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论述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论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国有企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在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通过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增强国家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本的重要代表,承担着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保护的重要责任。
通过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还在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改革和发展,可以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方面也承担着重要角色,通过改革和发展,可以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
然而,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着管理不规范、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和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同时,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国家经济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紧密关系
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紧密关系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或者集体所有的企业。
在中国,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改革发展国有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建设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方向以及改革带来的好处等方面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紧密关系。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管理体制臃肿、不灵活,缺乏竞争意识和市场导向,导致了市场失灵、大量浪费资源等问题。
2.改革开放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国有企业也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的压力,才能够立足市场、发挥作用。
3.推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
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其效率和竞争力得到提高,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的压力,国有企业的改革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内部改革。
国有企业需要进行重组和改制,严格限制干部职工人数,优化岗位设置和人员构成,逐步压缩行政机构,减少非生产性劳动力,加快现代化管理的步伐。
2.市场导向。
国有企业需要转变经营思路,重视市场导向,强化市场竞争,激发内部活力,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3.引进战略投资者。
引进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战略投资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三、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好处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果不仅是单纯的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更是带来了很多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1.提高了国家的经济整体效益。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效益得到提高,产出得到增长,国家的经济整体效益也会同步提高。
2.对于保障就业具有积极作用。
国有企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大型企业,其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突破咨询和管理经验的机会。
3.对于提升国家品牌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历程及其意义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历程及其意义从19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程中,中国国有企业经历了从探索到总结再到深化的过程,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模式。
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强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期探索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改革国有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最初,国有企业的改革是由一些实践家和学术界的专家们提出的,并且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与认可。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采用了多种改革方式,包括试点、改制、合资等方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程。
然而,这些探索性的改革往往缺乏系统性和规律性,产生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二、国有企业改革总结和完善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总结和完善的阶段。
在经过初期的试错之后,政府着手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
1984年,全国性的工业企业改革会议召开,强调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才能有效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
此后,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和完善。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
在“私有化”的背景下,中国逐渐承认了“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国有企业有社会属性”的政策,规定了“一手由国家代表、二手由市场制定价格”的国有资产配置模式。
这项改革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也为中国首次解决了国有资产是否要私有化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同时,中国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如引入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内部治理等,改进了国有企业的运作和管理。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强改强”进入21世纪后,中国政府开始着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目的在于加速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
这也是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过渡的重要阶段。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承担着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对于我们深化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在于强化企业自主权。
过去,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过多干预和管理,导致了许多国有企业的管理不灵活,效率低下。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国有企业逐渐实现了企业法人独立性,强化了企业的市场化经营和自主决策权。
这使得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做出灵活决策,提高经营效益。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在于激发企业活力。
传统上,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竞争力和创新力。
改革后,国有企业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了原有的垄断局面,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例如,国有企业改革后实行了股份制改革,使得国有企业能够引入外部资本和管理经验,并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经营,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在于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传统上存在着职权不清、责权不一致等问题,治理结构不完善。
随着改革的推进,中国国有企业逐渐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了企业治理结构。
例如,引入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分工,明确了各层级的责任和权限,提高了企业的透明度和法制性。
此外,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在于加强企业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
在改革后,国有企业更加注重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救助等领域,推动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强化企业自主权,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其次,要鼓励竞争和创新,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要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法制性。
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中的体制创新与发展
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中的体制创新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国有企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也在逐渐实现体制创新和发展。
一、国有企业发展现状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全资或者控股的企业,它们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2019年,中国国有企业总资产达到了296.88万亿元,而且国有企业的盈利增长也非常明显。
但是,国有企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最大的挑战是效率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低,产品质量差,效率低下。
这是由于其行政干预、官僚主义和不合理的用人制度等问题造成的。
二、体制创新与国企改革为了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中国政府开始推行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实施体制创新。
改革的早期重点是改革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结构。
经过多次改革,中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体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次,国有企业还实现了政企分开,过度投资、重组、重组等措施。
这些措施使国有企业的效率得到了提高,产能利用率也得到了增强。
最后,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引入了私营企业和外资,将市场机制引入了国有企业,并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效率和创新。
目前中石化、中国移动、中国建筑等国有企业都已经引入了民企混改等形式。
三、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未来,国有企业应该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更多民营企业和外资,并促进国资证券化。
此外,还应加强企业间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创新,引入更多新技术和新产品。
另外,国有企业还应该积极推进“走出去”,发展国际化业务,掌握核心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
为此,国家应该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推动国有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四、结论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
未来,国有企业要加强创新,实现合理的所有权结构和管理制度,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企业国际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样可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历程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历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间。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转型。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些重要阶段和特点。
首先,改革的初期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有企业开始面临市场经济竞争的压力。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引入股权分置,员工持股等,来逐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
在这个阶段,国有企业开始尝试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方式,虽然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不适应,但这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起点。
其次,进入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通过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引入了非国有资本,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国家所有制形式,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估值。
再次,进入21世纪,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推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国企改革的文件和政策,如《国有企业法》《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等,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和规划。
在这个阶段,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和管理也更加规范和透明,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
最后,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更加深化和全面的阶段。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等,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发展。
国有企业在不同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石油、电力、通信等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要转型。
在改革历程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了国有企业的转型和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历程中,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但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和市场化运作,国有企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将继续在市场竞争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国有企业改革既关系到体量巨大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也涉及数目庞大的企业职工的生存问 题,还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关联,是一个复杂而长远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国有企业 在不断探索和改革过程中探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模式创新,既有成功 的经验,也有需要总结的教训。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实现这 一目标,国有企业需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通过回顾与梳理 我国国有企业过去 40 年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改革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才 能更好地指引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历史使命。
商业类其他领域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将根据国家戓略和全球竞争的需要向前瞻性戓略性行业和产业链核心技术领域集中紧紧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发革重大机遇尤其是不数字经济収展壮大密切相关的互联网传统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杅料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戓略性新兴产业推劢更广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収展
一、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历程
从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每一次三中全会都指引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对国有 企业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产权和制度两个层面的改革进程来看,40 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大致经 历了四个阶段。
收稿日期: 2018 - 12 - 26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16AGJ004) 作者简介: 黄茂兴( 1976 - ) 男,福建莆田人,经济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竞争力问题研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议题。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任。
能否实现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和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采取的是“大包干、小包干”和“计划核算”等措施。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1980年代上半期,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以“领导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为主要内容。
1986年,中国完成了《企业法》,这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法律基础。
1988年,中国政府又颁布了《国有企业法》,这标志着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进入了正规化阶段。
19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入,出现了一系列深层次的改革措施,如实行产权分置、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革等。
这些措施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形成了极大的促进力。
二、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及成就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发展的政策,同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些合并、重组和淘汰,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一些经济实力强的企业,如中国石化、建设银行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支柱企业。
三、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尽管中国国有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就,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其中,企业改革仍然是首要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在业务范围和经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强分类改革、改进管理和增加品牌力等措施,提升企业整体实力。
其次,国有企业应积极探索以人才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企业要以人才为基础,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动力保障。
最后,国有企业需要加强与社会和市场的联系和交流,积极开展合作和交流,促进企业和社会的互利共赢。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
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强国有企业治理,提高国有企业效益。
同时,要加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合作,促进国有企业与市场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国有企业要加强创新能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创新。
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
同时,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员工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国有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国有企业与市场的深度融合,推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合作,促进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
四、加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国有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推进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关爱和培养,提高员工福利和生活质量。
五、加强国有企业监管国有企业监管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国有企业监管,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监管体系的建设。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的透明度和公开度,防止国有企业出现腐败和违法行为。
六、加强国有企业国际化发展国有企业要加强国际化发展,推进国有企业走出去。
要加强国有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合作,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并购,推进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阶段及其特点.doc
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阶段及其特点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有企业改制主要经过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0-2000年
经历了放权让利、以承包为主要方式的两权分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过程,始终是以行政管理为主,着力解决了企业经营方式市场化的问题,属于更名式改制,只大体解决了一些浅层次的矛盾。
第二阶段:2000年以后
国家着力解决国有企业体制市场化的问题,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法律主体的独立地位得到确定,使国企改制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
主要表现在:
1、企业分类依据发生变化_企业形态法律化;(企业组织形式)
2、明确了企业改制的方向_产权制度的改革;(独立法人资格)
3、明确了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调整_职工身份置换和经济补偿;(契约关系)
4、明确了改制成本的支付_预留改制费用;(民法等价有偿和公平原则)
5、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过去的下岗分流)
6、国资委成立_确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从国营企业到国有企业直至国有资产。
(称谓的变化)。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前景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前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前景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过去国有企业存在的体制性弊端,使得其在效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与民营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当前中国的重要任务。
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中,我国国有企业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股份制改革、改组整合、员工持股等。
这些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得到了增强。
同时,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也得到了一定改善。
然而,国有企业改革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国有企业改革不深入、不彻底,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仍存在政府过度干预的问题。
其次,一些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经营效益不佳,需要深化改革、化解风险。
此外,国有企业面临着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压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景国有企业改革在未来仍将继续取得进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前景。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将注重市场化改革的深化。
加大对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的推进,推动政府与企业职能的分离,进一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过度干预,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依靠市场机制决定。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将加快发展多层次的所有制形式。
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国际资本等多元化的所有制形式,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潜力。
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退出机制,优胜劣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国有企业改革将注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创新管理,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最后,国有企业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与国际接轨。
加强国有企业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
1.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国有企业加快发展、提高效益,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2.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举措。
3. 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基本原则,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管理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推动国有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主力军。
4. 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内外融合、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企业股份制改革、战略重组等深化改革措施,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
5. 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的基本原则,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推进技术、管理和人才等因素的创新创造,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努力探索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
6. 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积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国有企业向现代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等战
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演变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演变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轮的改革,中国国有企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了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的主要内容、改革的成效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演变。
一、改革的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经济增长放缓,商品供需矛盾加剧,企业利润下滑,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这是导致国家面临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层认识到,需要改革国有企业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于是,在1984年,中国开始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规模实践。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1、体制改革:在此前,中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较为官僚化,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都不高。
在改革中,提出了“股份制改革”的构想,通过改变国有企业所有制形式,逐步转变为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国有企业股份化。
此外,针对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还进行了精简机构、统一管理、压减要害岗位薪金等改革。
2、经营机制改革:改革中,国有企业逐步实行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了市场化调节机制,实行行业规划和评估,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针对以往企业盈利不为人知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企业的开放与透明,提高了财务透明度,实行了监督机制和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3、劳动关系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中,劳动关系指的是企业的用工方式。
在此前,中国国有企业普遍实行银行存储方式,即企业人员安排在工作岗位上,但获得的报酬远远低于应有的水平。
改革中,国有企业通过引进竞争机制,逐步实行市场化薪资方式,提高了员工收入水平,改善了劳动关系。
三、改革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综合效益是非常显著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
改革之前,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都不高,在改革中,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妥善解决在移民上。
论改革开放以来和中国企业发展之路论文
论改革开放以来和中国企业发展之路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个“中国奇迹”背后,离不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和中国企业家的努力。
本论文将着重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发展的历程、挑战以及未来的机遇与发展方向。
自1978年起,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引入市场经济的元素。
这一政策改变了过去封闭的经济体制,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企业主要以农村集体经济为基础,通过农村改革以及城乡经济的融合,逐渐崛起了一大批乡镇企业和合作社。
这些企业发扬勤劳智慧、敢于创新的精神,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企业开始面临着全球化竞争的挑战。
中国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在这一进程中,一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上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逐渐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然而,中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由于传统经济结构的限制和资源环境的压力,中国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其次,全球化竞争加剧,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此外,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一方面,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力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
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市场之一,正在逐渐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因此,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企业发展道路是充满曲折和挑战的。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和开放合作,中国企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中国企业应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与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为重要的一项改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和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但同时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和完善。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
在20世纪80年代初,政府开始推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并且扩大了外商投资的范围,以形成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体制。
在改革的初期,股份制和合作制被引入到了国有企业体制中,而不完全归属于国家的股份被认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主导和外商引入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式。
在改革进程中,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治理也逐渐加强,企业的合理利润分配和员工福利待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和改善,从而推动了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和路径的探索在改革的进程当中,国有企业通常会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产权问题。
由于国家和集体对于国有资产的占有权?有权利委托等一系列的权利关系,会对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出现模糊和重叠的情况。
这需要国有企业在改革中,解决诸多问题,以便进一步发展。
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对于国有企业管理结构的完善和明晰业务属性,是最基本的一项任务。
必须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学习企业文化和经营模式,以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局面。
此外,必须进一步强化企业和员工的意识,建立合法拥有财产的机制,并适当加强企业间关系,提高企业及员工的参与度,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活力。
需要借鉴国外经验,不断发展市场投资组合,积极吸收国内外财务机构的理念,在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的同时,更加全面和灵活地规划企业的财务制度。
三、国有企业在改革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尽管很多改革成果已经得以实现,但仍然存在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缺乏更有效的市场机制,国有企业往往会面临高失业率、低效率和低收益等问题。
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
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摘要: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前后经历了1978~1992年: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1993~2003年:国企改革的制度创新;2004年至今: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三个阶段。
纵观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骄人成就。
但在现实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历程、改革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预测国有企业改革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时至今日,我国的改革开放快走过了31年,各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作为一个企业管理的研究生,我们在时刻关注国家发展的同时,更要将国家的发展与自己的专业思考结合在一起,通过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将就我国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主题,分别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历程、改革发展中取得的成就、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过程的归纳和思考。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历程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指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1978~1992年: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1993~2003年:国企改革的制度创新;2004年至今: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
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来看,改革的脉络呈现出由浅入深的阶段性推进特征,各个阶段都有明显的特征,各个阶段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1978~1992年: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从1978年到1992年,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中国国有企业发展历史
浅论中国国有企业发展历史一、引言中国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改革开放到现代化建设,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改革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1. 计划经济时期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国有企业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统一管理。
国家通过计划手段对国有企业的生产、分配、流通等环节进行调控。
这一时期,国有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2. 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逐步引入市场经济机制。
国有企业开始进行改革,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这一时期,国有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逐渐减少,但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3. 现代化建设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国家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投入,推动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
这一时期,国有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逐渐减少,但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1. 改革目标的确立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这一目标的确立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方向。
2. 改革措施的实施为了实现改革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改革的成效经过多年的改革,中国国有企业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国有企业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润等指标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同时,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国有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1. 现状目前,中国国有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已经相对较小。
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然非常重要。
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能源、交通、通信、金融等领域,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要论述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要论述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经历了从“大而全”到“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转变,经历了从“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到“政企分开、政资分离”的改革。
这些改革都是为了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现状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1. 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 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3. 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现状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现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 企业效益不断提高。
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企业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一环。
国有企业的改革旨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的转型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走上了市场化发展的道路。
1.引入市场机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开始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实现所有制的多元化。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并且逐渐脱离了政府的行政指令。
2.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重要的方向。
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国有企业可以获得更加灵活的运营模式和更丰富的资源支持。
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国有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3.转换经营机制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核心是转换经营机制,从传统的行政化管理转向企业化管理。
国有企业注重提高内部治理结构,优化企业运作方式。
通过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国有企业的决策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高。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国有企业改革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未来,国有企业改革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转型升级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企业从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国有企业应加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改善治理结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监管。
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运作、完善内部监管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的透明度和责任制。
3.推进国有企业间兼并重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优化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兼并重组,国有企业可以形成更大的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4.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国有企业改革需要与民营企业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方向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方向一、改革前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而国有企业则是计划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承担着国家工业化建设、国防建设和收储粮食等重要任务。
然而这些任务往往被紧急任务或政治目标所替代,大量资源被优先分配于所谓的“政治工程”和对外经济援助,导致重点工程的建设经费不足、投入不力,项目质量下降等问题逐渐突显。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有企业改革也随着改革的深入而展开。
改革方案吸取了前苏联、波兰、匈牙利、科威特、化工和汽车等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市场经济”、“完全成本核算”、“企业自负盈亏”等新的运作模式和经营思路。
二、改革开放后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程1.体制改革成果的初步收获1978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涉及的重要领域和方面涵盖了经济制度、产权制度、税制、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
1982年,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社会主义企业的运行体制,即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购销批发、投资修建等经营自负盈亏,实行点集二元经济体制,同时建立了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格局。
自此之后,国有企业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改革道路。
2.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领域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革,最重要的特点是逐渐从改革中等到经营管理、企业自身改革、从传统的生产组织体系向创新的企业组织模式转化。
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招之一是将原来垂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变为市场体系,构建市场化的企业机制改变行政管理模式为企业主导,如样板点、品牌建设、股份制、新三板等。
此外,在物资供应、非税收入等方面也进行了改革。
五年计划期间,改革措施的范围扩大到了所有领域,国有企业从完全的计划经济蜕变为市场经济,资产变现、企业重组、管理改变、股份制变革的影响逐步发挥,向非限制性的和被允许的市场化转化。
3.现今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方向改革是一个不断开放、不断取得进展的过程,当万事达公司的企业权益上市,中国的股市也开始出现,并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摘要: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前后经历了1978~1992年: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1993~2003年:国企改革的制度创新;2004年至今: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三个阶段。
纵观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骄人成就。
但在现实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历程、改革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预测国有企业改革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时至今日,我国的改革开放快走过了31年,各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作为一个企业管理的研究生,我们在时刻关注国家发展的同时,更要将国家的发展与自己的专业思考结合在一起,通过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将就我国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主题,分别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历程、改革发展中取得的成就、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过程的归纳和思考。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历程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指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1978~1992年: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1993~2003年:国企改革的制度创新;2004年至今: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
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来看,改革的脉络呈现出由浅入深的阶段性推进特征,各个阶段都有明显的特征,各个阶段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1978~1992年: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从1978年到1992年,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1979年7月,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
此时国企改革主要是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耀邦同志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指出:坚持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此时国企改革改革主要是为了实行政企分开。
同年,中共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形式。
到1987年底,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实行了承包制。
1988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
由于承包制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1992年后国务院就不再鼓励企业搞承包。
并于同年7月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主要致力于企业内部机制的转换。
1993~2003年:国企改革的制度创新这个阶段是我国国企改革的第二个阶段。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报告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
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落实企业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股份制有利于促进政企分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积聚社会资金,要积极试点,总结经验,抓紧制定和落实有关法规,使之有秩序地健康发展。
”这个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逐步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解决国企亏损问题、股份制和公司制试点改造,发展资本市场。
2004年至今: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
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2005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处理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关系。
2005年4月中国证监会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
到2006年末,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
这一阶段国企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正确处理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变革资本市场等。
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国资委信息中心披露:2007年前三季度,418户国有重点企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销售、利润持续较快增长,企业盈利能力、保值增值能力、资金使用效率同比均有所提高。
实现营业收入91308.2亿元,同比增长19.8%;累计成本费用总额79941.3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1.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总额增速开始慢于收入增速;实现利润8786.9亿元,同比增长32.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3.9个百分点。
2006年中央企业总体经营业绩再创造历史最好记录,实现利润768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平均总资产报酬率7.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22.4万元/人,比上年提高21.7%;从业人员人均利润7万元/人,比上年提高9.9%;平均流动资产周转率2.0次,比上年加快0.1次;平均资产负债率55.8%,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2007年,全国国有企业上缴税金1.77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34.5%。
与2002年相比,全国国有企业户数虽然减少了4.36万户,但营业收入、实现利润、上缴税金分别年均增长18.7%、36%和20.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另外,国有企业改革在以下三个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1)国有企业慢慢转变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通过放权让利、两权分离、利改税、承包责任制改革,将国有企业从政府机关的附属生产单位,转变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
关广梅、步鑫生、张瑞敏、柳传志、倪润峰等一批国企改革风云人物以及海尔、长虹、联想等一批典型国有企业就是最好的例证。
(2)国有企业慢慢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通过抓大放小、攻坚脱困、股份制改造、减员增效等改革措施,将国有企业改革从两权分离下的放权让利,转向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从1994年开始,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在100家企业推进。
企业大门上惹眼的“招牌”,“××厂”、“××总厂”逐步被“××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所取代;企业领导班子里出现了“董事”、“董事长”、“董事局主席”、“监事”等新名词。
到2000年,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80%以上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实现国有资产的布局调整。
通过有进有退、优化布局、整体搞活国有经济的改革措施,将国有企业改革从单个国有企业的改革,转向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08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这是做强国有企业、提升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三、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现实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继续深入,国有大型企业的垄断经营必将遭到越来越多的社会挑战。
国家的扶持政策也是具有历史阶段性的,一旦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完成,一些政策因素也将逐渐退出市场。
国有企业将被公平和平等地推向市场,这将是下一时期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同时,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仍然是具有政治性的经济组织。
国有企业的经营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经营者的思想观念密切有关,只要共产党领导的国企干部不腐化变质,国有企业就完全可以搞好。
中国也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道路来。
当然,思想问题解决之后,还有一系列体制问题需要解决。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企业在公司制改造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产生一个有效的经营管理层的问题。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公司经营者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制定公司决策和公司政策;二是公司经理层,负责公司日常事务。
公司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公司经理层由董事会选聘,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公司董事会直接由上级行政部门任命,经理人员主要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委派或指定。
由此产生的董事和经理人员与股东会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完全丧失,不称职的经营者不能及时罢免,优秀的经营专家不能走上经营者岗位,公司治理结构不能发挥作用。
2. 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结构是指各种股权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的比例数量及其相互关系。
目前,我国虽然有一部分国企经过了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了股份制和股票上市,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国有独资和国家控股的企业还占很大比重。
截止到2003年4月底,全国1124家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占公司总股本超过50%的有890家,第一大股东为国家的公司,占全部公司的65%。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投资主体单一化,大多数老国企投资主体只有国家一个。
即使一些提出改制500强目标或作为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也尚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董事会与经理层高度重合,集决策与执行于一体。
另外,由于国有产权的非人格化,使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部分在海外的国有资产缺乏监管。
我国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主体单一化,造成政企不分,效率低下。
3. 委托代理机制不健全,“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委托代理问题产生于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在这种情况下,当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不一致时,经营者就可能会放弃所有者的利益而追求自己的利益:当所有者与经营者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经营者就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采取投机行为来谋取个人利益。
这种现象称为“内部人控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