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沈宋体
沈宋的名词解释
沈宋的名词解释沈宋,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两大重要朝代的代表,承载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沈宋分别指的是南朝宋和北朝沈阳的北宋。
两个朝代虽然时空相距较大,但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南朝宋,是指宋朝南朝时期的一支朝代。
南朝宋起源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刘宋,刘宋继承了东晋皇族的地位,虽然名义上为晋朝的继承者,但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南朝化的过程。
南朝宋励精图治,注重文化建设,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相当大的成就。
其中,以刘宋刘裕所建立的王朝更是在南朝宋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刘裕,刘宋的创立者,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运筹帷幄的军事智慧,打破了当时混乱无序的局面,重新统一南方地区。
刘裕统一南方后,积极治理国家,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社会秩序,并通过各种手段促进经济繁荣。
同时,他也注重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南朝文化的繁荣。
南朝宋的文化繁荣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方面。
南朝宋时期,有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如刘义庆、王翰、谢灵运等。
他们的作品以文辞华美、意境深远而著称,对后世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在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也有许多杰出的成就。
南朝宋时期的文化繁荣,为后来的中华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朝沈阳的北宋,则是指北宋朝代时期沈阳地区的政权。
北宋时期,中原地区沦为辽国的统治下,不得不终结了南方宋朝的统治。
北宋政权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历经几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朝代。
北宋以其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而闻名于世。
宋朝政府实行多项改革措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发展市场经济,鼓励商业贸易,并建立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此外,宋朝还注重科技的发展,积极推行科技创新,特别是福建泉州等地的造船业和纺织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北宋文化的繁荣主要体现在文学、画院、音乐、舞蹈和科学技术方面。
北宋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巅峰之一。
古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汇总第四卷——隋唐五代文学
古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汇总第四弹——隋唐五代文学贞观诗风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主掌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
他们对南、北文学不同的艺术特色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提出了“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
如何用南朝文学的声辞之美,来表现新朝的恢弘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情思,是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也是南、北诗风融合的关键。
贞观诗风的新变,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掇。
在太宗的诗里,常常壮大怀抱与华采并存。
杨师道和李百药是具有贞刚气质的北方人,早年作诗善于吸收南朝诗歌的艺术技巧,较少合而未融的弊病。
但他们后来成为唐太宗器重的宫廷文人,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而琢磨表现技巧,多奉和应制之作,尽管在声律辞藻的运用方面日趋精妙,但在风格趣味方面已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
沈宋体沈、宋是指宋之问和沈佺期,他们是武后时期台阁诗人的代表人物,所谓“沈宋体”是指经沈宋规范的、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
代表作有沈佺期的《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宋之问的《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沈宋体的最大贡献是使唐律诗的体制得以定型,从而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文章四友指初唐诗坛的崔融、李峤、苏味道和杜审言。
他们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高宗后期起,他们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其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龙朔体“初唐四杰”以自觉的意识改革文学风气,他们在“开辟翰苑扫荡文场”的气势下创作的诗歌题材和风格因发生于龙朔年间故称龙朔体。
杨炯的《王勃集序》有如下表述:“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
……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思革其蔽用光志业。
”所谓龙朔初载的“文场变体”是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其特点是“绮错婉媚”而缺乏诗歌所应有的激情和生气。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上官体:贞观后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其“绮错婉媚”,讲究对仗(六对八对),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较为空泛,人谓之“上官体”。
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2、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
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3、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诗歌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作品中,有些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苏李4、沈、宋:武后时期代表性台阁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在诗律方面精益求精,发明黏对,四声平仄,“篇有定句,句有定字”最后完成五律的定型,有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
5、吴中四士:初唐开元年间,张若虚、张旭、贺知章、包融四人的并称,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辞俊秀。
6、高、岑:盛唐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二人以边塞诗著称,诗风相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 7、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之名,初现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
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寄情趣于山水景物,写日常生活琐事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与简答名词解释1、四唐说元代杨士弘在《唐音》一书中首先提出;明代高棅《唐诗品汇》一书继续阐发,最终确定;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时代诗歌特点:初唐是准备阶段,盛唐是成熟、繁盛期,中唐诗歌进一步发展,深化,拓展期,晚唐则是回顾期;代表作家及作品:初唐四杰,文章四友,李杜,元白,王维;2、上官体指唐高宗龙塑年间,初唐前期,以上官義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将五言诗的写景状物技巧大大推进了一步。
上官仪“本以文彩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
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如《早春桂林殿应诏》3、初唐四杰指唐高宗至武后初年间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他们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对诗歌的格律形式也有所贡献。
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写作对象扩大到市井,艺术上主张不要过分追求声律。
一、他们的作品突破了唐初宫廷生活的狭小圈子,题材扩大了,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二、主题的严肃性。
他们与初唐的陈、隋馀风迥乎不同,不是把诗歌视为对帝王贵族的歌功颂德,或者甚至于用来表现对封建统治者腐朽淫靡的生活,他们不满现实,有理想抱负,用诗歌抨击统治者的浮艳奢华,表现自己不随波逐流的高洁情操,激励人们去立功边疆、建立功勋。
为稍后的陈子昂所继承,终于发展成为唐诗的现实主义洪流。
三、在诗歌形式上,作了多方面的尝试。
卢照邻的七言歌行和杨炯的五言律诗,或者豪放粗犷,或者秀丽工整,都为盛唐诗歌的全面发展作了准备。
4、沈宋“沈宋体”是律诗的别称。
沈佺期,宋之问合称“沈宋”,他们所创作的五七言近体诗标志着五七言律体趋于定型,是在诗律创作上形成的规范;内容上沿袭前人,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人生后期的贬谪诗颇具真情实感;在格律上,艺术形式上大胆探索,五七言律诗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辞采精丽,但不足以开一代新风;对后市的影响:沈宋体不仅完成了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的过度,有易于识记和掌握运用之便;各种律诗体式的定型,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代表作:宋之问的《度大庾岭》、《渡汉江》,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他们对诗歌发展的贡献,突出表现在诗歌格律形式,即律体的定型方面。
古代文学的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唐宋)整理一、名词解释1、中兴四大家:是进入南宋以后,在现实的灾难动荡和江西诗派诗人主观求变的爱国主义诗歌创作潮流中,出现的取得重大创作成就的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他们摆脱了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影响很大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2、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
“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3、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
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
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4、易安体: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5、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由江湖游士组成的一个松散的作家群,因刊印《江湖集》而得名,他们投谒交游,人品和诗风都比较复杂,风格较为多样,内容反应底层生活,代表人物有刘克庄、戴复古等。
6、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
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7、元白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韩孟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
主要作家有: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李绅等,元白成就最高,故名曰“元白诗派”。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沈宋体_写作技巧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沈宋体
沈,即沈佺期,宋,即宋之问。
沈宋体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沈宋”,是初唐武后暑期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
他们所创作的五七言近体诗标志着五七言律体已趋于定型。
所谓“沈宋体”,在当时是指经沈宋诗为规范的、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谐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
代表作如沈的《仙萼亭初成侍宴应制》(五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七律),宋的《麟趾殿侍宴应制》(五律)、《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七律)等等。
是律诗的别称。
初人在诗律方面有很大进展,他们主要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
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
如果说“回忌声病”还只是对沈约“四声八病”说的继承的话,那么,“约句准篇”则属于他们的发展、创造了。
沈宋在当时唱一代宗师,但其所作律诗,在内容上多无可取,即使是写于贬谪途中那些颇具真情实感的作品,也无非叹老嗟贫而已。
在艺术上,除了声律精严、属对工巧之外,他们也只以词采的富艳精丽见长,不足以开一代新风。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之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诗经楚辞部分1、风骚传统[诗骚传统]:“风”指《诗经》中的《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后世诗人,或受《诗经》现实主义影响,或受《楚辞》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使诗歌创作沿着《诗经》或《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前进。
因此而发展、形成了我国诗歌的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习惯上称“风骚”传统。
2、风骚: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献诗说: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主要说法。
先秦古籍中有很多对公卿献诗制度的记载。
他们献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刺或赞颂,表达对政治的评价。
《诗经〃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公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
4、采诗说:采诗说也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主要说法。
采诗制度先秦古籍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种制度应该是存在的,因为在古代言语不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这种有目的的采集,《国风》、《小雅》中那些遍布黄河、长江流域的民歌才能够汇集到王廷中来。
进行采诗的应该是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的乐官。
《小雅》、《国风》中的许多诗便靠乐官采集而来。
5、制诗说:宗庙祭祀和燕享等仪式中的乐歌,应是乐官、或巫、史奉命创制的。
6、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是关于《诗经》的编辑的一种重要的说法。
这种说法影响很大,但是教材认为已经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未曾删诗。
《诗经》的最后删选编订者应该是周朝的乐官。
7、四家诗:所谓的四家诗指的是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
鲁诗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韩诗的创始人为燕人韩婴。
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故又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
毛诗晚出,创始人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是四家诗中唯一的古文经学。
8、今文三家(三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在汉代立有博士,成为官学,故又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
沈宋名词解释
沈宋名词解释关于“沈宋”的名词解释:律诗的别称。
初唐诗人在诗律方面有很大进展,他们主要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
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
沈宋是中国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
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
沈宋以前,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
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
沈宋都曾为宫廷诗人,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故称沈宋。
“沈宋”的形成:宋之问与沈佺期都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沈佺期,两《唐书》本传均称其为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
宋之问,《旧唐书·宋之问传》称其为“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南虢略镇)人”,《新唐书·宋之问传》称其为“汾州(今山西汾阳)人”。
之问自称“西河宋某”。
据傅璇琮先生考证,实籍为虢州弘农,祖籍郡望为西河(今山西汾阳)。
他们主要活动在武周和中宗两朝。
由于诗歌创作上相近的风格、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文学史上被并称为“沈宋”。
二人不特年齿相当、阅历相仿,仕宦沉浮、人生遭际也有许多相近甚或相同之处。
一首先是他俩生年相同,都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
关于这个生年,史籍并无确载。
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据二人弱冠(年二十)登进士第的有关记载逆推定为本年生。
今人多从其说。
其次,二人于高宗上元二年(675)同登进士第。
就二人登科年份问题,两《唐书》沈佺期本传都只言及沈佺期登进士第事,却未尝记其年份。
而宋之问,两《唐书》本传压根儿就没提登第之事。
然而,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沈佺期传》载:“上元二年郑益榜进士”。
同书同卷《宋之问传》载:“上元二年进士”。
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即据《唐才子传》系沈佺期为上元二年进士。
唐朝文学史名词解释
唐朝文学史名词解释1、沈宋指沈佺期与宋之问。
他们的作品,“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声律精确,属对工整,推动了律诗的发展,五律体制至此已完全定型,七律的体制也开始规范。
他们对唐代律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自此以后,近体诗与古体诗的界限有了更明确的划分,诗人在创作上,专工新体和专工古体也渐渐有了分道扬镳之势。
2、文章四友指初唐诗坛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位诗人,他们的诗歌以宫廷应制奉和之作,内容贫弱,文辞浮艳。
其中,杜审言较有成就。
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
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
”他在游宦之中写了一些感情真挚的好诗。
3、上官体初唐上官仪的诗歌好以绮错婉媚为本,时人纷纷仿效,形成了着力刻画美丽的物象,讲究对仗,用典整丽,精切,音律和谐优美,体制精巧玲珑,他为诗歌的趋于格律化提供了新的范式,是齐梁以来,新体诗过渡到沈宋律诗的一座桥梁。
4、初唐四杰这是对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现的“以文章文名天下”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的并称。
他们地位都比较低下,但在唐诗开创时期,都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
(他们对齐梁以来的绮靡诗风深感不满,决心革除积病,扭转时风,他们的诗歌创作,扩大了题材内容,抒写了真实感情,给诗坛带来了刚健清新的气息,对形式主义诗风起了扫荡作用。
)(创作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5、初唐体这是初唐诗坛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歌行体诗歌。
它句式自由,以七字为主,间以三、五、九言,骈散兼行,音韵格律也较自由,篇幅较长,往往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
代表作如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
6、吴中四士张若虚、张旭、包融、贺知章7、山水田园诗派(真题)盛唐诗歌流派,以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等为代表,又称王孟诗派。
王孟等山水诗人政治上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钦慕贤相张九龄,由于仕途受阻或不满现象,而半官半隐,漫游山水,或辞官归里,躬耕田园。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4、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
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
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
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5、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6、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
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
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
7、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
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
8、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
语出钟嵘《诗品》。
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
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
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9、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献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
据《国语》、《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2、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
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3、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
删诗说长生在汉代,在传统社会一直影响很大。
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4、四家诗:《诗经》的传授在汉代主要有四家,一是鲁诗,其创始人为鲁国人申培;二是齐诗,出自齐人辕固;三是韩诗,出自燕人韩婴,四是毛诗,出自鲁人毛亨、毛苌。
鲁、齐、韩三家早出,属今文学家,故称“今文三家”。
毛诗晚出,属古文学家。
5、六诗说:始自《周礼》,六诗为风、雅、颂、赋、比、兴。
《周礼》六诗产生的时代主要用诗于典礼、讽谏、言语,人们还没有注意到《诗经》的表现技巧,六诗的目的也主要是传授用诗的方法。
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6、六义说:源自《毛诗序》,六义说实本于《周礼》,六义为风、雅、颂、赋、比、兴。
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7、四始说:始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认为《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沈宋体名词解释
沈宋体名词解释
沈宋体是一种深受文学家和书法家喜爱的书法古体,它是指宋代书法家宋欧阳详著写的《开宝钤碑》中采用的书法古体。
《开宝钤碑》是宋朝时期最重要的书法本,其书法学术方面的影响力巨大,深深影响了宋代以后的书法发展,特别是书法古体沈宋体的影响,尤为显著。
沈宋体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字体表现方面。
沈宋体书法的笔法比较融洽,整体轮廓温和。
在表现字形方面,沈宋体笔法注重字形的流畅,无强烈的折行和角落,以及更多淡雅和优美的细节。
另外,沈宋体书法的笔画整齐,细腻,笔画之间的空隙细密,给人留下柔美淡雅的印象。
再说说沈宋体书法的表意方面,沈宋体书法的表意主要体现在书法的章法上。
沈宋体的书法章法,像《开宝钤碑》一样,融洽流畅,每一个字之间有着自然的衔接,字体之间有着柔和的转折,这种自然衔接,使得沈宋体书法的表意更加流畅、感性。
以上就是沈宋体书法名词的解释,沈宋体书法由于其独特的字体表现和表意表达,深受书法家和文学家们的喜爱,成为了一种最受推崇的书法古体。
尽管沈宋体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但它的书法技巧不容易掌握,需要多年的练习。
学习沈宋体书法,从而能够掌握其独特的笔画,不仅仅是一种书法技巧,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文字艺术精神。
沈宋体书法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精华,我们应该珍惜这一技艺,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去欣赏它,让传统的文化印记发扬光大,永
续传承。
中国古代文学思考题
《全唐诗》中收录了诗人2200余人,诗歌近5万人。
48900多首一、名词解释1、初盛中晚说: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一书提出的关于唐诗的四阶段分期看法。
把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这种说法表明了各阶段的发展态势、阶段特点,并带有对各个时期诗歌成就作出总结评价的意味,比较切实可行,因此后世多予以认同。
2、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崛起的一个影响很大的诗派,代表诗人是韩愈、孟郊,还包括贾岛、卢仝、姚合、李贺、刘叉等。
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
而思想内容上,即使是优秀之作,也多以抒写个人的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端,直接反映现实的较少。
3、元白诗派: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
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4、上官体:初唐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宫廷诗风,主要特征是以歌咏宫廷生活,为唐王朝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为基本内容,语言艺术上则表现出倾慕齐梁、典丽精工、绮错婉媚的风尚。
5、沈宋体:“沈宋”是初唐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
他们所创作的五七言近体诗标志着五七言律体已趋于定型。
所谓“沈宋体”,在当时是指以沈宋诗为规范的、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谐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
6、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的合称。
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在内容上突破了宫体诗的范围,对五言律诗与七言歌行体做出有益探索。
7、张王乐府:张籍、王建,交谊深厚,又都擅长短篇七言乐府歌行,所以人们合称"张王乐府"。
所作七言歌行,或继《诗》、汉魏乐府传统拟作古乐府;或承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乐府传统创作新乐府。
唐诗宋词名词解释
《唐诗宋词》部分-二、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是指初唐时期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具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他们还具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和非常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的齐梁遗风,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
2沈宋体:律诗的一种称呼。
初唐时期,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将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诗体——律诗。
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是他们最后完成了律诗的“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
3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佛教思想盛行,一些士大夫多为逃避现实矛盾而归隐田园,或走“终南捷径”而寄情山水,故山水田园诗派由此产生、发展起来。
该诗派以五言为主,注重反映山水田园的自然美,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讲究技巧,风格淡远、清新。
但不少作品闲寂空灵,离现实较远。
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等,故又称“王孟诗派”。
4边塞诗派:盛唐时期出现的一个诗歌流派。
边塞诗早在六朝时就出现了,唐开元,天宝间国力强大、经济繁荣,赋予了士人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朝廷大事边功,以守边得高位者不少,为当时的士人展示了一条封侯捷径。
于是,士子慷慨从事、出使边陲、游历幽燕,写出了大量的边塞诗,内容多描写边塞生活、军旅生活,异地风光,笔势豪健,充满浪漫主义气息,风格雄浑奔放。
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等。
5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出现的一个诗歌流派。
韩愈、孟郊等人发展了杜诗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大胆创新,以散文的章法结构,使用长短错落的散文句法。
他们的诗对扭转大历以后平庸靡荡的诗风起了积极作用。
6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出现的一个诗歌流派。
元稹、白居易为代表,故称“元白诗派”。
这一诗派以讽喻时事的乐府诗著称,共创新乐府运动。
沈宋体名词解释
沈宋体名词解释沈宋体是近代的一种文字,它是由北宋著名书法家沈辽和南宋著名书法家宋芾共同创造的。
他们两人曾师从王安石学习过书法,以至于后来有了自己的风格,因此得名。
一、原来写在一个方块的竖格里,后来把横划改为细而直的斜线,这就成为竖格;一横到底,但较宋体稍宽。
二、字形方正,结构整齐,起笔有棱角,笔画讲究横轻竖重,撇捺伸展,疏密相间,有大气磅礴之势,但字形又富变化,顾盼多姿。
二、字形方正,上下对应,左右呼应,避免上重下轻或左重右轻,写出的字有古朴的意趣,表现出淳厚古雅的美感,所以不少的古籍书籍都喜欢用它作封面,如《辞海》《辞源》《文选》等。
三、笔画圆润,转折顿挫,行笔温文尔雅,看上去舒服耐看。
加上丰富多彩的艺术变化,呈现出错落参差的奇特韵致。
“别具一格”在书法中指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个性。
在这句话中说的是沈宋体这种字体。
沈宋体这种字体是怎样的独特呢?可以从它的字体特征、字体形状、笔画特点等方面来说明。
三、笔画匀称,收笔平缓,横画的末端有时圆滑,有时露锋,撇画的收笔处常带波势,捺画的捺脚较长。
四、适用范围广,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尤其是被公认的古代刻石、器物上所使用的古文字。
五、首先说沈宋体的字形方正、结构整齐、上下对应、左右呼应,避免上重下轻或左重右轻,写出的字有古朴的意趣,表现出淳厚古雅的美感。
古籍书籍往往会用这种字体来装饰。
四、结构布局平稳。
但每字每行均匀称,稳重,有端庄凝重之态。
十一、字体端庄,笔划清晰,粗细一致。
字距,行距,词距均衡,大小匀称,字形方正。
四、字体端庄,笔划清晰,粗细一致,在写作业,考试,练习题时更能快速书写,便于阅读。
在日常工作中也非常适用,电脑编辑,文稿打印等都是非常实用的。
五、笔画圆润,转折顿挫,行笔温文尔雅,看上去舒服耐看。
加上丰富多彩的艺术变化,呈现出错落参差的奇特韵致。
五、简洁精炼,构成字体上大下小,呈扁形状,像一个梯形,字体灵动,大方。
六、繁琐冗杂,布白过满则喧宾夺主,布白太松则浅陋零乱。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沈宋体、上官体、初唐四杰、王孟、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花间词派、沉郁顿挫、郊寒岛瘦、韩孟诗派、元白诗派、通江唱和、无题诗、唐传奇、变文、俗讲、诗豪、诗史、诗圣、诗仙、诗囚、五言长城、七绝圣手、晩唐体、西昆体、六一风神一、沈宋体“沈宋”,是初唐武后暑期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
他们所创作的五七言近体诗标志着五七言律体已趋于定型。
所谓“沈宋体”,在当时是指经沈宋诗为规范的、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谐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
代表作如沈的《仙萼亭初成侍宴应制》(五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七律),宋的《麟趾殿侍宴应制》(五律)、《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七律)等等。
是律诗的别称。
初唐诗人在诗律方面有很大进展,他们主要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
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
如果说“回忌声病”还只是对沈约“四声八病”说的继承的话,那么,“约句准篇”则属于他们的发展、创造了。
沈宋在当时唱一代宗师,但其所作律诗,在内容上多无可取,即使是写于贬谪途中那些颇具真情实感的作品,也无非叹老嗟贫而已。
在艺术上,除了声律精严、属对工巧之外,他们也只以词采的富艳精丽见长,不足以开一代新风。
二、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
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药理学名词解释大全]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大全]药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篇药理学名词解释:文学常识:现代汉语名词解释1、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2、音素文字:是用一定的字母为书写单位,用字母来记录语言中的音素或音位的文字。
音素文字由字母按照拼写规则合成词,字母本身不表示词的意义。
3、音节文字:是以音节为最小的书写单位,一个书写符号表示一个音节,不同的音节用不同的符号代表。
4、象形字:是模拟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一种造字方法。
5、指事字:是用抽象的符号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以提示的符号来表示某个语素的造字方式6、会意字:是汇合两个或两个的字来构成一个字的造字方式7、形声字:所谓形声就是一个表意成分跟一个表音成分合起来组成一个新的造字方式、8、现代汉字的标准化,是指对“五四”以来现代汉语书面语用字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整理,做到“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9、词根:词当众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10、词缀:词当众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11、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12、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构成的词13、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14、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而这些义项之间又具有内在的联系15、同音词:读音相同、意义有没有联系的两个词或多个词16、异形词:一个词具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写法17、理性义: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理性义。
第二篇药理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诗歌汇集名词解释诗歌篇一:名词解释唐代1、初唐四杰:指初唐诗坛上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名高而位卑,官小才大,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
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诗中始见壮大的气势,具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2、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沈宋体名词解释
沈宋体名词解释
沈宋体是中华技能大师、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大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沈相江先生创造并发展完善的一种书法艺术字体。
它继承了中国传统篆、隶、楷、行等书法字体的特点,并在创作中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和创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沈宋体的书写特点首先体现在笔画的力度和线条的流动上。
字体的笔画厚重有力,线条流畅自如,线条间的转折处圆润平滑,给人以稳健、秀丽的感觉。
同时,在横平竖直的笔画中,沈宋体也注重了笔画的变化和对比,以增加字体的造型美感。
此外,沈宋体的字形丰满而稳定,结构完整,横平竖直的线条交织在一起,形成均衡和谐的整体。
字形的造型简洁明快,线条的延伸和收敛有节奏感,给人一种动感和美感。
在构图上,沈宋体注重形与意的统一。
他注重字形的完整性和整体性,同时也注重字形与意义的关联性。
在创作中,他常常根据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和气质来设计字形,以达到意境与字形的完美融合。
对于用途广泛的印刷字体,沈宋体也进行了研究和改进。
他将传统的手写字体与计算机字体相结合,进行了广泛的字体编辑和设计工作,使得沈宋体成为了一个适用于印刷和排版的字体。
沈宋体不仅具有继承和发扬传统书法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通过对沈宋
体的学习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书法的精髓和魅力,还可以感受到一个艺术家通过不断创作和探索所形成的独特艺术语言和审美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沈宋体〕
沈,即沈佺期,宋,即宋之问。
沈宋体又是怎么一回事
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
助。
“沈宋”,是初唐武后暑期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
的合称。
他们所创作的五七言近体诗标志着五七言律体已趋
于定型。
所谓“沈宋体”,在当时是指经沈宋诗为规范的、
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谐调、
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
代表作如沈的《仙萼亭初成侍宴应
制》(五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七律),宋的《麟
趾殿侍宴应制》(五律)、《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七
律)等等。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