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治理分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湿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着生活所必需的 天然产品(鱼、贝、虾、芦苇、泥炭、木 材、水果、药材、工业原料等)和生产、 生活用水;湿地的不透水层以及表面的大 量植物使其具有巨大蓄水能力;湿地可源 源不断地为大气提供充沛的水分,增加大 气湿度,调节温和降水;湿地繁茂的植物 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降解水中的 污染物,也可向大气层释放大量氧气。
• 湿地生态系统的一些功能和效益是全球性 的。其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 样性等功能不仅惠及湿地周边的居民、湿 地所在国家,而且受益者是全球人类。
Baidu Nhomakorabea
3.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任务
• 加强湿地保护相关研究工作
开展湿地保护工作,首先要深入开展湿地的基础研究工 作。不同湿地类型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各不相同,要结合湿 地自身的特点进行,诸如湿地动态变化与检测技术、湿地 的综合功能与价值等。 其次,湿地的可持续利用研究也是湿地保护研究不可或 缺的一个方面。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即在不损害下一代人的 利益的前提下充分的发挥湿地资源打给当代人的利益。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治理
制作:魏乐德 学号:200875000531
1.何为湿地?
湿地,是指不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 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 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 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都可以称为湿地 (湿地公约)。
2.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意义
• 湿地是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 的过度区域,其生境复杂、物种丰富,是 世界上最富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 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淡水沼泽的初级生 产力可达800~4000g/(m2•a),沼泽地平均 生物生产力与热带雨林2000g /(m2•a)的生 产力大体相当。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 权研究数据表明,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 的价值高达140万美元/(km2•a),是热带雨 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4.4 国际合作
• 我国与世界自然基金会、湿地国际、联合 国开发计划署、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 机构和组织在湿地野生动物保护、湿地调 查、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人才培训等 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还与日本、澳大利 亚政府签订并认真执行了中日、中澳候鸟 保护协定;与俄罗斯政府签订了中俄共同 保护兴凯湖湿地的协定。
• 今年来,我国湿地研究主要集中于湿地生
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湿地生
态景观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湿
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等
几个方向。
4.2 法律法规建设
• 中国加入国际湿地组织以来,颁布了一系 列有关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 规,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发》、《中华人民共 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土保持法》等多不法律法规与湿地保护密 切相关。
4.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 我国是世界上各种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之一,据最新报道,单块面积大于1km2 的 湿地总面积为38.48 万平方公里,居世 界第四位、亚洲第 一位。
4.1 科学研究
• 1958年,中国科学院确定“沼泽”为新成立的长 春地理研究所得主攻方向,同期东北师范大学地 理系沼泽研究室成立,二者成为中国最早专门性 沼泽研究机构。长春地理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系沼泽研究室两个单位结合国家有关部委和 中故宫科学院的任务,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 沼泽、泥炭和芦苇资源的考察,先后出版了《若 尔盖高原沼泽》、《三江平原沼泽》、《泥炭地 质学》、《中国沼泽》等专著,填补了我国沼泽 研究的空白。
4.3 保护区建设
• 截止2005年12月,我国已建立自然湿地保护区 473处,保护区面积43.46万平方公里,保护了 17.15万平方公里自然湿地,即40%的湿地得到有 效保护。其中,国际重要湿地的数量达到30个, 总面积增加到3.43万平方公里,即5%的自然湿地 得到非常有效地保护。我国政府已确定的11种国 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禽和2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 禽贼这些保护区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 提高湿地管护的工作水平 (1)建立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管理制度,促进 湿地合理利用。 (2)发挥多种管理手段的作用,引导湿地合 理利用,租金湿地保护。 (3)建立个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服务于湿地 保护。 (4)开展示范区建设,为全国湿地保护和利 用提供经验借鉴。
• 广泛宣传湿地资源保护知识
(1)通过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广大学生、市民、科研 工作者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工作。 (2)通过政府引导率先在学校、科研机关成立一些 民间的湿地保护组织,让科研一线上的专家学者 首先参与进来,作为政府和企业的智囊团,为政 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加大湿地信息公开的程度,通过网络、电视、 报纸等多种途径公开湿地信息并建立反馈机制, 提供公众参与的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