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娲图腾与民族精神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1)

浅析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1)

浅析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1)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民族
精神内涵。

下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浅析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

1.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几乎每一个自然现象都有
了一个神话的解释。

尤其是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显得微不足道,而
神话中的神是自然的主宰,这就启示了我们要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并且要融入自然中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2.文化信仰和思想凝聚:中国古代神话虽然不像宗教那样极力强调信仰,但是它却深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人民的信仰,比如说《封
神演义》中的各种神话故事就包含了人们崇拜神灵和追求正义的思想。

3.道德品质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拥有高尚道德品
质的神灵很多,比如女娲造人、伏羲夫妇、禹、尧等等,这些神灵在
人们心中具有崇高的形象,人们希望通过学习他们的道德品质来提升
自身修养,并且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

4.尊崇祖先和爱国情怀展示: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们对祖先的尊崇
和纪念往往得到强调,例如,神话故事中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白蛇
传中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故事等等,其中强调的就是人们要怀念祖先,表达爱国情怀。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神话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它蕴
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

我们应
该深入了解中华古代神话,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并且传承在五千年
的历史演变中凝聚的神秘与智慧。

浅析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一)

浅析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一)

浅析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一)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

这些神话所包含的深层次的民族精神,往往对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着影响。

中国古代神话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神话传说、宗教神话、历史神话。

神话传说主要讲述的是自然界的创造与人类的起源。

宗教神话则表达了人们的信仰和崇拜,如《道德经》就是一个重要的宗教神话作品。

历史神话则记录了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如《封神演义》。

中国古代神话所具有的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尊重自然和生命中国古代神话中表现了尊重自然和生命的民族精神,这体现在神话中对自然界和动物的崇拜和保护。

例如,古人崇拜的神祇大多都和自然或生命活动有关,如玉皇大帝主宰自然,土地公管辖土地,瑶姬主持生育等。

二、强调道德与正义中国古代神话所反映的道德观念与正义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孔雀东南飞》中讲述了以孔雀所代表的善良美丽的精神为镜,展示出了中华民族敬畏自然、崇尚美德的精神面貌。

《封神演义》中则揭示了为人处事的道德准则,如要对人有好心。

三、追求和平与协调中国古代神话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追求和平与协调的民族精神,如《百家姓》中的“和”字,就体现了中华民族既追求和平又重视家庭内部的协调。

而《山海经》则体现了中国人尊重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的志向。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深层次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内核,也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当前,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将其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1)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1)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1)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神话是指中国古代社会所流传的有关神灵、天地和人类之间相互联系的故事和传说。

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精髓,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神话的起源与特点
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巫术、宗教和祭祀活动。

神话的特点是虚幻、神秘、寓意深刻、富有想象力、群众传颂性和可口可乐性。

二、神话的重要人物
中国古代神话涉及的人物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伏羲、女娲、神农、黄帝、轩辕、大禹、舜、禹、夏禹等,他们代表了不同时期和阶段的民族英雄和文化代表。

三、神话与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

例如黄帝内经、周易、孔子思想等精髓,都与中国古代神话分不开。

四、神话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古代神话在当代社会中的
影响力不断增强。

它不仅成为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的来源,还成为人们思考生命意义和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五、神话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古代神话一直以来都得到人们的传承和发展。

从远古时期的巫术传统,到汉朝时期的《山海经》和《神仙传》,再到现代文学、艺术和文化创作,中国古代神话始终具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六、结语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及社会等密不可分。

它不仅是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更是我们所处时代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我们应当珍惜和继承它的精髓,传承和发扬其独一无二的民族精神。

伏羲女娲是什么关系

伏羲女娲是什么关系

伏羲女娲是什么关系伏羲和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被认为是人类的始祖。

尽管他们在不同的神话传说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伏羲和女娲在文化背景上有着共同的起源。

两者都源自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是中华民族神话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伏羲和女娲被称为古代中国的两位神话始祖,他们的传说和意义贯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

其次,伏羲和女娲在人类创世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

根据传说,女娲是伏羲的姐姐和妻子,两人共同创造了人类世界。

女娲用黄土塑造了第一批人类,并赋予他们智慧和生命力。

在女娲创造人类的同时,伏羲则负责发明了八卦和文字,为人类建立了文明的基础。

第三,伏羲和女娲在神话传说中有着互补的角色。

伏羲被视为中国神话的创造者和智慧之神,代表着男性的力量和智慧。

女娲则是传说中的女神,代表着女性的柔和和生育力量。

两者形成了男女互补的关系,象征着自然的平衡和和谐。

此外,伏羲和女娲还被赋予了不同的神话形象和象征意义。

伏羲被描绘为一个上身人形,下半身以蛇的形状呈现的神灵,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始创者。

女娲则被形容为一位拥有羽翼和蛇尾的女神,她被认为是万物之母和人类的创造者。

最后,伏羲和女娲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他们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的绘画、雕塑和文学作品中,并被用作象征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图腾。

伏羲和女娲的传说也被广泛传唱和吟唱,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总结起来,伏羲和女娲是中国神话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人物。

尽管他们在传说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补的关系。

他们共同创造了人类世界,并象征着中国古代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力量和智慧。

伏羲和女娲的传说和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中,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之一。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一、内容:(一)创世神话1、代表作:盘古故事2、意义:(1)宇宙卵生神话对阴阳太极观念有重要影响;(2)宇宙生成的人格化、意志化过程反映对人类自身力量的信念;(3)暗喻人和自然对应关系;(4)表明了先民对宇宙等自然现象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始祖神话:1、代表作:女娲故事。

2、意义:(1)虚构人类产生;试图阐释社会地位差别的原因;(2)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反映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也对女性社会地位认可;塑造有奇异神通、慈爱、勤劳妇女形象。

(3)各部族有自己始祖神话(商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燕卵而生,周始祖后稷),在情节或结构上多有相似之处,反映对祖先追念,民族自豪感。

(三)洪水神话:1、国内外区别:(1)国外:大多表现天帝对人类堕落的失望,洪水是对人类惩罚,而洪水之后人类的再造,反映对人性的反省。

(2)中国:看作自然灾害,揭示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

2、代表作:鲧禹父子。

3、意义:不辞辛劳、为民除害又充满智慧英雄形象;反映先民在同大自然斗争中所积累经验和智慧。

(四)战争神话:1、代表作:黄帝炎帝故事,黄帝蚩尤故事。

2、黄帝始祖形象,善于发明创造的文化英雄。

(五)发明创造神话:1、概念:人们把各类重大发明,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神话英雄身上,并把他们看作是本部族的理想的象征。

2、代表作:黄帝、后弈等。

3、意义:自然神从而被人类自己的神所代替;标志人类主体性突出;主人公通常是人的形象,有神异经历或本领,业绩在创造和征服。

(六)其他神话:1、概念:显示人类英雄个性、勇气,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2、代表作:夸父和女娃的神话,讴歌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

体现的精神意识:(一)忧患意识。

强调诸神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对现实苦难深刻体验,与奥林匹斯诸神享乐精神形成对比。

(二)厚生爱民意识。

对民众生命爱护尊重,与自然和谐相处愿望。

(三)反抗精神,对命运抗争。

人首蛇身的伏羲 女娲与蛇图腾崇拜兼论《山海经》中人首蛇身之神的由来

人首蛇身的伏羲 女娲与蛇图腾崇拜兼论《山海经》中人首蛇身之神的由来

二、旅游目的地品牌至爱的影响 因素
旅游目的地品牌至爱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在因素(如个人经历、价 值观等)和外在因素(如目的地形象、服务质量等)。近年来,学者们进一步探 讨了社交媒体、在线评价和虚拟社区等新型影响因素。例如,社交媒体可以通过 影响旅游者的信息获取和社交体验,进而影响其对目的地的品牌至爱。
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目的地(如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应探索适合其 特点的营销策略和品牌建设路径,以更有效地提升旅游者的品牌至爱。
四、实践启示
对于旅游企业而言,应注重提升目的地的功能性、情感性、社会性、知识性 和经历性等方面的品质。例如,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旅游 者的基本需求;通过营造独特的氛围和体验,激发旅游者的情感联结;通过举办 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旅游者之间的社交互动;通过提供全面的信息和专业的指 导,提升旅游者的知识水平和满意度;通过打造独特的经历和回忆,使旅游者对 目的地留下深刻的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伏羲、女娲神话和古代蛇崇拜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和文化中。在民间信仰中,蛇被视为伏羲和女娲的使者,可以带来好运和治愈疾 病。因此,许多民间习俗都与蛇有关,例如舞蛇、蛇神崇拜等。同时,在文学作 品、艺术作品中,伏羲、女娲和蛇的形象也经常出现,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中,伏羲、女娲神话和古代蛇崇拜的影响仍然可见。首先,它们为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内核。这种神话和崇拜是中华民族文化 自信的重要源泉之一,它们激发了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伏 羲、女娲神话和古代蛇崇拜在民间信仰和文学艺术等领域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文化艺术创作灵感。
在《山海经》中,人首蛇身之神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对蛇图腾崇拜的一种延 续和扩展。该书广泛搜集了古代神话传说和地理知识,其中描述的人首蛇身形象 的神祇数目众多。这些形象可能源自不同地区或族群的文化融合,有些甚至可能 源自早期的宗教信仰。

中国古代神话中生态女性主义探析以女娲神话为例

中国古代神话中生态女性主义探析以女娲神话为例

中国古代神话中生态女性主义探析以女娲神话为例古代神话从不缺少女性角色的形象,其形象并不会简单地停留在女性的外貌与身份上。

在诸多神话中,女性角色还承担着生态、孕育与吉祥的形象。

中国的女娲神话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表现。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与生态紧密相关的女性主义形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这一主题进行探析,并举出五个例子证明其观点。

女娲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最知名的神话之一,它被认为源于大约距今8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

据传,女娲神是大自然的完美人格化身。

她不仅致力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也负责人类生命的创世和管理。

在神话中,女娲不断探索和学习自然法则,让生命在更广阔而壮丽的世界中生长,把自己变成人形来教导人们如何生存。

在她的带领下,自然、文明、人类、科学等这些本应相互保护、相互融合的元素得到了统一,从而奠定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基石。

女娲的形象与生态紧密相关,展现了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联系的可能。

我们通过以下五个例子来证明这一点:1. 塑造人类女娲是诸多神话中创造人类的神灵,这也将她的形象与生态联系在一起。

据《山海经》等古籍记载,女娲用炎火融化五色石,用黄土造人,让人实现在自然中的花园生活。

这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了天与人、自然与生命、灵魂与肉体之间的联系。

这样的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因为人类的生命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2. 神农尝百草神农尝百草是一个中国古代的传说,据说神农氏尝尽了各种草药,并创造了农业生产方式。

在女娲神话中,神农就是女娲的哥哥和丈夫。

他的形象与女娲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代表了自然的产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神话中,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3. 通天之路古文献记载,在古代中国,人们认为天与人之间有一座天堑,岳阳楼便是“通天之路”。

在女娲神话中,岳阳楼就是建造通天之路的地点。

作为神话里的生态主义者,女娲很清楚这样做的推广优势,可以在更广泛的维度内保护环境。

伏羲大帝和女娲的传说故事

伏羲大帝和女娲的传说故事

伏羲大帝和女娲的传说故事针对儿童:《伏羲大帝和女娲的神奇冒险》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超级神奇的故事,那就是伏羲大帝和女娲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混沌。

伏羲大帝和女娲就生活在这片混沌之中。

伏羲大帝可聪明啦,他教会了人们怎么捕鱼、打猎,还发明了八卦,能预测天气和很多事情呢。

女娲也很厉害哟!有一天,天空突然破了一个大洞,洪水从天上倾泻而下,大地被淹没了。

女娲看到人们生活在苦难中,心里很难过。

于是,她决定用五彩石来补天。

女娲找啊找,终于找到了五彩石。

她把五彩石放在火里烧,烧化了之后,用这些汁液把天上的大洞给补上了。

从此以后,天空不再漏水,人们又过上了快乐的生活。

小朋友们,你们说伏羲大帝和女娲是不是很厉害呀?《伏羲大帝和女娲的奇妙世界》小朋友们,快坐好,我要开始讲伏羲大帝和女娲的故事啦!在古老的时代,世界就像一个大大的谜团。

伏羲大帝有着聪明的头脑,他发现了大自然的规律,告诉大家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

女娲呢,她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姐姐。

有一次,一只可怕的怪兽出现了,到处捣乱。

女娲一点也不害怕,她用自己的力量把怪兽赶跑了。

还有哦,人们生病了不知道怎么办,伏羲大帝就想办法找草药来治病。

女娲也会照顾受伤的小动物,让它们重新变得健康活泼。

这个世界因为伏羲大帝和女娲变得越来越好,是不是很神奇呀?《伏羲大帝和女娲的友爱之旅》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伏羲大帝和女娲的友爱之旅。

很久很久以前,大地一片荒芜,人们不知道该怎么生活。

这时候,伏羲大帝出现了,他带着大家一起建造房屋,让大家有了温暖的家。

女娲也没闲着,她看到小朋友们没有玩具,就用泥土捏出了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让大家一起玩耍。

有一天,大家的食物不够吃了,伏羲大帝和女娲就一起带着人们去寻找新的食物。

他们走了很远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一片肥沃的土地,种出了好多好多的粮食。

他们的友爱和勇敢,让大家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伏羲大帝和女娲的智慧之光》小朋友们,快来听听伏羲大帝和女娲的故事!在那个古老的时代,人们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传承弘扬伏羲文化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承弘扬伏羲文化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伏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其刚柔相济的变通精神和包容求同的和合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殊途同归、不谋而合。

天水境内流传有多个版本的伏羲故事,被群众口口相传、代代传承,对伏羲的祭祀活动更是由来已久,伏羲也被认定为是发源于天水的中华民族共同祖先——“人文始祖”。

如何依托对伏羲文化的研究挖掘,讲好伏羲故事,弘扬伏羲文化,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各族人民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伏羲始祖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一)伏羲文化在天水伏羲是天水第一个重要历史人物,天水人敬称其为“人宗爷”,伏羲庙也被称为“人祖庙”。

甘肃以东黄河流域各省的伏羲庙星罗棋布,据刘雁翔先生考证,全国14省有82处伏羲庙,其中甘肃7处,有3处在天水。

[1]天水市秦州区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经过第九次重修后,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保存至今。

秦州伏羲庙自明代设立,礼部特制标准祭文由地方官负责祭祀,一年两度,一祭三日,礼乐齐备,隆重而神圣,秦州自此成为全国性的伏羲祭祀中心。

[2]秦州伏羲庙因其规模最大、历史悠久、形制独特,全国无出其右,号称“中华第一庙”。

伏羲庙牌匾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伏羲的认知:“开天明道”“与天地准”“一划开天”“肇启文明”“开天立极”“开物成务”等,不一而足。

伏羲的活动区域主要在黄河流域,伏羲的传说和故事在我国多个民族中都有传播,官方和民间对伏羲文化的记忆、传承、弘扬都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度。

迄今发现西汉以来伏羲、女娲交尾形象画像砖、画像石、绢画300通(幅)之上,分布范围广大,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唐代墓葬、吉林集安高句丽墓葬亦多见。

[3]天水出土的诸多文物也能很好地印证伏羲故事:武山县、甘谷县先后出土的人面鲵鱼身纹饰彩陶瓶,被认为是伏羲“人首蛇身”形象的艺术写照;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的两“虫”相并的字形,是抽象化的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像;位于天水市秦安县境内的大地湾遗址,包括了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五期文化,历史年代从距今7800年一直延续到距今4900年,正好涵盖了燧人、伏羲及炎帝时代的早期。

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首先,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中华民族发源于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广阔地域。

而在3000年前,黄河流域除了不断出现洪水和旱灾以外,还分布着很多密林、灌木丛和沼泽地,其中繁衍着各种毒蛇猛兽,从《山海经》中那些能带来灾异甚至能食人的半人半兽或半禽半兽的描述中,我们能看到先民对生存环境的警惧之情。

为了顺利地生存和发展,我们的先民们在满怀希望中必须切实地体验现实的艰难,并作不懈的努力。

比如在女娲、羿和禹的神话中,无不以相当的份量描绘了人类的恶劣处境,神性主人公们都能正视现实的灾难,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战胜自然灾难。

神话特别强调诸神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现实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

这与奥林匹斯诸神的享乐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次,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对百姓民众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是中国文化的一贯精神,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下》),就反映了这种思想,这与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西方神话有显著的不同。

中国古代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境遇的同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如前所说之女娲、后羿等。

此外,还有一些神话形象如龙、凤等,“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南山经》),它们的出现给人带来了祥瑞和安慰。

重生意识还包括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管子》曰:“黄帝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病。

”再如南方之神炎帝,《淮南子·修务训》记他采药为民治病,“一日而遇七十毒”。

黄帝、炎帝对人类的生命可谓关怀备至,甚至不惜以身试毒。

此外,《山海经》中“不死之国”、“不死民”、“不死之药”的传说,也说明了中国神话对人类生命珍视。

古代神话还表现了自然和人之间的亲和关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厚生意识。

如主日月之神羲和,不但要职掌日月的出入,“以为晦明”(郭璞注《山海经·大荒南经》引《归藏·启筮》语),调和阴阳风雨,还要“敬授人时”(《尚书·尧典》),以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1)

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1)

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1)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话故事既有传承的历史意义,也蕴含着深刻的民族精神,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传承至今。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一、传承崇高的天命观念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多与天命有关。

例如《大禹治水》中的神龙传音洪水预示、《女娲补天》中女娲补天补完天后大禹祭拜天神、《封神演义》中,天庭神明批准封神榜。

这种天命观念,代表着中华民族崇尚天命、虔诚崇拜自然,它将传承天恩视作国家、个人命运的关键,体现了民族传承的价值观。

二、敬畏的自然精神古代神话中经常提及的自然精灵,如龙王、山神、河神等,众多故事剖析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而《山海经》则刻画了更多的自然怪物,如风后、雨师、雷公等。

这些神话故事,表明了古代中国民众对自然的敬畏,反映出平衡自然、与自然共存的奉献精神,另外,它也提醒人们要保持谦虚,不要蔑视自然,以免遭受自然界的惩罚。

三、尊重的家庭传统古代神话中,有许多关于家庭的故事,如《白蛇传》、《姜子牙练兵》等。

这些故事表明了中国古代人们尊重家庭传统、三纲五常的观点,认为家风“贵在世”,因此去保护家庭传统和家族尊严,很多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忠诚的义士,他们珍惜传统、为守护家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民族自信的斗争精神神话中很多关于斗争的故事,如《英雄豪杰传》、《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故事充分反映了古时民众不懈奋斗的精神,他们跨越困难、克服自我,表现出了民族自信的斗争精神。

而神话中刻画的各种神兽怪物,更像是代表了外在的困难和挑战,民众通过斗争来保卫国家和民族,代表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

总之,中国古代神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它们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是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的演绎和体现,它们蕴含着对文化、历史的思考和创新,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需要更深地思考这些神话故事,去体验起到了哪些作用,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丰富文化。

论女娲文化与民族精神

论女娲文化与民族精神

论女娲文化与民族精神论女娲文化与民族精神刘玉堂易德生关键字:汉水文化研究历史文化地理人类对远古时代的记忆无不是从神话和传说开始的。

以科学的眼光看来,如果剔去远古神话和传说的神秘、迷信和夸诞的一面,这些神话实质上折射着民族历史(尤其是史前史)的影子,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在自己的童年时代对世界、自然、人类自身的看法以及对周围一切事物的解释。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上古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①从思想文化层面上看,神话还反映着某个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

很明显,古希腊神话与中国古神话的差别就很大。

中国的上古神话似乎并不十分发达,这可能与儒家不语“怪力乱神”有关。

也就是说,远古的神话传说其实也很多,但在儒家强大的价值观的影响下,神话逐渐被历史化、道德化或有意识被淡忘掉了。

尽管如此,仍有许多闪耀着深厚文化底蕴、散发着迷人魅力的神话被代代传承下来。

这些神话或传说,从深层次上看,实质上都反映了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某种最深刻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乃至民族精神。

尤其是一些优秀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绵延壮大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它们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过时,相反,其时代价值会历久弥新。

因此,如何更好继承优秀的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女娲造人和补天神话传说的文化底蕴就尤为深厚。

②女娲是创造母神和文化英雄,其传说和庙宇全国各地都有,但神话和传说的起源中心很可能在湖北竹山一带。

③从历史发展阶段看,女娲时代应是一个创世时代,似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或在母系社会早期,之后才是神农(炎帝)、黄帝时代。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是现存先秦时代唯一完整的创世神话记录,其中就提到女娲(也有少数学者不同意“娲” 字的考释)、伏羲,弥足珍贵。

④综合考察女娲神话和传说,我们感到其蕴涵有一些优秀的民族精神,仍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女娲伏羲图

女娲伏羲图

女娲伏羲图《伏羲女娲图》是唐代一位佚名作者所画(公元618~907年)用绢本设色而成的,纵长220厘米,横长116.5厘米。

1965年新疆阿斯塔那出土,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描绘的是伏羲女娲相拥交媾的景象,表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的形象以及未知的宗教含义。

伏羲女娲上身相拥,以红彩勾勒或涂绘衣服,衣袖飞扬,伏羲手持矩,女娲手持规,代表天地方圆,下身蛇尾相交,交合七段,为同类绢画中交合最长的一幅,尾部粗长内勾,蛇尾以红、黑线勾边点线,内涂白彩。

画幅上下以墨线勾绘日月星辰,象征整个天体在宇宙中不断运行。

伏羲女娲图中,有一副图共有74颗圆点,易传中写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众人不得其解。

后来《乾坤谱》认为《伏羲女娲图》中就包含著“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的含义。

这74个点,每个都代表一颗星星,其中除了上面中央1点代表日,加周围11点共12点代表上天12月,下面中央1点代表月亮,加周围11点共12点代表12辰外。

剩下的50颗星星里有49颗是“实星”,还有一颗“虚星”,就是那颗流星所代表的意义。

伏羲女娲图中的星数安排,一定有着“大衍之数五十”的寓意。

“实星与“虚星”的巧妙安排,正是代表“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的含义。

伏羲女娲图表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的形象。

图中男女二人,均微侧身,面容相向,各一手抱对方腰部,另一手扬起,男手执矩而女执规;男女下半身均为蛇形,互相交绕,男女头之间上部绘日形,日中有三足鸟,蛇尾之下绘月形,月中有玉兔,桂树,蟾蜍。

男女日月形象四周,有大小不一的圆点,当系星宿,情态生动,线条粗犷,色泽单纯,幅面缀以日月星宿之像,不仅有空间辽阔之感,也显示了伏羲女娲作为人类始祖的崇高意味。

整体构图又似直入云霄的参天巨木,让人联想上古天梯--建木,《淮南子·墬形训》:“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

” 《山海经·海内经》:“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暤爰过,黄帝所为。

伏羲和女娲的神话故事

伏羲和女娲的神话故事

伏羲和女娲的神话故事
伏羲和女娲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重要人物,他们的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人类起源和文明发展的想象。

伏羲被视为创世神和始祖神,传说中他是华胥国的国王,后来在与大禹治水相关的事件中成为了神仙。

据说伏羲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创造了占卜和八卦,这些八卦后来成为了《易经》的来源。

此外,伏羲还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辩》乐曲,这些都被认为是华夏文化的瑰宝。

女娲则被视为大地之母和人类的创造者,她在神话中常被描述为伏羲的妹妹。

据说女娲用黄土捏出了人类,并赋予了人类生命。

在传说中,女娲还炼石补天,平定了洪水,使人类得以生存。

伏羲和女娲的神话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的认知,也体现了他们对人类起源和文明发展的想象。

这些神话故事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广泛地传承和传播,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传承

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传承

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传承中国神话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满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色彩和民族传统的含义。

从古至今,中国神话一直在人们的口耳相传,它不仅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更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

中国神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上古时期,这个时期的神话主要以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主要内容。

其中最有名的神话故事是《女娲补天》、《打击蚩尤》、《盘古开天辟地》等。

这些神话既是古人对自然界的认知,又记录了古人对历史的理解和对生命的追求。

比如,女娲补天中女娲用身体汇聚五岳,缝制了一块石头补了天,这里天代表了全球,女娲用自己的身体为人类造福,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悟。

传统中国神话还强调尊重祖先,讲究家族秩序和官员职责。

《封神演义》则是中国神话中比较著名的关于官场角斗的故事。

这部神话小说中,封神榜把上古时期的神仙分封为各种官职,通过召集各种神灵为自己效力,来保障各方的利益。

这里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制度和官员职责,还强调了团结和合作,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精神和民族凝聚力。

中国神话还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的思想。

《山海经》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书,刻画了大量传说和神话。

在这里,崇拜自然万物和维护自然界的平衡,在神话故事中被充分体现,以激励人们更好地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除了文学作品中的神话外,中国的农民文化和宗教信仰也有大量神话。

农民祈祷丰收和求保佑神灵是一个例子。

这些神话与农民从事的农业有关,它们反映了农民的劳动精神和对辛勤劳动成果的渴望。

化腐朽为神奇,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

中国神话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理解和传承中国神话,有助于加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并把其发扬光大。

人们要始终记住神话背后的价值观与精神内涵,以此作为自己的信仰,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信仰的传承。

你真的看懂伏羲女娲图中的含义吗

你真的看懂伏羲女娲图中的含义吗

你真的看懂伏羲⼥娲图中的含义吗你真的看懂伏羲⼥娲图中的含义吗?⼥娲是我们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神,相传所有⼈都是⼥娲仿照⾃⼰⽤黄泥作成的。

伏羲也是我们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神,也是⼥娲的哥哥。

⼥娲持规,伏羲持矩。

那你知道为什么要拿这两样东西呢?规矩这个词相信⼤家都知道,⽽这个就是从词演变过来的,古代的⼈称圆之标准为规,称⽅之标准为矩。

还有⼀句话叫“⽆规矩不成⽅圆”。

下⾯这幅伏羲⼥蜗图最上⽅和最下⽅的正中央分别是群星围绕的太阳与⽉亮(⽉中绘有鸮xiao⾯,即抽象的猫头鹰的脸,形制与北⼤赛克勒博物馆收存的陕西出⼟新⽯器时代⿊陶鸮⾯全同)。

画中伏羲⼥娲下半⾝交缠在⼀起,周围画满星⾠,包括北⽃七星(还有⼀个彗星)。

伏羲⼥娲图⼥⼦持规,⽽这个规,应该等同“晷”,那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在历史书籍上了解到⼀个叫作⽇晷的东西,这个东西是⽤来记录⽇⽉星⾠的。

在更早的远古时候,这项天⽂⼯作都是巫师来进⾏的。

⽽⼥娲持规来测量天空,这本是也是⼥娲⾝份的象徵,由此我们也可以⼤胆的推算⼥娲为⼀个⼤⼥巫。

⽽远古时代的巫地位是⾮常⾼的,等同于皇帝。

⽽另外在远古代的时候巫指的是⼥性,⽽与天地有感应的也⼤多数是⼥性。

我们也知道⼥娲补天的这个故事,⽽这⾥的⼥娲补的并不是天的洞,⽽是天地运⾏,昼夜变化的漏洞,也就是历法。

所以古⼈⽤规代表天,并且⽤⼥性形象持规,来作⾝份⾓⾊上的区分。

男⼦持矩,⼜是什么意思呢?矩是⽤来丈量⼟地的,在远古时代,在与⼟地的开发管理⽅⾯,男⼈有着天然的优势,所以男性持矩来丈量⼟地,这也代表着男性和⼤地之间的关系,也是农耕社会男⼈的社会⾓⾊。

伏羲⼥娲图⼥娲持规,伏羲持矩是象徵着⼈类与天地的关系。

两个⼈分别持不同的东西,也是代表着男⼥之间的不同。

伏羲⼥娲图上古伏羲⼥娲被后世称为⼈⽂始祖、创世之神、⼤地母亲、⼈⽂圣皇等等。

这真说明伏羲⼥娲在⼈们⼼⽬中的地位,和给后⼈留下的宝贵的⼈⽂财富和精神⾷粮。

仅从这⼀幅古⽼的伏羲⼥娲图中就能发现被⼈们⼀直传承应⽤的⽓息脉络。

汉代神话伏羲和女娲的贡献

汉代神话伏羲和女娲的贡献

汉代神话伏羲和女娲的贡献
汉代神话中,伏羲和女娲被誉为人类的始祖,他们的贡献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伏羲和女娲被称为“神农氏”的后裔,他们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

根据传说,伏羲和女娲在人类的起源和生活方式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伏羲和女娲被认为是人类的创造者。

根据神话传说,伏羲和女娲用黄土塑造了人类的形象,并赋予了人类生命。

他们为人类带来了生命的奇迹,让人类得以繁衍生息。

伏羲和女娲被称为“人类的启蒙导师”。

根据神话传说,伏羲和女娲教会了人类农业、渔业、狩猎等生存技能。

他们发明了八卦,创造了八卦图,并用八卦图来解释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类的生活规律。

这一创造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的基本需求,还为人类的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伏羲和女娲还为人类带来了语言文字的发展。

根据神话传说,伏羲和女娲创造了象形文字,并用它来记录人类的语言和文化。

他们的贡献奠定了汉代文字的基础,为后来的文字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伏羲和女娲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人类社会,也对后来的文明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汉代神话中的伏羲和女娲以其智慧和创造力为人类带来了生命、知识和文明。

他们的贡献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伟大贡献,珍惜人类文明的成果,为人类的未来发展努力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羲女娲图腾与民族精神伏羲女娲的传说,一方面包含了初民最初朴素的对人类起源的探求;另一方面则源自于人类对龙图腾的崇拜。

是以龙为感情纽带而转化的一种“媒介”,并作为联络人类感情的“工具”。

通过龙的崇拜,还可以发现我国从远古至今形成的深刻影响与龙的情结。

远古时期,人神杂糅,神话传说充斥于世界。

然而某些传说中虽然掺杂着神话,但是它与单纯的神话有着根本的区别;因其系口耳相传,失实之处在所难免,却包含了一定真实历史的痕迹。

伏羲女娲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并受到崇祀。

有关他们的传说,流传的地域极为广泛。

毕竟这段历史太遥远,史书中对此的记载极其匮乏;传说来源的途径也很多,让人扑朔迷离。

汉墓绘画中却出现了大量的伏羲女娲图像,为人们进一步了解这个传说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有人认为他们是人,有人说是神;有人推想该传说起源于北方,有人认为源自南方。

然而传说的产生,不过是古人借助使用的一种工具,究其传说背后的实质,却蕴含着一段深厚的难以割舍的民族情结。

至此,不能不提到国学大师、著名书画家冯其庸先生。

冯老曾嘱咐笔者说:我看到新疆阿斯塔那墓中伏羲的帽子、胡子都是一副少数民族的模样,说明不仅汉族、苗族,就连新疆少数民族也认同伏羲是他们的始祖了,这是我们民族团结、和谐的证明,你要认真研究一下伏羲女娲。

因为受到冯老的教诲和指导,笔者才仔细思考并撰写此文。

一、伏羲女娲传说是人类社会原始宗教性质的产物中国的创世神话很多,分别来自于远古初民对宇宙中万物的初步认识,并产生的对人、植物、动物等起源的解释;有些被崇拜的对象还成为氏族的图腾。

人是万物之灵,人的起源当然会首先受到关注。

传说伏羲女娲是创造人类的二位主神和始祖,初民就利用这个传说解释了人类的起源与繁衍问题。

1、女娲的传说女娲的记载初见于《楚辞·天问》,曰:“登立为帝,孰道尚之。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女娲对人类的功绩有:许慎《说文解字》曰:“女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山海经》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粟广之野。

”郭璞注:“女娲古神女帝,人面蛇身,一日七十变,其肠化为此神。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不暇供,乃引绳于泥土中,拳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人也。

”《淮南子·览冥训》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娃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狡虫死,颛民生。

”2、伏羲的传说伏羲被尊为人类的男性始祖,传说中的他的一些功绩也记录于很多文献。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含神雾》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羲。

”《易·系辞下》曰:“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绎史》卷三引《古史考》:“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潜夫论五德志》:“(伏羲)结绳为网以渔。

”《楚辞·大招》:“伏羲氏作瑟,造‘驾辨’之曲。

”《汉书·丙吉传》曰:“东方之神太昊乘震执规司春,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衡司夏,西方之神少昊乘兑执矩司秋,北方之神颛顼乘坎执权司冬,中央之神黄帝乘坤执绳司下土。

”《山海经·海内经》曰:“西南有巴国。

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3、伏羲女娲传说的变异与融合随着时代的改变,很多事情必然会不断随之变化。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曰:“女娲氏亦风姓也;承庖牺制度,亦蛇身人面,一号女希。

”《风俗通》曰:“女娲,伏希(羲)之妹。

”《独异志》记载,远古宇宙初开未有人民,伏羲女娲以兄妹结为夫妻,并“结草为扇,以障其面”。

伏羲女娲为夫妻的传说,还见于战国时的长沙子弹库帛书:创世之处,天地混沌,暗昧无日,风大雨多;伏羲娶女娲生了四个孩子,协助禹和契治理洪水;四个孩子到四海一边支撑蓝天,一边为山川命名;黑暗中用步履计算时间,确定四季。

……最终完成了创世的工作。

这里没有说伏羲女娲是兄妹。

[1]到汉代以后伏羲女娲的传说,还融入了佛教因素。

[2]在南方的苗族等少数民族中,伏羲女娲传说还演化为盘古传说(详见下文)。

四川新津龙岩村出土的三国时期的石棺画像,[3]刻绘在石棺后挡板上的伏羲、女娲,一个捧日,一个捧月,二人均为完全的人形。

说明该传说在当地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总之,伏羲女娲的传说始终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融合。

二、汉画中伏羲女娲的类型及其形象的文化意蕴伏羲女娲传说出现的地域遍及全国各地,所表现的形式多样:有说唱的形式,如现今保存在南方少数民族中的创世史诗;有文献的零星记载,如《淮南子》等;有出土的文物中,如画像砖、石、壁画、帛画等。

在出土的画像中,伏羲女娲的表现形式多样,不同形式的伏羲女娲画像,代表了每个时代、文化中相异的信息。

1、汉画中伏羲女娲的类型汉画中伏羲女娲的类型很复杂,形象亦不尽相同,意义也就有所区别。

一是形体的差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非衣帛画,最上部中间是人首龙身盘曲的神人,有人认为他是烛龙,笔者认为是伏羲或女娲。

因为画中的女墓主死后去始祖神那里才合乎情理,假如她到烛龙那里去,与理不通。

河南洛阳西郊浅井头汉壁画墓,洛阳墓顶由南向北绘有伏羲和女娲。

伏羲人首龙身无足,尾部呈鱼鳍状。

1986年四川简阳鬼头山出土的3号石棺画像,刻一人首龙身的人物,其旁刻写“伏希(羲)”。

左边亦刻人首龙身像(伏羲女娲为龙身的问题详见下文),其旁刻写“女蛙(娲)”。

二是头衣和手持道具的区别:山东嘉祥武梁祠西壁,[4]戴冠的伏羲执矩,头挽发髻的女娲执规,二人均人首龙身且尾部交缠,他们中间有一小人。

左边题刻“伏羲仓精,初造王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的铭文。

河南唐河汉画像石上,刻有伏羲手执排箫的图像。

[5]微山两城镇出土的一画像上,中间是“西王母”,其两侧是手执便面、人首龙身的伏羲女娲,二人作交尾状(也有的伏羲女娲中间为东王公)。

三是对伏羲或女娲个体始祖的崇拜形式:费县潘家疃出土的伏羲图和女娲图分别刻在两个门柱上,伏羲为人首龙身,身上有日轮而手执规,下身长两只足;女娲人首龙身,身上有月轮而手执矩,下身有两只足。

四是创造型或情景的再现:江苏睢宁出土的“伏羲女娲”汉画像石,[6]画面中伏羲女娲皆人首龙身交尾状,二人躯体中间有羊、马等,下方的二人两侧各一小人首龙身之人。

河南唐河针织厂出土的伏羲女娲图,[7]伏羲女娲各手执一草扇,在一神人身上相向而立;南阳七孔桥出土的“女娲捧璧”图,原文说“女娲人首龙身,手执灵芝”。

[8]他们手执的应当是草扇。

2、出土文物中不同伏羲女娲形象的文化意蕴不同的形象就是不同文化的表达。

汉画中伏羲女娲的图像很繁杂,其文化意蕴也就各异:其一,伏羲女娲手中不同的工具代表了各异的传说和伦理观念。

伏羲女娲手执草扇,是文献中所谓其因兄妹结婚而“结草为扇,以障其面”遮羞的情景;也是在描绘始祖神初始创世的状态。

从女娲创造人类开始,到伏羲神话的出现和伏羲女娲兄妹结婚,“结草为扇,以障其面”的说法,以及《风俗通》所说女娲成为“女媒,因置婚姻”等,已经脱离了原始氏族的状态,显然渗入了封建伦理观念和思想。

《周髀算经》上卷记载:“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昔者包牺(伏羲)立周天历度——夫天可不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

’”作为妻子的女娲从属于伏羲,伏羲执矩、女娲执规的图像意义,大概是“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体现,即尊卑关系。

其二,是伏羲女娲祖神崇拜和创造、主管万物的表现。

伏羲的形象是通过其头衣如进贤冠、山字王冠、通天冠、手中所持的日等方法;女娲是通过其头挽的发髻、持月等方法,区别二人的身份、性别。

伏羲头戴王冠,则是其“初造王业,以理海内”的象征;伏羲女娲手捧日月,是其创造和主管阴阳与天地的体现。

伏羲或女娲以个体的形式出现,是祖神崇拜的表现。

有的伏羲女娲身体交缠或交尾,描绘了他们正在繁衍人类;而二人中间的小人,则是描绘他们已经繁衍出的人类。

其三,伏羲女娲的奇异形体是具有“圣德”的象征。

汉画中的伏羲女娲,人首龙身,他们的神奇躯体是其超凡神性的证明。

如《列子》曰:“女娲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生而有大圣之德。

”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伏羲“蛇身人首,有圣德。

”三、伏羲女娲的传说反映了古代社会与文化的变化在女娲传说的创世故事中,主旨为了强调是伟大而神圣的女性(或指始祖、母亲),其原始性显而易见;伏羲传说中,流露出人类处在进步、发展中的阶段和痕迹,到伏羲女娲以兄妹婚配,并因羞耻而以叶扇障面,越来越表达出人类进入高度文明下的社会伦理道德范畴中的思想、感情。

伏羲女娲传说经初民口耳传唱、到文字记录,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难免会在原始的基础上陆续增加一些新时代的文化。

1、图腾与伏羲女娲的传说包含了初民对人类产生的朴素的认识有人说,对女性氏族崇拜,其流行时期大约相当于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中期[10]。

《吕氏春秋·恃君》记载:“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退进揖让之礼。

”陶阳等先生说:“作为女性创世大神,女娲神话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时代。

”[11]伏羲女娲被初民奉为人类始祖,其根源在哪里呢?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对此分析得很精辟:“从一开始,宗教就必须履行理论的功能同时又履行实践的功能。

它包含着一个宇宙学和一个人类学,它回答世界的起源问题和人类的起源问题,而且从这种起源中引申出了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这两方面并不是截然有别的。

”这是说,回答世界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是一切宗教必须解决的理论问题。

只有这样,才有说服人的权威。

[12]对伏羲女娲的阐释来自于宗教贵族的祖先崇拜思想。

在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墓葬中,死者旁边随葬一些生前用过的生产工具、食物等,都是灵魂不灭和对祖先崇拜的表现。

[13]从女娲传说中所反映的种种事迹看,从客观上分析,自然是无稽之谈,由此她与伏羲的婚姻并创造人类也就纯属虚构。

与女娲传说相关的遗迹很多。

其中如女娲补天的所在地之一河南西部的王屋山等,这些都不足为据,因为类似的传说与遗迹在中国屡见不鲜。

从伏羲的传说看,把这一些发明创造都归功于他一人,不足为信史;也没有证据证明他存在的资料。

综上所述,伏羲女娲只是人类初民编造的具有神奇的功绩卓越的“人性化了的神”,实际上伏羲女娲仅是被人利用的一种“媒介”或“工具”。

李发林先生同样认为,伏羲女娲是“两位象征人类始祖而实际并不存在的礼俗人物”。

[14]2、伏羲女娲传说的起源地对伏羲女娲信仰起源的研究,有南方说,即起源于南方的苗、瑶诸族或古巴蜀一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