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叔本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所知道的叔本华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唯意志论哲学的始祖。他出身于但泽(今属波兰)一个银行家家庭,1809年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医学,后对哲学感兴趣。1811年转入柏林大学专攻哲学,听过费希特的课,1813年以博士论文《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耶拿大学博士学位。

因家境富有,他不必为生计奔忙,一生潜心著述。只有1820年和1826年两度试图在柏林大学开课,均因找不到听众而失败。

1819年,他出版了自己最重要的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但几乎无人问津,直到三十多年后,人们才认识到他的哲学的价值,他的声望在他70岁时达到顶点,两年后他死于肺炎。

叔本华最重要的思想是他的“唯意志论”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两句话是“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他认为“意志”是高于一切的,个体的“意志”即是他“世界”的主宰,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表现,思想也是意志的派生物。意志也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肠胃、利爪、肌肉、性器官都是意志促使生物发展出来的。他把理性置于意志的支配之下,认为意志统率知觉、记忆、想象、判断和推理,人的思想、理性应当服从神秘的、无从解释的意志。人之初并无理性可言,只是后来需要体现意志时意志才造出了理性。但理性是不可能认识到世界的本质的,直觉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

叔本华对于意志的强调又引出了他的“生命意志论”。叔本华认为,作为世界本原的生命意志是痛苦的本原,由生命意志产生的欲求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每一次欲求的满足、结束都必然一个新的欲求的起点,导致欲求的循环不止。欲求的无限,使痛苦也无穷无尽。即使欲求的实现带来了满足,它也是暂时的。因此,叔本华提出了他的摆钟理论,认为人生就像一个摆钟,在欲求之间、痛苦和无聊之间不停地来回摆动(同时他也说过人类幸福的天敌是痛苦与无聊)。意志的本质就是挣扎,它没有目的、没有满足,欲望的暂时的满足也立刻导致空虚无聊,导致进一步的欲望和挣扎,欲壑难填。所以人生本质上就是无休止的痛苦。

由生命意志便可以引申出他最广为人知的“悲观主义”。既然世界本质是某种无法满足的欲求,那么世界就无法脱离其痛苦的本质。于是叔本华认为所有的幸福都是虚妄,只有痛

苦是最本质的真实。一个人无论是乐天派还是悲观派,都不能摆脱根本上的痛苦,乐天派只是对现实逃避的自我欺骗。

既然肯定生命意志是导致痛苦、悲观的本原,那么要摆脱痛苦就必须否定生命意志,抑制人的欲望,摆脱一切世俗的利益和欲求,无欲无求。然而叔本华又反对通过自杀来摆脱生命意志,他反而认为自杀就是生命意志的一种体现,正是因为生命意志过于执着才选择了死亡。于是叔本华认为可行途径就是走禁欲主义。快乐是短暂的,虚幻的,因为欲望太难满足,不停的追逐欲望最终还是会伤痕累累。所以,不如摒弃欲望,求得安宁。杜绝自己的所有欲求,意识到一切世俗的生活都是“无”,最后达到一种无欲无求的寂灭境界。

然而欲求是无法被完全消除的,甚至禁欲本质上也是一种欲求,一种对无欲的欲求。禁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叔本华也认同禁欲就是一种苦行。于是就叔本华个人而言,他转向了音乐绘画诗歌建筑等方向来需求出路,也使他成为一个涉猎广泛的美学家。他把艺术看作是解除人类固有痛苦的一个可能途径,他相信艺术具有一种绝对的普遍性和超时间或空间的本质,所以它就能将人类从永不休止的欲求中解脱出来。于是美也就具有了极高的价值。

叔本华对于读书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看法。他不赞同人们多读书,他觉得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读书时,我们觉得很轻松,拿来就读,然而这个过程却是让自己的头脑变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阅读时,我们在用别人的脑袋进行思考。”

这是叔本华的一种独特偏激的表达方式(在我看来)。阅读是为了形成独立的精神品格,而书读太多的危险在于,很容易失去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自己所展现出来的态度,也都是阅读中被前人所灌输的,自以为是自己形成的三观其实也是他人的。因此陷入被动思考当中,丧失了主动思考的能力。

老是读别人的书,会耽误自己的独立思考。或者说阅读只是打开一扇门的作用,读者需要多思考多总结。一本书的观点并不会适用于所有人,作者的很多看法你也许不会同意,但是在你自己阅读一定数量的书、拥有成熟的意见之前,批判性的阅读确实是困难的。因此如果不特地的追寻理解,而是片面的要求数量,自然会人云亦云,看了这本觉得好,下一本意见相左的觉得也有道理,被作者的思想带着到处跑。

于是我们在接触任何书本、任何思想时都不能通篇接受,那样我们得到的只是知识而不是智慧。正如罗素说过“你相信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别完全相信他。”要有怀疑一切的勇气,别让“头脑变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叔本华还有一句我很喜欢的名言“要么孤独,要么平庸。”这句话也是驱使我去了解叔本华的最大功臣。“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你可以选择在原处不停地跟周遭不解的人解释你为何这么做,让他们理解你;我选择什么都不讲,自顾自往前走。我宁愿孤独。我享受一个人的孤独的状态。一个人的状态永远是最好的。没人打搅,心无旁骛,才好安心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叔本华说世界是我的表象。而佛教则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海格德尔则说,我们丧失了真本。当一个不愿意说谎,完全按真本生活的人与人交往时,他必定是孤独的。

顺便提一句,叔本华由于冷漠的母亲带来的影响而一定程度上的歧视女性。他认为女性“只是冀求恬静,平稳地度其一生。”“既愚蠢又浅显——一言以蔽之,她们的思想是介于成人和小孩之间”“不理性”。这是我非常不认同的观点,不论他言论的正确与否(显然的错误),性别歧视总是能把我戳跳起来的点。但是相关女权主义的论点我可以再写两千字,这里就不赘述了。我只认为平权的真正意义是尊重,例如对同性恋的尊重,对喜欢穿粉色套装老太太的不指手画脚,对女性的正确认识。

叔本华的理论给后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尼采,称叔本华为他一生的老师(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说想要缓解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可以读尼采)尼采接过了叔本华的旗帜,但对它进行了革新,这种革新在将叔本华的敏感的悲观主义变为强力悲观主义的,由消极的虚无主义而变为积极的虚无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