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课堂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工程学课堂笔记
一、增加房间的宽阔感
1、利用镜子产生宽阔感,将屏风作为房间的间隔,从两个方向反射,宽阔感增强。在室内面对窗户的墙上,安挂一面大小适当的镜子一经反射,室内分外明亮,并显出两个窗户,宽阔感大增。
2、利用照明产生宽阔感。间接照明虽不太亮,但可产生宽阔感,有些阴暗部分使人想到另有空间。
3、室内的统一可产生宽阔感。用橱柜将杂乱的物件收藏起来,装饰色彩有主有次,统一感明显,看起来房屋就宽阔的多。
4、(扩大家具空间感)在家具上动脑经,家具的颜色可以就用壁面的色彩,使房间空间有开拓感。选用具有多元用途的家具,或折垒式家具,或低矮的家具,或适当缩小整个房间的比例,都会产生扩大空间的感觉。
5、利用配色增加空间感,可以以白色作为主要的装饰色,墙、天花板、家具都用白色,稍加淡色的花纹。生活用品也选用浅色,最大限度的发挥浅色产生宽阔感的效果。在适当用些鲜明的绿色,黄色,可使宽阔效果更好。
二、听觉
1、人的听觉系统可分辨声音的高低,强弱也可以判断环境中声音的方位
2、掩蔽: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说掩盖的现象。
3、掩蔽效应:一个声音的听閥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高到效应。
4、听閥:在最佳听闻频率范围内,一个听力正常的人刚刚能听到给定各种频率的正弦式纯音的最低声强度。
5、痛閥:对于感受给定的各种正弦式纯音,开始产生疼痛感的极限声强度。
6、由于人的听閥复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掩蔽声去掉以后,掩蔽效应并不应立即消除,这个现象被称为残余掩蔽或听觉残留。其最值量可用来表示听觉疲劳。掩蔽声对人耳刺激的时间和强度直接影响人耳的疲劳程度,刺激时间越长则疲劳越严重。
(噪声防护)
1、减少防护设计(选用消声、吸声的建筑材料)、
2、减少噪声源(离噪声源远)、
3、组织噪声传播(合理布置房间)
4、个人防护措施
三、肤觉
1、肤觉是靠皮肤表面感受器接受外来刺激而产生的感觉。
2、肤觉并非单一的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觉、冷觉等感觉。
3、触觉也称压觉或触压觉,是皮肤表面承受承受压力或触及物体时,所产生的一种感觉,触觉的产生因情形不同而分为两种:被动触觉(因外界的压力引起的感觉)、主动触觉(它是人以肢体主动接触物体时产生的感受。以同一物体对人的接处对象来看,主动触觉笔被动触觉更为灵敏。
4、引起触觉的刺激强度,因身体各部位的敏感度的差异而不同,对皮肤是适当的机械刺激在皮肤表面下的组织将引起位移,在理想情况下,小到0.01mm的位移,就是够引起触的感觉。
5、舌尖、口、唇、指尖等部位,远较肩、背、臀等部位敏锐。
6、皮肤上产生触觉的感受器,并非均匀分布在皮肤表面上,而是成为很多小店的分布方式分布:这些点称为触觉点。
7、例如,手指两点閥限为4——5mm左右,脸部约为5——10mm左右,肩部与背部月45——50mm左右。
8、女性触觉比男性较为灵敏。
9、这种神经末梢在皮肤中的分布位置,即所谓痛点,在每一平方厘米的皮肤表面约有100个痛点。
10、痛觉的产生促使机体产生一系列保护性反映来回避刺激物,动员人都机体进行防卫或改变本身的活动来适应新的情况。
四、温度觉
1、皮肤的温觉与冷觉合称为温度觉,温度感觉的刺激是接触到皮肤的空气或物体的温度改变:若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0.4度时,即产生温觉,外界温度低于皮肤温度0.15时,即产生冷觉。因此皮肤对冷的刺激比较敏感。
122、既不感觉冷也不感觉热的温度,称为生理零度。生理零度相当于皮肤表面的温度。一般在32度左右。
五、平衡觉
1、人对自己头部位置各种变化及身体各种平恒状态的感觉。
2、影响平衡觉的因素:酒、年龄、恐惧、突然的运动、热、紧迫、不常有的姿势等。:
3、平恒觉有时会产生错觉。
4、乘飞机,当飞机速度逐渐增加时,乘客会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上升,当飞机减速前进时感觉身体正在下降。因此飞行员必须依据仪器指示进行驾驶,不能完全凭感觉判断,以免发生错误。
六、运动觉
1、是人对自己身体各部委的位置及其运动状态内部感觉。
2、有运动觉才会感知身体各部分相对位置的变动:手眼协调动作,是视觉与运动觉的联合作用
3、盲人的动作,依靠听觉、运动觉与触觉的的合作。
4、运动觉包括意识的反应和无意识的反射。
5、在日常生活中,凡是走路、写字、打球、弹琴、使用工具以至饮食及说话时口腔肌肉活动,无不依赖运动觉。
6、人的各种操作技能的形成也有赖于运动觉信息的反馈调节。如今过技术训练的打字员,依靠来自手指、臂肩等部位的运动觉信息的反馈,即可准确而协调的完成一系列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意识的参与减少到最低程度(例如:"盲打")视觉对运动绝的控制也被运动觉对动作的控制所代替。
人体心理学基础
1、人都行为特征应人类社会的多样,受其各种因素的影响,诸如文化、社会制度、民族、地区等,因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行为特征。
2、心理空间人们不仅仅以生理的尺度去衡量空间范围,对空间的满意程度及使用方式还决定人猛的心理空间。
3、个人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这是直接在每个人周围的空间,通常具有看不见的边界,在边界以外通常不允许"闯入者"进来,随着人移动具有灵活的收缩性。
4、人与人之间的密切程度就反映在个人空间的交叉和排斥上。
5、个人空间:可以随身携带、有肉眼看不见的界限、以身体为中心、对侵入行为进行躲避或抗议。
6、动物领地:地点比较固定、界限处有标记、(粪便尿液等)、以家族为中心、与入侵行为斗争或逃避。
7、与“个人空间”不同,“领域性”不表现随着人的活动可移动的特点,它倾向于表现为一块个人可以提出某种要求承认的“不动产”、“闯入者”将遇到不快。领域性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如办公室中你的位置,住宅门前的一片区域等。
8、(亲密距离)接近状态:指亲密者之间发生的爱护、安慰、保护、接触、交流的距离,此时身体接触,气味相投,视觉过近,反而分辨不清。
9、正常状态:(15——45)厘米,头脚部互不相碰,但手能相握或抚触对方。在各种文化背景中,这一正常距离是不同的。
10、个人距离:(指人与他人之间的弹性距离),一种是接近状态(45——75厘米),是亲密者允许对方进入的,不发生为难躲避的距离,但非亲密着(例如其他异性)进入此距离会有较强烈的反应;另一种为正常状态(75——100厘米),是两人相对而立,指尖刚能相触的距离,此时身体的气味、体温不能感觉,谈话声音为中等响度。
11、社会距离:(指参加社会活动时所表现的距离),接近状态为:130——210厘米,通常为一起工作时的距离,这种距离能起传递感情的作用;正常态为210——360厘米,此时可看到对方全身,在外人场下继续工作也不会感到不安或干扰,为业务接触的通行距离。正式会谈、礼仪等等多安此距离进行。
12、公众距离:接近态为360——750厘米,此时需提高声音说话,能看清对方的活动;正常态7.5米以上,这个距离已分不清表情、声音细致部分,为了吸引公众注意,要用夸张的手势、表情和大声疾呼,此时交流思想主要靠身体姿势而不是语言。
幽闭恐惧
1、幽闭恐惧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会遇到,有的人重些,有的人轻些。
2、如坐在只有双门的桥车后座上、乘电梯、坐在飞机狭窄的舱里,总是有一种危机感,会莫名其妙的认为:“万一”发生问题会跑不出去,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生命抱有危机感,这些并非是胡思乱想,而是这几个空间形式断绝了人们与外界的直接联系。
恐高症
1、恐高症:人类对高处有本能的恐惧感。登临高处会引起血压和心跳的变化,人们登临高处越高,恐惧心理越重。许多在一般情况下是合理的或足够安全的设施也会被人们认为不安全。(如栏杆的高度是否够高,够牢固,在这里人们衡量的标准主要是心理感受。)
从众的趋光心里理
1、从众的趋光心里理:从一些公众场所内发生的非常事故中,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盲目跟从人群中领头几个极速跑动的人的去向。
2、人们在室内空间流动时,具有从暗处往叫明亮处流动的趋向,经济情况时语言诉引导会优于文字引导。
人的行为习性
1、人类有许多适应环境的本能行为,它们是在长期人类活动中,由于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这种本能承为人的行为习性。
2、抄近路习行、识途性、左侧通行习性、左转弯习性、从众习性、聚集效应、人都距离保持。
3、抄近路习行: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人们总是趋向于选择最短的路径,这是因为人类具有抄近路的行为习性。由此在设计建筑、公园和空内环境时,要充分考虑这一习性。
4、识途性:人们在进入某一场所后。如遇危险(如火灾)时,会寻找原路返回,这种习性称为识途性。因此在设计室内安全出口时,要尽量设在入口附近,并且要有明显的位置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