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公开课精品教案
《石壕吏》教案优秀10篇
《石壕吏》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较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下是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石壕吏》教案优秀10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石壕吏》教案篇一一、导入1、我们刚刚学过杜甫的两首诗,现在我们一起背一下《春望》今天我们学一篇同一时期的一手长诗《石壕吏》(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默读注释①,找出所要了解的信息。
这里面有一句话,“创作了一组诗”,这就是有名的《三吏》、《三别》。
同学们看幻灯片,只做了解。
(出示幻灯片)今天我们学习的《石壕吏》,是《三吏》中较为有名的一篇。
二、课文的朗读1、自由读:注意字音、语气、停顿。
(咽:三个读音)2、自由朗读,划出生字词。
3、齐读:注意语气、停顿。
三、整体感知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先自己处理,然后小组内解决,较后提出疑问。
2、提问: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怒”,一“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两个“一何”,加强了感情色彩:既表现出“吏呼”咆哮如雷,“妇啼”悲伤凄苦,又体现了诗人强烈憎恶差吏、深刻同情老妇的感情。
B、师问:存折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记下里面的词语解释)C、裙:D、前途:E、师问: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走:(《口技》几欲先走)已:F、“老翁逾墙走”,是否应该?表明差吏夜间抓人,连老翁也一样抓走,已经屡见不鲜;所以老翁夜间一闻捶门声音,就顾不得年迈体衰、腿脚不灵,赶紧爬墙逃走,而由老妇出门应付。
这深刻地揭示出战祸连绵、差吏残酷抓人、人民睡卧不得安宁的情景,揭示了老妇一家悲惨遭遇的社会环境。
G、“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是谁在哭?从寡媳低微悲苦的哭泣声,暗示出老妇已被捉走。
“夜久”,反映出差吏不满足于捉走老妇,百般威逼,老妇再三啼请自己应役的漫长过程,“如闻”,表现出诗人一直在关切倾听幕惨剧的发展,彻夜未能入睡。
石壕吏教案教学设计(优秀4篇)
石壕吏教案教学设计(优秀4篇)八年级语文《石壕吏》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朗读《龟虽寿》和《石壕吏》这两首诗。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目标1 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老骥(ji)伏枥(1i)逾墙走(yu)邺城戍(shu)老妪(yu)幽咽(ye)翁媪(ao)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一学生背诵上一单元学的一首古诗,以次导入新课。
三、正课(-)龟虽寿1、听录音朗读这首诗。
(目标1)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
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今安徽省亳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龟虽寿》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教师评点:(完成目标2)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意思是神灵的龟虽然是长寿的动物,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能兴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尘。
这两句借神龟腾蛇起兴,说明作者明知人的寿命终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难免要死,但他丝毫不因此而颓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思是千里马老了,伏在马槽里,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
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更应该老当益壮,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治之福,可得永年。
意思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
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保持长寿。
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这首诗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所以人们应当不断地发扬积极进取的朝气建立功业。
在结语中,作者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
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4、学生齐读。
(二)石壕吏1.听录音,学生自由朗读。
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课时安排:课时一:导入 + 阅读 + 分析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描绘农村景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村和农民生活的思考,激发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探索。
2. 阅读(15分钟):共同朗读《石壕吏》,师生共同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与节奏。
然后,让学生再次独立朗读,体会情感的表达和形象的描绘。
3. 分析(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情感、主题和形象描写。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讨论:- 诗人通过哪些形象描写展示了农民的辛勤劳作?- 诗人表达了对农民的什么样的情感和敬意?- 诗歌中的“石壕吏”象征着什么?-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课时二:深入理解 + 探究意义1. 深入理解(15分钟):学生分小组,共同解读诗歌中的关键词和短语,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老师适时进行点评和补充。
2. 探究意义(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与诗歌中表达的农民的辛勤劳作进行对比。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讨论:- 诗人通过描写农民的劳作,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你认为辛勤劳作的人生有何意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于“石壕吏”的人物?课时三:以小组合作形式呈现成果1. 小组合作(30分钟):学生根据对《石壕吏》的理解和个人思考,完成小组合作任务:- 模仿《石壕吏》的形式,创作一首表达其他职业劳动者的诗歌;- 通过图片、PPT等形式,呈现诗歌内容和创作过程。
2. 分享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创作,并简要介绍创作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
课时四:总结 + 提问 + 拓展1. 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石壕吏》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并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
2. 提问(15分钟):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诗歌《石壕吏》中的“壕吏”是指什么?为什么被称为“石壕吏”?- 诗中所描绘的农民形象给你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3.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农民和农村的现状,与现实社会问题相联结。
杜甫《石壕吏》教案设计
杜甫《石壕吏》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掌握《石壕吏》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1.2 教学内容介绍杜甫的时代背景和文学地位。
讲解《石壕吏》的创作背景和诗歌背景。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学生阅读《石壕吏》诗歌,了解基本情节和主题。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分析《石壕吏》的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
解读《石壕吏》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内容讲解《石壕吏》的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
分析《石壕吏》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石壕吏》的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
学生分析《石壕吏》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主题探讨3.1 教学目标探讨《石壕吏》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分析《石壕吏》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3.2 教学内容讲解《石壕吏》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分析《石壕吏》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石壕吏》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学生分析《石壕吏》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第四章:创意写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石壕吏》的创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4.2 教学内容讲解《石壕吏》的创作手法和文学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模仿《石壕吏》的风格。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石壕吏》的创作手法和文学特点。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分享自己的作品。
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学目标回顾和总结《石壕吏》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学生表达对《石壕吏》的理解和感悟。
5.2 教学内容回顾《石壕吏》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学生分享对《石壕吏》的理解和感悟。
5.3 教学活动教师总结《石壕吏》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学生分享对《石壕吏》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小组讨论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石壕吏》的深层含义。
6.2 教学内容分配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石壕吏》的深层含义。
石壕吏教案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优秀8篇】
石壕吏教案八年级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石壕吏教案八年级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石壕吏》公开课教案
《石壕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石壕吏》全文;(2)了解唐代“三吏三别”的背景及《石壕吏》的创作背景;(3)分析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石壕吏》;(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2)体会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人民的同情;(3)培养热爱和平、珍惜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石壕吏》的字词解释;2. 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分析;3. 战争背景下人民的生活状况。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难点字词的理解;2. 诗歌意象和手法的鉴赏;3. 对战争背景下人民生活状况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唐代“三吏三别”的背景,引出《石壕吏》;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石壕吏》,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3. 课堂讲解:讲解诗文中的难点字词、意象、手法,分析诗文结构;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石壕吏》,分享学习心得;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战争的看法,珍惜和平生活;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石壕吏》;2. 写一篇关于《石壕吏》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战争和和平的看法;3. 收集其他关于战争题材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检查学生对《石壕吏》的字词理解、意象分析和手法鉴赏能力;2. 过程与方法: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情感体验中对战争的看法,珍惜和平生活的态度。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课堂互动性;2. 情感教学:以战争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3. 案例分析:选取其他优秀的古典诗歌,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石壕吏》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石壕吏》【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歌“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法。
【设计意图】该课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中的第一篇。
课型为讲读课。
这一课教学重点有三: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品味诗歌的写法、语言等方面的精彩之处。
而该诗全为五言诗句,在句式方面没有鲜明地体现出古体诗的特点,故本节不教学此重点,而是围绕后两个重点进行教学设计。
该是一首叙事诗,主要讲述唐军为补充兵力夜晚捉人的故事。
所以我以“捉人”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导语设计提出“捉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在朗读训练中要求学生重读捉人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
在“品评两个人”教学环节中,紧紧围绕“捉人”设计问题:差役为什么要捉人;为什么要在夜里捉人而不在白天进行;为什么用“捉”而不用“征”,等等。
这些问题由最基础的“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和感悟”,到“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再到理解诗歌的精神内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便于学生接受。
作业设计要求再现捉人细节,写作故事。
既是对本课学习的巩固,又紧扣本单元的写作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千多年前诗圣杜甫写下了一首特别的诗歌《石壕吏》(板书课题),诗中记录了一件捉人的故事(板书“捉人”)。
是谁在捉人?为何要捉人?让我们从书中见分晓。
二、读准一首诗1.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迁移字音,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读准停顿。
2. 学生齐读,老师指导句中停顿。
本诗为五言诗,每句都是二三停顿,另据注释⑩可知句意,根据语意“有孙母未去”一句的停顿应为“有孙/母未去”。
3.学生再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重读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三、讲好一件事1. 再读《石壕吏》,以“我”的视角概括故事。
傍晚时分“我”投宿石壕村,目睹官差夜晚来捉人,老翁慌忙翻墙逃跑,老妪上前哭诉哀求却,无奈只好请求充军,最后被抓走了。
石壕吏教案一等奖三篇
石壕吏教案一等奖三篇石壕吏教案一等奖1教学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二、体味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一、品评鉴赏,理解诗歌的思想意义。
二、用吟诵沟通情感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1、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教师解说: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展现的几幅战争画面。
观看后老师问:大家有什么感受老师接过学生回答导入:战争意味着城市毁灭,战争着意味田园荒芜,战争意味着百姓无家可归,战争意味着人民妻离子散一代诗圣杜甫对战争的罪恶有深切的体会,在唐王朝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中,神州大地已经是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战乱恐怖景象。
安史之乱中期,唐王朝军队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诗人杜甫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统统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创作出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
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的描写走进那恐怖的战乱时代,走进石壕村那个在战争中家破人亡的不幸家庭,去感受战争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
(2分钟)2、听朗读,说故事。
(8分钟)播放录音朗读。
听完朗读请学生给故事另取一个题目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字词过关。
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3分钟)读音:第一组:吏(l )逾(y )邺(y )城戍(sh )老妪(y )泣(q )幽咽(y )文言词义:第二组:暮投()石壕村老翁逾()墙走()吏呼一何()怒听妇前致词()第三组: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第四组:惟有乳下孙()老妪()力虽衰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4、品读课文,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10分钟)(1)学生自由品读诗歌,想象诗歌中描写的场景,用声音传达诗歌的情感,用表情表现诗歌的情感,做到眼到、声到、心到。
最新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石壕吏》是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有两幅对联大家一起看一下:(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同学们能够猜出这是写的唐朝哪位诗人吗?(杜甫)盛唐时期,我国有两位著名诗人,他们一个被后世称为诗仙 ,一个被称为诗圣 ,就是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杜甫的诗大多真实表现了现实生活,他亲身经历安史之乱 ,所作的《三吏》《三别》更真实反映了唐朝末期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生活,今天我们学习其中流传最广的《石壕吏》.二、整体感知,听读课文(导)作为一首叙事长诗,故事性很强,不过读起来却也是朗朗上口,配上曲子也别有韵味,请让我先给同学们示范诵读一遍,注意停顿、节奏、及语调变化,大家可默默跟读,准备朗诵.1、播放录音《二泉映月》教师范读.2、学生范读,同学们听的很认真,有没有愿意试一下.3、学生评价,并配乐齐读.(评价:朗读基本功很扎实,很到位.)三、疏解课文,复述情节(导)这首三吏三别中的作品,作者在音律和谐,文字简洁的形式下,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深邃的思想和对现实强烈的批判色彩,杜甫想说什么呢,他最终说了没有?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下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去石壕村看一看,那里发生了什么?这个任务交给大家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先疏解字词,提出疑难一起解决,理清故事情节.2、质疑并复述课文.(走:跑前:走上前且:尚且更:再从:跟从)3、补充并做评价(明确)因为古诗言虽尽而意无穷,所以在抓住主要情节的同时可以适当发挥想象,不要抱者翻译的心态去学,重在欣赏,领会意韵.四、赏析课文(一)内容浅析1、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有吏夜捉人)2、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 ?(不是征兵,是强抓,半夜表明官吏凶狠无情)3、最终抓到人没有?(抓到了,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作用)4、文中主要人物是谁?板书:吏妇(官吏愤怒的大声呼叫,)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板书:呼啼(妇人悲伤的哭哭啼啼)6、抓人的情节以什么形式描述出来的?妇人致辞.7、思考妇人交代的几层意思?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明确: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家境困苦的句子,)8、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思是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不是,是官吏再三逼迫的)9、老妇人真的自愿去服役吗?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10、请出几位同学表演一个改编了的短剧,同学们看一下这样的改编有没有道理?(演的最突出的谁?官吏,但在原文似乎他没说一句话,不过这样增添故事情节确实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节更加完整了.采访一下演官吏的同学,你是读了那句话受启发才演的惟妙惟肖的?)明确:这是本文在艺术构思上的特色,全文虽只有120个字,但情节并不简单,题目以石壕吏为题,但诗人在正文中给他暗写,老妇人用明写,成为一篇抒情独白,但用心品味发现这些语句是官吏逼问出来的,凶残的特点暴露无疑.这叫藏问于答文言文经常用到.再次感谢几位同学的表演,使我们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11、让我们齐读一遍老妇致辞这一段,感受一下气氛.(二)质疑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小组提一个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学生提问)(1)为什么要特地点明差役捉人是在夜里?第一部分哪一句对下文叙事最有预示作用?(2) 听妇前致词是谁在听?(3)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谁吗?(4)差役为什么没有抓他呢?(5)作者在故事里充当了什么角色的?面对差役的蛮横他为什么没有劝阻?(6)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心理是什么?(三)深挖主题1.认识作品的主题2.认识杜甫引入《望岳》《春望》和本文归纳3生谈文中的捉人与现在的征兵区别来看社会的变迁4学习文章的写法.五、主旨总结(导)综观全文,你认为是从谁的角度叙述的?杜甫,但作者的内心却没能展露,他一直保持沉默,他心里到底有没有想法?(板书:憎恶官吏的凶残,同情民众的苦难.)他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在平实的叙述之中,这是本文另一的语言上的特点.诗人怀着深厚的同情之心为人民唱歌当哭,记下了战乱年代一幕惊心动魄的场景.六、尝试背诵七、作业:1、背诵并默写.2、续写老妇人走后,这家人的生活,或她在军中生活的日子.200字左右,想象合理.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二一、导入1、回忆学过的杜甫诗歌作品,复习杜甫文学常识2、为什么画像中的杜甫神情总是那么忧愁?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呈现学习目标:通过自学掌握文言实词,通过合作学习翻译全诗2、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并交流3、合作完成课文的翻译(让同学讨论从而分辨三男、一男、二男中的数词是基数词还是序数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三、深入理解课文1、在安史之乱期间,唐代百姓的社会生活陷入了窘迫之境,因此也出现了许多的怪现象,《石壕吏》中杜甫记录了哪些不合常理的事?还有哪些不合常理的细节?你对此有怎样的解释?预设:夜捉人老翁丢下老伴逃走了军队连老妇人都要2、合作探究重点问题:文章中的老妪是不是主动要求去前线的?(答案两可,自然过渡到下一问题)3、重点探究:文中省略了官吏的哪些话?请你通过自己的想象补充完整(此部分是学习的重中之重,通过这个部分的思考,通过既能够理解感受老妪的心理和家庭境况,又能够在脑海中逐步塑造石壕吏的形象)4、作者通过这样的手法刻画石壕吏的形象,有什么好处?几乎完全通过侧面表现,借助读者的想象来表现石壕吏的形象,比直接描写更能突出这一类欺压百姓的人物的可恶可恨.四、总结与课堂练习1、你认为杜甫写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预设:《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2、补充介绍与推荐阅读,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目睹了大量百姓的悲苦生活,写下了一系列同情下层百姓的诗歌,后来人们称之为三吏三别 :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3、完成课堂练习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三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石壕吏》杜甫生平教学目标:(情节如何生动)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语言的.4、根据情节提示能复述故事甚至进行背诵.教学步骤一、导入:1、回顾所学: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杜甫的两首诗,初步了解了杜甫这位诗人.他早期的作品风格热情奔放,战乱流离时期的作品深沉含蓄,抑扬顿挫.这节课我们将会学习的这首诗,与《春望》是同一个时期的,都是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写的,不同的是《春望》是借景抒情诗,而《石壕吏》是叙事诗.那么诗人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抒发他怎样的感情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出示教学目标)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写作背景.2、出示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都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二、解决生字词和重要注释壕逾邺戍惟妪衰应泣咽【逾】越过【一何】多么【戍】防守【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偷生】苟且活着【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老妪】老妇【犹得】还能够【泣幽咽】(有人)低声地哭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三、复述故事:根据同学们所理解的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这首诗的大意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出来.要求:以第一人称我 ,也就是杜甫的口吻,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四、精析课文;理清情节发展脉络,指导学生背诵.(1)提问: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明确: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 .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2)学生根据思路提示,读诗,尝试背诵.(一)、第一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问:由第一句话可以得出哪出信息? 夜捉人说明什么? 明确:时间、地点、事件.惶恐不安,紧张恐怖的气氛.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走,古今异义,古指跑.为什么老翁逃走,而让老妇出门和差役周旋?明确:抓丁只抓男的,妇女可以免除徭役.(二)、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为什么怒 ?为什么苦 ?在这里吏和妇出场的态度和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吏的呼喊和愤怒下,老妇只有哭啼和诉苦.这里用了两个一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多么,起强调作用还有就是对比.)而且还连用了两个感叹号,你们说可以用句号代替吗?(不能,加强语气,强调吏的愤怒凶狠和妇的无比痛苦)(三)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1、这段致词是此诗的主题部分,它有三层意思,可以分成三层.每一层都写了什么?你们试分一下.(明确)三男从军,两儿战死. 家无壮男,十分贫困. 为保家庭,自请服役.2、问: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如何理解?明确:希望得到差役的同情.2、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更,再.惟,只.裙,古今异义,古专指下衣,这里泛指衣服.3、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妪为什么请从吏夜归?(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人)前面讲了征兵只征男,为什么老妇也被征走了?(反映战争的无情)4、问:老妇是没人问她,而自诉出来的话吗?(明确:不是,是在差役的步步紧逼下说出来的.)为什么诗中不写差役的话?(明确:这是一种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作手法,问可以推测出来)(四)、第四段: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绝,停止.如,仿佛,依稀.前途,古今异义.古指前方的路途,今喻示来的处境或特指好的未来.1、问:谁在哭?(儿媳)2、幽咽声很低,杜甫还能听着,说明什么?(作者一夜未眠)3、如果说杜甫睡着了行吗?为什么?(关心人民疾苦实在的体现)4、独说明什么?(老妇被抓走)5、想象一下,诗人和老翁是以什么样的心情作别的?全诗以诗人和老翁作别而结束.分别了,但各自的生活还得继续.想象一下,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在兵荒马乱中将何以度日?等待老妇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3)出示故事情节提示图,老师领着试背诵五、思想感情假如你是诗人,夜投石壕村,亲眼目睹亲耳相闻了有吏夜捉人这件事,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可能会答:沉重、同情、赞扬老妇勇敢等等)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六、总结老妇、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 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官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称颂他: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在杜甫的诗中, 三吏三别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抒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诗人的脉搏和着民众的脉搏一起跳动,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诗人.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石壕吏》(石壕吏构思如何巧妙)、补充杜甫生平事迹相关文学常识、小测(说明:课堂内容如上,但课时安排按实际进行调整)。
《石壕吏》精品教案
《石壕吏》精品教案
《石壕吏》(1)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把握正确的读音及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
3.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感受诗人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课前预习任务】
熟读诗歌,借助注释,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课上学习任务】
1.了解杜甫的相关知识和诗歌的创作背景,掌握重要的文学常识。
2.认真听老师和名家的范读,把握正确的读音及节奏。
3.整体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确诗歌的层次。
4.把握重点字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理解诗歌。
5.认真听老师对重点词句的讲解,做好笔记。
6.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重点朗读第三段。
7.在老妇的“致词”中读出当时的社会现实,感受诗人的情感。
8.理解、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旨。
【课后作业】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石壕吏》。
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4篇】
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4篇】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1、回忆学过的杜甫诗歌作品,复习杜甫文学常识2、为什么画像中的杜甫神情总是那么忧愁?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呈现学习目标:通过自学掌握文言实词,通过合作学习翻译全诗2、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并交流3、合作完成课文的翻译(让同学讨论从而分辨三男、一男、二男中的数词是基数词还是序数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三、深入理解课文1、在安史之乱期间,唐代百姓的社会生活陷入了窘迫之境,因此也出现了许多的怪现象,《石壕吏》中杜甫记录了哪些不合常理的事?还有哪些不合常理的细节?你对此有怎样的解释?预设:夜捉人老翁丢下老伴逃走了军队连老妇人都要……2、合作探究重点问题:文章中的老妪是不是主动要求去前线的?(答案两可,自然过渡到下一问题)3、重点探究:文中省略了官吏的哪些话?请你通过自己的想象补充完整(此部分是学习的重中之重,通过这个部分的思考,通过既能够理解感受老妪的心理和家庭境况,又能够在脑海中逐步塑造石壕吏的形象)4、作者通过这样的手法刻画石壕吏的形象,有什么好处?几乎完全通过侧面表现,借助读者的想象来表现石壕吏的形象,比直接描写更能突出这一类欺压百姓的人物的可恶可恨。
四、总结与课堂练习1、你认为杜甫写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预设:《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补充介绍与推荐阅读,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目睹了大量百姓的悲苦生活,写下了一系列同情下层百姓的诗歌,后来人们称之为“三吏三别”:“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3、完成课堂练习初二语文《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篇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石壕吏》杜甫生平教学目标:(情节如何生动)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初中八下语文24《石壕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八下语文24《石壕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八下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情境中感受诗中记叙的现实,体会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2.体会诗人悲天悯人的反思和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的现实主义。
难点:体悟诗人悲天悯人的反思和情怀。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我们的旧识诗人杜甫,走进一个叫石壕的小村庄,与他一起借宿在一位老妇人家中,重现《石壕吏》这首诗歌所写之事。
初读感知朗读诗歌,用一句话概括诗歌所写的事情。
预设:石壕的差吏乘夜到老妇家捉人服役。
追问:捉什么样的人?预设:年轻力壮的男子。
追问:捉到了吗?为什么?预设:没有。
因为这户人家“三男邺城戍”,三个儿子都已经被征走去防守邺城了。
他们通过什么来和家里联系呢?书信。
学习任务一:来信内容杜甫曾在《春望》中写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书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可是非常珍贵。
今天我们在这首诗里也能看到一封信:“一男附书至"。
这封书信里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请你调动想象,撰写来信内容。
①二男新战死。
告知家中兄弟们亡故的噩耗,②邺城戍,而注释中可以看出这首诗写于759年,唐军收复邺城失败,全线崩溃,局势动荡。
这个儿子现在在沦陷的地方守城,这是一封劝慰家人的信。
③挂念亲人:老翁、老妇、孙母(是嫂子或弟媳)和家里的新生儿,希望保重,期待团聚……我们来看看这些我们已经学过的诗句:链接资料:回顾旧知《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当时的社会正遭受着安史之乱,唐军和叛军争斗不休,战争惨烈、无情,可以随意剥夺人的生命。
从来信里我们能看见一个熟悉的征人形象。
战争让他苦思家乡,战争让他失去亲人,战争让他身陷囹圄。
诗人借这一封来信便折射出现实战争的残酷。
(板书)学习任务二:代笔去信天明了,在杜甫与老翁分别之际,老翁请求杜甫这个读书人代笔给儿子写封信,以道明家中近况。
石壕吏(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石壕吏》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石壕吏》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石壕吏》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的情怀,增强对战争的反感,对和平的渴望。
教学重点:1. 掌握《石壕吏》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
2. 分析诗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和象征的理解。
2. 主题思想的深入分析。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a. 简介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b. 引导学生关注诗题,激发兴趣。
2. 自主学习a. 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字词,翻译诗句。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诗的结构,讲解诗句的含义。
b. 讲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如“石壕吏”的象征意义。
c. 深入剖析诗的主题思想,关注民生,反战。
4. 合作探讨a.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a.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课堂讲解a.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如“吏”的象征意义。
b. 讲解诗的主题思想,关注民生,反战。
3. 合作探讨a.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4. 实践活动a. 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的韵律美。
b. 学生分享朗读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 知识掌握:学生对《石壕吏》的基本内容、诗句含义、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3. 能力提升: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石壕吏教案杜甫石壕吏教案
杜甫《石壕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石壕吏》全文;(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同情;(2)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背诵;(2)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历史背景的理解;(2)诗歌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2)品味诗中的语言美、情感美。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文背诵和欣赏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背诵《石壕吏》;2. 结合课下注释,深入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3. 写一篇关于《石壕吏》的赏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石壕吏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对比分析:将《石壕吏》与其他杜甫的诗歌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杜甫的创作特点。
3.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石壕吏》教案【优秀5篇】-最新
《石壕吏》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这次为您整理了5篇《《石壕吏》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在诗歌赏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理解课文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老妇人的凄苦之情。
把握诗人的矛盾心情。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与鉴赏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大家刚学习了《春望》,今天我们共同来背诵这首诗,好吗?(检查背诵)师:我们知道《春望》这首诗抒发是作者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国破”的担忧和伤感,安史之乱共8年,其中第四、五是战争最为激烈,人民生活最为艰难时刻,这时杜甫恰好目睹了这一切,于是他怀着一颗忧民之心创造了大量的现实主义组诗,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师板书《石壕吏》)二、师生共同解题师:请大家大声读出标题生齐读师:大家想一想吏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师:那石壕又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师:同学怎样知道石壕是地名的?生课文注释1有介绍。
师:同学阅读非常仔细,认后我们在阅读中要充分利用注释,其实注释1还有别的作用啊!师:那这个标题的意思应该怎么说?生齐答三、整体感知:师:很显然,杜甫是在写关于石壕吏的事情,那石壕的官吏们做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大声诵读第一段,并从中找出答案来?生齐声朗读!师:发现答案了吗?生有吏夜捉人师:板书吏夜捉师:吏为何要捉人啊!生要“急应河阳役”。
师:不错,河阳发生战役了,可是有战役未必一定要捉人,更不必夜里捉人啊?生因为当时战事紧张,回找抽丁补充兵力。
师:你怎样知道这个背景!生课文注释1有介绍!师:那就请聪明的你,读给同学听一听吧!师:的确如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注释,因为读诗要“知人论世”,我们读诗一定要在“知世”的基础把握主题!师:那第一段中,吏找到人吗?师:那官吏会善罢甘休吗?师:哦,原来“吏呼一何怒”,那老妇人有何反应?师:第三段是老妇人哭诉痛苦的内容,我先范读一回,然后同学自由朗读。
《石壕吏》优质公开课教案 (1)
《石壕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②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③诵读至堂上背诵。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归纳法、赏析法等。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并熟读全诗,提出疑问;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1、出示四句诗,问学生这四句诗是写那位诗人的?由此来导入新课。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2、板书课题:石壕吏3、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被尊称为“诗圣”.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他历经安史之乱,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尤其在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兵败邺城后,他从洛阳到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看到官差疯狂拉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城镇成墟,白骨遍野,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二、明确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感情。
三、学习新课(一)读熟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注意停顿、节奏、语调等。
①听读诗歌,注意停顿、节奏、语调等。
②自由朗读诗歌,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③找学生读诗歌: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二)读懂诗意:再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复述故事。
1、检测练习: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老翁逾墙走吏呼一何怒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犹得备晨炊如闻泣幽咽夜久语声绝2、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把诗歌内容复述下来。
(三)读解内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能生巧。
读到现在同学们对诗歌内容理解了多少?我们不妨用“通过读诗句或某段或全文,我知道”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四)读出情感体会并分析诗歌流露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石壕吏》(公开课)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石壕吏》(公开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石壕吏》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石壕吏在战乱年代中为了生存而欺诈百姓的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课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文学价值,适合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石壕吏》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的基本阅读方法和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掌握。
但学生在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理解作者通过故事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石壕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3.能够欣赏和评价课文的文学价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石壕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3.欣赏和评价课文的文学价值。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文学鉴赏:通过分析和欣赏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石壕吏》的文本。
2.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
3.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战争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民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石壕吏》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或完成练习,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石壕吏》精品教案
《石壕吏》精品教案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句式特点。
2.品味诗歌构思,理解诗歌内容。
3.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与诗人的情怀。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由盛转衰的一场大叛乱,历史上称为“安史之乱”,它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
同学们,“安史之乱”这四个字一定会刺痛你们的眼睛,因为那是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争,那是浸满眼泪、铺满鲜血的灾难。
在这苦难的时期,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记录历史的如椽大笔,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篇——《石壕吏》(板书文题)【设计意图】由“安史之乱”引入作者和作品,介绍背景,拉近学生与时代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朗读诗歌,读出情境1.教师范读,标注字音、节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课文,咬准字音,读准节奏,体会古体诗的句式特点。
2.再读课文,读出层次师:《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关注文中指明时间的词,思考课文的叙事脉络。
(生交流明确,师引导补充)预设课文按时间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是对话,以“耳闻”为线索,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潜归。
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层次十分清楚。
3.理解构思,想象情境师: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人的悲惨遭遇。
《石壕吏》教案(精选20篇)
《石壕吏》教案(精选20篇)《石壕吏》教案(精选2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石壕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石壕吏》教案篇1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熟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3、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直接进入新课讲解。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诵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提示是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1)学生自由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2)听读课文录音。
(3)选一学生读,师生点评。
(4)全班齐读。
2、感知诗意。
方法: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到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1)、解释字词的意思。
(学生抢答)投:投宿逾:越过一何:多么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戍:防守已:停止犹得:还能够绝:没有了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2)学生质疑字、词、句的意思。
(3)理解文意。
出示图片,学生讨论。
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2、写了哪些人物?你认为这些人怎么样?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三、质疑1、学生自由质疑。
(从诗的情节内容入手)2、教师引导问题,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如:1、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可一言也未发,最后走时也没对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原因是什么?3、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四、探究1、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件事,你感觉到他的心情如何?我们应用怎样语气来读呢?2、学生齐读。
3、你认为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可从内容、构思、语言上分析)①情节生动②构思巧妙③语言精练4、与《望岳》诗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壕吏公开课精品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石壕吏》教案
执教者:邓状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二、尝试完整地复述故事,并在此基础上品味诗歌的意境。
过程与文法:学习“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明白诗人“兼济天下”关注民生疾苦的博爱情怀,做一个有良知,关注现实的中学生。
教学重点:
一、复述课文,理解本文思想意义。
二、反复诵读用,吟诵沟通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1、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教师解说: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展现的几幅战争画面。
观看后老师问:大家有什么感受?
老师接过学生回答导入:战争意味着城市毁灭,战争着意味田园荒芜,战争意味着百姓无家可归,战争意味着人民妻离子散……一代
诗圣杜甫对战争的罪恶有深切的体会,在唐王朝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中,神州大地已经是“万国尽征戍,烽火被(p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战乱恐怖景象。
安史之乱中期,唐王朝军队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诗人杜甫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统统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创作出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
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的描写走进那恐怖的战乱时代,走进石壕村那个在战争中家破人亡的不幸家庭,去感受战争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
(2分钟)
2、听朗读,说故事。
(8分钟)
播放录音朗读。
听完朗读请学生给故事另取一个题目。
备选的题目有(石壕村的一夜,躲兵役)
3、字词过关。
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3分钟)
读音:第一组:吏(lì)逾(yú)邺(yè)城戍(shù)老妪(yù)泣(qì)幽咽(yè)
文言词义:
第二组:暮投()石壕村老翁逾()墙走()吏呼一何()怒听妇前致词()
第三组: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
第四组:惟有乳下孙()老妪()力虽衰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4,尝试根据注释,上面的解释翻译课文。
并把故事复术出来。
5、品读课文,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10分钟)
(1)学生自由品读诗歌,想象诗歌中描写的场景,用声音传达诗歌的情感,用表情表现诗歌的情感,做到眼到、声到、心到。
(老师提醒:注意诗歌的感情基调:沉郁顿挫;注意朗读速度和重点词语)
(2)让学生试着每人说一句话,把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告诉大家,用这样的句式:从“……”这句诗里,我看到了……(从“……”这句诗里,我听到了……从“……”这句诗里,我想到了……从“……”这句诗里,我感受到了……)
(3)学生配乐朗读课文。
(配江河水,二胡名曲)
5、理解学习本诗的艺术特点——藏问于答、明暗结合。
(10分钟)
教师过渡:本诗语言精炼。
明代末年一位有独到見解的學者和詩論家陆时雍称赞这篇诗“其事何长!其言何简!”是的,全诗仅用二十四句,就写出了典型性很强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蕴含了诗人矛盾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首诗能够以非常少的语句表达非常丰富的内容呢?
提示学生:思考并回答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中的第一小题。
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对诗歌中差吏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合理的补白,同时也对老妇人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进行合理补白。
老师归结: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明暗结合”,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复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
可能问到的句子有:官吏:(1)死老婆子,为什么让爷等这么久,活腻了吗?“妇啼一何苦”(2,)把你家的男子都叫出来?“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3)既然儿子死了,那总还有其它的男人吧?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4)你媳妇总在吧,那就把你媳妇带出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5)带孙母!“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6、全诗小结:(2分钟)
主要人物:老妪、石壕吏
通过什么描写展开情节:对话描写
全诗内容的核心:一家人的悲惨遭遇
在普通的七口之家中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妪夜往。
父子、兄弟、祖孙、婆媳,无一不受到残酷战争的迫害。
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在诗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现。
7、再读诗歌。
在《二泉映月》音乐背景中深情朗读,再次感受石壕村里这个七口之家在安史之乱中的不幸遭遇。
(3分钟)
8、老师致课堂结束语:人民的痛苦,国家的危亡,诗人的情感煎熬,这一切都是战争“惹得祸”。
时至今日,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
界里,还有许多的战争正在继续着。
然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带给人们的永远都是灾难!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让我们珍惜和平,让石壕吏的故事不再重演!视频播放和和平鸽动画音乐。
9、作业:
(1)想象并补写(300字以上):老妪和她的儿子如果不死,战场归来看到的石壕村会是怎样的情景
(2)背诵默写全诗
板书:
主要人物:老妪、石壕吏
通过什么描写展开情节:对话描写
全诗内容的核心:一家人的悲惨遭遇
在普通的七口之家: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
媳无裙,翁逾墙,妪夜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