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第12节(2):外国教育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进入20世纪,新教育的著名代表人物有爱伦·凯(瑞典)、德可乐利 (比利时)和蒙台梭利(意大利)等人。
随着新学校在欧洲各国的建立,1912年在瑞士成立国际新教育联盟。
1919年,瑞士教育家费里埃尔撰文总结新学校的基本经验与理论原则, 共30条,成为新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
1921年,来自40个国家的100多人在法国的加莱市成立新教育联谊会, 出版《新时代教育》杂志,宣传新教育理论。 1922年正式颁布协会章程,提出新教育的 7项原则,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 目标,成为新教育运动的国际宣言。
创办生活学校 推进教育实验和教育科学化 推动儿童中心论的传播和 发展 创办皮肯希尔学校 推动劳作学校的发展
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理论
(一)梅伊曼、拉伊的 实验教育学
(二)凯兴斯泰纳的“公民 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
(三)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一、进步主义教育 运动的发展史
二、进步主义教育 运动的主要实验
背景简介
这次欧美教育革新运动分为两部分:欧洲的新 教育运动(新学校运动)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 它们在基本的教育理念上是相同或相近的,都主张 儿童中心和自由教育,都重视教育的科学化和民主 化,都经历了兴盛和衰落时期等等,但欧洲新教育 更侧重于精英教育,而美国的进步教育更侧重于民 众教育。
欧洲新教育运动
中外教育史
授课时间:2019年11月
第十二章 外国现代教育探索
目录

欧洲新教 育运动与 美国进步 主义教育 运动

20世纪前 半期欧美 主要国家 和日本的 教育

20世纪前 半期的苏 联教育

本时期主 要教育思 想

欧洲新教育运 动与美国进步 主义教育运动
背景简介
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改革是现代教育史的开端。 这次教育改革的背景: 1、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产生的诸多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问题,需要一场社会重建运动。 2、主要工业化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和发展, 需要从数量的普及转到兼顾教育质量的提高。 3、近代科学和思想的发展为这次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 和方法的基础。
三、进步主义教育 运动的主要特征
四、进步主义教育运 动衰落的原因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史
进步教育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是作为进步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发端的,注重教育 适应新社会的建构和教育本身质量效益的提高。
发端。帕克的昆西教学法为最早的进步教育改革实验,被杜威称为“进步教育之父”。 赖斯的教育社会调查激发人们对教育变革的关心。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等等。
转型。1929年经济危机促进了进步教育运动发展的转向,从重视儿童中心和自由发 展转到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八年研究”和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
结束。由于二战后美国社会教育关注热点的变化,1944年进步教育协会更名为“美国 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 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
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教育家
教育思想
雷迪(英)
全面教育、培养完人
利茨(德)
全面均衡发展
德莫林(法)
重视体育
蒙台梭利(意)
儿童生命力学说
蒙台梭利方法
德可乐利(比)
德可乐利教学法
梅伊曼、拉伊(德) 实验教育学
爱伦·凯(瑞典) 儿童中心论
罗素(英)
自由民主的教育
凯兴斯泰纳(德) 劳作教育学
教育活动 创办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发起乡村之家运动 创办罗歇斯学校 创办儿童之家
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新教育运动传入美国后,因与当时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基本相通, 从而形成与传统教育对垒的更大势头。
二战后,新教育联谊会着重讨论战后教育的改革问题。这标志 着新教育联谊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意味着新教育运动 本身开始走向衰落。
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 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新教育运动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的英国,以后扩展到欧洲其 他国家。
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1889年,英国人雷迪在英格兰创办了欧洲第一所新学校——阿博茨霍 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该校也被誉为欧洲新 学校的典范。
1898年,法国新教育拥护者德莫林仿照雷迪的作法,创办了法 国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
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乡村寄宿学校的主要特征
1.都设在远离城市、自然环境优美的乡村,设备优良,有利于儿童 了解自然,在自然中得到智力和体力的发展。 2.在管理、教育和教学上具有民主和自由的色彩,学校一般采用家 庭式的教育管理方式,师生拥有自主权,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密 无间。 3.把学生的各种活动与学习融为一体,把德育寓于民主生活之中,。 4.教学内容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鼓励合作的团体学习活 动,课程设置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年龄特征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5.办学目的是为资产阶级培养新一代领导人,招收对象仅限于中上 层阶级的子女,规模小,学费昂贵,学校完全独立于国家教育系统 之外。
发展。1919年科布发起成立“进步教育发展协会”,后更名为“美国进步教育协会” (American Progressive Education Association,PEA),1920年提出进步 教育七原则,1924年创办《进步教育》杂志。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进步 教育运动的中心。进步教育运动中出现儿童中心和社会中心的派别分化。
一、新教育运动 的形成与发展
二、新教育运动 中的著名实验
三、新教育运动 中的主要理论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 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教育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 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
新教育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 的“实验室”为特征;“一战”后,在教育实践不断推广的基 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二战”后,新教育运动逐步 走向衰落。
德国教育家利茨也在同年开办了同类学校,称为“乡村教育之家”。利 茨认为教育应包括品格教育、宗教道德教育、身心官能力量的发展、公 民教育、民族文化教育,使儿童在身体、精神、宗教、道德、知识、情 感诸方面都能均衡发展。
此后,在比利时、瑞典、意大利都相继开办了各种形式的新学校, 在欧洲逐渐形成广泛的“新学校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