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世界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社会要和谐、人民要幸福,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便成为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的意愿,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全新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适应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也符合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扩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的若干关系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的现实起点一致、目标一致、实践过程一致,它们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个更加”的标志性要求,明确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 的要求。
作为社会建设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我们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深化改革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活力、公正、有序、安定,要达到任何一项,都需要深化改革。
改革是化解并最终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当前我们遇到的许多矛盾和难题,是前进中的、发展中的,是能够通过改革发展来解决的。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如果不坚持发展,不坚持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邓小平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发 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安定团结的政 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 这些思想奠定了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 重要基础。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
社会和谐是人类长期的理想追求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孔子说过“以和为贵”,墨子提出过
“兼相爱”、“爱无差”,孟子描绘了“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社
会状态。《天朝田亩制度》中也曾赞扬“有
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康
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人人相亲,人人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
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
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党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
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的要求,
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
发点和落脚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以
人为本贯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
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标淮,做到发
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
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固
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激
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
不确定因素增多。小布什上台
后推出的“新美利坚帝国”、
大同思想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
大同思想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互助互爱,是中国古代社会追求和谐与共同发展的理念。
在现代社会中,大同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大同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团结。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需要摒弃一切形式的歧视和偏见,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
只有当每个人都被平等对待,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大同思想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应该享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待遇。
大同思想强调人的互助和共享。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需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与他人共同分享幸福和快乐。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乐善好施、互帮互助,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
大同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形成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友善相待的良好氛围,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大同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需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只有当我们能够正确对待自然、保护环境,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和谐。
大同思想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妥善平衡这种关系,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大同思想强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需要以良好的道德和价值观为指导,共同遵循社会的规则和道德底线。
只有当我们能够共同培养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和谐。
大同思想告诉我们,价值观是社会行为的准则和基础,只有发扬正义、诚信和公平的价值观,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总而言之,大同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重要理念。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大同思想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无论是从尊重平等的角度,还是从互助共享的角度,亦或是从环境保护和价值观引导的角度,大同思想都给予我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方向。
只有我们始终秉持大同思想,才能够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代化进程是经济、技术、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进步和提高,是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目标。
本文将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1.促进各方面稳定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各方面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它强调的是在平等、协作、和谐的基础上,实现科学、民主、法治和文明的有机统一,既要注重经济的发展,也要关心社会民生和文化精神的提高。
2.提高国家整体实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提高国家整体实力,打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基础之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3.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让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强烈。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公平正义,增加社会福利,这些都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拉近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性1.解决社会不稳定矛盾不断当前,社会中存在大量矛盾和问题。
这些矛盾和问题既表现在群众生活中的各种不满和诉求上,也体现在各个领域的阻碍和碰撞中。
这使得社会稳定、和谐的目标遭遇了重大挑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以科学的方法全面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稳定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鼓舞全社会的信心和力量。
2.对付各种现代化风险挑战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其中包括安全风险、环境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等等,这些风险和挑战直接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与外部风险和挑战斗争的坚实基础。
3.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中的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发挥各方的积极作用。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读一: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关键词:本质属性社会和谐民心工程历史任务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这是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也是这次全会文件立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
马克思曾设想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述,都是指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指明了社会和谐是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特征。
今天,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决定了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主要通过和平的、渐进的方法,通过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调整和改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决定了社会和谐是我国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过程的基本形态,也就是说,我国社会在本质上是和谐的。
但是,这种和谐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就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进步的,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社会和谐,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追求的价值目标,又是持续推进、不断实现的历史过程。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将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阐述。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我们了解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是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结构。
在这种结构下,企业要有自己的社会责任,要追求合理利润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企业诚信经营、互利共赢的经营模式,可以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为经济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
和谐社会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在文化、政治、伦理等各个方面都要实现和谐,避免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只要社会是和谐的,人们的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社会主义制度就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从政治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确保社会治理的秩序和谐统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
再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文化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全面的发展。
这就涉及到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区关系、和谐的家庭关系等方面。
我们要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营造以实现和谐稳定为目标的文化环境。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建设更美好、更健康的文化生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文化和文明的长远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我们还需看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我们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社会矛盾与冲突在这种变化下更加复杂和尖锐。
我们必须通过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治理,促进不同政治、种族、宗教、文化、地理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发展,走出一条更加宽广和宁静的发展之路。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辩论辩题对于社会和谐的促进
辩论辩题对于社会和谐的促进正方辩手:辩题,社会和谐的促进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社会和谐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社会和谐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社会和谐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
只有社会和谐,人民的生活才能得到保障,社会才能够稳定发展。
同时,社会和谐也能够促进社会的繁荣。
只有社会和谐,才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此外,社会和谐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凝聚力。
只有社会和谐,人民才能够团结一心,共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名人名句,孔子曰,“和而不同,和而不同。
”这句话表明了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只有在不同的声音中保持和谐,社会才能够稳定发展。
经典案例,以中国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大。
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和谐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反方辩手:辩题,社会和谐的促进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社会和谐的促进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重要因素。
首先,社会和谐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保障。
社会发展还需要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等多方面因素的支持。
其次,社会和谐并不是社会进步的唯一动力。
社会进步需要人民的创新精神、科技的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
最后,社会和谐并不是社会凝聚力的唯一来源。
社会凝聚力还需要国家的领导、文化的传承等多方面因素的支持。
名人名句,马克思曾说过,“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矛盾。
”这句话表明了社会发展的复杂性,社会和谐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
经典案例,以欧洲为例,欧洲国家的社会和谐程度较高,但仍然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
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和谐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保障。
综上所述,社会和谐的促进固然重要,但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
社会发展需要多方面因素的支持,只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社会才能够稳定发展。
建设和谐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建设和谐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引言:无论什么社会,在一个时期中总有一种文化起主导作用,同时又并非一枝独秀而是多元共存的。
例如中国封建社会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中孔子坚持“礼治” ,主张“宽猛并济” ;孟子倡导“仁政” ,主张“推恩于民” ;荀子“隆礼重法” ,礼法结合。
正是这些思想与封建统治紧密的相结合才造就了中国5000年的辉煌历史。
同时又有道家、法家、佛教的共存并立;在现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其主流文化是基督教文化,同时也有伊斯兰文化、移民文化与土著文化的多元共存。
在建设和谐社会、处理多元文化关系时,应当树立、新时代和谐文化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这一论述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
建设和谐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一、对和谐文化的认知和谐:和:禾+口,人人有饭吃。
谐:言+皆,人人能说话。
《左传·襄》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
在字典中和谐是:融洽,调和的意思。
实际上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均衡,协调,整体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根本。
然而,由于世间中非均衡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和谐与不和谐成为伴随人类发展的永恒矛盾。
造成人来为了短期利益而导致社会自然的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
如社会中的贫富差距过大,阶级对立,以及国际间时刻发生的流血事件。
在中国近几年这种不和谐现象更加突出。
沙尘暴,荒漠化,水土流失,非典,禽流感,甲流,地震。
等等每一起事件都在震撼着国人的心,而这一切都根源于源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经济与文化不协调所致。
所以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建立一种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那就是和谐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历程中走出的成功经验,是中国发展进程中
积极探索和创新的时代价值,也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是重视实践与理论结合,学习和借鉴他国的发展成果,发挥传统文化的深厚功能,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这是中国发展取得日新月异辉煌成绩的重要原因,也是对促进全球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在于向世界展示一条“中国之路”,说明用实际行动和结果引
领发展的真谛,实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运用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式推动全球市场经济发展,会让其他国家受益,大家可以从中逐渐获得强大的共同福祉。
相信来自
中国的智慧和行动力,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指导思想和务实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梦想
的必经之路,是中国推动构建共同安全梦想的平台,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共同贡献者。
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继续给世界带来无限想象。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班级:小教1202班组员及分工:搜集资料:陈苗1212024241祝伟1212024250撰写论文:杨珍珍1212024212陈敏1212024240审核打印:周金玉1212024204张宁1212024207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探究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必然选择和必然结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我党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当前,我们必须把握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真正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关键词]:社会发展规律;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能力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总体规划和部署。
那么,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
我们认为,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只有把握人类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所谓规律,即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改变也不能违背,但我们可以认识、把握和运用规律。
毛概社会主义建设论文
毛概社会主义建设论文摘要: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为新生活的追求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毛的伟大并不仅在于此,还在于他的思想。
他的思想为中华民族未来的建设打开了窗户,同时,也为我国未来的发展表明了方向。
关键字: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就像全党提出要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
毛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和教训相结合的,也是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的。
在社会主义建成以后,建设的社会主义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建设的社会主义实施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党执政以后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选择一个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又能全面、迅速的发展的经济体制,迫在眉睫。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后我国逐步形成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样的经济体制是有当时主客观条件的。
从客观条件上来讲,我国当时的生产力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十分薄弱,现代化工业很少。
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的集中全国的力量,有效的发展经济。
同时,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也能顺利的进行。
从主观条件上来说,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重要特种。
所以但是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是合乎逻辑的必然选择。
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经济发展上发挥了中的的作用,但是同时特暴露了不少的问题:权力过于集中,忽视了商品产生、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因此,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首选目标。
中国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适应这一变化,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前人先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概况和总结,是依据新世纪新阶段国情而作出的战略抉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战略举措。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前人先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首先是被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加以研究的,然后才由抽象的哲学范畴走向社会应用,形成和谐社会的经世之用思想。
古代哲学范畴,“和”被认为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根本规律。
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就是事物的本质。
“和”的本质在于不同事物之间的协和一体。
早在西周末年,伯阳父(史伯)同郑桓公谈论西周末年政局时,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
指出西周将灭,就是因为周王“去和而取同”,去直言进谏的正人。
孔子“和”的理念提出在时间上要晚得多,但这并不能否定其“和”理念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
关于“和”的价值,最经典的语句就是“和为贵”。
“和为贵”的思想是孔子的学生有子提出来的,这是说和谐是天下最珍贵的价值,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状态。
在进入社会生活层面后,“和”就由抽象的哲学范畴变成了和谐社会的理想。
可以说,从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到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从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等说法,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康有为的《大同书》和孙中山的“天下为公”,都体现了一种对平等、富裕、文明、和谐社会的美好追求。
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
“全面小康”是从人均1000美元向人均3000美元跨越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
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这个时期往往是产业结构快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政治体制不断应对新的挑战的时期。
国际上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曾在上个世纪70年代经济起飞后进入这个时期,但后来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一些发展顺利的国家和地区,如今人均GDP已达到1万到2万美元,而另一些没有解决好社会矛盾和发展问题的国家和地区,至今人均GDP还停留在不足4000美元左右的水平。
所以,如果执政党能正确把握了这一时期的特点,实行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政策和措施,经济社会就能得到持续快速地发展;而如果执政党忽视或无视这一时期的特点,政策失当,那就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经济倒退,社会动荡。
我国改革开放27年来,在这么短的时期内,在如此人口和地域规模中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但伴随着快速的发展,出现了诸如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和区域发展失衡、就业问题凸现、人口未富先老、环境污染严重等各种社会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出一条不仅能够快速增长,而且能够和谐发展的路子。
走这样一条道路是不容易的,这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篇大文章。
从现实的针对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样,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的发展理论做出贡献。
第一个就是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
刚才讲了半天都是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在这么发展下去不仅仅是资源、环境和其他一些方面承受不了,我们老百姓的心理承受力承受不了的,不改变这种现状就很难可持续发展下去,所以我们要通过构建和谐社会逐步的改变那些不协调、不平衡、不公平、不和谐的因素,使社会更加和谐,让我们的社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是第一个,老百姓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作者:梁庄乡党…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68 更新时间:2009-7-7 9:32:47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一个富有强烈创新精神和务实精神的文件,具有很高的思想含量、理论含量和政策含量。
深刻理解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准确解读文件、贯彻文件、推动实践、指导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决定》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面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形成的,反映了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最新认识成果。
它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新贡献。
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是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紧紧围绕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决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这一重大判断是在前人长期探索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也是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那么,怎样理解这一重大判断的主要内涵呢?初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适应占据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决定了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主要通过和平的、渐进的方法,通过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调整和改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在总体上是和睦融洽的,社会和谐是我国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过程的基本形态,也就是说,我国社会在本质上是和谐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篇一: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社会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从思想政治、经济建设、人文关系等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同愿望。
关键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政治经济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社的一个科学命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和文化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毛主席曾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使命,同样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中心环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文化条件,打牢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增强全社会创造能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形成团结文明、扶贫济困的良好风气,形成公平正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利益矛盾,重视保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动,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全体人民主人翁意识,团结、凝聚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ppt
2019年8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28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 条件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第二,改革开放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 了充分的物质保证;
第三,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政治团体政治上 的平等和根本利益的一致,为我们化解各种矛盾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8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14
2007年党 的十七大再次 强调了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性, 并对以民生为 重点的社会建 设作了全面部 署。
2019年8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15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 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 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放手让一切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资本的 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 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 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19年8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1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9年8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2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019年8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3
1.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 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 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 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我们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生活。
那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应该如何来解析呢?请移步下文。
第一步:科学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主题,以公平为底线,以和谐为目标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这种路径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使人民收获发展的果实,推进社会和谐进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步:和谐意义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种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协调、稳定和谐的社会状态。
和谐社会反映了社会制度的公正、民主和人性化,体现了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
要实现和谐社会,必须将我国发展纳入人类发展大局中去,在大人类社会的背景下看待、评价中国的发展,并依照科学规律推进中国自身的发展。
第三步:科学探究科学含义从理论上来说,是指对一个现象、事件、问题的抽象表述。
通过对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把现象的本质和属性抽离出来,使得我们可以准确的认识、深入了解和有效地应用它们。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就是指理论建构、实践经验和个体感觉的统一体。
通过科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深入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并提出合理的社会管理和发展措施,以促进社会稳定、公正和谐的发展。
第四步:实践与建立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全民参与的伟大事业。
全社会都能够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行为态度的改进、生产经营的调整等多种途径,积极向着和谐社会的目标前进。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社会服务,推进社会管理,完善社会保障,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当然,这一切需要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合作才能够达成。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是一个深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体。
它要求我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秉持稳定发展的大义,勇于探索科学发展的新模式。
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才能够向着和谐社会的目标迈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专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点提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必须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必须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社会和谐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社会和谐正方辩手:首先,社会和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长久稳定发展的基础。
一个和谐的社会能够促进人们的团结互助,减少社会矛盾,增进人民的幸福感。
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所说,“和而不同,和而不同,谐和而不同。
”这句话说明了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即使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也能够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其次,关注社会和谐可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社会和谐能够减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因素,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比如,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最后,社会和谐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和谐的社会能够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国家的稳定。
而且,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人民的愿望,因此,关注社会和谐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关注社会和谐,因为它是国家和民族长久稳定发展的基础,能够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反方辩手:首先,关注社会和谐可能会忽视一些个体的权益。
在追求社会和谐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对个体利益的忽视,这可能导致一些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比如,一些政策可能会对一部分人的利益造成损害,这就不利于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其次,过分强调社会和谐可能会限制个人的创新和发展。
在一个追求和谐的社会中,可能会对个人的创新和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
因为在追求和谐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异见的不容忍,这就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和创新。
最后,过分强调社会和谐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僵化和停滞。
在一个过分追求和谐的社会中,可能会出现对变革和创新的抵制,这就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过分强调社会和谐可能会忽视个体的权益,限制个人的创新和发展,导致社会的僵化和停滞。
因此,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社会和谐,而应该更加注重个体的权益和社会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世界意义摘要:站在世界的视角上,从中国出发来思考世界,由和谐中国、和谐亚洲到和谐世界,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给世界以“世界启示”;当今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国际关系的状况给了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外部条件和“时代机遇”。
站在历史的视角上,和谐应该是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同时,和谐文明也是文明发展到今天的时代形式。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平与发展现代化文明从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正逐渐转化为我们自觉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我们的政策都体现了这一新思想。
深入分析当前我们正致力于构建的和谐社会,它不仅具有中国和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世界和历史意义,本文就这一问题作深入的探讨,以图对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作进一步的挖掘。
一、和谐世界:和谐中国带给世界的新理念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指社会产品十分丰富、社会充分发展、各方面关系都十分和谐适应的社会,是指社会系统内部之间、自然、人和社会之间互相融洽、彼此协调、关系良好、有机整合、社会运行没有冲突的状态,这是有机统一、和谐互动、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社会。
和谐中国是关系的和谐,是发展的和谐,目的是为了我们的发展大业。
协调处理好利益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这是一场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改革,这场改革就是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秩序,致力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伟大祖国巨大的发展的成果,这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
“和谐中国”是现阶段我们的必然选择,表明中国在现阶段要建设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所以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是因为我们自改革开放之后到现在,我们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等。
这些问题已经带来社会的不和谐,已经影响到人的发展,影响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
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建立起社会各方面关系的互相和谐、适应和互相促进的关系,更好地促进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
20XX年6月17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成员国领导人第二次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所有亚洲国家携手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洲。
这是和谐中国新理念的进一步发展,表明它不仅是中国的发展的理念,而应该成为区域的发展理念。
“和谐亚洲”就是为了实现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洲的美好目标,尊重各国的权利,尊重各国独立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构筑密切的伙伴关系,为实现亚洲各国发展繁荣创造更好的条件,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和谐作为一种独特的价值理念和一个重要的主题贯穿于其中,这是合乎亚洲实际的,因为亚洲各国现在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实现共同的发展的目标,和谐是最佳的理念。
和谐世界是和谐中国新理念的又一次巨大发展,是把和谐理念扩展到世界范围,这是站在世界视角上推广这一新理念,它适应了当今世界的现实。
20XX 年,胡锦涛主席在雅加达的亚非峰会上发表演讲时说,要倡导开放包容精神,尊重文明、宗教、价值观的多样性,尊重各国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自主权,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
他指出:共同的目标把我们联结在一起,共同的挑战需要我们团结在一起。
我们应该携手合作,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所以,和谐世界的特征是和平和发展,这也是我们当今世界的主题。
当今的世界是多样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发展不平衡并存在多种差异的世界,怎样来促进世界的发展,和谐世界的理念是世界人民的选择!“和谐”与“中庸”、“和合”和“天人合一”等一样是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之一,从和谐中国、和谐亚洲到和谐世界,中国构建的和谐社会给了“世界启示”,和谐理念有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亚洲和世界。
二、和谐世界:中国复兴的时代条件从中国思考世界来看,中国给了“世界启示”;从世界思考中国来看,世界给了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机遇”,即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有利于中国复兴的国际关系。
从“二战”结束到现在,世界上虽然也有过局部的战争与冲突,但一直没有再发生世界大战,和平是主旋律。
现在世界各国人民在经历了“二战”的痛苦之后,更加珍惜和平环境和和平的生活,这是世界和平的群众基础。
随着“两极格局”的崩溃,世界日益向着多极化的发展,制约战争、维护和平的力量在发展,使和平有了力量保证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局部战争、跨国犯罪等问题,虽仍然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但是却更加坚定了世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因此,和平是时代主题之一,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外部条件。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越来越紧密,走向一体化,我们不可能想象中国能在战火纷飞的国际环境中构建自己的和谐社会。
和平也有它的辩证法,当前的和平的环境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外部条件,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并实现和平崛起又是对世界和平的巨大贡献,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这是一个互动的关系。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又一个主题之一,而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目的就是要促进中国的发展,两者面临相同的主题。
同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发展,而且更需要发展得更快、更好些。
然而,世界发展面临着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国际经济环境恶化,贫富差别日益悬殊,贫困与饥饿是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技术鸿沟进一步扩大,世界分化在扩大;贸易摩擦增多,贸易摩擦频繁不断。
当前,全球化时代的贫困正如前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所说那样是“丰裕中的贫困”,一些国家丰裕,另一些国家极端贫困,丰裕和贫困并存,富裕与贫穷同在,穷与富对比鲜明。
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世界的共同的普遍繁荣不可能建立在广大不发达国家极端贫困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不发达国家的贫穷的国际环境中也不可能长久。
所以,当前世界的发展需要用一种新理念来指导,即和谐发展。
因此,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与当前世界的发展主题是契合的,中国的主流与世界的主流“合二为一”,必然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同时,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尽管世界还不安宁,局部战争曾有发生,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时表现的很突出,恐怖主义和贩毒、国际犯罪等还影响着国际社会,但是,国际形势比以前缓和得多了,那种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大战”之势不存在了,取战争而代之的是国际竞争。
目前,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包括经济、政治、军事、人才、科学与技术和民族凝集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比以前更有活力。
在国际关系中,解决矛盾、冲突和摩擦等问题的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更多的是靠对话来解决,并且大量的国际组织(例如伙伴关系)为此提供平台。
国际关系中虽有对立和矛盾,但共同利益却日渐增多。
和谐世界理念应该成为国际关系的新理念。
中国是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复兴具有世界意义,是世界复兴的一部分,是世界走向全面复兴和共同复兴的必要步骤。
这与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特点具有相似的特点,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中国复兴对世界的共同和全面的复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复兴需要和平和和谐的国际环境才行。
三、和谐:现代化的历史的特征现代化是一股浪潮,已经席卷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它是人类社会的伟大转变。
自从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和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等著作的问世,人们对现代化现象和现代化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并在此后,现代化的步伐被推动得进一步加快了,理论成果也大大丰富了。
现代化是什么呢?塞缪尔·亨廷顿于1976年对现代化的理解如下:现代化是将人类及这个世界的安全发展和完善了,作为人类努力的目标和规范的尺度,现代化意指社会有能力发展起一种制度结构,它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挑战和需求。
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城市化以及识字率、教育水平、富裕程度、社会动员程度的提高和更复杂的、更多样化的职业结构;1993年,A.R.德塞认为:现代化的目的在于把握、评估和量化人类社会发生的巨大量变和深刻质变及其合理分界点的判断,这些巨大量变和深刻质变开创了人类历史的一个新时代。
通过现代化,人类将进化到一个理性阶段的新水平,使其社会环境建立在富足的和合理的基础之上。
在我国,一些学者认为: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另一些学者认为:现代化指追赶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或者现代世界的先进水平。
尽管人们对现代化的定义不同,但都有共同点。
所以,笔者认为现代化是社会各个领域都具有当代社会最先进特征的过程,它包含社会的各个方面。
现代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城市化、工业化、社会关系的现代化、社会生活民主化等等,特别是人的发展的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和实质,现代化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目的,人是现代化实现的关键能动因素,没有人的现代化是无主体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一个社会不断向更先进和更高级方向变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考察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和谐是现代化到今天的必然的内容,因为早期的现代化是片面的,内容上是不全面的,形势是单一的,因而是不和谐的。
现代化到现在应该是渐渐走向全面和多样,因而,和谐应是其要求和必须具备的特征。
现代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现代化最初的开始,一方面,人疯狂地向自然索取,以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获得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工业规模的膨胀;另一方面,同样由于资本的本性使竞争不断加剧,造成了“人对人是狼”的局面,资本和人格化的资本对工人的剥削不仅使人被极端异化了,而且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尖锐地对立,同时,人与社会的矛盾也是尖锐的,社会矛盾丛生,冲突不断,对立和对抗时时发生,现代化异化成了人的对立面。
然而,自然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社会的持续紧张是危险的。
因此,现代化一路风雨走到现在,再也不应该是它最初的样子,和谐应该是当前和今后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后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现代化应该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和谐。
历史选择了现代化,现代化选择和谐,和谐是现代化的时代特征。
现代化既是世界的又是历史的,和谐应该成为现代化发展到现在的历史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