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含逐字逐句翻译.ppt
寡人之于国也_ppt_
![寡人之于国也_ppt_](https://img.taocdn.com/s3/m/02c83118c5da50e2524d7fa1.png)
请:请允许我。 请允许我。 打比方。 喻:打比方。 填然:击鼓声。 填然:击鼓声。 击鼓, 鼓:击鼓,名→动。 动 音节助词。 之:音节助词。 (yè):拖着。 曳(yè):拖着。 兵器。 兵:兵器。 修饰连词。 而:修饰连词。 逃跑。 走:逃跑。 有的人。 或:有的人。 凭借。 以:凭借。
•翻译第三、四段 翻译第三、 翻译第三
民贵君轻不愧亚圣, 民贵君轻不愧亚圣, 不愧亚圣 性善气正真乃完人。 性善气正真乃完人。 真乃完人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孟 子
走 近 作 者
约前372~ 孟子(约前 ~前289 ) 约前
孟子名 轲 ,字子舆 战国 时期邹国人,儒 家学派代表人,后人 把他与孔子合称 孔孟 并尊称他为 亚圣 , 《孟子》是记录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 著作。
违:违背,耽误。 违背,耽误。 胜:尽,完。 数(cù) :密。 ) 罟(gǔ) :网。 ) 洿(wū)池:池塘。 池 池塘。 活着的人。 生:活着的人。 丧(sāng) :埋葬,办 sāng) 埋葬, 丧事。 丧事。 • 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养生: • 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 丧死: 事 • 王道:为王之道,即以 王道:为王之道, 仁义治天下( 仁义治天下(施行仁 ),这是儒家的政治 政),这是儒家的政治 主张。 主张。
孟子的思想
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 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 性善学说: 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 有不下”。 有不下”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 理想人格: 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 仁政”思想: 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逐字逐句翻译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逐字逐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5f04818b0717fd5360cdccd.png)
主要内容 基本途径 根本途径 正确态度
论辩方法
连锁推理
由浅入深 比喻说理 对比说理
分析
不违、不入、以时→不可胜食,不可 胜用→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纺、畜、农 → 教 岁也/兵也
狗彘食人食/涂有饿殍
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教 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
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 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
• 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
:
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
3.统治者严于律己,不推卸责任。
• 孟子注意到了
问题:
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滥捕滥杀,更不能竭 泽而渔。
语言技巧
手法
例句
效果
排比 对偶 比喻
...不可...也;...可以...
七十者衣...,黎民不.... 狗彘食人...,涂有饿殍...
丝织品
五亩 之宅,树 之 以 桑,五十者可以 衣 帛 矣;
名作动, 种植
畜养 通“毋” 小猪 猪 饲养 不要
鸡 豚 狗 彘 之 畜, 无 失 其 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宾语前置 错失 繁殖的时节 百亩之田,勿 夺 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违背 耽误
畜养
错失 耽误
形作动, 认真从事
教化
反复陈述
敬爱兄长
第二课时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含逐字逐句翻译PPT课件
![寡人之于国也含逐字逐句翻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4661948e9951e79a892712.png)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 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 大丈夫。
译: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 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样的 人才够叫大丈夫。
走 近 作 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 )
第1页/共82页
孟子名 轲,字 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 学派代表人,后人把 他与孔子合称 孔并孟尊 称他为 ,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
仁、政 民贵君思轻想 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第2页/共82页
孟 母 一 迁
第3页/共82页
孟 母 二 迁
第4页/共82页
•然:这样
•而:表转折, 却
•王:wàng,名
而不王者, →动,为王,统一
未之有也。 天下
•未之有也:宾
语前置句
第43页/共82页
七十岁的人能够穿绸吃肉,百姓不 挨饿不受冻,(做到)这样却还不 能统一天下称王的,从没有过。
第44页/共82页
翻译第七段
第45页/共82页
“狗彘食人 •食:第一个为动
第18页/共82页
孟府
第19页/共82页
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
第20页/共82页
第21页/共82页
孟 子 墓 碑
时代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 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 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 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 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 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 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寡人之于国也(含逐字逐句翻译)精编版
![寡人之于国也(含逐字逐句翻译)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3e6808a26925c52cc5bff2.png)
孟子的思想
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 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 有不下”。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 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3、特殊句式
寡 人 之 于孟 国子 也
走 近 作 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 )
孟子名 轲,字 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
学派代表人,后人把 他与孔子合称 孔并孟尊 称他为 ,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
仁、政 民贵君思轻想 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孟 母 一 迁
孟 母 二 迁
孟 母 三 迁
孟 母 断 织
“五亩大的宅院,种上桑树,那么, 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 的衣服了;蓄养的鸡、狗、猪一类 的家畜,不错过它们繁殖时机,七 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
•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 夺:耽误
• 谨:形→动,谨慎认真 从事
数口之家可 • 庠、序:古代的学校
以无饥矣;
• 申:反复陈述; • 孝:尊敬父母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 许我用打仗来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 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抛弃铠 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五 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逃跑五十 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么(你 觉得这)怎么样呢?”
•翻译第三、四段
• 曰:“不可。 • 直:只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是何异于刺 • 是:这
人而杀之, • 异:区别
曰:‘非我 • 兵:武器
也,兵也。’ • 罪:名→动,归
《寡人之于国也》对译PPT课件
![《寡人之于国也》对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8b188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1d.png)
c、“仁政”思想:“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 有
13
孟子的仁政思想
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
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
大夫。”
《孟子尽心下》
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 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效果 谷 不可胜食 鱼鳖 不可胜食 材木 不可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结果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
4、梁惠王自认为的“寡人之用心者”包括这些措施吗? (为什么)
梁惠王的措施并没有从源头上真正解决生产的问题。 王道之始的措施主要是合理地发展生产,使百姓养生丧死 无憾,这使民增多的初步措施. ,也是实施仁政的开始2。7
5、实行王道以后又有哪些措施?效果如何?结果 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抛弃 铠甲 拖 兵器 表修饰 逃跑 有的人 然后 停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凭
那么
翻译:“大王喜欢战争,请(让我)用战争做比喻 吧。咚咚地击鼓,(两军的士兵)在兵器交锋以后, 就抛弃铠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 后停止,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止。凭自己只 跑了五十步而嘲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么怎么样 呢?"
像那块麻布般,变成一 团废物。孟子牢记母亲 的教诲立志成材。
.
6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
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
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
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
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
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
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
寡人之于国也.ppt
![寡人之于国也.ppt](https://img.taocdn.com/s3/m/b1514f2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7.png)
仁 政
王 道 之 始
不违农时(农) 不可胜食
保护鱼类(渔) 按时砍伐(林) 不可胜用 鼓励养蚕(纺)
保 民
初 步 措 施
王 道
繁兴六畜(牧)
根 本
之 成
生产粮食(农)
措 施
兴办教育
教民
一词多义归纳
应之以乱则凶 不吉祥,不幸
凶
河东凶亦然 庄稼收成不好 攘除奸凶 凶残、残暴
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1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 轻。 (12)民事不可缓也。 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1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 后人毁之;国必自伐, 而后人伐之。
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 家必 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 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1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 武不能屈我的节,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 为也。
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 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 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课堂练习
A 1、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和翻译(注释)_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和翻译(注释)_高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16072379563c1ec5da71d2.png)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c6babae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7.png)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注释一、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翻译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
密网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
按照季节砍伐树木,那木材便用不完。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原文与翻译(注释)-高中语文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原文与翻译(注释)-高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85e00d7faeaad1f346933fc1.png)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寡人之于国也》逐字逐句 对照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逐字逐句 对照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4ce316eb90d6c85ed3ac63a.png)
《寡人之于国也》逐字逐句 对照翻译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 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 夺:失,违背。谨:谨慎,指认真从事。庠 序:学校 教:教化。申:反复陈述。孝悌:敬爱父 母和兄长。义:道理。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 负戴:负,背负着东西。戴,头顶着东西。 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 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黎民:百姓。王:这里用作动词,为王,称王,也就是使天下百姓归顺。ﻫ未之有:未有之。 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 决不会有的。”是决不会有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食人食:前一个“食”,动词,吃;后一个“食”,名词,指食物。 检:检点,制止、约束。ﻫ涂:通“途”,道路。饿莩:饿死的人。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岁: 年岁、年成。 “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百姓死 了,就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因为年岁不好。’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咎,归罪。 斯:则、那么。至:到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 年成,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
无如:没有像……。加少:更少。加多:更多。 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 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好战:喜欢打仗。请以战喻: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鼓之:敲起鼓来,发动进攻。鼓,动词。兵,兵器、武器。既,已经。接,接触,交锋。 弃甲曳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曳,yè,拖着。走:跑,这里指逃跑。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 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
寡人之于国也(含逐字逐句翻译)知识分享85页PPT
![寡人之于国也(含逐字逐句翻译)知识分享85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39dabc71b0717fd5360cdcf0.png)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寡人之于国也(含逐字逐句翻译)知识 分享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惠王曰:“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 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 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
梁(魏)惠王说:“寡人没有才能, 军队三次在国外受挫折,太子被俘, 上将战死,国内因而空虚,以致使祖 先的宗庙社稷受到羞辱,寡人非常惭 愧。老先生不远千里,屈尊亲临敝国 朝廷,将用什么方法使我国得利呢?”
《孟子》——乱世的哲思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 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 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 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 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 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 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 大丈夫。
译: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 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样的 人才够叫大丈夫。
南宋朱熹将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 书”。
孟子的思想
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 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 有不下”。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 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独乐(yபைடு நூலகம்è)乐(lè),与人乐乐,孰乐?
译:一个人独自欣赏乐音快乐,和别人一道欣 赏音乐也快乐,到底哪一个更快乐呢? 尽信书不如无书。
译:完全相信《书》(指《尚书》),那就 还不如没有《书》为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亡。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 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要得天下, 必先得人心)
• 梁惠王曰:“寡人 之于国也,尽心焉 耳矣。河内凶,则 移其民于河东,移 其粟于河内。河东 凶亦然。察邻国之 政,无如寡人之用 心者。邻国之民不 加少,寡人之民不 加多,何也?”
•朗读课文
读准下列字音 移其粟( sù)于河内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è)兵 衣(yì)帛(bó) 数(cù)罟( ɡǔ)不入洿(wū)池 鸡豚(tún)狗彘( zhì)之畜( xù ) 庠( xiánɡ )序 申之以孝悌( tì ) 然而不王( wànɡ )者 饿莩( piǎo )
翻译第一段:
孟 子 墓 碑
时代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 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 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 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 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 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 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 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 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 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 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
译: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 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 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 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 他不具备的才能。
寡 人 之 于孟 国子 也
走 近 作 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 )
孟子名 轲,字 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 学派代表人,后人把 他与孔子合称 孔并孟尊 称他为 ,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
仁、政 民贵君思轻想 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孟 母 一 迁
孟 母 二 迁
孟 母 三 迁
孟 母 断 织
• 5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
• 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 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 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 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 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 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孟府
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
孟子的仁政思想
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 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
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 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 请 教 治 国 之 道 。可 惜 邹、 鲁 这 样 的 小 国 , 很 难 实 施 孟 子“ 仁 政 ” 的 抱 负 。 他 决 定 带 着学 生 到 东 方大 国 齐 国去。
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 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 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 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 “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 便在膝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 遗憾的是,膝国是个小国,时时 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 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 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 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 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 决 心 写 书 建 立 学 说。
•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
• 2__________, 人皆有之.
• 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 筋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 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
• 4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之谓大丈夫。