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定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准定位,对症下药高中数学学习的三类同学,数学稳上135?

数学简单题经常出问题,

询问老师学生问题在哪?总被回答:粗心。

数学一般难度的题目经常错几个,

询问老师学生问题在哪?总被回答:基础不扎实。

数学压轴题,难题做不出来,

高度上不去,询问老师学生问题在哪?总被回答:数理能力不足粗心真的能靠多注意解决?基础不扎实怎么打扎实?数理能力不足难道不是硬伤?

进入到这些困惑里,往往越陷越深

怎么不粗心,什么是基础,

怎么提升计算速度,数理能力

不妨跳出来,看看数学学习的三个层次

两种基本认识

在想办法提升数学成绩之前,同学们先要有以下两个基本认识:

第一,高中数学阶段,不同章节之间的难度有比较大的差异,需要学生对每个章节的高考难度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学习数学时,不同章节本就应该“区别对待”。而辅导书使用统一给回复,《疯狂600提分笔记》(福建师范大学发货)就可以,里面涵盖高中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错题分析,以及知识考点,快速提分必备。希望这些能帮助各位同学更好的学习。这里强调高考难度,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在高考中和解析几何、导数是一个难度吗?在这几个章节的学习中,你采用的方法,显然是不同的。

第二,想要提升数学,先要对自己的数学成绩、实际水平有清晰的认识。但是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往往难以认清自身的实际水平。

高中数学考题难度有时候跨度很大,一些强校为了在平日达到训练效果,也让学生有一定压力,提升数学能力上限,自己学校的考试题目往往很难,但是一到统考,考题难度又大幅度降低,这使得一些学生和家长时常感觉到“考题简单时能考140”、“考题难的时候,选择题答崩了,可能就到120了”。一些章节出题难度不符合高考难度,但是学生又没有清晰的认识,盲目追求难度等等,自然使得自己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变得混乱不堪。

既判断不了自己的实际水平,又弄不明白不同层次题目间应“区别对待”,在这种情况下,不清楚自己所在的层次、不明确对应层次适用的方法,成了现阶段高中数学学习中的突出问题。

在本文开始之前,学生首先要用高考难度的题目对自己的水平进行清晰的定位,排除掉那些由于题目难度过大或过小产生的异常值分数,用多次高考难度考试的平均分,确定自己的水平位置。

而本文的主要内容,便是从高中数学学习层次不明、对应方法不清的问题出发,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三类人——上不了120、徘徊在120-135、难突破140,找出他们各自的症结,对症下药,努力为不同层次同学的行为选择提供方向上的指导。

第一类人 | 为什么你的数学不能稳上120?

为什么你的数学不能稳上120呢?

是基础的知识点不会吗?感觉不是,就比如单说诱导公式、两角和差公式、正余弦定理,我还是很清楚的。

是不清楚考点吗?感觉也不完全是,我也知道一些考点啊,比如知一求二问题,三角恒等变换问题、利用正余弦定理化简问题,我知道这些是考点。

是不清楚题目的方法吗?也不完全是,真正拿到题目,我也能差不多知道方法。

那么问题在哪呢?这类同学的问题,可以用简单的基础不好描述吗?

显然不能。

这类同学,理解单个知识点,但未建立起知识体系,无法统筹运用知识、方法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他们能比较准确的描述单个知识点,但是无法在各个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如果要求他们把学过的某一单元知识清晰完整的梳理出来,结果往往是多有遗漏,且逻辑混乱。同学们可以用一张白纸进行自查,在自行梳理的情况下,是否能体系化地整理出一个章节的知识点,并且有串联感。

相应的,这类同学的解题能力大多停留在运用单个知识点解决单一考点、单一形式的题目层面,难以解决综合性问题。假如单独问这些同学某个考点对应的题型和方法,他们看起来掌握得也不错,但是,若是要他们系统地阐述“看到某类题型-应当联系什么知识点-可供选择的方法有哪些”,则又显露出知识不成体系、解题不成系统,知识点、题目与方法之间存在断裂的问题。

你会发现,当试卷-知识点-问式的题目减少,每道题目步骤都增多一点,题目稍微需要绕点弯时,试卷的整体难度上升,这部分同学的问题就完全暴露了。

对于这类同学来说,除了没有建立起知识体系外,在“知识点-题型-解题方法”之间也没有建立强关联性。通俗来讲,便是看到一个题目,需要反应许久或者根本反应不过来它考察的是什么知识点、需要用哪种解题方法。在一道题目上,花费的时间自然就更多了。

总结来说,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点-题型-解题方法”间的强关联性,是这类同学数学不能稳上120的根本原因。

简单重复一遍,数学稳上120的要求:

第一,熟练掌握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单一知识点到知识体系的转化)

其二,要精做题,整理解题方法,整理“母题”;(强化“考点-方法”间的联系)

其三,通过整理好的经典题,反向匹配知识点,思考每个知识点,能考什么题,为什么会这么考,易错点和注意点是什么。(建立“知识点-考点-方法”间的连结,并把设错点、注意点直接总结记忆,摸清楚出题人的思路)

第二类人 | 为什么你的数学够不着140?

数学学习中,除了第一类“上不了120”的同学外,还有另外一类同学与前者基本处于成绩的两端,他们的成绩已经能够算作是“足够好”了,但是又达不到“最顶尖”的水平,总是差“顶尖选手”几步的距离,卡在了135、上不了140。

这一类同学又可细分为两类:

一类是压轴题拿不下,被生生限制住了上限;

一类是压轴题能做出,但小题常出错、无谓失分多。

我们先来谈谈压轴题拿不下的这类同学。

对于追求稳定140+以上的同学,压轴题一定要能做得出。一些数学老师经常强调,如果你小题都能做对,基础的大题也做对,你的数学也一样能拿高分。这种说法误导了很多追求顶

尖成绩的同学,也给他们留了退路。

如果你没有解决压轴题的能力,实际上一个满分150的数学卷子,可能对于你来说,满分已经不是150了,而是144。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有一个其余题目的正确率,这次不犯的错误,不一定下次考试不犯,这样的正确率就使得你的140大业,并不稳定。此时的你,更需要解决的就是分数上限的问题,也就是说,压轴题必须得突破。

压轴题的特点是什么呢?

对于那些还在努力解决压轴题路上的同学来说,完整地做一道高考难度的解析几何、导数题,可能花费20多分钟,再加上看解析,整理的时间,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有限的高中学习时间,不能很好保证压轴题的练习量足够大。所以,压轴题采用题海战术,是不切实际的。

这与其余章节有明显区别,比如三角函数、概率这些章节,高考题目难度很有限,大量的训练,并不占用非常多的时间,通过题海战术,你必然见过更多的题目,也强化了方法,客观上就是在加强考点到方法的记忆,逐步形成条件反射。

强化压轴题,需要的是体系化学习,最好有老师的讲解,帮你构建起解析几何、导数的体系,让同学在有体系的前提下,做题训练。如此一来,有限的题目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里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有些同学会说,一道解析、导数题,我不完全做出来,只是罗列个思路,不是也可以吗,这样不就节省时间了,不就可以大量刷过去了吗?

并不一定,解析和导数的计算量很大,在没有计算的情况下,只是看看方法,看起来是刷了题,但是却掌握得很不扎实,这是不行的。每一种题型的一种变化,必须完整地做出来,才能算掌握。所以,即使你想只罗列思路不计算,节约时间刷题,但前提必须是你知道这道题和你完整做出的一道题,是一样的,这就需要你有体系。

以圆锥曲线为例,简单谈谈压轴题的体系化学习。

首先要明确圆锥曲线的两个本质问题:

几何条件的代数表达、代数过程的运算优化。

相应的,我们的学习过程应当围绕这两个本质问题展开,其中几何条件的代数表达意味着把几何关系转化为代数式,这涉及到各类几何条件的转化与表达,如距离与面积、对称与夹角、圆、四边形与切线、定点定值等条件的表达。

解决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各类条件一定要表达成最优形式。例如我们经常碰到 PA=PB 这种条件,其中PA与PB并不是弦长或者焦半径,此时我们当然可以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把这个条件表示出来,但是你会发现这样做,运算量会大到绝对无法在考试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此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