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花卉文化中的插花意境(优选.)
不似之似,形神兼备是插花的意境。
不似之似,形神兼备是插花的意境。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诗词歌赋的意境;
“不似之似,形神兼备”是水墨的意境;
“幽远深邃,追白求清”是插花的意境;
重形尚意,追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而深邃的意境美则是中国插花创作的最高目标。
意境是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是创作者在有限的实景中开拓出来的无限虚境。
是红杏枝头的盎然春意,也是西风瘦马里的疲惫不堪。
以花传情,以形传神,从古至今,人们爱花惜花,赋予其精神。
以梅兰竹菊象征,或冲寒先发,或幽谷自香,或坚韧不拔,或孤标傲世。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特点以及用花习俗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特点以及用花习俗插花不是单看花材的外形美、色彩美,而是通过花材本身的意趣构成作品的文化内涵,以花抒怀,寄托作者的愿望与理想。
如古代文人创作的心象花、理念花均是以花为素材,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特点以及用花习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谓自然美就是表现植物的真形真态,倾注人的情感和想象,将花草枝叶进行重新排列组合,顺其自然长势,巧妙搭配成趣,让人感觉源于自然,表现自然,却又高于自然。
然而,原生态的植物与插花艺术有所不同,一个是大环境,一个是小景观,所以有些植物枝条不是拿来就可插花的,需要加工修剪,恰到好处地做减法,如疏枝、疏叶、疏果、疏花,使之符合作品创意要求。
原生态未经修剪的枝条经修剪后,枝条娟秀优美又不失自然。
如不经修剪直接插花,谈何美感?线条是中国传统插花的骨架,是表现作品形式美的载体,也是表现意境美的重要条件。
图1的主枝是枫树,高挑俊秀,简练通透,花体的框架、气势所表现的形式美全在这一二个枝条的构架中。
在这里,枝条举足轻重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教程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教程。
所谓线条美,主要是看线条的选择、修剪以及在创意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特点1.构图多为不对称的均衡,活泼多变中国传统插花除宫廷插花的构图比较规则,造型比较丰满外,文人插花讲究构图简洁,花枝少而花色清新,造型不拘泥形式,自然活泼。
布局结构讲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势,不齐不匀,虚实相生。
袁宏道在《瓶史》“宜称”一节里说:“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
多不过二种、三种。
高低疏密如花苑布置方妙。
置瓶忌两对,忌一律,忌成行……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
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青莲之诗,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
”(子瞻即苏东坡,青莲即李白)中国传统插花的不对称构图,亦是将书法、绘画布局构图的艺术原理融于插花中。
2.追求自然之美插花要符合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不要流露过多人为的痕迹。
这与中国儒学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去“人欲”,存“天理”,“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相吻合。
花道里的禅意插花——一场花与禅的邂逅!
花道里的禅意插花——一场花与禅的邂逅!
花道是一种通过对插花的审美,提高自身修为的方式。
随着花道在中国社会的流行,“东方禅意”在花道中得到完美体现。
1| 花道即“天人合一”
万物皆有灵,主张“天人合一”的中国人在插花中的第一个意境就是师法自然。
适当截取树木花草的枝、叶、花朵插入花器中,这样既保持植物的自然生长,又能使人身心愉悦,更可使人与植物达到和谐。
2| 花道即“中式审美”
花道追求一种不对称、无规律的自然美,即保存花枝的原始造型和状态。
此外,花道经常需要和器物所搭配,作品与环境相统一,追求的是一种整体气质。
3| 花道即“精神文化”
花道并非单纯的植物或花,而是情感的创造和表达。
“静、雅、美、真、和”是花道追求的精神境界。
花道就是借花木明志、寄怀的一种方式。
4| 花道即“仪态礼仪”
茶道是中国人待客的基本礼仪,并且茶道也有其特定的仪态和规矩。
“花道”也代表着中国人的礼仪文化。
首先,花道营造的意境就是温馨的氛围;其次,中国人无论会客,都会穿着体面、举止得体,就像花道,仪态万方。
在繁杂的世界中,给自己的内心,留一小片净土,插一枝落花,在恬静优雅的环境中,尽情感受东方禅意插花之美。
中国艺术插花的意境
中国艺术插花的意境中国艺术插花的意境插花艺术从其特点和艺术形式上通常分为东方插花艺术和西方插花艺术两种。
西方插花侧重于以大量的花材插成装饰效果好的图案式,突出人为的理性的整齐的造型。
东方插花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其风格主要以体现花材的自然美、线条美和意境美为主要目的,其中意境的创作是中国插花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根源于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中儒、道、佛文化所追求的自然境界,融入了中国诗、画的文化内涵。
因此,意境的美是中国插花艺术对世界插花艺术的贡献,也是中国插花设计创作中的难点。
意境的深浅又是衡量中国插花艺术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
一、意境的诠释中国艺术插花的重点就是意境的创作,按照现代《辞海》的解释,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因此,可以将艺术插花中的意境理解为:插花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按照主题所插出的插花造型共同构成艺术插花的意境,二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插花人人可为,而作品的效果却千差万别。
在我们所能欣赏到的插花作品中,有的作品让人看了印象深刻,流连忘返;而有的作品却不能给人留下印象。
有的作品自然朴实,简单、素雅,却能让人有美的感受;而有的作品虽然五彩缤纷,却引不起人们的兴趣,也即意境的差别所为。
一件优秀的插花作品,必须有创新的造型。
正如香港著名插花艺术家钟玉冰所说的插一盆好看的花并不难,因花朵本身已很美,但要将一些没有艳丽色彩或特殊形态的花材,插出特色,令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则须花更多心思。
做到这一点还只能算插花造型的优秀设计,更深层次的的美是在作品的主题引导下让人产生与作者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甚至受到启迪,产生景外之景,弦外之音,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正如《瓶史》中论及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而口不能言,口能言之而意不能解,划然示我意象之表也,就是对艺术插花中意境的最好的诠释了。
二、意境的形成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知之越多,爱之越深。
端午节插花主题和意境
端午节插花主题和意境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而插花是这个传统节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表达人们最真挚的祝福和感慨,还可以刻画出独特的意境和情感。
本文将从端午节插花的主题和意境两个方面展开阐述,旨在带领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一、端午节插花的主题1. 龙舟和五色丝线:端午节的主题之一是龙舟竞渡,因此许多插花艺术家都会在作品中运用龙舟和五色丝线这两个元素,以体现节日的气氛和寓意。
龙舟通常被插上紫色的艾蒿,象征着忠诚和毅力,而五色丝线则代表着团结和合作,这些艾蒿和丝线的色彩鲜艳、纹理清晰,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和感染力。
2. 粽子和艾叶:另一方面,端午节的主题还包括粽子和艾叶。
在插花作品中,艾叶被广泛运用,它能够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同时也是对包裹在艾叶中的粽子的致敬。
同时,在插花的主题中,艾叶还有祛邪降佑的功效,这也与端午节的传统意义相契合。
3. 五谷丰登和竹叶笼:许多地方的端午节习俗中还有五谷丰登和竹叶笼。
插花主题中的五谷丰登表示着人们在节日中欣赏丰收的喜悦,而竹叶笼则象征着人们在节日中共同分享美食的快乐。
二、端午节插花的意境1. 源自自然:端午节插花的意境深植于大自然,花材选择、颜色搭配、形状造型等方面都能够展现出自然美学中的精髓。
例如,用插花表现龙舟竞渡时,不仅要考虑到花材的形状和颜色,还要意识到不同的花材间的线条和动态效果等因素,以形成优美和谐的意境。
2. 传达心意:端午节插花不仅为节日增色添彩,更是表达人们的心意和情感。
比如,选择艾蒿插花作品,一方面可以传达人们对健康和平安的祈愿,但也可以表达对失去亲友的哀思,这种意境细腻感人,能够让人产生共鸣和感悟。
3. 诠释文化:端午节插花也是中国文化的诠释之一,无论是龙舟、艾叶、粽子还是五色丝线,都是端午节的重要元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插花艺术家们运用这些元素并融入自己的创意,以现代化的形式诠释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感受中国传统插花的意境美
感受中国传统插花的意境美一起探索花艺植物美学不经意间,我们总能在中式花艺中体察到一种静静流淌的意境。
意境是沉默的,在沉默中又试图述说千言万语,让人漫游进真实世界的另外一侧,神思游走。
猛然间,又被拉回到现实之中,再细看这一枝花叶,不觉怦然心动你手机里的植艺美学馆X传统插花花艺是怎样构筑意境的呢?从形式上看,插花是把剪切下来的花插在瓶或盘等容器中,所用花材大致为枝条、花朵、叶片、果实、花萼等。
利用自然界千姿百态的花木枝叶,通过其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顿挫、强弱刚柔、虚实疏密,来勾画不同造型,从而用各种各样的呈现形式,生出境界,引人哲思,意境便由此而来。
从历史中去探查花艺的意境:曾一度时,中式插花最早是用来供佛的,随着时代变迁,又逐渐形成了不同类型,包括早期的佛教插花以及民间插花、宫廷插花和文人插花等诸多形式与风格。
中国现代插花艺术则是以唐宋以来清雅脱俗的文人插花风格为基础的,其意境也多以清丽儒雅为题。
中式插花一般由三根枝条构成,形成一个不等边三角形。
其中主枝最粗、最短,是不等边三角形中最短的那个“边”,它象征着君王、领袖、父亲,因为皇帝都是面南而坐,因此,主枝一般是靠南边的那枝。
主枝上的花朵是最大的,是面向观众的,也是观众最想看到的那枝。
客枝是垂直的那枝,象征宰相、上宾、妻子,它挨着主枝,起着扶持主枝的作用,往往比主枝要长一倍。
使枝,象征大将军、仆人、使者,是作品中最长的一枝而且插花的表现都在使枝上,它也许一朵花都没有,但往往是最具表现力的一枝。
它一般是直立形,倾斜角度不超过30°,在正式的隆重场合,使枝一般都是直立的,以示庄重。
插花的花器,如花瓶、花盆是专门的造型。
继五代发明占景盘后,宋朝又发明了三十一孔花盆、六孔花瓶、十九孔花插等可视作现代插花所用剑山的原型。
同时,宋人花架也十分考究,这大大促进了陶瓷、漆雕等工艺的发展。
中国插花讲究形似自然,不能有明显的人工痕迹,同时还要有自己的个性追求。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意境与特色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意境与特色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意境与特色
中国传统插花以线条美、空间美为主要特色,达到阴阳互生、虚实相成、刚柔并济、方圆相依、上下相随、左右相应、开合相寓、内外相合的均衡效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意境与特色的知识,欢迎阅读。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意境与特色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自然、仁民爱物的民族,对自然之美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
中国传统插花的特色在于重意趣其次形式、而后色彩;西方的插花重色彩、其次形式,轻意趣;日本的插花重形式、次意趣,后色彩。
中国传统插花以易经为根源,认为万物有灵性,主张“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插花以自然造化为基本,讲求“物随原境”、“形肖自然”,不能有明显的人工痕迹。
正如袁宏道所说“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
”虽说是崇尚自然,但中国传统插花并不是一味的模仿自然,而是作者通过对花材的观察和感受,运用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来创造作品,以物言志,表达作者的'情感。
从造型上来说
中国传统插花以线条美、空间美为主要特色,达到阴阳互生、虚实相成、刚柔并济、方圆相依、上下相随、左右相应、开合相寓、内外相合的均衡效果。
从色彩上来说
对比须强烈,比如花和花器的色彩需对比。
且要根据不同的场合需要,调整适合的色彩基调。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插花的主要特色为:中庸、和平、含蓄、质朴、壮伟、高雅、飘逸、和谐。
下载全文。
插花的意境表达与命名
插花的意境表达与命名中国人传统插花首重意趣,次形式,后色彩。
意趣就是对花木的形态、质感、色泽、香味、神韵及生长习性等溶入个人的感受,赋予象征意义。
插花时,将花材的这些特性作意味深长地巧妙搭配,使之能表达某种情感、意识,境界或气氛,增加情趣。
当然,这多是人们的主观意志,故随地区、民族以及个人爱好的不同而各异。
一、花木象征意义的来源1.以花名的谐音定意花草的名称或别号及其谐音,往往是花材象征意义的来源。
中国民俗喜吉祥词句,所以常以是否吉利主标准。
如百合,可寓百年好合,百事如意;水仙乃水中之仙,神圣高雅;桃花与广东方言“图”音近,故年节时各商号住户多喜插红色的桃花,预示“大展鸿图”。
此外,还有富贵竹、万年青等,都是好花。
2.以花木的形象定意如慈姑一株多子(球茎),寓意子孙繁荣;灵芝形象“如意”,常添作陪衬,红千层、悬玲花等像灯笼,可托出张灯结彩闹元宵的气氛;而山藤生性纠葛,有人忌讳而不采用。
3.以花木的生长习性定意常以各种花木生长特点及其形、色、香、质感、神气和性格等来评议,古人将花按品第排列即是以此为据。
香味清幽远溢,令人鼻爽神怡者为上品,如梅、兰都喻为君子、雅士。
神气是指草木的生命意志(或精神气韵),性格是生长习性。
松柏长青不老,竹子清风亮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菊花不畏霜寒等等都是品格高尚的好花。
而古人认为大丽花太娇艳且不耐插,被认为品格较低。
为文人所蔑。
4.按传说故事定意相传上古时,神萘兄弟二人,用桃枝鞭鬼,鬼怕之,故桃能驱鬼;又王母娘娘吃寿桃可长寿,所以桃为人们所喜爱。
虞美人因传是项羽夫人虞姬的化身而得名,故被排斥。
二、意境的表达意境表达可根据花材的各种特征、意义,通过互相搭配,来表现各种意境和情调,也可通过造型来制造某种景象效果。
此外,如桃花形色绯艳,配柳条可更显婀娜娇姿;配牡丹则显豪华;配松针有清韵脱俗之感;配白色李花顿觉春光明媚。
菊花形色明丽,配枫叶有秋风送爽之意;配苇花又觉明净萧瑟;衬松针则劲节凌霜;配竹子可高雅野逸。
我国花卉文化中的插花意境
我国花卉文化中的插花意境摘要:意境是艺术插花三要素之一,中国花卉文化有悠久历史和显著成就,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花卉文化与艺术插花创设意境的结合点.关键词:插花;意境;花卉文化东方插花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其风格特色为自然美,线条美和意境美,意境的创设是中国插花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源于中国悠久的古文化,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中儒,道,佛文化所追求的自然境界.德国美学家克罗齐指出:"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造的刺激物."意境属于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范畴,按《辞海》解释,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艺术插花中意境指插花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按照主题所插出的插花造型共同构成艺术插花的意境,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1].一,花的寓意创设插花意境我国是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花卉资源非常丰富,花文化也绚丽多彩.爱花,赏花,重在品味和鉴赏.各种传统花材因其形状,生态习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异,或因某些历史典故,人们赋予花材特定的涵义,以表达人们的追求和向往,形成了花的象征性和人格化,即花的寓意[2].插花创作,尤其是传统插花创作常以花的品质,性格作为立意的重点,创设插花意境.(一)以花的习性寓意我国人民在对自然的审美过程中,把无语无义的花草根据其生活习性,赋予了人的感情和生命力,借用花木来抒发人的意志和愿望,寓性于花,借花寓意,借花言志,以花喻人.在插花创作中,每朵花,每片叶都蕴涵了深长的意味,或表意,或抒情,创造了中国插花艺术的一大特点――意境[3].如梅之傲雪凌霜,兰之幽怀若谷,竹之虚心有度,菊之玉洁冰清,作为"四君子"题材进行插花创作;以傲骨铮铮的青松,高风亮节的竹,刚强不屈的梅组合成"岁寒三友"的主题进行创作.这样的创意方法在现代一些传统插花形式中较为常用,在古代文人插花中更为普遍.中国传统插花,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主张"天人合一",更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为有灵性,有情感之物,故中国历代都有寄情花木之风,赋予各种花木以象征性和寓意,花木因而被人格化,神化,拟人化.在插花中,各种花材不仅是造型的素材和展现形似美的基础,而且也是构思,立意,传情,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载体,用以创造和表现意境美.因此,传统插花常选用寓意吉祥的花材为创作的主体,以展示花枝情韵,表现花品花格[4],令人在击节赞叹之余,心驰神往.传统插花常用花材有荷花,牡丹,梅花和菊花等.为花之净友,常用于佛前供花,最有名的论著是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常誉称为君子,也常以荷花比喻女性的情操,以荷的生长特性来赞颂纯洁爱情:"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誉为"花中之王",象征富贵,尤以唐朝宫廷插花最常用.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历史上描绘梅花的佳句数不胜数,在宋代是插花的主要花材,体现出所谓的宋代精神."秋露有佳色,挹露掇其英","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菊花,清风傲骨,被尊为佳友,尤其为那些不趋世俗,节操高尚的志士仁人,迁客骚人所钟爱,如屈原,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人插花的常用花材.现代插花也可以花木习性的寓意作为作品的主题,如蔡仲娟的"年年富贵"等一些传统插花作品.选择具有一定寓意的花木进行插花创作,表达特定主题,这种作品入情入调,意境深远.我们还可以以这些传统花木为主体花,将它们作为创作载体,加以现代花艺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它们的风骨和文化内涵,使现代花艺创作具有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如刘飞鸣,邬帆的八大主题花创意插花系列,不愧为现代花艺的经典之作[5].(二)花的典故许多优美的观赏植物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而且在礼仪场合的应用也颇有民族特色. 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自古人们就有取用时令花木庆贺新年,以及表达祈福等心愿的习俗.相传把守鬼门关的两兄弟若发现了危害人类的恶鬼,就用苇索绑起来,以桃枝鞭打,汉代民间就有了用芦苇桃枝编挂于门上驱邪的习俗,直至今日芦苇,桃枝仍有驱邪招福的传统寓意[6].在中国古代,紫荆花常被人们用来比拟亲情,象征兄弟和睦,家业兴旺.它来源于一个典故:传说南朝时,田氏三兄弟分家,当别的财产都已分置妥当时,发现院子里还有一株枝叶扶疏,花团锦簇的紫荆花树不好处理.当晚,兄弟三人商量将这株紫荆花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第二天清早,兄弟三人前去砍树时发现,这株紫荆枝叶已全部枯萎,花朵也全部凋落.大哥见状不禁对两个兄弟感叹:"人不如木也".于是,兄弟三人又把家合起来,并和睦相处.紫荆好象颇通人性,也随之恢复了生机,且长得花繁叶茂.后来田氏人建宗祠,里面的厅堂就命名为"紫荆堂",借以告诫后代裔孙应和睦相待,同心合力,发展家业."竹报平安"一词的意境优美,语义祥和,人们常常乐以引用,在一些以竹为题材的书画作品中更是常见.据有关资料,"竹报平安"的典故最早出现于唐代,《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中这样记载:"卫公(李德裕)言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寺内主管事务的和尚),每日报竹平安."后来即以竹报平安指平安家信,也可简称为"竹报".这个意思一直沿用至今.百合的地下茎形态特殊,层层鳞片互相叠合,人们遂称之为"百合",但也有典故中百合是百子团结的意思,象征兄弟合心.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一些栽培久远的传统名花在不同的地域,民族有许多传说,典故,以此为创作题材,就能带来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插花是运用花材来传情达意,插花时个性化东西的表露,从而引起观众的反应和感受,实际上也是讲求意境,透过作品,引人遐想,令人回味.(三)花的谐音,谐意中国古代还常按照花材的谐音,谐意来组合花材,加以应用,如"玉堂富贵"指玉兰,海棠,牡丹的组合,"万事如意"是百合,柿子,灵芝的组合搭配,桔子和荔枝表示"大吉大利",牡丹与秀竹相配表示富贵平安,石榴裂果意即榴开百子等.我国的"庭园名花八品"——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翠竹,芭蕉,梅花,兰花的名称简化,即为"玉棠牡丹,竹芭梅兰",其谐音便成为"玉堂富贵,竹报平安"之吉祥寓意,迎合了人们祈望安定,太平,富足的心愿.这种方法在中国传统插花,尤其是节庆插花中较为常用.我国传统花材——牡丹与其他材料组合,就有不同的谐意:牡丹与石头或梅花组合,寓意"长命富贵";牡丹与玉兰或海棠的组合,分别寓意"玉堂富贵","富贵满堂";牡丹与竹叶或苹果组合,寓意"富贵平安";牡丹与莲叶,花组合寓意"年年富贵";牡丹与寿石,如意组合寓意"富贵寿考";牡丹与柏树,灵芝组合,寓意"富贵百龄","富贵长寿";牡丹配长春花,寓意"长命百岁";瓶插牡丹,如意配果盘寓意"富贵吉祥","平安如意"等等[7].因此,插花者要了解花语,不论传统的,现代的,都可能是意境的源泉,通过合理组合,设计,就能创设出富有民族特色,耐人寻味的插花作品.二,古代诗词中的插花意境(一)古诗词描绘的景观意境中国许多古诗词描绘的内容可以画成美丽的风景画,但若细细品味,却又不仅只是一幅画,透过字里行间,又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因此,诗词既具有直观美又能引人遐想.广为传诵的如林和靖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代王安石的"溪深树密无人处,惟有幽花渡水香",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南唐李璟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等都是意境美的经典作品.这些诗句往往是文人墨客们对自然景致的概括与意境的延伸,若能领会其意,就能体味出作者的心态与才情,创作出形态,意境皆美的作品.有情写景意境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璪这两句训示,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有人说过这样一个例子,若以元代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所述作为插花作品的表现内容的话,不用太多花材就能完成一个很好的具线条美,自然美和意境美的艺术插花作品.又由于创作者不同,各人的理解差异,插花的表现力有差别,可以创作出不同的造型,对创作者和作品来说都有相当大的潜力[1].(二)咏花诗词的意境咏花诗词是我国诗词中一大类,《诗经》,《楚辞》中就多借花草比兴,历代咏花诗词不下几万.古代诗词表现自然,但更多的是托物寄情言志悟境.如十二花神的六月荷花,"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在君塘上种,埋没任春草."诗以荷花喻君子,以蒲草喻小人,描写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其它如正月迎春花的"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五月海石榴"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词句与意境皆美.中国有无数风流文人为花卉草木所倾倒,创造了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千古佳句.清朝严兆鹤的《百合花》:"学染淡黄萱草色,几枝带露立风斜.自怜入世多难合,未称庭前种此花."南朝沈约《咏芙蓉》:"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明朝薛网的《兰花》:"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北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鲁迅先生的咏兰花:"椒焚桂折佳人志,独托幽岩展素心.岂惜芳馨遗元者,故乡如醉有荆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另外,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由于处在政局动荡,风云变幻莫测的境地,很多人热衷于山林隐居,典型的有"竹林七贤",他们创作了一些寄情花木的作品,如王维的大部分山水诗都有花木的描写,诗人以艺术的眼光发掘自然中的有生命的植物而成为艺术美.中国历史上数不清的诗句,能为插花艺术提供相当丰富的创意题材,再辅以中国插花线条美特点的充分运用,让观赏者充分体会到中国插花艺术的韵味和情致.在我国的花卉文学作品中,咏花诗词不仅数量最大,而且成就显著,有无数千古佳作.中国历史上数不清的诗句,能为插花艺术提供相当丰富的创意题材,再辅以中国插花线条美特点的充分运用,中国的花艺一定是极富特色的.三,传统用花习俗"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船下水,喜洋洋."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正值夏季前后,天气比较炎热,此时需要消灭害虫和防止疾病,端午节的用花习俗就与驱毒避瘟有关.民间认为门前挂上菖蒲能驱邪避凶,再以时令性花材如萱草等配置,与传统的花卉文化颇为吻合[6].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是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悬在门上.菖蒲因为叶片呈剑型,称它为"水剑",象征祛除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用以避邪.后来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在我国古代艾草一直是药用植物,它代表招百福,可使身体健康.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另外民间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民间认为榕枝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的地方认为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这其中还有一段典故,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春节同样是中国传统节日,用花也可以富有传统意味.古人画中有"出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宋代王安石也有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祈求新年兴隆,可选用富贵的牡丹,驱邪的桃花,竹报平安,麦穗稻穗"岁岁平安",以及春季的时令性花材,藉此烘托喜气洋洋,欢乐祥和的新年气氛.插花艺术是以自然材料来表现美的,插花艺术的风格既有艺术风格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特征,如民族特色.表达一个民族的情趣,特色,把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成功的作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运用这些花材创作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庆花艺作品,既含传统的元素,又是极为时尚的.现在,我们常常把春节前后上市的花材称为年宵花卉,好多地方都有年宵花市,其中有些就是中国传统用花习俗中一直沿袭下来的吉祥花卉.按季相时令,民间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重阳赏菊簪菊等习俗,按用途,我国有折柳赠别,萱草忘忧等传统,这些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花材使中国传统插花不仅具有形式美,而且极具神韵,成为世界插花中别具风格和魅力的组成部分之一.艺术插花之美是形态美和意境美两方面构成的,一个优秀的艺术插花作品,立意是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艺术插花追求的目标也是在有限的空间,表现广阔的题材,深远的意境,引发观者无限遐想.古代的诗词是意境美的极致,它以简练的文字,高度概括地表现了作者的心志,创造了诗情画意的意境,以咏花诗词为主的中国花文化正是艺术插花的意境之基.对于插花创作者来说,广泛学习花卉文化,吸取其中的精华,既能加强文化素养,艺术功底,又能挖掘出无穷的创意,是值得我们钻研的一方面.参考文献[1]刘薇萍等.中国艺术插花意境[J].中国花卉园艺,2004(7):42-44.[2]蔡仲娟.给艺术插花一个美的意境——谈艺术插花的命题立意[J].中国花卉园艺,2003(10):42-45.[3]陈佳瀛,王翌芳.中国插花的民族审美与继承[J].中国花卉园艺,2002(19):8-9.[4]王莲英.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与特点[J].中国花卉园艺,2001:10-11.[5]刘飞鸣,邬帆.创意插花[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8.[6]李方.插花与花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178-186.[7]郑青.牡丹在传统插花中的应用[J].中国花卉园艺,2004(23):46-47。
中国古典插花的花形及意念
中国古典插花的花形及意念发布人: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发布时间:2010-08-13 23:06收藏点击: 48次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开心网人人网我国从先秦的秉花、佩花、花束开始,到紧随之后的用容器以水养花的插花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唐宋年间,瓶(盆)插花逐渐成型,其花型可从哲理与意境方面分类,主要花型有以下几种:一、理念花由于宋代“理学”兴起,将儒、道、佛三者结合,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人们热心于将花人格化,以花的品格寓意人伦教化成风尚,故有“理念花”的花型。
“理念花”内容重于形式,插花作品是作为社会伦理道德教育的工具。
花型以瓶插花为主,多为直立或放射状,强调枝条的自然形态,多选些屈曲苍劲而扶疏向上的木本枝条为主体,下部配以草花和叶,花材多以松、柏、竹、桂、山茶等名贵素雅并象征吉祥、真正具有君子风范的花材,影射人格、哲理。
如用十种花则称十全。
花型结构严谨、隆盛典丽,多见于宫廷或贵族的厅堂摆设,以显其权势威严和富有。
二、心象花心象花盛行于元代,战乱年代的文人插花有禅悟之意。
心象花与理念花决然不同,不以品格理念为内容,亦不是寓教于花,而是借花明志、借花消愁或表达内心的祈望,颇具抽象之艺术美。
花材随意性颇大,诸如竹、桂、莲、佛手、灵芝等等富有象征性或具神韵者皆可入选。
造型不固定,但多以直立或瓶插为主,以简洁、线条活泼居多,创作浪漫,不受拘束。
三、自由花自由花乃典型的文人插花,如果说心象花具有禅意,则自由花更能表现文人的个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的艺术创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文人墨客多为时势所迫而放荡江湖,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从大自然中触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历代著名的文人无不善于赋诗作画或挥毫书法,同时也对花草寄以深情,不少对插花都极有研究,并将画理与书法的架构布局的要领运用于插花中。
自由花花型虽无定型,自由发挥但布局却讲求章法,合符比例,注重俯仰高下,疏密斜正,不繁不瘦,有如画苑布置,追求自然神韵,起把紧密,以显生机。
中式传统插花:诗情花意,文人雅集
中式传统插花:诗情花意,文人雅集展开全文传统插花,是我国重要的古典艺术之一。
其始于六朝盛行于唐宋。
《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泽其茎,欲华不萎。
”这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器皿插花活动,既是佛前供花,其他方面不论是宫廷摆饰或文人鉴赏力的表现,都巧妙地运用了花艺之美,这使得艺术风气发展为之大盛。
瓶花一束意境悠远宋元以降,焚香、烹茶、插花、挂画,被文人雅士并举为生活四艺,是稍有素养者不可或缺的。
明代张谦德曾在其《瓶花谱》序中写道:“幽栖逸事,瓶花特难解,解之者亿不得一”。
插花一词是今时的称法,在古代则多称为瓶花、瓶供。
古人不满足于折枝花的直接传情,渐将室外花木引入室内,营造空间的生机与逸趣。
器皿插花正是古人审美观念转变的反映。
崇尚自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指导思想,重形尚意,追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而深邃的意境美则是其创作的最高目标。
作为中华优秀古老文化一部分的传统插花艺术,它在许多方面都很好地把握并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些精髓,并不断发扬光大。
传统插花追求空间之美,一条线能表现出最大的空间时最美(平远、深远、高远),而且此三远形成之线以曲线最为优美。
花则作为素材基础,契合事物与时机,以强调自然生命与空间意义之整体性,表达作者美的意念。
以花怡情文人雅集文人插花则别有情趣,插花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雅集中的主要活动。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有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
《梦梁录》则这样记录当时的市井: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
《墨庄漫录》中记载:西京(洛阳)牡丹闻名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
宴集之所,以花为屏障,至梁栋柱拱,以筒储水,簪花钉挂,举目皆花。
诗情花意幽栖逸事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涉及插花内容的诗句独放异彩。
如苏辙《戏题菊花》:“春初种菊助盘蔬,秋晚开放插满壶。
”刘禹锡《赞枸把》“翠黛叶生笼石翁,殷红子熟照铜瓶。
中国传统插花意境的形成与美表达
中国传统插花意境的形成与美表达可以说意境美是东方艺术插花所追求的最高形式的美,是综合的美,它能以有限的艺术形象引发欣赏者无限的想象。
它既是作者创造的结果,也是欣赏者参与再创造的结晶。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中国传统插花意境的形成美表达,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什么是意境所谓意境,就是在有限的作品中表达无限而深远的内涵。
“意”和“境”是两个范畴的统一:“意”是“情”与“景”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形、神、情、理的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关系中形成。
中国传统插花的意境美就是情、理、形、神、韵的统一。
中国传统插花意境美的形成渊源传统插花的意境美起源于中国悠久的古文化,在传统文化中,中国哲学思想实质上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综合体。
儒家重人伦、轻功利。
道家的“依乎天地,因其自然”“自然无为”、追求虚静,逃避现实。
佛教追求“清净无为”,“虚心去欲”的境界。
这在花文化中也起主导作用。
传统插花讲究花的形色香德,以花的生长习性或特点寓意人的品性。
既重自然之美又兼人文之善。
最终这种蕴含文化底蕴的插花形式以其无限深远的内涵,结合轻描淡抹清雅脱俗的线条造型,逐步确立了它在中国插花艺术中的主导地位,并逐渐成为东方插花艺术的代表。
中国传统插花意境美的表达取意花名的谐音在我国民间的风俗习惯中,人们往往利用花卉的谐音将花卉组合搭配成独特的情感表现。
如:苹果、石榴、桃,表示福、禄、寿。
大丽花寓意大吉大利,大喜之兆。
百合寓意百年好合,桃花预示大展宏图,万年青表示青春常驻,富贵竹暗示大富大贵,桔子表示大吉大利。
我国传统花材——牡丹与其他材料组合,就有不同的谐意:牡丹与石头或梅花组合,寓意“长命富贵”;牡丹与玉兰或海棠的组合,分别寓意“玉堂富贵”、“富贵满堂”;牡丹与竹叶或苹果组合,寓意“富贵平安”;牡丹与莲叶、花组合寓意“年年富贵”;牡丹与寿石、如意组合寓意“富贵寿考”;牡丹与柏树、灵芝组合,寓意“富贵百龄”、“富贵长寿”;牡丹配长春花,寓意“长命百岁”;瓶插牡丹、如意配果盘寓意“富贵吉祥”,“平安如意”等等。
插花艺术的意境和种类特点
插花艺术的意境和种类特点现代艺术插花不过分要求花材的种类和数量的搭配,但十分强调每种花材的色调、姿态和神韵之美。
用一种花材构图,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不同的构图以及与不同花材花器的组合,达到的效果则是完全不同的,这也就是艺术插花的表现力。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插花艺术的意境和种类特点,希望能帮到你。
插花艺术插花亦可称为插花艺术,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
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
插花意境插花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现代艺术插花不过分要求花材的种类和数量的搭配,但十分强调每种花材的色调、姿态和神韵之美。
用一种花材构图,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不同的构图以及与不同花材花器的组合,达到的效果则是完全不同的,这也就是艺术插花的表现力。
艺术插花最讲究的是作品的意境,而对花材和花器的选择几乎没有限制。
插花构图注重立体感和空间感,要留空白,以给人想象的余地。
艺术插花通过搭配组合,可以把非常不起眼的材料组织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艺术品。
这也是插花的魅力所在。
一件好的作品之所以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是由于作者能捕捉自然界最美的瞬间,进行艺术加工。
既不是自然美的重复,也不是对他人作品的模仿,而是经过作者精心创作,具有独特个性和表现力的作品。
艺术插花的作者,须善于观察自然,敏锐地捕捉自然界花卉植物最美瞬间,积累花卉的形象,注意熟悉花卉的丰富语汇,具备一定的美学理论基础知识,熟悉绘画音乐,这样才能不断地创作出真善美的作品。
艺术插花的种类和特点插花种类从形式上可分瓶插、盆插、悬挂式插花、异型花器插花、花篮插花、花架插花、人造花插花等。
从风格上可分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现代自由式插花。
(一)东方式插花: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一种插花形式。
中式传统插花艺术赏析
中式传统插花艺术赏析摘要:一、中式传统插花艺术的概述二、中式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三、中式传统插花的审美标准四、欣赏中式传统插花艺术的方法五、当代中式插花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正文:中式传统插花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唐宋时期,鼎盛于明清时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中式插花艺术以大自然为依托,注重表现花木的自然美、形态美和意境美。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中式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审美标准以及如何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一、中式传统插花艺术的概述中式插花艺术以大自然为创作源泉,强调花与枝、叶与果的和谐搭配。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通过修剪、蟠扎、捆绑等手法,将花材组合成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作品。
这些作品既体现了自然之美,又展现了作者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二、中式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1.自然美:中式插花艺术强调花材的自然形态,追求花与枝、叶与果的和谐搭配,展现出大自然的美。
2.意境美:中式插花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寓意,如祝福、赞美、抒怀等,通过花材的选择和布局,展现出作品的意境美。
3.造型美:中式插花艺术注重造型设计,通过花枝的修剪、蟠扎等手法,创作出优美的造型。
4.色彩美:中式插花作品注重色彩搭配,以呈现丰富的视觉效果。
三、中式传统插花的审美标准1.和谐:中式插花作品要求花材、容器、配件等元素相互协调,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2.平衡:作品中花枝、叶、果的分布要均衡,避免头重脚轻或头轻脚重。
3.对比:注重花材、色彩、形状等方面的对比,使作品更具变化和层次感。
4.简约:中式插花艺术讲究简约大方,避免繁琐和杂乱。
四、欣赏中式传统插花艺术的方法1.欣赏造型:观察作品的整体造型,评价其美观、和谐、平衡等方面。
2.欣赏色彩:关注作品中的色彩搭配,感受其丰富、和谐的视觉效果。
3.欣赏意境:解读作品所表达的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寄托。
4.欣赏技巧: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修剪、蟠扎、捆绑等手法。
插花活动的意境
插花活动的意境第一节:优雅高贵的意境优雅高贵的意境是插花活动中常见的一种。
在这种意境中,花材的选择通常以花朵的形态和颜色为主,偏向于简洁大方的风格。
常见的花材有康乃馨、百合、玫瑰等。
这些花朵通常都有着高贵的气质和优雅的姿态,在插花作品中能够展现出一种高雅的情调。
同时,搭配上一些精致的花瓶或花器,能够增添整个作品的气质。
观赏者在欣赏这种意境的插花作品时,会感受到一种高贵典雅的氛围,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中,感受到花朵的美丽和生命的力量。
第二节:朴实自然的意境朴实自然的意境是另一种常见的插花意境。
在这种意境中,花材的选择侧重于自然、原始的感觉。
常见的花材包括野花、干花、枝叶等。
这些花材通常都带有一种自然的气息和朴实的美感,能够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插花作品的布置也更加随意和自由,强调自然的生长状态,不做过多的修饰。
观赏者在欣赏这种意境的插花作品时,会感受到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与自然的连接。
第三节:浪漫温馨的意境浪漫温馨的意境是插花活动中常见的一种。
在这种意境中,花材的选择通常以花朵的色彩和香气为主,偏向于柔美婉约的风格。
常见的花材有康乃馨、满天星、洋桔梗等。
这些花朵通常都带有一种浪漫的气息和温馨的感觉,在插花作品中能够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
搭配上一些精致的花瓶或花器,能够增加作品的浪漫感。
观赏者在欣赏这种意境的插花作品时,会感受到一种甜蜜温暖的氛围,仿佛置身于花的世界中,感受到爱情和幸福的美好。
总结:插花活动的意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意境都能带给观赏者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无论是优雅高贵的、朴实自然的还是浪漫温馨的意境,都能够通过花朵的美丽和花材的搭配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情调。
插花活动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花朵的组合和布置,能够创造出美丽的艺术品,同时也能够带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在忙碌的生活中,通过参与插花活动,我们可以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验艺术的魅力。
诗情画意的中国插花艺术
诗情画意的中国插花艺术在我国插花的历史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已为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
插花艺术就是体现立意、构图,富诗情画意于其中,表达自然美的作品,是有生命的高雅装饰品。
插花艺术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和技巧,使插花作品姿形有动感,盈盈欲语,充分表达出插花艺术鲜明的主题。
一株株散发着诱人芳香的鲜花,插在高底错落、疏密有致、虚实结合、仰俯呼应的花瓶里。
含着微笑的迎春花,开着星星点点的黄花,颜色淡雅,散发着阵阵清香的茉莉花,竹节、海棠开着耀眼的红花,充满生机的万年青叶子,碧青碧青的,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
艺术插花不仅起到美化环境、清新空气,同时各种插花作品不但能展示作品的丰富内涵,还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对于促进社区的和谐,丰富居民的业务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现代插花艺术是以唐、宋以来脱俗清雅的文人插花风格为基础,与中国画、中国园林等民族文化风格相融通的一门植物装饰艺术,线条为中国插花造型之骨,其表现力极为丰富,有柔美、刚劲,有纤细、粗犷,有秀丽、苍老。
插花艺术利用自然界千姿百态的花木枝叶,通过其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顿挫、强弱刚柔、虚实疏密,来勾画不同造型,塑造多姿多彩的艺术作品。
中国插花以自然式为主,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在构图上多采用不对称的均衡手法,选拔的花木材料特别注意表现单体姿态,每朵花、每片叶、每根枝都在作品中有较好的展示,在同一作品中,花木品种、数量、色彩变化均宜少不宜多;在取材上,花、枝、叶、果、藤均须采用,以体现植物生命过程的各个自然阶段。
中国插花讲究意境美,能将意与境、形与神、景与情交融在一起的作品,才是成功之作。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尽量选用花色素雅的花材,给人以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清静之美、朦胧之美,充分体现出中国插花的典雅幽深的特点。
数学上的黄金分割,历来被视为美的比例,这在插花艺术上同样能体现出来。
在竖直型插花中,常用五比八的比例,就是说花瓶占八份,高出花瓶的部分占五份;用浅盘插花时,则用花盘直径与高度之比来换算。
插花的艺术意境
插花的艺术意境插花艺术欣赏花木君易花得木请输入图片描述插花艺术,即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
插花艺术对中国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视为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
以“花”做为主要素材,在瓶、盘、碗、缸、筒、篮、盆等七大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妙的一种盆景类的花卉艺术,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令人把玩,爱不释手。
人生哲学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学说。
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
主要探讨人生的目的、价值、思想、意义、态度等。
历史上产生过不同派别的人生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中有的把自己的哲学体系称为人生哲学,如存在主义。
根据艺术风格可分为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东方式插花有中国插花和日本插花之分中国式插花中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
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
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欣赏的诗词很多。
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
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展和普及。
中国的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基本上消失。
一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鲜花才逐步回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
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
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意境之美—中國插花。
意境之美—中國插花。
中国插花历史悠久,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六朝时期,在南史中就有这样一段描述:“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也许“借花献佛”之名因此而来。
提到插花历史,当然要说一说咱们中国的插花历史了。
东方风格的插花,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中国和日本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若翻开插花历史,日本的插花还源于中国。
一般而论,中国是东方插花的主要发源地。
作为插花一种形式——手花,是一种常用的贺礼。
南北朝的陆凯,曾自江南遥寄长安范晔一枝梅花,并提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古人当时已将花枝作为朋友间的馈赠礼品。
唐宋以后,插花渐盛。
唐人罗虬在《花九锡》中,较详细地记述了当时插花的容器、剪刀、浸水、和花台等。
唐朝李后主(李煜)每到春天,便将宫中的梁栋窗壁、柱拱阶砌,都密布插花作品,称其为“锦洞天”,让人观赏。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到洛阳做西京留守推官时,欣赏了各家独具风韵的洛阳牡丹插花后,在《洛阳牡丹记》中写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惜花》诗中写到:“沙河塘上插花回,醉倒不觉关儿咳。
”到了明请时期,插花技艺流传更广,可称为鼎盛时期。
文人墨客多以此作为描写对象,反映在诗画、小说里,专著也随之出现。
著名的文学家袁宏道尤为突出。
他在一首《戏题黄道元瓶花斋》诗中云,“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虽浅淡,幸可托贫家。
一枝两枝正,三支四支斜;宜直不宜曲。
斗清不斗奢。
傍拂杨技水,入碗酪奴茶。
以此颜君斋,一倍添妍华。
”仅用了寥寥数笔,就把插花描绘得淋漓尽致。
图片来源丨中山市国学促进会轉自拾文化。
中国传统插花,意境幽深旷邈
中国传统插花,意境幽深旷邈一起探索花艺植物美学要问世界上哪种花艺最难学,那一定是中国传统插花!因为它根本就没有方法!我们现在熟悉的商业插花:主要是西方规则式插花和自然风插花,比如规则的球形、三角形等、或者英式自然风等。
日式花道:可能我们不是很清楚各个流派的区别,但是小原流、草月流等应该都听说过。
大概也知道多以“天地人三才论”为基础。
无论是西方花艺,还是日式花道,都有成理论体系的方法可学,可以找到老师从0开始学起,不断练习就可以成为不错的花艺师!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传承在古代通常由文人雅士完成,更注重“道” 的探求,理论体系较为完备,相对缺少“术”的归纳总结。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只有那么几本实质传授技法的古书,是一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花艺。
中国传统插花有着丰富的美学追求和精神底蕴。
你手机里的植艺美学馆X中国传统插花今天通过19个东方插花作品,体会一下中国传统插花中的传统美学和精神韵味。
可以尝试在现代东方插花中使用这种美学。
“花传形外意,意生花内情。
”中式传统插花艺术,既包含了老庄“自然无为”、“反朴归真”、“复归于朴”之思,也融合了儒道诸家“天人合一”之观,并兼有释家“清净恬淡”、“梵我和一”之理。
中式插花之美,自然、凝练、含蓄,有着如诗如画般“初发芙蓉”的美,同时又不失“错彩镂金”的富丽,意境幽深旷邈。
概括起来,就是让人头疼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许多学习了日式花道的童鞋,回来后也会根据时令、环境、场景、心情做出本土化的创新。
基本技法过关之后,插花人的自由度也会越来越高,将「术」抛在脑后,专情于表达,此时,又是万分符合我们祖先所倡导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了。
要了解真正的中式传统插花,除了高濂的《瓶花三说》、张德谦的《瓶花谱》、袁宏道的《瓶史》这三部瓶插圣经,以及罗虬的《花九锡》,就没有更多实用资料了。
只能耐下性子啃读大量明清古籍,从中窥见当时流行的插花趋势。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可以概括为:崇尚自然,追求线条美;花不在多,体现秀雅;中的心源,追求意境深邃;1崇尚自然,追求线条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是在书法、绘画、诗词歌赋、戏曲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花卉文化中的插花意境摘要:意境是艺术插花三要素之一,中国花卉文化有悠久历史和显著成就,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花卉文化与艺术插花创设意境的结合点.关键词:插花;意境;花卉文化东方插花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其风格特色为自然美,线条美和意境美,意境的创设是中国插花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源于中国悠久的古文化,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中儒,道,佛文化所追求的自然境界.德国美学家克罗齐指出:"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造的刺激物."意境属于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范畴,按《辞海》解释,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艺术插花中意境指插花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按照主题所插出的插花造型共同构成艺术插花的意境,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1].一,花的寓意创设插花意境我国是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花卉资源非常丰富,花文化也绚丽多彩.爱花,赏花,重在品味和鉴赏.各种传统花材因其形状,生态习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异,或因某些历史典故,人们赋予花材特定的涵义,以表达人们的追求和向往,形成了花的象征性和人格化,即花的寓意[2].插花创作,尤其是传统插花创作常以花的品质,性格作为立意的重点,创设插花意境.(一)以花的习性寓意我国人民在对自然的审美过程中,把无语无义的花草根据其生活习性,赋予了人的感情和生命力,借用花木来抒发人的意志和愿望,寓性于花,借花寓意,借花言志,以花喻人.在插花创作中,每朵花,每片叶都蕴涵了深长的意味,或表意,或抒情,创造了中国插花艺术的一大特点――意境[3].如梅之傲雪凌霜,兰之幽怀若谷,竹之虚心有度,菊之玉洁冰清,作为"四君子"题材进行插花创作;以傲骨铮铮的青松,高风亮节的竹,刚强不屈的梅组合成"岁寒三友"的主题进行创作.这样的创意方法在现代一些传统插花形式中较为常用,在古代文人插花中更为普遍.中国传统插花,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主张"天人合一",更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为有灵性,有情感之物,故中国历代都有寄情花木之风,赋予各种花木以象征性和寓意,花木因而被人格化,神化,拟人化.在插花中,各种花材不仅是造型的素材和展现形似美的基础,而且也是构思,立意,传情,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载体,用以创造和表现意境美.因此,传统插花常选用寓意吉祥的花材为创作的主体,以展示花枝情韵,表现花品花格[4],令人在击节赞叹之余,心驰神往.传统插花常用花材有荷花,牡丹,梅花和菊花等.为花之净友,常用于佛前供花,最有名的论著是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常誉称为君子,也常以荷花比喻女性的情操,以荷的生长特性来赞颂纯洁爱情:"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誉为"花中之王",象征富贵,尤以唐朝宫廷插花最常用.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历史上描绘梅花的佳句数不胜数,在宋代是插花的主要花材,体现出所谓的宋代精神."秋露有佳色,挹露掇其英","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菊花,清风傲骨,被尊为佳友,尤其为那些不趋世俗,节操高尚的志士仁人,迁客骚人所钟爱,如屈原,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人插花的常用花材.现代插花也可以花木习性的寓意作为作品的主题,如蔡仲娟的"年年富贵"等一些传统插花作品.选择具有一定寓意的花木进行插花创作,表达特定主题,这种作品入情入调,意境深远.我们还可以以这些传统花木为主体花,将它们作为创作载体,加以现代花艺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它们的风骨和文化内涵,使现代花艺创作具有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如刘飞鸣,邬帆的八大主题花创意插花系列,不愧为现代花艺的经典之作[5].(二)花的典故许多优美的观赏植物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而且在礼仪场合的应用也颇有民族特色. 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自古人们就有取用时令花木庆贺新年,以及表达祈福等心愿的习俗.相传把守鬼门关的两兄弟若发现了危害人类的恶鬼,就用苇索绑起来,以桃枝鞭打,汉代民间就有了用芦苇桃枝编挂于门上驱邪的习俗,直至今日芦苇,桃枝仍有驱邪招福的传统寓意[6].在中国古代,紫荆花常被人们用来比拟亲情,象征兄弟和睦,家业兴旺.它来源于一个典故:传说南朝时,田氏三兄弟分家,当别的财产都已分置妥当时,发现院子里还有一株枝叶扶疏,花团锦簇的紫荆花树不好处理.当晚,兄弟三人商量将这株紫荆花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第二天清早,兄弟三人前去砍树时发现,这株紫荆枝叶已全部枯萎,花朵也全部凋落.大哥见状不禁对两个兄弟感叹:"人不如木也".于是,兄弟三人又把家合起来,并和睦相处.紫荆好象颇通人性,也随之恢复了生机,且长得花繁叶茂.后来田氏人建宗祠,里面的厅堂就命名为"紫荆堂",借以告诫后代裔孙应和睦相待,同心合力,发展家业."竹报平安"一词的意境优美,语义祥和,人们常常乐以引用,在一些以竹为题材的书画作品中更是常见.据有关资料,"竹报平安"的典故最早出现于唐代,《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中这样记载:"卫公(李德裕)言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寺内主管事务的和尚),每日报竹平安."后来即以竹报平安指平安家信,也可简称为"竹报".这个意思一直沿用至今.百合的地下茎形态特殊,层层鳞片互相叠合,人们遂称之为"百合",但也有典故中百合是百子团结的意思,象征兄弟合心.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一些栽培久远的传统名花在不同的地域,民族有许多传说,典故,以此为创作题材,就能带来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插花是运用花材来传情达意,插花时个性化东西的表露,从而引起观众的反应和感受,实际上也是讲求意境,透过作品,引人遐想,令人回味.(三)花的谐音,谐意中国古代还常按照花材的谐音,谐意来组合花材,加以应用,如"玉堂富贵"指玉兰,海棠,牡丹的组合,"万事如意"是百合,柿子,灵芝的组合搭配,桔子和荔枝表示"大吉大利",牡丹与秀竹相配表示富贵平安,石榴裂果意即榴开百子等.我国的"庭园名花八品"——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翠竹,芭蕉,梅花,兰花的名称简化,即为"玉棠牡丹,竹芭梅兰",其谐音便成为"玉堂富贵,竹报平安"之吉祥寓意,迎合了人们祈望安定,太平,富足的心愿.这种方法在中国传统插花,尤其是节庆插花中较为常用.我国传统花材——牡丹与其他材料组合,就有不同的谐意:牡丹与石头或梅花组合,寓意"长命富贵";牡丹与玉兰或海棠的组合,分别寓意"玉堂富贵","富贵满堂";牡丹与竹叶或苹果组合,寓意"富贵平安";牡丹与莲叶,花组合寓意"年年富贵";牡丹与寿石,如意组合寓意"富贵寿考";牡丹与柏树,灵芝组合,寓意"富贵百龄","富贵长寿";牡丹配长春花,寓意"长命百岁";瓶插牡丹,如意配果盘寓意"富贵吉祥","平安如意"等等[7].因此,插花者要了解花语,不论传统的,现代的,都可能是意境的源泉,通过合理组合,设计,就能创设出富有民族特色,耐人寻味的插花作品.二,古代诗词中的插花意境(一)古诗词描绘的景观意境中国许多古诗词描绘的内容可以画成美丽的风景画,但若细细品味,却又不仅只是一幅画,透过字里行间,又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因此,诗词既具有直观美又能引人遐想.广为传诵的如林和靖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代王安石的"溪深树密无人处,惟有幽花渡水香",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南唐李璟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等都是意境美的经典作品.这些诗句往往是文人墨客们对自然景致的概括与意境的延伸,若能领会其意,就能体味出作者的心态与才情,创作出形态,意境皆美的作品.有情写景意境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璪这两句训示,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有人说过这样一个例子,若以元代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所述作为插花作品的表现内容的话,不用太多花材就能完成一个很好的具线条美,自然美和意境美的艺术插花作品.又由于创作者不同,各人的理解差异,插花的表现力有差别,可以创作出不同的造型,对创作者和作品来说都有相当大的潜力[1].(二)咏花诗词的意境咏花诗词是我国诗词中一大类,《诗经》,《楚辞》中就多借花草比兴,历代咏花诗词不下几万.古代诗词表现自然,但更多的是托物寄情言志悟境.如十二花神的六月荷花,"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在君塘上种,埋没任春草."诗以荷花喻君子,以蒲草喻小人,描写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其它如正月迎春花的"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五月海石榴"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词句与意境皆美.中国有无数风流文人为花卉草木所倾倒,创造了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千古佳句.清朝严兆鹤的《百合花》:"学染淡黄萱草色,几枝带露立风斜.自怜入世多难合,未称庭前种此花."南朝沈约《咏芙蓉》:"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明朝薛网的《兰花》:"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北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鲁迅先生的咏兰花:"椒焚桂折佳人志,独托幽岩展素心.岂惜芳馨遗元者,故乡如醉有荆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另外,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由于处在政局动荡,风云变幻莫测的境地,很多人热衷于山林隐居,典型的有"竹林七贤",他们创作了一些寄情花木的作品,如王维的大部分山水诗都有花木的描写,诗人以艺术的眼光发掘自然中的有生命的植物而成为艺术美.中国历史上数不清的诗句,能为插花艺术提供相当丰富的创意题材,再辅以中国插花线条美特点的充分运用,让观赏者充分体会到中国插花艺术的韵味和情致.在我国的花卉文学作品中,咏花诗词不仅数量最大,而且成就显著,有无数千古佳作.中国历史上数不清的诗句,能为插花艺术提供相当丰富的创意题材,再辅以中国插花线条美特点的充分运用,中国的花艺一定是极富特色的.三,传统用花习俗"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船下水,喜洋洋."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正值夏季前后,天气比较炎热,此时需要消灭害虫和防止疾病,端午节的用花习俗就与驱毒避瘟有关.民间认为门前挂上菖蒲能驱邪避凶,再以时令性花材如萱草等配置,与传统的花卉文化颇为吻合[6].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是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悬在门上.菖蒲因为叶片呈剑型,称它为"水剑",象征祛除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用以避邪.后来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在我国古代艾草一直是药用植物,它代表招百福,可使身体健康.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另外民间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民间认为榕枝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的地方认为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这其中还有一段典故,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春节同样是中国传统节日,用花也可以富有传统意味.古人画中有"出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宋代王安石也有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祈求新年兴隆,可选用富贵的牡丹,驱邪的桃花,竹报平安,麦穗稻穗"岁岁平安",以及春季的时令性花材,藉此烘托喜气洋洋,欢乐祥和的新年气氛.插花艺术是以自然材料来表现美的,插花艺术的风格既有艺术风格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特征,如民族特色.表达一个民族的情趣,特色,把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成功的作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运用这些花材创作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庆花艺作品,既含传统的元素,又是极为时尚的.现在,我们常常把春节前后上市的花材称为年宵花卉,好多地方都有年宵花市,其中有些就是中国传统用花习俗中一直沿袭下来的吉祥花卉.按季相时令,民间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重阳赏菊簪菊等习俗,按用途,我国有折柳赠别,萱草忘忧等传统,这些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花材使中国传统插花不仅具有形式美,而且极具神韵,成为世界插花中别具风格和魅力的组成部分之一.艺术插花之美是形态美和意境美两方面构成的,一个优秀的艺术插花作品,立意是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艺术插花追求的目标也是在有限的空间,表现广阔的题材,深远的意境,引发观者无限遐想.古代的诗词是意境美的极致,它以简练的文字,高度概括地表现了作者的心志,创造了诗情画意的意境,以咏花诗词为主的中国花文化正是艺术插花的意境之基.对于插花创作者来说,广泛学习花卉文化,吸取其中的精华,既能加强文化素养,艺术功底,又能挖掘出无穷的创意,是值得我们钻研的一方面.参考文献[1]刘薇萍等.中国艺术插花意境[J].中国花卉园艺,2004(7):42-44.[2]蔡仲娟.给艺术插花一个美的意境——谈艺术插花的命题立意[J].中国花卉园艺,2003(10):42-45.[3]陈佳瀛,王翌芳.中国插花的民族审美与继承[J].中国花卉园艺,2002(19):8-9.[4]王莲英.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与特点[J].中国花卉园艺,2001:10-11.[5]刘飞鸣,邬帆.创意插花[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8.[6]李方.插花与花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178-186.[7]郑青.牡丹在传统插花中的应用[J].中国花卉园艺,2004(23):46-47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