。
(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的特征(法定货 币)。
(4)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 货币流通,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 目标的重要手段。
第一节 什么是货币
4.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是信用货 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 币形态,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磁信号对信用 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
➢ 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法定的、基本的计价通 货。
➢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 币金属按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铸造的铸币,其面值与市场金属价值一致。
➢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纸币只是流通中的商 品价值符号,货币当局要尽力保证本位币 代表的价值是稳定的。
第二节 货币制度
➢ 特点:
1. 本位币自由铸造和熔毁的规定。
第二节 货币制度
(二)确定货币单位 ➢ 货币制度要明确货币的单位及其划分。
例如,英国的本位币单位为“镑”,镑以 下为“便士”、“先令”等;我国人民币 的单位为“元”,元以下为“角”、 “分”。 ➢ 货币单位又被称为价格标准,是货币标示 商品价格的基准。
第二节 货币制度
(三)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及流通。 1.本位币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特点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7ba44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a.png)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特点古钱币发展特点:1.夏代是有货币的。
我国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了贝币等,说明夏朝先民已经使用天然海贝作为货币使用了。
2.商代时,使用的货币是贝类。
铜贝的出现说明商代已经有了金属铸造的货币。
3.周代时,出现了铲形钱币,是最早的金属硬币。
但是周代钱币是圆币多,铲币少。
钱币上的字体有大篆体、小篆体。
周景王时,开始铸造大型钱币和刀形钱币,也称为“宝货”,每个刀头上有一个小环。
4.春秋战国货币,从形状和分布上有布币(铲币)、刀币、圜钱(环钱)和蚁鼻钱(江淮流域楚国流通的货币)四种。
这一时期货币种类繁多,币制比较混乱。
布币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
按照布币形状可以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
战国的环形钱币,有圆孔,便于清点和携带,被普遍采用。
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
秦代结束了货币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秦代把民间的铜收集起来改造成重钱,但文字改成了“半两”,俗称为秦半两。
而且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货币,秦代统一货币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代规定:全国的钱币都由朝廷统一集中地铸造,民间不允许私铸。
秦王朝为了保证统一货币政策的实行,不仅铸造了半两钱还铸造了少量的秦权钱。
6.西汉成立后,汉武帝确立了五铢钱制度。
五铢钱在两汉直到唐高祖时才罢废,期间盛行了700余年。
是我国古代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
7.三国时期的曹魏实行的实物货币政策,魏明帝时恢复铸造五铢钱,与东汉时期的五铢比较相似。
8.两晋是我国货币史上没有铸造货币的朝代。
西晋继承的是曹魏,所以用的是魏国的五铢钱。
东晋,一名叫沈充的参军所铸的五铢钱称为“沈郎五铢”。
从中可以看出东晋时期对货币的管理是放松的状态。
9.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局势不稳定,币制管理十分混乱。
南朝宋国铸造了一种大钱。
称为“当两五铢钱”。
南朝齐国一直实行货币紧缩的政策,很少铸钱。
南朝梁国不仅制造铜钱,而且还制造铁钱,币制相当混乱。
南朝陈国铸币不是很多,仅有陈五铢和太货六铢两种货币形式。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与货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dc73b1c16fc700aba68fc19.png)
(三)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率
比如,在没有货币时,经济学教授讲课换饭吃,只有给农 民讲课才行。 在物物交换的经济中,交易成本很高,因为人们必须满足 “需求的双重巧合”。 注: 交易成本:在从事商品和劳务的交易上所花的时间。 需求的双重巧合:必须找到某个人,他拥有自己所需要的 商品和劳务,而且恰好需要自己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
“元宝”的由来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Shell-shaped money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开元通宝
咸丰元宝
大清铜币
王莽币
曹魏五铢钱
民国
齐刀
元代实行纸币流通制度, 铜钱铸造不多,有汉字钱 和蒙文钱两类。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始 发中统元宝交钞,后又发 至元通行宝钞,以前者使 用较久。 至元三年(1266),所铸银 锭镌有“元宝”二字,元 称银锭为元宝,有元朝之 宝涵义。
代用货币
1.代用货币是指足值货币的代表物。 2.银行券的基本特征
(1)它是可以随时兑换的货币,代替贵金属 流通。 (2)它的发行必须由黄金和信用作为保证。 (3)早期各家银行在保证银行券随时兑换金 币、银币的前提下都可以发行银行券。
信用货币
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 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 2.信用货币的形式: 3.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
一、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1、何为人民币国际化? 2、人民币国际化的衡量标准 3、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和必 要性 4、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
货币国际化的三个阶段
结算→投资→储备 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 人民币国际化的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 人民币作为定价和结算货币,早已在周边国家 流通;(港澳台、越、缅、柬、尼泊尔 等) 2007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2006年12月1日,菲律宾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 币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与未来走向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与未来走向](https://img.taocdn.com/s3/m/b34e34e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b.png)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与未来走向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与未来走向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概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货币体系作为国际经济交往的核心,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之间进行贸易和资本往来时所采用的货币关系体系,它是一种货币规则的结构,将不同的货币联系起来,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发展。
从历史上看,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多个阶段,并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世界经济的变化和新兴市场的崛起。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历程1、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国际货币体系中最早的一种形式。
在这种制度下,货币的价值是以金本位为基础的,各国政府的货币保值稳定性是由它们所持金属储备的大小来决定的。
这种货币制度存在的问题在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很大,导致了黄金价格的剧烈波动。
因此,这种货币体系在20世纪初期被逐渐淘汰。
2、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二战后建立,其基本原则是以美元为基础的货币体系。
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各国将自己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任何国家都可以将自己手中的美元兑换成黄金。
这种制度稳定而又简单,但出现了美国贸易赤字的问题,导致美国黄金储备下降,最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法郎兑换标准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国之间的货币联系就渐渐断裂,出现了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等问题。
这时,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采取了法郎兑换标准。
它是一种维持货币稳定的方式,其实质是通过比较货币购买力、利率、就业率等指标,实现欧洲货币间的稳定汇率。
它的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到经济增长和失业数据对货币价格的影响。
4、泛欧宝计划泛欧宝计划是为解决欧洲货币联盟的问题而设立的。
泛欧宝计划的宗旨是在欧洲建立一个统一的货币市场,促进对欧洲货币与外部货币的交易,并获得资本和知识的流动。
这种货币体系加速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但其并没有解决货币政策的调控问题。
5、浮动汇率体系浮动汇率体系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流形式,它没有采用一个单一的货币基准,而是采用市场的自主决定力。
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和演进
![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和演进](https://img.taocdn.com/s3/m/cf38155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1.png)
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和演进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之间的货币关系,以及为维持这些关系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则。
因为国际贸易、跨境投资等活动需要各个国家之间进行金融结算,所以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对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和演进。
一、黄金标准时期(1870 - 1914)黄金标准时期是国际货币体系的第一个重要时期,它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得到广泛应用。
在黄金标准下,各个国家的货币都以黄金为基础,货币与黄金之间的兑换比率是固定的。
这样一来,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支付可以明确地用黄金来结算,这就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但是,黄金标准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黄金的稀缺性,将其作为货币的依据极大限制了货币发行量的扩张。
另外,在19世纪后期,新的金矿发现使得黄金的相对稀缺性逐渐减小,这就意味着贸易和金融的增长已经超过了黄金的供应量。
因此,在20世纪初期,黄金标准体系开始崩溃。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 - 1971)第二个重要时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联合国货币和金融会议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规定世界各国货币都要依据美元来进行兑换,并且美元是可以兑换黄金的。
这样一来,所有货币都间接地与黄金联系了起来,并且美元成为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
然而,在这个体系中,美元占据了显著的地位,这就使得美国在成立之初就面临了巨大的贸易顺差。
美国为了维持这个体系,必须在国际间保持充足的黄金储备,并且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比例必须在长期稳定不变。
但是,由于美国政府在越南战争等军事支出上的大量支出,使得美元所需要背负的金融责任已经难以维持。
因此,1971年8月,美国宣布暂停美元对黄金的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也随之走向了终结。
三、自由汇率时期(1971年至今)自由汇率时期是国际货币体系的第三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体系中,货币相对黄金的联系已经缩小,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基本上都是浮动的。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进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进](https://img.taocdn.com/s3/m/88b7bbb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0.png)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进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等。
其中金准备制度,即黄金储备制度,是货币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黄金储备主要有三项用途:第一,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准备金,也就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第二,作为时而扩大时而收缩的国内金属流通的准备金;第三,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国际货币制度是指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一、金本位制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1880-1914年的35年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
在这种制度下,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入输出,在“黄金输送点”的作用下,汇率相对平稳,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
金本位制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金块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其基本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和银行券可以按照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黄金为货币发行准备金。
金币本位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金块本位制下,不铸造、流通金币,只有在银行券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金块,而金汇兑本位制下,本国货币虽有含金量,但国内不铸造也不流通金币,流通中只使用银币或银行券,银币或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只能兑换指定国家的外汇,用外汇才能兑换黄金。
金汇兑本位制实际上是一种殖民地性质的货币制度。
由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输出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制受到严重削弱,之后虽改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但因其自身的不稳定性都未能持久。
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a620f0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f.png)
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或地区在经济交往活动中所采用的货币形式及其相关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迁,货币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和进化。
最早的货币形式可以追溯到原始经济社会,人们通过物物交换来满足生活需求。
但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物物交换逐渐显得不便和繁琐,人们开始发展出一种普遍接受的价值媒介——商品货币。
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贝壳、盐、金属等物品被用作货币形式,具有通用性和一定价值储藏功能。
这种货币制度被称为商品货币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货币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物品的交换需要物品具备一定的价值和分割性,存在着交易成本的问题。
其次,商品货币在保存和携带上也存在不便之处。
因此,人们开始探索发展出一种更便利的货币形式——金属货币制度。
金属货币通过固定质量和成色来确定其价值,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例如,古代的铜钱、银元等货币形式被广泛使用,并成为通行的法定货币。
然而,金属货币制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金属货币的价值依靠其本身的质量和成色确定,易受到人为伪造和恶意增减的影响。
其次,金属货币的制造和流通成本较高,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束缚。
在这样的背景下,纸币这一形式的货币开始出现并逐渐取代金属货币,货币制度开始出现新的变革。
纸币货币制度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货币的制造和流通,提高了货币的使用效率。
纸币的价值代表由政府或中央银行进行信用背书,通过法律法规进行保障,并且可随时更换和撤销,具有更高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此外,随着电子支付和网络金融的发展,虚拟货币也开始出现和流行。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市场的开放,货币制度也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货币交换普遍采取的是汇率制度,人民币、美元、欧元等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货币标准。
此外,随着数字经济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加密货币如比特币逐渐崭露头角,为货币制度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综上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历史过程。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e9674e7dda38376baf1faebc.png)
位制。具体内容为:(1)美元直接同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43年美国 规定的35美元折合一盎司黄金的官价。(2)美国准许各会员国政府或 中央银行按黄金官价随时用其所持有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以维持 黄金市价与官价的一致,从而把美元居于与黄金等同的地位。(3)其 它国际货币不能兑换黄金。(4)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3、确定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在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基础上,各国货 币同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具体内容为:(1)美元规定 0.888671克纯金的法定含金量。各国货币通过与美元含金量的对比, 确定对美元的汇率,作为中心汇率。(2)各国货币含金量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动;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背离, 若汇率波动的幅度超过了中心汇率上下各1%的范围,当事国政府就 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体系的相对稳定。
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货币关系
1、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国际货币 ★贸易货币和计价货币 ★储备货币 ★锚货币 2、美元的霸权地位及其影响
在政治上,美元霸权是迫使其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对美国妥协和让步 的重要筹码。在经济上, (1)给美国居民带来更多利益。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使用给美国的进 出口商带来很大便利,并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 (2)给美国金融机构带来巨大利益。美国金融机构除了具有经营美元借贷 业务之外,在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深入的今天:大规模以美元计值 的各种金融工具也主要通过美国的金融机构来经营,这不仅为美国的 国民收入和具体的美国金融企业带来巨大利益,也进一步促使美国金 融体系更趋发达和完善。 (3)、美国可以获得巨额铸币税收入。虽然具体的数额很难估算,但一般 认为,美国每年向全球征收的铸币税可达数百亿美元之多。
货币制度的形成与演化
![货币制度的形成与演化](https://img.taocdn.com/s3/m/644fe8fd76c66137ef0619ab.png)
货币制度由于范围不同,形成不同适应范围 的货币制度。如在一国范围内,形成国家货币制 度;如在国际范围内,形成国际货币制度,比如 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有区域性的货币制度,如欧 洲货币体系。我们本书中主要讨论国家货币制度。
国家货币制度:是一国货币主权的一种体现,由 本国政府或司法机构独立制定实施,其有效范围 一般仅限于国内。国家货币制度始于国家统一铸 造货币之后,自国家货币制度产生以来,各国政 府在不同时期都曾用不同的法律形式对货币制度 加以规范。
金属货币存在铸造和发行问题,而不兑现货币 则主要存在发行问题。在古代国家,本位币的铸 造有的由国家完全垄断,有的则由人民自由铸造, 辅币铸造一般由国家垄断。现在信用货币首先由 私人银行发行,现在逐渐集中在中央银行或指定 发行机构。
9
(六)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是指在货币发行是须以某
返回
21
3.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 (1)定义:金汇兑本位制,是指有些国家虽欲采取金币
或金块本位制,但苦于缺乏足够的黄金,该国便将本国 的货币单位与黄金固定联系,但不直接兑换黄金,而是 可以直接兑换成某种可以兑换黄金的外国货币,然后以 该国货币再兑换该国黄金,这种制度叫做金汇兑本位制。 (2)内容:①规定纸币含金量,但不铸造金币,也不直 接兑换黄金;
第一,不同的货币制度的安排都与相应的经济 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
4
第二,人类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摆脱金属 货币,特别是贵金属货币的束缚,而通过国家宏观 制度来自发调节货币供应量,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 要;
第三,货币制度的统一与商品市场统一相伴随,可 以预言,单一的货币制度的出现,需要更加广泛统 一市场的形成,欧洲货币的出现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在货币近代史上,按照各国本位币所采用的金 属类别,存在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 位制三种类型。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585672ff4a7302768f993996.png)
注:国际金融体系则主要从机构、市场、交易等角度来界定,与上既相关又有别
22.08.2021
整理课件
3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根据长期积累的历史习惯和惯例,或以约定俗成的方式而 形成
➢ 国际金本位制—包括金币、金块和金汇兑本位(1870(80) -- 1936年)
美国通过其纸币的发行特权而不动用黄金,对外直 接进行支付,以搜取其急需的国外产品,维持国内 的负债消费;
美国通过发行美元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既获取铸币 税(seigniorage),又便于向其他国输出通胀;
美国利用美元独大的国际储备地位,可以控制其它 国家,通过对外投资获取高额收入;
美国利用国际上对美元无可替代的依赖,进一步增 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巩固美元霸权,甚至转 嫁危机。
22.08.2021
整理课件
2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
国际货币体系内涵的界定
➢ 所谓“体系”,又称为“体制”或者“制度”, 概指一个“有组织的整体”,中文的含义一样, 英文的表述都是System;
➢ 国际货币:是为国际公认的、能够在国际交易中 广泛使用的、以便于清偿国际债权债务关系的金 融资产集合;
第六章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22.08.2021
整理课件
1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成要素 四、国际货币体系的分类标准 五、几种主要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 六、欧洲联盟的货币安排 七、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 八、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主要因素
22.08.2021
金融学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学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d9a58a7a417866fb94a8e8c.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2000年
第三节 国际货币体系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定义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资本流动及货币往来而引起的货币兑换关系,以及相应的国际规则或惯例
组成的有机整体。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储备资产的确定;二是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安排;三是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四是国际间货币的兑换性和国际结算原则。
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成立-----1989年《德洛尔报告》出台。
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是实行一种可调整的内部固定汇率制度,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建立欧洲货币单位( ECU)
(二)建立稳定汇率的机制
(三)建立欧洲货币基金
• (3)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实现 • 1989年----2002年
316.4 745.6 753.6 753.6 765.2 765.2
217.7 398.1 395.0 395.0 600.0 600.0
(2)外汇准备是各国官方持有的、可以自由支配和自由兑换的储备货币。
外汇储备的主要作用:
一、是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
二、是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三、抵御金融危机重要条件
积极作用 (1)汇率安排多样化 (2)国际储备多元化 (3)用综合机制共同调节国际收支 局限 (1)汇率体系极不稳定 (2)大国侵害小国利益,南北冲突更加尖锐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
四 、欧洲货币一体化
1、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含义 是指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实行协调与结合,形成一个统一体,最终实
② 外汇基金由政府设立。收到发钞银行交来的外汇储备,外汇基金给发钞银行开具无息的负债证明书。
③一般的存款货币银行需要港币,则需用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发钞银行兑换。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45e4a1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05.png)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经济联系也逐渐深入,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逐渐增多。
在这种背景下,货币体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多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交流和使用,同时也是国际支付、结算、储备资产等方面的基础设施。
本文将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货币体系的演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各种货币之间的汇率是固定的,货币政策相对保守。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上出现了两个经济大国:美国和苏联。
这时,货币体系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944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取代了原来的固定汇率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元基础上的国际货币制度,它规定了所有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而美元则可以与黄金兑换。
这种货币制度主要是为了帮助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方便顺畅,但由于它过于依赖美国,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崩溃了。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混乱期。
1971年,美国取消了美元与黄金的兑换,使得美元成为了一种自由浮动的货币。
这也加剧了各国货币之间的波动,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在1973年开始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即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自由浮动。
这种制度也被称为自由浮动汇率制。
二、国际货币体系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在货币体系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决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致力于稳定人民币汇率,而这也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逐渐增大。
截至2021年8月,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高达3.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为中国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机遇。
随着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外贸贡献率也逐渐提升。
其次,货币体系的稳定对于保持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中国扮演着全球重要经济体的角色,而货币政策的稳定对于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转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际货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进
![国际货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进](https://img.taocdn.com/s3/m/504e1c3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8.png)
国际货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进
国际货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进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布雷顿
森林体系,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和制度变革。
1.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货币制度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体系,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则与美元相对固定地汇率。
这一体系的目标是促进国际贸易和金融稳定,然而由于美国贸易逆差和大规模印制美元,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2. 浮动汇率体系(1971-1980):由于美国经济的衰退和经济
体系的不稳定,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停止将美元与黄金挂钩,使得货币汇率开始自由浮动,由市场力量决定。
这一时期国际汇率波动剧烈,也引发了全球通货膨胀。
3. 固定汇率体系(1980年代):由于浮动汇率体系的不稳定性,一些国家开始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将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固定汇率。
这样的制度可以提供货币稳定和市场预期,但也可能导致经济剧烈波动和贸易失衡。
4. 浮动汇率体系(1990年代至今):自1990年代以来,大多
数国家和地区逐渐采用浮动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使得汇率能根据市场供求和经济基本面进行调整,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变化。
然而,浮动汇率也存在波动性较大、外汇风险和贸易不平衡等问题。
此外,国际货币市场也逐渐发展,包括国际清算银行的设立、
外汇市场的开放等,这些都对国际货币汇率制度的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中国货币力量的发展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中国货币力量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53bdb5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2.png)
铜贝
布币
刀币
圜(yuan)币
蚁鼻(鬼脸)钱
图为2015年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场景。海昏侯墓再现了西汉 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是西汉列侯“事死如事生”的典型标本,出 土文物从多角度展现了汉代的物质文化风貌。 其中,出土于主墓北藏 阁的约200万枚铜钱,重达10余吨,都是没有使用的钱,初步估算这 里埋藏的钱相当于汉代中期一年铸币的1%。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转 绕着美元转。”
35美元 = 1盎司黄金( 31.1035 克 )
美元取得了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成员国有义务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 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基本固定。
三、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从英镑主导到美元主导
货币体系 时间
金本位货币制度
19世纪初
影响
币自由流通不易贬值,促进资本 定国际金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
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发展,但经 权提供有利条件。70年代初走向
问题5:试比较济“危金机本后位金货本位币制体崩系溃”。与“布雷瓦顿解森。林体系”的异同点。
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世界货币力量的较量
金本 位制
布雷顿森 林体系
牙买加 体系
【课堂小结2】
7.由实体货币向数字货币演进向: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和使用。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 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第五种入篮货 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摘编自谈俊《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P88第2段
从纸币到银币
汉朝的货币制度古代货币的流通与价值
![汉朝的货币制度古代货币的流通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1ec7c92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9.png)
汉朝的货币制度古代货币的流通与价值汉朝的货币制度——古代货币的流通与价值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
汉朝的货币制度承袭了前朝的基本框架,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使得古代货币在汉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流通。
一、汉朝货币制度的演进汉朝货币制度的演进主要经历了负币、铸币和重型铸币三个阶段。
在负币阶段,汉初时期,由于前期战乱,中央财政困难,于是汉初的货币流通主要以谷物、实物交换为主,没有统一的货币形式。
随着中央财政的稳定,铸币阶段开始。
此时,汉朝开始使用青铜制的方孔贝币,这是古代中国最早的标准化货币形式。
汉朝的贝币在形制、轻重、材料等方面经历了多次改革,逐渐成为主要的交易媒介。
到了汉武帝时期,铸币达到了巅峰,出现了铜钱这一划时代的发明。
铜钱成为了汉朝主要的货币形式,四川、湖北以及华北地区开始铸造大量的铜钱。
铜钱的使用方便、流通广泛,成为汉朝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重型铸币阶段是汉末期,由于社会动荡,财政困难,铜钱的铸造逐渐减少或转向使用金和银铸造的重型货币。
然而,这一阶段的货币流通并不稳定,最终导致汉朝的灭亡。
二、古代货币的流通汉朝时期,货币的流通主要分为商业交易、赋税及薪俸支付、军事支出等方面。
在商业交易方面,汉朝经济繁荣,商业活动日益频繁。
铜钱作为主要的交易媒介,广泛用于商品买卖、交易结算。
商人往来于各地,贸易往来紧密,促进了各个地区的经济互通。
在赋税及薪俸支付方面,汉朝实行了统一的赋税制度,并使用铜钱作为赋税的主要支付方式。
州郡官府、农民和商人纷纷缴纳赋税,铜钱在赋税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
另外,官员俸禄的支付也使用了铜钱。
军事支出是古代货币流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汉朝时期,不断与匈奴、南越等外族交战,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
以下放,发放军饷等都需要使用到铜钱。
三、古代货币的价值古代货币的价值主要与其材料和权威性相关。
汉朝的货币使用了青铜、铜等金属材料,铸造精美,制作工艺高超,因此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简述货币制度演变的过程。
![简述货币制度演变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61d850b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9.png)
简述货币制度演变的过程。
货币制度的演变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演进。
以下将简要介绍货币制度演变过程。
1.原始社会的无货币阶段:人类社会最初的阶段是原始社会,此时人们尚未发展出货币制度,交换方式主要是以实物交换为主。
人们用实物(例如食物、皮毛等)进行交换,这种交换方式主要是用来满足生活必需品的需求。
2.贴补制:随着部落和氏族的形成,社会的分工逐渐出现,人们生产和交换的规模逐渐扩大,原始社会进入了贴补制阶段。
贴补制是指以一种商品作为通用商品进行交换的制度,例如石斧、盐等。
这种制度简化了交换手段,加速了交易流通。
3.金属货币的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掌握金属冶炼技术,并将金属(如黄金、银)用作交换媒介。
金属货币具有普遍接受性、稀缺性和耐久性等特点,成为适应交换需求的越来越广泛的媒介。
4.金银币的发行:在金属货币的基础上,人们逐渐采用标准化的金银币进行交换。
这些金银币由国家或统治者铸造并发行,具有固定的重量和成色,并成为国家流通的合法货币。
金银币的发行进一步加强了货币的稳定性和接受性。
5.纸币的出现:金银币在交换过程中存在着不方便携带和保管的问题,人们开始尝试使用纸币作为交换媒介。
最早的纸币被称为“飞钞”,它是由私人银行或商人发行的,并代表着金银存款。
后来,国家开始发行纸币,它们具有法定兑付的承诺,成为货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6.中央银行的建立:为了稳定货币流通和调节经济,各国纷纷建立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机构,负责货币发行和管理,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等,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提供支持。
7.电子货币的兴起: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的概念出现。
电子货币基于电子网络进行交易,例如网络银行、电子支付、虚拟货币等。
电子货币具有便捷性和高效性的特点,为人们的交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8.数字货币的发展:数字货币是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货币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货币制度之演进与货币形式
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六班 20 张黄平
货币,伴随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而随之在经济生活中越发重要。
货币的产生及发展,从本质上看,是为了满足人类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货币制度,作为货币的宏观性概念之一,其演变发展也处处体现着人类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和目的。
与货币形式这另一经济概念的发展进程加以对比,会发现两者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相互适应的关系。
一、历史上的货币制度与货币形式
人类历史上,从货币产生至今,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本位制的演变历程。
而货币形式,则由商品货币到代用货币,直至目前的信用货币不断发展。
(一)商品货币与早期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因此,由此定义可知,货币制度是与国家这一概念近乎同时产生的概念。
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行政管理当局则是国家的象征。
在国家产生之前,人类处于主要原始社会时期。
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与人之间主要是通过血缘关系联系在一起。
且此时,由于物质资料的缺乏,商品交换也很少。
在此阶段,并未展现明显的货币,只有偶然的物物交换。
进入奴隶社会时期后,生产力相对极大发展,生产关系逐渐在人际关系中占据重要作用,但依然没有很明确的货币制度。
此时,商品货币形式之一——实物货币在经济生活中越发重要,这主要源于生产及商品交换的扩大。
贝类、布匹等都在人类早期货币的尝试中有一席之地。
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奴隶社会逐渐成熟并进入后期,为了应对商品交换在地域和规模上的进一步扩大,各个国家开始了金属铸币的尝试。
在中国,战国
时期各诸侯国诸如刀币的铸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助力。
在这一阶段,商品货币,更为准确地说实物货币是货币的主要形式,金属货币逐步代替实物货币,而货币制度则随着国家的产生而蹒跚起步。
很明显地,这一阶段的货币制度显得较为零散。
(二)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与逐渐成熟的货币制度
在此阶段,货币制度主要是金属本位制,即由银本位制、金银复合本位制向金本位制发展。
金属货币鲜明的体现了金属本位制的基础,代用货币的产生发展,则代表了金属货币本位制的货币制度向信用货币制度转变的趋势。
金属本位制内部,由银本位制经金银复合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的进程,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及交换规模飞速扩大对货币价值量的需求。
银本位制,是金属本位制最初的形式。
银本位制以银作为货币制度的基础,银币则在经济生活中举足轻重,成为社会财富的代表。
随着金产量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金本身价值量与银相比更高这一优势,使得金更加适合扩大了的商品经济,金银复本位制登上了历史舞台,作为银本位制向金本位制的过渡阶段。
进入到金本位制的阶段后,货币制度经历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仍然带有明显的金属货币色彩,金币在经济中流通。
在金块本位制中,代用货币则开始发力。
金币停止流通,而以银行券或政府发行的纸币代替金币流通。
此时,虽然银行券或国家纸币仍规定一定的含金量,并持有一定黄金作为发行准备,但代用货币在金块本位制下已经成为一般居民生活中更为常见、接触更多的货币形式。
到了金汇兑本位制下,由于居民不能在本国兑换黄金,而只能通过购买外汇在交易国兑换,代用货币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并为金属本位制向信用货币本位制过渡准备了基础。
(三)信用货币与信用货币制度(管理纸币本位制)
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对货币量的需求加大,以及金、银储量不足,在经济发
展潜力无限性与金银储量有限性的矛盾下,以世界性经济危机为导火线,世界各国逐渐放弃金属本位制,转而采用信用货币制度。
由于信用货币制度下,国家能够更好地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调节货币供给量,这一货币制度使得各国经济更为稳定地发展起来。
信用货币制度,是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
信用货币,主要依靠政府信用和银行信用而流通,信用货币本身价值低于货币价值。
信用货币与黄金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含有法定含金量并可以兑现、含有法定含金量但不可兑现、不含法定含金量也不能兑现三个阶段,信用货币与黄金的关系渐趋微弱,黄金逐渐更多地发挥作为商品的作用。
故而,信用货币制度,是信用货币发展后期阶段的产物。
在信用货币发展前期阶段,信用货币与代用货币关系紧密。
总体而言,货币形式经历了商品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的发展历程,而货币制度则相应地经历了金属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的历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二、当今的货币形式及货币制度
如今,纸币活跃于经济生活的各个层次,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使得纸币开始逐渐成为电子数据。
依靠国家信用流通的纸币,在发展到电子货币阶段后,更多地也需要整个社会信用的加入。
唯有如此,方可保证整个经济秩序的稳定。
信用货币制度也将以一种下沉的姿态,深化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整个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系于这个游戏的所有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