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_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_张佳佳
探索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机制
探索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机制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的群体,面临着各种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
如何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保持心理的健康和适应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索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机制,并提供一些对策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弹性和应对能力。
什么是心理弹性心理弹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指的是一个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或创伤时,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通过适当的应对方式从中恢复和成长的能力。
心理弹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困难,缓解压力,并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大学生作为正在经历转变和成长期的群体,经常面临着各种形式的心理压力。
首先,来自学业方面的压力是最直接和显著的。
大学生需要在各种科目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这要求他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
同时,社交压力也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来自同学、室友等方面的人际关系冲突会给大学生带来许多困扰。
此外,就业和未来发展问题也是大学生常常担心的事情。
这些种种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应对,会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
心理弹性培养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培养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基础。
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整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来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比如,他们可以试着将困难视为挑战,并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克服。
同时,要尽量关注积极向上的事情和身边美好的事物。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在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安慰。
大学生可以主动与他人交流,参加社团活动或志愿者工作来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并与志同道合、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建立友谊。
培养适度的心理压力适度的心理压力可以激发个人潜能和动力,但过度压力却会造成紧张和焦虑。
因此,大学生需要合理评估自己所承受的压力,并合理调整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采取的策略。
学会有效应对有效应对困境、挫折和创伤是培养心理弹性不可或缺的一环。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压力应对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压力应对的关系研究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等。
这些压力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紧密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压力应对的关系,并提供一些相关解决方案。
一、心理弹性的概念和意义心理弹性,也被称为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压力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迅速从困境中恢复与适应的能力。
心理弹性有助于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更好地适应和调整自己,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心理弹性对大学生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面临的各种压力和困境。
弹性心理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抗压能力,增强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等。
二、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压力应对的相关研究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他们的应对能力和压力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弹性较高的大学生更有可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更能从困境中恢复,更有能力应对压力。
一项研究发现,心理弹性较高的大学生更能够灵活应对挑战和逆境,他们更倾向于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并采取主动的解决策略。
相比之下,心理弹性较低的大学生更容易感到挫败和无助,他们常常采取消极逃避的方式来应对压力。
另外一项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其情绪稳定性密切相关。
心理弹性较高的大学生更能够保持情绪稳定,并在面对挑战时更坚定地追求目标。
三、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措施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对于他们应对压力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弹性。
1.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大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培养乐观向上的心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
2.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学校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弹性。
3. 发展应对策略:培养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对策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逆境。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应对策略研究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应对策略研究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困难或压力时,在保持稳定情绪的能力同时保持积极心态并适应变化的能力。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课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职业规划等多重压力,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其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应对策略进行研究,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增强应对困境的能力。
一、定义与特征1.1 心理弹性的定义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困境或压力时,能够迅速适应、恢复和维持心理平衡的能力。
它表现在个体具备情绪稳定、抗压能力强、自我调节能力优秀、适应能力强等方面。
1.2 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征大学生心理弹性具有以下特征:(1)情绪调节能力强:能够从负面情绪中迅速恢复,保持平静乐观的心态。
(2)积极应对挑战:面对困难和阻碍时,能够寻找解决办法并勇于面对,不轻易放弃。
(3)适应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和新情景,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
(4)寻求支持和资源:懂得与他人交流并互相支持,善于利用资源解决问题。
二、心理弹性与大学生发展2.1 心理弹性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心理弹性对大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心理弹性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各种挑战和压力,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其次,心理弹性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此外,心理弹性还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影响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因素大学生心理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个人的性格特点、自尊心、自信心等;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等。
理解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有助于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
三、大学生心理应对策略3.1 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大学生应培养积极的心理态度,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
他们可以通过制定目标、制定计划、态度积极等方式来保持积极心态,增强心理弹性。
大学生的压力、情绪与心理弹性
大学生的压力、情绪与心理弹性一、本文概述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们不仅要应对繁重的学业负担,还要在社交、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做出选择和决策。
这些压力可能来源于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经济压力、自我认同等方面,而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压力,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理的健康,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压力、情绪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首先分析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源,然后探讨这些压力如何影响他们的情绪状态,以及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
我们还将讨论如何通过提升心理弹性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保持情绪的稳定,并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应对压力的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在面对压力时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情绪的稳定,并提升自己的心理弹性,从而更好地应对大学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我们也希望本文能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二、大学生的压力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不仅来源于学业,还涉及到人际关系、未来规划、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
学业压力是大学生最为普遍的压力来源。
大学生需要适应更加复杂和深入的学习内容,同时还需要应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
他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效率,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学术竞争。
人际关系压力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压力之一。
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社交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包括同学、老师、室友等。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沟通不畅、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
未来规划压力也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压力之一。
大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和定位,包括选择专业、制定职业规划等。
这些决策需要考虑到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等多个因素,因此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和焦虑。
自我认知压力也是大学生常常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的压力知觉、情绪智力、心理弹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大学生的压力知觉、情绪智力、心理弹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谢阳熙;范小庆
【期刊名称】《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年(卷),期】2014(22)5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压力知觉、情绪智力、心理弹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和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压力知觉量表、情绪智力量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8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
结果①大学生压力知觉与情绪智力、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60,-0.50,-0.40;P<0.01);情绪智力、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33,0.38;P<0.01);②压力知觉不仅可以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还可以通过情绪智力、心理弹性起间接预测作用。
结论情绪智力、心理弹性分别在压力知觉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压力知觉→情绪智力→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的路径也显著。
【总页数】3页(P697-699)
【作者】谢阳熙;范小庆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四川联合经济专修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4.2
【相关文献】
1.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2.高职大学生压力知觉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韧性的中介作用
3.正念减压训练对PIVAS护士知觉压力、不良
情绪、心理弹性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4.情绪智力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生涯适应力的中介作用与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5.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情绪、压力知觉和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家庭功能、自我和谐与人际容纳的关系
大学生家庭功能、自我和谐与人际容纳的关系陈怡琳;张嘉江【期刊名称】《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年(卷),期】2017(25)3【摘要】目的:旨在探索大学生家庭功能、自我和谐发展和人际容纳的现状及关系。
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容纳他人量表对4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1)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较低,自我和谐程度总得分为(93.04±13.423)分,高分组占26.02%,中间组占64.16%,低分组占9.82%;(2)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人际容纳与自我和谐间存在显著相关。
其中,感觉被他人容纳与家庭功能中的4个因子得分的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096~0.153,P<0.05)。
人际容纳的2个因子与自我和谐4个因子几乎都有显著相关(r=0.142~0.453,P<0.01)。
家庭功能4个因子与自我和谐4个因子大多有显著相关(r=-0.096^-0.316,P<0.05);(3)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容纳他人的预测力最佳,解释量为20.5%。
结论:自我与经验的和谐对于人际容纳有重要的影响。
【总页数】4页(P429-432)【作者】陈怡琳;张嘉江【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5.9【相关文献】1.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模型2.自我分化在大学生家庭功能与自我和谐关系中的中介作用3.大学生自我和谐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4.高年级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关系敏感与人际交往困扰的关系5.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自我和谐的关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心理健康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阶段,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与挑战。
因此,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的定义、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的定义心理健康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在认知、情感和社交层面上的良好状态,并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活压力和情境。
心理弹性则指的是个体在面对逆境和挫折时,能够积极而灵活地应对、适应和恢复的能力。
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1. 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课业负担、考试压力等学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
2. 社交支持:社交支持是指个体从家庭、朋友、同学等社交关系中获得的帮助和支持。
良好的社交支持网络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
3. 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和心理健康、心理弹性之间存在关联。
例如,乐观、自信以及积极适应困境的人更容易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
4. 心理干预: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心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弹性,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的重要性1. 促进学业成功: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的提升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提高学习效果,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2. 改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对于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心理弹性可以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提高与他人的互动质量。
3. 保护身心健康:大学生时期是心理疾病最易发生的时期之一。
良好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可以帮助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重要性,有助于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1. 成人心理弹性量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 RSA)本研究使用了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来评估被试者的心理弹性水平。
RSA量表包括33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从0“完全不是这样”到4“几乎总是这样”。
该量表在国内大学生中有良好的信效度。
在研究中,全部被试的RSA量表得分范围为71132。
根据27的划界标准,对RSA量表进行排序,选取了高分组和低分组各27人。
这些被试在两个量表中同时处于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即分别归为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
2. 心理弹性量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 RSA)[3]。
该量表包括33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从0“完全不是这样”到4“几乎总是这样”。
该量表在国内大学生中有良好的信效度[10,11]。
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由Connor和Davidson编制。
该量表包括3个因子共25个项目,同样采用5点计分,从0“完全不是这样”到4“几乎总是这样”。
该量表能够有效地测量美国普通人群及临床患者的心理弹性状况[12],在中国人群中的信效度也较好[13]。
根据这两个量表的得分,研究者对被试进行了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的筛选。
全部被试的RSA量表得分范围为71132,CD量表得分范围为4593。
以27为划界标准,对RSA量表和CD量表进行排序,分别选取RSA量表和CD量表中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各38人。
在两个量表中同时处于高分组和低分组的被试即分别归为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
3. 情绪调节方式问卷本研究中使用的情绪调节方式量表是由黄敏儿和郭德俊编制的。
该量表包括两个因子:宣泄调节和抑制调节,共包含24个项目。
被试者需要按照1“偶尔或无”到4“几乎总是”的4级评分标准进行作答。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联研究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联研究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关联,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了相关研究。
本文将按照研究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述,并探讨结果的意义和启示。
一、心理弹性的概念及重要性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具备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迅速从困境中恢复并继续前行。
大学生作为处于转变阶段的群体,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因此心理弹性对大学生的发展和健康至关重要。
二、情绪调节策略的分类与作用情绪调节策略是指个体在面对情绪困扰时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认知方式。
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包括积极思考、社交支持、运动健身、放松技巧等。
这些策略在帮助大学生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和提升心理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弹性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联研究结果根据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情绪调节策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联。
即,心理弹性越高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采取积极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这一结果表明,心理弹性的培养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情绪困扰,并选择更好的情绪调节策略。
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启示与建议心理弹性和情绪调节策略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开展心理弹性培养项目:大学可设置相关的心理弹性培养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情绪调节策略。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及宣传,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他们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帮助。
3. 注重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大学可加强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靠的社会支持资源,使他们在情绪困扰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理解。
4.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大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等,以提升心理弹性和积极应对情绪困扰的能力。
大学新生心理韧性与其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新生心理韧性与其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分析随着高考的结束,新的大学学期即将开始。
在大学,我们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因此,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心理韧性的培养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新生心理韧性与其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一、心理韧性的概念心理韧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是指一种人类的心理能力,即在面对挑战、逆境、痛苦、压力以及创伤后,能够通过积极应对的方式,保持或恢复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王运华,2011)。
心理韧性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适应能力,能够帮助人们在充满挫折和压力的环境中保持稳定并快速恢复。
二、人格特征的概念人格(personality)是长期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个体的思维方式、情感反应和行为方式。
人格是一个人向世界提供稳定一致性的基础。
人格的特征具有长期稳定、不易改变的特点,对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心理韧性与人格特征的关系1.外向性外向性(extraversion)是指个体在社交和交际方面的行为表现。
外向性的人通常活跃、充满活力、热情和愉快。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外向性与心理韧性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外向的人通常更有冒险精神、更具有探险精神,可以更积极地应对挑战和逆境。
2.神经质神经质(neuroticism)是指个体过度敏感和易受挫折的情绪反应。
神经质的人通常容易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神经质与心理韧性呈负相关:神经质的人通常会过度反应,阻碍了积极应对挑战的能力。
3.开放性开放性(openness)是指一个人对各种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
开放性的人通常好奇、探究和寻求新奇的刺激。
研究发现,开放性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
开放的人更容易接受新的挑战和新的挫折,能够更快地适应这些新的变化。
4.宜人性宜人性(agreeableness)是指一类人可以友好、富有同情心、慷慨、协作、体谅他人并爱他人。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宜人性与心理韧性有正相关性。
探索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机制
探索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机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和压力。
他们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任务,同时面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各种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弹性和有效的应对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心理弹性?心理弹性,又称心理韧性或心理强韧力,指的是一个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或困难时,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状态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弹性往往决定了其对各种挑战的应对效果。
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特点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具有以下特点:适应性强:大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创造性: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寻找解决方案,展现出较强的创造性思维。
自我调节:大学生能够自我调节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状态。
目标导向:他们通常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即使遇到挫折也能持续努力。
大学生的应对机制在面对种种挑战和压力时,大学生会采取各种应对机制来应对,以保持心理健康和积极态度:寻求支持:大学生倾向于寻求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的支持和鼓励,以缓解压力。
积极面对:他们会尝试从困难中找到成长的机会,保持积极心态。
锻炼身体:运动和锻炼有助于释放压力,提升心理抗压能力。
学习调节情绪: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如冥想、放松练习等,有助于调节情绪。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要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心理辅导: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
培养自我意识:鼓励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学会自我调节。
运动和健康饮食:定期锻炼和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建立支持系统:学校和社会应建立健康的支持系统,包括心理咨询服务、社团组织等,为大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作为一个关键阶段的群体,心理弹性和有效的应对机制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心理弹性,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保持积极心态,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而心理弹性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对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
二、心理弹性的概念与特征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应对生活压力和困境时,能够保持心理平衡和灵活应对的能力。
心理弹性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情绪调适能力: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快速从负面情绪中恢复过来。
2. 应对压力能力:能够积极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并从中学习和成长。
3. 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能够应对困难和挫折,具备战胜困难的信心。
4. 积极乐观态度: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时能够找到积极的解决方法。
三、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心理弹性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更容易适应学术和社交压力,更能够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
同时,心理弹性还能预测大学生应对心理创伤和逆境事件的能力,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四、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方法1. 培养积极的心态:大学生应该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念,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机会。
2. 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增强自信心,为自己树立积极的形象。
3. 学会应对压力:建立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例如身体锻炼、休闲娱乐等,以减轻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4. 培养适应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应对新的环境和变化,提高适应能力,增强心理弹性。
5. 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支持网络,通过分享和交流来减轻压力,增加心理弹性。
五、结论大学生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学会应对压力、培养适应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弹性水平,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
探索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机制
探索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机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诸多来自学业、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
心理弹性和应对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在面对挑战时的表现和应对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机制,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内涵和特点心理弹性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压力和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应对态度并顺利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大学生作为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群体,其心理弹性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首先,大学生正处于个人认知、情感经验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期,因而其抗压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其次,大学生的身心发育阶段仍不完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缺乏对他人感受的敏感度,在遭遇挫折时容易陷入消极情绪。
此外,大学生群体整体上存在焦虑、挫折感、自我怀疑等问题,这些都是影响其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应对机制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大学生形成自己应对压力和挑战的方式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是个体内部因素,包括自尊心、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等。
自尊心旺盛、自我效能感强的大学生更容易通过积极情绪来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
而主观幸福感较低、自我怀疑严重的大学生则可能采取消极情绪应对方式,增加了负面事件对其心理健康带来的危害。
另外,家庭环境也会对大学生应对机制产生深远影响。
从小被过分溺爱或过分严格教养长大的大学生,往往缺乏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所需的积极态度和应对能力。
再者,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应对机制形成的重要因素。
社会中普遍存在着成功即一切、失败不可接受的观念,这种消极价值观会加剧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压力。
从实践角度谈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应对机制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大学生在实践中可以通过提升自我认知水平来增强心理弹性和改善应对机制。
这包括客观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接纳自己可以改变以及不能改变的地方,以及建立正确健康的人际关系等方面。
培养合理乐观态度乐观态度是增强大学生心理弹性和提高应对机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学生自我情绪的调节
大学生自我情绪的调节一、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与成年期的交接,面临多种情绪问题的风险。
他们的情绪表现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积极方面,大学生的热情、朝气蓬勃、激情洋溢,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渴望,对未来充满希望;在消极方面,面对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焦虑、孤独、失落等。
二、大学生情绪调节的重要性情绪调节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良好的情绪调节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情绪调节有助于维护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因情绪失控而引发冲突和误解。
情绪调节有助于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如坚韧、自信、乐观等,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三、大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1、认知重构: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以更积极的方式解读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例如,采用“积极思考”和“理性分析”的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沉溺于问题带来的负面情绪。
2、表达性写作: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
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或者参加写作工作坊或写作俱乐部。
3、运动和音乐:运动可以释放身体的紧张和压力,同时有助于释放内啡肽等“快乐激素”;音乐则可以刺激大脑的愉悦中枢,缓解焦虑和抑郁。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音乐类型。
4、社交支持:与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可以获得情感支持和建议。
同时,加入社团或志愿者组织,与志同道合的人建立,可以增强归属感和自尊心。
5、睡眠和放松: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作息规律,有助于调节情绪。
同时,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可以缓解紧张和焦虑。
6、自我接纳和积极心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积极改进。
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和自信。
四、大学生情绪调节的注意事项1、不要忽视自己的情绪问题。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分析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分析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分析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正是这些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而心理弹性作为一种心理资源,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本文将从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概念和特征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逆境中积极适应、恢复和发展的能力。
它包括心理灵活性、希望和乐观、自我效能感等因素。
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如果能够灵活应对、积极面对,就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弹性。
二、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1 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正向关系研究发现,具有较高心理弹性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更好。
心理弹性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
2.2 心理弹性与抑郁症的负相关心理弹性高的大学生相对来说更少出现抑郁症状。
他们具有更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和逆境应对能力,能够更积极地面对困难,减轻负面情绪的发展。
2.3 心理弹性与焦虑症的负相关具有较高心理弹性的大学生在面对焦虑症状时,通常能够更好地应对和缓解。
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问题的严重性,寻求适当的支持并寻求解决方案,从而减轻焦虑症状。
三、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方法3.1 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培养积极的心态,关注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避免过度关注自身的弱点和失败经验,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
3.2 培养应对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锻炼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对挑战和逆境的能力。
3.3 建立人际支持网大学生应该主动与家人、朋友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社会支持。
这种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具体的帮助,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
四、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4.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
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关系研究郑美娟【摘要】为了研究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的现状和关系,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和"多维度应对方式问卷"对52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弹性在性别、生源地、是否为学生干部、专业上差异显著;大学生心理弹性和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坚韧性和乐观性对积极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期刊名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16)002【总页数】3页(P177-179)【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作者】郑美娟【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福建福清 35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它主张从发展的角度看待人的心理现象,鼓励人类发挥自身潜能获得幸福。
主观幸福感、乐观、感恩、积极幻想、心理弹性、韧性人格等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其中,心理弹性又称为“抗逆力”“心理韧性”“复原力”。
它是指当个体在面对灾难、痛苦或者逆境时能够有效地适应和应对并且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能力[1]。
心理弹性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保护性因素[2]。
外部保护性因素主要是指家庭和社会因素,例如良好的家庭教养氛围和社会支持等[3];内部保护性因素主要是指个体本身,例如良好的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效的情绪调控能力、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等[4]。
研究表明,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与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呈负相关[5]。
心理弹性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它能使个体成功地应对困难和挫折,促使个体发挥潜能,保持心理健康。
还有研究表明:心理弹性与情绪、人格特点、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密切相关,能较好地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6]。
而应对方式是指人们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7]。
它是应激和压力研究的核心问题,一般来说,分为积极的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可以有效地维护心理健康,消极应对方式危害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心理症状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心理症状的关系作者:蔡蓉来源:《学园》2015年第04期【摘要】本文主要考察了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心理症状的关系。
采用心理韧性量表中文版(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45名大学生进行测查。
结果显示,心理弹性不存在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心理症状两两相关;心理弹性既反向预测心理症状,同时也通过应对方式反向预测心理症状。
【关键词】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心理症状【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001-0320世纪七八十年代,研究者注意到有些个体虽然经历过严重的逆境和创伤,却依然发展得很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功能,未出现任何精神障碍。
于是研究者开始研究心理弹性。
美国心理学会把心理弹性定义为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
心理弹性是人类机体中存在着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它能在逆境下自然地展现出来,推动人们去克服生命威胁、去追求自我实现、维持精神和谐。
本研究将心理弹性定义为个体应对压力、挫折或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每个个体都具有这种能力,不同的只是心理弹性的大小。
过往研究发现心理弹性和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成正相关,与精神痛苦、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成负相关,并且心理弹性是心理症状和自杀风险的显著预测变量。
以往研究还发现应对方式能预测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弹性与积极应对成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成负相关。
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假设心理弹性除了直接影响心理症状外,还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症状。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为被测试者,同时考察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心理症状的关系,以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2014年5月至6月以班级为单位在北京某高校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中发放问卷370份,剔除信息存在错误和回答不完整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93%。
探索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机制
探索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机制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成为他们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环境下,探索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机制,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困境,提高心理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心理弹性?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困境、逆境或挫折时,能够迅速恢复和适应的能力。
它包括情绪调节能力、应对方式及积极心态等方面。
心理弹性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帮助人们积极应对压力,保持身心的健康平衡状态。
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1. 心理脆弱性大学生在面临新环境、新任务时常常感到不安和焦虑,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情绪波动较大。
这种心理脆弱性使得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容易陷入消极情绪和无法自拔的循环中。
2. 学业压力大学生学业负担沉重,课程紧张、竞争激烈,加上自身对未来的期望值往往较高,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上承受巨大压力。
学业压力的增加常常导致焦虑、情绪低落以及适应能力下降。
3. 社交压力大学是一个社交圈子较广阔的阶段,在与他人相处、交往过程中,大学生面临着各种社交压力:包括与同学之间的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问题。
这些社交压力也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增加了逆境下的挑战。
大学生应对机制1. 建立积极心态建立积极心态是增强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关键。
他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困难时不把问题夸大化,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相信自己具备克服困难的能力。
2. 寻求支持与帮助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可以主动寻求相关专业的帮助与支持。
如通过心理咨询、家人朋友或相关组织的支持来缓解内心困扰或焦虑情绪。
同时也可以参与一些社团活动或感兴趣的课外活动来分散注意力。
3. 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
包括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良好作息习惯、进行适当锻炼等。
这些习惯有助于缓解压力,并维持身心健康。
4. 学会调节情绪掌握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
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曹洪艳
【期刊名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29)007
【摘要】为了考察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对9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相关显著,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和外向性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积极的预测作用;调节高兴情绪效能感与调节焦虑情绪效能感对应对方式有积极的预测作用;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总页数】5页(P44-47,62)
【作者】曹洪艳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
【相关文献】
1.大学生应对方式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J], 石常秀;赵小军
2.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J], 张文江;金媛;王翠艳
3.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J], 张文江;金媛;王翠艳
4.听障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J], 郭慧敏
5.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J], 查淑奕;王国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作者: 张文江[1];金媛[1];王翠艳[1]
作者机构: [1]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出版物刊名: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2-107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5期
主题词: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大学生
摘要:为了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基本情况及三者关系,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21.0处理与分析数据。
结果发现:(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及积极应对在大学生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总分在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积极应对在年级上差异显著;(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3)心理韧性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消极应对之间起遮掩作用。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应对方式,还可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应对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张佳佳1,李敏1,彭李1,韩爱华2,廖文君*(1.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心理学教研室,重庆400038;2.91286部队门诊部,山东青岛266023)【摘要】目的: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
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5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进行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实验。
结果:①心理弹性高分组大学生宣泄调节(t =5.966,P =0.000)、内外向(t =3.903,P =0.000)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神经质(t =-3.036,P =0.000)得分显著低于低分组;②大学生心理弹性与情绪宣泄调节、内外向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神经质有显著的负相关;③在悲伤和高兴(S-H)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比低分组更多的将中性面孔判断为高兴(t =2.601,P =0.012);在高兴和恐惧(H-F)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比低分组更多的将中性面孔判断为高兴(t =2.003,P =0.05);在恐惧和悲伤(F-S)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对中性面孔判断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情绪宣泄调节、内外向及神经质有显著的相关;心理弹性高的大学生在面对更多复杂情境时比心理弹性较低的人更能积极认知和有效应对。
【关键词】心理弹性;情绪面孔知觉;大学生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11(2011)03-0347-03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lience and Personality ,Emotion Regulationand Affective Perception of Neutral Faces in College StudentsZHANG Jia-jia ,LI Min ,PENG Li ,HAN Ai-hua ,LIAO Wen-jun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Nursing Colleg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was to research the resilience and personality,emotion regulation and affectiveperception of neutral faces in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 (RSA),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were applied in this sur 鄄vey to 154college students,and the high resilience group and low resilience group were tested for affective perception of neutral faces task .Results:①Compared with the lower resilience group,the high resilience group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vent regulator (t =5.966,P =0.000)and extraversion (t =3.903,P =0.000),while lower in neuroticism (t =-3.036,%P =0.000);②Resilience have obviou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vent regulator and extraversion,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euroticism;③Compared with the lower resilience group,the high resilience group more often judged neutral faces to be happy in S-H task(t =2.601,P =0.012)and H-F task(t =2.003,P =0.05),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S task (t =-1.259,P =0.217).Conclusion:College students ’resilience have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vent regulator,extraversion and neuroticism;the high resilience individuals may better cognitive and cope with certain difficult situations .【Key words 】Resilience ;Affective perception of neutral faces ;College students【基金项目】全军医学科研“十一五”计划面上项目(06MA194);第三军医大学预研基金项目(2009XYY13);重庆市软科学研究项目(CSTC ,2009CE9038);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GJ-231)通讯作者:李敏*北京市丰台区东安街头条19号院卫生处Richardson [1]将心理弹性定义为:①在压力和逆境中能良好应对的能力,②能够从压力和逆境中得到积极的成长。
心理弹性已经越来越被国内外的研究者所关注,国内已有的研究重点调查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因素,中学生的心理弹性与学业压力的关系[2]等,较少涉及到人格特征和情绪。
国外研究认为,心理弹性与内外向人格特征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神经质有显著的负相关[3,4]。
因此,人格特征是影响心理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情绪也是心理弹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正负情绪、情绪调节方式如何对心理弹性产生影响,也越来越被国内外的研究者关注。
国内许多研究显示,心理弹性与积极情绪有显著的正相关[5]。
Cohn [6]等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积极情绪对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有预测作用。
Tugade [7]等认为心理弹性较强的个体能够从压力事件或逆境中获得积极的情绪。
同时,国外的研究也关注情绪调节对心理弹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面对消极刺激时,个体可以主动地进行情绪调节,从而减少心理和生理上的情绪反应和情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第19卷第3期·347·DOI:10.16128/ki.1005-3611.2011.03.022绪变化[8,9]。
因此,心理弹性较高的人能在复杂的压力和逆境中善于识别各种情境,调节情绪并能做出良好的应对。
而情境状态与人的面部表情有着密切的关系,辨认面部表情是识别情绪状态,并作出相应的判断的第一步。
但是心理弹性较高的人与心理弹性较低的人在情绪面孔识别、情绪调节方式上是否有差异,目前国内还未有实验研究。
因此,研究心理弹性不同的个体在中性情绪面孔识别、情绪调节方式以及人格特征上的差异对认识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对重庆某高校大一新生进行随机抽样,发放154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44份。
所有被试智力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良好,没有色盲,均为右利手,排除精神病和精神病家族史。
根据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共同筛选出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各27人,进行中性情绪面孔反应偏向实验。
其中男生16人,年龄19.25(s=1.65)岁,女生38人,年龄19.28(s=1.29)岁。
具体筛选过程如下:全部被试RSA量表得分范围为71-132,CD量表得分范围为45-93。
以27%为划界标准,分别对RSA量表和CD量表进行排序,分别选取RSA量表和CD量表中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各38人,在两个量表中同时处于高分组和低分组的被试即分别归为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
1.2工具本研究使用的心理测量问卷包括:①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RSA)[3],包括33个项目,从0“完全不是这样”到4“几乎总是这样”进行5点计分。
该量表在国内大学生中有良好的的信效度[10,11]。
②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由Connor和Davidson 编制的心理弹性问卷,包括3个因子共25个项目,从0“完全不是这样”到4“几乎总是这样”进行5点计分。
该量表能够有效地测量美国普通人群及临床患者的心理弹性状况[12],在中国人群中信效度也较好[13]。
③情绪调节方式量表,采用黄敏儿、郭德俊编制的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包括两个因子宣泄调节和抑制调节共24个项目,按照1“偶尔或无”到4“几乎总是”进行4级评分。
④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由龚耀先修订,选用内外向和神经质两个维度。
1.3方法1.3.1研究材料采用罗跃嘉[14]编制的中国情绪刺激图片分类系统中的情绪面孔图片共120张,其中,中性面孔30张,高兴面孔30张,悲伤面孔30张,恐惧面孔30张。
把所有的面孔都制成同样大小(约26×300像素,接近9×10厘米)。
所有实验材料采用E-Prime软件编程呈现。
1.3.2研究范式采用Arce在测量中性面孔知觉实验中的实验范式:面孔识别任务(Explicit Morphed Faces Task),研究被试在不同情绪面孔(高兴、悲伤、恐惧)影响下对中性面孔的认知识别偏向。
总共包括3个实验:悲伤—高兴(S-H)任务、高兴—恐惧(H-F)任务、恐惧—悲伤(F-S)任务,每个任务呈现90张图片(包括两种情绪面孔和中性面孔各30张图片),记录被试在每个任务中对中性面孔的识别偏向,以“1”或“0”记录被试的反应。
指导语:“你将在屏幕上看到一张面孔,如图所示。
你需要判断这张面孔是悲伤或快乐(恐惧或悲伤,快乐或恐惧)。
1.3.3计分方法将被试的反应结果转换成标准化的计分方式,具体如下:①在悲伤—高兴(S-H)任务、高兴—恐惧(H-F)任务中,统计被试将中性面孔判断为高兴的图片的百分比,以此作为被试在该项实验中的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