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西汉初年颁布“民产子”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唐代要求地方官员劝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结婚。古代政府关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B.保证国家财税收入
C.防范民间土地兼并 D.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2.《后汉书》卷七十六《王景传》载:建初八年(公元83年),王景任庐江(地处淮南江北)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荒废,教用犁耕,由是耕辟倍多,境内丰给。”这反映出当时庐江地区A.农业经济水平显著提高B.土地兼并现象有所缓解
C.农业灌溉耕作技术革新D.农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3.据统计,唐代江南土人居相位者约占十分之一,宋真宗以后则超过半数。在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大多是赣、闽等地的江南土人。这反映了
A.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提高B.政治和文化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C.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D.变法成为挽救统治危机的利器
4.表1
表1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这说明
A.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B.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C.王朝更替导致古代中国人口的变动D.经济中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城迁移5.有学者根据已有文献和出土的汉简对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进了估算,如下表2所示,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表2
A.自耕农生产技术较为落后B.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
C.政府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D.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
6.明清时期,我国南方各地农村土地租赁中出现“永佃”的现象。如浙江临海县:“地方乡例,租人田种,原有佃价与田主的,佃户无钱,把佃田转佃别人,不拘年月,原许原佃赎回耕种的,若田主把田卖与别人,仍旧是旧佃户耕种还租,叫做卖田不卖佃”,这种现象在当时较为普遍。材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在农村出现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佃户对地主人身依附弱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7.明清时期出现“典卖现在之产,稀图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为一大股”的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而山东人刘滋世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结果起家致富,20年后,“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材料说明
A.商人购田阻碍扩大再生产B.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开始出现
C.出现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D.政府已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8.1745年,陕西巡抚陈弘谋颁布《劝民领种甘薯谕》:“陕省向无此物。陕民亦不知此物之可食而又易生……须各官先行觅地试种,或租民地试种。需地亦甚无多。听小民观看。一俟有收,民间见其可食,然后令民依种,自不费力,但不可相强。试成者奖之,不成亦不必问。”这表明
A.美洲作物开始传入中国B.民众普遍抵制新的农作物推广
C.陕西农业发展十分落后D.政府用行政手段引导农业发展
9.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
入税县官如故事”,终东汉之世,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这反映出汉代
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B.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工商业发展
C.盐铁专卖制度解体D.工商业者地位得到根本性转变
10.《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教作者传家技,四委以令丞试工,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材料主要反映了
A.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主要考核指标 B.工种技术的难易度影响工匠学制长短
C.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的消费 D.技术传承的开放性保证产品质量精美11.西周时期,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有管理市场的“质人”,商贾在市场上进行贸易,都有“质人”制发买卖的契券。据此可知西周
A.形成契约精神 B.规范商业行为
C.履践重农抑商 D.出现货币经济
12.公元10年,王莽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每季度评定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市平”。若物价高于“市平”,政府就将控制的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以平抑物价;若市场价格低于“市平”,则听任百姓自由买卖。这一措施
A.体现了政府对商品市场的干预B.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以巩固统治
13.宋代平均每匹绢合银1.57两,明代平均每匹合银0.625两。这里包含有白银价格降低的因素,若将绢价按当时米价折算,明代正统至嘉靖,绢价比宋代低约11%。导致明朝中后期绢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B.农耕文明的繁荣
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D.棉纺织业的发展
14.宋朝嘉佑年间,官府垄断经营茶叶,“小民趋利犯法,……为弊甚大”,于是朝廷采纳三司建议,颁布通商茶法驰茶禁,“自是唯腊茶禁如旧,余茶肆行天下矣”,据此可知
A.政府废除茶叶官卖B.财政政策调整成效显现
C.商品经营环境宽松D.茶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
15.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绸业市镇及其周边乡村的大部分自耕农,对农业并不重视,他们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反映出当地
A.传统生产模式的解体B.市民群体的发展壮大
C.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D.新兴生产关系的发展
16.珠算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对其记载最早见于汉代,但直到明代商人程大位编修《直指算法统宗》,才逐渐推广,并取代了传统的筹算法。珠算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的大力推动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传统筹算法的衰落D.商人文化素质的提高
17.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在倭患基本平定的前提下,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申请文引,缴纳饷税,出洋贸易。当时的福建巡抚徐学聚曾言:“我贩吕宋(菲律宾),直以有佛郎机(西班牙)银钱之故。”由此可推知,明朝后期A.自然经济加速瓦解B.外贸经济有所发展
C.外来威胁趋于解除D.政府税收显著增加
18.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以明代为例,南浔镇有8处,双林镇有10处,藏泽镇有4处,盛泽镇有5处。园林可以用于宴集活动,为主人博得了风雅声望,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思想活跃局面再现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市镇经济空前繁荣
19.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
A.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
C.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20.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广州开往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清朝加强防范中外交往B.清朝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宁波与广州贸易地位一致D.中外贸易冲击原有管理体制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我国先秦时期两部著作—《墨子》与《山海经》中,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煤炭。记载虽并不详细,但史料价值极高。《墨子》中把煤称为“每”(明代有人把每加上火字旁,写成“烸”,把煤称作烸)。彼时在战争中,可以利用煤炭燃烧时产生的浓烟,以烟幕制胜。《山海经》一书中把煤炭称为“石涅”,这个名字与煤的特征较为接近。此书明确指出煤炭赋存地赋存方位以及与某些植被的关系。在矿业管理上,我国周代已出现“卝”(矿)人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