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研究一、引言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探讨对话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升阅读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对话策略概述对话策略是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共同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文本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话策略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和启发性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三、典型案例分析以某小学语文课堂为例,教师在运用对话策略进行阅读教学时,首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然后,教师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涵。
在对话过程中,教师注重倾听学生的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通过这一系列的对话交流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四、对话策略与教师角色转变在运用对话策略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显著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对话中学会独立思考、自主表达。
五、学生参与性与自主性培养对话策略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
在对话交流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这种交流互动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探究文本内涵的过程中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六、效果评估与反思通过实际运用数据评估,我们发现对话策略在提高学生整体阅读水平和推动素质教育改革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
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
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对话”是小学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读懂、理解和运用对话内容。
本文就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进行分析,阐述其优势和实施方法。
一、“对话”策略的优势1.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对话”策略可以让学生感知口语交际的自然特点,学会理解和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对话,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学会合理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 促进思维发展“对话”策略有助于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通常在对话中,文本信息比较直观,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建立起对情境的认识,并刺激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话”策略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来,理解对话内容的同时也能对文章的整体语境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同时,对话内容生动形象,可以代表概括文章中的思想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大意。
1. 阅读前:在阅读前,可以通过出示朗读材料(课文、故事、读物等)的图像或书籍的扉页等,让学生猜测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故事的情节背景,为后续的阅读、讨论做好铺垫。
在阅读时,可以通过课堂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对话中人物的语调、语气、表情和心理状态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对话中的情感细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更好的认知。
同时,老师还可以适时地让学生停下来观察和分析对话,判断对话的情感、语言和用意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阅读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感、价值观等内容,以及故事的结构、主题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对话成分、语言技巧、对话目的等方面展开讨论,开启学生智慧的思维之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对话”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对话,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语言发展和思维升华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师生互动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在师生互动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作者:***来源:《广西教育·A版》2021年第06期【摘要】本文论述利用师生互动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通过师问生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通过师生合作梳理文本。
【关键词】师生互动阅读教学质量《两茎灯草》教学片段【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078-0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材文本进行深入对话、讨论的过程。
教师要在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和认知体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获取新的知识,提升文化修养。
《两茎灯草》是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三篇文章,它节选自清代讽刺小说的典范——《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代表作品。
《儒林外史》塑造了严监生这个吝啬、守财的典型人物形象。
《两茎灯草》描写了严监生临死前的情景,被誉为人物描写的“千古绝唱”。
教材编者希望学生通过对《两茎灯草》这篇课文的学习,达成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要求: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下面,笔者以《两茎灯草》教学为例,探索在师生互动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通过师问生答激发求知欲和学习热情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指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提问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而且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的有效互动手段。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促进和形成师生互动,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在师生互动中强化情感体验,最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教学片段1】师:《两茎灯草》一文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它是一篇古代白话文,与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习惯不太一样。
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理答”
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理答”“理答”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展开阅读教学,也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培养综合素养。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实施“理答”策略,在仔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在当今教育环境下,课堂问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等待、思考、理答,理答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一种能够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对话。
能否做到有效理答关系着课堂效率能否得到提高,关系着能否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打造高效有趣的教学课堂,帮助学生走出理解的误区,让原本枯燥平静的教学课堂荡起无数的涟漪,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一、阅读课堂理答的现状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将重点放在课堂提问的环节,对于课堂阅读理解的理答不太重视,经常出现一系列问题。
无论是公开课还是专门的阅读理解课堂,经常出现类似的情况:学生在自行理解完文本内容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反馈置之不理,经常用“嗯”“是”等字眼敷衍,阅读课堂的理答就没有起到关键性作用,最终,还是教师给出所谓的标准的完美的答案。
这种教学方法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没有考虑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对阅读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心理[2]。
当学生对阅读文本理解不够深入时,便会导致偏离最终的教学目标,在阅读文章时只是草草了事,并不会去深入研究其中的意义。
还有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多元化学习,在阅读课堂中不能合理地开展理答,来对学生偏离阅读文本价值的理解进行回应,但阅读教学课堂应该是与理答共存的。
教师之所以不能及时辨别学生反馈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丧失了对语言的把握能力,对文本内容研读不够深入。
有一部分教师为了模仿名师,让自己的教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活灵活现,仅仅一味地在语言上求新求异,并不在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这种所谓新颖的理答,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效率,仅仅是给教师展示自我才华提供了平台,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探究小学语文基于对话理论下的阅读教学
随笔探究小学语文基于对话理论下的阅读教学许凤鸣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语文的根及学习的源泉,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支点,也是立德和审美的有效途径。
而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对话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新的语文教学形式。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完备化和认知结构的条件化。
且培养学生成为富有对话理性和个性的人,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对话理论;阅读教学;策略一、教师要积极倡导对话精神对话是汉语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
在阅读教学平等的对话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共享的双赢乃至多赢的格局在建构,能帮助学生既建立共同的个人阅读经验,分享知识,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分享丰富多彩的生活。
还可以促进“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
用灵魂塑造灵魂的对话精神,能闪动生命美的生成方式,体现的理念是尊重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寻找更新自己的语言表现形式。
总之,教师要积极倡导对话精神,教师是对话精神的建设者,应善于欣赏和喜欢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流,并将自己的哲学带到阅读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教师要准确定位对话目标预设的对话目标应以人为本,以师、生、文本间的共同参与为核心,充分体现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开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阅读体验达到对话教学的最佳效果。
有效的对话教学还必须站在学生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精神的高度上,在枯燥的对话中,准确定位对话目标,运用目标规划对话的方法,仔细挖掘对话资源,让静态、有限的预设性目标和动态、无限的生成性目标在教与学中实现,是语文老师教好语文的关键,也是语文对话教学最本真的回归。
例如,在小学语文《鸟的天堂》一课中,预设的对话目标之一可以是:抓住和利用文本的“文化细节”,谈论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把握文本的层次。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叙事语境,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课文的层次。
令人惊奇的是,学生们展现出了独特的文字感,不仅分析准确,而且富有创造性:用语言文字叙述的,用图画作品描绘的,用音乐歌曲表达的……静态、有限的三维预设目标,恰到好处地通过课堂的精彩对话产生动态、无限的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对话理论”观点直击传统语文教学的“满堂灌”“一言堂”,改“传话”为“对话”,并提倡“平等”的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体现了现代进步的教育理念。
“对话论”要求我们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采用“谈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阅读教学”的“对话论”强调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体出了现代“接受美学”的先进观念。
“对话理论”的引入,标志着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将由“训诲——驯化型”和“传授——训练型”发展为现代语文教学的“对话——发展型”。
一、“对话理论”教学的特征:“对话式”课堂教学是一种交互式学习模式。
参加“对话”的人,必须愿意“对话”,且要有一定的“对话”能力。
其具体表现是:(1)对话的主体,必须以积极的态度介入对话之中。
课堂学习是互动的实践与体验过程,不允许有旁观者、置身事外者。
因而,在学的过程中没有缺席的权力。
如果没有一种参与、介入的积极心态,课堂对话将无法进行下去。
(2)“对话”应从话题(问题)入手。
教学应抓住:激活话题、筛选话题、组织对话、暗示导向等环节进行互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激”、“选”、“组”、“导”这四个字上。
(3)“对话”必须要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转换角色,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还要求个性的自我完善,即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纳学生的情怀。
(4)对话应体现随机性、开放性。
有些观点是想出来的,但有些观点则是“讲出来”的,这是对话的特殊的认知功效,这即是“对话”智慧碰撞的火花。
因为“对话”可以使人们找到更多的兴奋点,“对话”不仅有助于参与对话的主体理清思路,而且有利于打开思路,“对话式”教学就是要培养这么一种思维习惯。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如何进行有效衔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如何进行有效衔接语文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而阅读教学是促使学生高效吸收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逻辑分析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大量阅读,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1]。
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才会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要巧妙抓住课内课外阅读文本之间的链接点,促使学生的阅读质量不断提升。
一、寻找知识共性,探索阅读衔接点很多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都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忽视了对课内文章的补充。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课堂教学效果也随之会受到影响。
鉴于此,语文教师要立足课内文章的内容,对其进行恰当的补充[2]。
使学生对课文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这样,学生才会收获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而且,还会让其在无形中增加阅读量,有效促进其阅读能力提高。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完全封闭课堂,限制学生学习平台的范围。
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很多阅读内容都存在一定的知识共性,并且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给学生留出了广阔的拓展空间,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留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受,促使他们通过课外阅读来丰富课内的学习内容。
六年级课文《七律·长征》中,要求学生从诗中去感知那段长征时期的历史,学生受自身认知能力有限的影响,单纯地分析诗中语句,不仅不能对这段历史有实质性的认知,更无法对诗中情感产生切身体会。
因此,我就通过课外阅读文本,给学生讲述长征的历史背景,毛主席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择带领红军长征。
如,文章中的语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其含义是红军成功克服了金沙江路段的困难险阻,成功渡过了金沙江和大渡河。
这段历程,对于长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就可以跳出教材中注释的限制,巧妙引入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对红军两次渡江的情节有更详细的了解。
如,教师可以引入关于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课外阅读材料:“当时,敌人派重兵把守大渡河,并且,还将泸定桥上面的木板全部拆除,使完整的桥只剩下了铁索,要想过桥,十分危险。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第一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如何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师生和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至关重要的。
也就是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和作者的心灵碰撞出火花是上好语文阅读课的关键。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在本身还没有深入走进文本时,就照着教参讲课。
教师让学生抄写文章的中心和段意。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课堂死气沉沉,学生鸭子听雷……新课程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才能实现心灵的对话,学生才能发现自我的价值、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一、教师潜心钻研文本,实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文本”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载体,离开了文本,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
所以要想让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教师首先就要潜心钻研文本,首先走进作者的情感、思想、心灵,充分和作者对话,让“文本”感动你、让“人物”感动你、让“作者的心灵”感动你……只有你被“文本”感动了,你才能成为引导“感动学生”的桥梁,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的点拨、拓展,才能更有利于课堂资源的生成。
记得我第一次教读《五柳先生传》时,内心并没有被陶渊明的不慕荣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所感染,相反我倒觉得他的穷困潦倒是由于他的“愚”所导致的。
由于我不能深刻的理解人物形象、不能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结果在课堂上我机械的按照教参进行讲解,针对考试出了几道常见的问答题,我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工匠”,忠实地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了施工,学生们也成了忠实的“听记”者。
二年级语文学习对话技巧
二年级语文学习对话技巧在二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对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巧。
通过对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二年级学生可以使用的对话技巧,以帮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 合作对话合作对话是指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完成一段对话。
在进行对话时,学生可以分角色扮演不同的人物,共同完成一段对话。
这种对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合作能力,并且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对话内容。
例如:小明:你好,我是小明。
你叫什么名字?小红:我叫小红,很高兴认识你。
小明:我也很高兴认识你。
你喜欢什么运动?小红:我喜欢跳绳和游泳,你呢?2. 提问对话提问对话是指老师或者学生之间进行问答式对话。
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进行回答,或者学生之间进行互相提问。
通过这种对话方式,学生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例如:老师:请问,什么是汉字?学生1:汉字是我们中文的文字。
学生2:它是通过组合不同的笔画形成的。
3. 描述对话描述对话是指学生用语言简单描述一个场景或者一幅图片,其他人通过听或者看来理解其含义。
这种对话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学生1:我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太阳,天空非常明亮。
学生2:那是一个晴朗的天气,我想我们可以去户外玩耍。
4. 角色对话角色对话是指学生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进行对话。
通过这种对话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模仿不同人物的语言表达,提高他们的演技和语言能力。
例如:学生1:我是一位护士,我每天都要照顾病人。
学生2:我是一位老师,我教孩子们学习知识。
通过以上四种对话技巧,二年级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在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应该多给学生提供对话的机会,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对话练习。
此外,通过阅读课文和练习对话,使学生能够在对话中不断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从而提高语文水平。
总结起来,合作对话、提问对话、描述对话和角色对话是二年级语文学习中常用的对话技巧。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的探究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的探究发布时间:2021-12-09T05:57:13.571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1月下作者:傅雯雯[导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交往形式的教学形态和互动形式的教学形态,在实施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师生互动互惠的关系予以创建,追求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更新教学观念。
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
浙江省义乌市北苑小学傅雯雯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交往形式的教学形态和互动形式的教学形态,在实施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师生互动互惠的关系予以创建,追求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更新教学观念。
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策略;对话情境;师生互动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掌握良好的对话策略,落实文本对话,促进师生互动,使学生在对话分析中更好地感悟语文和学习语文,并在阅读对话中完成共享式学习,进而成为具有对话理性的人。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及方法等,要求综合教学实践情况展开研究与探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意义1. 增加问题探究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多是采用“一言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讲解,学生在完全被动的状态下,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理解,课堂效率不高。
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对话形式加强师生互动,可以使教师就阅读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将阅读的自主权充分交给学生,而学生可以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和阅读文本之间搭建起对话联系的桥梁,学习过程更加具有开放性和民主性,并且能有效实现对相关问题的探究。
2. 营造互动氛围小学生刚开始接触和学习语文知识,主要集中于文字、语言方面的知识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有所欠缺,教师则应重点培养学生这种文字信息的整合能力,在阅读理解中强化对语文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1232020.10爱情婚姻家庭 教育观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吴红艳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第三小学摘要:培养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语文实践,即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听说中学习听说,在写作中学习写作。
所以,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实践,实践是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之间的平衡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存在与表现。
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身就是实践,分析实践中有效阅读教学策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阅读;应用策略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以对话实践为主要特征的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活动过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
一、重视预习指导策略语文预习被认为是基本的教学方法,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常规手段。
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增强学生课前预习环节学习的实践性。
例如,《少年闰土》应注重句子理解的预习,例如“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中 “素”,向来的意思。
“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我”从来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
“如许”是“如此”“像这样”的意思。
句子从两个方面述说这些新鲜事:一是海边有如此多的五色的贝壳,二是讲关于西瓜被猹等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
“我”向来不知道这许多新鲜事,因为“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触过这些事。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这样课前的预习为课中的学习就变得更轻松。
二、夯实字词基础策略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
“字、词、句”,则是“基础的基础”。
如果这个基础不牢,段落和篇章就成了“无源之水”,将会问题不断。
要想提高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自然要从巩固字、词、句做起。
对于小学生而言,掌握字和词,一是靠老师在课堂教,二是靠孩子回家听写、练习。
例如,《草原》描写草原的美丽的四字词语有很多,比如千沟万壑、苍翠欲滴、一望无际、万马奔腾、绿草如茵、一望无垠、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沃野千里、广袤无垠、草长莺飞、莺歌燕舞等。
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
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而“对话”策略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指导。
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话”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在阅读中,学生通过对话的方式与文本进行对话和交流,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
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模拟对话,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对话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言语交流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促进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3. 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对话,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探讨疑惑、展开思考。
这样的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4.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对话策略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在对话中不仅可以互相促进,还可以共同发掘文本的内涵。
这样的合作学习能力对学生以后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教师引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对话”策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对话。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对话活动,使学生在对话中深入思考、提高认知水平。
2. 分组对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角色扮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进行对话。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并且可以生动地表现文中的情景。
5. 结合实际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设计相关的对话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对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对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目标之一是有效传递和反馈教学信息。
这一目标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实现真正的对话式教学,我们应该基于对话模式的发展分析,采取情境创设、积极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等措施。
这些措施具有深远的意义,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本文将简要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对话的重要性。
关键词:对话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引言: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我们发现有效对话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主导者,而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对话式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对话,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学习需求,而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总之,实现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对话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关注对话模式的发展,通过情境创设和积极性激发等措施,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倾听能力的培养。
这将有助于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的意义(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表达机会。
通过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
(二)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对话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对话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角色和情感,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这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未来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教学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过程1.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句话集中体现了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新理念。
“对话”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理念,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教学中的“对话”不能只是狭隘地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或者各方之间的接触、谈判,它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追求。
对话意味着相互平等、相互沟通、相互包容,意味着双向互动,意味着相互碰撞和共同建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句话,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其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过程。
也就是说,它混合了“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两个命题。
而这两个命题是有区别的:前者与源于西方的解释学、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后者根生于课程与教学研究,是解释学在教育领域、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沿用,与主体性教学、合作教学以及建构主义理论、批判(解放)教育学及现代课程观也有直接的关联。
2.要注重情感体验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对文章的理性分析,忽视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和整体把握,这是以学科知识为本的课程观的反映。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学生所阅读的文章大都含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也是阅读存在无比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阅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是语文课程固有的特点。
《课标》在课程总目标里突出强调了“注重情感体验”的理念,这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符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
《课标》在学段目标中,体现了对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注重”。
比如,第一学段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读诗歌要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提出“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提出阅读诗歌要“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小学语文阅读中对话教学的应用
小学语文阅读中对话教学的应用摘要:语文能力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必备能力,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及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而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项目,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引入对话教学,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及应用能力,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教学;应用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还能让学生从大量复杂的文本信息中,快速抓住重点信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学生阅读的过程,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文本信息二次加工,实现语文知识的内部构建的过程。
此时,适当引入对话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提高语文课堂的互动性,方能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1.小学语文阅读中对话教学的价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启用对话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
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搭建民主、平等的氛围,随后开启课堂的师生互动。
教师可以借助文本,带领学生走入语文世界之中,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共同发展。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学习态度,并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以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从这一视角看,在语文课堂中开展对话教学,是新时代下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1]。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不完整,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思想意志。
合理的对话教学,可以让教师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对话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开展有效对话,并基于阅读文本,为学生创设学习交流话题,在课堂中为学生留下思考时间,让学生进入深度阅读状态之中。
对话教学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中讲学式的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更轻松、更活跃,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以更积极的状态,主动学习语文,思考文章的深层价值,能有效提高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论文批注阅读推动学生与文本互动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批注阅读推动学生与文本互动人教版新课标批注作为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其效果已被几千年的阅读事实所证明,也是达到阅读理想境界的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学习方法和良好的阅读策略。
如何让学生学会批注、善于批注,与文本有效互动,提高阅读能力呢?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课前:交给方法,有章可循一篇文章可感可知、可圈可点的地方可谓是千人千面,不一而同,对于具有良好的批注习惯和能力的读者那是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的事情。
但这对于初学批注的学生来说则会像老鼠拉龟——无从下手。
为了让学生对写批注有谱可靠,有章可循,教给学生阅读批注时一些思考的方向是很有必要的。
笔者的做法是:1.运用符号,简便实效对文章用得准确、精彩的字、词、句进行圈、杠、点、画是进行批注的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教学生批注的起初阶段,我们让学生先掌握这种批注方法。
通过动笔圈画留下自己分析思考、情感疑惑的痕迹,这样,信息更容易留存在记忆里,不致水过鸭背,留于表面。
要注意的是,符号的运用,不要纷繁复杂,随意乱用,相对固定的一套符号更了然于心,便于自己的学习、理解和运用。
2.依托文本,解决重点从三年级开始,教材的编排明显地昭示了一种导向,那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主体意识的极力倡导与鼓励,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的“学本”。
例如,单元的导语、专题,略读课文前的提示语等,为学生进行批注提供了导向和凭借。
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好这些信息、资源,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究发现,自己尽力解决问题。
3.梳理归纳,走向自主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到了高年级,我们就应该让学生掌握更大的批注自主权。
让学生明白一篇课文的学习一般要解决三大问题: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这三个问题具体指什么?包含什么内容呢?学习者要做到心中有数。
为此,我们可用列表归类的方式来帮助弄清楚。
列表归类可以帮助学生统揽全局,给思维找到方向和依归,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情感态度、个性喜好在阅读中自主选择,自主感悟,自主批阅,自主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作者:黄玉珍
来源:《小学时代·下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 要】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一个多元对话的过程,而在各种形式的对话中,是以学生这一阅读主体与文本的对话为中心和出发点、归宿的。
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是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因此,为了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其策略主要有让学生好奇地问、尽情地读、大胆地想、自由地说。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有效对话
阅读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其主体是学生,学生要想成为阅读与阅读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要参与到阅读实践中来,收获更加真切的体验,从文本中汲取营养,并掌握阅读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且具有个性化特点,该环节不可替代。
要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就必须要让学生亲自与文本阅读,并进行体验,将自身的经验与生活和文本发生互相作用,体会到文本的意义并提升精神。
实现有效对话,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观念与思想,并掌握作者所使用的表达方法、语言形式等;同时学生可以用文本照映自身,并受到熏陶,丰富自身精神世界的同时可使个性得到发展。
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要求学生有行动和思维参与,且强调学生主体的积极自主参与。
我们调查发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越来越不愿意说话,学习是被动的。
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学生的感受与文本意义不能很好地交融,即使回答问题也总是答非所问,或者从众现象严重。
因此,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策略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呢?
一、走进文本,让学生好奇地问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雅克·卢梭认为,儿童有自身独特的想法、看法与感情,成年人不能用自身的想法、看法与感情去代替。
在开始讲课时,教师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读题之后质疑,放手让学生好奇地发问。
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一步步走近文本,了解文章主要内容;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设法为学生创设可以提出质疑的机会,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讲述自己的见解。
现代教育理论观点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要主动参与到教育过程中,而不能被动接受。
要想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对其自主学习的尊重,就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
二、深入文本,让学生尽情地读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是很有道理的。
在进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正确解读,如难句、新词等,并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阅读过程中,教给学生阅读策略:扫读、跳读、精读,快速默读,有目的地读。
学生抓住感兴趣的内容反复朗读或者抓住关键词句,圈点勾画,反复品味,从旁写批注,与文本深入对话,真正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个人读、男女读、角色读、小组读、师生读,或者变化节奏、音调、音长进行有感情朗读。
如教学《月光曲》这一课时,第九自然段运用了联想的写作方法,把月光曲的内容通过想象,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生动地出现在读者的眼前。
第一幅画面:月亮升起,音乐轻松舒缓;第二幅画面:月亮升高,曲调渐强发展;第三幅画面:风卷巨浪,音乐激越高昂。
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从音调上进行变化,反复朗读。
这样,读中悟,悟中读,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月光曲》的美妙动听,体会到了贝多芬杰出的才华。
因此,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能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老师就必须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让学生多读课文,这是学生进行自主、独立、创造性阅读的基本条件,同时是对话、交流的基础。
老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三、升华文本,让学生大胆地想
教师要为学生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的想象更加丰富,帮助其理解课文,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境,走进课文中角色的内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使用能力。
教师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了解教材的内容、特色、学生的特点、教学的风格、目的等,据此重新整合教材,让教材成为生动的案例,以学生的感受、见解、想法、问题等作为生长点,共同建构起文本的意义,并获得精神的提升,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教师抓住课文留白处,引领学生大胆进行想象,丰富文章内容。
如《好的故事》一文,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喻指作者向往的理想世界。
作者写梦中回忆故乡绍兴山阴道上美的人、美的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的语言想象画面,说说自己看到的:澄碧清新的江南水乡,百花竞放的山野风光,勤劳朴实的农夫村妇,时聚时散的河中倒影,水中的萍藻游鱼,诸影诸物,摇动,扩大,融和,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瑰丽多姿,令人爱恋。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
”因此,我们引领学生大胆想象时,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利用生活经验,更深刻地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们语文的教学应当向生
活中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能够联系自己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把语文的学习外延到生活中去。
四、走出文本,让学生自由地说
阅读是文本和读者之间互相作用的一个过程,读者与文本会产生问与答、批评与赞扬、肯定与否定等互动。
因此阅读教学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阅读,从文本中汲取营养,同时不能过于依赖文本,要帮助学生形成敢质疑的信心,能够表达自己的见解。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读死书,方可称为阅读。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自主性,将现代对话理论作为指导,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且积极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并在对话的过程中理解文本,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最終达到帮助学生构建精神世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春,扈中平.从“独白”到“对话”——论教育交往中的对话[J].教育研究,2002(02).
[2]杜伟宇,张振新,智春忆.论课文有效对话的实现[J].宁波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