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考研复习资料-单烯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单烯烃

一、 基本内容

1.单烯烃的定义和结构

单烯烃指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碳碳双键是烯烃的

官能团,称为烯键。烯键是由一个碳碳σ单键和一个碳碳π键组成,具有刚性,不能绕碳碳双键自由旋转。

2.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烯烃的异构现象包括碳干异构;双键位置不同引起的官能团位置异构;由于双键两侧的基团在空间位置不同引起的顺反异构。所以相同碳数的烯烃的异构体数目比相应的烷烃较多。

3.烯烃的化学性质

碳碳双键是反映烯烃化学性质的官能团。烯烃的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可以与许多试剂反应。主要的反应有:亲电加成,催化氢化,氧化反应和聚合反应。亲电加成包括与酸、卤素和硼烷等的加成;氧化反应包括用KMnO 4或OsO 4等作氧化剂的氧化,臭氧化反应;聚合反应主要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催化氢化系烯烃在催化剂存在下,与

H 2加成,生成烷烃的反应。

4.烯烃的制备

可通过卤代烃脱HX 和醇脱H 2O 等方法制得;也可通过炔烃还原制得。

5.烯烃中氢的分类:

可分为烯丙氢和烯氢。其中,烯丙氢指在C=C 双键邻位碳原子上的氢,也叫α-H ;烯

氢指与C=C 双键直接相连的氢原子,它们在发生自由基取代时的活性顺序为: 烯丙氢> 烯氢

6.烯烃亲电加成历程和马氏规则。

烯烃亲电加成反应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烯烃接受亲电试剂的进攻生成正离子中间体;第二步,正离子与亲核物种结合。有的反应在第一步生成的正离子为结构特殊的三元环状正离子(鎓离子),如Br 2与烯烃加成生成溴鎓正离子;第二步,Br -

从背后进攻,生成反式加成产物。

卤化氢等极性试剂与不对称烯的离子型加成反应,氢原子加在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卤素、其它亲核性原子或基团加在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这种取向称为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简称马氏规则。马氏规则是一种经验规则,应在具体的反应中作具体分析。

C C ()

二、难点与重点评述

本章重点是烯烃的结构,π键的特征,烯烃的化学性质及应用,亲电加成反应的历程,马式规则的应用。难点是:烯烃的结构,π键的特征,亲电加成反应的历程,烯烃的结构对亲电加成反应速率和取向的影响。 1. 烯键的形成

形成烯键的两个碳原子为sp 2

杂化,它们各用一个sp 2

杂化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C-C σ

键;每个碳原子余下的两个sp 2

轨道分别与其它原子或基团结合形成两个σ单键;这样而形成的五个σ键均处于同一平面上,两个碳原子各剩余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 轨道,并垂直于该平面,且互相平行,从而侧面重叠形成π键。所以碳碳双键相当于由一个C-C σ单键和一个C-C π键组

成,平均键能为610.9 KJ ·mol -1, 其中C-C σ键的平均键能为347.3 KJ ·mol -1

,π键的键能

为263.6 KJ ·mol -1

,π键能较σ键小。 2. π键的特点:

与σ键相比,π键具有自己的特点,由此决定了烯烃的化学性质。

(1) π键没有轴对称,因此以双键相连的两个原子之间不能再以C-C σ键为轴自由旋转, 如果吸收一定能量,克服P 轨道的结合力,才能围绕碳碳σ旋转,结果使π键被破坏。

(2) π键由两个P 轨道侧面重叠而成,重叠程度比一般σ键小,键能小,容易发生反应。 (3) π键电子云不是集中在两个原子核之间,而是分布在上下两侧,原子核对π电子的束缚力较小,因此π电子有较大的流动性,在外界试剂电场的诱导下,电子云易变形,导致π键被破坏而发生化学反应。 3. 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一般地,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生成正离子中间体

由于π键的特点,特别是π电子云分布在双键所在平面的上、下两侧,使双键碳原子极易接受外界亲电试剂的进攻。同时π电子云在外界试剂电场诱导下,发生极化,使双使键碳原子带上不同的微电荷,设C-1带部分正电荷,C-2带部分负电荷。于是E 优先进攻C-2,一对π电子向

E 转移,在C-2和E 之间形成一个σ单键,E-Nu 之间的一对电子转移给Nu -,Nu -带一对电子离

去。同时C-2由原来的sp 2杂化转变成sp 3杂化。C-1仍然为sp 2

杂化,但由于一对π电子的离去,周围只有六个电子,因而带上一个正电荷,这样的结构叫碳正离子。

第二步,碳正离子难以稳定存在,带正电荷的C-1易与体系中的亲核物种结合,生成产物,

此时,C-1,C-2都为sp 3

杂化。

碳正离子为平面型结构,对于亲核试剂部分Nu -而言,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向与C-1结合,得顺式加成产物和反式加成产物的混合物:

E

Nu -

1R1C R1R3R412E Nu +-

某些亲电试剂,如Br 2,易与双键生成一个特殊结构的正离子—三元环状碳正离子,也叫鎓离子:

在第二步中,为了使能量最低,溴负离子只能从溴鎓离子中溴原子的相反方向进攻,从而生成反式加成产物。一般地,电负性较小,半径较大的原子易形成鎓离子,如Br 、Cl 、I 等。经由鎓离子历程,得反式加成产物的亲电试剂有:Br 2,Cl 2,HOCl,HOBr ,ICl,NOCl,ClHgCl 等。 另一种特殊情况是离子对中间体:即亲电试剂与烯烃加成,烯烃π键断裂为碳正离子后,与亲核物种形成离子对,若带电荷的C-C 键来不及绕轴旋转,则与亲核物种同面结合,得顺式加成产物:

4. 烯烃结构对亲电加成反应活性和反应取向的影响:

(1)反应活性指反应的速率大小;一般地,双键上电子云密度越大,亲电反应活性越大。

反应取向指区域选择性,即当反应有可能产生几个异构体时,只生成或主要生成一个产物。与双键直接相连的基团的电子效应影响反应活性和反应取向。 当R 是烷基时,一般地,烷基有推电子的诱导效应+I ,有的还有推电子的超共轭效应+C ,使C==C 双键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大,反应速率比乙烯大,双键上烷基越多,反应速率越快。此时,反应速率与空间效应关系不大。产物符合马氏规则,如HX 与丙烯反应主要生成产物(i ),

(ⅰ)

(ⅱ)

这种取向可以用电子效应来解释,即酸与烯烃加成的位置与形成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有关,如按(i )式加成,活性中间体为二级碳正离子(iii ),(iii )上有两个甲基的推电子诱导效应和超共轭效应。如按(ii )反应,活性中间体为一级碳正离子(iv ),只有一个乙基有推电子诱导效应与超共轭效应。因此,(iii )比(iv )稳定。

C C C H H H +(iii)CH 3C CH 2H

+(iv)

C

C Cl Cl C Cl Cl 慢慢慢慢C Cl Cl 慢慢慢慢慢慢

R1R3

R3R1E C Nu ++C Br Br -C Br CH 3CH CH 2+ HX CH 3CHCH 3

X

CH 3CH 2CH 2 CH 2CH 3CH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