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案例
劳动法中关于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劳动法中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旨在揭示劳动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劳动法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案情简介:某公司员工李某因怀孕,公司以李某无法胜任工作为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李某不服,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本案中,公司违法解除李某的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行为。
劳动仲裁委员会支持了李某的仲裁请求,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2. 案例二:拖欠工资案件案情简介:某公司拖欠员工王某工资,王某多次向公司催讨无果,遂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
本案中,公司拖欠王某工资,违反了法律规定。
劳动仲裁委员会支持了王某的仲裁请求,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
3. 案例三:加班费争议案情简介:某公司员工张某因工作需要,每周加班10小时,但公司未支付加班费。
张某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费。
本案中,公司未支付张某加班费,违反了法律规定。
劳动仲裁委员会支持了张某的仲裁请求,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
4. 案例四:工伤认定争议案情简介:某公司员工魏某在工作过程中受伤,公司未对其进行工伤认定。
魏某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工伤职工申报工伤。
本案中,公司未对魏某进行工伤认定,违反了法律规定。
劳动仲裁委员会支持了魏某的仲裁请求,要求公司为其申报工伤。
三、劳动法中存在的问题1. 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存在差异: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用人单位对劳动法的规定理解偏差,导致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拖欠工资等问题的发生。
关于劳动合同法的案例
关于劳动合同法的案例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它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规范了用人单位的行为。
在实际工作中,劳动合同法常常成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纠纷时的重要依据。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案例来深入探讨劳动合同法的具体应用。
案例一,小王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纠纷。
小王在某公司担任销售人员,因为业绩不佳,公司决定解除与小王的劳动合同。
小王认为公司没有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并提起了劳动争议。
经法院审理后,判决公司需向小王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在这个案例中,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支付小王经济补偿,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因此被判决支付经济补偿。
案例二,加班加点工资纠纷。
张先生在一家外企工作,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加班加点。
但是公司未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张先生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法院最终判决公司需支付张先生加班加点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当支付加班工资。
在这个案例中,公司未按照规定支付加班加点工资,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因此被判决支付相应的加班加点工资。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劳动合同法在实际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了用人单位的行为。
在劳动关系中,双方应当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共同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劳动合同法的具体应用,避免类似的劳动纠纷发生。
劳动合同法真实案例
劳动合同法真实案例案例一:试用期解除合同争议案情简介:李某与某公司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为三个月。
试用期内,公司以李某工作能力不符合要求为由解除了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说明理由。
判决结果:法院判决公司解除合同无效,因公司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李某的工作能力不符合要求,且未说明解除合同的合理理由。
案例二:加班费支付纠纷案情简介:张某在某制造企业工作,经常加班但未获得加班费。
张某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加班费。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支付加班费。
判决结果:劳动仲裁委员会支持张某的请求,判决公司支付张某应得的加班费。
案例三: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案情简介:王某与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因公司经营不善,决定裁员。
公司未与王某协商即解除了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判决结果:法院判决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王某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案例四: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案情简介:赵某在某公司工作半年,公司一直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判决结果:劳动仲裁委员会判决公司支付赵某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
案例五:竞业限制条款争议案情简介:孙某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含有竞业限制条款,离职后孙某加入同行业公司工作,原公司要求孙某支付违约金。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竞业限制条款应当明确约定期限和经济补偿。
判决结果:因原公司未支付竞业限制期间的经济补偿,法院判决孙某无需支付违约金。
请注意,以上案例均为虚构,旨在展示劳动合同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典型情形。
实际案件处理需结合具体事实和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运用的例子
劳动合同法运用的例子案例一:加班费计算的争议某公司与员工张先生签订了劳动合同,规定工作时间为每周五天,每天工作8小时。
公司在特定项目期间需要加班,但未与张先生事先达成书面加班协议,也未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支付加班费。
张先生因未收到加班费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
法院审理后认为,公司未经张先生同意并未按照法定程序支付加班费,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
依据法律,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张先生未支付的加班费,并要求公司依法调整加班管理制度,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案例二: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一家工业企业因市场变化需要裁减人员,与被裁员工小王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协议。
小王根据个人工龄和公司规定,享有一定的经济补偿金。
但在实际支付过程中,公司未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计算方式核算补偿金,引发小王的异议。
小王提出仲裁请求,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的相关规定,认定公司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存在错误。
根据法律原则,仲裁委员会裁决公司重新核算经济补偿金,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支付给小王。
案例一:加班费计算的争议在上述案例中,张先生作为员工,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了每日工作时间和周工作日数。
公司未经张先生同意,在特定项目期间安排了额外的工作时间,未按照《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支付加班费。
根据法律的明确规定,劳动者在超过法定工作时间后应当享有相应的加班费,而公司未依法履行支付义务,因此导致了张先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确认了张先生与公司的劳动关系及合同条款。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未经劳动者同意,企业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支付加班费。
而所谓的加班费用,是指企业支付的、以略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方式计算的加班工作费。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未经张先生同意未依法履行支付义务,因此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张先生未支付的加班费,并要求公司在未来的工作管理中遵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有关合同法的案例最新7篇
有关合同法的案例最新7篇劳动合同法案例篇一一、年底,“北大假博士”刘志刚(曾用名刘育豪)伪造了北大的本科、硕士、博士学历,应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以下简称郑州航院)教师职位,该学院信以为真,即与刘志刚商谈招聘事宜。
为了能让刘志刚毕业后到学院工作,郑州航院决定让其毕业前即可上班。
12月份,刘志刚到郑州航院上班,学院按博士生待遇支付给刘志刚4万元安家费,三个月工资6000元,并分配120平方米住房一套。
刘志刚上班后,多次以自己是北大博士为由,要求提高待遇,不断和学院提出需要配置电脑、打印机和科研启动资金等要求。
郑州航院经向北京大学查询,发现刘志刚北大博士是假的。
问:1、该劳动合同是否有效?答:无效,根据《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对于“欺诈”劳动部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当事人虚假的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的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无论是用人单位欺诈劳动者还是劳动者欺诈用人单位,都会导致合同无效。
本案中刘志刚的行为无疑符合欺诈的特征。
他与郑州航院的劳动合同应认定为无效合同。
2、劳动合同法中是如何规定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的?合同法案例分析题篇二第一章因劳动合同的签订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例一:单位发出offer后是否可以反悔季某是成都某公司的技术总监,北京一家公司招聘技术副总裁,季某经过网上视屏面试,北京这家公司正式向季某发出offer,通知其国庆后即来北京上班报到。
季某为此很高兴,请亲朋好友多次聚会,花费上万元。
国庆后季某刚到北京,公司就通知其撤回offer,原因是该职位已经有更合适的人员。
季某大为光火,向劳动仲裁委提起仲裁,要求北京公司履行与自己的劳动合同。
本人观点:北京这家公司的做法非常不妥,有违诚信的市场原则,但是从劳动法角度,季某的主张不会得到支持。
单位发出offer,应视为要约邀请,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还没有建立。
Offer不等于劳动合同,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关于劳动合同法的案例
关于劳动合同法的案例劳动合同法案例案例一: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案情简介:张三与A公司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为三个月。
试用期间,张三因工作表现不佳,被公司提前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案例分析:A公司在解除张三劳动合同前,应明确告知其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具体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证据。
同时,应给予张三申辩的机会。
案例二:经济性裁员案情简介:B公司因经营不善,决定进行经济性裁员,涉及员工李四。
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案例分析:B公司在进行裁员前,应依法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意见。
裁员过程中,应优先留用与公司签订较长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或者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的员工。
案例三:劳动合同的变更案情简介:王五与C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了工作岗位和薪资待遇。
合同履行一年后,C公司因业务调整,需要变更王五的工作岗位。
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
案例分析:C公司在变更王五的工作岗位前,应与王五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
变更后的岗位应符合双方的意愿,且薪资待遇等应得到妥善处理。
案例四:劳动合同的续签案情简介:赵六与D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即将到期,双方均有意愿续签。
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的,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案例分析:D公司在劳动合同期满前,应与赵六协商续签事宜,并在合同期满前完成书面劳动合同的签订。
续签合同的条款应符合法律规定,保障双方权益。
案例五: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经济补偿案情简介:钱七与E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合同履行两年后,因个人原因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十大经典劳动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一:劳动合同解除争议案【案情简介】张先生于2010年1月1日与某公司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三年。
2012年5月,张先生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但公司认为张先生违反了合同约定,要求其支付违约金。
张先生不服,遂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判决结果】劳动仲裁委员会认为,张先生在合同期限内提出辞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无需支付违约金。
公司败诉。
【案例分析】此案涉及劳动合同解除的相关法律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此案例中,张先生在合同期限内依法提出辞职,公司无权要求其支付违约金。
二、案例二:加班费争议案【案情简介】李女士在某公司担任行政助理,每月加班时间为20小时。
李女士向公司提出要求支付加班费,但公司以公司制度规定加班费为每月100元为由拒绝支付。
【判决结果】劳动仲裁委员会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费。
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应支付李女士加班费。
【案例分析】此案涉及加班费的计算标准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费。
此案例中,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应承担法律责任。
三、案例三:工伤认定争议案【案情简介】王先生在某建筑公司工作期间,不慎从高处坠落受伤。
王先生向公司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但公司认为王先生受伤并非在工作时间内,拒绝为其办理工伤认定。
【判决结果】劳动仲裁委员会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公司败诉。
【案例分析】此案涉及工伤认定的法律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劳动合同法的案例
劳动合同法的案例劳动合同法案例案例一:试用期解除合同争议- 事实背景:张某与A公司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为三个月。
试用期内,A公司以张某工作能力不符合要求为由解除了劳动合同。
- 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
- 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A公司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张某不符合录用条件,因此判决A公司解除合同违法,应支付张某赔偿金。
案例二:加班工资支付问题- 事实背景:王某在B公司工作,经常加班但公司未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 判决结果:王某提起诉讼,法院判决B公司支付王某未付的加班工资,并根据法定标准支付赔偿金。
案例三:非法解除劳动合同- 事实背景:李某与C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C公司在未与李某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解除了劳动合同。
-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 判决结果:法院认定C公司解除劳动合同违法,判决C公司支付李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案例四:劳动合同期限争议- 事实背景:赵某与D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合同到期后,D公司未与赵某续签合同,但继续使用赵某的劳动。
-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继续使用劳动者的,视为续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判决结果:赵某提起诉讼,法院判决D公司与赵某之间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D公司应支付赵某相应的工资和福利。
案例五:竞业限制条款争议- 事实背景:孙某与E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中包含竞业限制条款,孙某离职后在同行业公司工作,E公司要求孙某支付违约金。
-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竞业限制条款应当明确限制的范围、地域和期限,且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相应的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案例范文
劳动合同法案例范文案例一:退休金争议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缴纳职工的社会保险费。
职工参加职工社会保险,享受由社会保险费支付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小王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为其缴纳养老保险,以确保其在退休后能够享受到相应的退休金待遇。
根据相关证据,劳动仲裁机构判定企业应当按照小王实际工资的百分之六十缴纳退休金,而非给与的很低退休金。
企业对此判决不服,随后上诉至法院。
法院对小王的合法权益进行了保护,驳回了企业的上诉请求,维持了原劳动仲裁机构的判决结果。
案例二:工资拖欠案小李是家大型企业的员工,由于经济形势不好,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资金困难,连续几个月未能按时支付工资。
小李对此感到无奈,他知道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小李决定采取行动,他先是向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书面投诉,要求尽快支付拖欠的工资。
然而,企业以资金短缺为由,表示无法按时支付。
小李对此不满,随后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了举报。
劳动监察部门收到举报后,迅速进行了调查,并找到了企业拖欠工资的证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拖欠工资。
”劳动监察部门要求企业立即支付拖欠的工资,并对企业进行了相应的罚款。
案例三:违反竞业限制案小张是家互联网公司的高级研发工程师,根据和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公司与他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劳动者有妨碍用人单位正常经营活动,损害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行为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
”然而,小张在离职后迅速加入了一家与公司直接竞争的企业,并开始从事和他在原公司期间相同的研发工作。
原公司发现这一情况后,决定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小张承担违约责任。
法院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判断小张违反了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的竞业限制条款。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劳动者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的,用人单位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制止。
劳动合同法典型案例解析(十五例)
劳动合同法典型案例解析(十五例)案例一:违约问题某公司与员工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但员工在合同规定的试用期内提出辞职,违反了合同约定。
公司要求员工按照合同规定的赔偿金额赔偿违约金。
在此案例中,员工是否应该赔偿违约金?该如何解决?案例二:加班费问题一家外企的员工因工作需要经常加班,但公司没有按照劳动合同支付加班费。
员工对公司提起诉讼要求支付加班费。
在此案例中,员工的诉求是否成立?公司有哪些应对措施?案例三:竞业限制问题某公司与员工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其中包含有竞业限制条款。
员工在离职后不顾竞业限制条款,直接加入了竞争公司。
公司要求员工停止在竞争公司工作并赔偿违约金。
员工是否需要履行竞业限制条款?双方应该如何解决此纠纷?案例四:劳动报酬问题一家企业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员工的工资按时发放,但企业多次延迟发放工资。
员工对企业提起诉讼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
在此案例中,企业的行为是否构成违约?员工应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案例五:劳动安全问题一名员工在工作期间不慎受伤,但企业没有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和赔偿。
员工要求企业承担责任并支付医疗费用和赔偿金。
在此案例中,企业应该如何处理员工的要求?员工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案例六:解除劳动合同问题一家企业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双方在工作中发生严重矛盾,企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员工立即离职。
员工认为企业的解除行为违法,拒绝接受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理。
企业应该如何合理解除劳动合同?员工的拒绝是否合理?案例七:劳动争议解决问题一名员工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双方无法自行协商解决。
员工选择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
在此案例中,仲裁部门应该如何处理此案?双方在仲裁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案例八:合同期限问题某企业与员工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但合同未明确约定工作期限。
员工在一年后要求续签合同,企业拒绝续签并提出解约。
员工认为企业的解约行为不合法,要求继续履行合同。
在此案例中,双方的相互权益如何保障?案例九:劳动欺诈问题一名员工在求职过程中被企业误导,企业在合同中明确承诺给予员工一定福利待遇,但实际工作中未兑现承诺。
劳动合同法法律适用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
该公司员工小李(化名)于2011年7月1日入职,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职位。
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小李的月工资为人民币8000元,工作地点为某科技公司所在地。
在劳动合同期间,小李工作表现良好,多次参与公司重要项目,为公司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然而,由于个人原因,小李于2014年5月提出离职。
离职前,小李向科技公司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并按照合同约定提前一个月通知公司。
科技公司同意小李的辞职,但双方在离职补偿问题上产生了争议。
二、争议焦点1. 小李是否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离职补偿条件?2. 科技公司应支付小李多少离职补偿?3. 如果小李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科技公司是否有权要求其支付违约金?三、法律适用1.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3.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约定劳动者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者从事同类工作的竞业限制。
劳动合同法律真实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8年5月,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与张三(化名)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三年,自2018年5月1日起至2021年4月30日止。
合同约定,张三担任科技公司项目经理一职,月薪为人民币1万元,年终奖根据公司业绩进行评定。
合同中还约定了试用期、保密条款、竞业限制条款等。
2019年11月,张三向科技公司提出辞职,理由是个人原因。
科技公司同意张三辞职,但要求张三支付违约金。
张三认为科技公司违约,拒绝支付违约金。
双方因此产生纠纷。
二、争议焦点1. 张三是否需要支付违约金?2. 科技公司是否违约?三、法院判决1. 关于违约金问题:法院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的,不得超过劳动者一个月工资的数额。
本案中,张三的月薪为1万元,科技公司要求张三支付违约金,超过了法定标准,因此科技公司要求张三支付违约金的主张不予支持。
2. 关于科技公司违约问题:法院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本案中,科技公司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存在上述违约情形,因此科技公司违约的主张不予支持。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张三与科技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主要涉及违约金和违约责任两个问题。
通过对案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违约金问题: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的,不得超过劳动者一个月工资的数额。
这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违约金条款。
2. 违约责任问题: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等情形,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十大经典劳动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劳动法律制度日益健全。
劳动法律案例在维护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选取十大经典劳动法律案例,分析其法律意义和社会影响。
一、案例一:某公司拖欠工资案【案情简介】2018年,某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员工们多次向公司讨要无果。
后员工们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劳动监察大队经调查取证,认定该公司拖欠工资事实成立,责令该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本案中,某公司拖欠员工工资,侵犯了员工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员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是合法的。
【案例启示】用人单位应依法履行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不得拖欠员工工资。
劳动者在遇到工资拖欠问题时,应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二、案例二:某企业裁员案【案情简介】2019年,某企业因经营不善,决定裁员。
在裁员过程中,企业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员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也未支付员工经济补偿。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因经营困难,需要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并经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批准。
”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本案中,某企业未履行法定程序,侵犯了员工合法权益。
【案例启示】用人单位在裁员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与员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员工经济补偿。
三、案例三:某公司强迫加班案【案情简介】2020年,某公司强迫员工加班,员工多次拒绝后,公司以辞退相威胁。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典型劳动法律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与员工张某于2019年1月1日签订了一份期限为3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张某担任公司销售部经理职位。
合同约定,张某的月工资为人民币1万元,享有五险一金、年假、婚假、产假等福利待遇。
2020年7月,张某因个人原因向甲公司提出辞职,甲公司同意解除劳动合同。
在解除劳动合同过程中,双方就经济补偿问题产生争议。
二、争议焦点1. 张某是否享有经济补偿?2. 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及金额是多少?三、案例分析1. 张某是否享有经济补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张某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但甲公司同意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张某有权要求甲公司支付经济补偿。
2. 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及金额是多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张某在甲公司工作时间为2年6个月,按照上述规定,应支付张某2.5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甲公司主张张某在离职前一个月工资为1万元,因此应支付张某2.5万元的经济补偿。
张某则认为,其离职前一个月工资应为1.2万元(包括绩效奖金等),因此应支付张某3万元的经济补偿。
经查,张某在离职前一个月的工资确实为1.2万元,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等。
因此,甲公司应按照张某的实际工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
四、法院判决法院审理后认为,甲公司同意解除劳动合同,张某有权要求甲公司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张某在甲公司工作的时间及实际工资标准,法院判决甲公司应支付张某3万元的经济补偿。
五、案例启示1. 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劳动合同解除的相关程序,避免因程序不当导致劳动者获得不当利益。
劳动法律法规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劳动法律法规是维护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
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逐年上升。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劳动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二、典型案例一:拖欠工资案案例背景:某公司于2019年1月招聘了10名员工,约定工资每月5000元,试用期一个月。
试用期满后,公司以员工表现不佳为由,未与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也未支付试用期工资。
员工多次与公司协商,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工资。
案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根据第二十条,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本案中,公司未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且未支付试用期工资,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
处理结果:经劳动仲裁委员会调解,公司支付员工拖欠的试用期工资,并赔偿员工经济损失。
三、典型案例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案案例背景:某员工在某公司工作满三年,合同到期后,公司以公司业务调整为由,要求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员工不同意,公司遂以员工不符合岗位要求为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案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本案中,公司以业务调整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但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业务调整与员工岗位直接相关,也未与员工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违反了法律规定。
处理结果:经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决,公司支付员工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2023年劳动合同法案例(通用9篇)
2023年劳动合同法案例(通用9篇)劳动合同法案例篇1案例简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期限为2年,假如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是6 个月,试用期内的月工资为1000元,试用期满后的月工资为1500元,假如劳动者在该单位根据合同约定完成了6个月的试用期工作,而且用人单位根据合同规定支付了试用期的全部工资,那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期限是否合法?假如违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最多可以约定试用期的.期限为多长?用人单位实际应当担当的成本为多少?案例分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因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最多可以约定二个月的试用期。
劳动者根据合同约定履行了6个月的试用期,其中4个月是违法试用期,那么用人单位除了不能索回劳动者已经获得的6个月的试用期工资6000元外,还必需根据试用期满后的月工资标准1500 元,再向劳动者赔偿这4个月的工资6000元。
法条链接:(1)《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案例篇2案情简介:王某于20XX年10月9日与某电脑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被聘为技术员,聘期两年。
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竞业禁止: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王某三年内不得在本地区从事与该公司相同性质的工作,如违约,王某须一次性赔偿电脑公司经济损失10万元。
因电脑公司拖欠王某2023年9月,10月两个月的工资,20XX年11月15日,王某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解除劳动合同;补发两个月工资,给付经济补偿金;确认劳动合同中的竞业禁止约定条款无效。
劳动法经典案例及解析
劳动法经典案例及解析一、劳动法经典案例及解析1. 谢华与南京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谢华在南京某公司担任技术员,公司与其签订了一份三年的劳动合同。
在合同期内,公司要求谢华加班,但谢华拒绝。
公司因此解除了谢华的劳动合同。
谢华认为公司解除合同的行为违法,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
解析: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因此,公司在未经谢华同意的情况下强制加班,导致谢华拒绝加班并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应当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2. 李明与广州某公司拖欠工资纠纷案李明在广州某公司担任销售经理,公司因业绩不佳将李明辞退。
然而,李明发现公司拖欠了他的工资,并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
解析: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国家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因此,公司拖欠了李明的工资,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应当支付拖欠的工资。
3. 张三与北京某公司工伤赔偿案张三在北京某公司担任装饰工,因在工作中受伤,导致左腿残疾。
张三要求公司支付工伤赔偿金。
解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为发生工伤的劳动者支付工伤医疗费、工伤补助金、伤残津贴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
因此,公司应当为张三支付相应的工伤赔偿金。
4. 王小明与上海某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案王小明在上海某公司担任销售员,公司因业绩不佳将其解除劳动合同。
然而,公司未经过法定程序解除王小明的劳动合同。
解析: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经济补偿,并承担劳动争议处理期间的工资支付义务。
因此,公司未经过法定程序解除王小明的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和工资。
5. 李丽与深圳某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案李丽在深圳某公司担任财务主管,公司因经营困难将其解除劳动合同。
然而,公司未经过法定程序解除李丽的劳动合同。
劳动法相关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某某,男,35岁,汉族,某公司员工。
被告:某公司,住所地某市某区某路某号。
案由:劳动合同解除与经济补偿纠纷二、案件经过张某某于2009年1月1日入职某公司,担任技术部工程师一职。
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为三年,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2年1月1日止。
合同约定,张某某的月工资为人民币8000元,每月缴纳五险一金。
在张某某入职后的第三年,即2011年,公司因经营不善,决定对员工进行优化调整。
公司于2011年10月20日向张某某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其解除劳动合同。
通知中提到,由于公司业务调整,技术部需要缩减人员,故决定与张某某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提出,愿意支付张某某经济补偿金,金额为一个月工资。
张某某认为,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其解除劳动合同,也未支付其经济补偿金。
因此,张某某拒绝签署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并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三、仲裁委员会审理情况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了张某某的仲裁申请,并依法组成仲裁庭进行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仲裁庭依法传唤了双方当事人及证人,并听取了双方的陈述和质证。
仲裁庭查明以下事实:1. 张某某与某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合法有效。
2. 公司在2011年10月20日向张某某发出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但未提前三十日通知。
3. 公司愿意支付张某某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4. 张某某拒绝签署解除劳动合同协议。
仲裁庭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本案中,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提前三十日通知张某某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问:仲裁委是否支持邱某等的申诉请求?为什么?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 闫某,女,15 周岁,经曹某介绍到赵某开办的家具厂工作,2002 年 1 月 21 日上午,闫某在工作时不 慎碰到正在高速运转的电锯,造成左手掌断裂。闫某住院治疗 14 天,支出医药费 5978 元,经劳动能力鉴 定,闫某左手为多发性肌腱断离、指骨骨折、神经和血管损伤,构成六级伤残。 请分析本案中的法律关系?应如何承担法律责任?
案例二 李某应北京一家公司的聘请从事科研工作,与妻子张某一起调到该公司,并双双签定了为期 5 年的劳
动合同。然而,由于环境的变化、工作的压力和夫妻间的矛盾,李某在科研上没有取得多大进展。恰在此 时,另外一家企业愿为李某提供高新科研设备和充足科研资金进行课题研究。于是,李某未与任何人打招 呼即离开了单位。公司领导曾多次劝其回来,但始终没有结果,公司十分不满,便根据公司 “凡本单位双 职工男方调走时,妻子必须同时调走”的有关规定决定,张某必须在 3 个月内离开公司。
-2-
案例五 2000 年 4 月 1 日,曹某在鼎华公司的介绍下与一尼加拉瓜公司签订一劳动合同,主要内容为:“1 尼
加拉瓜公司(甲方)聘用曹某(乙方)3 年,鼎华公司为甲方的保证人,2 乙方月工资为 450 美元,3 乙 方正常来回机票由甲方负责,3 年聘期未满(不管任何理由)回国机票由乙方自付。”聘用合同签订后,曹 某在尼加拉瓜公司工作。2003 年 1 月 30 日,公司通知曹某解除聘用合同,曹某即返回厦门。2003 年 3 月 2 日,曹某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仲裁委以不属于其受案范围为由不予受理,曹某即向思明区人民法院 提起诉讼,请求判令鼎华公司:(1)支付 2003 年 1 月份工资及加班费 475 美元;(2)支付违反劳动合同违 约赔偿金 900 美元;(3)归还履约保证金人民币 10000 元。
按通知去上班时,却找不到公司的踪影了。
请问:职介所的行为如何?应承担哪些责任?
附参考答案:
1、目前有很多非法中介,他们常与用人单位唱“双簧”。
2、职介所负有审查责任,要审查用人单位的合法性和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否则应承担责任。(1)劳
动者的损失—— 退还:不知情
赔偿:唱“双簧”
(2)行政罚款
(3)情节严重的,提请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提请原审批机关撤消许可证。
-1-
第三章 劳动就业 案例一
一企业在报上刊登招聘广告,重金聘请销售总监。在“要求”栏中,除了常见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外,还 要求血型为 0 型或 B 型。
公司人力资源的解释是:“血型决定性格,性格对事业的成功有重要的作用。血型为 0 型或 B 型的人, 比较适合从事销售工作。”
请问:将血型作为招聘条件的做法如何?
参考答案 1“从录用之日起 3 年内刘某不得结婚”的规定违反婚姻法的有关规定,限制了刘某的结婚自由权, 因此无效;(合同和法律的关系,该条款规定也不是刘某的真实意思) 2 该条款的无效不影响整个劳动合同的效力,刘某和公司的劳动合同合法有效,劳动关系继续存在; (劳动法第 18 条第二款) 3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及其法律责任 4 收取并没收抵押金的做法违法(《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第十条第(四)项) 本案并非个案,而是一种现象,是严峻就业形势的反映
案例四
王先生到市区的四海职介所登记找工作,该职介所收取 100 元职介费后,告知某电子公司急需 1 名营
业员。王到该公司面试时轻松过关,但公司告知必须缴纳 250 元的“资料费”才能上岗,王无奈只好交了。
两天后,王去上班时发现公司早已人去楼空。无独有偶,韩女士也有同样的遭遇。韩女士经该职介所推荐
到一商贸公司应聘,在交了 500 元的培训费和建档费后,当天就与该商贸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当韩女士
“假本科”获补差工资 1999 年 8 月,聚和公司参加上海市职业介绍中心举办的招聘活动,欲招聘一具有大学文凭的人担任销 售经理。叶伟高中毕业后即从事销售工作,对聚和公司的招聘有意向,但苦于没有大学文凭,即发动各种 关系弄得上海财经大学(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文凭。双方于 1999 年 8 月 12 日签订聘用合同,合同约 定销售经理的月薪为 2000 元。 2000 年 1 月一次偶然事件,聚和公司对叶伟的学历产生怀疑,2 月 29 日查实叶伟文凭是假的,遂通 知叶伟自 3 月 1 日起解除合同,并按公司销售员 B 级工资标准向叶伟发放 2 月份工资 1000 元。2000 年 3 月 8 日叶伟向卢湾区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诉。 请问:仲裁委将作出怎样的裁决?为什么?
案例四 01 年 7 月,某电子公司在某电子学校选择包括小江在内的 51 名应届毕业生,并委托学校进行就业前 培训。公司与校方签订了委托培训协议书,培训期从 01 年 9 月至 02 年 7 月,委托校方支付学生每人每月 生活费 200 元。02 年 7 月,小江经考核通过,公司同意正式聘用小江,并与小江签订“聘用协议书”,约定: 1 公司确保在 02 年年底前通知小江正式报到,具体时间视项目进展需求确定,2 小江在报到前由学校统一 安排教学实习内容,每月享受 250 元津贴,3 小江若不能按时报到,需返还公司 5000 元培训费,公司如到 期不通知小江报到,小江无须返还...... 12 月 20 日,公司发出《延期报到通知书》:“由于项目进展不顺,报 到延迟,你可另行就业,无须返还培训费及生活津贴;03 年期间一旦决定报到日期再通知你,小江表示愿 意继续等待。03 年 1 月 29 日,小江提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自 2002 年 7 月享受正式职工待遇。 请问:小江的请求能否得到满足?
-3-
参考答案与分析思路 1 涉及的问题 (1)是否是欺诈的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2)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效果:根据《劳动合同法》第 28 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应支 付劳动报酬。到底是 1000 还是 2000 呢? 2 分析 (1)认定为欺诈:叶伟称 “单位在录用时已知道其没有大学文凭”的主张因不能举证而未被法院采 信 (2)关于劳动报酬 A 1000 观点:论为劳动合同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且劳动者有过错 B 2000 观点:工作岗位和职责是销售经理 C 实践中的这种情形单位是熬不过劳动者的,花钱买断 3 思考 (1) 若岗位本身不需要大学文凭,劳动者有“谎报”时是否一定为欺诈而导致无效。 (2)宣告无效是否有时间限制?即过了很长时间不经意间发现员工有谎报行为呢?
答案与思考 1 小江的请求能否得到满足就看其与公司的劳动关系是否建立。 2 根据劳动关系的特征,小江与公司间未形成劳动关系,小江不能获得正式职工待遇。 3 本案反映了新型职业教育模式中用工单位、学校和学生的复杂关系 4 实习生的权益保护问题: (1)择业权的行使(实习单位:其他单位) (2)实习生人身伤害问题
请问:职介所有哪些违法之处?
附参考答案: 1 收据——发票(应纳税); 2 提供已招人的岗位信息,属虚假信息;为骗取中介费向王某提供与其条件明显不符的岗位信息,属 欺诈行为。是被禁止的行为。 3 职介所和求职人员之间的关系属居间关系, 根据《合同法》第 426、427 条规定,居间成功的,收取居间报酬,居间费用由居间人承担;居间不 成功的,只能收取居间费用。职介所属预先收取职介报酬,不成功时应退还。第 55 条
请问:公司的决定和规定是否正确?为什么?公司应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案例三 王某到某职介所寻找会计类的工作,职介所在收取了 100 元的职介费后承诺称“若不成功,马上退款”。
并当即为他开具推荐函,要他到某公司面试,当他到该单位时被告知该岗位早在 1 个月前就招聘了员工, 于是王某要求退款。对方以其丢失收据为由拒绝退款,同时要求他再交 400 元的职介费另外为其介绍一家 单位,王某无奈另交了 400 元中介费。当王某找到第二家用人单位时才知道对方需要的是注册会计师,他 找到职介所要求退费,职介所称要 3 次不成功才退费,又向他推荐 1 家市政单位从事计工作,由于条件 明显不符,王某只得放弃,要求职介所退款。职介所却以“条件不符系本人原因造成”为由拒不退款。
第二节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案例一
乙企业系日本甲企业与我国某企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合资企业,我国公民丙系甲企业推荐进驻乙企业 的董事,且丙被聘为人力资源总监,合同有效期为 3 年,年薪 30 万人民币。合同履行不到 1 年,丙因故被 解聘。现丙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起仲裁,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当地仲裁机构以与丙建立劳动关系的 甲企业不是我国境内企业为由,裁定不予受理。
请分析本案例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第四章 劳动合同
第二节 劳动合同订立 案例二 2006 年 3 月,刘某被某公司录用为经理秘书,合同期限为 3 年。合同约定:从录用之日起 2 年内 刘某不得结婚,否则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一年以后,刘某与男友结了婚,且不久怀孕。公司以刘某违 反合同为由,于 2007 年 6 月 4 日作出解除与刘某所订劳动合同的决定,并没收了其签订劳动合同时交纳的 抵押金 5000 元。 请问: 本案哪些做法是违法的?后果如何?你遇到类似情况将如何处理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