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知识点复习整理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归纳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归纳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归纳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宏大的历史背景、精彩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而著名。

以下是一些关于《三国演义》的知识点整理:
1.主要内容:《三国演义》主要描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
史变革,以及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2.主要人物: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诸葛亮(卧
龙)、曹操、孙权、周瑜等。

3.重要事件: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五丈原之战:诸葛亮病逝。

空城计:展示了诸葛亮的智谋。

七擒七放孟获:展示了南蛮王孟获的勇猛和诸葛亮的智谋。

4.经典台词:例如,“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等。

5.艺术特色:
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

结构宏大,情节丰富。

语言质朴自然,带有浓厚的民间气息。

6.影响与评价:
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之一,对后世的文学、戏曲、影视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争议地描绘了一些历史人物,如过于美化刘备、诸葛亮,而丑化曹操等。

7.衍生作品:除了《三国演义》原著,还有《三国志》、《三国
演义》电视剧、游戏等多种衍生作品。

以上只是对《三国演义》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整理,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建议阅读原著或相关研究资料。

《三国演义》知识点汇总(含答案)

《三国演义》知识点汇总(含答案)

《三国演义》知识点汇总(含答案)
1.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2. 《三国演义》是在哪个朝代写的?
《三国演义》是在明朝写的,具体创作年代是在14世纪末至
15世纪初。

3. 小说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小说的主要背景是三国时期,即公元184年到280年,这一时
期中国处于魏、蜀、吴三个割据的局面。

4. 主要人物有哪些?
主要人物包括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等。

5. 故事中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著名战役包括赤壁之战、五丈原之战、汉中之战、官渡之战等。

6. 《三国演义》具有什么特点?
《三国演义》描写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以及激烈的战争场面,具有浓郁的英雄主义色彩。

7. 《三国演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为什么《三国演义》被广泛传播和流传至今?
《三国演义》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广大读者,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流传。

9. 《三国演义》有哪些重要的道德教育意义?
《三国演义》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塑造、道德选择和行为表现,展示了忠诚、仁爱、智慧、义气等众多道德品质,对读者进行了深入的道德教育。

10. 为什么《三国演义》在世界范围内也有较高的影响力?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吸引了众多海外读者,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高的影响力。

以上是《三国演义》知识点的简要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1. 三国时期的背景- 东汉末年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导致天下大乱。

- 黄巾起义爆发,标志着末年社会动荡的开始。

- 曹操、刘备、孙权等人逐渐崛起,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2. 重要的战役和战略- 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联军成功击败曹操的大军。

- 美人计:诸葛亮在博望坡上放风筝,利用风向预测曹操的进军方向。

- 诸葛亮火烧新野:通过火烧新野,消除了对手的后顾之忧。

- 长坂坡单骑救主:赵云以一当十,成功救出刘备。

- 五丈原会战:刘备病重,将自己的军队交给了诸葛亮,为蜀国的未来奠定基础。

3.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刘备:汉室宗亲,人称刘皇叔,仁德之君,建立了蜀汉政权。

- 关羽:刘备的义兄,武艺高强,被誉为武圣。

- 张飞:刘备的义弟,勇猛无比,擅长单挑。

- 赵云:身世神秘,威武之师,常常为刘备出生入死。

- 曹操:权谋高手,一度统一北方,为魏国奠定基础。

- 孙权:东吴的创立者,睿智果断,成为魏、蜀一方的重要对手。

4. 著名的典故和故事情节-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

-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的智囊,为蜀国立下赫赫战功。

- 千里走单骑:赵云救援刘备的壮举。

- 七星坛造船:孙权帮助刘备造船,用以击败曹操的计策。

- 十面埋伏:诸葛亮在定军山设下十面埋伏,成功击败了曹军。

5. 主题和价值观- 忠诚与仁义:三国演义中许多英雄都以忠诚、仁义和大义为依归。

- 计谋与智慧:各方人物都运用了多种计谋、智慧来战胜对手。

- 英雄主义与牺牲:英雄们常常抱着不怕牺牲、为国家和家族着想的精神。

6. 影响与传承-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经久不衰,被广大读者喜爱。

- 三国演义的题材也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一直,那么在学习考试中有什么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呢?下面是有店铺为你整理的《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一)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1. 三国时期的背景
- 东汉末年政治动荡,黄巾起义爆发
- 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局势形成
2.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
- 作者罗贯中
- 描写了战争与英雄的故事
- 塑造了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人物形象
3. 主要人物
- 曹操:智勇双全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刘备:仁义之君,诸葛亮的主公
- 孙权:以江东为基地,崛起于东吴
4. 重要场景和事件
- 美髯公案:刘备得诸葛亮为谋臣的故事
- 苦肉计:蜀军对付曹军的计策
-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成功击败曹操
5. 主要思想和价值观
- 忠诚: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忠诚和信义
- 智谋:人物之间斗智斗勇的策略和计谋
- 英雄:三国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
6. 《三国演义》的影响
- 深入人心的故事和角色形象
- 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是关于《三国演义》的考点知识汇总。

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

同时,《三国演义》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政治斗争而脍炙人口,成为中国文学经典之一。

知识点整理及归纳如下:1. 历史背景: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

主要历史事件包括董卓之乱、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2. 人物形象:- 诸葛亮:又称孔明,是刘备的谋士,被誉为“千古奇才”,以智谋过人、善于用兵而闻名。

- 刘备:东汉末年的名将,曾建立蜀汉政权,被封为汉中王。

他以仁义待人,得到了许多忠诚的臣子和民众的支持。

- 关羽:字云长,刘备的义兄,被封为汉寿亭侯。

他个性刚烈、忠诚勇猛,被尊为“武圣”。

- 张飞:字益德,刘备的义弟,被封为当阳侯。

他勇猛无比,擅长使用方天画戟,但个性粗犷,经常无礼于人。

- 曹操:东汉末年的名将,曾建立魏国政权,被封为魏王。

他以威武霸道,反复无常著称,但也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

- 孙权:孙策的弟弟,继承了孙策的江东地盘,建立吴国政权。

他以明智稳重、善于团结人心而受到部下和民众的尊敬。

3. 政治斗争:- 董卓之乱:描述了董卓篡逆、掌握朝政等系列事件。

- 三顾茅庐:描写了刘备出使诸葛亮三次,希望他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和诸葛亮的才华。

- 赤壁之战:刘备、孙权联合对抗曹操的战争,以火攻曹军为高潮,达到了震慑曹操、保护江东地盘的目的。

4. 士人风范:-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和治国方略,以及他对人民的关怀、对国家的忠诚,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和士人风范。

- 长坂坡张飞:张飞在长坂坡单骑救主的故事,展现了他对义勇的精神追求。

- 孔明借箭:诸葛亮为了帮助刘备攻打曹操,威胁南蛮彝族首领孟获,勾结外族对抗内地,通过借箭的计谋成功攻破曹操的防线。

考点整理及归纳如下:1. 了解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2. 熟悉三国演义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战役,如董卓之乱、赤壁之战等;3. 理解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策略,如刘备和曹操的对峙、刘备和孙权的联盟等;4. 理解三国演义中的士人风范,如诸葛亮的智谋、关羽的忠诚等。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广泛研究和考察。

以下是一些常考的知识点:
1.小说的作者
-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2.小说的背景
- 《三国演义》的背景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大约在公元184年至280年之间。

3.主要人物
-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重要角色,其中包括刘备、关羽、张飞、孙权和曹操等。

4.故事情节
- 《三国演义》以战争、政治和人物关系为主线,描绘了三国
时期的历史故事。

其中包括了红、蓝、绿三方之间的战斗和欺骗。

5.主题与价值观
- 《三国演义》的主题之一是权力之争和智谋。

它展示了不同势力之间的斗争以及智者的智慧。

这本书也探讨了忠诚、勇敢和友谊等价值观。

6.影响与价值
- 《三国演义》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让人们了解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还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政治、社会和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是《三国演义》常考的知识点。

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一、作者与成书背景。

1. 作者。

-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2. 成书背景。

二、主要人物。

1. 刘备。

- 形象特点。

- 为人谦和、礼贤下士。

他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宽以待人,志向远大。

例如“三顾茅庐”,他不辞辛劳,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

- 但有时过于仁慈,在一些军事决策上不够果断。

如在荆州问题上,没有及时采纳庞统的一些激进策略。

- 主要事迹。

- 桃园结义: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三人情同手足,共同起兵。

- 建立蜀汉政权:在诸葛亮等谋士的辅佐下,占据益州、汉中,建立蜀汉。

2. 诸葛亮。

- 形象特点。

- 智慧超群,被视为智慧的化身。

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如“草船借箭”,巧妙地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十万支箭。

- 忠诚不二,对刘备父子忠心耿耿。

刘备白帝城托孤后,他尽心尽力辅佐刘禅,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主要事迹。

- 隆中对: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为刘备规划了战略蓝图。

- 六出祁山:为了北伐中原,多次出兵祁山,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对汉室的忠诚。

3. 曹操。

- 形象特点。

- 奸诈多疑,如“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就体现了他的多疑性格。

他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出此话。

- 有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他能招揽众多人才为其所用,如郭嘉、荀彧等谋士,张辽、徐晃等武将。

他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强大的曹魏政权。

- 主要事迹。

- 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以此来号令诸侯,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权。

-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4. 关羽。

- 形象特点。

- 忠义双全,对刘备忠心耿耿,在曹操阵营时,曹操对他百般拉拢,但他始终心系刘备。

如“挂印封金”,他得知刘备下落后,毅然离开曹操。

- 武艺高强,被尊称为“武圣”。

他“过五关斩六将”,单枪匹马冲破曹操的重重关卡去寻找刘备。

- 主要事迹。

- 温酒斩华雄:在诸侯联军讨伐董卓时,他主动请缨,在酒尚温的短时间内斩杀了董卓大将华雄,一战成名。

三国演义复习知识点

三国演义复习知识点

三国演义复习知识点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代的战争、政治和智谋。

本文将回顾三国演义中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一、三国背景在复习三国演义之前,有必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独裁统治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地方豪强纷起,军阀割据。

这为三国时代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人物介绍1.刘备:又称刘豫州,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带领蜀国抗击曹操,并建立了蜀汉政权。

2.关羽:字云长,是刘备的忠诚部将,也是三国演义中备受崇敬的人物,以忠诚和勇敢而闻名。

3.张飞:字翼德,是刘备的另一位忠诚部将。

他与关羽一起为刘备立下了赫赫战功。

4.曹操:字孟德,是三国时期的权臣。

他通过智谋和军事实力,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并成立了魏国。

5.孙权:字仲谋,是东吴的创立者。

他在三国时期扮演着南方抵抗北方势力的重要角色。

6.诸葛亮:字孔明,是刘备的谋士和军事家。

他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为刘备出谋划策,并被后世奉为“卧龙”。

三、重要战役1.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以火攻成功击败曹操的大军,成为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2.界桥之战:公元219年,刘备在此战中击败曹操,巩固了蜀汉政权。

3.夷陵之战:公元221年,蜀汉与东吴发生战争,最终蜀汉失败,刘备去世。

4.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展开大规模对决,曹操最终获胜,确立了魏国的地位。

四、著名篇章1.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义,立下了成为兄弟的誓言,并一起努力实现报国救民的理想。

2.卧龙出山:刘备拜访了诸葛亮,并邀请他加入自己的事业。

诸葛亮同意了,从而成为了蜀汉的重要谋士。

3.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在曹军重重关卡中杀出一条血路,最终重逢了刘备。

4.三气周瑜:刘备欲借荆州,周瑜试探刘备三次,由此产生了刘周赤壁之盟。

五、人性描写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战争史诗,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在这个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英雄悲壮的事迹,也可以看到人们的贪婪、嫉妒和自私。

三国演义14个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14个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14个知识点总结《三国演义14个知识点总结》1.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三国演义是描写三国时期(公元184年至280年)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代之一,也是战乱频繁的年代。

2. 三国的形成:三国时期是由东汉王朝的权力腐败、内外交困所导致的,官僚制度的破碎和中央集权的削弱,各个地方势力纷纷兴起。

3.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结义:《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是著名的义兄弟,见义勇为,忠诚义气,他们的结义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

4. 曹操的政治手腕: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他狡猾、权谋多端,善于运筹帷幄,征战之际,他采用了多种手段来保持政权稳定。

5.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刘备,却在赤壁被火攻击败,这场战役对整个三国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6.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的关键一战,刘备借箭的计谋巧妙,既确保了箭矢的来源,又增强了与孙权的军事合作关系。

7. 卧龙、凤雏: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他被誉为“卧龙”,善于智谋和策略,其助力刘备统一北方的计谋常被称为“凤雏计”。

8. 周瑜与黄盖:周瑜是孙权手下的猛将之一,在赤壁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与黄盖合作,成功地施行火攻,使曹操大军土崩瓦解。

9. 关羽的北伐:关羽是刘备麾下的重要将领,他率领军队北上,一度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最终因为被曹操俘虏而丧命,成为历史上的悲壮人物。

10. 长坂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是刘备成功拿下曹操将领夏侯惇的关键一役,刘备运用了奇兵计,诱使夏侯惇自负轻敌,最后被大军击败。

11. 张飞之死:张飞是刘备麾下的重要将领,他的强悍武勇使得敌人闻风丧胆,但最终因为误杀益州牧刘璋的使者而被刘备处死。

12. 南蛮联军:南蛮联军是由南蛮地区各个部落联合组成的军队,在刘备北伐中敌视曹操,但最终因内部矛盾而失败。

13. 曹丕篡位:曹丕是曹操的儿子,他趁刘备与吴国作战之机篡夺了汉朝的皇位,建立了魏国,成为三国演义中的主要反派人物。

三国演义考点总结

三国演义考点总结

《三国演义》考点复习1、刘关张桃园结义(第1回)①为镇压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

②刘备、张飞、关羽不期而遇,三人均有为国出力之心。

③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

④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张翼德怒鞭督邮(第2回)①刘备任县尉时,督邮来县巡察。

②他态度傲慢,呵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诬陷刘备害民。

③扬言要免其官职,借此敲诈勒索。

④张飞酒后闻之,大怒,将其缚在县前马桩上鞭打,打折柳条十数枝。

⑤张飞还劝刘备杀了督邮,弃官另图大计,刘备便挂印离去。

3、吕奉先投奔董卓(第3回)①吕布原为丁原义子。

②董卓欲除丁原而惧怕吕布,便派李肃带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③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径入丁原帐中,杀之,砍下首级。

④吕布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⑤董卓赐之金甲锦袍,封他为都亭侯。

4、谋董贼孟德献刀(第4回)①曹操佩着从司徒王允处借得的七星宝刀径入相府,见吕布在旁,无法下手。

②董卓叫吕布去挑马赐给曹操,董卓因胖不耐久坐,倒身而卧,转面向内。

③曹操便要行刺,却董卓在衣镜中看见,急转身质问。

④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忙跪下说献刀给董卓。

⑤并借口试马,上马加鞭而去,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出了洛阳。

5、“宁教我负天下人”(第4回)①曹操谋刺董卓未成而逃亡,路经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

②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官与他同逃。

③在成皋,曹操夜宿于父亲的义兄吕伯奢家中,因多疑错杀了吕伯奢家人。

④接着又为绝后患而杀吕伯奢,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⑤陈宫认为曹操大不义,但念及为国家跟他到此,不忍杀曹,便弃曹而他往。

6、关羽温酒斩华雄(第5回)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大将华雄连斩数将,各路诸侯大惊失色。

②关羽高声请缨,发誓胜不了华雄愿意受斩。

③曹操倒了杯热酒给关羽。

④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⑤他提刀上马,没一会儿便砍下了华雄的脑袋,回到军营,那杯酒还温着。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考点归纳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一、背景介绍《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作者是罗贯中,创作年代为元末明初。

这部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从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全国的历史画卷。

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形象、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周瑜等,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二、重要人物1.曹操: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推行“屯田制”,壮大实力,官渡之战击败袁绍,统一北方,是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2.刘备: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蜀汉开国皇帝。

他以“仁德”著称,注重人才,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创立了蜀汉政权。

3.孙权:东汉末年名将,吴国开国皇帝。

他继承父兄基业,拥立汉献帝,与曹魏、蜀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4.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誉为“卧龙先生”。

他以智慧、谋略著称,提出许多精辟的战略,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

三、故事梗概《三国演义》以黄巾起义为开端,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故事。

主要讲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位英雄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斗争,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

其中,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七擒孟获、长坂坡之战等经典战役让人热血沸腾。

四、考点概览1.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各个势力的特点、优缺点以及背后的原因;3.重要人物的经历、性格和贡献;4.各个时期的文学、艺术和思想表现;5.《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和人物形象;6.作品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

五、考试要点1.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如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2.各个势力的特点和优缺点,如曹操的聪明才智和残忍,刘备的仁德和胆略等;3.重要人物的经历、性格和贡献,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4.各个时期的文学、艺术和思想表现,如建安文学、魏晋玄学等;5.《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和人物形象,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6.作品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如“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等。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一、背景和出现人物《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三国之间的斗争和政治上的变化。

常被称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人物,其中最关键的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

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势力和政治立场,通过他们的互动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

二、权谋斗争《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斗争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各个势力之间通过各种手段争夺权力,包括政治勾心斗角、军事征战、联合对抗等等。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诸葛亮的谋略诸葛亮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他以出色的智慧和谋略成为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的常用策略包括草船借箭、空城计、木牛流马等。

这些策略在战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刘备能够在困境中获得胜利。

2. 曹操的统一大业曹操是三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他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征战和政治手段,独揽大权,一度控制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

他实施的统一大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时代的政治格局。

3. 孙权的南方抵抗孙权是东吴的创建者和统治者。

在曹操强大的北方势力面前,孙权选择保持南方的独立,并通过联合刘备抵抗曹操的进攻。

他的统治使得东吴成为当时最强大的政权之一。

三、战争和决战《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篇幅,其中一些著名的战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一些常考的战争和决战:赤壁之战是刘备和孙权联合抵抗曹操的重要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刘备和孙权成功地用火攻破坏了曹操的舰队,使得曹操遭受重大损失,从而改变了整个时代的局势。

2.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和刘备之间的一次重要决战。

曹操利用兵力优势,成功地击败了刘备的军队,并使得刘备一度陷入危机。

这场战役展示了曹操的军事才能和刘备的仁义之心。

3. 平定四方的战斗《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战斗,例如关羽单刀赴会、赵云救主、张飞拒曹操三次邀婚等等。

《三国演义》重要事件常考知识点汇总

《三国演义》重要事件常考知识点汇总

《三国演义》重要事件常考知识点汇总
1. 董卓之乱
- 时间:公元184年-189年
- 董卓欺凌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引发大规模叛乱和战争。

- 重要人物:吕布、貂蝉、王异、杨修等。

2. 三英战吕布
- 时间:公元192年
- 发生在下邳城,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与吕布之间的战斗。

- 吕布被三位英雄合力击败,吕布被俘后被刘备释放。

3. 宴桃园结义
- 时间:公元190年
- 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共同立下义兄弟之盟,决心
共谋复兴汉室。

- 形成了刘关张的三国鼎立局面。

4. 赤壁之战
- 时间:公元208年
- 曹操与刘备、孙权联合,共同抵抗蜀军与吴军的战斗。

- 周瑜火攻曹操舰队,使曹军大败,成为三国时期的重大转折点。

5. 十常侍之乱
- 时间:公元189年
- 关羽、张飞等人在宦官专权的时期起义,解救被囚禁的官员。

- 事件后,关羽等人受到朝廷封赏。

6. 董卓废帝立傀儡
- 时间:公元190年
- 董卓废除汉灵帝,立刘协为傀儡皇帝,掌握实际权力。

- 这一事件标志着东汉朝廷正式被董卓控制。

7. 刘备出使东吴
- 时间:公元208年
- 刘备出使孙权,希望达成抗击曹操的联合。

- 最终与孙权签订了《赤壁之约》。

8. 长坂坡的单骑敌百万
- 时间:公元219年
- 关羽在长坂坡与曹军对峙,身背青龙刀,孤立无援。

- 关羽英勇作战,以一敌百,最终被曹军联手击败。

以上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事件常考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帮助。

(Word完整版)《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总),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总),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总),推荐文档(Word完整版)《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总)1. 人物篇主要人物- 刘备: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创立了蜀汉政权,被尊称为“刘皇叔”。

刘备: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创立了蜀汉政权,被尊称为“刘皇叔”。

- 关羽:关羽是刘备的义弟,被誉为武圣,蜀汉时期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人称“关公”。

关羽:关羽是刘备的义弟,被誉为武圣,蜀汉时期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人称“关公”。

- 张飞:张飞是刘备的义兄,蜀汉时期的重要将领,性格粗犷、勇猛,人称“张翼德”。

张飞:张飞是刘备的义兄,蜀汉时期的重要将领,性格粗犷、勇猛,人称“张翼德”。

- 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曾建立魏国,被尊称为“丞相”。

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曾建立魏国,被尊称为“丞相”。

- 孙权:孙权是东吴的创始人和第一位吴国的皇帝,被尊称为“孙仲谋”。

孙权:孙权是东吴的创始人和第一位吴国的皇帝,被尊称为“孙仲谋”。

重要配角- 诸葛亮:诸葛亮是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被称为“卧龙先生”,为刘备的忠实谋士。

诸葛亮:诸葛亮是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被称为“卧龙先生”,为刘备的忠实谋士。

- 周瑜:周瑜是东吴的重要将领,曾协助孙权抵御曹操的进攻,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周瑜:周瑜是东吴的重要将领,曾协助孙权抵御曹操的进攻,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 司马懿:司马懿是曹魏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为邓艾所杀。

司马懿:司马懿是曹魏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为邓艾所杀。

2. 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东汉末年,这个时期社会动荡,各地起义军纷纷兴起。

东汉末年: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东汉末年,这个时期社会动荡,各地起义军纷纷兴起。

- 宦官专权: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专权,导致各地割据势力的兴起,为后来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宦官专权: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专权,导致各地割据势力的兴起,为后来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一、作者及成书背景《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和民间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它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的历史演义之作。

二、主要内容与人物《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作品中,作者成功塑造了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的刘备,忠诚勇猛、智勇双全、粗中有细的关羽,勇猛异常、忠心耿耿的张飞,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狡猾奸诈、雄心勃勃的曹操等。

三、教育部对高中学生对《三国演义》要求掌握的知识点1.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a.刘备:仁爱、礼贤下士、善于纳谏b.关羽:忠诚、勇猛、智勇双全、义气深重c.张飞:勇猛、豪放、直率d.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忠诚谨慎e.曹操:奸诈、雄心勃勃、能屈能伸f.孙权:聪明睿智、善于谋略2.重要事件及其历史意义a.黄巾起义:标志着东汉末年民变的开始,也是三国历史的起点b.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展示了诸葛亮的智谋和周瑜的英勇c.定军山之战:表现了黄忠的老当益壮和魏延的勇猛d.五丈原之战:诸葛亮的病逝象征着蜀汉势力的衰落3.《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及其文学价值a.战争描写:《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丰富多彩,包括战略部署、战术运用、战斗场面等,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军事素养。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识点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识点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识点1、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刘备:宽厚仁爱,求贤若渴,忠义两全关羽:武勇神威,忠贞守义,刚愎自用,骄傲自负张飞:勇猛刚直,粗中有细,正义凛然,嫉恶如仇诸葛亮:智者,智慧的象征,精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尽职。

赵云:骁勇善战,忠义侍主,处事谨慎曹操:足智多谋,虚伪奸诈,富有韬略,自负多疑司马懿:用兵谨慎,长于谋略,阴险奸诈孙权:智勇兼备,知人善任周瑜:雄才大略,智勇双全,气量狭小2、常考人物歇后语(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6)(刘备)访贤——三顾茅庐(7)(关老爷)赴会——单刀直入(8)(关爷)走麦城——死到临头(9)(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10)(曹操)杀(华佗)——以怨报德(11)(赵子龙)上阵——单枪匹马(12)(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13)(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14)(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15)(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16)(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3、《在国演义》中经典成语:三顾茅庐:(刘备) 草船借箭:(诸葛亮)千里走单骑:(关羽) 过关斩将:(关羽)乐不思蜀:(刘禅) 望梅止渴:(曹操)舌战群儒:(诸葛亮) 大意失荆州:(关羽)七擒七纵:(诸葛亮) 刮目相待:(吕蒙)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六出祁山:(诸葛亮) 初出茅庐:(诸葛亮)锦囊妙计:(诸葛亮) 羽扇纶巾:(诸葛亮、周瑜) 望梅止渴:(曹操) 单刀赴会:(关羽)苦肉计:(周瑜打黄盖) 如鱼得水:(刘备)刮骨疗毒:(华佗、关羽) 妄自菲薄:(诸葛亮) 舌战群儒:(诸葛亮) 出言不逊:(郭图诬陷张郃)草船借箭:(孔明) 超群绝伦:(马超与张飞)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关羽) 胆大心细:(张飞)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回天无力:(曹操)。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争霸和英雄豪杰的故事。

下面是对《三国演义》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的总结。

1. 故事背景《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是中国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这段时期被称为三国时代。

中央政权的衰弱导致地方的割据和战乱。

董卓之乱、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都是三国时代重要的历史事件。

2. 人物介绍《三国演义》中有众多的人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等。

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政治势力和价值观念,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互相斗争和合作。

3. 政治斗争《三国演义》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刘备、曹操、孙权是三个主要的政治势力。

曹操建立了大的政治势力,是最早一个形成王朝的统治者。

刘备和孙权分别建立了蜀汉和东吴,其间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策略的较量。

4. 军事争霸《三国演义》中的军事争霸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曹操、刘备、孙权等都是出色的军事统帅,他们通过战争来争夺政治权力和地盘。

著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都是三国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

5. 智谋较量《三国演义》中的智谋较量也是一大亮点。

诸葛亮被誉为千古奇才,他的智谋和计谋帮助了刘备多次取得胜利。

他的锦囊妙计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代表。

同时,曹操、孙权等各自也有自己出色的智谋和计策。

6. 忠义之道忠义之道是《三国演义》中的核心价值观。

刘备、关羽、张飞等将士秉持着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家国的热爱,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而诸葛亮则是忠臣的代表,他忠于刘备,用智慧为刘备尽心尽力。

7. 人性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都是非常复杂的,他们既有英雄的一面,也有人性的弱点和瑕疵。

曹操是一个爱民如子的一代英雄,但他也残暴无情;刘备是仁义之君,但他有时也显得犹豫和优柔寡断;孙权虽然有着明君的称号,但他也被诸葛亮所智胜。

这些复杂的人物形象给了读者更多思考和认识的空间。

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

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

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三国演义》通过触目惊心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残暴多彩的画卷,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三国演义知识考点及答案重点考题1.曹操次子是,为曹操之妻所生,因而亡故。

2.《三国演义》中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奉孝”,他们是和。

又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公明”,他们是和。

又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子远”,他们是和。

3.《三国演义》中,曹将夏侯憞的左目为所射。

曹豹是吕布的。

4.《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表字先为,后改为“云长”,败走麦城,为所擒。

5.合淝合战时,吴国牙将告知孙仲谋先将战马后退,再催马跃桥,孙权才以得脱。

6.《三国演义》中,有“《左传》癖”,有“口吃”。

7.李傕领兵犯长安城,是听取了谋士的计策。

三国中号称“白马将军”的是。

8.曹孟德煮酒论英雄时,刘备说出的第一个人是。

9.三国后期,魏国人被称作“智囊”的人是,官居,为所斩。

10.曹操由于做了一个的梦,而决心不给司马氏兵权。

12.诸葛亮的父亲名为,诸葛玄是诸葛亮的。

13.诸葛亮死在,葬在,享年岁,病危之时,蜀汉后主派尚书李福前去问安,问丞相百年之后谁人可继任,诸葛亮先说,后说。

后诸葛武侯在给魏将托梦显圣。

14.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

其祖父为,父亲为。

刘备早年师从于。

15.蜀汉行将降魏时,后主的第个儿子誓死不降魏,官封王,后杀妻、子,自刎。

16.董卓表字为,因而做西凉刺史。

光复吕布时,是听取了身边谋士的计策。

17.群英会蒋干中计后,曹操下令掉杀蔡、张二将,后封和为水军都督。

18.诸葛亮之妻相丑,但有大才,孔明很多才学也取之于她,后生子,与武侯之孙,皆为所斩。

19.蜀汉最后一个年号为,后主刘禅表字为,做年皇帝位。

20.吴主孙权登基为皇帝后,封为丞相,孙权共在位年。

21.张飞被手下部将和所刺,后降吴,先主伐吴时,吴归还二人于刘备。

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

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

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一、作者与背景。

1. 作者。

2. 创作背景。

二、主要人物。

1. 刘备。

- 形象特点: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任。

他以兴复汉室为己任,虽然早期四处奔波,寄人篱下,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 主要事迹:桃园三结义(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建立蜀汉政权等。

2. 诸葛亮。

- 形象特点: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有经天纬地之才。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兵法,善于治国。

- 主要事迹:隆中对(为刘备规划战略蓝图)、火烧博望坡(初露军事才能)、赤壁之战(联吴抗曹,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七擒孟获(平定南方叛乱)、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3. 曹操。

- 形象特点:奸诈多疑,雄才大略。

他善用人才,有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但同时也残忍好杀,自私自利。

- 主要事迹: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政治主动权)、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赤壁之战(败于孙刘联军)。

4. 关羽。

- 形象特点:重义气,武艺高强,威震华夏。

他为人忠义,被尊称为“武圣”。

- 主要事迹:温酒斩华雄(初露锋芒)、过五关斩六将(为寻找刘备,一路过关斩将)、单刀赴会(展现英勇无畏)、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擒杀)。

5. 张飞。

- 形象特点:勇猛无比,嫉恶如仇,但脾气暴躁。

- 主要事迹:当阳桥喝退曹军(一声大喝吓退曹操追兵)、义释严颜(体现粗中有细)。

三、重要情节。

1. 桃园三结义。

- 内容: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涿郡张飞庄后的桃园中,祭告天地,结为兄弟。

他们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意义:这一情节奠定了刘关张三人的兄弟情义,是他们日后共同奋斗的情感基础,也是蜀汉政权建立的开端。

2. 官渡之战。

- 背景:东汉末年,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地,实力强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知识点复习整理
一、作者
罗贯中,明朝小说家,生于元末明初(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二、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一千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实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主要人物及性格
1、诸葛亮:
性格: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他是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


情节: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赤壁大战三气周瑜夺取益州八阵图困陆逊
七擒孟获七擒七纵六出祁智取三郡骂死王朗雪夜破羌兵
空城计奇袭陈仓火烧上方谷
2、刘备:
性格:一是亲贤爱士,善待人才;二是生性善良,受民如子;三是待人宽厚,不求全责备。

情节:讨伐黄巾,救董卓被辱,官封平原县;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得诸葛;讨伐黄巾;联马腾等密议除操,事败前,借兵讨贼,得豫州,由称刘豫州;觐见汉帝;得皇叔之名,于是有曹操煮酒论英雄;汉灭曹兴,刘备称帝;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身死白帝城
3、关羽:
性格:义薄云天、武功盖世、蔑视权贵,目中无人、又是不忍欺凌弱小的真英雄。

集忠于君,善与友,正义,武力,智慧,勇气,毅力,大志于一身。

情节: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释曹
水淹七军单刀赴会刮骨疗伤败走麦城温酒斩华雄
4、曹操:
性格: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与人议论,谈笑风生。

“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

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
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
情节:误杀吕伯奢一家;投奔十八路诸侯;挟天子入许昌,自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大胜袁绍;
赤壁大败,败走华容道;被马超追得割须弃袍;青梅煮酒论英雄;刺杀董卓;光脚迎许攸
5、周瑜:
性格: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

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情节:三气周瑜草船借箭赤壁之战
四、经典人物描写
1、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张飞)
2、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凃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
凛。

(关羽)
3、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

(曹操)
4、时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两阵对圆,只见吕布顶束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随丁建阳出到阵前。

(吕布)
5、只见一位少年将军,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手执长枪,坐骑骏马,从阵中飞出。

(马超)
6、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诸葛亮)
7、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

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赵云)
五、经典习题
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

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2、《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3、《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4、“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

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5、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
答: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是诸葛亮擒的孟获。

共七擒七纵,是谈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6、“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
答:《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7、《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答: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8、“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答: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9、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
答: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10、《三国演义》中“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孙权;诸葛亮。

11、《三国演义》中,你最欢地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从中可见关羽对刘备的一片忠心。

1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哪三个人?
刘备;关羽;张飞。

13、《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14、“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

”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 《三国演义》:关羽。

15、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观点?
反对这观点:因为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人生观;或赞成这观点:要成大业就要在关键时刻忍痛割爱,不能有妇人这仁。

16、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17、试举出《三国演义》中两例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作战的双方是:曹操战袁绍,刘备、孙权战曹操。

18、桃园三结义后,刘、关、张既与黄巾军作战的首领分别为“天公将军”张角和“地公将军”张宝。

19、试举出《三国演义》中勇猛无比的人物:张飞、许渚、典韦。

20、建安时文坛上的“三曹”分别指:曹操、曹丕、曹植。

21、曹操曰“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这位英雄是:赵云。

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周瑜之手。

22、“卧龙凤雏”分别是指:诸葛亮和庞统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与他们各自有关的情节是:诸葛亮舌战群儒,庞统巧施连环计。

23、《三国演义》中教人制造木牛流马来搬运粮食的人是:诸葛亮。

他最终牺牲的地点是:五丈原。

临终时将自己的用兵秘法都告诉给:姜维。

24、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25、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是:失街亭一事。

26、“太史慈酣斗小霸王”中的小霸王是:孙策。

“华容道义释曹操”的人是:关羽。

27、死于落凤坡的汉军著名的谋士是:庞统(凤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