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析斯密绝对利益说的核心弱点是什么?

答:斯密的假设条件不具有广泛性,按照斯密的理论,或者一个国家至少有一种产品在交换伙伴中处于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或者不具备这个条件,就不存在国际贸易,但二者都不是事实 。所以这个理论不具备普遍性。

2 试说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内容

答:若两国生产力水平不等,甲国在所有产品上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乙国相反,处于绝对优势,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非在所有的商品上都一样,因此处于绝对优势者不必生产所有商品,而应集中生产本国之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乙国也不需停产所有产品,只需停产相对本国之内具有最大劣势的产品,自由交换,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福利。

3试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的命题

答:1)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 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相反就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2)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贸易关系。

3)国际间商品交换往往会使各个国家之间的要素报酬差异趋于减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4、试画出J

答:在经济实践中,一个国家的商品即使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根据弹性法调整汇率后,国际收支状况也要经过先恶化后好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J 曲线效应。这就要求贬值国要有一定的外汇储备来预防J 曲线效应的影响。

5

A向外移动到A1,社会无差异曲线与价格线的切点,由C移到C’,由于这时期的价格T’较原价格线更平缓,导致了贸易条件向不利于X产品的方向变化,无差异曲线Ⅱ低于无差异曲线Ⅰ,福利水平下降。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源在于贸易条件恶化,但并不是普遍现象,常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它的发声需要具备的条件:出口国经济单一;产品为初级或劳动密集型;出口国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产品弹性小,且国民经济高度依赖于出口,以至于国际价格的下降要用大量的出口来弥补损失等。图中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说明生产能力扩大,但由于国际价格线T在生产扩大后发生变化,较以前平缓,对X出口不利,结果出口增加,价格下降,总体福利下降。

贸易出口也因此扩大,但是出口结构并没有改变,世界价格线在出口迅速扩大之后发生变化,从TW移动到TE1,斜率发生了变化,结果是出口增加,但是价格下降,总体福利下降,即消费点由C点下降到C1点。

6、简要画出H-O模型的逻辑关系图。

要素自然禀赋→要素供给→要素相对丰饶程度→要素相对价格差→生产成本差异→商品价格差异→贸易的发生

9、试析吸收法中的政策含是什么?

答:吸收法调节机制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考察国际收支问题,把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偏重于建立商品市场均衡,在政策上倾向于需求管理。

吸收法的理论模型为:在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的基本关系式为:

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出口-进口),即Y=C+I+G+(X-M)

粗略的认为X-M为国际收支状况,令其为B,则B=X-M。令C+I+G为一国经济的总支出,即总吸收,令其为A,则有B=Y-A,国际收支=总收入-总支出

从这一公式可知,当Y>A时,B为正值;

当Y

当Y=A时,B为零,国际收支平衡。

根据上述理论公式,吸收法是通过改变总收入与总吸收(支出)来调整失衡的国际收支。当国民收入小于总支出时,国际收支处于逆差状况,表明一国额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即总吸收(总支出)超过总收入。采取财政政策措施调节的做法有两个方面,或者增加Y(即采取支出转换政策),或者减少总支出(总吸收)A(即采取吸收政策)。运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对贸易商品(进口)的过度需求,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在减少进口需求的同时,也会减少对非贸易商品的需求和降低总收入,还必须运用支

出转换政策来消除紧缩财政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使进口需求减少的同时收入能增加,使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从而达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

11、试用图形说明马歇尔—勒纳条件对于出口的影响。

答:一个经济体通过本币对外汇下调(贬值),如果出口收入因价格下降而增加,能够抵消出口价格下降对收入的影响且由于,则出口增加可以使得国际收支得到改善,逆差减轻。这就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小。一个经济体的进口的需求弹性与出口收入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时,一国本币对外汇率才能起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这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即利用调整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主要条件是:EM+EX>1。

EM+EX>1,则国际收支趋于好转;

EM+EX=1,则国际收支无变化;

EM+EX<1,则国际收支趋于恶化。

O X X1 Q

说明:如果需求无弹性,需求曲线D 垂直于横轴,这时本币贬值反而会造成出口收入

的下降,即11OXE P 的面积小于2OXEP 。但是在需求弹性大的D1,价格的下降促使出口量增

长,即121OX E P

大于2OXEP ,促进了出口收入的提高(数量的扩大弥补了价格下降的损失且有余)。

12、试以图形分析规模经济收益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来源。

在经济学中,规模收益描述的是产生出增加的幅度大于要素增加的幅度的现象,它是各国厂商普遍追求的利益,一般而言,产业内贸易的利益主要源于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的课选择性。具有相似禀赋的不同国家,若有其中一国因规模经济而使某种产品的成本下降,它便会因此产生新的比较优势,从而在贸易中收益。国际经济学的产业内

说明:图中A、B两国的分工不基于比较优势或要素禀赋,而是完全随意的,两国生

产可能性曲线向原点凸出,说明具有规模经济。假设A国随意的完全生产Y产品,B

随意的完全生产X产品,两国分工后,生产点在A、B,与过去的C相比,X产品增加

了BB1,Y增加了AA1,专业化的生产规模明显高于分工前,这时A国由于只生产Y,

为了获得X的消费,就必须出口Y产品,进口X产品。B国相反,需要出口X产品而

进口Y产品。此时,消费点从分工点前的C点,移动到了离原点更远的社会无差异曲

线和国际价格线的切点C1,福利得到提高。福利的题号来源于与比较利益、禀赋优势

无关,而在于扩大规模后带来的成本降低,分工细化,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的交换利益。

13、试简述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并举例说明之

答:该观点认为,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生产过程的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也就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的生产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也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1、试述关税同盟的理论与实践

答:①关税同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通过条约形式,相互取消原有的关税,统一海关税则。其特点是,同盟内部取消所有的贸易显示,实行自由贸易,对非成员国,则实行统一的关税制度和限额制度。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主要集中在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两个方面。

贸易创造是指在关税同盟内部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后,国内生产成本高的商品被成员国中生产成本低的商品所取代,来自成员国的低价进口商品替代了昂贵的国内生产的商品,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被创造出来。

贸易转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的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将从低成本供应国(非成员国)向高成本供应国(成员国),这就是贸易转移。这对进口国是福利损失。

②关税同盟的实践显示,它可能增加一国的经济福利,也可能降低一国的经济福利。关税同盟国的成员国通过参加同盟是否利益更大,取决于若干条件,例如,关税同盟成员国与外部世界国家生产成本相差小则结成关税同盟后利益大;结成关税同盟前,成员国关税高,则结成关税同盟后税收减免,利益大,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