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组织行为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组织行为学(张德)x
资料
一些研究者曾对100多对刚出生就分离开,并在不同 地域成长的同卵双胞胎进行了研究。如果遗传在决定人格 方面所起的作用很小,那么,在这些分开抚养的双胞胎身 上将很难发现相似性。但研究发现他们在很多方面是共同 的。比如,一对双胞胎分离了39年,在相距72.4千米的两 地成长,但研究者发现他们驾驶型号和颜色完全一样的汽 车,抽同一商标的香烟,给自己的狗起相同的名字,而且 常常去距离各自2413.9千米以外的海滨度假。
一、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1、研究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 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 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研究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领导者改进方法, 掌握领导艺术,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4、研究组织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更好的适应 环境,进行组织变革,增强组织活力,提高组织 绩效。
低分者特征 平静、放松、不情 绪化、果敢,安全、自 我陶醉
好社交、活跃、 健谈、合群、乐观、 好玩乐、重感情
谨慎、冷静、无精 打采、冷淡、厌于做事、 退让、话少 习俗化、讲实际、 兴趣少、无艺术性、非 分析性 愤世嫉俗、粗鲁、 多疑、不合作、报复心 重、残忍、易怒、好操 纵别人
好奇、兴趣广泛、 开放性 有创造力、有创新性、 评鉴对经验本身的积极寻求和欣赏;喜 富于想象、非传统的 欢接受并探索不熟悉的经验 心肠软、脾气好、 宜人性 信任人、助人、宽宏 评鉴某人思想、感情和行为方面在同 大量、易轻信、直率 情至敌对这一连续体上的人际取向的性 质
还是来自环境?是在个体与周围 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 一个成人的人格是由遗 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组 成的,同时还受到情境 条件的影响。
一、人格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学知识巩固一、简答题1.什么是组织、组织行为和组织行为学?答:组织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其次,组织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要拥有相应的资源;最后,组织有特定的结构。
组织行为是指在一定组织环境中,全体组织成员工作时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表现,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统一体进行研究。
因此,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观察法、谈话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1.B2.BC3.A4. C5. C6. C三、应用练习题1.阅读管理学相关内容,谈谈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的差异。
答: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
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对象,管理是组织运营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属于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2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你所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做一次研究。
答:略案例讨论:IDEO让互助文化深入人心对领导者来说,没有什么比倡导组织中的互助行为更重要的了。
员工在工作中互助是优秀企业的一道常见风景。
如果不考虑员工自觉性,即组织行为学者所说的组织公民行为,公司希望高效运转,就需要将所有任务完美分配,中间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任务在执行中不能随意更改,而且所有任务必须同步,不能在进度上有半分差池。
张德《组织行为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导论1.1 复习笔记研究组织行为,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的影响方式,二是组织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1.组织(1)组织的含义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和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加总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不同学派对组织的定义见仁见智。
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由人构成,组织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源。
组织既是物质结构,又是社会结构。
②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任何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标。
③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组织的存在是由于有自身的使命和目标。
为了完成目标,组织中的活动实现了专业化分工——作业和管理两大类。
分工和协作使组织活动形成互相联系的层次网络结构,组织的成员也根据各自的权利、责任制度形成正式的层级指挥体系,即组织的层级制内部结构。
(2)组织和环境①组织环境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特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一定影响作用的外部事物和现象构成组织环境,包括:人、财、物、气候、市场、技术、文化、政策、法律等自然、科技、人文、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要素。
②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a.组织的产出、服务为环境所接受的程度是限制组织活动的边界条件。
组织活动的效率受制于环境条件的优劣。
组织活动必须适应环境的需要。
b.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组织和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其他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这些其他组织和个人构成了组织的利益相关者。
组织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实际是通过和它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交换实现。
c.组织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必须有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准确地感知环境变化,不断调整、改革,同时要始终保持结构的灵活性,才能获得发展。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组织行为学(第四版)》张德高等教育出版社)1、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 P 6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三大方面。
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指综管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的能力,具体包括理解事物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
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2、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基本分析单元——个人、群体、组织,前两个单元——组织中个人行为和群体行为的研究,构成组织行为学的微观理论。
把组织作为基本的分析单元而进行研究,构成组织行为的宏观理论。
P 93、“新组织”的特点: P 20①网络化②扁平化③灵活性④多元化⑤全球化4、马斯洛需求的主要论点: P39马斯洛认为,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形成一个阶梯,在低层次需求得到相对的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求,只有为满足的需求才能影响行为。
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求决定的。
人们的需要的追求各有差异。
5、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两重性 P39I、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科学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其科学性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
⑴心理学已经证实了人的意志行动开始于需求以及由需求引起的动机。
⑵如果撇开需要的社会内容,就起心理发展的形式而言,马斯洛把需求分为五个或七个层次在国外虽有争议,但他所指出的需求层次性和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向,是一般人共同的心理过程。
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组织管理指出了调动积极性的工作方向和内容。
II、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局限性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个人的价值、利益为出发点,强调个人需要,认为人都是自私的。
⑵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基本上谈的是人的自然需要,尽管有些也赋予了一定的社会内容。
组织行为学重点知识张德
#组织的含义: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条件;1 人组成的集合2 成员通过实现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凝聚3 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实现目标组织和环境:环境:人、财、物、气候、市场、技术、文化、政策、经济。
不同组织对其依赖程度不同;组织和环境二者相互作用。
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组织和管理关系1 任何组织度需要管理2 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3 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4 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组织管理中人的因素:1 管理职能中人的因素:因人成事2 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技术、概念、人际3 管理角色中人的因素: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4 成功管理要重视人的因素:管理应对人事。
#组织行为1 个体:价值观、知觉、归因、态度、个性、意志、情感2群体:特征、行为、凝聚力、团队3组织:结构、效率、文化、领导、变革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含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的演进与发展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人际关系、“社会人”理论、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现代管理理论: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权变理论、文化管理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全球化。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眏。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眏。
社会知觉的分类: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一知觉者主观因素(兴趣爱好.需要动机.知识经验.个性特征)二知觉对象的特征(人们会对对象特征进行整合组织,包括接近率.相似率.闭锁率.连续率。
知觉对象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强度高低运动状态)三直觉的情景因素(适应.对比.敏感化.感受性降低)社会知觉的若干效应(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对比效应. 与我相似效应.严格宽大与平均效应.定型效应)归因理论;1 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素关系2 社会推论问题3 行为的期望与预测判断个体行为的原因: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人格的特征:1整体性和层次性2 独特性和一致性3 稳定性和可变性生物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特点对个性的影响就是生物制约性气质(自然属性)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组织行为学复习笔记--张德版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要点----张德版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一是在组织内部的组织行为,即怎样的组织行为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组织管理;二是对组织外部的组织行为,即怎样的组织行为才能使组织在社会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概括起来,及组织中的个体、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
组织:含义:是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使命,一些人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构成的有机整体。
组织具有什么功能?答:1、能够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许多需要。
2、能够形成比单独个人力量简单相加的强大得多的整体力量,完成单个人完成不好的任务。
3、组织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良好组织所具有的特点:1、通个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把组织成员紧紧凝聚在一起。
2、通过科学的分工和有效的协调来合法完成任务,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管理和人的管理有何区别?答:组织管理包括对物(组织财产)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但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对人的管理是组织管理的核心。
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通常而言,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三个方面。
技术技能是指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战士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如工程师。
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能力。
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尤其重要。
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工事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科学现代化:组织行为学对管理科学现代化的影响:1、从忽视人的作用变为重视人的作用。
2、管理由以事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
3、由注重“纪律”变为注重人的“行为”的研究。
4、由“监督”管理发展为“激励”管理。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已达到组织既定目标。
第二章: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一:需要与行为问题:男女之间为什么会有相互表达爱慕的行为?这些行为为什么又因人、因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答:1、生物本能论:行为是个体的生物本能,2、环境决定论:强调行为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四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四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知识巩固一、简答题1.什么是群体?群体的功能有哪些?答: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群体的功能有组合功能、分工协作功能、教化和协调功能、平台或手段功能、满足个人多种需要的功能。
2.产生组织政治行为的因素有哪些?答:产生组织政治行为的因素包括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两个方面,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环境、组织文化、组织结构、政治管理等方面;个体因素包括个体差异、权力需求、控制地位、冒险倾向等方面。
3.冲突处理的策略有哪些?答:冲突管理策略包括强制策略、回避策略、妥协策略、克制策略、解决问题策略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1.D2.B三、应用练习题1.试用组织行为学所学的知识举例分析周围常见的从众行为和顺从行为。
答:从众行为,几个要好的家庭一同出游,他们购买亲子装时,会倾向于购买同一款式,这就是从众行为;顺从行为,这几个购买家庭装的成员中有不喜欢大家买的款式的,但仍然为了群体的要求购买了统一样式的服装,这就是顺从。
2.你周围有非正式群体吗?会不会影响你们群体的行为呢?如果有,请详细说明。
答:通常我们周围都会有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会影响群体的行为。
举例:略。
案例分析:一个虚拟工作团队斯德恩斯公司(T.A.Stearns)是美国的一家税务会计公司,主要为个人提供税务服务。
该公司有着很好的声誉,这得益于公司能对客户提供优质的建议和出色的服务,而其关键在于该公司拥有不断更新的计算机资料和分析工具,使员工们都能运用这个工具为客户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
编写分析工具程序的程序员都受过相当专业的培训,他们编写的程序技术含量很高。
他们有高超的编程技能,对法律有透彻的理解;能迅速整合新的法律内容并对已有法律做出解释,然后准确无误地把它们编入已有的规则和分析工具中。
该公司的分析工具程序由4名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程序员组成的虚拟团队编写。
他们4个人都在家里工作,相互之间和与公司的联系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和会议软件进行。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答案1
第1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l 复习笔记一、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1. 管理者的职能20世纪初,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今天这些职能简化为四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计划活动就是要设定或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或方案。
(2)组织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制定的行动方案。
(3)领导管理者就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去影响组织的成员,努力营造起一种使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氛围,以便使管理的领导职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4)控制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组织的管理者从头到尾地对组织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或预见问题后就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
2. 管理者的角色20世纪60年代末,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生亨利·明茨伯格对5位高层经理进行了一项精心研究,明茨伯格得出结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又互相关联的角色。
这10种角色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人际关系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角色。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信息角色是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收集信息。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亨利·明茨伯格界定的10种管理角色如表1.1所示。
3. 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茨(Robert Katz)提出了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指为了完成或理解一个组织的特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也就是业务方面的技能。
(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指与组织单位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 重点知识 张德
#组织的含义: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条件;1人组成的集合2成员通过实现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凝聚3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实现目标组织和环境:环境:人、财、物、气候、市场、技术、文化、政策、经济。
不同组织对其依赖程度不同;组织和环境二者相互作用。
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组织和管理关系1任何组织度需要管理2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3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4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组织管理中人的因素:1管理职能中人的因素:因人成事2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技术、概念、人际3管理角色中人的因素: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4成功管理要重视人的因素:管理应对人事。
#组织行为1个体:价值观、知觉、归因、态度、个性、意志、情感2群体:特征、行为、凝聚力、团队3组织:结构、效率、文化、领导、变革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含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的演进与发展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人际关系、“社会人”理论、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现代管理理论: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权变理论、文化管理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全球化。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眏。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眏。
社会知觉的分类: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一知觉者主观因素(兴趣爱好.需要动机.知识经验.个性特征)二知觉对象的特征(人们会对对象特征进行整合组织,包括接近率.相似率.闭锁率.连续率。
知觉对象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强度高低运动状态)三直觉的情景因素(适应.对比.敏感化.感受性降低)社会知觉的若干效应(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对比效应.与我相似效应.严格宽大与平均效应.定型效应)归因理论;1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素关系2社会推论问题3行为的期望与预测判断个体行为的原因: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人格的特征:1整体性和层次性2独特性和一致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生物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特点对个性的影响就是生物制约性气质(自然属性)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组织行为学(第四版)
实用文档
2.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
权变理论:管理对象和环境变化多端,简单化 的、普遍适用的方案并不存在,按照对象和情 景具体情况,选择对策。
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寻找关键性变量,探讨变 量之间因果关系,规律性。
实用文档
1.人力资源学派出现
五十年代后期美国经济衰退,人际关系学派片面强调 关系的缺陷,员工需要和期望变化。
企业问题根源在于未能发挥员工的潜力。 Argyris1957年《个性与组织》抨击人际关系学派。
未能满足员工成就感,不能解决积极性。 McGregor1960《企业的人的方面》总结人性假设。传
经济利益。 主要内容:多数人都是懒惰的;没有雄心壮志;个人
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 为满足基本生理安全需要。做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 管理职责和方式:职权命令,使对方服从;严密组织 和具体规范;金钱报酬。
实用文档
2.社会人假设
梅奥等人依据霍桑试验提出。认为人们最重视工作中 的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次要因素。
实用文档
1.组织的含义
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三要素 组织内部基本的专业分工----作业活
动、管理活动 组织结构
实用文档
2. 组织和环境
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 事物和现象
自然、技术、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 组织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 组织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组织对环境的影响,
生产率Productivity (job performance) , 缺勤Absenteeism , 流动 Turnover, 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 , Citizenship
组织行为学教案 张德 第四版祥解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的意思。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 过程。
二、激励过程
管理基本原理表明,人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他的能力和 激励水平。即积极性的高低。
需要、动机与行为是激励理论的基础。
(一)需要与行为
需要(need):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 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2019年4月24日星期三
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马斯洛(A.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1943年出版《调动人
的积极性的理论》,到1954年,在他的《动机与个性》著 作中,有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马斯洛是第一个对人的需要进行系统化、理论化 研究的人,他不仅把人的众多需求分为五大类, 而且阐明了它们的层次结构和内在联系,为以后 的激励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2
需要的分类: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致按以下三类 划分:
1.按需要的性质可分为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也 叫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按需要的迫切程度可分为远期需要和近期需要, 也叫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
3.按需要的范围可分为个人需要、群体需要和社 交需要。
2019年4月24日星期三
3
(二)动机与行为
动机是行为产生的直接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 动机(motive):原意是引起动作。心理学上把引起个
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 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叫动机。
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但需要一般不引起 行为,只有当需要转变为动机后才能发动和维 持行为。由于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在 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
其工作。但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能力可能发挥到80%
组织行为学第四版课后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四版课后答案【篇一:组织行为学参考答案评分细则 4份】p> 专业:工程管理年级:2012级班级:07121210-15班课程名:组织行为学考核方式:提交论文论文要求和评分标准(一)论文要求1、论文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得参考或抄袭,避免方案出现雷同。
2、论文包括封面、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件。
(1)封面(见附件)题目:年级、班级:时间:成绩:(留空,不填)(2)摘要:应是一篇简明扼要的短文,一般在300字左右,包括:进行此次论文设计的目的,重要性;完成的主要工作(研究内容和过程概括性进行叙述);获得的主要结论。
(3)关键词:用词要贴切、规范,一般应有3-5个,不用或少用外来语缩写。
(4)正文:紧紧围绕论文题目展开。
(5)参考文献格式:序号、作者、论文题目(或书名)、期刊名称(或出版社)、起止页码、出版年代(或期刊号)。
(6)附件:表格、问卷等数据资料(如果有的话)。
(7)论文正文要求3000-4000字以上。
(8)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
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引文或其他需要与正文相区别的内容可以自定字体字号,但要与正文协调美观。
(三)论文题目从以下论文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论文。
也可自拟题目,但主题必须跟组织行为学密切相关,否则记0分。
1、浅析员工满意度对企业的影响2、企业员工价值观、人格特征与职业匹配性研究3、企业激励机制研究4、关于团队建设的思考和建议5、沟通中存在的障碍及解决办法6、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研究附件:编号:____________审定成绩:____________论文题目: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时间: 20 年月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教务处制【篇二:【强力推荐】组织行为学练习题及答案(完整版)】>第一单元总论1、定义组织行为学答: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习题解答第4章
第四章知觉与归因思考题1. 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知觉的基本特征有:(1)整体性:是指尽管知觉对象由许多个别属性组成,但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相互独立的部分,而是趋向于把它们感知为一个整体。
(2)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表示出来。
(3)恒常性:是指当知觉条件(如距离、照明度等)发生某种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选择性:是指人们在某一具体时刻只是以对象的部分特征作为知觉的内容,其他的作为背景。
2. 影响知觉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知觉的因素有:(1)知觉的主体因素:在知觉的主体方面,影响个体对别人认知的主要因素是其动机、经验和情感。
(2)知觉的客体因素:在知觉过程中,知觉对象本身的内在因素也会对知觉产生影响。
(3)知觉的情境因素: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
3. 有哪些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答: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有:(1)晕轮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的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它是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
(2)对比效应:是人们在对他人的知觉过程中,将其与自己熟知或最近接触到的人和事进行比较而得出评价结论的一种知觉现象。
(3)定势效应: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或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和笼统的看法。
(4)首因效应: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5)近因效应:是指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6)投射效应: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4. 海德的归因理论基本观点是什么?答:海德的归因理论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需要、情绪、兴趣、态度、信念、努力程度等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他人的期望、奖励、惩罚、指示、命令,天气的好坏、工作的难易程度等等。
组织行为学资料张德组织行为学张德
【组织行为学资料张德】组织行为学张德1、人性假设中的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答:“经济人”假设(1)一般人的天性是厌恶工作,一有可能就逃避工作。
管理部门必须抵制人的这种逃避工作的天性。
(2)因为人的特性是厌恶工作,必须对大多数人实行强制,监控指挥和用惩罚作威胁,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作出适当的努力。
(3)一般人宁愿受指挥,一心逃避责任,相对来说没有进取心,要求安全高于一切。
“社会人”假设(1)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
(2)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而士气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
(3)在群体中除“正式组织”外,还有“非正式组织”。
后一种组织有某种特殊的规范,影响到群体成员的行动。
(4)提出了新型领导的必要性。
领导者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的同时,还必须了解不合乎逻辑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2、需要及其特点?答:需要就是人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
指向性、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可变性、社会制约性。
3、马斯洛需要的五个层次?答:1.生理的需要,指衣食住饥渴等方面的生理机能需要。
2.安全的需要,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得到一定满足后,就自然会有安全的需要。
3.社会的需要,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相应满足后,就会产生社会需要。
4.尊重的需要,尊重需要可分为自尊需要和他尊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们希望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当的工作,使潜在能力充分发挥,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
4、成就需要的基本内容?答:人的需要分成三种:成就需要、友情需要和权力需要。
成就需要论的基本要点:第一、具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把个人的成就看得比金钱重要。
第二、具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对企业和国家都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人们需要用实验来发现高度成就需要的人并对他们进行分析。
第四、高成就需要的人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
5、正确对待挫折和受挫折的人?1、提高人们对挫折性质的认识,增强挫折容忍力2、对受挫折者的攻击行为要有容忍的态度3、改变情景4、采取精神发泄的方法6、群体的分类?如何对待非正式群体?答:1、按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1.1 复习笔记研究组织行为,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的影响方式,二是组织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1.组织(1)组织的含义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和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加总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不同学派对组织的定义见仁见智。
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由人构成,组织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源。
组织既是物质结构,又是社会结构。
②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任何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标。
③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组织的存在是由于有自身的使命和目标。
为了完成目标,组织中的活动实现了专业化分工——作业和管理两大类。
分工和协作使组织活动形成互相联系的层次网络结构,组织的成员也根据各自的权利、责任制度形成正式的层级指挥体系,即组织的层级制内部结构。
(2)组织和环境①组织环境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特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一定影响作用的外部事物和现象构成组织环境,包括:人、财、物、气候、市场、技术、文化、政策、法律等自然、科技、人文、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要素。
②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a.组织的产出、服务为环境所接受的程度是限制组织活动的边界条件。
组织活动的效率受制于环境条件的优劣。
组织活动必须适应环境的需要。
b.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组织和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其他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这些其他组织和个人构成了组织的利益相关者。
组织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实际是通过和它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交换实现。
c.组织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必须有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准确地感知环境变化,不断调整、改革,同时要始终保持结构的灵活性,才能获得发展。
d.组织也会影响环境。
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增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组织活动的结果必然会对环境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组织对环境不可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都必须以对环境的适应为前提。
(3)组织的演变①组织形态:结构和过程、存在和演变是组织的两种形态。
a.静态地看,组织的存在表现为在某些特定目标下形成的职位、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式结构。
它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动态地看,组织结构形成后,必然展开活动以完成组织目标,同时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提高组织的效能,这种运作、变革、发展的过程即为组织的演变过程。
因此组织既是一种维持结构,又是一种创造结构,并使结构发挥作用的过程。
②组织的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a.取决于它与环境(实际上是利益相关者)协调、适应的程度,它决定了组织工作成果的有效性;b.取决于组织内部的制度和工作效率,它决定了组织能否以较少的资源耗费实现较多,较好的工作成果。
③组织演变中分工结构日益复杂的内在机理:改进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完成组织目标必然要求组织内部分工的深化度、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分工的深化度、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必然导致更高的效率和技术进步。
这种正反馈机制是组织演变中分工结构日益复杂的内在机理。
④组织规模:在一定时期内,规模收益和管理成本的边际比较决定了组织的适度规模。
随着管理技术的进步,在长期的组织演变中,组织规模在不断扩大。
(4)组织和管理①管理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活动是独立进行的、有别于作业活动又为作业活动提供服务的活动,是保证组织正常运行、发展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②组织活动可分为基本的两大类:a.直接导致组织目标完成的作业活动;b.确保作业活动有效进行的管理活动。
③组织和管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a.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组织成员之间的协调是组织存在并正常运行的前提,也是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管理是任何组织都不可或缺的。
b.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管理不能独立存在,管理不具有自己的目标,其终极目的只是保证作业活动的有效进行,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c.管理活动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管理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的成效好坏、有效性如何,集中体现在它是否使组织投入最少的资源,取得最大的、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
d.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组织不断发展演变,给管理提出新问题。
探索、解决这些问题,会导致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技术方法的进步,从而降低组织的管理成本。
(5)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在构成组织的各种资源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
组织的目标在管理者、员工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得以实现。
人的行为和表现很大程度上能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组织目标的实现及其实现程度。
①管理职能中人的因素计划、组织、控制都必须以对组织人力资源的掌握为前提。
激励、领导则更是在满足员工需要的基础上指导和影响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
②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a.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b.概念技能,指综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的能力;c.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③管理角色中人的因素亨利·明茨伯格提出了一个“管理者究竟在做什么”的分类纲要:管理者通常扮演着10 种不同的却高度相关的角色,进一步组合成三个方面:a.人际关系角色指所有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和象征性的义务。
主要包括:挂名首脑的角色;领导者的角色;充当联络员的角色。
b.信息传递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收集信息。
主要包括:监听者角色;传播者的角色;发言人的角色。
c.决策制定角色有4 种。
主要包括:企业家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的角色;混乱驾驭者的角色。
④成功管理者研究中人的因素在对各种活动的强调重点上,成功的管理者(以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为标志)与有效的管理者(以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为标志)截然不同:a.成功的管理者:社交联络对成功的管理者贡献最大;b.有效的管理者:信息沟通的相对贡献最大,社交联络的贡献最小。
因此,一个管理者要做好工作,取得成功,就必须培养管理和应对人事因素的能力。
2.组织行为组织行为的研究以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为核心。
组织研究分析的不同层面:(1)个体从单个组织成员的角度出发的方法把重点放在心理学的发展理论和解释的规律上,这些发展理论和解释是关于个体行为以及他们对不同的组织政策、实践和过程的反应。
(2)群体如果要完成组织目标,组织成员就必须在工作中合作并协调他们的活动。
人们在一起工作的常规方式是小组、部门、委员会等组织形式。
组织行为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应用于研究组织中的群体。
(3)组织组织行为学也把整个组织作为研究对象,而不仅是把重点放在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上。
这种宏观方法是把重点放在社会学规律的理论和概念上。
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基本分析单元——个人、群体、组织中,组织中个人行为和群体行为的研究构成组织行为学的微观理论。
把组织作为基本的分析单元而进行研究,构成组织行为的宏观理论。
从不同角度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并不互相矛盾,它们是互相补充的。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人的行为与心理密不可分,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依据,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须把两者作为统一体进行研究。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这说明组织行为学只研究一定组织范围内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可分为:①个体心理与行为;②群体心理与行为;③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
(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环境中的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实质上是一门现代管理科学,是管理领域中行为学派的理论和方法的支柱。
2.组织行为学的产生(1)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组织行为学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①古代社会对组织活动的管理基本上是建立在个人观察、判断和直观基础上的传统经验管理。
从组织行为的角度看,古代的行为研究与一般的心理研究基本一致。
②工业革命时期开始真正重视组织管理理论的研究,从此生产计划和技术、劳动分工、设备的合理使用等成为管理理论的重要专题,管理思想从经验直觉进入了较系统的研究。
“人际关系之父”、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企业中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试验,开组织行为研究先河。
③在“管理运动”潮流中人力资源管理萌芽。
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理论研究走上了科学轨道,成为管理学产生的标志。
④工业心理学的创建l912 年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产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创建,开创了对人的行为进行科学研究、解释个体差异的新领域,这是现代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理论的基础。
⑤“霍桑试验”、“劳动宪章”与“人群关系运动”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对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⑥在20 世纪40 年代末50 年代初正式形成行为科学,对员工在组织活动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的学科,成为管理理论的主流学说。
⑦20 世纪60 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组织行为的研究,它的内容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内人和群体的行为。
⑧最近20 年来,行为科学主要是围绕着组织行为的理论的综合,也是围绕着组织行为的一些课题发展的,因而目前比较流行把这个学科称为“组织行为学”。
(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对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改变了传统管理对人的错误认识,从忽视人的作用变为重视人的作用。
①现代管理已由原来的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②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的“行为”的研究;③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发展到“激励”管理。
(3)组织行为学的出现,反映了组织管理理念的重大变革。
以往的管理理论将营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作为组织研究的典型。
如今,非营利性组织如学校、医院、政府机构等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力资源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源。
3.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组织管理理论和人力资源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组织文化理论不断融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